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spinal deformities in the tight-skin mouse
1
作者 Bing Li Jill PG Urban Jing Yu 《Bone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63-71,共9页
Tight-skin (TSK) mice are commonly used as an animal model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of Marfan syndrome (MFS), but little is known of their skeletal phenotype and in particular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inal def... Tight-skin (TSK) mice are commonly used as an animal model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of Marfan syndrome (MFS), but little is known of their skeletal phenotype and in particular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inal deformities, common in MFS. Here we examined growth of the axial skeletons of TSK and wild-type(B6) mice during their period of rapid growth. The whole bodies of mice, 4-12 weeks of age, were scanned after sacrifice, b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 We reconstructed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of the spine and ribs, and measured vertebral body heights and rib lengths using the Mac-based image-processing software "OsiriX". Although the TSK mice were smaller than the B6 mice at 4 weeks, they experienced an early growth spurt and by 8 weeks the height, but not the width, of the vertebral body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TSK mice than the B6 mice. Measurement of the angles of scoliotic and kyphotic curves postmortem in the mice was problematic, hence we measured changes that develop in skeletal elements in these disorders. As a marker of kyphosis, we measured anterior wedging of the vertebral bodies; as a marker for scoliosis we measured asymmetries in rib length. We found, unlike in the B6 mice where the pattern was diffuse, wedging in TSK mice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spinal level and peaked steeply at the thoracolumbar junction. There was also significant asymmetry in length of the ribs in the TSK mice, but not in the B6 mice. The TSK mice thus appear to exhibit spinal deformities seen in MFS and could be a useful model for gain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development of scoliosis and kyphosis in this diso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K Development of spinal deformities in the tight-skin mouse FIGURE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积雪草提取物改善皮肤屏障受损的机制
2
作者 庄开颜 刘慧 +4 位作者 武涛 王倩 韩婷婷 杨素珍 刘菲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5期57-62,68,共7页
目的:利用过氧化氢(H_(2)O_(2))诱导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损伤模型,评价积雪草提取物(Centella Asiatica Extract,CAE)对皮肤屏障受损的改善作用,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H_(2)O_(2)诱导HaCaT细胞损伤模型,检... 目的:利用过氧化氢(H_(2)O_(2))诱导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损伤模型,评价积雪草提取物(Centella Asiatica Extract,CAE)对皮肤屏障受损的改善作用,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H_(2)O_(2)诱导HaCaT细胞损伤模型,检测CAE对人封闭蛋白1(Claudin-1,CLDN1)和人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含量的影响。收集CAE改善皮肤屏障受损的潜在作用靶点,并对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CAE可以显著提升H_(2)O_(2)诱导的HaCaT细胞CLDN1和ZO-1含量降低。SRC、MAPK1、EGFR、STAT3、PIK3R1等可能是CAE改善皮肤屏障受损的重要靶点。CAE改善皮肤屏障受损可能与PI3K信号的正向调节、ATP结合等功能和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通路密切相关。结论:CAE能够改善皮肤屏障受损,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E 皮肤屏障受损 紧密连接 网络药理学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微聚焦超声技术在提升面部皮肤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黎京雄 付淑玲 +2 位作者 邓锐 雷玉琳 向芙蓉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7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微聚焦超声技术在面部紧致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接收面部皮肤紧致治疗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查最终纳入30例,所有患者经过微聚焦超声技术行面部皮肤紧致治疗后,记录Visia... 目的分析微聚焦超声技术在面部紧致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接收面部皮肤紧致治疗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查最终纳入30例,所有患者经过微聚焦超声技术行面部皮肤紧致治疗后,记录Visia检测照片,分别对比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3个月的面部轮廓形态、面部皱纹情况、疼痛情况,评估其术后治疗效果,并随访调查治疗后即刻、治疗后3个月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即刻面部轮廓紧致评分明显提高,3个月面部轮廓紧致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后即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即刻WSRS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后3个月WS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即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即刻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即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即刻,满意度达到(83.33%),3个月所有患者均非常满意,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治疗后即刻(P<0.05)。结论使用微聚焦超声技术进行面部皮肤紧致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皱纹,提升面部美观度和紧致度,大幅降低疼痛程度,即刻效果显著,持久度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紧致 皮肤 微聚焦超声技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维生素D对紫外线诱导豚鼠皮肤晒伤的治疗作用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家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滕用华 凌倩 +2 位作者 周秀英 林华龙 黄崇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1期168-172,共5页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对紫外线诱导豚鼠皮肤晒伤的治疗作用,初步探索维生素D对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家族的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白化豚鼠36只,随机分成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维生素D低剂量组、维生素D中剂量组、维生素D高剂量组、维生素D预防...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对紫外线诱导豚鼠皮肤晒伤的治疗作用,初步探索维生素D对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家族的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白化豚鼠36只,随机分成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维生素D低剂量组、维生素D中剂量组、维生素D高剂量组、维生素D预防治疗组,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采用HGSS-Z型紫外太阳模拟器为辐射装置照射豚鼠脱毛区制备豚鼠晒伤模型。建模成功后,维生素D低剂量组(1500 IU/kg)、维生素D中剂量组(3000 IU/kg)、维生素D高剂量组(6000 IU/kg)、维生素D预防治疗组(6000 IU/kg,造模前7 d开始灌胃给药, 1次/d)均给予相应剂量维生素D灌胃,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7 d后,测量并计算创面愈合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运用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家族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维生素D低剂量组、维生素D中剂量组、维生素D高剂量组、维生素D预防治疗组豚鼠皮肤在经过紫外线的照射后都出现了面积大小比较相近的红斑。给药7 d后,维生素D高剂量组红肿扩散得到控制,有散在的少量水泡;维生素D预防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愈合情况明显更好,且出现结痂,结痂面积缩小。维生素D中剂量组豚鼠创面愈合率(36.62±9.18)%高于模型组的(20.57±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高剂量组、维生素D预防治疗组豚鼠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8.06±5.06)%、(63.76±7.13)%,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D低剂量组豚鼠创面愈合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豚鼠皮肤Claudin表达显著减少;维生素D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豚鼠皮肤Claudin表达有所提高,但不明显;维生素D中剂量组、维生素D高剂量组、维生素D预防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豚鼠皮肤Claudin表达有显著提高,与组织学结果相符合。结论 维生素D对豚鼠皮肤日晒伤有治疗作用,且可能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家族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皮肤晒伤 豚鼠 创伤愈合率 Claudins家族 紧密连接蛋白
下载PDF
射频技术原理及在皮肤美容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丽红 杨蓉娅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92-295,共4页
对近年来新兴的无创紧肤技术-射频治疗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的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通过分析射频治疗的作用原理、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力图对其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进行全面诠释。射频技术是一种有效、无创、痛苦小、无副作用的除... 对近年来新兴的无创紧肤技术-射频治疗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的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通过分析射频治疗的作用原理、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力图对其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进行全面诠释。射频技术是一种有效、无创、痛苦小、无副作用的除皱紧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 紧肤 痤疮
下载PDF
紧皮小鼠脊柱侧凸进展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6
作者 李冰 马信龙 +1 位作者 任凯晶 李晓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观察紧皮小鼠(TSK鼠)脊柱侧凸进展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预测脊柱侧凸进展情况提供参考。方法:36只2周龄TSK鼠按处死时间不同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条件下饲养。饲养过程中在4、6、8、10、12和14周龄时称量小鼠体重并... 目的:观察紧皮小鼠(TSK鼠)脊柱侧凸进展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预测脊柱侧凸进展情况提供参考。方法:36只2周龄TSK鼠按处死时间不同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条件下饲养。饲养过程中在4、6、8、10、12和14周龄时称量小鼠体重并记录。分别在4、6、8、10、12和14周龄处死,提取脊柱骨骼标本并妥善保存。利用显微CT(micro-CT)对脊柱标本进行扫描,获得二维断层图像后导入Image J进行格式转换,用Mimics软件(14.11)三维建模,测量脊柱冠状位Cobb角和相关参数(脊柱后凸角度、全部13根肋骨的长度、全部6个腰椎的椎体宽度和高度)。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别计算脊柱冠状位Cobb角与脊柱后凸角度、双侧肋骨长度差值、腰椎椎体宽度、腰椎椎体前缘高度、腰椎椎体后缘高度、腰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差值和体重的相关性。结果:TSK鼠4、6、8、10、12和14周龄时的脊柱冠状位Cobb角分别为7.69°±4.57°(3.26°-14.92°)、14.20°±7.52°(2.11°-21.66°)、11.50°±4.40°(4.78°-18.54°)、14.40°±6.23°(4.54°-22.12°)、17.38°±10.93°(4.12°-29.24°)和21.71°±7.73°(13.07°-33.88°)。脊柱冠状位Cobb角与脊柱后凸角度、双侧肋骨长度差值、腰椎椎体宽度、腰椎椎体前缘高度、腰椎椎体后缘高度、腰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差值和体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53(P=0.769)、-0.138(P=0.444)、-0.186(P=0.301)、0.567(P=0.001)、0.554(P=0.001)、0.086(P=0.643)和0.482(P=0.005),脊柱冠状位Cobb角与腰椎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和体重有相关性,与脊柱后凸角度、双侧肋骨长度差值、腰椎椎体宽度和腰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差值无相关性。结论:TSK鼠脊柱冠状位Cobb角随年龄增大逐渐增加。TSK鼠脊柱侧凸进展情况与腰椎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和体重密切相关,而与脊柱后凸角度、双侧肋骨长度差值、腰椎椎体宽度和腰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差值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Micro—CT 紧皮小鼠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基于跑步动作的女子下体动态测量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廷雅 王建萍 王燕珍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5-49,共5页
人体动态测量对跑步紧身裤的样板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OptiTrack全身动作捕捉系统对女子跑步动作进行捕捉,确定跑步状态下各关节角度;基于所得动作对50名高校女生进行人体动态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女子下体各部位... 人体动态测量对跑步紧身裤的样板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OptiTrack全身动作捕捉系统对女子跑步动作进行捕捉,确定跑步状态下各关节角度;基于所得动作对50名高校女生进行人体动态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女子下体各部位的皮肤变形率及其规律,为跑步紧身裤的样板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跑步紧身裤 动作捕捉 动态测量 皮肤变形率
下载PDF
皮肤屏障紧密连接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席榕 朱慧婷 +3 位作者 李伯华 李龙朝 李萍 曲剑华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72-177,共6页
表皮细胞紧密连接(tight junctim,TJ)被认为是表皮细胞屏障系统的主要控制因子。新近研究发现,TJ异常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是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发病基础的重要环节之一。TJ的表达及功能异常可导致皮肤屏障受损,皮损处免... 表皮细胞紧密连接(tight junctim,TJ)被认为是表皮细胞屏障系统的主要控制因子。新近研究发现,TJ异常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是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发病基础的重要环节之一。TJ的表达及功能异常可导致皮肤屏障受损,皮损处免疫应答产生的炎症因子破坏TJ的结构,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即AD皮损区域持续不断的炎症反应。通过调节TJ蛋白的表达和连接,可以达到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目标,为治疗AD及其他皮肤屏障破坏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 紧密连接 特应性皮炎 皮肤屏障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基于足球运动的男子下肢体表皮肤形变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冯洋 王永进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2,共8页
为了探讨足球紧身裤的结构与人体体表皮肤形变的关系,了解足球运动中下肢运动姿势的体表皮肤形变规律,对足球运动中的人体物理特征及足球运动特征进行分析.将足球运动中各典型技术动作归纳为4个足球动作姿势,采用体表描线的测量方法,使... 为了探讨足球紧身裤的结构与人体体表皮肤形变的关系,了解足球运动中下肢运动姿势的体表皮肤形变规律,对足球运动中的人体物理特征及足球运动特征进行分析.将足球运动中各典型技术动作归纳为4个足球动作姿势,采用体表描线的测量方法,使用皮尺手工测量体表皮肤网格线段的长度,通过计算得出体表皮肤形变的变化率,对各线段的变化率进行整体分析,得到足球运动中各姿态的皮肤伸缩变化在体表的分布,以此作为足球裤松量设定和结构分割设计及面料选择的依据,最终提出依据体表皮肤形变解决足球紧身裤的运动自由度和舒适度的结构设计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皮肤形变 变化率 足球紧身裤 结构研究
下载PDF
多功能光电平台改善面部皮肤敏感及面部年轻化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何芳华 莫星帆 +1 位作者 吴敏智 李晶晶 《中国医疗美容》 2022年第9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功能光电平台改善皮肤敏感,促进面部年轻化,增加面部皮肤弹性及紧致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于我院的敏感性皮肤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功能光电平台,对两组的临床疗... 目的探讨多功能光电平台改善皮肤敏感,促进面部年轻化,增加面部皮肤弹性及紧致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于我院的敏感性皮肤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功能光电平台,对两组的临床疗效、皮肤敏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皮肤生理指标、双颊厚度、密度值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59%)比对照组(70.27%)高(P<0.05);研究组紧绷感、刺痛、瘙痒、灼热、毛细血管扩张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角质层含水量、皮肤弹性值比对照组高,经表皮失水率、红斑值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双颊厚度比对照组高,密度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40%)比对照组(29.74%)低(P<0.05)。结论敏感性皮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功能光电平台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皮肤敏感性以及促进面部年轻化,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皮肤生理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光电平台 面部 皮肤弹性紧致 皮肤敏感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大米发酵滤液上调紧密连接蛋白与增强皮肤屏障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帆 郭苗 +1 位作者 周正 周紫燕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2年第11期60-66,共7页
采用大米发酵滤液制备了一款具有皮肤屏障增强功效的酵母精华平衡水,通过ELISA法检测大米发酵滤液对角质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4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调节作用,通过胶带剥离实验测定即时皮肤经皮失水率和皮肤颜色调节,以及2... 采用大米发酵滤液制备了一款具有皮肤屏障增强功效的酵母精华平衡水,通过ELISA法检测大米发酵滤液对角质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4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调节作用,通过胶带剥离实验测定即时皮肤经皮失水率和皮肤颜色调节,以及28天临床人群测试,由皮肤科医生评估平衡水对人体皮肤屏障增强效果。结果表明,大米发酵滤液可通过增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增加皮肤屏障功能。酵母精华平衡水具有即时修复和增强长期屏障作用,可保护皮肤长效抗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发酵滤液 紧密连接蛋白 皮肤屏障 修复
下载PDF
牛奶外泌体对皮肤屏障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柏玮 韩春乐 +3 位作者 王淼 杜焕青 董凤伟 葛啸虎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81-989,共9页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纯化得到了牛奶外泌体,并研究了牛奶外泌体对皮肤屏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牛奶外泌体呈现出典型的外泌体形态、粒径和标志物特征;分析牛奶外泌体的蛋白组数据,聚类显示,它对细胞间粘附的生物学过程的影响是...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纯化得到了牛奶外泌体,并研究了牛奶外泌体对皮肤屏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牛奶外泌体呈现出典型的外泌体形态、粒径和标志物特征;分析牛奶外泌体的蛋白组数据,聚类显示,它对细胞间粘附的生物学过程的影响是显著的,提示了牛奶外泌体可能具有修护皮肤屏障的潜能。进一步分析牛奶外泌体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蛋白表达的影响,蛋白质谱数据显示,细胞的紧密联接蛋白Claudin-1和Claudin-6表达上调,紧密联接通路相关的负调控因子PPP2R1A和PPP2R2A下调。细胞实验发现,牛奶外泌体上调HaCat中Claudin-1基因的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牛奶外泌体对小鼠皮肤中Claudin-1的表达影响,发现48 h后,Claudin-1的表达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外泌体 紧密联接 皮肤屏障
下载PDF
浅析双层幕墙的三性检测方法
13
作者 唐雅芳 《工程质量》 2013年第11期14-16,19,共4页
由于双层幕墙在建筑节能及人体舒适度方面的优势,其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性能检测作为设计的一种验证手段在幕墙质量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未对双层幕墙的三性检测方法做出明确规定。本文首次明... 由于双层幕墙在建筑节能及人体舒适度方面的优势,其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性能检测作为设计的一种验证手段在幕墙质量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未对双层幕墙的三性检测方法做出明确规定。本文首次明确阐述了内通风、外通风及混合通风双层幕墙的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风压性能的检测方法,并通过一个工程检测实例加以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幕墙 气密性能 水密性能 抗风压性能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丝素蛋白对皮肤光损伤的保护作用
14
作者 李生鹏 李静 +3 位作者 梁超 赵冉 张晓洁 孙丽丽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2024年第9期1117-1124,共8页
丝素蛋白是一种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有很好的抗氧化和减少光损伤的作用。为了研究丝素蛋白对皮肤光损伤的保护作用,以UVB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损伤为模型,通过ELISA和荧光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和钙离子(Ca^(2+))的... 丝素蛋白是一种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有很好的抗氧化和减少光损伤的作用。为了研究丝素蛋白对皮肤光损伤的保护作用,以UVB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损伤为模型,通过ELISA和荧光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和钙离子(Ca^(2+))的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1(TRPV1)和Claudin-1的表达。此外,还使用蛋白质印迹分析了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和Claudin-1的表达。结果表明,120 m J/cm^(2)的UVB刺激显著降低细胞活力,而100μg/m L丝素蛋白的存在显著增加细胞活力。UVB刺激导致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激活TRPV1通道,诱导细胞内Ca^(2+)水平增加。同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L-1α)(P<0.01)和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A8)(P<0.05)水平也显著升高,引发炎症反应。添加丝素蛋白的HaCaT细胞受到UVB的影响则显著降低(P<0.05)。实验证明,UVB会破坏屏障蛋白,导致屏障蛋白Claudin-1和Occludin的表达下降。丝素蛋白的加入可以降低这种影响,保护细胞间紧密连接。因此,丝素蛋白可能具有降低氧化应激、屏障损伤和炎症发生,保护皮肤免受UVB诱导的光损伤的潜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UVB 活性氧 紧密连接蛋白 皮肤屏障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与皮肤病发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金玉梅 吴文娟 +2 位作者 杨春艳 杨建婷 何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其屏障功能主要由角质层和颗粒层的紧密连接共同维持。Claudins是构成紧密连接结构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其表达异常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参与了多种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Claudins在皮肤疾病中的研...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其屏障功能主要由角质层和颗粒层的紧密连接共同维持。Claudins是构成紧密连接结构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其表达异常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参与了多种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Claudins在皮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了解皮肤屏障功能在皮肤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寻找恢复正常屏障结构的方案来治疗皮肤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UDINS 紧密连接 皮肤屏障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与皮肤疾病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卫丰 苏玉文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17-218,共2页
紧密连接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非常复杂的连接结构,存在于多种细胞和组织中。近年来,紧密连接蛋白质在哺乳动物表皮中的表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紧密连接蛋白包括多个蛋白家族,不同的紧密连接蛋白在表皮中的表达量及表达部位不尽相同... 紧密连接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非常复杂的连接结构,存在于多种细胞和组织中。近年来,紧密连接蛋白质在哺乳动物表皮中的表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紧密连接蛋白包括多个蛋白家族,不同的紧密连接蛋白在表皮中的表达量及表达部位不尽相同。在生理状态下,紧密连接蛋白具有紧密连接、屏障功能和分离作用等多种生理学功能。此外,紧密连接蛋白的异常表达也参与许多皮肤疾病的发病过程,如银屑病、鱼鳞病、扁平苔藓、皮肤鳞状细胞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疾病 紧密连接部 蛋白类
原文传递
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变与银屑病 被引量:13
17
作者 潘云雷 方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42-1446,共5页
银屑病是常见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涉及多方面的病理机制。皮肤在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及阻止外部有害物质侵入机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而皮肤屏障的关键成分发生改变及功能受损是银屑病重要的病理机制。研究银屑病患者皮肤的... 银屑病是常见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涉及多方面的病理机制。皮肤在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及阻止外部有害物质侵入机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而皮肤屏障的关键成分发生改变及功能受损是银屑病重要的病理机制。研究银屑病患者皮肤的屏障功能有助于揭示其病理机制及优化银屑病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皮肤屏障 紧密连接 角化包膜 抗菌肽
下载PDF
紧密连接的结构组成及其屏障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袁超 王学民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细胞紧密连接对维持机体表皮和内皮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中,紧密连接由不同类型的跨膜蛋白及细胞内胞质蛋白组成。跨膜蛋白主要有闭锁蛋白、水闸蛋白及连接黏附分子,胞质蛋白有闭锁小带蛋白1、闭锁小带蛋白2、闭... 细胞紧密连接对维持机体表皮和内皮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中,紧密连接由不同类型的跨膜蛋白及细胞内胞质蛋白组成。跨膜蛋白主要有闭锁蛋白、水闸蛋白及连接黏附分子,胞质蛋白有闭锁小带蛋白1、闭锁小带蛋白2、闭锁小带蛋白3、扣带蛋白等。研究表明,紧密连接的改变与皮肤屏障功能损伤密切相关,且可能参与很多皮肤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连接部 皮肤 屏障
原文传递
紧密连接在皮肤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许丽娜 方红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38-241,共4页
紧密连接是上皮细胞间、内皮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之一,参与细胞屏障功能、维持极性和物质转运及信号转导,维护生理稳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紧密连接与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关系密切。皮肤肿瘤是一类上皮细胞源性肿瘤,多种... 紧密连接是上皮细胞间、内皮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之一,参与细胞屏障功能、维持极性和物质转运及信号转导,维护生理稳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紧密连接与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关系密切。皮肤肿瘤是一类上皮细胞源性肿瘤,多种皮肤肿瘤组织出现角质形成细胞间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异常、紧密连接结构及功能异常,这可能对皮肤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由此推测紧密连接在皮肤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紧密连接部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极性 黑色素瘤
原文传递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与水闸蛋白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超 钱春艳 +1 位作者 杨丽洁 王学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情况,并分析其与水闸蛋白1(claudin-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纳入AD患者和健康人各11例。应用皮肤经表皮失水率测定仪和皮肤高频超声检测仪测定受试者经表皮失水率、表皮厚度与表皮致密度,并...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情况,并分析其与水闸蛋白1(claudin-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纳入AD患者和健康人各11例。应用皮肤经表皮失水率测定仪和皮肤高频超声检测仪测定受试者经表皮失水率、表皮厚度与表皮致密度,并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中脱落claudin-1表达量。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相关参数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不同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D患者皮疹部位经表皮失水率为(36.9±34.2)g·m-2·h-1,非皮疹部位为(9.1±6.0)g·m-2·h-1,均高于健康对照[(4.4±3.1)g·m-2·h-1];AD患者皮疹部位表皮厚度(0.23±0.04)mm,显著高于非皮疹部位[(0.18±0.03)mm]和健康对照[(0.18±0.02)mm]。AD患者皮疹部位有其特征性表皮下低回声带。AD患者claudin-1表达量为(0.80±0.88)ng/m],显著低于健康人[(1.73±1.85)ng/m1];claudin-1与表皮厚度显著负相关(r=-0.61),与经表皮失水率的倒数显著正相关(r=0.44)。结论AD患者损伤的皮肤屏障功能与claudin-1表达相关,屏障功能状态可用经表皮失水率、经表皮失水率倒数和表皮厚度进行定量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皮肤屏障 CLAUDIN-1 紧密连接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