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131)I对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反应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张静 陈畅 +1 位作者 杨仪 章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4-44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31)I对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清除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的疗效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131)I清甲治疗的DTC患者,共...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31)I对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清除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的疗效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131)I清甲治疗的DTC患者,共236人次接受^(131)I治疗。根据治疗后6~12个月的血清学及影像学指标评估患者的疗效反应,根据^(131)I治疗剂量分为1次1.1 GBq(G1组)、2次1.1 GBq(G2组)、3.0 GBq(G3组)和3.7 GBq(G4组)。对201例患者随访12~90个月,收集^(131)I治疗后的血清学、影像学及治疗记录等资料,评估病情有无进展。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治疗组的疗效差异及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PFS,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1)4组的总疗效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疗效不确切(indeterminate response,IDR)、血清学治疗反应不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和结构性治疗反应不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率分别为41.5%(98/236)、44.9%(106/236)、6.8%(16/236)及6.8%(16/236)。(2)4组的ER率分别为16.67%(10/60)、42.86%(15/35)、56.52%(13/23)及50.85%(60/118);IDR率分别为60.00%(36/60)、45.71%(16/35)、30.43%(7/23)及39.83%(47/118);BIR率分别为10.00%(6/60)、0.00%(0/35)、4.35%(1/23)及7.63%(9/118);SIR率分别为13.33%(8/60)、11.43%(4/35)、8.70%(2/23)及1.69%(2/118)。(3)G1组与G2~G4组的清甲疗效满意度(ER率)及G1组与G4组结构性疗效不佳(SI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0、0.000、0.003)。(4)中位随访30个月,病情进展患者18例(8.96%)。不同剂量组的PFS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112)。年龄和疗效反应与PFS显著相关。结论:对于中低危DTC患者,2次1.1 GBq与3.0 GBq及3.7 GBq^(131)I的短期清甲效果无明显差异;不同剂量清甲治疗与PFS无明显相关,年龄<55岁和^(131)I治疗反应为ER的患者PFS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治疗剂量 治疗结果 预后
下载PDF
大剂量^(131)I治疗31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朱瑞森 余永利 +6 位作者 陆汉魁 罗全勇 陈立波 朱继芳 袁志斌 朱珺 马寄晓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 (简称甲癌 )转移灶患者多次大剂量1 31 I治疗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 ①治疗方法 :肺、骨转移者每次口服1 31 I7.4GBq ,淋巴结转移者每次口服1 31 I 5 .5 5GBq ,2次治疗间隔 4个月。②疗效判断 :分治愈 :为1 31 I显...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 (简称甲癌 )转移灶患者多次大剂量1 31 I治疗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 ①治疗方法 :肺、骨转移者每次口服1 31 I7.4GBq ,淋巴结转移者每次口服1 31 I 5 .5 5GBq ,2次治疗间隔 4个月。②疗效判断 :分治愈 :为1 31 I显像阴性 ,血甲状腺球蛋白 (Tg)降至正常水平 ;有效 :血Tg转阴 ,1 31 I显像仅见病灶缩小或减少或病灶吸1 31 I率下降 ;无效 :血Tg高水平 ,1 31 I显像有新病灶出现或患者死亡。③副作用观察为对甲状旁腺功能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结果 ①疗效 :312例甲癌转移灶患者治愈 35 .9% (112例 ) ,有效 6 0 .2 % (188例 ) ,无效 3.8% (12例 )。②副作用 :8.6 %的患者有甲状旁腺素 (PTH)一过性下降 ,但无 1例甲状旁腺减退症发生。治疗后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出现多种畸变 ,部分患者的辐射耐受增强。结论 采用1 31 I多次大剂量治疗甲癌转移灶疗效佳 ,副作用小 ,不会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并发症。1 31 I治疗的适应证应扩大至手术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疗法 剂量效应关系 碘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覃绍超 杨文定 +2 位作者 邹劲涛 覃卫华 董经纬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3951-3953,共3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对患者短期内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DTC患者共27例,术后行B超检测残留甲状腺大小。术后1个月均给予131I100mci进行清甲治疗。治疗前1d、治疗后3个月分别空腹...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对患者短期内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DTC患者共27例,术后行B超检测残留甲状腺大小。术后1个月均给予131I100mci进行清甲治疗。治疗前1d、治疗后3个月分别空腹采血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钙和磷水平,并询问患者是否有手足抽搐、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等。将患者分为全切组(A组,16例残留甲状腺最大径大于或等于1cm)和次全切组(B组,11例,残留甲状腺最大径小于1cm)。将27例患者的血PTH、钙和磷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并将A、B组的血PTH、钙和磷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27例患者清甲治疗后PTH水平(1.76±0.93)pmol/L较治疗前(2.31±1.22)pmol/L下降(t=2.69,P=0.012),血钙、磷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清甲治疗后出现手足抽搐、四肢麻木等低钙血症表现。A、B组的PTH、血钙、血磷在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清甲治疗后PT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者19例,其中,A组11例(68.75%),B组8例(7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0.824)。结论 131I治疗可导致DTC患者短期内PTH水平降低,这种变化与残留甲状腺组织多少无关,且一般不会引发低钙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甲状旁腺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Ⅰ治疗生存率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余永利 罗全勇 +5 位作者 陈立波 罗琼 丁颖 陆汉魁 朱瑞森 马寄晓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1-263,共3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Ⅰ治疗的生存率变化。方法①1991~2003年收治 DTC 术后患者566例,按转移部位分组为颈淋巴结转移356例,肺转移128例和骨转移82例。②本院外科1991~2003年 DTC 术后随访患者198例,均未行^(1... 目的总结和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Ⅰ治疗的生存率变化。方法①1991~2003年收治 DTC 术后患者566例,按转移部位分组为颈淋巴结转移356例,肺转移128例和骨转移82例。②本院外科1991~2003年 DTC 术后随访患者198例,均未行^(131)Ⅰ清除术后剩余甲状腺(简称清甲)或治疗转移灶,仅接受术后 TSH 抑制(T_4)治疗。③本科1991~2003年收治 DTC 术后即行^(131)Ⅰ清甲者194例,术后2~6周即行^(131)Ⅰ清甲及后续转移灶^(131)Ⅰ治疗,并辅以 TSH 抑制(T_4)治疗。④根据寿命表法,分别计算各组(无死亡)生存率、无疾病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析其变化。结果①所有患者^(131)Ⅰ治疗后10年(无死亡)生存率为92.38%。②颈淋巴结转移组10年(无死亡)生存率为98.09%,肺转移组87.50%,骨转移组80.41%;近端(颈淋巴结)转移组(无死亡)生存率明显高于远端(肺或骨)转移组(X^2=4.074,P<0.05)。③手术+^(131)Ⅰ+T4治疗组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明显高于手术+T_4组(X^2均>3.84,P<0.05)。结论 ^(131)Ⅰ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手术后期间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疗法 预后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对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余永利 罗全勇 +3 位作者 陈立波 陆汉魁 朱瑞森 马寄晓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DTC术后随访患者 3组 :1组 2 98例 ,均为术后复发患者 ,分析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 ;2组10 8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3组 12 4例 ,...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DTC术后随访患者 3组 :1组 2 98例 ,均为术后复发患者 ,分析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 ;2组10 8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3组 12 4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的患者。进行后两组间年复发率对照分析。结果 ① 1组DTC复发患者性别男、女之比(1∶1 5 )和病理类型滤泡状、乳头状癌之比 (1∶4 )均高于文献 (1∶2~ 3和 1∶8) ;原发灶甲状腺癌肿块切除、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和双侧腺叶切除者复发百分率依次降低 (分别为 4 7 3%、34 2 %和 18 5 % ) ;复发多出现于术后 5年内 (6 5 1% ) ;复发部位以颈淋巴结居多 (2 3 5 % )。② 2组DTC术后 1、5和 10年复发率分别为 4 6 3%、8 33%和 12 0 4 % ,5 3 85 % (7 13例 )发生在术后 2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占 5 3 84 %和 30 77% ;3组 1、5、10年复发率分别为 0 81%、4 0 3%和 7 2 6 % ,5 9例发生在术后 4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为 5 9例和 2 9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DTC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对术后复发有一定影响 ;DTC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可改善DTC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率 术后复发 患者 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素 病理类型 结论 文献 百分率
下载PDF
hNIS基因转导黑色素瘤细胞介导^(125)I摄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立波 黄芳 +3 位作者 费俭 郭礼和 陆汉魁 朱瑞森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克隆的人钠 碘同向转运体 (hNIS)基因cDNA的生物学性能及其用于黑色素瘤放射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从人甲状腺组织总RNA中扩增出hNIS基因cDNA序列 ,将其克隆至pUCm T载体并亚克隆至真核载体pc... 目的 探讨克隆的人钠 碘同向转运体 (hNIS)基因cDNA的生物学性能及其用于黑色素瘤放射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从人甲状腺组织总RNA中扩增出hNIS基因cDNA序列 ,将其克隆至pUCm T载体并亚克隆至真核载体pcDNA3中 ,电击法将重组质粒导入黑色素瘤细胞 (B16 )建立新细胞系 (B16 A)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研究其对放射性碘的摄取及外流情况。结果 成功克隆了hNIS基因 ,建立了能稳定表达hNIS基因的新型细胞系B16 A和单转空质粒pcDNA3的细胞系B16 B。B16 A细胞的摄碘能力较B16细胞高 17倍 ,较单转空质粒pcDNA3细胞系B16 B高 19倍。碘的外流过程十分迅速 ,有效半衰期 (T1 2 )仅 10min。结论 体外培养条件下 ,hNIS基因转导黑色素瘤细胞其本身足以介导碘的摄取 ,但有效半衰期较短 ,有待进一步研究如何增加放射性碘的摄取量及延长其细胞内滞留时间 ,从而提高放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IS基因 基因转导 黑色素瘤 细胞介导 摄取 碘放射性同位素 生物学性能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初步疗效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娟 高贞 +5 位作者 唐富龙 赵静 张宏涛 吴立丽 李健敏 任菊娜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晚期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8例11个病灶,在B型超声或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活度0.5~0.7 mCi,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晚期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8例11个病灶,在B型超声或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活度0.5~0.7 mCi,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为74.6~138.8 Gy,观察患者局部控制率、生存率、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12-93月(中位随访时间22.5月),CR 2例,PR 5例,SD 1例,PD 3例,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20月,1年、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1.8%、36.4%。中位生存期为22.5月,1年、2年生存率为100.0%、37.5%。植入后3月中位KPS评分较植入前提高20分(P=0.01),3例出现Ⅰ级放射性损伤,未见其他粒子相关不良反应。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有效,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治疗应用 碘放射性同位素 投药和剂量 生活质量 存活率 随访研究
下载PDF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对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余永利 金常青 +2 位作者 陈立波 陆汉魁 朱瑞森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 探讨13 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 5 8例 ,13 1I累积治疗剂量 3.7~ 92 .5GBq ,13 1I末次治疗后 3个月行X线胸片、肺功能 [肺活量(VC)、时间肺活量 (FVC)、第 1s最大呼气量 (FEV1)、... 目的 探讨13 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 5 8例 ,13 1I累积治疗剂量 3.7~ 92 .5GBq ,13 1I末次治疗后 3个月行X线胸片、肺功能 [肺活量(VC)、时间肺活量 (FVC)、第 1s最大呼气量 (FEV1)、最大通气量 (MVV) ]检测和99Tcm DTPA气溶胶半清除时间测定。结果 ①肺功能各指标在各累积剂量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性别组之间VC、FVC、FEV1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MVV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②99Tcm DTPA气溶胶半清除时间正常对照组 (n =8)参考值为 5 3.2± 8.6。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未见显著性 (P >0 .0 5 )。③ 1例43岁女性患者肺功能低下 (其VC、FVC、FEV1和MVV分别为 5 8.1%、5 8.1%、43.6 %和 37.2 % ) ,99Tcm DTPA气溶胶半清除时间缩短 (2 6 .4min) ,X线胸片示双肺纹多或粗 ,13 1I显像未见异常浓聚灶。该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肺转移 12年 ,13 1I治疗 8次 ,累积剂量 5 1.8GBq ,不能排除肺纤维化。结论 13 1I治疗累积剂量对肺功能无显著影响。13 1I累积剂量 >37GBq者需警惕发生肺纤维化。结合X线胸片、肺功能和99Tcm DTPA测定可综合评估甲状腺癌肺转移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 肺功能 甲状腺肿瘤 肺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Tg升高^(131)I显像阴性的甲状腺癌患者^(131)I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田蓉 潘明志 匡安仁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评价甲状腺球蛋白 (Tg)升高但1 31 I全身显像 (WBI)未见局部1 31 I浓聚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 31 I治疗的疗效。方法 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常规1 31 I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2 6例 ,血清Tg升高 ,WBI未见局部放... 目的 评价甲状腺球蛋白 (Tg)升高但1 31 I全身显像 (WBI)未见局部1 31 I浓聚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 31 I治疗的疗效。方法 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常规1 31 I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2 6例 ,血清Tg升高 ,WBI未见局部放射性浓聚。分为试验组 16例 ,行 3 .7~ 7.4GBq1 31 I治疗 ;对照组 10例 ,Tg升高但未行1 31 I治疗。分别随访监测Tg水平变化。结果 随访半年后试验组Tg由( 2 1.3± 13 .7) μg L明显降至 ( 10 .8± 4.7) μg L(t=2 .43 8,P <0 .0 5 ) ,对照组Tg则明显增高 (t=2 .672 ,P <0 .0 5 ) ,由 ( 18.9± 11.6) μg L增至 ( 2 9.8± 15 .3 ) μg L。 结论 Tg升高而WBI未见局部放射性浓聚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应密切随访 ,当Tg大于 10 μg L时应常规行1 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球蛋白 放射性核素显像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疗法 治疗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10
作者 田蓉 匡安仁 +1 位作者 秦卫仕 张辉敏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62-164,共3页
目的 评价治疗剂量1 31 I全身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 (简称甲癌 )患者临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5 7例分化型甲癌患者在给予 185MBq(诊断剂量 ) 1 31 I 2~ 3d后进行前、后位全身显像 ;给予治疗剂量1 31 I7~ 10d后 ,用相同的采集条件... 目的 评价治疗剂量1 31 I全身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 (简称甲癌 )患者临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5 7例分化型甲癌患者在给予 185MBq(诊断剂量 ) 1 31 I 2~ 3d后进行前、后位全身显像 ;给予治疗剂量1 31 I7~ 10d后 ,用相同的采集条件进行全身显像 ,同时分析所有患者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用配对 χ2 检验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  31例接受1 31 I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患者 ,治疗剂量1 31 I显像与诊断剂量1 31 I显像结果一致的有 2 8例 ,前者发现新病灶 3例 ;接受转移灶治疗的 2 6例患者 ,治疗剂量1 31 I显像发现的转移灶较诊断剂量1 31 I显像发现多的有 9例 (34 % ) ,但无 1例后者较前者多 ,2种方法显像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各种因素与显像结果回归分析表明 ,手术中发现肿瘤体积大小以及病理类型与 2种方法显像结果差异有关。结论 治疗剂量1 31 I全身显像较诊断剂量1 31 I全身显像更易发现病灶 ,故前者有利于分化型甲癌患者随访及诊疗计划的安排。在甲癌患者接受1 31 I治疗后 7~ 10d应常规行全身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碘131 放射疗法
下载PDF
碳酸锂增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131)I吸收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丁昊 匡安仁 管昌田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的 探讨碳酸锂对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残留甲状腺摄碘功能、延长有效半衰期 (Teff)及增强1 31 I吸收剂量的作用。方法  30例DTC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碳酸锂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 15例。碳酸锂组给予碳酸锂 2 5 0mg 次 ,4次 d ,连... 目的 探讨碳酸锂对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残留甲状腺摄碘功能、延长有效半衰期 (Teff)及增强1 31 I吸收剂量的作用。方法  30例DTC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碳酸锂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 15例。碳酸锂组给予碳酸锂 2 5 0mg 次 ,4次 d ,连用 1周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VB4 10mg 次 ,3次 d ,连用 1周。 2组均分别于服药前后测定 2 4h甲状腺吸1 31 I率及Teff,通过自身前后比较、组间比较及可能影响因素相关分析以评价试验效果。结果 碳酸锂组 2 4h吸1 31 I率明显提高 ,Teff明显延长 ,1 31 I吸收剂量明显增加 ,其 2 4h吸1 31 I率提高与Teff延长有关。结论 碳酸锂能提高DTC术后残留甲状腺摄碘功能、延长Teff,明显增强残留甲状腺1 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术后残留甲状腺 碳酸锂 碘131 吸收剂量 研究
下载PDF
杆状病毒介导NIS基因放射治疗甲状腺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一帆 李彪 +4 位作者 赵龙 尤蓓 尹桂芝 贾世海 朱承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4-267,i00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基因杆状病毒介导甲状腺癌细胞放射性碘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杆状病毒载体质粒(pFBNIS)并制备重组NIS杆状病毒(BacNIS),体外感染甲状腺癌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检测NIS蛋白的表达,通过动态摄碘及NaClO4摄... 目的探讨重组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基因杆状病毒介导甲状腺癌细胞放射性碘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杆状病毒载体质粒(pFBNIS)并制备重组NIS杆状病毒(BacNIS),体外感染甲状腺癌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检测NIS蛋白的表达,通过动态摄碘及NaClO4摄碘抑制实验观察表达蛋白的功能和特性;进行131I杀伤细胞的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NIS杆状病毒,受巨细胞病毒(CMV)极早期基因启动子调控;BacNIS体外感染的甲状腺癌细胞表达的NIS蛋白具有摄碘功能和NaClO4抑制的特性;BacNIS感染的肿瘤细胞可被131I有效杀伤。结论BacNIS是介导肿瘤细胞摄碘的有效方法,为杆状病毒介导NIS基因治疗失分化甲状腺癌转移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杆状病毒 钠碘转运体 放射疗法 基因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媛媛 潘明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14-318,共5页
131I治疗能部分或完全消除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病灶,131I已成为治疗DTC肺转移的一种有效手段。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受年龄、性别、肿瘤病理学类型、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除肺外)、有无胸片显示、肺转移灶的大小... 131I治疗能部分或完全消除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病灶,131I已成为治疗DTC肺转移的一种有效手段。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受年龄、性别、肿瘤病理学类型、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除肺外)、有无胸片显示、肺转移灶的大小及转移灶摄取131I的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无除肺之外的远处转移、转移灶大小及转移灶摄取131I的能力是影响DTC肺转移131I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131I治疗DTC肺转移不良反应小,基本不影响血常规、肺功能和唾液腺功能等,仅少数单次大剂量或累积剂量较大的131I治疗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肺纤维化或放射性肺炎、唾液腺功能损害等。通过对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不良反应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对DTC肺转移131I治疗前评价其治疗效果和确定其治疗方案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肿瘤转移 综述文献
下载PDF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脑转移 被引量:5
14
作者 余永利 朱瑞森 陆汉魁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探讨1 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访 8例经1 31 I治疗的DTC脑转移患者 ,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生存率分析 ,观察DTC脑转移1 31 I治疗效果。结果 ①1 31 I治疗后生存期 2~ 3 5年 ,2 0 0 1年... 目的 探讨1 31 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访 8例经1 31 I治疗的DTC脑转移患者 ,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生存率分析 ,观察DTC脑转移1 31 I治疗效果。结果 ①1 31 I治疗后生存期 2~ 3 5年 ,2 0 0 1年底随访时均存活。② 1例患者1 31 I治疗 5次 ( 2 0 .65GBq)后CT示右小脑占位灶缩小 ,6次 ( 2 3 .61GBq)后CT示占位灶消失。③甲状腺双侧切除者 ,术后剩余甲状腺平均1 31 I清除次数为 2次 ,平均总清除剂量 8.87GBq ;单侧切除者 ,平均清除次数 5 .7次 ,平均总清除剂量 2 9.98GBq ,后者的清除次数和剂量均明显高于前者 (P <0 .0 1)。④合并有肺和 (或 )骨转移者 6例。1 31 I治疗后 1例脑转移灶消失 ,但肺转移灶仍有1 31 I摄取 ;1例治疗后1 31 I肺显像阴性 ,但脑和骨转移灶仍见1 31 I摄取。结论 合并有肺和 (或 )骨转移的DTC脑转移者治疗难度增加 ,但术后1 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脑肿瘤 肿瘤转移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疗法 治疗
下载PDF
甲状腺癌术后不同剂量首次^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庄新所 吴强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555-3557,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TC)术后采用不同剂量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8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TC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38例。...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TC)术后采用不同剂量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8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TC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38例。低剂量组:空腹一次性口服131I 30~40 m Ci;高剂量组:空腹一次性口服131I100~120 m Ci。清甲6个月后行131I甲状腺显像检查,评价两组清甲成功率;并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旁腺素(PTH)和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低剂量组清甲成功率为47.4%(18/38),高剂量组为44.7%(17/38),两组清甲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P=0.818)。清甲6个月后,高剂量组TSH、PTH和TG水平均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8、6.025、4.412,P〈0.05)。两组唾液腺功能紊乱、颈部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胃肠道反应、泪腺功能紊乱发生率均低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C患者术后给予低剂量131I进行清甲治疗,其疗效与高剂量131I无明显差别,安全性优于高剂量131I,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促甲状腺素 甲状旁腺素 安全
下载PDF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动态监测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葛华 陈文新 +2 位作者 林志毅 周庆伟 余明钿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261-264,280,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阴性的情况下,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131I治疗后TgAb转阴时间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对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16例DTC术后行131I治疗的血...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阴性的情况下,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131I治疗后TgAb转阴时间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对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16例DTC术后行131I治疗的血清Tg阴性、TgAb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学、影像学、必要时的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等判断有无复发或转移,将116例患者分为复发或转移组(M1组,n=44)和无复发或转移组(M0组,n=72)。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TgAb水平差别;采用生存分析法分析131I治疗后2组患者的TgAb转阴时间;动态随访患者TgAb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应的疗效和病程。结果 2组患者的TgAb水平(t=0.221,P=0.825)、TgAb中位转阴时间(P=0.567)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过程中,TgAb由高水平逐渐下降或转为阴性的患者中,治愈或好转者占96.8%(61/63);而TgAb逐渐增高或维持高水平状态的患者中,31%(9/29)为治疗无效或加重状态。结论 Tg阴性情况下,单纯TgAb水平及TgAb的转阴时间均无法预测DTC的复发或转移,但TgAb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对分析疾病的预后情况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球蛋白/免疫学 自身抗体 碘放射性同位素 预后
下载PDF
甲状腺癌患者大剂量^(131)I治疗的有效半衰期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海敏 陈盛祖 +1 位作者 徐敏 郑蓉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患者大剂量13 1I治疗的有效半衰期及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的甲状腺癌患者共 2 0例 ,其中首次治疗 12例 ,重复治疗 8例。在患者服药后 0~ 9d的相同时间点测量其照射量率。有效半衰期由测量数据经一室模型拟合后算得...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患者大剂量13 1I治疗的有效半衰期及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的甲状腺癌患者共 2 0例 ,其中首次治疗 12例 ,重复治疗 8例。在患者服药后 0~ 9d的相同时间点测量其照射量率。有效半衰期由测量数据经一室模型拟合后算得。结果 首次治疗的有效半衰期为 0 .6 492d ,重复治疗的有效半衰期为 0 .5 12 3d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局部转移与肺部转移相比 ,有效半衰期分别为 0 .4997和 0 .6 10 5d ,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大剂量13 1I治疗的有效半衰期与治疗次数及转移部位有关。重复治疗患者应通过药物及其他手段延长有效半衰期 ,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大剂量^131I 治疗 有效半衰期 影响因素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131)I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云钢 冯会娟 +2 位作者 刘金华 胡瑞 欧阳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71-1574,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131I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过甲状腺手术及成功"清甲"治疗的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转移灶治疗前一周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并在给予...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131I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过甲状腺手术及成功"清甲"治疗的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转移灶治疗前一周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并在给予剂量3.7~7.4 GBq131I后4 d行131I-全身显像。根据显像结果分为两组,第Ⅰ组:18F-FDG符合线路显像阳性和131I-全身显像阳性,第Ⅱ组:18F-FDG符合线路显像阴性和131I-全身显像阳性,半年后随访患者疗效,评价显像结果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第Ⅰ组共14例,发现淋巴结转移灶49个,第Ⅱ组共22例,发现淋巴结转移灶76个。在第Ⅰ组患者中,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和131I-全身显像总体灵敏度分别为67.3%及8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和131I-全身显像对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总体灵敏度分别为26.0%及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131I有效率分别为35.7%和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t检验显示T/NT(靶与非靶)比值为影响颈部转移性淋巴结131I疗效因素之一(P<0.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总体灵敏度低于131I-全身显像的总体灵敏度;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及131I-全身显像均阳性的患者中,131I-全身显像较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发现更多的颈部转移性淋巴结;颈部转移性淋巴结131I-全身显像阳性的患者中18F-FDG符合线路显像阳性组131I的疗效较18F-FDG符合线路显像阴性组差;18F-FDG符合线路显像阳性的颈部转移性淋巴结T/NT值与131I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葡萄糖 符合线路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淋巴转移
下载PDF
大剂量^(131)I治疗3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云云 李雨升 +1 位作者 郑飞波 刘建滨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 :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 (以下简称甲癌 )并远处转移患者接受多次大剂量1 3 1 I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 :根据甲癌转移部位给予患者每次口服1 3 1 I (5 5 5~ 9 2 5 )GBq ,两次治疗间隔 6个月。根据1 3 1 I显像 ,血甲状腺球... 目的 :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 (以下简称甲癌 )并远处转移患者接受多次大剂量1 3 1 I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 :根据甲癌转移部位给予患者每次口服1 3 1 I (5 5 5~ 9 2 5 )GBq ,两次治疗间隔 6个月。根据1 3 1 I显像 ,血甲状腺球蛋白 (Tg)水平判断治疗效果 ;观察治疗对血像、甲状旁腺功能等的影响。结果 :①疗效 :36例甲癌转移患者治愈 5 5 5 % (2 0例 ) ,有效 38 9% (1 4例 ) ,无效 5 6 % (2例 )。②副作用 :仅 1例患者在治疗后 2周出现甲状旁腺素 (PTH)一过性下降。结论 :采用1 3 1 I多次大剂量治疗甲癌转移灶疗效佳 ,副作用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伴肺转移的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忠匀 吴书其 +2 位作者 王少雁 王丹阳 傅宏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评价碘-131(^(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肺转移的效果,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4月—2016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治疗的DTC... 目的·评价碘-131(^(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肺转移的效果,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4月—2016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治疗的DTC肺转移患者(共95例,其中女性62例,男性33例),以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结合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评价^(131)I的疗效。对性别、年龄、病理类型、^(131)I治疗前是否诊断肺转移、肺转移灶聚碘以及^(18)F-FDG摄取情况、肺部病灶数目及大小、肺外远处转移等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使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行单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有效率为53.68%,无效率46.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45岁(P=0.004)、肺转移灶^(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P=0.004)、肺部病灶大小(P=0.000)、肺转移灶聚碘情况(P=0.022)、^(131)I治疗前是否诊断肺转移(P=0.000)及是否合并肺外远处转移(P=0.014)与疗效相关。用ROC曲线得出不同疗效的患者肺转移灶^(18)F-FDG SUV_(max)的临界值为1.45(敏感度56.8%,特异度76.5%),肺部病灶直径的临界值为9.63 mm(敏感度43.2%,特异度88.2%)。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肺部病灶大小、肺转移灶^(18)F-FDG SUV_(max)、治疗前是否诊断肺转移是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确定性因素。结论·^(131)I对DTC肺转移的疗效确切;DTC肺转移患者中,年龄<45岁,在^(131)I治疗前就已发现肺转移、肺转移灶^(18)F-FDG SUV_(max)低、肺部病灶直径<9.63 mm的患者^(131)I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