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ivenes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solution gas re-injection in Baikouquan tight formation,Mahu sag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被引量:2
1
作者 Bing Wei Tao Song +5 位作者 Yan Gao Hua Xiang Xingguang Xu Valeriy Kadet Jinlian Bai Zhiwei Zhai 《Petroleum》 CSCD 2020年第3期253-263,共11页
To address the fast productivity decline of the horizontal wells and low oil recovery during natural depletion in Baikouquan formation,the approach of solution gas re-injection was proposed with the primary objective ... To address the fast productivity decline of the horizontal wells and low oil recovery during natural depletion in Baikouquan formation,the approach of solution gas re-injection was proposed with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further developing this formation.Herein,a field-scale numerical compositional reservoir model was built up based on the formation properties and then the effects of permeability,fractures and formation stress on the production dynamics wer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A sensitivity analysis,which can correlate the oil recovery with these parameters,was also perform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injection of solution gas could remarkably retard the production depletion of the horizontal wells thereby improving the oil production.The oil recovery rate increased with permeability,fracture half-length,fracture conductivity,and formation dip.With regard to the fracture distribution,it was found that the interlaced fracture outperformed the aligned fracture for the solution gas re-injection.The influence of the formation stress should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Sensitivit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formation dip was the paramount parameter,and the permeability,fracture half-length,and fracture conductivity also played central role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lement earlier observations and provide constructive envision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of tight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oil reservoir Mahu sag Solution gas re-injec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FRACTURING Sensitivity analysis
原文传递
致密油藏大排量注水吞吐技术及参数优化研究
2
作者 张益 宁崇如 +5 位作者 陈亚舟 姬玉龙 赵立阳 王爱方 黄晶晶 于凯怡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733,共7页
针对致密油藏水平井自然渗吸采收率低和长期衰竭开发后期地层能量如何补充的难题,在储层基本特征、致密油藏注水吞吐采油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排量水平井注水吞吐。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选取天然岩心和人造岩心相结... 针对致密油藏水平井自然渗吸采收率低和长期衰竭开发后期地层能量如何补充的难题,在储层基本特征、致密油藏注水吞吐采油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排量水平井注水吞吐。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选取天然岩心和人造岩心相结合方式,利用核磁共振等方法,通过室内注水吞吐实验研究了自然渗吸和不同注水速度下吞吐动态渗吸的作用范围和微观孔隙动用特征,分析了排量对孔隙动用情况的影响,并开展了焖井时间影响实验,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压裂水平井注水吞吐开发的注水量、焖井时间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小排量时,注水吞吐主要动用的是大孔隙,中小孔隙动用较低;大排量时,注水吞吐不仅动用了大孔隙,且中小孔隙动用明显提高,使得整体的采收率出现较大增加。随着焖井时间的延长,油水置换作用越充分,使得注水吞吐采出程度越高,但其提高的程度逐渐稳定。对A9井进行数值模拟优化,得到最佳日注水量为900 m^(3),最佳焖井时间为24 d,在矿场试验取得成功,初期日增油2.11 t,有效期365 d,累计增油770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排量注水吞吐 致密油藏 水平井 核磁共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周长南部致密油常规井注水开发论证分析与研究
3
作者 舒维 吴宝祥 赵丹凤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8期49-52,共4页
为实现吴起油田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注水开发政策。对周长南部区域的致密油常规井注水开发进行论证分析,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经验公式等方法确定了合理的注水方式、注水周期、注水量以及注水压力,以最大程度地提... 为实现吴起油田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注水开发政策。对周长南部区域的致密油常规井注水开发进行论证分析,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经验公式等方法确定了合理的注水方式、注水周期、注水量以及注水压力,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开采效果,降低含水率,进而为致密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从而为延长油田的寿命和提高产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长南部 注水 数值模拟 常规井 致密油 论证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致密油油藏注气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付应坤 李治平 +2 位作者 赖枫鹏 杨森 杨宝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42,共6页
致密油将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局面的重要非常规资源,美国利用注气开发致密油已取得显著进展,因此我国开展致密油注气开发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评价不同注气方式对致密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从提高采出程度、压力保持水平... 致密油将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局面的重要非常规资源,美国利用注气开发致密油已取得显著进展,因此我国开展致密油注气开发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评价不同注气方式对致密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从提高采出程度、压力保持水平以及气窜等角度分析了不同混相程度、不同井型及不同注入方式对致密油油藏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混相和混相注气都能高效开发致密油,以0.5%PV注气量生产20年后,混相和近混相注气下的采出程度能在衰竭式开发基础上提高9.56%以上;在近混相下,水平井注气比直井注气更能提高波及系数和采出程度,循环注气能有效减缓气窜的发生。因此,采取水平井近混相循环注气将是高效开发致密油藏的重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注气 近混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致密油体积压裂水平井CO2吞吐注采参数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刚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2期90-93,共4页
致密油体积压裂水平井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能量不足,采收率低。为此,开展了室内实验与矿场试验,结果表明,CO2吞吐在致密油藏开发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是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的一项有效措施,CO2吞吐的注采参数设计直接影响最终吞... 致密油体积压裂水平井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能量不足,采收率低。为此,开展了室内实验与矿场试验,结果表明,CO2吞吐在致密油藏开发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是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的一项有效措施,CO2吞吐的注采参数设计直接影响最终吞吐效果。通过水平井A井并结合室内实验数据,进行相关经验公式和数值模拟计算,以增油量和换油率为评价依据,在生产动态分析的基础上,优化了CO2吞吐时机、注入总量、注入速度等吞吐参数,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水平井 致密油 CO2吞吐 数值模拟 注采参数优化
下载PDF
大庆油田敖南区块扶余油层致密油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唐维宇 尚云志 +2 位作者 James J.Sheng 王秀坤 邹枫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6,共6页
在致密油藏中,何种提高采收率技术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文中建立了由2条半缝组成的注采单元,借此对注水与注气在驱替和吞吐2种开发方式下的提高采收率潜力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基质渗透率、注采间距对最终采收率的影... 在致密油藏中,何种提高采收率技术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文中建立了由2条半缝组成的注采单元,借此对注水与注气在驱替和吞吐2种开发方式下的提高采收率潜力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基质渗透率、注采间距对最终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体的注入性较强,因此注气的开发效果优于注水;对于基质渗透率为1.00×10^-3μm^2的储层,气驱的采收率较高;对于基质渗透率为0.10×10^-3μm^2和0.01×10^-3μm^2的储层,吞吐的开发效果更好;在基质渗透率为0.10×10^-3μm^2的条件下,注采间距对吞吐的影响较大,随着注采间距的减小,采收率增加明显,但注采间距对驱替的影响则较小。研究结果为大庆油田外围致密油藏进一步的开发方式提供了选择和理论支持。同时,对于致密油藏开发效果较好的吞吐开发方式,在布井和压裂时应充分考虑注采间距对采收率的影响,合理施工,以将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提高采收率 数值模拟 注气 注水
下载PDF
致密油藏碳化水驱提高采收率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于海洋 杨中林 +4 位作者 刘俊辉 陈哲伟 程时清 雷启鸿 屈雪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6-174,共9页
目前,国内尚无碳化水驱研究报道,国际上碳化水驱研究仅针对中高渗、低渗油藏。为此针对致密油藏,首次研究碳化水和碳化水+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基于长庆油田M区致密储层,开展了碳化水驱、CO_2水气交替注入、表面活性剂驱、... 目前,国内尚无碳化水驱研究报道,国际上碳化水驱研究仅针对中高渗、低渗油藏。为此针对致密油藏,首次研究碳化水和碳化水+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基于长庆油田M区致密储层,开展了碳化水驱、CO_2水气交替注入、表面活性剂驱、碳化水+表面活性剂驱室内实验,明确碳化水驱的增油潜力,证明碳化水驱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碳化水驱比水驱增加7%的采收率,比CO_2水气交替注入增加3%的采收率;碳化水+表面活性剂驱开发效果最好,比水驱增加10%的采收率。针对表面活性剂驱、碳化水驱、碳化水+表面活性剂驱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室内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常规组分模型普遍高估碳化水驱开发效果,通过引入亨利定律和表面活性剂驱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碳化水驱的开发效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误差低于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水驱 致密油藏 表面活性剂 岩心驱替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致密油注气吞吐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朱舟元 王景鹤 +1 位作者 董志超 李俊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9115-9121,共7页
近年来,注气吞吐成为致密油体积压裂水平井衰竭式开采基础之上的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国内某致密油藏典型井注气吞吐过程,对该过程机理进行分析,对相关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建立体积压裂水平井的组分油藏数值模拟模型... 近年来,注气吞吐成为致密油体积压裂水平井衰竭式开采基础之上的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国内某致密油藏典型井注气吞吐过程,对该过程机理进行分析,对相关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建立体积压裂水平井的组分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其次,对不同的注气量、不同的注入时长、不同的注入气体以及不同闷井时间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通过对累计产油量和油藏平均压力的分析,优选合适的注气方案。结果表明,保持油藏压力在地层破裂压力以下并尽可能增加每轮次注气量可提高采收率,注入时长对采收率影响不明显,注入气体组成对吞吐效果影响显著,闷井时长对采收率影响不明显。最终给出了该致密油藏优化的注气方案的建议。总之,数值模拟可以对致密油注气吞吐过程进行分析和优化,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注气吞吐 提高采收率 油藏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四川盆地莲池致密油藏注CO_2开发数值模拟研究及方案优选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毅 孔玲 +3 位作者 刘义成 卢晓敏 梁华 罗瑜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年第2期45-49,12-13,共5页
四川盆地莲池油田属于超低孔(孔隙度3%左右)、超低渗(渗透率0.0001-0.1mD)致密油藏,一次采收率仅为2.51%,开发难度大,针对该油藏目前的开发现状探索性地提出了注CO2提高莲池致密油藏采收率的研究思路。依据莲池致密油藏大... 四川盆地莲池油田属于超低孔(孔隙度3%左右)、超低渗(渗透率0.0001-0.1mD)致密油藏,一次采收率仅为2.51%,开发难度大,针对该油藏目前的开发现状探索性地提出了注CO2提高莲池致密油藏采收率的研究思路。依据莲池致密油藏大安寨段的储层特征、流体特性和原油高温高压物性参数拟合结果,建立了莲7井区CO2驱双重孔隙介质的组分模型。依据CO2换油率和采收率增加量评价了莲池致密油藏注CO2开发的效果,结果表明:莲池油田注CO2开发的最佳注气方式为循环吞吐;最佳焖井时间为3个月,合理注采周期为4年。最终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最佳注气方案,为四川盆地致密油藏注CO2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注CO2 实验拟合 数值模拟 换油率 方案优选
下载PDF
基于PKN模型的致密油藏注水诱导裂缝数值模拟方法
10
作者 石登科 程时清 +3 位作者 赵丹凤 汪洋 刘秀伟 徐泽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5年第1期174-185,共12页
裂缝性致密油藏注水过程中天然裂缝开启,能够扩大水驱波及体积,同时易形成水淹通道。因此,阐明天然裂缝开启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对于提高致密油藏水驱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将PKN模型与油水两相渗流模型耦合的方法,即利用嵌入式离散... 裂缝性致密油藏注水过程中天然裂缝开启,能够扩大水驱波及体积,同时易形成水淹通道。因此,阐明天然裂缝开启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对于提高致密油藏水驱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将PKN模型与油水两相渗流模型耦合的方法,即利用嵌入式离散裂缝建立精细表征水驱过程中裂缝动态变化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将其结果与解析解对比验证其准确性。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定压注水时井底处裂缝扩展速度呈现初期快后期慢的特征。注水诱导裂缝的扩展过程中,伴随着裂缝的开启闭合,裂缝内平均压力呈现波动。一注一采模式下,存在裂缝长度临界值,低于临界值有利于扩大水驱波及体积,高于临界值易引起水窜。利用提出的裂缝扩展耦合模型对X低压致密油藏开展不稳定注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注水能够适度诱导裂缝开启,增大水驱波及体积,避免油井快速水淹,极大地改善致密油藏水驱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N模型 两相渗流 致密油藏 数值模拟 不稳定注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