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器体道用”说的来源及其文体学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秀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49,I0002,共7页
唐代崔憬的《周易探元》是一部佚著,部分内容保存在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中。这些内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信息。仅存的内容显示,与传统汉儒“象数”派和魏晋“义理”派相比,崔憬解《易》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其“象数”“义理”并重... 唐代崔憬的《周易探元》是一部佚著,部分内容保存在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中。这些内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信息。仅存的内容显示,与传统汉儒“象数”派和魏晋“义理”派相比,崔憬解《易》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其“象数”“义理”并重的特点对后世易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形成的“器体道用”说完成了对传统“道体器用”观念的反转,成为后世思想主流。文体学观念受其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 器体道用 文体学
下载PDF
“和合”体生——“和合学”的中国哲学创新实践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海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8-117,158,共11页
哲学问题追根究底是人的问题,这既指向哲学问题的对象,也指向对于问题进行追问的主体。每一个人既有能力也都在以某种方式思考着人自身的问题,也就是哲学的问题。但是,惟有哲学才能对人的问题进行形上的反思,惟有哲学史才能呈现人对于... 哲学问题追根究底是人的问题,这既指向哲学问题的对象,也指向对于问题进行追问的主体。每一个人既有能力也都在以某种方式思考着人自身的问题,也就是哲学的问题。但是,惟有哲学才能对人的问题进行形上的反思,惟有哲学史才能呈现人对于人本身反思的思想历程并提供古今对话的可能,惟有哲学家才能真正地将这种哲学思考以言说体系的形式一般地表达出来。当哲学思考的对象——"人"发生了变化,哲学史的叙说视"域"发生了变化,哲学的言"说"方式发生了变化,哲学这一人对于人的形上反思就必然有了创新。就其实质而言,"人""域""说"只能是哲学、哲学家眼中之"人""域""说",也就是说一切哲学只不过是人对于人自己生存状态这一存在的一种思考、对话与言说。张立文先生的"和合学"正是基于自己独特的生命体悟,在与前哲不断对话的视域融合中,以自己的"和合"言说方式来表述的人类生命之道的哲学体系,是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新体系、方法新视野与思想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立文 “和合学” 中国哲学 哲学创新 生命体悟 和合体道 和合体生
下载PDF
人文学的远源 被引量:1
3
作者 栾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53-55,共3页
如果说人文学在今天遇到了一次壮丽的日出,那么其远源和根脉则可上溯到高古上古远古的文化传承。在原始要终的意义上,可以说人文学的高古风神是艺文志,其上古根基是太史学,而其由来已久的化境则是体道学。至少在文史哲互根的终极处,艺... 如果说人文学在今天遇到了一次壮丽的日出,那么其远源和根脉则可上溯到高古上古远古的文化传承。在原始要终的意义上,可以说人文学的高古风神是艺文志,其上古根基是太史学,而其由来已久的化境则是体道学。至少在文史哲互根的终极处,艺文志、太史学和体道学,呈现出了人文学向其上游原道性的回归和在其高古开放性的前瞻。在全球化的视野下,重振人文学的远源根脉,有助于我们将这门博雅的学科推进到化解唯科技理性和促动道器合一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 远源 艺文志 太史学 体道学
下载PDF
浅析司马睿、王导的建国构想——兼驳司马睿政权无意中原论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日取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627-631,共5页
司马睿、王导以全据江南作为立国的首要目标,以统一南北为最终目标,为此贯彻的是先南后北的统一路线。这一建国构想对时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东晋 司马睿 王导 祖逖北伐
下载PDF
冯友兰哲学与程朱理学之异同
5
作者 阚红艳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9-21,共3页
“理”、“气”、“道体”、“大全”是构成冯友兰形而上学体系的四个“逻辑底观念”。理气关系说是构成朱熹哲学逻辑结构的主体框架 ,同样也可以说是构成冯友兰形而上学体系的基础。本文主要从“理”、“气”、“理气关系”三方面来分... “理”、“气”、“道体”、“大全”是构成冯友兰形而上学体系的四个“逻辑底观念”。理气关系说是构成朱熹哲学逻辑结构的主体框架 ,同样也可以说是构成冯友兰形而上学体系的基础。本文主要从“理”、“气”、“理气关系”三方面来分析探讨两者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体系 “逻辑底观念” 冯友兰哲学 程朱理学
下载PDF
三订本《道藏提要》指瑕
6
作者 张全晓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道藏提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专治《道藏》且完整适用的大型工具书。该书1991年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首次印行,1995年修订再版,至2005年又第三次修订完善。由于体大面广,条目博杂,三订本《道藏提要》的部分内容仍然存在某些不... 《道藏提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专治《道藏》且完整适用的大型工具书。该书1991年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首次印行,1995年修订再版,至2005年又第三次修订完善。由于体大面广,条目博杂,三订本《道藏提要》的部分内容仍然存在某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即以《太上老君说安宅八阳经》《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玄天上帝启圣灵异录》为例,指出了三订本《道藏提要》存在的著录疏误,并据武当山志等文献试为弥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藏 道藏提要 武当山志
下载PDF
体用道术——《哲学概论》课程内容构想
7
作者 郭明俊 《理工高教研究》 2008年第3期98-101,共4页
《哲学概论》是我国高校哲学专业近些年才开设的一门新课,无论从课程的名称、教材体例还是课程内容,都还很不一致,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差别很大。作为导论或引论性质的《哲学概论》,既不同于国内长期讲授的"... 《哲学概论》是我国高校哲学专业近些年才开设的一门新课,无论从课程的名称、教材体例还是课程内容,都还很不一致,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差别很大。作为导论或引论性质的《哲学概论》,既不同于国内长期讲授的"哲学原理",也不同于国外或港台关于各种哲学学科、哲学理论的概述,而应当以"体"、"用"、"道"、"术"为其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概论 课程内容 哲学之“体” 哲学之“用” 哲学之“道” 哲学之“术”
下载PDF
日本藏《近思录标题释义》真伪辨
8
作者 程水龙 曹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102,共7页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所藏明万历刊本《近思录标题释义》十四卷,云"汪道昆"校订。刻本中的汪道昆《释义》序文,与嘉靖十七年刘世贤《重刊近思录序》基本相同;从版式、编排体例、各卷类目、内容等方面比较考察,此刻本与明代万历年...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所藏明万历刊本《近思录标题释义》十四卷,云"汪道昆"校订。刻本中的汪道昆《释义》序文,与嘉靖十七年刘世贤《重刊近思录序》基本相同;从版式、编排体例、各卷类目、内容等方面比较考察,此刻本与明代万历年间吴勉学校阅本《分类经进近思录集解》基本相同,源头相同,极可能是同一版本。史料记载未见明代文学家汪道昆撰写过《近思录标题释义》,题为"新安汪道昆撰"的序文宜是伪作。此刻本采用汪道昆大名,或书贾有意为之,冒作汪道昆校订;或改名作"近思录标题释义",以求得标目新颖,借助名人校订的效应,便于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道昆 《近思录标题释义》 《分类经进近思录集解》
下载PDF
“道艺体用”观念与中国写人文论谱系之构建
9
作者 李桂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71,共14页
中国传统文论博大精深,内蕴丰富,既可按文体文类进行研究,又可按文本构成进行解析。各种文论除了依托于“阴阳”“刚柔”“奇正”等“两端互补”观念,还分别有各自依托的话语。就写人文论谱系构建而言,其更多地依托于“赋比兴”“言象... 中国传统文论博大精深,内蕴丰富,既可按文体文类进行研究,又可按文本构成进行解析。各种文论除了依托于“阴阳”“刚柔”“奇正”等“两端互补”观念,还分别有各自依托的话语。就写人文论谱系构建而言,其更多地依托于“赋比兴”“言象意”“形神态”“理事情”等“三而一成”观念。关于这些“三而一成”观念的历史形态,可借助“道艺”观念加以梳理。先秦时期兴发的“赋比兴”已含叙事写人之艺,赋法中的纵向铺陈与横向铺陈分别被用以叙事与写人,而比兴本来就是写人妙方。秦汉以后,赋比兴写人之艺又催生出一系列偏重写人的赋。其间,基于形神兼备的写人实践,“传神写照”“气韵生动”等文论观念得以产生。宋代以降,“形神态”“理事情”等写人观念逐渐形成,后被广泛运用于明清小说戏曲批评中。对此,若进一步借助“体用”观念加以梳理、统合,一条若隐若现的写人文论脉络便渐趋明晰。由此可生发出一套由“意象”“意境”“意味”三要素通贯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写人文论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人传统 三而一成 传神写照 道艺体用 文论谱系
下载PDF
天心月杯中圆——禅茶一味略释
10
作者 张利文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禅茶一味的茶道源自中国,发扬于日本,它贯彻了洪州禅之后"触类是道而任心"的思想,是一种"用上见体"的明心见性。"和敬清寂"茶道四谛最终的落处就在于一个"寂"字,也就是平常心的道。茶道将禅融... 禅茶一味的茶道源自中国,发扬于日本,它贯彻了洪州禅之后"触类是道而任心"的思想,是一种"用上见体"的明心见性。"和敬清寂"茶道四谛最终的落处就在于一个"寂"字,也就是平常心的道。茶道将禅融入了生活,是一种重视此岸当下的生活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茶一味 茶道 用上见体 平常心
下载PDF
由象至道:张载“大心体物”的展开及其境界
11
作者 王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1-86,共6页
张载的“大心体物”之说受到孟子思想的影响,是对孟子“尽心知性”和“立乎其大”观点的统贯与融合,它包括形成对“象”的客观认识和体认与“象”的一体共融两重含义。前者依托于耳目器官,后者在前者基础上依托于具有先天感知能力的“... 张载的“大心体物”之说受到孟子思想的影响,是对孟子“尽心知性”和“立乎其大”观点的统贯与融合,它包括形成对“象”的客观认识和体认与“象”的一体共融两重含义。前者依托于耳目器官,后者在前者基础上依托于具有先天感知能力的“心”。但“象”的无限性与耳目能力的有限性以及“成心”问题,需采用“时中”和“化”的方法才可以体天下之物,从而进入内外合一、物我合一的“道”的境界,借此张载也展开了对佛教以天地日月为幻妄观点的批判,显示出强烈的“为往圣继绝学”的道统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大心体物 时中 天道境界
下载PDF
王船山道论与《老子衍》解读
12
作者 李天新 《理论界》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一般认为王船山对《老子》是批评与贬低的态度,其著《老子衍》也被解读为反讽立场,实际上船山道论亦吸纳了《老子》的观点,并作出气学视角的新诠释。一方面,解读《老子衍》需要以船山《周易外传》等著述为参考系;另一方面,《老子衍》中... 一般认为王船山对《老子》是批评与贬低的态度,其著《老子衍》也被解读为反讽立场,实际上船山道论亦吸纳了《老子》的观点,并作出气学视角的新诠释。一方面,解读《老子衍》需要以船山《周易外传》等著述为参考系;另一方面,《老子衍》中的命题论证亦是船山道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在《老子衍》晦涩的注释之中,虽然船山没有严格遵循注疏体例对老子原文亦步亦趋,但认为《老子衍》是通篇暗讽也不免失却其本意。船山试图消解老子学说流于功利的面向,同时对老子道论有所去取和转化,彰显道体本动、道无偏倚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衍 周易外传 道贯体用 道在物中
原文传递
道体与治体:胡瑗《春秋》学思想的体用之维
13
作者 闫云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5,共14页
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儒者从《春秋》中发掘孔子所寄寓的治天下的王道大法,逐渐形成了具有“庆历之风”的《春秋》新学。其中,胡瑗将儒学的全体大用概括为“明体达用”之学,揭示出作为“圣人之文”的《春秋》经有其更宏阔的“体”与“用... 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儒者从《春秋》中发掘孔子所寄寓的治天下的王道大法,逐渐形成了具有“庆历之风”的《春秋》新学。其中,胡瑗将儒学的全体大用概括为“明体达用”之学,揭示出作为“圣人之文”的《春秋》经有其更宏阔的“体”与“用”的维度。他通过对儒学理论的阐释,使得“道体”和“治体”成为宋代《春秋》学的两个主要理论面向。由此,《春秋》学肩负着体证天道性命之理的道体和奠定立国根本规模的治体的双重使命。以道体为治体的正当性来源,以治体作为道体的客观化落实,赓续着儒学全体大用、内圣外王的宏阔规模。这样,王道政治的重建才具有根本的合理性依据,并且能够在吸纳文明新质过程中做到因时创制。基于此种明体达用的“安定规模”,儒家经学能够不断地激活和增益其内在生命力,在经史互动、政学相维中引领历史与文明的发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瑗 《春秋》学 明体达用 安定规模 道体 治体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中的“实体”与“道体”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3,共8页
中国哲学的历史上,本体、实体的观念都有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宋明理学中已经广泛使用"实体"的概念,其内涵与中世纪及近代西方哲学的实体概念有接近之处。但中国的实体论不是关注实体的属性、样式,而是关注实体的发用、流行... 中国哲学的历史上,本体、实体的观念都有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宋明理学中已经广泛使用"实体"的概念,其内涵与中世纪及近代西方哲学的实体概念有接近之处。但中国的实体论不是关注实体的属性、样式,而是关注实体的发用、流行。宋明理学中还提出了"道体"概念,道体是指本原、本体,从朱子学的立场来说,道体即是实体,也是最高实体。朱子哲学已有明确地把本原、本体作为哲学体系基础的意识。朱子是中国古代实体论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 道体 朱子
原文传递
身体的界限 被引量:3
15
作者 司马黛兰 郭亮(译) 刘荣茂(译)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93,6,共25页
在早期中国遗存文献中,有五个描述身体的基本概念:"躯"几乎专指功能失常的小人之体;"形"主要指可视的形体以及赋予其外形的不可见之结构;"身"是修炼之所在,而且是社会化的建构自我;"躬"则是礼... 在早期中国遗存文献中,有五个描述身体的基本概念:"躯"几乎专指功能失常的小人之体;"形"主要指可视的形体以及赋予其外形的不可见之结构;"身"是修炼之所在,而且是社会化的建构自我;"躬"则是礼仪行为公开展示的场所。除此而外,"体"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分割和重叠,而且与饮食、食物等有关。与其他四个表现身体的词汇相比,"体"是一个与身体、家、国乃至天地万物密切关联的概念。"体"标示着一个具有模糊界限的躯体,它的边界无处不在,中心同样无处不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限 有机 礼仪化行为 一体 体道
原文传递
论游戏媒介驱动未来社会结构演化的基本逻辑 被引量:9
16
作者 喻国明 苏健威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50,120,共13页
作为构筑元宇宙的核心模式,游戏媒介具有集成未来媒介系统,重构社会关系与社会形态的巨大潜力。论证游戏媒介将何以驱动社会结构演化是当前传播研究领域极为重要的命题。文章认为,游戏是一种升维媒介,实现了人类的关系拓张、场景驾驭和... 作为构筑元宇宙的核心模式,游戏媒介具有集成未来媒介系统,重构社会关系与社会形态的巨大潜力。论证游戏媒介将何以驱动社会结构演化是当前传播研究领域极为重要的命题。文章认为,游戏是一种升维媒介,实现了人类的关系拓张、场景驾驭和更高水平的现实掌控。游戏也是一种“DAO式”媒介,能在弱关系基础上激发生成新型社会强关系,构造并维系圈层,进而筑造动态演化的社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 媒介 dao 新型强关系
原文传递
秦汉“徼道”名实探析
17
作者 岳凯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徐州土山二号墓砌筑回廊的顶部券砖上发现自名“徼道”文字,说明东汉一代大型黄肠石结构墓葬内的回廊长期规范的名称为“徼道”,“回廊”只是今天人们的称谓。结合文献记载,明确秦汉时期“徼道”有宫城、陵园和地下墓室周围回廊等三种... 徐州土山二号墓砌筑回廊的顶部券砖上发现自名“徼道”文字,说明东汉一代大型黄肠石结构墓葬内的回廊长期规范的名称为“徼道”,“回廊”只是今天人们的称谓。结合文献记载,明确秦汉时期“徼道”有宫城、陵园和地下墓室周围回廊等三种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山汉墓 回廊 徼道 黄肠题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