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iameter of Long Positive Jet Streamer above Thundercloud in Uniform Atmosphere
1
作者 Avnish Kumar Parmanand Prakash Pathak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2021年第9期123-134,共12页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iameter of the spherical head of a long positive Jet streamer above thundercloud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under uniform atmospheric condition for streamers of less than 7 km length. In...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iameter of the spherical head of a long positive Jet streamer above thundercloud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under uniform atmospheric condition for streamers of less than 7 km length. In this study, an attempt is made to replicate laboratory-based point electrode discharge model for jet streamers originating above the thunderclouds. In laboratory conditions, it is not possible to produce huge electrode potentials which could be the reason that the streamers generated under the controlled lab environment have diameter of the order of only a few centimeter and length of a few millimet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thunderclouds carry huge electrical charges, for example 50 C, which can produce huge electrical potentials of the order of several hundred MeV. Such huge potential can act as the potential of a point electrode which may be capable of producing very large and thicker streamers above the thunderclouds. So, a leader mechanism of streamer initiation is assumed in calculations as the tip of conducting leader channel can act as point electrode carrying huge cloud potential to generate large streamers. It is found in this study that as the streamer moves larger distance away from the electrode (leader tip), the diameter of the streamer head decreases. Higher the potential of the electrode (leader tip), thicker is the streamer and more slowly the diameter decreases. Also, it is also found in our calculations that for higher electrode (leader tip) potential lower is the altitude of initiation of strea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AMER Jet thunderclouds Electric Field LEADER
下载PDF
INTRACLOUD LIGHTNING DISCHARGES IN THE LOWER PART OF THUNDERCLOUD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欣生 叶宗秀 +3 位作者 邵选民 王才伟 言穆弘 郭昌明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89年第2期212-219,共8页
From 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data of thunderstorms in Gansu,China,it was deduced that the electric structure of thunderclouds in this region is often positive charge in the upper,main negative in the middle layer an... From 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data of thunderstorms in Gansu,China,it was deduced that the electric structure of thunderclouds in this region is often positive charge in the upper,main negative in the middle layer and another positive charge,large in magnitude and extensive in dimension,in the lower part.Intra- cloud discharges often take place between the main negative charge and lower positive charge instead of upper. Case analysis of 6 intracloud discharges in two storms on August 3 and 4,1986 shows that the centers of these discharges and the dipole moments destroyed were at the altitude of 3.8—6 km msl(7.6—-13.5℃)and 18— 40 C km,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CLOUD LIGHTNING DISCHARGES IN THE LOWER PART OF thundercloud BST
原文传递
基于圆盘模型研究雷暴云电荷在地面产生的静电场
3
作者 张怡远 常婉竹 +4 位作者 景浩 王钰玺 张继鑫 黄代绘 周勋秀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540-546,共7页
基于圆盘模型,采用镜像法研究雷暴云电荷在地面产生的静电场,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获得圆盘模型向点电荷模型和无限大平板模型的过渡条件:当圆盘中心至观测点距离r与圆盘半径R_(0)的关系满足r≥4R_(0)时,可视为点电荷模型;当r≤√π... 基于圆盘模型,采用镜像法研究雷暴云电荷在地面产生的静电场,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获得圆盘模型向点电荷模型和无限大平板模型的过渡条件:当圆盘中心至观测点距离r与圆盘半径R_(0)的关系满足r≥4R_(0)时,可视为点电荷模型;当r≤√π/40R_(0)时,圆盘模型过渡到无限大带电平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云电荷 圆盘模型 镜像法 电场强度
下载PDF
球载双球式电场仪及其应用 被引量:35
4
作者 罗福山 庄洪春 +6 位作者 何渝晖 张键 陈祖源 胡圣波 杨李智 黄正章 郭文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72-777,共6页
探测雷暴电场垂直分量幅度的球载双球电场仪,它由两个空心的、直径为14.3cm,相距3.1cm的导电球构成,两球绕垂直于两球心连线的轴旋转,电场在球上的感应电荷按正弦变化,放大后由遥测发射机传输到地面.配有温度、湿度、... 探测雷暴电场垂直分量幅度的球载双球电场仪,它由两个空心的、直径为14.3cm,相距3.1cm的导电球构成,两球绕垂直于两球心连线的轴旋转,电场在球上的感应电荷按正弦变化,放大后由遥测发射机传输到地面.配有温度、湿度、气压传感器,既能进行高空大气温度、气压和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的测量,又能完成雷雨云电场特殊参量的探测任务.电场探测电路及其电池组分别装在两个球内.仪器自1994年投入使用以来,先后参加了近20颗卫星的升空安全保障任务,为“澳星”等卫星在雷雨期间安全升空,发挥了重要作用.仪器测量范围为1——100kV/m,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大气电场 球载电场仪 双球式电场仪
下载PDF
基于X波段双线偏振天气雷达的雷暴云粒子识别 被引量:35
5
作者 郭凤霞 马学谦 +1 位作者 王涛 陈聪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31-1244,共14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雷暴云中影响起电的主要水成物类型,联合714XDP天气雷达观测到的偏振参量(Z_H、Z_(DR)、K_(DP)和p_(HV)),在利用模糊逻辑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温度(T),对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雷暴云中的水成物类型进行识别,将水成物分为11种。参... 为了进一步认识雷暴云中影响起电的主要水成物类型,联合714XDP天气雷达观测到的偏振参量(Z_H、Z_(DR)、K_(DP)和p_(HV)),在利用模糊逻辑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温度(T),对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雷暴云中的水成物类型进行识别,将水成物分为11种。参考S和C波段及少量的X波段偏振雷达的粒子识别研究,得到11种粒子对应的各偏振参量阈值。分析了2007年7月24日的一次观测过程几个时刻的偏振参量、地面电场、放电频数及识别结果,并与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模拟出来的粒子分布结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选取的偏振参量阈值基本合理,采用的模糊逻辑方法能有效、合理地识别出雷暴云内水成物的相态和分布,而且利用K_(DP)可以大致判断云内电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 波段双线偏振雷达 雷暴云 粒子识别 模糊逻辑法
下载PDF
青藏高原雷暴云降水与地面电场的观测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6
作者 郭凤霞 张义军 +1 位作者 言穆弘 赵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7-263,共7页
在2003年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夏季雷暴云的观测试验中,三次伴有降水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地面电场(Egnd)随降水的漂移现象,而且固态和液态降水对Egnd的极性改变并不相同。为了模拟再现高原雷暴云降水和Egnd之间的关系,选取了8月13日这次具有高... 在2003年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夏季雷暴云的观测试验中,三次伴有降水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地面电场(Egnd)随降水的漂移现象,而且固态和液态降水对Egnd的极性改变并不相同。为了模拟再现高原雷暴云降水和Egnd之间的关系,选取了8月13日这次具有高原雷暴代表性特征的过程,模拟了雷暴云移经观测点上空期间,测站固、液态降水与Egnd的变化以及雷暴云下部正电荷区的空间分布。模拟的Egnd及固、液态降水与其的对应关系与观测事实较一致。分析结果表明,固态降水主要携带正电荷,液态降水主要携带负电荷,各类带不同极性和数量电荷的降水粒子常共存在雷暴云中,Egnd主要受携带电荷量占主导地位的降水粒子的影响,地面出现强正电场时正好是云在当顶并且地面出现强固态降水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地区 雷暴过程 地面电场 LPCC 降水粒子
下载PDF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雷暴云电荷结构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郭凤霞 张义军 言穆弘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6,共9页
选取2003年藏北高原那曲地区的两次典型过顶雷暴过程,首先总结了它们的层结特征,然后利用一个只考虑感应和非感应起电机制的三维强风暴动力和电耦合模式模拟了两次雷暴过程的电荷结构,最后从微物理场和流场出发讨论了高原雷暴电荷结构... 选取2003年藏北高原那曲地区的两次典型过顶雷暴过程,首先总结了它们的层结特征,然后利用一个只考虑感应和非感应起电机制的三维强风暴动力和电耦合模式模拟了两次雷暴过程的电荷结构,最后从微物理场和流场出发讨论了高原雷暴电荷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由于高原平均地表温度较低,雷暴云反转温度层以下的起电区域较小,强的垂直上升速度使大粒子能够到达较高的高度,增加了大小粒子碰并几率,易形成明显的三极性电荷结构特征;较弱的上升速度易使大小粒子比含水量中心受重力作用过早的分离,高层的小粒子和低层的大粒子基本不参与起电活动,云底部和上部的正电荷区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雷暴云 电荷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一例长生命史雷暴云分裂过程的回波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鸿发 左洪超 +1 位作者 陈成品 郭三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7,共8页
在对平凉冰雹云演变规律研究中,发现一例长生命史强雷暴云分裂成两个不同移动方向的单体雹云。结合探空资料和环境风场,分析了此个例强雷暴云分裂过程的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在强风切变环境中,u与v分量呈反相关,且随高度增强,低层1~3km... 在对平凉冰雹云演变规律研究中,发现一例长生命史强雷暴云分裂成两个不同移动方向的单体雹云。结合探空资料和环境风场,分析了此个例强雷暴云分裂过程的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在强风切变环境中,u与v分量呈反相关,且随高度增强,低层1~3km为弱气旋旋转,中层3~8km为强反气旋旋转,上层8km以上是强气旋旋转。这对右移雷暴云发展中有优势引导作用,导致强雷暴云上层偏向分离发展,分裂发生在强雹暴云有强下沉气流阶段。分裂后,左、右移单体各自维持发展,并产生降雹。整个雷暴发展演变过程维持长生命期,回波特征有四个不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命史 雷暴云 回波特征 左、右移单体
下载PDF
甘肃雷暴云电荷分布和闪电特征的个体差异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荣 王才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4-75,共2页
分析观测的资料表明 ,虽然甘肃地区雷暴云的电结构普遍呈三级结构 ,云底部存在一分布相当广的正电荷层 ,但不同雷暴中的闪电类型及闪电行为特征往往有较大差异。有些雷暴没有负地闪 ,而有些雷暴过程中却有负地闪 ;有些雷暴中的负地闪全... 分析观测的资料表明 ,虽然甘肃地区雷暴云的电结构普遍呈三级结构 ,云底部存在一分布相当广的正电荷层 ,但不同雷暴中的闪电类型及闪电行为特征往往有较大差异。有些雷暴没有负地闪 ,而有些雷暴过程中却有负地闪 ;有些雷暴中的负地闪全为 C型 ,有些则既有 C型 ,又有 P型。不同雷暴中闪电情况的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云 电荷分布 闪电特征 云闪 地闪
下载PDF
雷暴云顶之上的大气放电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祝宝友 陶善昌 谭涌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9-555,共7页
1989年美国Minnesota大学的一个研究组用低光度电视摄像机捕捉到了首张中高层大气放电的图像,这一偶然发现激发了随后的中高层大气放电现象的观测研究高潮,并导致了一个全新且充满活力的大气电学新分支领域的诞生。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 1989年美国Minnesota大学的一个研究组用低光度电视摄像机捕捉到了首张中高层大气放电的图像,这一偶然发现激发了随后的中高层大气放电现象的观测研究高潮,并导致了一个全新且充满活力的大气电学新分支领域的诞生。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从雷暴云顶部(大约20 km)直到电离层底层(大约100 km高度)经常观测到中高层大气放电产生的瞬变光学事件,其持续时间从<1 ms到>100ms不等,分别被命名为ELVES,Red Sprites,Blue Jets。本文是对近年来中高层大气放电研究的一个综述,主要介绍这一领域的试验观测研究和理论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层大气放电 瞬变光学事件 雷暴
下载PDF
我国两类电结构不同的雷暴云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荣 王才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84,共4页
利用观测资料,对海南岛和甘肃地区雷暴的电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关键词 雷暴云 电结构 云闪 地闪 过电压
下载PDF
介质击穿模型参数对雷电先导放电数值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万浩江 魏光辉 +1 位作者 陈亚洲 陈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268,共6页
为研究介质击穿模型参数的选取对雷电先导放电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以雷云荷电模型和WZ模型为基础,模拟计算了三维先导放电通道在50m空间分辨率下的分形维数和先导临近对地面电场峰值的增强程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分形维数随着概率指数... 为研究介质击穿模型参数的选取对雷电先导放电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以雷云荷电模型和WZ模型为基础,模拟计算了三维先导放电通道在50m空间分辨率下的分形维数和先导临近对地面电场峰值的增强程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分形维数随着概率指数和电场击穿阈值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着通道内电场的增大先减小而后基本趋于稳定,且概率指数对分形维数的影响程度最为剧烈,电场击穿阈值次之,通道内电场的影响相对最弱;地面电场峰值的增强程度随着通道内电场和电场击穿阈值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着概率指数的增大先减小而后基本趋于稳定,且通道内电场对地面电场峰值增强程度的影响最为剧烈,概率指数次之,电场击穿阈值的影响相对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击穿模型 雷电放电 分形 数值模拟 雷云模型
下载PDF
架空输电线路防绕击避雷针接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霍锋 陈勇 《南方电网技术》 2011年第2期64-67,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避雷针接闪体的引雷性能,采用雷云板模拟雷云对装有防绕击避雷针的地线放电,统计雷云板对防绕击避雷针的击闪概率,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不同材料防绕击避雷针的接闪性能。试验表明,针形铜避雷针闪络率较环... 为了研究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避雷针接闪体的引雷性能,采用雷云板模拟雷云对装有防绕击避雷针的地线放电,统计雷云板对防绕击避雷针的击闪概率,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不同材料防绕击避雷针的接闪性能。试验表明,针形铜避雷针闪络率较环形铜避雷针接闪率更高,引雷效果更优,而针形铜避雷针和针形钢避雷针的接闪性能一致。研究结论对线路雷电绕击的实验室模拟方法以及防绕击措施的改进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雷针 绕击 击距 雷云板 接闪率
下载PDF
具有不对称结构的电晕放电模型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秀峰 张其林 张金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20,共8页
详细研究尖端电晕放电特征对深入探讨地闪连接过程(或称为闪击过程)以及先导发展和传播机制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雷暴云下,地面尖端发生电晕放电时,通常均有风的存在(导致电晕扩散不对称),且地面通常具有多个尖端共存(电晕放电尖端的不... 详细研究尖端电晕放电特征对深入探讨地闪连接过程(或称为闪击过程)以及先导发展和传播机制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雷暴云下,地面尖端发生电晕放电时,通常均有风的存在(导致电晕扩散不对称),且地面通常具有多个尖端共存(电晕放电尖端的不对称性),在这些实际情况下,电晕离子在扩散过程中是很难对称分布的。然而由于现有的雷暴云下的电晕扩散模型多为一维模型或二维轴对称模型,对于不对称结构无法模拟,因此在模拟分析实际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模拟符合实际雷暴云环境下的电晕放电过程,建立了二维直角坐标系下的电晕放电模型。通过与实际观测和已有模式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模式的模拟能力。并初步模拟了具有风或多针存在时的电晕放电过程,进一步证明了本模式的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 电晕离子扩散 雷暴云 不对称结构 数值模式
下载PDF
三维雷暴云电耦合数值模式中空间电位的求解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凤霞 张义军 言穆弘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48-656,共9页
将电路分析方法引入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中,考虑了带电水成物粒子对电导率的影响,直接用模式计算求解与雷暴云中流动的带电粒子有关的电流密度。比较分析了雷暴云内首次放电出现之前电路分析法和泊松方程得到的电位和电场。... 将电路分析方法引入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中,考虑了带电水成物粒子对电导率的影响,直接用模式计算求解与雷暴云中流动的带电粒子有关的电流密度。比较分析了雷暴云内首次放电出现之前电路分析法和泊松方程得到的电位和电场。结果表明,雷暴云内电导率普遍大于晴天大气,峰值位于各极性电荷区中心。与雷暴云中流动的带电粒子有关的电流密度的正、负最大值分别对应正、负电荷区中心,当电荷密度的绝对值不超过0.7nC.m-3时,其最大值的量级为10-9A.m-2,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最大值的量级均为10-8A.m-2,都为负,均在中部负电荷区中心。电路分析法得到的电位的垂直廓线与电荷结构的相互关系更明显,垂直电场的正、负最大值分别处于电荷密度最大的中部负电荷中心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与以往的观测结果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云 数值模拟 电导率 空间电位 空间电场
下载PDF
正极性雷云作用下避雷针流注形成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自成 杨国华 袁保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140-143,共4页
讨论了在正极性雷云作用下避雷针流注形成过程,对从电子崩出现到流注形成的整个初始放电过程进行了分析。使用含电子、正离子、负离子的连续方程对雷电下气体的放电过程建模,通过耦合泊松方程求解空问电荷对电场的畸变影响。采用变量耦... 讨论了在正极性雷云作用下避雷针流注形成过程,对从电子崩出现到流注形成的整个初始放电过程进行了分析。使用含电子、正离子、负离子的连续方程对雷电下气体的放电过程建模,通过耦合泊松方程求解空问电荷对电场的畸变影响。采用变量耦合计算得到了整个过程中电子浓度、正离子浓度、电子热能的空间分布,分析了电子浓度、正离子共同作用下对电场的影响。通过分析还得出在电子浓度高的区域电子热能并不高,两种的分布趋势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云 正极性 电子崩 流注 放电
下载PDF
1993~2008年辽宁省鞍山市雷雨云及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伟红 王吉宏 胡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99-1600,1606,共3页
对辽宁省鞍山市1993~2008年16年的雷达观测雷雨云、冰雹云回波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鞍山市雷雨云、冰雹云的基本回波特征及鞍山地区冰雹云在雷达高显上的V型缺口特征,为鞍山地区的人工消雹作业提供了判别指标。
关键词 冰雹云 雷雨云 回波参量 辽宁省鞍山市
下载PDF
雷云电场下实型针系统的电晕电流特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卓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5-19,共5页
本文从模拟试验、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在雷云电场下,多针系统的电晕电流与避雷针的电晕电流没有本质的差别;到达云底的离子电流密度与实型针系统的形状无关,即由多针系统产生的到达云底的离子电流密度和由避雷针产... 本文从模拟试验、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在雷云电场下,多针系统的电晕电流与避雷针的电晕电流没有本质的差别;到达云底的离子电流密度与实型针系统的形状无关,即由多针系统产生的到达云底的离子电流密度和由避雷针产生的到达云底的离子电流密度是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晕放电 雷云电场 电流特性
下载PDF
模拟雷云背景下的感应电荷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晓明 周琴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67-170,共4页
为了能对雷云背景下的感应电荷进行研究,搭建了模拟雷云的试验平台和研制了感应电荷测试仪。模拟雷云的试验平台由一个直径3m的金属圆盘构成。通过对该金属圆盘施加变化的电压,模拟电场的快慢变化。在金属圆盘上施加的直流电压,通过... 为了能对雷云背景下的感应电荷进行研究,搭建了模拟雷云的试验平台和研制了感应电荷测试仪。模拟雷云的试验平台由一个直径3m的金属圆盘构成。通过对该金属圆盘施加变化的电压,模拟电场的快慢变化。在金属圆盘上施加的直流电压,通过瞬间断电方式模拟电场的缓慢变化;在金属圆盘上施加冲击电压模拟电场的快速变化。感应电荷测试仪测量这两种方式下的感应电荷。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感应电荷测试仪能够实现对模拟电场缓慢变化和快速变化的测量,该设备可以应用于感应电荷测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荷 模拟雷云 直流电压 冲击电压
下载PDF
雷暴云中冰晶粒子对电磁波的极化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满堂 陈加清 +2 位作者 王迎强 韩月琪 杨杰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为了研究雷暴云中冰晶粒子在带电情况下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利用冰晶粒子的介电常数模型和瑞利近似条件下带电粒子对电磁波的散射模型,推导了电磁波经过雷暴云中冰晶粒子区域时产生极化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传播... 为了研究雷暴云中冰晶粒子在带电情况下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利用冰晶粒子的介电常数模型和瑞利近似条件下带电粒子对电磁波的散射模型,推导了电磁波经过雷暴云中冰晶粒子区域时产生极化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的极化会受到冰晶粒子所带电荷的影响;冰晶粒子所带电荷量越多,对电磁波极化影响越大;冰粒表面电荷分布角越小,对电磁波的极化影响也越严重;电磁波频率和冰晶浓度越高,对电磁波造成的极化作用也越大,影响电磁波的传输质量。因此,在电磁波经过雷暴云时必须考虑带电冰晶粒子对其传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云 冰晶 电磁波 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