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波 曹光华 +3 位作者 张文玺 杨栋 姜辉 乔之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7-20,58,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接受腓骨头上入路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采用3D打印模拟手术将患者分为3D打印组35例和常规组32...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接受腓骨头上入路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采用3D打印模拟手术将患者分为3D打印组35例和常规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观察术后切口感染、腘血管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评估Rasmussen评分,末次随访时评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6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4~22个月;2组各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均未发生腘血管损伤、腓总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D打印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短于或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Rasmussen评分、末次随访时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腓骨头上入路治疗中,可以优化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骨折 胫骨平台 腓骨头上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陆栋 黄国伟 +2 位作者 周枫 汤志军 王思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31-1734,共4页
目的探究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TPF)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究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TPF)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5)。对照组接受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手术方案,研究组接受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随访12个月,比较组间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3、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的影像学资料(内翻角、后倾角、活动度);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并于末次随访时评估疗效,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45±0.56)、(3.01±0.34)、(2.56±0.38)分,均低于对照组[(3.88±0.61)、(3.37±0.33)、(2.98±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两组间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内翻角、后倾角分别为(85.11±4.32)°、(5.03±0.35)°,均低于对照组[(88.98±3.16)°、(6.11±0.36)°],活动度为(113.26±13.66)°,高于对照组[(106.56±1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有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手术方案相当,但在术后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方面有一定优势,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面半脱位 胫骨平台骨折 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 Wahlquist C型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黎明 赵云珍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1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记录手术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1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记录手术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周围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6周X线片显示骨痂均形成,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患肢无明显疼痛,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术后1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对位对线良好;膝关节屈曲110°~135°(122.0°±5.1°),伸直0°~10°(5.5°±3.1°);HSS评分88~94(90.5±1.7)分。结论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中避免体位变换,视野暴露充分,骨折端软组织剥离少,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前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苏二伟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比较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商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型、Ⅵ型)患者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 目的比较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商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型、Ⅵ型)患者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正中切口组(n=62)和内外侧切口组(n=44),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正中切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内外侧切口组;前正中切口组日常生活功能、膝关节稳定程度等Merchant评分高于内外侧切口组,疼痛评分及活动范围等Merchant评分低于内外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膝前正中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无明显差异,但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略长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前正中入路 内外侧双切口入路 疗效
下载PDF
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对比
5
作者 丁佶康 赵斌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F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52例后外侧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后外侧组(26例)和后内侧组(26例),后外侧组...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F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52例后外侧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后外侧组(26例)和后内侧组(26例),后外侧组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内侧组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膝关节活动度、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后外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后内侧组(t=19.632、6.483,P均<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内侧组(t=17.649,P<0.001);术后6个月,后外侧组患者膝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后内侧组(t=3.072、2.249,P=0.003、0.029),WOMAC中的日常生活、疼痛、关节僵硬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后内侧组(t=7.123、6.249、3.899、6.504,P均<0.001)。后外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与后内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54%无明显差异(χ^(2)=0.221,P=0.638)。结论与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FTP的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临床疗效更佳,更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入路方式 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骨折中的应用
6
作者 杨少伟 郑玉堂 徐新如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616-62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共收治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1~49岁,采用侧卧位改良Frosch入路,后外侧... 目的:探讨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共收治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1~49岁,采用侧卧位改良Frosch入路,后外侧骨折块采用支撑钢板或由后向前螺钉固定,前外侧采用常规胫骨平台外侧锁定钢板固定。X线测量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时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及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d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后即刻内翻角、后倾角分别为76°~86°、6°~10°,术后12个月分别为79°~88°、6°~10°。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伸0°~5°,屈曲106°~137°。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为74~94分,优8例,良3例。结论:经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单一切口完成2个部位骨折显露固定,避免采用联合切口,可获得良好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术中应熟悉掌握腘窝结构,注意保护腓总神经,避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 改良Frosch入路
下载PDF
改良Frosch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于振 凌嵘 +3 位作者 时强 程银树 桑树行 张栋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44-348,共5页
目的 比较改良Frosch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方面的疗效,评价改良Frosch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安全性、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通过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因后外侧... 目的 比较改良Frosch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方面的疗效,评价改良Frosch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安全性、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通过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因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行手术治疗的56例病例资料,其中采用改良Frosch入路的病人29例,作为观察组。传统前外侧入路的病人27例,作为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位医生完成。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前疼痛强度、末次随访时疼痛强度、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术后3、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17.00±1.25)min明显较对照组(132.52±1.12)min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8.97±2.41)mL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36.85±1.6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4.53±0.05)月稍快于对照组(4.64±0.05)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强度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6.28±0.63)分、(85.83±1.20)分,对照组为(55.15±0.17)分、(83.44±0.22)分,观察组在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12.97±0.94)°、(119.45±0.97)°,对照组为(111.26±0.69)°、(117.78±0.87)°,观察组在术后3、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虽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Frosch入路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安全可靠,较前外侧切口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复位满意,有着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 改良Frosch入路 前外侧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手术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姚鹏飞 官建中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22-727,共6页
目的:比较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和常规前外及后内侧入路置入外侧“L”型、内侧“T”型钢板及后侧阻挡钢板治疗Ⅴ型及以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伴后内及后外侧平台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58例。... 目的:比较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和常规前外及后内侧入路置入外侧“L”型、内侧“T”型钢板及后侧阻挡钢板治疗Ⅴ型及以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伴后内及后外侧平台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58例。改良组术中取病人平卧“4字”体位,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常规组采取漂浮体位并使用前外及后内入路分别行手术治疗。如术中骨缺损较多予以自体骨植骨,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并发症及Rasmussen影像学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角及内侧后倾角。结果:病人均获12个月随访。改良组切口长度、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术后1、3个月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Rasmussen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术后1、3、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术后1、3、12个月欧洲五维健康量表指数均高于常规组(P<0.05~P<0.01)。2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入路,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病人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可有效提高术中骨折部位固定效果,有利于术后膝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仰卧“4”字体位 后外侧平台 手术入路
下载PDF
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刘刚 吕永祥 +1 位作者 李子昂 朱自强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经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4~79岁,平均55.9岁。病程11~14d,平均1... 目的观察经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4~79岁,平均55.9岁。病程11~14d,平均12.1 d。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组(33例)和传统组(29例),改良组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传统组经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及随访过程中影像学、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改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优于传统组(86.89±1.32)min vs.(96.97±1.79)min、(94.70±6.27)mL vs.(218.59±8.47)mL(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0±1.27)d vs.(13.59±2.47)d,P>0.05]。改良组完全负重时间、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SS)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组(100.25±8.33)d vs.(150.24±9.42)d、(94.57±0.47)分vs.(88.39±0.46)分、(124.42±0.46)分vs.(115.39±0.41)分(P<0.05)。两组患者Rasmuss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9±0.58)分vs.(15.64±0.49)分,P>0.05],末次随访显示,改良组胫骨平台角、后倾角显著大于传统组(88.56±1.63)°vs.(85.54±1.39)°、(12.84±0.48)°vs.(11.02±0.42)°(P<0.05)。结论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能够改善显露,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手术安全高效,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块 开放复位内固定 手术入路 经前外侧扩展入路
下载PDF
联合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吴志勇 林格生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9期1618-1620,1744,共4页
目的探索联合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疗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和对照组(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入... 目的探索联合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疗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和对照组(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入路)各36例,分析对比其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6.57±12.36)min较对照组(79.31±9.62)min长,骨折愈合时间(3.68±0.52)m及住院时间(12.72±1.63)d均较对照组[(4.73±0.61)m、(15.28±1.83)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67.54±45.58)mL低于对照组(320.17±60.8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106.49±11.37)°优于对照组(98.27±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SS评分(76.81±8.34)优于对照组(70.22±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后倾角(PA)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8%)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在处理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中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解剖重建、减少并发症以及加快恢复过程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联合入路 关节僵直 并发症
下载PDF
腓骨头上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亮 徐广 +1 位作者 夏欣 姜岳武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3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腓骨头上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骨头上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5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根据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 目的探讨腓骨头上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骨头上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5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根据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12周。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损伤、骨折移位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Rasmussen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23/25。结论腓骨头上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操作简单,空间显露充分,固定安全有效,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髁 腓骨头上入路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2
12
作者 管国义 刘晨 +1 位作者 陈家麟 郑龙龙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分析膝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15年2月~2020年2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92例,联合组48例,接受膝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正中组44例,接受传统膝前正中入路手术... 目的分析膝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15年2月~2020年2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92例,联合组48例,接受膝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正中组44例,接受传统膝前正中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随访期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结果联合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射线曝光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低于正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联合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正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2%vs.13.16%,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联合组和正中组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分别为(64.57±0.47)分和(56.39±0.46)分,Rasmussen评分分别为(16.42±0.46)分和(12.39±0.4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联合组和正中组病人内翻角分别为(84.16±4.89)°和(89.14±6.78)°,股胫角分别为(176.64±4.21)°和(167.65±3.83)°,后倾角分别为(11.54±0.79)°和(9.65±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在恢复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促进骨折愈合、尽可能避免手术创伤对康复的影响等方面具有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复位内固定 手术入路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 Rasmussen评分
下载PDF
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应用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治疗对其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犇 李学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66-669,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17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8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4例采用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研... 目的分析应用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17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8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4例采用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研究组44例实施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90.12±11.30)分钟,术中出血量(463.20±70.10)ml,住院时间(3.08±1.12)天,膝关节锻炼时间(3.08±1.12)天,骨折完全愈合时间(14.58±2.64)周,可完全负重时间(16.27±3.65)周,均短于对照组[(98.42±12.18)分钟、(502.41±77.10)ml、(20.36±3.12)天、(5.54±1.69)天、(16.06±3.27)周、(18.67±4.2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各项评分(87.06±10.06)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82.69±10.30)分、愈合优良率(93.18%)、膝关节活动度[伸膝(9.54±2.36)、屈曲(135.28±28.48)]均高于对照组[(80.26±9.20)分、(74.12±9.20)分、(77.27%)、(8.06±2.06)、(121.64±2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采用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提高膝关节活动度,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固定术 外侧入路 倒L入路 胫骨平台三柱骨折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双切口入路联合双接骨板固定治疗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14
作者 杨庆 王荣生 +1 位作者 吴维冠 王伟雄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7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双接骨板固定治疗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1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双接骨板固定治疗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1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切口入路(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双接骨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行走能力、伸膝滞缺程度、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总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提高均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入路联合双接骨板固定可促进前外侧合并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口入路 双接骨板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三种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航 阳明明 +1 位作者 梁安霖 高仕长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824-829,837,共7页
目的 研究Carlson后外侧入路、Frosch入路和腓骨头截骨入路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特点,为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 目的 研究Carlson后外侧入路、Frosch入路和腓骨头截骨入路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特点,为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22例,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2~69岁,平均43.5岁。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Carlson后外侧入路组(6例)、 Frosch入路组(8例)、腓骨头截骨入路组(8例)。Carlson后外侧入路于膝关节的后外侧作切口,在腓肠肌外侧头和比目鱼肌之间进行手术操作,钢板从后方支撑固定。Frosch入路通过一个切口、两个手术窗进行操作,用前外侧钢板螺钉固定。腓骨头截骨入路通过截断腓骨头获得更大手术视野,术后再固定。术后3、6、9、12个月门诊随访摄片,术后12个月根据Rasmussen放射评分评价复位质量、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后外侧检查稳定性。结果 Carlson后外侧入路多用于改良Schatzker CT分型为ⅡP型骨折(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Frosch入路和腓骨头截骨入路常用于ⅡA+P型(胫骨平台后外侧合并前外侧劈裂塌陷骨折)。术后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2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3个月。Carlson后外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85.0±5.5)min,术中出血量(53.3±6.2)mL,术后12个月HSS评分(88.7±0.6)分,Rasmussen放射评分(17.3±0.4)分。Frosch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33.8±16.3)min,术中出血量(91.3±7.4)mL,术后12个月HSS评分(88.6±1.0)分,Rasmussen放射评分(16.8±0.4)分。腓骨头截骨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84.9±13.9)min,术中出血量(250.0±41.2)mL,术后12个月HSS评分(88.4±1.0)分,Rasmussen放射评分(16.5±0.3)分。各组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及Rasmussen放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外旋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Carlson后外侧入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最少,多用于Schatzker CT分型为ⅡP型的骨折。Frosch入路和腓骨头截骨入路主要用于ⅡA+P型胫骨平台骨折。三种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 入路
下载PDF
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与后外侧Frosch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能贤 吴文正 +4 位作者 欧阳崇志 郑楚荣 罗列良 古鹏 郑晓辉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01-505,共5页
目的比较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与后外侧Frosch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前外侧解剖钢板组25例与后外侧支撑钢板组14例。前外... 目的比较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与后外侧Frosch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前外侧解剖钢板组25例与后外侧支撑钢板组14例。前外侧解剖钢板组采用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外侧支撑钢板组采用后外侧Frosch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所需时间、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与Rasmussen膝关节解剖评分,以及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的胫骨平台后倾角(PTS)、胫骨平台内翻角(TP-TSA)。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所需时间、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HSS膝关节评分和Rasmussen膝关节解剖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外侧支撑钢板组术后1 d的TP-TSA大于前外侧解剖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的PTS、术后6个月TP-TSA比较,以及各组内术后1 d与术后6个月的TP-TSA、PT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或后外侧Frosch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两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术者习惯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前外侧入路 解剖钢板内固定 后外侧Frosch入路 支撑钢板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新型前外侧钢板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璐 王仁崇 +5 位作者 谢友 胡居正 温定付 杨通池 黄书钟 石展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593-4598,共6页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临床3种常见内固定物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验证新型钢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临床3种常见内固定物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验证新型钢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胫腓骨CT数据,设计新型钢板,导入SolidWorks软件,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模型,同时建立4组内固定模型(新型钢板、L型锁定钢板、斜T型钢板、拉力螺钉),施加轴向载荷500,1000,1500 N,比较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最大位移及内固定物应力分布与峰值。结果与结论: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的位移、内固定物的应力峰值均随轴向力的增加近似等比增大,位移云图、应力云图呈现相似的分布特征。①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小,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新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较L型锁定钢板组小;新型钢板组、L型锁定钢板组、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均位于外侧缘近端,从近端至远端位移逐渐减小,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位于外侧缘中部,从外侧向内侧位移逐渐减小;②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大,L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小,新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大于拉力螺钉组;③新型钢板组与斜T型钢板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拉力螺钉组内侧螺钉中部,可见明显应力集中;L型锁定钢板组应力分布最为均匀;④结果显示,L型锁定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分布最均匀、应力最小,但骨折块位移大,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相近,因此,新型钢板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L型锁定钢板及拉力螺钉,有良好的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外侧柱骨折 新型钢板 有限元分析 万向锁定螺钉 手术入路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手术对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疗效 被引量:6
18
作者 疏建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究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手术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SchatzkerⅤ、Ⅵ型患者并根据手术后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对照组(n=52)。对照组实施传统入路,观察组实施改良... 目的:探究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手术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SchatzkerⅤ、Ⅵ型患者并根据手术后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对照组(n=52)。对照组实施传统入路,观察组实施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手术。检测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术后1、4、12个月两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后倾角(PTS)、胫骨平台角(TPA),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恢复评分表(HSS)评分和Rasmussen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SS、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12个月,观察组PTS大于对照组,TPA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入路,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可有效提高术中骨折部位固定效果,有利于术后膝功能修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术后恢复 膝关节功能 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
下载PDF
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固定稳定性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茂山 徐文龙 +1 位作者 正楷 赵永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1636-1640,共5页
目的 探究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固定稳定性、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5例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接受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者42例... 目的 探究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固定稳定性、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5例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接受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者42例(作为单侧组)和接受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者43例(作为联合组),比较两组固定稳定性、膝关节恢复情况、骨重建相关指标水平变化、骨折延迟愈合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轴向刚度高于单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膝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单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骨重建相关指标中骨钙素(BGP)、人降钙素(hC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较治疗后24 h增高,且联合组骨重建各相关指标均高于单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骨折延迟愈合相关指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均较治疗后24 h降低,联合组骨折延迟愈合各相关指标均低于单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43%、4.65%,联合组低于单侧组(P<0.05)。结论 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综合效果佳,稳定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对骨代谢、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入路 双钢板内固定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稳定性
下载PDF
双钢板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骨折对关节面塌陷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海彤 邱梦琦 陈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2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双钢板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对其关节面塌陷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6例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以单钢板与空心螺钉进行固定... 目的分析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双钢板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对其关节面塌陷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6例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以单钢板与空心螺钉进行固定,研究组以双钢板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膝关节功能情况、胫骨平台后倾角(PSA)与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93.67±25.32)d、患肢负重时间(99.71±21.15)d均短于对照组的(109.38±29.45)、(115.79±28.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0.70%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PSA度数(89.42±2.79)°、TPA度数(8.72±2.43)°均小于对照组的(91.86±3.99)、(9.87±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64%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双钢板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可减少关节平面的塌陷程度,帮助患者恢复膝关节的功能,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能有效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 联合入路内固定 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面塌陷度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