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ight sandstone gas in areas of low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tensity: A case study of the Upper Paleozoic in north Tianhuan depression in Ordos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Fudong LI Jun +8 位作者 WEI Guoqi LIU Xinshe GUO Jianying LI Jian FAN Liyong SHE Yuanqi GUAN Hui YANG Shen SHAO Liy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1期79-87,共9页
The Upper Paleozoic in the north part of Tianhuan depression in the Ordos Basin,NW China has lowe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tensity and complex gas-water relationship,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tigh... The Upper Paleozoic in the north part of Tianhuan depression in the Ordos Basin,NW China has lowe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tensity and complex gas-water relationship,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tight sandstone ga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ight sandstone gas in the low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tensity area are studied.Through two-dimensional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analysis of reservoir micro-pore-throat hydrocarbon system and dissection of typical gas reservoirs,the evaluation models of gas injection pressure,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and gas generation threshold were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the features of tight gas reservoirs in low hydrocarbon intensity area:(1)at the burial depth of less than 3 000 m,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tensity ofis high enough to maintain effective charging;(2)tight sandstone in large scale occurrence is conducive to accumulation of tight gas;(3)differences in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gas pool,for the channel sandstone reservoirs,ones with better physical properties generally concentrate in the middle of sandstone zone and local structural highs;ones with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have low gas content generally.Based on the dissection of the gas reservoir in the north Tianhuan depression,the formation of tight gas reservoirs in low hydrocarbon generating intensity area are characterized by"long term continuous charging unde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ressure,gas accumulation in large scale tight sandstone,pool control by difference in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and local sweet spot",and the tight gas pools are distributed in discontinuous"sheets"on the plane.This understanding has been proved by expanding exploration of tight sandstone gas in the north Tianhuan de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Tianhuan DEPRESSI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TENSITY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forming mechanism distribution pattern
下载PDF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oil plays 被引量:14
2
作者 Xin-Shun Zhang Hong-Jun Wang +3 位作者 Feng Ma Xiang-Can Sun Yan Zhang Zhi-Hui So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8-33,共16页
Based on the latest conventional–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databases and relevant reports,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global tight oil were analyzed.A classification scheme of tight oil plays is proposed based on d... Based on the latest conventional–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databases and relevant reports,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global tight oil were analyzed.A classification scheme of tight oil plays is proposed based on developed tight oil fields.Effective tight oil plays are defined by considering the exploiting practices of the past few years.Currently,potential tight oil are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137 sets of shale strata in 84 basins,especially South America,North America,Russia,and North Africa.Foreland,craton,and continental rift basins dominate.In craton basins,tight oil mainly occurs in Paleozoic strata,while in continental rift basins,tight oil occurs in Paleozoic–Cenozoic strata.Tight oil mainly accumulates in the Cretaceous,Early Jurassic,Late Devonian,and Miocene,which correspond very well to six sets of globaldeveloped source rocks.Based on source–reservoir relationship,core data,and well-logging data,tight oil play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eight types,above-source play,below-source play,beside-source play,in-source play,between-source play,in-source mud-dominated play,insource mud-subordinated play,and interbedded-source play.Specifically,between-source,interbedded-source,and in-source mud-subordinated plays are major targets for global tight oil development with high production.Incontrast,in-source mud-dominated and in-source plays are less satis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reservoir shale strata dominated Paleozoic logging sandstone hydrocarbon favorable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常规—致密油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姜伟 王志维 +2 位作者 刁志龙 周长发 卢红刚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I0001,共16页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油气资源丰富,是效益勘探及建产的重要领域。应用测录井、生产测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储层特征,明确储层差异性的主控因素,建立中拐凸起东斜坡常规—致密油藏序次分布...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油气资源丰富,是效益勘探及建产的重要领域。应用测录井、生产测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储层特征,明确储层差异性的主控因素,建立中拐凸起东斜坡常规—致密油藏序次分布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自北部向南部,研究区逐步由常规油藏转化为致密油藏,沉积作用是造成储层差异性的物质基础,控制储层岩性及原始物性,压实作用和浊沸石胶结作用加剧储层常规—致密差异演化;研究区成岩相带划分为泥质充填带、贫泥—弱胶结带、浊沸石胶结带和强压实—弱溶蚀带4种相带,其中贫泥—弱胶结带为有利储层发育带。该结果为研究区致密油藏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拐凸起东斜坡 上乌尔禾组 常规储层 致密储层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府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岩储层致密化机理及其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
4
作者 王小娟 张少敏 +5 位作者 庞小婷 杨曦冉 李晓芳 葛新锐 蔡来星 杨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3,共11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持续突破,展示出了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但是砂岩储层致密导致“甜点区”分布复杂,特别是对储层致密化机理及其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沙溪庙组致密砂岩...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持续突破,展示出了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但是砂岩储层致密导致“甜点区”分布复杂,特别是对储层致密化机理及其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的规模效益开发。为此,以四川盆地天府气田沙溪庙组一段(以下简称沙一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物性测试、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地球化学测试等多种资料,系统表征了致密砂岩储层的物质组成、储集物性、成岩作用等特征,并探讨了储层致密化机理,最后结合油气成藏期次,明确了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沙一段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发育少量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孔隙度为0.82%~17.48%,平均孔隙度为10.09%,渗透率为0.0001~632.4200 mD,平均渗透率为5.4200 mD,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局部发育长石溶孔和浊沸石胶结物溶孔;(2)沙一段压实作用以弱—中等为主,绿泥石包壳广泛发育,浊沸石呈基底式、孔隙式和颗粒交代状等多种形式胶结,方解石呈基底式和孔隙式胶结,溶蚀作用以长石溶蚀和浊沸石溶蚀为主;(3)沙一段发育3种类型的致密储层,第一种致密储层是在压实作用基础上早期强胶结作用下形成的;第二种致密储层是在压实作用基础上晚期胶结作用下形成的;第三种储层现今并未致密,但是早期的压实胶结作用导致储层曾经致密,后期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物性。结论认为:(1)该区沙一段储层具有一期成藏特征,发生在距今88~68 Ma,第一种和第三种致密储层不能发生有效的油气充注,第二种致密储层可以发生有效的油气充注;(2)该区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控制了天府气田简阳区块的天然气相对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侏罗统 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 储层致密化 形成机理 成岩作用 油气充注
下载PDF
远源致密砂岩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概率定量评价——以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为例
5
作者 吕雪莹 李小刚 +6 位作者 王小娟 杨田 陈双玲 潘珂 杨鑫 朱德宇 杜璐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2,共11页
四川盆地西南部(以下简称川西南部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属于远源次生气藏,不同构造天然气富集差异性大,成藏主控因素不清。为此,基于远源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分析,对比了川西南部地区沙溪庙组7个含气构造的成藏差异性,明确... 四川盆地西南部(以下简称川西南部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属于远源次生气藏,不同构造天然气富集差异性大,成藏主控因素不清。为此,基于远源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分析,对比了川西南部地区沙溪庙组7个含气构造的成藏差异性,明确了成藏主控因素,在综合考虑控制致密砂岩气成藏差异性的各类地质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远源致密砂岩气成藏概率的定量评价方法,并预测了天府气田简阳区块沙溪庙组天然气储量丰度。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南部地区沙溪庙组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气藏,天然气均源自下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不同含气构造在天然气组分、储层特征、输导保存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2)烃源岩排烃能力奠定了物质基础,断—盖配置决定了天然气富集层系,断—储耦合控制着天然气聚集效率,储层品质决定了天然气富集规模;(3)烃源岩排烃能力指数、源—储距离指数、储层物性指数、储层厚度指数、断—盖耦合类型指数及断—储配置类型指数可作为评价致密砂岩气成藏概率指标,提出的远源致密砂岩气成藏概率指数(HAI)可用于该地区远源致密砂岩气地质储量预测。结论认为,HAI与储量丰度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并预测了天府气田简阳区块的HAI值为0.53,沙溪庙组气藏的储量丰度为1.32×10^(8)m^(3)/km^(2),提出的天然气成藏定量评价方法准确度较高,为川西南部地区沙溪庙组天然气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源致密砂岩气 成藏主控因素 成藏概率指数 中侏罗统 沙溪庙组 四川盆地西南部 有利勘探区
下载PDF
叠复连续油气藏成因机制、发育模式及分布预测 被引量:44
6
作者 庞雄奇 姜振学 +2 位作者 黄捍东 陈冬霞 姜福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5-828,共34页
不受浮力控制且大面积分布的油气藏自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后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国际SPE、SPEE、WPC等权威机构将其命名为连续油气藏(continuous-type deposit),这类油气藏在美国的产量已占天然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并还在... 不受浮力控制且大面积分布的油气藏自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后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国际SPE、SPEE、WPC等权威机构将其命名为连续油气藏(continuous-type deposit),这类油气藏在美国的产量已占天然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并还在稳定增长,展现出广阔的勘探前景。广泛连续油气藏是一种非常规油气藏,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内部高压油气层与低压油气层共存、早成油气藏与晚成油气藏共存、富油气区与含水区共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表明:叠复连续油气藏发育于含油气盆地浮力成藏下限和油气成藏底限之间的局限流体动力场内,资源潜力大;叠复连续油气藏是局限流体动力场形成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动力机制形成的致密常规油气藏、致密深盆油气藏、致密复合油气藏等在时空上叠加复合而成,纵向上紧邻有效烃源岩层系分布;叠复连续油气藏内油气富集程度差异大,平面上受同一目的层段"近源-优相-低势"复合区控制。基于对3种致密油气藏成因机制与主控因素的揭示,建立了局限流体动力场内多要素组合控制叠复连续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模式并研发了预测方法和评价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致密油气藏 连续油气藏 叠复连续油气藏 油气分布预测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致密砂岩类油气藏成因机制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38
7
作者 庞雄奇 周新源 +5 位作者 董月霞 姜振学 姜福杰 范柏江 邢恩袁 庞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7,56,共11页
通过对典型致密砂岩油气藏的解剖,并结合成藏过程中油气排运时期和储层致密演化时期匹配关系分析,确定含油气盆地深部发育致密常规油气藏、致密深盆油气藏、致密复合油气藏3种不同类型的致密砂岩类油气藏;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对中国... 通过对典型致密砂岩油气藏的解剖,并结合成藏过程中油气排运时期和储层致密演化时期匹配关系分析,确定含油气盆地深部发育致密常规油气藏、致密深盆油气藏、致密复合油气藏3种不同类型的致密砂岩类油气藏;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对中国致密砂岩油气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盆地内部实际存在的油气资源量比以往认识和评价的结果大很多,目前中浅部见到的和已发现的常规油气资源不到盆地内富集资源总量的25%,大于75%的油气资源富集在孔隙度小于12%、渗透率小于1×10-3μm2的致密砂岩储层内;在致密油气资源中,致密常规油气资源大致超过油气总资源的25%,致密深盆油气资源超过50%;致密油气资源是含油气盆地挖潜勘探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油气藏 含油气盆地 成因机制 资源评价
下载PDF
纳米油气与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 被引量:307
8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10 位作者 陶士振 李伟 吴松涛 侯连华 朱如凯 袁选俊 王岚 高晓辉 贾进华 郭秋麟 白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6,共14页
在对比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勘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纳米油气"的概念,指出"纳米油气"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纳米油气是指用纳米技术研究和开采聚集在纳米级孔喉储集系统中的油气,纳米油气主... 在对比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勘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纳米油气"的概念,指出"纳米油气"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纳米油气是指用纳米技术研究和开采聚集在纳米级孔喉储集系统中的油气,纳米油气主要分布在烃源岩层及与其大面积紧密接触的近源致密储集层系中,涵盖了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油、致密砂岩气、致密灰岩油等,储集层孔喉直径一般为纳米级;油气水在纳米孔喉中渗流能力差,相态分异难,主要依靠超压驱动,油气被滞留吸附,在源储共生致密层系中大面积连续分布。中国含油气盆地发育源储共生型致密层系、碳酸盐岩缝洞层系、火山岩缝洞层系、变质岩裂缝层系等多种类型油气聚集层系,其中源储共生层系油气聚集位于盆地中心或斜坡部位,源内或近源层状大面积聚集,是资源分布的主体和未来发展重点领域。以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为典型实例,提出连续型油气"两线一区"(即源储共生层系油气聚集顶底界线、油气连续聚集边界线、"甜点"分布核心区)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油气 纳米技术 源储共生致密油气 非常规油气 致密油 致密气 页岩气 页岩油 连续型油气聚集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表征新技术及意义 被引量:92
9
作者 白斌 朱如凯 +3 位作者 吴松涛 崔景伟 苏玲 李婷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3期78-86,共9页
非常规油气致密储集体以纳米、微米孔喉为主,微观孔喉结构特征是决定其低孔低渗的主要因素,也是建立非常规油气储层评价标准,揭示油气形成因素、富集规律等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目前,非常规油气致密储层微观孔喉表征技术主要利用了纳米... 非常规油气致密储集体以纳米、微米孔喉为主,微观孔喉结构特征是决定其低孔低渗的主要因素,也是建立非常规油气储层评价标准,揭示油气形成因素、富集规律等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目前,非常规油气致密储层微观孔喉表征技术主要利用了纳米材料科学、物理化学以及分析化学等学科研究方法,通过二维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图像直接观测、气体吸附等间接数值测定以及X-CT三维数值重构模拟孔隙结构三类技术方法,在孔喉大小、形态、分布、三维连通性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提高了纳米级微观孔喉结构的表征精度。但孔喉结构特征表征技术仍在测试原理、多类型数据融合、多技术手段联合与实验前处理、多尺度特征表征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探索,该研究也将为准确评价有利致密储层发育区、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甜点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致密储层 微观孔喉 表征技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 被引量:139
10
作者 郭彦如 刘俊榜 +5 位作者 杨华 刘震 付金华 姚泾利 徐旺林 张延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7-425,共9页
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从成藏条件解剖入手,从孔隙演化的角度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归纳其成藏演化模式。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分布于优质烃源岩范围内,湖相重力流沉积与三角洲前缘沉积为... 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从成藏条件解剖入手,从孔隙演化的角度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归纳其成藏演化模式。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分布于优质烃源岩范围内,湖相重力流沉积与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要储集砂体类型。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在早期成藏期具有高孔高渗的特点,早期生成的油气在浮力作用下正常成藏,中后期成藏过程中经历了持续压实致密过程;后期主生烃期生成的原油在浮力和源储压差共同作用下沿先前残余路径以浸润方式运聚,达到致密条件时,油气停止运移。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油气在高孔隙砂岩中近源多点面状充注大面积成藏,油气从湖盆中心向四周运移;早白垩世晚期,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加强,储集层发生致密化。晚白垩世之后,受西倾东翘的构造挤压抬升运动影响,形成现今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低渗透致密油藏 成藏机理 成藏演化模式
下载PDF
苏里格大型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技术 被引量:92
11
作者 杨华 付金华 +1 位作者 刘新社 范立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7-36,共10页
苏里格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勘探面积约40 000km2,主要发育低渗、低压、低丰度的大型致密气藏。经过10余年的勘探,发现了目前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85×1012 m3。总结其成藏地质条件和勘... 苏里格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勘探面积约40 000km2,主要发育低渗、低压、低丰度的大型致密气藏。经过10余年的勘探,发现了目前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85×1012 m3。总结其成藏地质条件和勘探技术发现,平缓的构造与烃源岩广覆式分布、稳定的沉积与储集体大面积分布、建设性成岩作用与相对高渗储层分布、天然气近距离运聚成藏与高的聚集效率等因素是苏里格大型致密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全数字地震勘探、复杂气层测井精细评价、致密砂岩储层改造等技术是苏里格大型致密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致密气藏 成藏特征 勘探技术
下载PDF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致密储集层复杂岩性识别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小波 黄志龙 +4 位作者 涂小仙 赵毅 陈晨 张成林 孙美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9-652,共4页
优选了对岩性敏感的自然伽马、中子、密度和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建立了马朗凹陷芦草沟组复杂岩性识别交会图版,校正单井岩性剖面,并分析了致密储集层的特征。应用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与重构曲线(视石灰岩中子孔隙度与密度孔隙度之差曲线... 优选了对岩性敏感的自然伽马、中子、密度和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建立了马朗凹陷芦草沟组复杂岩性识别交会图版,校正单井岩性剖面,并分析了致密储集层的特征。应用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与重构曲线(视石灰岩中子孔隙度与密度孔隙度之差曲线)建立的综合岩性识别图版,识别出泥岩、凝灰质泥岩、灰质泥岩、泥质白云岩等12种主要岩性。研究结果表明,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源内致密储油层主要受岩性组合控制,其中,泥岩夹(薄层)灰质泥岩、白云质泥岩或者以灰质泥岩、白云质泥岩为主的岩性,为该区最有利岩性组合,含油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马朗凹陷 非常规油气 致密储油层 测井 岩性识别
下载PDF
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成藏期油气运移的动力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张凤奇 王震亮 +3 位作者 武富礼 高兴军 罗然昊 RUI Zhenhua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38,共7页
通过恢复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深层和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延长组主要成藏期的过剩压力,结合对研究区低渗透储层的物性演化历史分析,对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运移过程中油气可能的动力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中油气运... 通过恢复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深层和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延长组主要成藏期的过剩压力,结合对研究区低渗透储层的物性演化历史分析,对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运移过程中油气可能的动力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中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具有多样性;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深层在天然气的成藏时期储层已经致密,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为快速沉积、生烃、构造挤压等多因素作用形成的异常高压;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延长组在早、中期油充注时储层尚未致密,在浮力作用下发生侧向运移,晚期油充注时储层已经致密,油利用先前与油长期接触而具亲油性的残留路径沿优势输导通道侧向运移,毛细管力为主要动力,储层间的过剩压力差也起一定作用,是多期次多动力联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致密砂岩 主要成藏期 储层致密史 油气运移 流体动力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 库车坳陷
下载PDF
西昌盆地白果湾组致密砂岩油气形成关键指标评价与有利区优选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平 陈杨 +5 位作者 冯伟明 牟必鑫 魏洪刚 客昆 刘家洪 何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4-464,共11页
综合钻井、大量实测剖面、样品测试分析和区域地质资料,对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烃源岩生烃强度、镜质体反射率、砂岩储层物性等关键指标进行了系统评价。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主要油气储层类型为中-粗砂岩,有利层段主要发育在白果湾组... 综合钻井、大量实测剖面、样品测试分析和区域地质资料,对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烃源岩生烃强度、镜质体反射率、砂岩储层物性等关键指标进行了系统评价。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主要油气储层类型为中-粗砂岩,有利层段主要发育在白果湾组一段、三段和四段,砂岩具有中孔低渗、区域分布广、厚度大等特征,ZD-1井揭示砂岩含油气性好。西昌盆地白果湾组烃源岩在盆地中心厚度大,盆地中心的生烃强度达(56.74~97.70)×10^(8) m^(3)/km^(2)。烃源岩成熟度(R_(O))在1.08%~3.98%范围,具有东低西高的特征。通过综合分析西昌盆地油气形成的关键指标,优选了夹铁-四开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有利区和4个甜点区,该区生烃强度(10~80)×10^(8)m^(3)/km^(2),R_(O)为1.08%~3.0%,中-粗砂岩厚度为10~50m,天然气资源量为6756×10^(8)m^(3),可形成"改造再重建"致密砂岩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盆地 白果湾组 致密砂岩 储层 生烃强度 镜质体反射率 有利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中部延长组长7储层致密化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时保宏 黄静 +2 位作者 陈柳 杨帆 吕剑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8-535,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中部长7油层组砂岩孔隙度平均为9%,渗透率为0.1×10-3μm2,属致密储层范畴。储集体主要为半深湖—深湖相重力流环境下砂质碎屑流砂岩及浊积砂岩,具有粒度细、填隙物含量高、孔喉形态弯曲复杂,分布集中以及...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中部长7油层组砂岩孔隙度平均为9%,渗透率为0.1×10-3μm2,属致密储层范畴。储集体主要为半深湖—深湖相重力流环境下砂质碎屑流砂岩及浊积砂岩,具有粒度细、填隙物含量高、孔喉形态弯曲复杂,分布集中以及次生长石溶孔发育、原生粒间孔较少等特征。运用铸体薄片、X-衍射、包裹体及电子探针等微观测试分析资料,对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沉积、成岩及烃类充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三大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半深湖—深湖相砂岩特有的沉积特征导致储层压实作用强烈,使孔隙减少22%,是储层物性变差的关键因素;长7烃源岩生、排烃过程中生成的有机酸溶蚀长石等易溶物质,产生次生溶孔,对致密储层物性改造有益;烃类大量生成后的偏碱性环境利于晚期含铁碳酸盐等胶结作用进行,是生排烃高峰期后储层变致密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烃类充注 致密储层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9储层差异化成岩与烃类充注过程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胡才志 罗晓容 +3 位作者 张立宽 邱桂强 雷裕红 程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1-1157,共17页
储层非均质性极大地影响储层内流体的流动和分布,在油气运移成藏和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广受关注。储层内发生的差异化成岩作用是层内非均质性的重要成因,与烃类充注事件的相互关系也是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以鄂尔多斯... 储层非均质性极大地影响储层内流体的流动和分布,在油气运移成藏和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广受关注。储层内发生的差异化成岩作用是层内非均质性的重要成因,与烃类充注事件的相互关系也是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储层为例,研究储层内砂岩所表现出的差异化成岩作用及其影响下的流体活动过程。系统的显微观察发现,长9储层主要由机械压实致密型砂岩、钙质胶结致密型砂岩、含水砂岩和含油砂岩等四类岩石组成。利用显微岩相学、紫外荧光光谱、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盆地模拟等技术综合分析表明,机械压实致密型砂岩在早成岩期即在压实作用影响下强烈塑性变形致密化;钙质胶结致密型砂岩在早成岩期就发生强烈的碳酸盐胶结作用而致密化。这两类砂岩在成岩中后期基本不能为流体活动提供孔隙空间。含水砂岩和含油砂岩均经历了复杂的差异化成岩过程,含油砂岩内可以辨识出至少三期沥青,含水砂岩则未见沥青残留。以含油砂岩中沥青质所对应的烃类充注为标志,重建了长9储层的成岩序列,划分出三期流体流动过程,烃类充注与成岩作用交替进行。含水砂岩大致可划分出相似的成岩过程,但未发生烃类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化成岩作用 烃类充注 致密砂岩 长9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万旸璐 过敏 +1 位作者 李仲东 谢云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2,共9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地区烃源岩、储层特征、生储盖组合以及运移动力等综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延长组长7致密油油藏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以优质张家滩油页岩为主,有利储集体主要为三角洲...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彬长地区烃源岩、储层特征、生储盖组合以及运移动力等综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延长组长7致密油油藏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彬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以优质张家滩油页岩为主,有利储集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物性差,孔隙度平均为8.8%,渗透率平均为0.22×10-3μm2,属于致密砂岩储层。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导致长7储层横向连通性较差,纵向泥岩夹层多,石油在过剩压力作用下以垂向或侧向短距离运移为主,当封盖能力足够时,便在物性较好的致密储层中成藏。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自生自储式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储层和盖层三大因素控制,烃源岩的发育控制油藏展布,储层物性及砂体展布和源储接触关系控制着油藏分布层位,而封盖能力对长7致密油藏的分布规模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成藏条件 控制因素 长7油层组 彬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窄河道远源致密砂岩气藏断层特征及天然气富集规律——以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45
18
作者 李忠平 冉令波 +3 位作者 黎华继 刘凤 周文雅 向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共7页
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气藏是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十二五"天然气增储上产的主要阵地,过去"烃源断层+河道砂岩体+局部构造"的天然气成藏富集模式不能有效地指导勘探井位部署,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天然气... 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气藏是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十二五"天然气增储上产的主要阵地,过去"烃源断层+河道砂岩体+局部构造"的天然气成藏富集模式不能有效地指导勘探井位部署,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为此,基于断层演化、断层要素、断砂配置(烃源断层与河道砂岩体的配置关系)、圈闭类型、气藏解剖等分析,探讨了区域断层特征及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结论认为:(1)该区沙溪庙组气藏成藏富集规律主要受"源、相、位"三个因素的控制,具有"源控区、相控带、位控藏"的规律,即"深源浅聚、断砂疏导,多期河道、差异成藏,调整富集、甜点富气";(2)烃源断层和河道砂岩体良好的配置关系是该区天然气成藏的基础条件,天然气在断砂配置好的构造或部位优先富集成藏,后期构造调整形成的单斜构造仍可富气成藏,而多断层夹持区及断层破碎带附近则主产水、不成藏;(3)断层不发育区或远离烃源断层30 km的河道远端含气性差,富气河道砂岩体构造低部位适宜滚动建产。上述新认识可为今后川西地区中浅层天然气勘探目标优选和滚动建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江气田 侏罗纪 窄河道 致密砂岩 烃源断层 河道砂岩体 源控区 相控带 位控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深层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特点及产能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19
作者 蒙晓灵 兰义飞 +5 位作者 张宏波 费世祥 王准备 崔越华 刘雪玲 夏守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3,23,共6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QT1地区上古生界深层致密单一砂岩储层如何有效开发这一难题,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油气成藏原理,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其烃源岩分布、生烃能力,储集层特征进行系统剖析,明确了研究区成藏特征,并对产能主控因素进行...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QT1地区上古生界深层致密单一砂岩储层如何有效开发这一难题,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油气成藏原理,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其烃源岩分布、生烃能力,储集层特征进行系统剖析,明确了研究区成藏特征,并对产能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区内主力烃源岩的本溪组完全缺失,减薄的太原组地层和山西组山2段煤系地层仍不失为良好的烃源岩;山西组山1段发育一套薄层砂岩储层,是纵向唯一的优势储集层段,其上石盒子组盒8砂体不发育,其间发育的细-粉砂岩和泥岩共同构成区域盖层;由于储层致密,岩性及储层含气饱和度对产能的影响最为强烈,且与苏里格气田相比,具有"含气饱和度有效下限低、单位饱和度产气量高,以中、低产量为主"的特点。以上认识指导了研究区水平井适应性评价并快速建成2亿m3/a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成藏特点 产能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蜀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含气性综合预测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静 张虎权 +2 位作者 李延丽 郑长龙 李在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7,共3页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一套砂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沉积,砂岩发育,但岩性致密,物性较差,砂岩储层含气后的速度与页岩速度相差不大,在地震剖面上无明显的响应,因而采用常规波阻抗反演和含气检测技术不能有效解决该类含气储...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一套砂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沉积,砂岩发育,但岩性致密,物性较差,砂岩储层含气后的速度与页岩速度相差不大,在地震剖面上无明显的响应,因而采用常规波阻抗反演和含气检测技术不能有效解决该类含气储层识别问题和含气范围展布问题。根据钻、测井资料分析可知,该套致密含气砂岩储层具有低自然伽马、高孔隙度的测井响应特征,因此可采用自然伽马反演来区分须家河组砂、泥岩的岩性,利用孔隙度反演来剔除致密砂岩,采用含气特征曲线重构技术预测含气储层段,并利用有效的含气检测技术进行含气异常范围预测。通过开展致密含气砂岩储层的地震综合预测研究,获得了蜀南HBC地区储量计算的各类平面图,为落实该地区260×108m3天然气探明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自然伽马 孔隙度 反演 烃类检测 储集层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