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揿针联合雷火灸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朱雪娇 李莹 +1 位作者 白雪娇 张瀚元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9期109-112,126,共5页
目的探讨揿针联合雷火灸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收治的100例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雷火灸治疗,1... 目的探讨揿针联合雷火灸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收治的100例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雷火灸治疗,1次/d,7 d为1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揿针治疗,1次/d,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面瘫等级评分、面瘫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面部肌电图。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面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雷火灸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面部残疾,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揿针 雷火灸 风寒袭络
下载PDF
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王彩星 洪珍兰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目的观察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医院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50例住院和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医院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50例住院和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面瘫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雷火灸配合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连续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①雷火灸:点燃雷火灸,灸条距离患侧皮肤2~3 cm,横向和纵向灸法,灸条每晃动10次,即用手指按压被灸处皮肤1次,再用回旋法,取地仓、颊车、颧髎、阳白穴,距穴位1.5 cm施灸,每穴灸8~10 min;②针刺:取患侧阳白、颧髎、太阳、地仓、颊车、睛明、迎香、丝竹空、鱼腰、头维穴,对侧取合谷、双侧足三里穴行针,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③中药熏蒸:采用本院自拟方(由桂枝、茯苓、红花、木瓜、当归、赤芍、鸡血藤、防风各15 g组成),煎煮取汁倒入加药处,熏洗温度40~45℃,熏蒸喷口与患侧面部距离25~30 cm,熏蒸20 min,每日1次;④药物治疗:早期给予注射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中药以祛风化痰,舒经通络煎剂为主;⑤护理干预:雷火灸疗时火头不能接触皮肤,防止烫伤;点穴配合按摩手法;灸疗中随时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感受;灸疗后,头面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告知患者面部皮肤发红,有痒感是正常现象,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外避风寒,禁生冷厚腻,忌烟酒辛辣,并教授其自我训练操。比较两组疗效积分、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率及满意度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和护理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和护理1个疗程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分:1.12±0.88比1.79±0.7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25/25)比96.0%(2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依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00.0%(25/25)比20.0%(5/25),P<0.05〕;两组满意度均较高,均为100.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雷火灸药力足、药效强、渗透作用明显,操作简便,配合中西医疗法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疗程短,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较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风寒阻络型 雷火灸 中药熏蒸 中西医护理
下载PDF
雷火灸结合超短波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思敏 蔡芳芳 +1 位作者 姚敏 滕金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82-686,共5页
目的:探讨雷火灸结合超短波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沉默调节蛋白1(SIRT1)和细胞衰老相关蛋白(ASF1a)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 目的:探讨雷火灸结合超短波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沉默调节蛋白1(SIRT1)和细胞衰老相关蛋白(ASF1a)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超短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膝关节肿胀程度、中医症状评分、血清中沉默调节蛋白1(SIRT1)和细胞衰老相关蛋白(ASF1a)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并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经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0.3%)更高(P<0.01),患者症状体征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更低,(P<0.01),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减轻更加明显,并且中医症状积分降低更明显(P<0.01),患者血清中沉默调节蛋白1(SIRT1)mRNA表达增加,细胞衰老相关蛋白(ASF1a)mRNA表达水平减少,且改变趋势更为明显(P<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雷火灸结合超短波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湿痹 膝骨关节炎 雷火灸 超短波治疗 疗效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结合雷火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尚娟 王德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结合雷火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风寒湿痹证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KOA患者96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结合雷火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风寒湿痹证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KOA患者96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胶囊口服(0.2 g/次,1次/d),观察组予以独活寄生汤(每日1剂)口服结合雷火灸(炙神阙、关元);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Lequesne指数评分的测评,并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沉(ES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40/44)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WOMAC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TNF-α、ESR和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结合雷火灸治疗KOA风寒湿痹证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降低炎症状态和改善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 雷火灸 膝骨性关节炎 风寒湿痹证 疼痛 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雷火灸配合羌活胜湿汤治疗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增 王建强 +3 位作者 陈晓庆 李亚平 甘伟 王发潮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1190-1194,共5页
目的观察雷火灸配合羌活胜湿汤治疗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雷火灸配合羌活胜湿汤治疗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羌活胜湿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雷火灸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的差异及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各项评分[疼痛评估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PQ各项评分、NDI评分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PQ各项评分、NDI评分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羌活胜湿汤治疗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雷火灸疗法 颈椎病 神经根病 风寒痹阻 羌活胜湿汤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基于ATP-EMTP的风机塔基雷电暂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谢炫颖 林奕平 +1 位作者 刘树锋 王文豪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3年第4期45-48,共4页
为了解决风机塔基的雷电防护问题,文章采用ATP-EMTP软件对雷击塔基处首次雷击和继后回击的暂态电压变化情况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首次雷击和继后回击塔基时产生的暂态电压均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随后以阻尼振荡的方式衰减;分析得出首... 为了解决风机塔基的雷电防护问题,文章采用ATP-EMTP软件对雷击塔基处首次雷击和继后回击的暂态电压变化情况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首次雷击和继后回击塔基时产生的暂态电压均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随后以阻尼振荡的方式衰减;分析得出首次雷击和继后回击时达到峰值电压所需时间,相比首次雷击,继后回击暂态电压峰值较低,达到峰值电压所需时间更短。研究得出雷击塔基的继后回击问题不可忽视,针对塔基的防雷保护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 塔基 雷电 暂态分析 ATP-EMTP
下载PDF
雷暴大风落区的天气学模型和物理量参数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杨晓霞 胡顺起 +6 位作者 姜鹏 万明波 王文青 刘桂才 高慧君 蒲章绪 华雯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57-1068,共12页
对1971 2008年山东雷暴大风的气候特征、天气系统配置模型和物理量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暴大风的天气系统分为四种类型:槽前型、槽后型、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边缘型和横槽型。春季和秋季以槽前型为主,6月和8月槽后型较多... 对1971 2008年山东雷暴大风的气候特征、天气系统配置模型和物理量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暴大风的天气系统分为四种类型:槽前型、槽后型、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边缘型和横槽型。春季和秋季以槽前型为主,6月和8月槽后型较多,副高边缘型只出现在7月。副高边缘型的对流不稳定能量最高,0~6 km风垂直切变最小;槽后型风垂直切变最大,对流不稳定能量也较大;槽前型的风垂直切变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都较大;横槽型的风垂直切变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都较小。在鲁西北和鲁中地区槽前型最多,鲁南地区槽后型最多,横槽型主要影响山东北部和半岛地区,副高边缘型主要影响鲁西北和鲁中地区。在内陆地区,春季大气湿度小,不稳定能量低、上下层温差大、0~6km风垂直切变大,大风指数大;夏季低层大气暖湿,对流不稳定能量高、风垂直切变小,大风指数小。鲁南地区产生雷暴大风的温湿条件比鲁西北和鲁中地区高。在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低层大气湿度大、温度低,对流不稳定能量小,大风指数较小,但是K指数、θse上下层之差和0~6 km风垂直切变较大,低层大气温度和湿度的月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气候特征 天气系统配置模型 物理量参数特征
下载PDF
能量位涡在雷雨大风天气诊断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魏鸣 雷欢欢 +2 位作者 程周杰 宁应惠 齐琳琳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8-164,共7页
从大气基本运动方程及大气总能量概念出发,提出将大气动力学与能量天气学相结合的物理量——干能量位涡与湿能量位涡,并确定其守恒性。通过分析发现,以静力温度表达的能量位涡数学计算更方便,物理意义更明确。以2007年湖北的一次典型雷... 从大气基本运动方程及大气总能量概念出发,提出将大气动力学与能量天气学相结合的物理量——干能量位涡与湿能量位涡,并确定其守恒性。通过分析发现,以静力温度表达的能量位涡数学计算更方便,物理意义更明确。以2007年湖北的一次典型雷雨大风天气为例,对雷雨大风天气用能量位涡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干能量位涡与湿能量位涡可以较好地预示雷雨大风天气,高空干能量位涡的增强与向下发展使对流层中下层不稳定能量增大,有利于雷雨大风天气发生;低层湿能量位涡的不稳定能量高值区与斜压系统耦合时预示该区域将有雷雨大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大风 干能量位涡 湿能量位涡
下载PDF
一次带有雷电现象的冬季雪暴中尺度探测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苏德斌 焦热光 吕达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4-209,共6页
对2009年11月9日北京市一次伴随雷电的局地暴雪过程的中小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了风廓线雷达资料、微波辐射计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卫星资料,对此次降雪的精细时空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天气尺度及中小尺度分析... 对2009年11月9日北京市一次伴随雷电的局地暴雪过程的中小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了风廓线雷达资料、微波辐射计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卫星资料,对此次降雪的精细时空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天气尺度及中小尺度分析,探讨了冬季对流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为华北回流天气过程,西南暖湿空气在低层冷空气之上产生高架对流和雷电天气,对流的触发机制是中空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暴雪 回流 多普勒天气雷达 风廓线雷达 微波辐射计
下载PDF
浙江一次副高边缘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力源 杨亦萍 +1 位作者 黄晓龙 高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8期106-113,共8页
为进一步探究浙江强对流天气的成因,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分析了2017年8月17日浙江发生的一次大范围大风及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产生于弱对流条件下,... 为进一步探究浙江强对流天气的成因,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分析了2017年8月17日浙江发生的一次大范围大风及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产生于弱对流条件下,高空槽东移、西南气流增强改善了动力条件、热力条件和水汽条件,加强了不稳定层结;局地热对流、低层切变和地面辐合线为触发条件。(2)雷达垂直积分含水量密度是产生冰雹的一个重要指标,浙江本地VIL/ET≥3.9时产生冰雹概率极大。(3)雷暴回波质心快速下降标志着大风天气的产生。雷暴后侧较干入流急流利于系统的发展加强,形成飑线。雷暴单体减弱后的大片层状降水回波长时间维持是强降水的主要成因。(4)大风天气爆发主要有2个阶段,一是由飑线东移造成,二是飑线减弱后的单体风暴入海增强造成。飑线内部的弱中气旋是造成杭州湾沿岸大风的主要成因之一。飑线减弱后入海增强可能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对流条件 冰雹 雷雨大风 飑线
下载PDF
应用云迹风资料同化的江南飑线模拟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杭锋 翟国庆 +1 位作者 章元直 周玲丽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5-712,721,共9页
运用WRF模式对2006年6月10日发生在浙江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云迹风资料同化实验研究.将常规测站、自动站资料同化试验和加入了云迹风资料的试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WRF模式进行同化模拟,较好地再现了此次江南地区飑线... 运用WRF模式对2006年6月10日发生在浙江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云迹风资料同化实验研究.将常规测站、自动站资料同化试验和加入了云迹风资料的试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WRF模式进行同化模拟,较好地再现了此次江南地区飑线的发生、发展、维持和消亡过程.主要分布在对流层高层的云迹风资料能有效地改善高空风场质量,在模式中增加了云迹风资料之后,使模拟的雷达反射率图像增加了清晰度,原来有些地段较为零星逗点状的反射率图像可被连成带状,尤其明显的是模拟的主降水强度和落区与实际降水分布更加接近;模拟也改变了后半程的大风区的分布并增强了风速,比控制试验稍接近于实况,且略缩小了降水和大风的虚假区域.同时,通过不同质量控制阈值的云迹风模拟试验比较发现,进入模式的云迹风数量与模拟效果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正相关,因此,在云迹风资料的运用上,质量控制对模拟有一定的影响,恰当地应用云迹风资料同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强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对提高降水、大风等预报质量是较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迹风 飑线 同化试验 雷雨大风
下载PDF
雷电波侵入XLPE电缆绕组的暂态特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雷琅 吕亮 +2 位作者 孟峥峥 袁健华 李彦明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4,共4页
利用雷电波侵入XLPE电缆绕组的外端口特性得出其暂态等值电路,并进行分析求解。发现避雷器的放电电压和残压越高,电缆绕组上的电压越高;但是侵入波越陡、入口电容越大,反而可能使得电缆绕组上不会出现高于避雷器残压的过电压,有利于电... 利用雷电波侵入XLPE电缆绕组的外端口特性得出其暂态等值电路,并进行分析求解。发现避雷器的放电电压和残压越高,电缆绕组上的电压越高;但是侵入波越陡、入口电容越大,反而可能使得电缆绕组上不会出现高于避雷器残压的过电压,有利于电缆绕组的保护。这与传统变压器绕组出现具有余弦振荡性质的过电压有很大不同。对绕组输入模拟雷电波进行实验并使用EMTDC仿真,对比表明电缆绕组在雷电冲击电压作用时外端口特性可用R、C串联支路来近似等效。为这种新型变压器的设计、保护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波 XLPE电缆绕组 暂态过程
下载PDF
华北地区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及物理量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48
13
作者 方翀 王西贵 +1 位作者 盛杰 曹艳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68-1385,共18页
利用2011—2015年4—9月华北地区主要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重要天气报和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雷暴大风出现最多的月份为6—7月,最多的时次为下午到前半夜,大范围雷暴大... 利用2011—2015年4—9月华北地区主要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重要天气报和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雷暴大风出现最多的月份为6—7月,最多的时次为下午到前半夜,大范围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起始时间多为13:00(北京时,下同)-15:00,持续时间为4~8 h,高海拔地区出现雷暴大风的频次大于低海拔地区。在将华北地区站点分为高海拔站点和低海拔站点的基础上,使用2011—2013年4—9月的NCEP物理量分析场对雷暴大风过程的指示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常用的热力指标需考虑季节因素;下沉对流有效位能阈值基本不随季节变化,并对高海拔和低海拔区域的雷暴大风的出现及其范围均有一定的指示性;对流抑制能量、0~3 km垂直风切变、低层散度、500 hPa风场、整层可降水量、500 hPa相对湿度08:00—14:00变化等物理量在一些具体方面对于雷暴大风的出现及范围有一定的指示性。主要发生在高海拔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850 hPa的相对湿度均在50%以下;主要发生在低海拔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850 hPa的相对湿度基本在50%以上;850 hPa相对湿度较大的大范围雷暴大风天气过程,850 hPa和500 hPa的温差在24~28℃,850 hPa相对湿度较小的大范围雷暴大风天气过程,850 hPa和500 hPa的温差则常常达到30℃或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重要天气报 时空分布 物理量 温湿垂直配置
下载PDF
浙北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项素清 徐燕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50,共5页
利用MICAPS系统T2 13资料和实况资料 ,结合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 ,对 2 0 0 2年 7月 16日发生在浙北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 :前期大陆副高南侧的来自西太平洋的偏东气流为强雷暴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 利用MICAPS系统T2 13资料和实况资料 ,结合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 ,对 2 0 0 2年 7月 16日发生在浙北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 :前期大陆副高南侧的来自西太平洋的偏东气流为强雷暴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 ;江南地区在高空暖中心控制下 ,出现了大范围高温天气 ,形成高温、高湿的大气层 ;北方冷锋和阶梯槽携带冷空气南下冲击副高西北侧 (浙北地区 )的不稳定层结 ,使对流强烈发展起来 ,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北地区 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MICAPS系统 雷达回波 卫星云图 雷暴 水汽 能量 动力抬升条件
下载PDF
基于风廓线雷达资料的“雷打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何欢 赵碧云 +2 位作者 崔恒立 韦凯华 李鑫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4年第2期13-16,共4页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湖北省荆门市2013年2月18~ 19日的一次雨转雪过程进行精细化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风廓线雷达水平风廓线清晰反映出冷空气补充南推,强度增大,低层偏北风形成的冷垫也随之增厚,导致了降水...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湖北省荆门市2013年2月18~ 19日的一次雨转雪过程进行精细化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风廓线雷达水平风廓线清晰反映出冷空气补充南推,强度增大,低层偏北风形成的冷垫也随之增厚,导致了降水相态的转变;(2)通过精细化风廓线和功率谱密度产品分析,认为对流运动发生低层冷垫之上的中高层;(3)冷锋抬升潜热释放、垂直风向切变和中层槽过境的多重因素叠加下,潜在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在中高层触发对流天气,产生了“雷打雪”现象;(4)风廓线雷达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产品能反映期间降水强度的变化,为精细化短临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雷暴 雨转雪 冬季对流
下载PDF
华南地区西风带飑线和台风飑线环境场特征统计对比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方翀 林隐静 +2 位作者 曹艳察 盛杰 朱文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5-974,共10页
利用2012—2015年3—9月华南地区的雷暴大风和雷达数据,挑选了华南地区20次典型飑线过程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华南地区的西风带飑线出现于春季和初夏,台风飑线出现于盛夏;3—4月的西风带飑线一般在凌晨开始发展,中午前后趋于减弱,而7—9... 利用2012—2015年3—9月华南地区的雷暴大风和雷达数据,挑选了华南地区20次典型飑线过程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华南地区的西风带飑线出现于春季和初夏,台风飑线出现于盛夏;3—4月的西风带飑线一般在凌晨开始发展,中午前后趋于减弱,而7—9月的台风飑线一般在中午或下午开始发展,前半夜趋于减弱。挑选了4次西风带飑线过程和4次台风飑线过程,使用2012—2014年的NCEP物理量分析场,在考虑季节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两类飑线各种物理量的异同点,结果表明:西风带飑线850 h Pa与500 h Pa的温差较大,台风飑线则是925 h Pa与700 h Pa的温差较大;西风带飑线低层暖平流较强但中层不明显,台风飑线相反;在西风带飑线造成的雷暴大风出现前,500 h Pa温度平流随时间的变化为显著负值,台风飑线则不明显;西风带飑线的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较台风飑线更强;台风飑线925 h Pa的相对湿度较西风带飑线小,在西风带飑线造成的雷暴大风出现前,500 h Pa以干平流为主而925 h Pa以湿平流为主,台风飑线则相反。对两种飑线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雷暴高压的持续加强、扩大及相应冷池的扩大导致西风带飑线的不断加强发展,而台风倒槽的气旋性切变和高低压之间的等压线锋区可能对回波的生成和前期发展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带飑线 台风飑线 雷暴大风 物理量 雷暴高压
下载PDF
海上雷雨大风形成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章祖迪 陈淑琴 +1 位作者 何文岳 黄辉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用舟山群岛自动测风站资料分析了一次雷雨大风过程 ,这次雷雨大风以偏东风为主 ,自东向西传播 .并用MICAPS系统下发的T2 13资料进行诊断分析 ,分析表明这次对流系统的发生是从低层开始的 ,85 0hPa的暖平流以及夜间海洋暖水面提供了热源 ... 用舟山群岛自动测风站资料分析了一次雷雨大风过程 ,这次雷雨大风以偏东风为主 ,自东向西传播 .并用MICAPS系统下发的T2 13资料进行诊断分析 ,分析表明这次对流系统的发生是从低层开始的 ,85 0hPa的暖平流以及夜间海洋暖水面提供了热源 ,使低层气压降低 ,高层气压升高 ,低层产生局地气旋性环流 ,高层维持反气旋性环流 ,产生斜压不稳定 ,积聚能量 .暖下垫面范围进一步扩大 ,太阳的辐射加热以及舟山群岛地形的抬升作用是触发机制 .高空急流通过雷暴系统内部的垂直环流下传动量是雷雨大风产生的直接原因 .最后总结出几个雷雨大风预报的着眼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大风 温度扰动 高空急流
下载PDF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配合雷火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淑文 陈新胜 易佳 《四川中医》 2018年第9期127-129,共3页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配合雷火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火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配合雷火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火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H-B)、面部残疾躯体功能(FDIP)及社会生活功能(FDIS)进行评分,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判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 68%,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显著降低(P<0. 05),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FDIP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 05),H-B评分、FDI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FDIP、FDIS、H-B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配合雷火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雷火灸 风寒型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雷火灸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疗效及舒适护理措施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艳 程娟 盛玉霞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9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雷火灸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疗效,总结舒适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风寒袭络型面瘫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中药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组在... 目的探讨雷火灸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疗效,总结舒适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风寒袭络型面瘫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中药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雷火灸治疗并配合舒适护理。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 00%(19/20),高于对照组的65. 0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雷火灸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临床疗效显著,配合舒适护理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舒适护理 风寒袭络型 面瘫 中医护理
下载PDF
南澳风电场雷灾特点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倪穗燕 聂长春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3年第2期87-89,共3页
对南澳风电场1996~2010年的雷灾实例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影响雷电防护水平不一的主客观因素;得出雷灾特点:雷灾事故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按照受损坏的位置划分,风电场的各个部分都可能因雷击遭受损坏,其中监控系统是受损几率最高的... 对南澳风电场1996~2010年的雷灾实例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影响雷电防护水平不一的主客观因素;得出雷灾特点:雷灾事故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按照受损坏的位置划分,风电场的各个部分都可能因雷击遭受损坏,其中监控系统是受损几率最高的部分,其次是叶片和箱式变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澳风电场 雷灾特点 原因分析 叶片 土壤电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