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oral Variations on Soil Salinity and Cation Displacement at Saemangeum and Yeongsangang Reclaimed Tidal Lands 被引量:1
1
作者 Sanghun Lee Hui-Su Bae +2 位作者 Hong-Kyu Kim Tae-Hwan Noh Geon-Hwi Le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14年第4期121-129,共9页
Soil salinity at reclaimed tidal land in Korea is highly variable and depending on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weather condi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temporal changes on soil salinity and the... Soil salinity at reclaimed tidal land in Korea is highly variable and depending on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weather condi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temporal changes on soil salinity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salinity and salinity parameters in reclaimed tidal lands. Soil samples were periodically collected at 0 - 20 cm (surface) and 20 - 40 cm (subsurface) layer at Saemangeum (sandy loam) and Yeongsangang (silty loam) reclaimed tidal l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had a wide range from 0.0 to 34.3 dS·m-1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The average soil EC was 6.4 and 3.4 dS·m-1 at Saemangeum and Yeongsangang reclaimed tidal land, respectively. Soluble sodium concentration had great variations and i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single factor for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oil EC regardless of soil textural properties. Calcium concentra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EC and soluble sodium. Soil 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ESP) was estimated as a function of soil sodium adsorption ratio (SAR) and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ESP = 6.075 (SAR) + 0.677 for Saemangeum and ESP = 3.925 (SAR) + 0.421 for Yeongsangang reclaimed tidal soil) was suggested for predicting soil ESP from soil SA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laimed tidal lands had different shares of saline and sodic properties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Saemangeum reclaimed tidal soil was highly characterized by sodium, but the effect of sodium on Yeongsangang soil was less pronounce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persistent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on soil salinity at reclaimed tidal soil is fundamental and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deciding management plans for diverse utilization or to reduce salt damage for stable crop production at reclaimed tidal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laimed tidal land Soil SALINITY Temporal Variation 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SODIUM Adsorption Ratio
下载PDF
1980—2020年黄河三角洲碳储量动态及驱动因素
2
作者 孙晗晴 崔步礼 +2 位作者 姜德娟 李远 骆永明 《人民珠江》 2024年第9期36-46,共11页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滨海湿地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可以有效地评估湿地碳汇能力,对科学管理和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三角洲为例,使用InVEST模型对...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滨海湿地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可以有效地评估湿地碳汇能力,对科学管理和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三角洲为例,使用InVEST模型对1980—2020年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980—2020年黄河三角洲碳储量先增加后减少,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即由1.561×107 t减少至1.556×107 t,1990—2020年碳储量损失量最大,为1.310×10^(6)t(-7.8%)。其中,1980—1990年碳储量年际变化量为+1.3×10^(5)(tC/a),1990—2010年为-6.5×10^(4)tC/a,2010—2020年为-2.0×10^(3)tC/a。②碳储量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湿地沿海滩涂,中值区主要分布在湿地向陆延伸区域,高值区则分布在二者之间以及黄河沿岸。③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利用类型由草地和湿地向建设用地、盐田和养殖区的转变。其次,防潮堤坝建设通过改变植被、土壤性质及海陆水文连通性等也影响碳储量时空分布,尤其是碳储量会随着与坝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黄河三角洲碳汇增强的关键是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使土地利用向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方向发展和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土地利用变化 防潮堤坝 InVEST模型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围填海工程对九龙江河口纳潮量影响研究
3
作者 李文丹 朱振洋 +2 位作者 陈能汪 许婷 孙振祥 《水道港口》 2024年第4期495-501,共7页
纳潮量是海湾可以接纳的潮水体积,对维护海湾良好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文章首先针对围填海工程所在厦门九龙江河口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其次,分别采用传统计算方法、实测水文资料统计以及经充分验证的二维潮流数值模型对九龙江河口现... 纳潮量是海湾可以接纳的潮水体积,对维护海湾良好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文章首先针对围填海工程所在厦门九龙江河口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其次,分别采用传统计算方法、实测水文资料统计以及经充分验证的二维潮流数值模型对九龙江河口现状条件下的纳潮量进行了统计计算。最后,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厦门港海沧港区围填海工程建成后九龙江河口水流特征、潮位变化和纳潮量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并采用传统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沧港区围填海工程面积约为2.95 km^(2),工程实施后九龙江河口纳潮量减少率约为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潮量 潮位 数值模拟 九龙江河口 围填海工程
下载PDF
江苏沿海盐碱地能源型甜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洋 姜鹏 +8 位作者 孙健雄 刘兴华 高进 施洋 陆镇威 程芳梅 于爱华 杨华 王为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3年第4期55-57,68,共4页
依据江苏沿海滩涂的气候、土壤、茬口安排等条件,提出该地区空茬和油菜(大、小麦)后茬能源型甜高粱高产栽培适用的播前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方式、抗盐除草、间苗定苗、追肥中耕、培土排涝、病虫害防治及适期收获等一系列栽培管理... 依据江苏沿海滩涂的气候、土壤、茬口安排等条件,提出该地区空茬和油菜(大、小麦)后茬能源型甜高粱高产栽培适用的播前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方式、抗盐除草、间苗定苗、追肥中耕、培土排涝、病虫害防治及适期收获等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旨在为当地充分利用盐碱地大面积种植能源型甜高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沿海滩涂 盐碱地 能源 甜高粱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盖对华南地区感潮河流碳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娟 李秋艳 +3 位作者 林巧云 闫雨 何姿莹 陈仲晗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7-1155,共9页
河流是陆海碳输送的主要通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流碳分布格局将会改变.本研究于2019年11月(枯水期)和2020年7月(丰水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潭江流域干支流开展有机碳、无机碳等水质指标监测,基于土地... 河流是陆海碳输送的主要通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流碳分布格局将会改变.本研究于2019年11月(枯水期)和2020年7月(丰水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潭江流域干支流开展有机碳、无机碳等水质指标监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划定流域分区和沿河岸不同距离(500、1000、1500、2000和2500m)缓冲区,采用差异性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等手段,分析土地利用格局对华南地区感潮河流碳浓度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水体TOC(总有机碳)、TIC(总无机碳)平均值分别为(3.50±0.92)(2.61±2.10)mg/L,区域TOC、TIC浓度存在时空分布差异,丰水期TOC、TIC浓度均显著高于枯水期,感潮区TOC浓度显著高于非感潮区,建设用地占比高、林地占比低的核心城市生态区河流的TOC浓度较高.②1500m缓冲区是流域内景观格局对碳浓度变化作用最强的河岸带宽度,对碳的总解释率为20.03%;城市区域的排放对有机物浓度影响严重,耕地、林地的拦截吸附作用使得河流中的有机碳浓度相对较低,连片坑塘、养殖池等对河流中营养盐浓度的影响较大.③水体中碳、氮、磷等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水体污染与生活污水排放、养殖生产活动和农业面源污染等有关.因此,加强缓冲区坑塘、养殖池等的污染控制以及建成区与河流间绿化建设,是控制潭江等华南地区感潮河流中碳浓度以及入海碳通量的关键管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感潮河流 总有机碳(TOC) 总无机碳(TIC)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杭州湾余姚段滩涂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6
作者 胡栋辉 毛高华 +1 位作者 应育挺 谢锋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3年第1期50-54,共5页
为了加强海塘、岸线和滩涂的管理维护,以2012-2021年杭州湾余姚段东、中、西部的20个断面为对象,基于MATLAB对断面年内平均、变化极值、稳定程度进行分析,总结杭州湾余姚段滩涂发展变化规律,指导余姚段河口综合整治规划。结果表明,各个... 为了加强海塘、岸线和滩涂的管理维护,以2012-2021年杭州湾余姚段东、中、西部的20个断面为对象,基于MATLAB对断面年内平均、变化极值、稳定程度进行分析,总结杭州湾余姚段滩涂发展变化规律,指导余姚段河口综合整治规划。结果表明,各个断面以淤积为主,越靠近西边,淤积越大,根据趋势分析,东新断面基本稳定,西新断面未来可能有较大淤积,即西线岸线高程抬高明显。中新断面变化幅度约为3.90m,东新断面最小值变化剧烈,最大变幅6.53m,西新断面最大和最小变化逐渐靠近。2018年是分界年,中新断面和西新断面方差由小变大,东新断面方差由大变小。近十年来,因为围垦工程的影响,杭州湾余姚段滩涂呈现以淤积为主的趋势,其结论可以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余姚滩涂 围垦影响 演变特征
下载PDF
苏北沿海滩涂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光谱预测 被引量:34
7
作者 徐明星 周生路 +2 位作者 丁卫 吴绍华 吴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9-223,共5页
基于反射高光谱快速、无损的检测优势,以苏北沿海滩涂地区不同成陆年代土壤作为光谱信息源,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研究了原始反射光谱(REF)、微分光谱(FDR)、反射率倒数的对数(lg(1/R))和波段深度(BD)对不同成陆年代土壤有机质... 基于反射高光谱快速、无损的检测优势,以苏北沿海滩涂地区不同成陆年代土壤作为光谱信息源,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研究了原始反射光谱(REF)、微分光谱(FDR)、反射率倒数的对数(lg(1/R))和波段深度(BD)对不同成陆年代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不同成陆年代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的最佳光谱指标存在差异。REF是构建总体样本有机质含量PLSR预测模型的最佳光谱指标,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关系数(r)分别为2.7231和0.8701;FDR是预测成陆千年土壤样本有机质含量的最佳光谱指标,RMSE和r分别为2.0110和0.9436;BD所构建的成陆百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PLSR预测模型为最优,RMSE和r分别为2.7051和0.8770。相关分析表明,可见光波段、以1400nm为中心及1 900~2450 nm的红外波段是估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佳波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质 模型 高光谱 沿海滩涂
下载PDF
黄骅坳陷南部滩海区中生界分布及目的层沉积相 被引量:6
8
作者 许淑梅 李三忠 +4 位作者 王璐 周立宏 金宠 楼达 崔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8,共8页
利用综合录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讨论了黄骅坳陷南部滩海区中生界划分,分析了中生界展布规律,并对中生界主要目的层进行了测井相、地震相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沉积相和亚相特征研究。研究区残留中生界的分布主要受印支期南北向挤压... 利用综合录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讨论了黄骅坳陷南部滩海区中生界划分,分析了中生界展布规律,并对中生界主要目的层进行了测井相、地震相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沉积相和亚相特征研究。研究区残留中生界的分布主要受印支期南北向挤压、燕山中期SE-NW向挤压和新生代右阶右行拉分的综合作用,中、下侏罗统在研究区的北区复背斜地势低洼处分布,残留体长轴方向近东西向展布,主沉降中心靠近东部,残留厚度从四周向中心增厚。南区缺失中、下侏罗统,三叠纪在南区分布在EW向原古生界隐伏背斜之上。研究区中生界主要目的层为下侏罗统,属于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曲流河沉积体系,曲流河沉积可分为河道亚相和河漫滩亚相,河道亚相砂砾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高,具有良好的储集性,河漫滩沼泽亚相一般为细颗粒沉积,通常作为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中生界 沉积相和沉积亚相 埕北断阶带 黄骅坳陷南部滩海区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农业洪潮适应开发模式与生态文明经验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晴 赵玲玲 +1 位作者 吴康敏 李苑君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1-710,共10页
通过梳理17世纪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粤港澳大湾区适应洪涝环境的地域开发典型模式,发现该地区根据洪水和潮水不同作用特点形成3种模式:1)北部肇庆、高要、清远、三水一带的低塱地区,以洪水影响为主,利用西江洪水期旺发的鱼苗资源进行涡... 通过梳理17世纪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粤港澳大湾区适应洪涝环境的地域开发典型模式,发现该地区根据洪水和潮水不同作用特点形成3种模式:1)北部肇庆、高要、清远、三水一带的低塱地区,以洪水影响为主,利用西江洪水期旺发的鱼苗资源进行涡塘养殖,发展种植耐涝的深水稻和经济水生植物;2)中部南海、顺德、高明洪潮叠加区普遍开发为连片桑基鱼塘,发展一套防洪抗涝与利用洪水期潮水排灌的技术体系;3)中山、番禺、东莞、新会一带的沿海口门区以潮水作用为主,当地通过沿岸浅滩大量投石修筑小型丁坝、种植水草等技术措施加速滩涂泥沙淤积,围、垦开发。滩涂开发过程中创造性地利用洪潮加速潮滩植物群落演替,以及排灌、改良培肥水稻土、选种适生作物。这3种开发模式是粤港澳大湾区在地域开发中变害为利的具体实践,总结其人水和谐的经验,可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洪涝 低望 桑基鱼塘 滩涂 生态文明
下载PDF
新围海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繁 裘江海 +2 位作者 周斌 徐建明 刘杏梅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4-617,共4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学规划模型在新围海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在模型分析与实例应用相结合的基础上,选择浙江沿海新围海涂作为典型研究区,根据当地滩涂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开发需要,应用数学规划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优... 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学规划模型在新围海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在模型分析与实例应用相结合的基础上,选择浙江沿海新围海涂作为典型研究区,根据当地滩涂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开发需要,应用数学规划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决策模型,对规划范围内新围海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研究结论:应用数学模型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是可行的。但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实现定性、定量和定位三者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规划模型 海涂 土地利用 优化
下载PDF
基于BJ-1影像和高分辨率潮汐网格的潮滩DEM构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穆敬 吴迪 +2 位作者 朱穆华 赵双臣 孙晶 《海洋测绘》 CSCD 2018年第1期39-42,共4页
平缓潮滩的测绘受到潮汐和淤泥的双重影响,难以进行大区域的人工作业。探讨利用序列遥感影像构建潮滩DEM的技术方法。基于多时相BJ-1小卫星自动提取水边线,利用中国近海高分辨率潮位网格,与卫星过境时刻的水边线进行空间关联与内插,生... 平缓潮滩的测绘受到潮汐和淤泥的双重影响,难以进行大区域的人工作业。探讨利用序列遥感影像构建潮滩DEM的技术方法。基于多时相BJ-1小卫星自动提取水边线,利用中国近海高分辨率潮位网格,与卫星过境时刻的水边线进行空间关联与内插,生成带有高程值的系列水边点,并以此来构建潮滩地形三角网,最后生成格网潮滩DEM。与现场RTK验证的三个剖面的高程相比,其高程绝对误差均值小于0.2m。结果表明,应用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淤泥质潮滩地形反演可以达到一定比例尺的制图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测绘 遥感影像 水边线 潮汐网格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Fertilization Affects Biomass Production of Suaeda salsa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Pool in East Coastal Region of China 被引量:5
12
作者 MENG Qing-feng YANG Jing-song +2 位作者 YAO Rong-jiang LIU Guang-ming YU Shi-p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659-1672,共14页
Land use practice significantly affects soil properties. Soil is a major sink for atmospheric carbo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s considered as an essential indicator of soil qualit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 Land use practice significantly affects soil properties. Soil is a major sink for atmospheric carbo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s considered as an essential indicator of soil qualit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N and P applied to Suaeda salsa on biomass production, SOC concentration, labile organic carbon (LOC) concentration, SOC pool and carbon management index (CMI)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the land use practice on soil quality of coastal tidal lands in east coastal region of China. The study provided relevant references for coastal exploitation, tidal land management and related study in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laid out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consisting of four N-fertilization rates (0 (NO), 60 (N1), 120 (N2) and 180 kg ha-1 (N3)), three P-fertilization rates (0 (P0), 70 (P1) and 105 kg ha-~ (P2)) and bare land without vegetation. N and P applied to S. salsa on coastal tidal land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iomass production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roots), bulk density (Pb), available N and P, SOC, LOC, SOC pool and CMI.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significantly interactions in N and P were observed for biomass production and the dominant factor for S. salsa production was N in continuous 2-yr experimen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N and P for SOC concentration, LOC concentration and SOC pool. However,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was obtained for CMI at the 0-20 cm depth and N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the variation of CMI.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for soil measured attributes and parameters, which suggested that increasing the rates of N and 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b at the 0-20 cm depth and increased available N and P, SOC, LOC, SOC pool as well as CMI at both the 0-20 and 20-40 cm depth, respectively.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biomass (above- ground biomass and roots) and SOC as well as LOC in 2010 and 2011 across all soil depth,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 with N at 180 kg ha-~ and P at 105 kg ha-1 was superior to the other treatments. The results from the 2-yr continuous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in short-term, there were a few accumulation of SOC and LOC concentrations by means of N and P application to S. salsa, whereas in the long run, S. salsa with N and P application was recommended for coastal tidal lands because of its great potential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improvements of soil nutrition status and promotion of soil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aeda salsa production coastal tidal lands N and P application soil organic carbon labile organic carbon carbon management index
下载PDF
基于GF-1卫星遥感影像的海岸线生态化监测与评价研究——以营口市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索安宁 曹可 +3 位作者 初佳兰 于永海 王权明 关道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9,共9页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也是重要的生态交错线。本文采用GF-1卫星遥感影像,通过监测大潮高潮时刻和小潮低潮时刻海岸水陆边界线,构建了潮间带完整性系数,以此为依据将海岸线划分为自然海岸线、具有基本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线、具有...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也是重要的生态交错线。本文采用GF-1卫星遥感影像,通过监测大潮高潮时刻和小潮低潮时刻海岸水陆边界线,构建了潮间带完整性系数,以此为依据将海岸线划分为自然海岸线、具有基本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线、具有部分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线、具有有限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线、具有少量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线和无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线。在此基础上,结合潮间带完整性系数及其毗邻海岸线长度,构建了海岸线生态化指数,用以评价区域海岸线的生态化程度。营口市海岸线以无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线、自然海岸线和具有少量生态功能的人工海岸线为主,分别占到海岸线总长度的45.74%、18.31%和15.53%。营口市总体海岸线生态化指数为0.29,其中西城区、老边区、盖州北、鲅鱼圈区和盖州南分别为0.55、0.17、0.40、0.10和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卫星遥感影像 潮间带完整性 水陆边界线 生态功能
下载PDF
江苏条子泥沙洲内缘区潮滩粒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君 陈宏友 +2 位作者 徐国华 王义刚 蔡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6,共6页
条子泥沙洲位于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的核心区,水动力条件独特,地貌复杂。利用2009年5月11日在条子泥沙洲内缘区3条断面的潮滩表层沉积物粒度资料,分析该区域潮滩沉积物的粒度参数特征、沉积物粒度组成及沿程变化等,探讨不同岸段的沉积特... 条子泥沙洲位于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的核心区,水动力条件独特,地貌复杂。利用2009年5月11日在条子泥沙洲内缘区3条断面的潮滩表层沉积物粒度资料,分析该区域潮滩沉积物的粒度参数特征、沉积物粒度组成及沿程变化等,探讨不同岸段的沉积特征与水动力环境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影响潮滩沉积特征的主要因素等。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以砂质粉砂为主,自堤向海由细变粗,平均粒径为4~6Φ,分选较好,正偏态,峰态尖锐,以跃移搬运为主;影响潮滩沉积的主要因素有沙洲潮沟系统的演变、不同时期的匡围工程、海岸盐沼发育等,其中不同匡围工程所形成的曲折人工岸线是导致潮滩沉积物差异特征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参数 潮滩剖面 潮沟系统 匡围工程 江苏条子泥沙洲
下载PDF
沿海滩涂开发空间优化与管制研究——以江苏省大丰区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金志丰 陈诚 谢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研究沿海滩涂开发空间优化方法与管制策略,为探寻滩涂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高效路径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为例,通过集成开发适宜性评估与部门规划协调方法,揭示该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空间优化格局;引入空间管制理念,... [目的]研究沿海滩涂开发空间优化方法与管制策略,为探寻滩涂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高效路径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为例,通过集成开发适宜性评估与部门规划协调方法,揭示该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空间优化格局;引入空间管制理念,讨论该区滩涂资源开发的空间管制路径。[结果]实证分析认为,该区沿海滩涂地区的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以及港口—工业—城镇开发三类空间适宜开发的规模分别为401,323和444km2,分别占34.3%,27.7%和38.0%。[结论]生态空间的环境质量底线保护和港工城空间的高效集约利用是滩涂区域空间管制的核心准则;同时,滩涂区域开发规模和强度控制仍然需要深入跟踪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适宜性评价 规划冲突分析与协调 空间管制 盐城市大丰区
下载PDF
从长江口南汇东滩冲淤变化探讨合理选择促淤造陆边界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茂田 陈中原 李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5-369,共5页
随着上海人口与经济的发展 ,建设用地迅速增加 ,人 -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按相关规划预计 ,至 2 0 10年 ,上海市建设用地总需求 2 2 6 7.80km2 ,现有建设用地存量 2 2 2 4 .39km2 ,未利用的土地仅有 9.0 0km2 ,因此围垦造地是上海目前和... 随着上海人口与经济的发展 ,建设用地迅速增加 ,人 -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按相关规划预计 ,至 2 0 10年 ,上海市建设用地总需求 2 2 6 7.80km2 ,现有建设用地存量 2 2 2 4 .39km2 ,未利用的土地仅有 9.0 0km2 ,因此围垦造地是上海目前和今后解决人—地矛盾的根本出路所在。河口海岸地区动力条件复杂 ,地形变化剧烈 ,如何选择围垦促淤造陆与疏浚促淤造陆边界尤为关键。利用数字高程模型 (DEM )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研究长江口南汇东滩 1996~1999年的冲淤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 :0 .5~ 1m高程带为南汇边滩冲淤平衡带 ,年平均冲刷率为 0 .0 0 7m/a ,在此带以上 ,滩涂多年的结果表现为淤积 ,此带以下 ,滩涂多年的结果表现为冲刷。结合长江口水文泥沙的实测资料分析结果 ,根据低滩围垦造陆实践和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的实际情况 ,认为长江口低滩围垦促淤造陆和利用工程促淤造陆的边界定在 0 .5~ 1m之间较为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GIS 地理信息系统 滩涂 数字高程模型 土地 利用
下载PDF
陆域形成对胶州湾及前湾海洋环境的影响预测 I.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余静 孙英兰 张燕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0-474,共5页
采用三角形网格的分步杂交方法,建立胶州湾及邻近海域和前湾海域的二维潮流数值模型,模拟了研究海域的潮流场。根据《青岛港前湾港区港口总体规划(2004年)》,预测了前湾港规划的陆域形成项目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计算了项目建成后导致的流... 采用三角形网格的分步杂交方法,建立胶州湾及邻近海域和前湾海域的二维潮流数值模型,模拟了研究海域的潮流场。根据《青岛港前湾港区港口总体规划(2004年)》,预测了前湾港规划的陆域形成项目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计算了项目建成后导致的流速、流向、纳潮量等海洋动力条件的变化。并结合规划项目的建设进度,探讨了项目协同作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青岛市环境规划与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域形成 纳潮量 水动力环境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沿海滩涂产权的复杂性及其解决方式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明宝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43-48,共6页
沿海滩涂是由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滩涂三部分组成的处于海洋和陆地交汇处的资源,因其既有陆地资源的属性,又兼具海洋资源的特性,决定了其在产权属性上既有土地产权的特征,也有海洋产权的特性。然而在现实中,因为滩涂概念界定不清晰... 沿海滩涂是由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滩涂三部分组成的处于海洋和陆地交汇处的资源,因其既有陆地资源的属性,又兼具海洋资源的特性,决定了其在产权属性上既有土地产权的特征,也有海洋产权的特性。然而在现实中,因为滩涂概念界定不清晰、产权残缺、征用滩涂引起的产权变化等因素导致滩涂占有和使用混乱,为此必须通过清晰的滩涂概念界定、完善各项制度并实现各种制度之间的协调来完善沿海滩涂的产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产权制度 制度互补
下载PDF
1959-2019年杭州湾南岸滩涂演变规律及机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胡成飞 潘存鸿 +2 位作者 吴修广 唐子文 郑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0-241,共12页
掌握滩涂演变规律是保护和开发滩涂资源的重要依据,杭州湾水沙条件复杂,人类活动强度大,滩涂演变机制复杂。基于杭州湾近60 a(1959—2019年)水文地形监测资料,结合促淤围涂进程,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滩涂在水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变... 掌握滩涂演变规律是保护和开发滩涂资源的重要依据,杭州湾水沙条件复杂,人类活动强度大,滩涂演变机制复杂。基于杭州湾近60 a(1959—2019年)水文地形监测资料,结合促淤围涂进程,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滩涂在水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变规律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近60 a来,杭州湾南岸滩涂普遍淤高,1959—2003年淤积速率约6.70 cm/a,2003—2019年淤积速率加快,约12.59 cm/a;大规模围涂和潮差增大是滩坡坡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庵东浅滩平面形态的周期性演变与径流的丰枯周期有关,呈现“丰水走弯,枯水趋直”现象;长江来沙减少尚未对杭州湾南岸滩涂淤涨产生明显影响;围涂工程是杭州湾南岸滩涂近期淤涨速率加快、潮滩宽度减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地貌演变 剖面形态 围涂 杭州湾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年际潮差长期变化趋势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蔚 严以新 +1 位作者 郑金海 吴宏旭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3,共7页
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网河内17个主要控制水文站的年际潮差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和突变点分析。通过Trend Free Pre-Whitening方法削除了水文时间序列中的自相关成分,利用非参数的Mann-Kendall检验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年均潮... 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网河内17个主要控制水文站的年际潮差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和突变点分析。通过Trend Free Pre-Whitening方法削除了水文时间序列中的自相关成分,利用非参数的Mann-Kendall检验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年均潮差的变化趋势,指出潮差在珠江三角洲的变化趋势存在着空间变异性。在网河内的中、上游河段,潮差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且越往上游,潮差的增大趋势越为显著;而在下游的口门区,由于受到围垦等人类活动影响,大部分站点的潮差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Pettitt检验的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潮差发生突变的时间段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这基本与河网内大规模的无序采沙开始的时间是同步的,表明挖沙是引起珠江三角洲内潮差变异的主导因素。潮差显著增大的趋势表明航道网内潮流动力明显增强,这亦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咸潮频发的机理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潮差 趋势检验 挖沙 围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