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n design and testing methodologies of modern freight train draft gear system
1
作者 Simon Wagner Colin Cole Maksym Spiryagin 《Railway Engineering Science》 2021年第2期127-151,共25页
Rolling stock connection systems are key to running longer and heavier trains as they provide both the connections of vehicles and the damping,providing the longitudinal suspension of the train.This paper focuses on t... Rolling stock connection systems are key to running longer and heavier trains as they provide both the connections of vehicles and the damping,providing the longitudinal suspension of the train.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volution of both connection and stiffness damping systems.Focus is on freight rolling stock,but passenger draw gears are also examined.It was found that connection systems have evolved from the buff and chain system used in the pioneer railways of the 1800s to the modern auto-coupler connection systems that are in-service worldwide today.Refined versions of the buff and chain coupling are,however,still in use in the EU,UK,South America and India.A wide range of auto-coupler systems are currently utilised,but the AAR coupler(Janney coupler)remains the most popular.A further variation that persists is the SA3 coupler(improved Wilson coupler)which is an alternative auto-coupler design used mainly throughout the former Soviet Union.Restricting the review to auto-coupler systems allowed the paper to focus on draft gears which revealed polymer,polymer-friction,steel spring-friction,hydraulic draft gears and sliding sill cushioning systems.Along with the single compressive draft gear units balanced and floating plate configurations are also presented.Typical draft gear acceptance standards are presented along with modelling that was included to aid in presentation of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raft g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WAY draft gear coupler Rollingstock Freight train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AAR coupler features on estimation of in-train forces
2
作者 Om Prakash Yadav Nalinaksh S.Vyas 《Railway Engineering Science》 2023年第3期233-251,共19页
Inadequate management of large in-train forces transferred through coupler systems of a railway train leads to running and structural failures of vehicles.Understanding these phenomena and their mitigation requires ac... Inadequate management of large in-train forces transferred through coupler systems of a railway train leads to running and structural failures of vehicles.Understanding these phenomena and their mitigation requires accurate estimation of relative motions and in-train forces between vehicle bodies.Previous numerical studies have ignored inertia of coupling elements and the impacts between couplers.Thus,existing models underestimate the additional dynamic variations in in-train forces.Detailed multi-body dynamic models of two AAR(Association of American Railroads)coupler systems used in passenger and freight trains are developed,incorporating coupler inertia and various slacks.Due to th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com-plexities involved in a full train model,with such details of coupler system,actual longitudinal train dynamics is not studied.A system comprising only two coupling units,inter-connecting two consecutive vehicles,is modeled.Considered system has been fixed at one end and an excitation force is applied at the other end,to mimic a relative force transmission through combined coupler system.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representative system show that,noticeable influence in in-train forces are expected due to the combined effect of inertia of couplers and intermittent impacts between couplers in the slack regime.Maximum amplitude of longitudinal reaction force,transferred from draft gear housing to vehicle body,is expecte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predicted using existing models of coupler system.It is also observed that the couplers and knuckles are subjected to significant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contact forces,due to the intermittent impacts between couplers.Thus,accurate estimation of draft gear reaction force and impact forces between couplers are essential to design vehicle and coupler components,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atic railway coupler draft gear Longitudinal train dynamics In-train forces coupler slack Intermittent impacts
下载PDF
重载机车102型钩缓装置动态模拟方法与动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志超 吕凯凯 +2 位作者 储高峰 齐红瑞 汪方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59,共11页
该研究结合试验数据提出了重载机车102型车钩缓冲装置受压动态响应的模拟方法,并研究了该机车及钩缓装置在双机重联牵引万吨列车编组下的动力学性能。基于102型钩缓装置结构特性与受压稳钩机理,采用加权离散方法将缓冲器简化为具有相同... 该研究结合试验数据提出了重载机车102型车钩缓冲装置受压动态响应的模拟方法,并研究了该机车及钩缓装置在双机重联牵引万吨列车编组下的动力学性能。基于102型钩缓装置结构特性与受压稳钩机理,采用加权离散方法将缓冲器简化为具有相同迟滞特性的多个阻抗力元,并引入剪切刚度来考虑其相互之间的剪切效应,提出了能够准确模拟钩肩止挡和缓冲器偏压特性的102型钩缓装置动力学建模方法;进而借助子结构方法搭建了“主控机车+重联机车+货车车辆+虚拟货列”的双机重联牵引万吨列车动力学模型,其中四节机车、货车车辆之间采用钩缓装置子结构连接;通过试验数据对比修正了钩缓装置模型中离散阻抗力元间的剪切刚度,并验证了所建列车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计算分析了线路条件、结构参数、机车电制力等对系统动力学响应和运行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重载机车在小半径曲线上施加大电制力容易引起异常增大的轮轴横向力,危及行车安全;随着车钩最大自由转角的增大,车钩偏转角和机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均呈逐渐增大趋势;机车二系悬挂横向刚度增大有助于提高机车自身的受压稳定性和减小车钩偏转角,但过大横向刚度又会增大轮轨横向动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机车 102型钩缓装置 重载适应性 受压稳定性 机车电制力
下载PDF
北京大兴机场线钩缓装置连挂性能分析研究
4
作者 张宝 郑伟 张建国 《智慧轨道交通》 2024年第3期30-35,41,共7页
结合北京大兴机场线列车应可实现重联运行的运营需求,对车钩缓冲装置的性能参数在不同车速工况下的动力学性能进行计算。通过仿真计算和分析,把列车当作一个有质量、弹性及阻尼的多刚体结构,每辆车简化为单独的质点,分别计算5 km/h和15 ... 结合北京大兴机场线列车应可实现重联运行的运营需求,对车钩缓冲装置的性能参数在不同车速工况下的动力学性能进行计算。通过仿真计算和分析,把列车当作一个有质量、弹性及阻尼的多刚体结构,每辆车简化为单独的质点,分别计算5 km/h和15 km/h车速下列车重联时各个连接面的最大行程、车钩力和吸收能量。结果表明,在5 km/h时,造成的冲击较小,各连接面最大行程为88.95 mm,最大车钩力为653.99 kN,所有车钩缓冲器的行程、车钩力均在车钩允许范围内,压溃管未触发;在15 km/h时,造成的冲击最大,其中最大行程为374.11 mm,最大车钩力为1050.24 kN,最大吸能为279.79 kJ,车钩力及行程均未超过车钩设计值,车钩缓冲器正常动作,压溃管均触发。大兴机场线的车钩缓冲器和压溃管组成的吸能系统均能完全吸收列车的冲击能量,车钩力未超过车体强度值,不会对车体结构造成永久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联运行 车钩 缓冲器 动力学性能 机场线
下载PDF
Coupler force and fatigue assessments with stochasticdraft gear frictions
5
作者 Qing Wu Colin Cole Maksym Spiryagin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Train dynamics and component fatigue assessments are important steps towards successful operations of long heavy haul trains.Longitudinal train dynamics(LTD)simula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approach in this re... Train dynamics and component fatigue assessments are important steps towards successful operations of long heavy haul trains.Longitudinal train dynamics(LTD)simula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approach in this regard.Draft gear friction has been known to have a strong stochastic feature.However,relevant train dynamics simulations have not been reported in open literature.This paper uses experimental data to extract the stochastic feature of draft gear friction.The stochastic feature is then introduced into LTD simulations.Coupler force and fatigue damage assessments were conducted by simulating a heavy haul train that has 244 vehicles and weighs nearly 30,000 tonnes.The results show that average in-train force variations due to stochastic friction were 55 and 40 kN for the traction and air brake cases respectively;maximum force variations were 207 and 98 kN for the traction and air brake cases respectively.Coupler fatigue calculations are even more sensitive to stochastic draft gear friction;the largest variations can be up to 700 times different due to the strong nonlinearity of fatigue calculation procedures.Stochastic friction is an unavoidable nature in friction draft gears.Simulations using stochastic draft gear friction can deliver results that are more robust and rel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chastic friction draft gear Train dynamics coupler fatigue Laboratory testing
原文传递
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动力学及安全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钱铭 张启平 +1 位作者 黄成荣 李谷 《中国铁路》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简要梳理我国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动力学综合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方法;分析列车管减压量、缓解速度、线路坡度、电制力、列车编组方式、Locotrol同步作用时间等因素对列车纵向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研究中部从控机车及其钩缓装置受压... 简要梳理我国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动力学综合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方法;分析列车管减压量、缓解速度、线路坡度、电制力、列车编组方式、Locotrol同步作用时间等因素对列车纵向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研究中部从控机车及其钩缓装置受压稳定性、电制侧向过岔安全性等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提出重载组合列车安全技术提升策略,以提高我国重载列车运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组合列车 重载机车 纵向动力学 运行安全性 受压稳定性 钩缓装置
下载PDF
重载机车扁销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志超 李谷 +1 位作者 储高峰 祖宏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07,共7页
建立钩尾圆弧摩擦面与从板圆弧摩擦面的曲面-曲面接触摩擦数学模型,并结合改进的具有非线性迟滞特性的缓冲器数学模型和扁销止挡数学模型,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重载机车扁销钩缓装置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研究钩尾与从板问... 建立钩尾圆弧摩擦面与从板圆弧摩擦面的曲面-曲面接触摩擦数学模型,并结合改进的具有非线性迟滞特性的缓冲器数学模型和扁销止挡数学模型,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重载机车扁销钩缓装置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研究钩尾与从板问的摩擦系数及它们相互接触的圆弧摩擦面半径对钩缓装置受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对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钩尾的摩擦约束作用逐渐增强,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也随之增强,车钩转角呈阶梯形减小,建}义摩擦系数的合理控制范围为0.25~0.45;钩尾的圆弧摩擦面半径越大、从板圆的圆弧摩擦面半径越小,则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钩 缓冲装置 受压稳定性 圆弧摩擦面 摩擦系数 圆弧半径 重载机车
下载PDF
重载机车钩缓装置建模及承压行为 被引量:9
8
作者 许自强 吴庆 +1 位作者 马卫华 罗世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6,共6页
为研究重载机车钩缓装置承压行为,建立了重载机车圆柱销、长扁销车钩模型,并在两种车钩模型中分别考虑了钩肩控制模块与钩尾摩擦弧面模型;结合具有非线性迟滞特性的弹性胶泥缓冲器模型,完成了重载机车钩缓装置模型.以4节机车及1节简化... 为研究重载机车钩缓装置承压行为,建立了重载机车圆柱销、长扁销车钩模型,并在两种车钩模型中分别考虑了钩肩控制模块与钩尾摩擦弧面模型;结合具有非线性迟滞特性的弹性胶泥缓冲器模型,完成了重载机车钩缓装置模型.以4节机车及1节简化货车组成的列车模型为例,研究了重载机车直线运行时钩缓装置的承压行为对轮轴横向力、轮轨磨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交互性钩肩控制模块及钩尾摩擦面分别可以较好地模拟圆柱销、长扁销车钩的实际承压行为;具有两种稳钩功能的车钩均能将车钩偏转角限制在4.0°以内,可以减小车钩力的横向分力,提高机车运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缓装置 建模 运行行为 重载机车 动力学
下载PDF
牵引及制动操纵对重载机车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鹏飞 王开云 张大伟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4,共9页
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钩缓系统中车钩纵向、横向和垂向作用力的重载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以机车牵引万吨列车为考核工况,分析牵引和制动时机车的受力特点,研究牵引力、制动力及车钩力对机... 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钩缓系统中车钩纵向、横向和垂向作用力的重载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以机车牵引万吨列车为考核工况,分析牵引和制动时机车的受力特点,研究牵引力、制动力及车钩力对机车运行性能的影响过程和影响程度,并对理论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牵引、电制动及紧急制动工况下,直线线路上机车的轮重分别较惰行工况降低了约13,7和4kN,单纯的牵引或制动力可降低轮轨横向蠕滑力,间接造成轮轨横向力的小幅增大,但轮轴横向力基本不变;车钩力可通过车钩摆角产生横向分量,并传递到轮轨界面,改变轮轴横向力的整体变化趋势;若车钩偏转3°,在电制动工况下,前部机车承受的压钩力较大,引起的轮轴横向力增幅达18kN,在紧急制动工况下,机车上的压钩力幅值小,引起的轮轴横向力在8kN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机车 牵引制动 轮轨力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钩缓系统
下载PDF
车辆冲击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树磊 李芾 +1 位作者 黄运华 丁军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7-512,共6页
为了研究车辆冲击对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依据缓冲器计算理论,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了货车缓冲器动力学修正模型;根据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及车钩计算模型,利用UM软件建立了装用K6转向架的C80货车完整自由度车辆模型.将上述模型联合仿真... 为了研究车辆冲击对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依据缓冲器计算理论,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了货车缓冲器动力学修正模型;根据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及车钩计算模型,利用UM软件建立了装用K6转向架的C80货车完整自由度车辆模型.将上述模型联合仿真,实现了车辆冲击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两组车之间的冲击比一辆车与一组车间的冲击危害更大;车钩和从板质量使车辆产生高频小幅的车钩力;悬挂因素导致完整自由度车辆冲击模型的车钩力比单自由度车辆冲击模型小21.7%;车辆在纵向、横向和垂向存在耦合关系,轮轨垂向力随着冲击质量以及重心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轮轨横向力随着车端纵向压力的增加和曲线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器 车钩 车辆冲击 特性曲线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两万吨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预测 被引量:39
11
作者 魏伟 赵连刚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39-43,共5页
开发了基于空气制动系统仿真的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程序.通过单车撞击试验获得缓冲器本构关系,通过仿真获得1+2+1编组两万吨列车制动特性.计算了两万吨列车车钩力分布特性,在受力特点上看,1+2+1编组列车在制动时可以看作中间分界的两段列... 开发了基于空气制动系统仿真的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程序.通过单车撞击试验获得缓冲器本构关系,通过仿真获得1+2+1编组两万吨列车制动特性.计算了两万吨列车车钩力分布特性,在受力特点上看,1+2+1编组列车在制动时可以看作中间分界的两段列车,每段列车前部受压,后部受拉.最大车钩力发生在列车的约1/8处,最大拉钩力发生在列车的约7/8处.后部机车滞后于前部机车制动,将使受压车辆数目增多,最大压钩力增加、发生位置后移,最大拉钩力变化不大.车钩间隙越大,车钩力越大.初速度越高,车钩力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纵向动力学 车钩力 缓冲器 制动模拟
下载PDF
重载货运内燃机车钩缓系统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成荣 赵云生 +2 位作者 狄威 孙新宇 刘凤刚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76,共6页
根据线路运行试验和仿真计算的结果,分析钩缓系统对重载列车纵向力和横向力的影响,提出120km.h-1速度级重载货运内燃机车钩缓系统的基本要求,并提出相应的钩缓系统方案。通过仿真分析,研究该方案的车钩强度、缓冲器容量与机车联挂速度... 根据线路运行试验和仿真计算的结果,分析钩缓系统对重载列车纵向力和横向力的影响,提出120km.h-1速度级重载货运内燃机车钩缓系统的基本要求,并提出相应的钩缓系统方案。通过仿真分析,研究该方案的车钩强度、缓冲器容量与机车联挂速度的关系;并通过受力分析,系统研究钩缓系统对中控制功能的原理。综合分析表明:所提出的钩缓系统方案能够满足120 km.h-1速度等级重载货运内燃机车车钩强度及连接可靠性、列车运行稳定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机车 货运机车 车钩 缓冲器 对中控制
下载PDF
基于调车工况的车辆纵向冲击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亮亮 罗世辉 +2 位作者 傅茂海 周尚书 曾文昌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6-132,共7页
根据由车钩缓冲器和心盘组成的铁路货车纵向受力特点,利用Matlab软件建立铁路货车调车冲击的动力学模型,分别研究不同轴重车型、不同刚度阻尼、不同制动阻力状态及不同冲击模式对车辆纵向冲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我国铁路货车轴... 根据由车钩缓冲器和心盘组成的铁路货车纵向受力特点,利用Matlab软件建立铁路货车调车冲击的动力学模型,分别研究不同轴重车型、不同刚度阻尼、不同制动阻力状态及不同冲击模式对车辆纵向冲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我国铁路货车轴重的增大,车钩连挂处、车体与转向架连接处承受的纵向惯性力也随之增大。阻抗特性呈凸型的缓冲器能吸收更多的车辆冲击能量,可适应更大的调车冲击需求。较小的车体底架结构刚度及车体与转向架连接刚度有利于缓和车辆的纵向冲动。被撞车的制动阻力作用会使车辆速度衰减的更快,但也将引起更大的车钩和心盘冲击。冲击模式对车钩和心盘处的冲击影响差异很大,三重冲三重模式下的车钩力最大,三重冲一空模式下的心盘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货车 调车作业 纵向冲击 缓冲器 心盘 车钩力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列车碰撞三维动力学模型和仿真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继武 任利惠 王文斌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3年第4期51-56,共6页
为研究列车碰撞性能,用Adams创建由车体、车钩缓冲装置、端部吸能结构、防爬器、转向架和轮轨力等组成的单节车厢三维动力学模型,并创建6节车厢列车的三维动力学模型,模拟列车以15 m/s的速度与2节静止车厢碰撞的过程.通过分析各节车厢... 为研究列车碰撞性能,用Adams创建由车体、车钩缓冲装置、端部吸能结构、防爬器、转向架和轮轨力等组成的单节车厢三维动力学模型,并创建6节车厢列车的三维动力学模型,模拟列车以15 m/s的速度与2节静止车厢碰撞的过程.通过分析各节车厢的速度、加速度和每个车钩缓冲装置的相对偏移量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重现列车碰撞过程,进而分析影响列车垂向爬车和横向屈曲稳定性的因素.仿真结果表明,碰撞过程中每个车钩缓冲装置的相对偏移量和列车各节车厢的加速度最大值均沿列车运行向不断变小;列车前三节车厢的垂向爬车和横向屈曲最严重,转向架发生出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 碰撞性能 车钩缓冲装置 动力学 爬车 屈曲
下载PDF
组合列车装用13A/QKX100钩缓的中间机车承压能力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相健 吴庆 +1 位作者 何永强 张涛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2,26,共4页
为研究重载组合列车中的中间机车承压能力,在分析13A/QKX100钩缓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非线性迟滞特性的弹性胶泥缓冲器及具有钩尾摩擦弧面的车钩仿真模型。采用由1台HXD1八轴机车及2节C80货车组成的列车模型,分析了不同特性... 为研究重载组合列车中的中间机车承压能力,在分析13A/QKX100钩缓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非线性迟滞特性的弹性胶泥缓冲器及具有钩尾摩擦弧面的车钩仿真模型。采用由1台HXD1八轴机车及2节C80货车组成的列车模型,分析了不同特性钩缓系统的承压动态表现,并研究了配备不同特性钩缓系统时中间机车的承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没有摩擦稳钩作用的车钩,中间机车轮轴横向力最大值随纵向压钩力及车钩自由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当车钩自由角较小时轮轴横向力相对纵向力的增大不明显;当车钩自由角小于6°时或钩缓系统具有摩擦稳钩作用时中间机车的承压能力大于2 500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机车 承压能力 钩缓系统 重载列车
下载PDF
Scharfenberg密接车钩系统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珑 李维忠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8年第6期58-62,共5页
当列车发生冲击事故时,车钩缓冲系统和车体本身的设计能有效地吸收冲击能量,保护车底架不损坏。介绍了Scharfenberg车钩的原理和结构。对其连挂原理、多种缓冲吸能装置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说明。Scharfenberg车钩于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地... 当列车发生冲击事故时,车钩缓冲系统和车体本身的设计能有效地吸收冲击能量,保护车底架不损坏。介绍了Scharfenberg车钩的原理和结构。对其连挂原理、多种缓冲吸能装置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说明。Scharfenberg车钩于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地铁1号线上使用后,目前在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能满足和适合中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要求和运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钩 缓冲器 吸能装置
下载PDF
320t鱼雷型混铁车技术改进与运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楼建林 周瑞 赵广湘 《铁道车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30,共3页
针对320 t鱼雷型混铁车在使用中暴露出的车钩变形,缓冲器损坏,心盘螺栓剪断,心盘、轮缘润滑不良与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改进。提出采用13号大摆角车钩、ST型缓冲器,心盘、轮缘润滑采用干式润滑剂等方案,运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鱼雷型混铁车 车钩 ST型缓冲器 干式润滑剂 改进
下载PDF
头车钩缓装置试验台液压系统的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步算 任光胜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45-2549,共5页
地铁头车半自动钩缓装置试验台检测钩头最大水平摆角的联挂状态时,需要液压马达带动装有车钩的可调支座横向移动一定距离以使达到预期的摆角。对阀控马达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稳定性、控制误差等作了分析,并对DYC1伺服阀进... 地铁头车半自动钩缓装置试验台检测钩头最大水平摆角的联挂状态时,需要液压马达带动装有车钩的可调支座横向移动一定距离以使达到预期的摆角。对阀控马达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稳定性、控制误差等作了分析,并对DYC1伺服阀进行了详细的建模。通过AMEsim/Simulink的联合仿真分析,同时采用模糊策略优化控制效果,所设计的液压系统准确、稳定、可靠,车钩摆角完全达到预期要求的效果。随着工程对象的复杂化,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这方法为解决复杂工程控制难题、液压元件的设计等开创了一条效果很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缓装置 伺服控制 模糊控制 AMEsim/Simulink 仿真建模
下载PDF
25型客车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倩 王悦明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共3页
通过对国内外密接式车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研,结合国内25型客车基本参数,提出了25型客车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的基本性能及技术参数,通过方案设计及强度、曲线通过计算,确定了产品的型式及具体尺寸。对试制样机进行装车连挂及通过曲线试验... 通过对国内外密接式车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研,结合国内25型客车基本参数,提出了25型客车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的基本性能及技术参数,通过方案设计及强度、曲线通过计算,确定了产品的型式及具体尺寸。对试制样机进行装车连挂及通过曲线试验;对零部件进行了静拉强度校核。研制的25型客车用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从技术上实现了既有25型客车装用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的要求,而且换装工作简便易行,在车辆段即可完成与15号车钩缓冲装置的换装,可以大大改善列车的纵向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型客车 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 纵向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CAD/CAE集成的地铁密接式钩缓装置设计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红光 董星涛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学术版)》 2004年第8期98-100,共3页
介绍了基于Solidworks平台CAD/CAE集成的运动干涉和有限元分析,对新型地铁密接式钩缓装置设计方案确定和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确保了新型密接式钩缓装置在具有合理结构的同时,也改善了新型密接式钩缓装置的动力性能。
关键词 地铁 密接式 钩缓装置 CAD CAE 集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