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gobas of the Tibetan Style
1
《China's Tibet》 2000年第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Dagobas of the tibetan style
下载PDF
CENOZOIC BASIN EVOLUTION, STRUCTURAL STYLES OF THE QAIDAM AND AN ESTIMATE OF DENUDATION IN ADJACENT MOUNTAIN SYSTEMS, NORTHEAST QINGHAI—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
2
作者 Tang Liangjie, Jin Zhijun, Zhang Mingli (Basin & Reservoir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00, 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12-212,共1页
Qaidam basin is located at northeast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nd surrounded by east Kunlun, south Qilian and Altun mountain system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Cenozoic basin evolutionary stage... Qaidam basin is located at northeast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nd surrounded by east Kunlun, south Qilian and Altun mountain system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Cenozoic basin evolutionary stages, structural styles of the Qaidam, and the denudation in adjacent mountain systems through seismic profile interpretation and complemented by field observation. The Qaidam basin has experienced two tectonic stages of Paleogene—early Miocene (65~12Ma) and late Miocene—present (12~0Ma). The former i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ial uplift of the mountains and subsidence of the basin, and the latter by intense compression, wrench, thrusting and folding. The compressional structural styl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ircle Hero—Range Depression of southwest Qaidam, such as Nanyishan, Youquanzi, Younan, Youshashan anticline belts and thrust faults. The wrench structural styles of the northern Qaidam include en echelon uplifts (fault—block outcrops) such as Seshitengshan, Luliangshan, Xitieshan and Eimnikshan, which are mainly composed of pre\|Sinian and Paleozoic rocks; en echelon anticlines such as Lenghu—Nanbaxian belts; and en echelon depressions such as Kunteyi, Senan and Yibei depressions, which are mainly composed of Mesozoic and Cenozoic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N EVOLUTION structural styleS DENUDATION Qaidam BAS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隋唐·安得广厦千万间--漫步地震五千年(9)
3
作者 冯锐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7期483-496,共14页
隋唐时期的史载地震主要在关中地区,显现了秦岭南侧存在一条北西向的石泉—房县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和房屋抗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大事,以蓟县独乐寺为典型代表,重点介绍了唐代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技术:地基坚固和均匀、木结构的隔震机制、... 隋唐时期的史载地震主要在关中地区,显现了秦岭南侧存在一条北西向的石泉—房县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和房屋抗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大事,以蓟县独乐寺为典型代表,重点介绍了唐代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技术:地基坚固和均匀、木结构的隔震机制、筒体结构的强抗震性能、斗拱构件的阻尼系统,都对后世的技术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现代建筑方面,介绍了地震区划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农村藏式民居的弱点和改进措施,讨论了城市建筑的3种抗震结构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建筑 唐代木结构建筑 地震区划 农村的藏式民居 城市的3种抗震结构
下载PDF
西藏扎塘寺壁画与敦煌艺术关系之再议
4
作者 张亚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5,共11页
本文是基于早年相关研究的一个重新思考与讨论。以往研究认为西藏山南地区11世纪末叶的扎塘寺壁画所呈现的波罗-中亚艺术风格,主要是南亚的波罗面相与吐蕃化了的服饰的一种组合,在艺术传承上应该是10-11世纪新进入的东印度波罗风格与原... 本文是基于早年相关研究的一个重新思考与讨论。以往研究认为西藏山南地区11世纪末叶的扎塘寺壁画所呈现的波罗-中亚艺术风格,主要是南亚的波罗面相与吐蕃化了的服饰的一种组合,在艺术传承上应该是10-11世纪新进入的东印度波罗风格与原有的吐蕃王朝时期旧有传统(蕃式服饰)相互融合而致。新的研究表明,扎塘寺壁画人物图像的孤立性是因为即使它接收了11世纪卫藏新进入的波罗艺术样式,但其主体,无论是人物面相还是服饰主要都继承的是唐代吐蕃王朝时期的艺术脉络,并与吐蕃占领之下的敦煌石窟艺术有密切关系,从而证明即使是西藏地区在北宋年间仍能看到敦煌艺术或明或暗的影响,且远在边陲的卫藏地区仍与中国西部佛教艺术整体流变有着密切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世纪 卫藏 扎塘寺壁画 波罗面相 蕃式服饰 敦煌艺术
下载PDF
甘肃涉藏地区锅庄舞风格特征研究
5
作者 何晓丽 常瑞宏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锅庄舞是集中体现藏民族美学思想的团栾舞蹈,由十三种舞步和九大类手势动作组合而成.颤、开、顺、左、绕、舞袖是锅庄舞的六大动作特征;走、跳是主要运动形式;圆或同心圆、弧线、直线是主要队形;舞曲多用地域风情特征明显的藏族民歌歌... 锅庄舞是集中体现藏民族美学思想的团栾舞蹈,由十三种舞步和九大类手势动作组合而成.颤、开、顺、左、绕、舞袖是锅庄舞的六大动作特征;走、跳是主要运动形式;圆或同心圆、弧线、直线是主要队形;舞曲多用地域风情特征明显的藏族民歌歌舞音乐,分为舒缓平和的慢板乐段和热烈奔放的快板乐段;舞蹈分为序舞、慢舞、快舞、结束四个舞段;服饰明艳华贵,主要是“藏式长袍+衬衣”;男子动作大而奔放、女子动作小而秀美.碌曲锅庄舞博采众长、久负盛名;玛曲草原锅庄舞粗犷豪放;夏河寺院锅庄舞庄严肃穆;迭部、舟曲林区锅庄舞小巧活泼;陇南、天祝山地锅庄舞稳重优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涉藏地区 锅庄舞 风格特征
下载PDF
借鉴、交融与域化——琼结宾顿藏戏与门巴戏之比较研究
6
作者 章小燕 格桑曲杰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8,共9页
藏戏与门巴戏同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藏、门两族之间紧密的地缘与文化关系,门巴戏深受藏戏扎西雪巴剧种(白面具藏戏)琼结宾顿流派的影响。同时,因其各自所处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态语境使之形成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 藏戏与门巴戏同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藏、门两族之间紧密的地缘与文化关系,门巴戏深受藏戏扎西雪巴剧种(白面具藏戏)琼结宾顿流派的影响。同时,因其各自所处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态语境使之形成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文章通过琼结宾顿藏戏与门巴戏剧目《诺桑王子》之戏曲曲调、鼓钹伴奏、表演形式、服饰道具等方面比较,梳理、探究门巴戏与琼结宾顿藏戏之间的渊源关系和艺术表征形态方面的异同,证实门巴戏借鉴、吸收琼结宾顿藏戏及藏戏对门巴戏艺术形式形成的多重影响;同时门巴戏在融合门巴民歌和艺术表达形式以及审美表现方式等方面,不仅显示出门巴戏音乐在唱腔曲调、鼓钹伴奏、节奏、调式音阶、戏曲表演形式、演员服饰、戏曲结构、程式等多方面浓郁的门巴民族特点;亦显露出门巴族戏曲艺术家自身的创新与本民族、门隅化的表达方式及审美情趣的追求,彰显出门巴戏戏曲艺术表演特征上更具自然性和民族、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结宾顿藏戏 门巴戏 艺术形式 唱腔 比较
下载PDF
基于易损性的藏式碉楼可保护性评估方法研究
7
作者 袁博 姜效玺 +2 位作者 张生虎 倪俣婷 沈林白 《建筑技术》 2024年第S01期109-112,共4页
为了对现存碉楼的现状进行合理评估,基于易损性构建了一套碉楼震后可保护性评估方法,以黑虎寨碉楼、丹巴碉楼和直波碉楼为参考,建立了不同外形、不同高度、不同墙体收分率的碉楼有限元模型,基于耐震时程地震分析进行了易损性与可保护性... 为了对现存碉楼的现状进行合理评估,基于易损性构建了一套碉楼震后可保护性评估方法,以黑虎寨碉楼、丹巴碉楼和直波碉楼为参考,建立了不同外形、不同高度、不同墙体收分率的碉楼有限元模型,基于耐震时程地震分析进行了易损性与可保护性的评估,探明了现存碉楼的可保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碉楼 易损性分析 可保护性分析 耐震时程
下载PDF
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视角下的西藏现当代绘画
8
作者 赵明远 熊永松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9-174,共6页
西藏现当代绘画是由当代的西藏艺术家创作的区别于西藏传统绘画的新绘画形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藏的现当代绘画呈现出其特有的创作样貌,通过以艺术展览为主的传播渠道进入观众视野。与此同时,对西藏现当代绘画的研究也趋于学科化和... 西藏现当代绘画是由当代的西藏艺术家创作的区别于西藏传统绘画的新绘画形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藏的现当代绘画呈现出其特有的创作样貌,通过以艺术展览为主的传播渠道进入观众视野。与此同时,对西藏现当代绘画的研究也趋于学科化和专业化。在美术史论研究中,瑞士艺术史学家沃尔夫林以“五对范畴”为基础的艺术风格理论,是注重作品视觉形式的经典理论。将西藏现当代绘画置于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的视域下,从具体作品的视觉表现形式出发探究其艺术风格,有助于从本体论视角探究西藏现当代绘画艺术的性质,有助于加深对西藏现当代绘画的理论认识,也有助于推动西藏现当代绘画理论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夫林 西藏艺术 现当代绘画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印度古典梵剧《沙恭达罗》藏译本比较
9
作者 万玛加 索南华旦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古印度著名诗人、剧作家迦梨陀娑(Kālidāsa)的梵剧《沙恭达罗》目前有三个藏文译本。以根敦群培、端智嘉、敖见三位译者的不同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惯用翻译策略、修辞手法、语境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三个译本的翻译风格及特点。根敦群培... 古印度著名诗人、剧作家迦梨陀娑(Kālidāsa)的梵剧《沙恭达罗》目前有三个藏文译本。以根敦群培、端智嘉、敖见三位译者的不同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惯用翻译策略、修辞手法、语境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三个译本的翻译风格及特点。根敦群培的译文如行云流水,句式简洁而意味深长。其采用的意译手法,不仅保持了原文的精髓,更赋予了戏剧全新的生命。这是戏剧翻译的极高标准,值得每一位翻译者借鉴和学习。端智嘉的译文如同清澈的溪流,深入浅出,句式比原文更显丰满。他主要采用意译和增译的手法,使得原剧中的对话台词更加生动形象。在翻译过程中,他巧妙地融入了藏语《诗镜》中的修辞手法和比喻技巧,使得译文华美璀璨,犹如他本人的格律诗,豪放而不失细腻。然而,若过多依赖这些手法,可能会导致原文风格的流失,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地方。敖见的译文堪称典雅,其句式简练而力度十足。他成功地描绘出了一种“丽而不华,朴而不质,音调和谐,富于暗示”的意境。他的翻译手法精准有度,既有直译的忠实,也有意译的灵动。在处理格律诗时,他能够巧妙地调整词句的位置,既保持了原文的韵味,又让译文更加生动有力。在选词方面,敖见更是独具匠心,每一个词汇都恰到好处,完美地传达了原文的含义。因此,每个文学翻译作品的多个译本都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源自于译者不同的翻译动机、文化背景、语言能力和个人偏好,这些差异使得每个译本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恭达罗》 藏译本 翻译风格 比较
下载PDF
浅析藏族服饰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
10
作者 柳文花 《西部皮革》 2024年第4期151-153,共3页
藏族服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藏族服饰元素应用于动画角色设计中,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藏族服饰文化,也有助于丰富动画影片的文化内涵。基于此,文章介绍了藏族服饰的类别和款式,分析了现有藏族题材动画影片的角... 藏族服饰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藏族服饰元素应用于动画角色设计中,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藏族服饰文化,也有助于丰富动画影片的文化内涵。基于此,文章介绍了藏族服饰的类别和款式,分析了现有藏族题材动画影片的角色设计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藏族服饰元素融入动画设计的途径。希望通过此研究推动民族文化题材动画的发展,助力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服饰 动画角色设计 传统文化 服装造型设计 创新性
下载PDF
论纤维艺术在藏式餐饮空间环境中的表达路径与创作方法
11
作者 何婷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0-33,共4页
立足于近年来主题餐饮空间发展迅猛的态势,以现代纤维艺术创作的视角,运用地域特色文化符号提取与转化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实践案例探讨纤维艺术在藏式餐饮空间环境应用中的表达路径。从纤维艺术的材料、色彩、工艺手法、展示形式四个... 立足于近年来主题餐饮空间发展迅猛的态势,以现代纤维艺术创作的视角,运用地域特色文化符号提取与转化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实践案例探讨纤维艺术在藏式餐饮空间环境应用中的表达路径。从纤维艺术的材料、色彩、工艺手法、展示形式四个方面提出藏族文化符号在纤维艺术设计中的创作方法,实现其主题的呈现,增强其地域性和民族特征的表达,丰富其文化内涵,对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艺术 藏式 餐饮空间
下载PDF
汉藏交流互动对藏族漆器生产制作和技艺风格的多维度影响研究
12
作者 杨波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102,共7页
藏族是使用漆器较多的民族之一,藏族地区的漆器发展从一开始就依托于汉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互动。汉藏交流互动下的内地漆器和技艺输入,既满足了藏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艺术审美需求,又推动了藏族地区本地域的漆器生产制作,藏族漆器在制... 藏族是使用漆器较多的民族之一,藏族地区的漆器发展从一开始就依托于汉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互动。汉藏交流互动下的内地漆器和技艺输入,既满足了藏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艺术审美需求,又推动了藏族地区本地域的漆器生产制作,藏族漆器在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上都留下了内地文化的印迹。汉藏交流互动对藏族地区漆器具有多维度的影响作用,体现了藏族文化与内地文化频繁交流、相互影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交流互动 藏族漆器 生产制作 技艺风格
下载PDF
纤维艺术在藏式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何婷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7期141-143,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餐饮空间的需求不再仅限于功能的满足,由此主题餐饮空间应运而生。本文以藏式餐饮空间作为设计的载体,将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作为设计的元素,使纤维艺术与藏式餐饮空间设计相...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餐饮空间的需求不再仅限于功能的满足,由此主题餐饮空间应运而生。本文以藏式餐饮空间作为设计的载体,将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作为设计的元素,使纤维艺术与藏式餐饮空间设计相结合,探索纤维艺术在餐饮空间中的主题性、文化价值和艺术效果。从纤维艺术的材料、形态、肌理、文化内涵等多方面进行探究,找出能够运用到藏式餐饮空间设计中的纤维艺术语言,创作出具有藏族特色的纤维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艺术 藏式 餐饮空间 陈设设计 编织艺术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汉藏结合式召庙建筑群体布局特征研究
14
作者 托亚 尚大为 韩瑛 《当代建筑》 2023年第9期106-110,共5页
召庙建筑群的空间布局寓涵佛教想传达于世人的空间观念,且随着汉藏文化的交融,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内涵。文章分析了5座具有代表性的召庙的院落布局,将空间构成用数的形式进行表达、分析。研究表明,汉传佛教寺院是“天人道”的具象表达,... 召庙建筑群的空间布局寓涵佛教想传达于世人的空间观念,且随着汉藏文化的交融,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内涵。文章分析了5座具有代表性的召庙的院落布局,将空间构成用数的形式进行表达、分析。研究表明,汉传佛教寺院是“天人道”的具象表达,藏传佛教寺院是对同构且轮回的宇宙观的描述,汉藏结合式寺院布局融合了两种观念,对推动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院布局 汉藏结合式 空间概念 院落式 曼陀罗式
下载PDF
拉萨周边农村民居建造体系演变研究
15
作者 张倩 王红军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期191-194,共4页
文章以拉萨周边农村民居现状调研为依据,将其民居建造体系分为三类,从材料、建造方式、功能布局等角度分析了西藏典型民居藏式平顶房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变迁背后的原因及民居发展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拉萨民居 藏式平顶房 传统民居
下载PDF
西藏帕拉艺术风格绘画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6
作者 杨清清 夏吾端智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2期92-100,共9页
帕拉艺术风格,又称“波罗艺术风格”,形成于古印度帕拉王朝,从11世纪传入西藏,并通过本土化改造,衍生出了诸多波罗风格变体,对西藏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在西藏美术史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吸引许多国内学者的关注与研究。笔者对20... 帕拉艺术风格,又称“波罗艺术风格”,形成于古印度帕拉王朝,从11世纪传入西藏,并通过本土化改造,衍生出了诸多波罗风格变体,对西藏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在西藏美术史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吸引许多国内学者的关注与研究。笔者对20世纪末以来国内关于西藏帕拉艺术风格绘画的重要文献论著中学者的重要观点、研究成果、研究思路等进行系统爬梳整理,并概述其研究特点,以求发现当下的研究空间,期待挖掘更广阔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绘画 帕拉风格 西藏 印度
下载PDF
浅析传统藏式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
17
作者 王达标 刘超 《住宅产业》 2023年第9期43-45,共3页
西藏传统建筑群体在看似无序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特定的布局规律。传统藏式建筑群体布局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历史过程,通过不同时期的不断扩充加建,渐次形成规模。本文通过对大昭寺、布达拉宫、拉萨老城区、哲蚌寺四个极具特色的传统藏式建... 西藏传统建筑群体在看似无序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特定的布局规律。传统藏式建筑群体布局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历史过程,通过不同时期的不断扩充加建,渐次形成规模。本文通过对大昭寺、布达拉宫、拉萨老城区、哲蚌寺四个极具特色的传统藏式建筑群体历史演进过程进行分析,梳理其影响群体布局形成的主导因素、形成机制及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藏式 建筑群体 布局特征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藏文乌梅体场景文字识别
18
作者 童攀 龙炳鑫 拥措 《信息与电脑》 2023年第4期91-93,共3页
藏文乌梅体场景文字识别是文字识别领域的一个难题,使用传统的文字识别方法人工构件难度很大。文章使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研究,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提取图像信息,采用注意力与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 藏文乌梅体场景文字识别是文字识别领域的一个难题,使用传统的文字识别方法人工构件难度很大。文章使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研究,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提取图像信息,采用注意力与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结合的方式进行解码。实验结果证明,模型对于藏文乌梅体场景文字能够有效识别F1值达到8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场景 文字识别 藏文乌梅体
下载PDF
藏族传统建筑概述
19
作者 甲日巴·洛桑朗杰 尕藏本(译)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2期101-109,共9页
建筑是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一种文化的静默叙事。它不仅表现了一个民族或区域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表现出特有的生活方式、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和独特的审美趣味。藏族传统建筑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断提高丰富,曾有过辉煌。在漫长的历史进... 建筑是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一种文化的静默叙事。它不仅表现了一个民族或区域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表现出特有的生活方式、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和独特的审美趣味。藏族传统建筑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断提高丰富,曾有过辉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藏族传统建筑以它独特的风格,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西藏的民居、宗堡、宫殿和寺院等建筑工艺之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建筑风格和建造流程等做了较详细的阐述,以期为青藏高原民族地区的城镇建设、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特色提供基础性、技术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传统建筑 建筑工艺 建筑风格 建筑流程
下载PDF
嘉绒藏族传统民居挑厕形制及其适应性改造——以丹巴县中路乡呷仁依村为例
20
作者 曾渊 郭龙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4期216-218,共3页
文章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嘉绒藏族传统民居挑厕改造为例,从建构形式、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功能适应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其空间属性与居民生活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适应性改造的可能。希望在保留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 文章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嘉绒藏族传统民居挑厕改造为例,从建构形式、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功能适应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其空间属性与居民生活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适应性改造的可能。希望在保留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基础上,让居住者获得干净卫生的如厕环境,减少挑厕对当地人居生活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现代化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绒藏族 传统民居 挑厕 居住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