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f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Abandoned Lands in the Minqin Oasis,Downstream of the Shiyang River
1
作者 郭春秀 何芳兰 +6 位作者 马剑平 安富博 马俊梅 袁宏波 赵鹏 刘克彪 申国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7期1697-1701,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abandoned lands in different years in Minqin Oasis, downstream of the Shiyang River, [Method] The evolution of environment and pl...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abandoned lands in different years in Minqin Oasis, downstream of the Shiyang River, [Method] The evolution of environment and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abandoned lands were analyzed after abandonment for 1, 2, 3, 4, 5, 8, 15, 24 and 31 years, and the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water content, bulk density, porosity and mechanical composition of soil in the different a- bandoned lands were also researched in the Minqin Oasis, downstream of the Shiyang River. [Result] Plant of 32 species spread over 14 family live through fifty years appeared in abandoned lands in the study area. Shrubs was 6 species, herbs was 26 species among them, which were 18.75%, 81.25% respectively. The goose- foot family (6 species), the composite family(4 species),the grass family(4 species), caltrop family(3 species) were 53.13% among them. Within the range of 0-40 cm of different abandoned Land,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showed a trend of first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changes in soil bulk density and porosity of less obvious. In the range of 0-40 cm soil depth,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fine sand, followed by silt and clay and the smallest proportion of coarse sand in every plot, but the proportion of the each silt size varies little with the years aban- doned.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 and eco-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abandoned lands in downstream of Shiyang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qin Oasis Abandoned land Years abandoned Soil physical proper- ties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脓毒症诊治中Ang/Tie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航 戴菁 王学锋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脓毒症以及伴随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全球每年发生2000万例脓毒症,死亡率为26%。早期准确诊断脓毒症,有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策略,这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内皮细胞是外源病原... 脓毒症以及伴随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全球每年发生2000万例脓毒症,死亡率为26%。早期准确诊断脓毒症,有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策略,这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内皮细胞是外源病原体或内源性损伤信号的早期作用对象。研究提示,内皮细胞的结构改变与功能活化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内皮细胞专属信号通路,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Tie)在内皮细胞的异常激活和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Ang/Tie信号通路主要包括2种位于内皮细胞中的酪氨酸激酶受体(Tie1、Tie2)和4种分泌性糖蛋白配体(Ang-1、Ang-2、Ang-3、Ang-4)。机制研究方面,Ang-1可持续性激活Tie2受体,维持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支持血管内皮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Ang-2是Ang-1拮抗剂,可竞争性阻断Ang-1与Tie2受体结合。脓毒症环境下,Ang-1下降,Ang-2升高,Ang-1/Ang-2的比值下降。Ang-2竞争性阻断Ang-1与可溶性Tie2受体结合,内皮细胞处于严重异常激活状态。Ang-2介导肝素酶的释放导致糖萼损伤,可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Ang-2可促进炎症反应;Ang/Tie信号系统失调介导凝血功能障碍,Ang-2升高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前哨性事件。临床病情监测方面,Ang-2>5.61 ng/mL,诊断脓毒症的灵敏度为74.36%;Ang-2持续升高,提示内皮功能难以恢复,器官发生功能性改变。早期动态监测Ang-2可用于预测脓毒症相关肺损伤、急性肾损伤。Ang-2/Ang-1比值上升、Ang1/可溶性Tie2比值下降可预测脓毒症患者90 d病死率(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787和0.704)。Ang-2和可溶性Tie-2水平下降,则提示脓毒症血浆置换有效。靶向Ang/Tie信号通路的动物实验获得一定成功,但目前临床试验未能获得有价值的结果。脓毒症相关Ang/Tie信号通路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管生成素 酪氨酸激酶受体Ang/tie
下载PDF
调控Ang/Tie信号通路治疗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婧研(综述) 魏文斌(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7-472,共6页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应用于眼底新生血管疾病领域以来,在提高视力、稳定疾病病变和在某些情况下逆转疾病方面显示了卓越的效果。但抗VEGF治疗需要频繁玻璃体内注射给药,患者治疗负担重,长期疗效受影响。前期临床研究发现,调控...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应用于眼底新生血管疾病领域以来,在提高视力、稳定疾病病变和在某些情况下逆转疾病方面显示了卓越的效果。但抗VEGF治疗需要频繁玻璃体内注射给药,患者治疗负担重,长期疗效受影响。前期临床研究发现,调控血管生成素(Ang)/含免疫球蛋白样环和上皮生长因子样域酪氨酸激酶(Tie)通路在眼底新生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目前已发布了3个Ang/Tie通路阻断药物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数据,其中靶向VEGF-A和Ang-2的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1抗体faricimab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并达到终点,faricimab的2种延长治疗间隔(12周和16周)的给药方案均被证实有效。本文基于已发表的研究报告,就调控Ang/Tie通路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总结分析Ang/Tie通路的作用机制以及未来药物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新生血管疾病 抗新生血管生成 Ang/tie通路
下载PDF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调控Ang1/Tie2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恢复
4
作者 张馨 尹翼虎 +2 位作者 毛俊楠 李秋波 林才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528-538,共11页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的影响,以及Ang1/Tie2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培养HUVEC细胞,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和aFGF刺激HUVEC,CCK-8实验确定刺激浓度,并观察生长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FGF对...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的影响,以及Ang1/Tie2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培养HUVEC细胞,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和aFGF刺激HUVEC,CCK-8实验确定刺激浓度,并观察生长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FGF对HUVEC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实验检测增殖蛋白PCNA,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Bax,抗凋亡蛋白Bcl2,炎症相关蛋白NLRP3、IL-1β、IL-6、TNF-α、IL-4和IL-10,血管生成相关蛋白CD31和通路相关蛋白Ang1、Tie2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实验检测PCNA、Cleavedcaspase3、IL-6、IL-10以及CD31的荧光强度。分离小鼠主动脉,离体培养后进行免疫荧光实验,观察PCNA、Cleavedcaspase3、IL-6、IL-10以及CD31蛋白的荧光强度。结果:CCK-8实验显示LPS抑制HUVEC生长活性,5μg/mL为最适刺激浓度(P<0.01);aFGF促进HUVEC生长活性,其中100ng/mL为最适刺激浓度(P<0.01)。细胞划痕实验提示aFGF促进细胞迁移。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aFGF促进增殖蛋白和血管功能蛋白表达,抑制凋亡蛋白和炎症蛋白表达,上调Ang1/Tie2通路蛋白(P<0.05)。离体血管免疫荧光实验显示aFGF上调PCNA、IL-10以及CD31的荧光强度,下调Cleavedcaspase3和IL-6的荧光强度(P<0.05)。结论:aFGF增强HUVEC生长活性和迁移能力,促进其增殖,抑制其凋亡,并通过调控Ang1/Tie2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Ang1/tie2 炎症 血管生成
下载PDF
Tie Someone Down/Tied Down
5
作者 维拉 《语言教育》 1999年第1期89-,共1页
“The holidays are over,”Mother smiled.“New classesstart tomorrow,so get to bed early.From now on your studiesare going to tie you down.”Penelope groaned.“Gee,we’re
关键词 tie Someone down/tied down
下载PDF
Influence of network structure on spreading dynamics via tie range
6
作者 李敏 宋玉蓉 +3 位作者 宋波 李汝琦 蒋国平 张晖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606-613,共8页
There are various phenomena of malicious information spreading in the real society, which cause many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better control the spreading, it is crucial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 There are various phenomena of malicious information spreading in the real society, which cause many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better control the spreading, it is crucial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structure on network spreading. Motifs, as fundamental structures within a network,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preading. Therefore, it is of interes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asic network motifs on spreading dynamics.Considering the edges of the basic network motifs in an undirected network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tie ranges, two edge removal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short ties priority removal strategy and long ties priority removal strategy. The tie range represents the second shortest path length between two connected nodes. The study focuses on analyzing how the proposed strategies impact network spreading and network structure, as well as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structure on network spreading.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long ties priority removal strategy is most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network spreading, especially in terms of spread range and spread velocity. In terms of network structure, the clustering coefficient and the diameter of network also have an effect on the network spreading, and the triangular structure as an important motif structure effectively inhibits the spre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spreading network motifs tie range edge removal strategy
下载PDF
Seismic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and optimized design of tie up method for securing museum collections
7
作者 Wang Meng Yan Yi +3 位作者 Yang Weiguo Liu Pei Ge Jiaqi Ma Bota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741-763,共23页
To quantify the seismic effectiveness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fishing line tie up method for securing museum collections and optimize fixed strategies for exhibitions,shaking table tests of the seismic systems used ... To quantify the seismic effectiveness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fishing line tie up method for securing museum collections and optimize fixed strategies for exhibitions,shaking table tests of the seismic systems used for typical museum collection replicas have been carried out.The influence of body shape and fixed measure parameter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replicas and the interaction behavior between replicas and fixed measures have been explored.Based on the results,seismic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 tie up method are proposed.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fixed strategies are given,which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exhibition of delicate museum collections considering the principle of minimizing seismic responses and intervention.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a larger ratio of height of mass center to bottom diameter led to more intense rocking responses.Increasing the initial pretension of fishing lines was conducive to reducing the seismic responses and stress variation of the lines.Through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forces and effective securement,it is recommended to apply 20%of breaking stress as the initial pretension.For specific museum collections that cannot be effectively protected by the independent tie up method,an optimized strategy of a combination of fishing lines and fasteners is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 up method museum collections shaking table test seismic effectiveness optimized design
下载PDF
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经VEGF、Ang1/Tie2通路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病理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瓅方 李梦华 +2 位作者 刘暖 杨雷 毛秉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为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梗死大鼠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生成素Ang1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信号通路的表达影响,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低、... 为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梗死大鼠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生成素Ang1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信号通路的表达影响,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对应药物灌胃4周。观察大鼠一般生活状态,并分别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试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结构和VEGF、Ang1、Tie2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模型组心肌结构紊乱伴有炎性侵润,VEGF、Ang1和Tie2蛋白表达较假手术对照组有所增加(P<0.05);低、中、高剂量组的这些表达随着药物浓度梯度增加,心肌结构逐渐规整,内皮细胞完整、新生血管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可见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可以上调心肌梗死大鼠VEGF、Ang1和Tie2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VEGF ANG1 tie2
下载PDF
基于模糊Bow-tie模型的城镇燃气管道泄漏定量风险评价 被引量:38
9
作者 於孝春 贾朋美 张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4-139,共6页
燃气管道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大多比较严重。为全面分析燃气管道风险的前因后果,确定重点维护和监控的管段区域,引入了Bow-tie模型,将管道泄漏的故障树与事件树统一到一起对燃气管道进行定量风险评价。采用模糊集相关理论与专家评价相结合... 燃气管道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大多比较严重。为全面分析燃气管道风险的前因后果,确定重点维护和监控的管段区域,引入了Bow-tie模型,将管道泄漏的故障树与事件树统一到一起对燃气管道进行定量风险评价。采用模糊集相关理论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得出管道泄漏的模糊可能值;然后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管道泄漏后果因素的权重系数;再通过矩阵乘法求得泄漏后果值。以某段燃气管线为案例,全面识别出各风险因素,量化得到管道各泄漏后果事件的风险值。实际应用结果表明:①该方法可快速合理地评判出管道系统的相对风险大小;②三角模糊数与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减少了传统评价中主观及模糊因素产生的评价偏差,使得评价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③依据评价结果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维护措施,能够实现有限维护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燃气管道的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管道 模糊Bow—tie模型 故障树 事件树 定量风险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法 三角模糊数 泄漏后果
下载PDF
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梅 瞿智玲 +2 位作者 白靖平 岳娜 阿迪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至2012年血管畸形50例,皮肤增殖期血管瘤30例,正常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中的表... 目的探讨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至2012年血管畸形50例,皮肤增殖期血管瘤30例,正常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中的表达。结果 Tie2在血管异常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而Ang1在血管异常中的阳性表达率较低,Tie2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Ang1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ie2和Ang2在血管异常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Ang1蛋白表达降低可能破坏了血管的稳定性,有助于病变的发展,Tie2蛋白表达增高,其与Ang2结合对病变血管生成可能具有促进作用,Tie2、Ang1和Ang2表达失衡在血管异常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血管瘤 tie2 ANG1 ANG2
下载PDF
眼针运动疗法对MCAO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Ang-1、Tie2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邵妍 王鹏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80-1584,共5页
目的:观察眼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内Ang-1、Tie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运动疗法对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内新生血管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目的:观察眼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内Ang-1、Tie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运动疗法对MCAO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域内新生血管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复制组(80只)。对模型复制组大鼠采用线栓法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再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66只(模型复制80只,失败13只,模型评价1只)随机分别为:模型对照组(17只);头针组(17只);眼针组(16只);眼针运动组(16只)。分别进行头针、眼针及眼针运动进行干预治疗。头针组取穴百会、曲鬓,眼针组取穴定位参照人体取穴方法,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眼针运动疗法组眼针干预同时,在跑步机上进行训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ng-1含量,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Ang-1、Tie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眼针组、头针组、眼针运动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中Ang-1、Tie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眼针运动组Ang-1、Tie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眼针组、头针组、眼针运动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中Ang-1、Tie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眼针运动组Ang-1、Tie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眼针运动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血清中Ang-1含量,增加Ang-1及其mRNA表达增加,与受体Tie-2结合,启动Ang/Tie-2信号传导系统,在时间和数量上调节缺血半暗带新生血管和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缺血半影区的脑血流,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恢复脑血流量,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疗法 脑缺血再灌注 运动疗法 ANG-1 tie2
下载PDF
毒性鉴别评估(TIE)在沉积物毒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志芳 姜霞 +1 位作者 程积民 金相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95,共7页
沉积物毒性评估是水污染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键性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可靠的沉积物毒性评估方法,对于科学设计疏浚方案、安全高效管理疏浚工程、阐明沉积物毒性与特定污染排放物的联系以及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等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沉积物毒性评估是水污染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键性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可靠的沉积物毒性评估方法,对于科学设计疏浚方案、安全高效管理疏浚工程、阐明沉积物毒性与特定污染排放物的联系以及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等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简要回顾了沉积物毒性评估方法的发展历程,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环保局最新修订的毒性鉴别评估程序(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的试验方法、主要过程和受试生物的选取。并结合我国沉积物毒性评价的现状,分析了TIE方法的优点与不足,重点指出TIE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目前,TIE在我国沉积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希望通过文章的介绍可以促进这种方法在我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毒性 毒性鉴别评估 tie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康 尚卫华 +2 位作者 贾蓬勃 李徐奇 魏光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Tie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直肠组织与40例直肠癌组织中的Tie2受体表达进行研究。结果Tie2受体定位于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胞核,部分癌细胞胞浆也存在阳性表达... 目的探讨Tie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正常直肠组织与40例直肠癌组织中的Tie2受体表达进行研究。结果Tie2受体定位于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胞核,部分癌细胞胞浆也存在阳性表达,直肠癌组织中的Tie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组织(P<0.05),Tie2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中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Tie2受体在直肠癌的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2受体 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生成素
下载PDF
心肌梗死大鼠血管生成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及其Tie2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丽杰 崔鸣 +3 位作者 王佐岩 冯新恒 毛节明 陈凤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79-208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心肌组织及心肌梗死后血管生成素1及其受体Tie2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后的血管新生过程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4/2007-04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实验室完成。将40只雄性SD大鼠...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心肌组织及心肌梗死后血管生成素1及其受体Tie2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后的血管新生过程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4/2007-04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实验室完成。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通过结扎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于术后3,714,28d四个时间点,每组取5只处死,取心脏左室前壁同一部位,提取总RNA,用RT-PCR的方法,以GAPDH基因为内参,进行半定量分析检测正常心脏及梗死后血管生成素1及Tie2mRNA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梗死区域以及梗死周边区域血管数量。实验过程中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4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血管生成素1及Tie2在正常心肌组织中均有所表达。在心肌梗死后的28d内,血管生成素1维持在相对不变的水平,而Tie2的表达在心肌梗死后3d略有升高,于7d后达顶峰,14d后恢复正常;急性心肌梗死后7d,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域的血管数量均明显增多,并不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维持在同一水平。结论:心肌梗死后Tie2受体的表达上调,与血管生成的时间相吻合,提示其在心肌梗死后的血管生成和稳定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素1 tie2受体
下载PDF
促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彪 单秀英 +2 位作者 林菊丽 庄福连 鲁开化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2期3498-3501,共4页
目的构建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基因的RNA干扰(RNAi)表达载体。方法以Ang-2、Tie2的mRNA已知序列为靶点,化学合成能编码针对Ang-2、Tie2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序列的寡核苷酸各2对,退火处理后克隆到pSilencer1.0-U6-siRNA... 目的构建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基因的RNA干扰(RNAi)表达载体。方法以Ang-2、Tie2的mRNA已知序列为靶点,化学合成能编码针对Ang-2、Tie2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序列的寡核苷酸各2对,退火处理后克隆到pSilencer1.0-U6-siRNA表达载体的U6RNA聚合酶Ⅲ启动子的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Sliencer-1.0-U6-Ang-2/Tie2-siRNA。结果将与目的片段相符的双链shRNA和线性化的pSilencer1.0-U6-siRNA质粒连接后,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酶切电泳及测序分析证实,2条重组质粒载体构建正确,无任何碱基突变。结论成功构建pSilencer1.0-U6-Ang-2/Tie2-siRNA重组质粒各2条,为进一步研究其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促血管生成素2 受体tie2 重组质粒 载体
下载PDF
转录因子GATA2在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中调节Tie2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令 陈小 +1 位作者 赖文玉 伍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探讨在炎症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中转录因子GATA家族成员是否参与了Tie2基因的转录调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TNF-α作用前后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和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中GATA家族成员GATA2... 目的:探讨在炎症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中转录因子GATA家族成员是否参与了Tie2基因的转录调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TNF-α作用前后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和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中GATA家族成员GATA2、GATA3 mRNA的表达,利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研究GATA转录因子能否激活Tie2基因启动子,并采用电泳迁移变动分析(EMSAs)和超级迁移率变动试验(super-shift)研究GATA转录因子是否通过与Tie2基因启动子结合,从而激活Tie2基因的表达。结果:TNF-α可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HAECs和HPAECs中转录因子GATA2的表达,高表达的GATA2可与Tie2基因启动子上的(T/A)GATA(A/G)序列结合,激活Tie2基因启动子,从而上调Tie2基因的表达。结论:GATA转录因子家族成员GATA2在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中调节了Tie2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 tie2 转录因子 GATA2
下载PDF
原位RT-PCR检测血管瘤组织Ang2 mRNA及其受体Tie2 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泉 孟保英 +3 位作者 党双锁 李鹏 刘宾 段怡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79-981,共3页
目的 :探讨Ang2及其受体Tie2与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原位RT PCR方法 ,对临床收集的 6 2例手术切除的先天性皮肤血管标本 (其中增生期血管瘤 2 6例 ,消退期血管瘤 2 4例 ,静脉型血管畸形 1 2例 )进行Ang2mRNA ,Tie2mRNA表... 目的 :探讨Ang2及其受体Tie2与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原位RT PCR方法 ,对临床收集的 6 2例手术切除的先天性皮肤血管标本 (其中增生期血管瘤 2 6例 ,消退期血管瘤 2 4例 ,静脉型血管畸形 1 2例 )进行Ang2mRNA ,Tie2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 .结果 :增生期、消退期血管瘤及静脉型血管畸形均有Ang2mRNA ,Tie2mRNA的阳性信号 ,但是三者阳性信号强弱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即静脉型血管畸形Ang2mRNA ,Tie2mRNA的表达较不同生长时期血管瘤低 ,增生期血管瘤二者的表达高于消退期 .结论 :Ang2及其受体Tie2可能与血管瘤及静脉型血管畸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ANG2 MRNA tie2 MRNA 原位RT-PCR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及其Tie 2受体在慢性移植肾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学 杨立 +2 位作者 宋君 罗光恒 卢一平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6期366-371,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大鼠模型的移植肾组织的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1)对照组:供体和受体均为Fisher大鼠,行同种同基因肾... 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大鼠模型的移植肾组织的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1)对照组:供体和受体均为Fisher大鼠,行同种同基因肾移植。(2)实验组:Fisher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行同种异体肾移植。两组分别于肾移植术后4周、8周和12周各处死3只受体大鼠,采集静脉血及移植肾标本,行血清肌酐、组织学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查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肾组织中Ang1、Ang2及Tie2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8~12周,实验组大鼠的血清肌酐明显升高,移植肾均出现典型的CAN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显示,Ang1和Ang2表达于肾小球和肾脏血管的内皮细胞;Tie2特异表达于肾各级血管的内皮细胞。随着肾移植术后时间的延长,实验组Banff总分逐渐升高,而对照组无异常。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肾组织中Ang1、Ang2和Tie2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实验组中术后4周、8周和12周移植肾组织中Ang1、Ang2和Tie2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8周、12周的Ang1mRNA表达水平下降,而Ang2mRNA和Tie2mRNA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结论 Ang及其Tie2的异常表达和平衡失调在CAN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提示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将有望为CAN提供新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慢性移植肾肾病 血管生成素 tie 2受体
下载PDF
定心方经Ang1-Tie2通路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丹丹 苏志杰 +6 位作者 周凤华 程赛博 张宇 张蕾 徐煜凌 郭绍东 贾钰华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探讨定心方(DXR)含药血清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Angiopietin/Tie2(Ang1-Tie2)通路及血管形成的影响,研究DXR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目的探讨定心方(DXR)含药血清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Angiopietin/Tie2(Ang1-Tie2)通路及血管形成的影响,研究DXR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OX-LDL 100 mg·m L-1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 h,分别观察DXR含药血清对其迁移及其小管形成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1,Ang1)以及Ang1受体Tie2的表达。采用鸡胚尿囊膜实验观察(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DXR对体外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经DXR作用24 h后,DXR高剂量组(DXR1,30%浓度)、中剂量组(DXR2,15%浓度)、低剂量组(DXR3,5%浓度)、空白组HUVEC细胞迁移数目与模型组相比,DXR1和DXR2组与Model组相比迁移细胞数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XR3、DXR2、DXR1、空白组鸡胚尿囊膜实验中形成的一级和二级血管数目与Model组一、二级血管数目相比,DXR3、DXR2、DXR1与Model组相比,一级血管数量明显降低(P<0.05),二级血管数量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与Model组比较,受DXR干预的HUVEC细胞中的Ang1蛋白和Tie2蛋白表达量上调,VEGF蛋白表达量下降。受DXR干预的HUVEC细胞形成小管密集程度明显低于Model组。结论体外实验结果表明,DXR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这种效应与其可以调控HUVEC细胞内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的Ang1,Tie2,VEGF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心方 动脉粥样硬化 ANG1 tie2 VEGF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下载PDF
镉(Ⅱ)—碘化物—碱性Tie吨染料体系的倍频散和二级散射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绍璞 刘忠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864-1869,共6页
在稀磷酸介质中,当镉(Ⅱ)与过量I^-离子形成[CdI4]^2-配阴离子并进一步与罗丹明B(RhB)、罗彤明6G(Rh6G)、乙基罗丹明B(ERhB)和丁基罗丹明B(BRhB)等碱性Tie吨染料(BXD)形成离子缔合配合物[BXD]2[CdI4]时,在产生强烈共振瑞利散射... 在稀磷酸介质中,当镉(Ⅱ)与过量I^-离子形成[CdI4]^2-配阴离子并进一步与罗丹明B(RhB)、罗彤明6G(Rh6G)、乙基罗丹明B(ERhB)和丁基罗丹明B(BRhB)等碱性Tie吨染料(BXD)形成离子缔合配合物[BXD]2[CdI4]时,在产生强烈共振瑞利散射(RRS)的同时,也会产生强烈的倍频散射(FDS)和明显的二级散射(SOS)。在一定条件下散射强度与镉的浓度成正比。方法有高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可用于纯锌中痕量镉的测定。文中对于FDS和SOS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频散射 二级散射 碘化物 碱性tie吨染料 分析 离子缔合物 纯锌 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