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手术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姚鹏飞 官建中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22-727,共6页
目的:比较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和常规前外及后内侧入路置入外侧“L”型、内侧“T”型钢板及后侧阻挡钢板治疗Ⅴ型及以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伴后内及后外侧平台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58例。... 目的:比较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和常规前外及后内侧入路置入外侧“L”型、内侧“T”型钢板及后侧阻挡钢板治疗Ⅴ型及以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伴后内及后外侧平台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58例。改良组术中取病人平卧“4字”体位,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常规组采取漂浮体位并使用前外及后内入路分别行手术治疗。如术中骨缺损较多予以自体骨植骨,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并发症及Rasmussen影像学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角及内侧后倾角。结果:病人均获12个月随访。改良组切口长度、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术后1、3个月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Rasmussen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术后1、3、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术后1、3、12个月欧洲五维健康量表指数均高于常规组(P<0.05~P<0.01)。2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入路,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病人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可有效提高术中骨折部位固定效果,有利于术后膝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仰卧“4”字体位 后外侧平台 手术入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擎柱 张义 +5 位作者 付世杰 李哲 何志勇 邱宇辰 金宇 杨小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59例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行膝关节三维CT重建,应用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手术设计并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设计手术。结...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59例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行膝关节三维CT重建,应用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手术设计并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设计手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胫骨平台二次塌陷、内固定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5天膝关节X线片显示解剖复位51例,移位<1 mm 5例,移位> 1 mm 3例,解剖复位率86. 4%。术后12个月根据膝关节HSS评分评价疗效:优38例,良12例,可9例,优良率为84. 7%。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应用3D打印技术,对手术方案进行个体化设计,指导手术操作,可有效提高骨折复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3D打印技术 模拟手术
下载PDF
用髌骨重建胫骨平台关节面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秀清 陈振光 王以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 :研究用髌骨重建胫骨平台关节面缺损的生物力学特征 ,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髌骨重建胫骨内侧髁或外侧髁上关节面缺损的实验装置 ,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测量重建后股胫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 ,并与理论相比较。结果 :实验... 目的 :研究用髌骨重建胫骨平台关节面缺损的生物力学特征 ,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髌骨重建胫骨内侧髁或外侧髁上关节面缺损的实验装置 ,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测量重建后股胫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 ,并与理论相比较。结果 :实验组载荷 -应变曲线、载荷 -位移曲线和应力等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重建后的股胫关节能恢复正常生物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胫骨平台关节面缺损 生物力学 关节重建
下载PDF
重组合异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3
4
作者 傅强 吴峰 +1 位作者 熊昌盛 陈希聪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合异种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塌陷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重组合异种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塌陷型骨折123例。结果:本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11月,平均4.8月。膝关节功能参照Mer... 目的:探讨重组合异种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塌陷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重组合异种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塌陷型骨折123例。结果:本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11月,平均4.8月。膝关节功能参照Merchant标准评定,优78例(63.4%),良22例(17.9%),可15例(12.2%),差8例(6.5%),优良率81.3%。结论:重组合异种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塌陷型骨折,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重组合异种骨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余翔 马伟巍 +1 位作者 洪潮 顾小华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后外侧平骨折台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4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50~115min(平均75min)。住院时间9~21d...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后外侧平骨折台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4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50~115min(平均75min)。住院时间9~21d(平均14d)。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随访时间为10~2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5~9周,平均愈合时间为6.4周。膝关节HSS评分86~97分(平均92.1分)。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膝关节面塌陷、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能够直视下复位并固定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浅析胫骨后侧平台骨折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孙承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2期154-155,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接受创伤关节镜下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1至2013年我院共接收了52例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将这些患者分成了观察组、对照组,均有2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胫骨平台后内侧或者后外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 目的研究分析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接受创伤关节镜下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1至2013年我院共接收了52例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将这些患者分成了观察组、对照组,均有2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胫骨平台后内侧或者后外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创伤关节镜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是96.2%,对照组是73.1%,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和关节活动情况比对照组优秀,P<0.05。结论使用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来进行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治疗,患者受到的创伤小,恢复效果比较好,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胫骨后侧平台骨折 骨折复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辅助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岑怡彪 宋继淳 +4 位作者 杨国俊 陈家奎 施土和 黄宏宇 文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使用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在廉江市人民医院接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72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 目的:观察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使用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在廉江市人民医院接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72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治疗法,观察组应用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观察两组临床指标、膝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胫骨平面骨折手术治疗中使用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有助于优化患者的手术指标,提升膝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 三维重建 3D打印技术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腓骨近端截骨对胫骨近端骨密度影响CT值测量研究
8
作者 季卫平 沈继全 +4 位作者 何世杰 陈金堂 李婕 王波 范秋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9期14-18,25,共6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近端截骨对胫骨近端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行腓骨近端截骨治疗的54例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术前、术后2年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近端截骨对胫骨近端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行腓骨近端截骨治疗的54例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术前、术后2年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髋-膝-踝角和胫骨近端各部位CT值差异。结果(1)与术前相比,术后2年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髋-膝-踝角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2)术前及术后2年膝关节胫骨近端CT值内侧>外侧>髁间,胫骨近端上层>下层(P<0.05)(除上下层髁间比较);(3)与术前相比,术后2年胫骨近端上层CT值内侧下降,外侧增加,然而近端下层内侧、外侧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对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腓骨截骨术前、术后胫骨近端不同层面、不同部位的CT值变化,了解胫骨近端骨密度变化,同时进一步佐证“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理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不均匀沉降 CT值 胫骨平台 腓骨近端截骨术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结合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单晓威 刘爱国 +2 位作者 王久清 张显 马航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结合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采用临床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住院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并进...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结合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采用临床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住院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5例。所有入院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依据胫骨平台骨折分型采用临床常用的Schatzker标准分型,统计患者中各种分型的分布情况。对照组患者手术方式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实验组采用计算机辅助结合3D打印技术制作数字模型及骨折实物模型,预先进行手术各个环节模拟,根据模拟结果术前制定手术步骤、内固定物型号及数量等,最后进行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总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解剖复位率、术后并发症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总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解剖复位率,术后2个月、6个月、1年随访效果膝关节功能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结合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可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膝关节疼痛患犬胫骨平台角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爱国 李世阳 李德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38,共4页
通过探究犬胫骨平台角与膝关节疼痛性疾病发生的关系,以期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将搜集的郑州市某3家宠物医院105例膝关节疼痛患犬的病历信息,分为前十字韧带断裂组、髌骨脱位组和软组织损伤组,测定各组患犬胫骨平台角的角... 通过探究犬胫骨平台角与膝关节疼痛性疾病发生的关系,以期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将搜集的郑州市某3家宠物医院105例膝关节疼痛患犬的病历信息,分为前十字韧带断裂组、髌骨脱位组和软组织损伤组,测定各组患犬胫骨平台角的角度,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前十字韧带断裂组和软组织损伤组患犬膝关节胫骨平台角平均角度分别为27.45°和24.44°,远远高于正常犬的平均值(20.21°),差异极显著(P<0.01)。髌骨脱位组患犬膝关节胫骨平台角角度平均为19.38°,低于正常犬的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较大的胫骨平台角度不但可引起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断裂,而且容易造成膝关节软组织损伤,但不是引起髌骨脱位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角 前十字韧带断裂 髌骨脱位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手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彦 区文欢 +2 位作者 揭牧夫 陈丽君 陈述祥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58-364,共7页
目的比较3D打印辅助微创手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将168例患者分为3D打印微创手术组和常规... 目的比较3D打印辅助微创手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将168例患者分为3D打印微创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3D打印微创手术组96例,骨折按照Schazker分型:Ⅴ型42例、Ⅵ型54例;常规手术组72例,骨折按照Schazker分型:Ⅴ型51例、Ⅵ型21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168例患者获得随访,所有患者达到骨性愈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89.6±8.3)min、术中失血量(32.2±13.6)mL以及切口长度(11.2±3.6)cm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112.8±12.3) min,(57.1±23.7)mL,(15.8±2.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微创手术组末次随访HSS评分为65~95分,平均(93.1±4.8)分,优良率94.7%。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治疗可以有效解决微创手术中的一些难点,达到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相似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同时切口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手术相关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设计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国福 苏福锦 +3 位作者 何忠 罗建红 李恒 李伟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660-1664,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设计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严重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结...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设计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严重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设计辅助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 01)。术后随访10~12个月,两组患者均能骨性愈合,且观察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数字化设计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明显缩短手术耗时,减少出血量,并可明显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数字化设计 辅助手术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克理 李成辉 +1 位作者 路昊 袁志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2~2013-12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chatzker分型Ⅰ型5例,Ⅱ型16例,Ⅲ型10例,Ⅳ型15例,Ⅴ型11例,Ⅵ型11例;开放性骨折6...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2~2013-12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chatzker分型Ⅰ型5例,Ⅱ型16例,Ⅲ型10例,Ⅳ型15例,Ⅴ型11例,Ⅵ型11例;开放性骨折6例。分析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各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全程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4.5个月;均骨性愈合,无深部感染,无钢板或骨骼外露。2例切口局部皮肤坏死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膝关节内翻畸形(<5°)。按照Rasmussen评价标准:优45例,良16例,中6例,差1例,优良率89.7%。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根据骨折类型采用适合的内固定术,有利于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及早期功能锻炼,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胫骨平台 骨折
下载PDF
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双钢板治疗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斌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观察探讨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双钢板治疗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530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其中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患者105例,胫骨平台复杂... 目的观察探讨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双钢板治疗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530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其中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患者105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未感染患者425例,汇总其高危因素、影像学资料等,对105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患者的临床发作特点,是否遗留死腔及骨折水平类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大于50岁,遗留死腔,开放性骨折,遗留死腔,手术时间过长大于150 min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因素,与未发感染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中并发胫骨远端骨折及脊柱骨折均为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因素,与未发感染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患者病原菌类型分析中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比例为97.14%,未合并感染组革兰阳性菌感染比例为64.9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双钢板治疗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偏高,开放性骨折患者,双钢板治疗后遗留死腔及手术时间过长及抗菌药物使用过多,患者曾有糖尿病史均为高危因素,已发生术后治疗故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适当评估,重点关注高危患者,在围手术期注意组织损伤情况及对症治疗,严密监控血糖等并发情况,应用抗生素积极防治感染,临床可针对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高危因素的特点进行预见性防治,降低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复杂骨折 双钢板治疗 感染 风险因素 回顾性资料分析
下载PDF
单侧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杨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对比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单侧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接诊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根据接诊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 目的观察对比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单侧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接诊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根据接诊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患者采取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之后的手术及恢复时间、24个月后Merchant量表评估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对比。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略多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观察组患者24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膝关节稳定评分、步态评分以及活动度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3例,占比为6.52%)相比对照组(16例,占比为34.78%)具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④观察组术后1~3 d的疼痛和对照组患者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观察组术后4~7 d的疼痛明显比对照组更轻(P<0.05)。⑤术前,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高于0.6分,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P<0.05)。⑥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单侧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均较好,相对而言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效果更理想,可加快患者恢复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产生,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提高患者恢复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钢板内固定术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切开复位固定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樊渊 倪增良 成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83-384,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三维重建,在CT三维图像的指导下选择切开复位固定加植骨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到24个月,根据Rasmrseen评分法,优2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三维重建,在CT三维图像的指导下选择切开复位固定加植骨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到24个月,根据Rasmrseen评分法,优22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8.6%。[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可恢复患肢的正常力线和膝关节的稳定性,早期功能锻炼能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CT三维重键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修复方案及其疗效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强 李明伟 +1 位作者 王次俭 孔伟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修复方案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2月共收治78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其中保守治疗32例,手术治疗46例,其中Ⅰ期修复28例,Ⅱ期修复18例。Ⅰ期修复组... 目的探讨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修复方案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2月共收治78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其中保守治疗32例,手术治疗46例,其中Ⅰ期修复28例,Ⅱ期修复18例。Ⅰ期修复组采用骨折均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韧带修复术治疗,Ⅱ期修复组采用缝合匠肌动力修复、髂胫束静力修复、髂胫束加1/2半腱肌静力修复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修复情况。结果经过随访统计,保守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为81.25%,Ⅰ期修复组为100.00%,Ⅱ期修复组为94.44%,提示Ⅰ期修复组优良率最高。修复的膝外侧副韧带损伤部位以中间断裂为主。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Ⅰ期修复效果理想,应着重注意修复术后中间断裂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侧平台骨折 副韧带损伤 修复方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伤骨再生汤联合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卢志峰 丘元强 +1 位作者 王海峰 罗俊然 《光明中医》 2020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伤骨再生汤联合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行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伤骨再生汤联合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行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骨康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伤骨再生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行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结合伤骨再生汤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利于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伤骨再生汤 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Liss治疗Schatzker's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探讨
19
作者 魏鹤新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1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Schatzker’s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用Liss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1例Schatzker’s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Liss钢板治疗疗效。结果11例均获临床愈合,经6-18个月随访,膝关节屈曲功能恢复至90度,优良率90.9%。结论Schatz... 目的探讨Schatzker’s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用Liss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1例Schatzker’s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Liss钢板治疗疗效。结果11例均获临床愈合,经6-18个月随访,膝关节屈曲功能恢复至90度,优良率90.9%。结论Schatzker’s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用Liss技术治疗,严格达到关节面解剖复位,控制可能感染因素,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S Schatzker’s Ⅴ、Ⅵ型 胫骨 平台骨折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切口结合竹筏螺钉技术治疗累及后外侧平台的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洪武 庄华伟 +2 位作者 欧阳玉斌 房辉强 万富贵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1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切口结合竹筏螺钉技术治疗累及后外侧平台的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累及后外侧平台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切口结合竹筏螺钉技术治疗累及后外侧平台的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累及后外侧平台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治疗组采取改良前外侧切口结合竹筏螺钉技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照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3、6、12月术后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及后倾角的变化及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即刻两组患者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及后倾角指标及Rasmuss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3、6、12个月治疗组患者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及后倾角低于对照组,Rasmusse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结论在累及后外侧平台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以改良前外侧切口结合竹筏螺钉技术治疗,可明显减少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及后倾角水平,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切口 竹筏螺钉技术 手术治疗 累及后外侧平台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