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胃颗粒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琳琳 崔文卓 +1 位作者 刘婷婷 张晓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4-130,共7页
【目的】观察调胃颗粒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调胃颗粒口服联合揿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及双歧杆菌三... 【目的】观察调胃颗粒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调胃颗粒口服联合揿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15 d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肠系膜淋巴结大小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的情况。并比较2组患儿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最终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27/28),对照组为79.31%(23/2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腹痛、腹胀、食欲、食量、便秘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2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观察组对肠系膜淋巴结纵径的缩小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痛症状完全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7.14%(2/28),对照组为41.38%(12/29),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组患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调胃颗粒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有效缩小淋巴结,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调胃颗粒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肝郁脾虚型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