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序控制的固态开关串并联高压脉冲技术
1
作者 施阳杰 梁勖 +1 位作者 林颖 方晓东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420,共7页
针对生物医疗等高压陡脉冲应用需求,设计了基于固态开关串并联高压陡脉冲发生电路,并结合时序控制技术,提出一种脉冲陡化新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脉冲陡化的关键、系统工作的过程以及设计要点。该方法能较好解决开关管增加后杂散参数、布... 针对生物医疗等高压陡脉冲应用需求,设计了基于固态开关串并联高压陡脉冲发生电路,并结合时序控制技术,提出一种脉冲陡化新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脉冲陡化的关键、系统工作的过程以及设计要点。该方法能较好解决开关管增加后杂散参数、布线电感以及导线电感对开关速度的影响。以2 kV高压直流电源、110Ω的负载电阻进行实验,负载脉冲信号的上升沿约为50 ns,下降沿约为70 ns,输出电流幅值约18 A;最小脉宽信号的半高宽为100 ns,系统的最小分辨率为5 ns,可实现步进为5 ns脉宽的灵活调节,最大脉宽则与储能电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高压脉冲 固态开关 串并联 时序控制
下载PDF
Characterizing long-term forest disturbance history and its drivers in the Ning-Zhen Mountains, Jiangsu Province of eastern China using yearly Landsat observations (1987–2011) 被引量:2
2
作者 Mingshi Li Chengquan Huang +4 位作者 Wenjuan Shen Xinyu Ren Yingying Lv Jingrui Wang Zhiliang Zh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329-1341,共13页
Forest losses or gains have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critical processes modulating the carbon flux between the biosphere and the atmosphere. Timely, accurate and spatially explicit information on forest disturbance and... Forest losses or gains have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critical processes modulating the carbon flux between the biosphere and the atmosphere. Timely, accurate and spatially explicit information on forest disturbance and recovery history is required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xisting forest management. The major objectives of our research focused on testing the mapping efficacy of the vegetation change tracker (VCT) model over a forested area in China. We used a new version of VCT algorithm built upon the Landsat time series stacks (LTSS). The LTSS consisted of yearly image acquisitions to map forest disturbance history from 1987 to 2011 over the Ning-Zhen Mountains, Jiangsu Province of east China. The LTSS consisted of TM and ETM+ scenes with different projec- tions due to distinct data sources (Beijing remote sensing ground station and the USGS EROS Center). The valida- tion results of the disturbance year maps showed that most spatial agreement measures ranged from 70 to 86 %, comparable with the VCT accuracies reported for many places in USA. Very low accuracies were identified in 1995 (38.3 %) and 1992 (56.2 %) in the current analysis. These resulted from the insensitivity of the VCT algorithm to detect low intensity disturbances and also from the mis- registration errors of the image pairs. Major forest distur- bance types existing in our study area were identified as agricultural expansion (39.8 %), urbanization (24.9 %),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 (19.3 %), and mining (12.8 %). In general, there was a gradual decreasing trend in forest cover throughout this region, caused principally by China's economic, demographic, environmental and political policies and decisions, as well as some weather events. While VCT has largely been used to assess long term changes and trends in the USA, it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assessing landscape level change elsewhere throughout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time series stack LEDAPS - Forest disturbance VCT model
下载PDF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quarantine measur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Chile using Bayesian structural time series models
3
作者 Claudia Barría-Sandoval Guillermo Ferreira +1 位作者 Bernardo Lagos Carola Montecino Bacigalupo 《Infectious Disease Modelling》 2022年第4期625-636,共12页
Background: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all existing health protocols were tested under the worst health crisis humanity has experienced since the Black Death in the 14th century.Countries in Latin Amer... Background: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all existing health protocols were tested under the worst health crisis humanity has experienced since the Black Death in the 14th century.Countries in Latin America have been the epicenter of the COVID-19 pandemic,with more than 1.5 million people killed.Worldwide health measures have included quarantines,border closures,social distancing,and mask use,among others.In particular,Chile implemented total or partial quarantine measures depending on the number of infections in each region of the country.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quarantines in relation to the public health measures implemented by government entities at the national level.Objective: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national-and region-level quarantines in Chile during the pandemic based on information published by the Chilean Ministry of Health,and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 are sought:Were quarantine measures in Chile effectiv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Methods:The causal effect between the rates of COVID-19 infections and the population rates in Phase 1 and Phase 2 quarantines in the period from March 2020 to March 2021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le were evaluated using intervention analyses obtained through Bayesian structural time series models.In addition,the Kendal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btained through the copula approach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omovement between these rates.Results:In 75%of the Chilean regions under study(12 regions out of a total of 16),an effective Phase 1 quarantine,which was implemented to control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cases of COVID-19 infection,was observed.The main regions that experienced a decrease in cases were those located in the north and center of Chile.Regarding Phase 2,the COVID-19 pandemic was effectively managed in 31%(5 out of 16)of the regions.In the southcentral and extreme southern regions of Chile,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phases was null.Conclusion: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regions of Chile,the Phase 1 quarantine application period wa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prevent an increase in COVID-19 infections.The same observation was made with respect to Phase 2,which was effective in five regions of northern Chile;in the rest of the region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phases was weak or nu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OVEMENT Bayesian time series models Novel coronavirus 2010 MSC 00e01 99-00
原文传递
GBAS数据回放系统技术研究及实现
4
作者 褚映红 胡耀坤 张敏敏 《现代导航》 2023年第6期391-394,共4页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地基增强系统(GBAS)在机场的长期使用,能够实现回溯历史数据、模拟卫星系统故障、进行GBAS运行性能的验证分析和问题定位,就显得很有必要,而如何使用GBAS系统记录的历史数据是实现以上功能的先决条件。通过...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地基增强系统(GBAS)在机场的长期使用,能够实现回溯历史数据、模拟卫星系统故障、进行GBAS运行性能的验证分析和问题定位,就显得很有必要,而如何使用GBAS系统记录的历史数据是实现以上功能的先决条件。通过研究实现了一套针对于GBAS原始数据的数据回放系统,方便了GBAS系统后期历史场景复现、问题定位和系统的性能验证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增强系统 数据回放 时序 秒脉冲
下载PDF
基于PCNN的语谱图特征提取在说话人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马义德 袁敏 +2 位作者 齐春亮 刘悦 刘映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81-84,共4页
该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将有生物视觉依据的人工神经网络——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CoupledNeuralNetwork,以下简称为PCNN)用于说话人识别领域的语谱图特征提取的新方法。该方法将语谱图输入到PCNN后得到输出图像的时间序列及其熵序列作为... 该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将有生物视觉依据的人工神经网络——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CoupledNeuralNetwork,以下简称为PCNN)用于说话人识别领域的语谱图特征提取的新方法。该方法将语谱图输入到PCNN后得到输出图像的时间序列及其熵序列作为说话人语音的特征,利用它的不变性实现说话人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说话人识别。该文将PCNN引入到语音识别的应用研究中,开拓了信号处理中两个极为重要的部分———语音信号处理和图像信号处理结合的新领域,同时对于PCNN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说话人识别 语谱图 特征提取 时间序列 熵序列
下载PDF
容积脉搏波序列的异常模式检测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海涛 吕沙里 +2 位作者 郑慧君 杨军 俞梦孙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85-2290,共6页
容积血氧计是重要的临床设备,从其测量得到的脉搏波可以计算出心率,但是脉搏波容易受到体动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在计算心率时有必要检测出这些干扰段。首先把脉搏波离散为符号序列,符号序列的若干位字母形成字,然后在局部和整体2个层次上... 容积血氧计是重要的临床设备,从其测量得到的脉搏波可以计算出心率,但是脉搏波容易受到体动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在计算心率时有必要检测出这些干扰段。首先把脉搏波离散为符号序列,符号序列的若干位字母形成字,然后在局部和整体2个层次上比较字之间的距离,这些距离和设定的阈值比较,从而把脉搏波区分为正常段和干扰段,这种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 时间序列 模式发现
下载PDF
脉搏信号中有效信号识别与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洋洋 陈小惠 +1 位作者 王保强 姜吉荣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6-132,共7页
脉搏信号是重要的人体生理信号,但采集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干扰信号。针对人体脉搏波采集后的有效信号识别与特征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描述的信号识别方法,首先将脉搏时间序列进行分割,每个分割段采用斜率符号化进行表示,通... 脉搏信号是重要的人体生理信号,但采集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干扰信号。针对人体脉搏波采集后的有效信号识别与特征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描述的信号识别方法,首先将脉搏时间序列进行分割,每个分割段采用斜率符号化进行表示,通过段与段之间的相似性判断出信号的有用段和干扰段。再根据得到的有用段信号,提出一种基于滑窗的特征提取方法,寻找脉搏信号中的峰值、谷值,同时调整滑窗宽度,还能够进行重搏波波峰的检测。经实验验证,所提出的识别与特征提取方法准确率高且抗干扰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信号 时间序列 信号识别 特征提取
下载PDF
恒定导通时间控制二次型Buck变换器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董政 王金平 +1 位作者 杨平 许建平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1-33,共3页
分析了二次型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研究了恒定导通时间(COT)控制二次型Buck变换器的实现过程,揭示了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对控制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COT控制二次型Buck变换器发生脉冲簇发现象的临界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值。研究结果表... 分析了二次型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研究了恒定导通时间(COT)控制二次型Buck变换器的实现过程,揭示了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对控制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COT控制二次型Buck变换器发生脉冲簇发现象的临界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值。研究结果表明,当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小于临界值时,出现脉冲簇发现象,导致输出电压纹波增大;当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大于临界值时,脉冲簇发现象消失,电路正常工作。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恒定导通时间控制 脉冲簇发 等效串联电阻
下载PDF
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在图像处理中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马义德 绽琨 齐春亮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897-2900,2930,共5页
尽管Johnson提出的PCNN模型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以时间序列进行特征提取时具有旋转、尺度、平移、扭曲不变性,可实践中发现依然存在着不足,特别对图像亮度、对比度比较敏感。添加了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EBP)学习准... 尽管Johnson提出的PCNN模型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以时间序列进行特征提取时具有旋转、尺度、平移、扭曲不变性,可实践中发现依然存在着不足,特别对图像亮度、对比度比较敏感。添加了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EBP)学习准则的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能自适应设定模型参数,是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的主要内容。特别地,应用这种自适应模型进行特征提取时,能弥补原来PCNN模型对亮度、对比度敏感的缺陷,而且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有效克服了亮度、对比度对图像识别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学习准则 时间序列
下载PDF
大功率激光二极管驱动电源研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涛 胡和平 +2 位作者 杨洪 黎明 甘孔银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5年第3期454-457 472,472,共5页
介绍了一种大功率激光二极管阵列驱动电源的设计方法。对电源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电流上升前沿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输出线结构和反馈电路进行优化,有效地解决了大电流、长距离传输条件下电流脉冲前沿缓慢的问题。测试结果验证了设... 介绍了一种大功率激光二极管阵列驱动电源的设计方法。对电源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电流上升前沿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输出线结构和反馈电路进行优化,有效地解决了大电流、长距离传输条件下电流脉冲前沿缓慢的问题。测试结果验证了设计思路的可行性,驱动电源实现了0~300 A连续可调、稳定度优于0.3%的输出,在300 A,40 m输出时脉冲前沿24.7μs,为同类型的大功率激光二极管阵列驱动电源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二极管阵列 恒流源 L-C串联谐振 脉冲上升沿
下载PDF
层叠导体脉冲涡流检测中探头瞬态响应的快速计算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玉华 孙慧贤 罗飞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29-134,共6页
针对飞机多层金属结构中各类隐藏腐蚀导致的金属层减薄、层离间隙变化等问题,建立任意n层层叠导体结构脉冲涡流检测的电磁场理论模型,应用矢量磁势A推导得到了导体结构对线圈探头的反射系数,将之归纳为n个矩阵相乘的形式。进一步导出了... 针对飞机多层金属结构中各类隐藏腐蚀导致的金属层减薄、层离间隙变化等问题,建立任意n层层叠导体结构脉冲涡流检测的电磁场理论模型,应用矢量磁势A推导得到了导体结构对线圈探头的反射系数,将之归纳为n个矩阵相乘的形式。进一步导出了同轴双线圈探头频域响应的积分表达式,并根据低频电磁场传播特性和偏微分方程理论,将二重广义积分转化为级数求和,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探头的瞬态响应,并与有限元时步法进行对比,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级数展开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是一种更快速有效的求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涡流检测 层叠导体结构 瞬态响应 反射系数 级数展开 傅里叶变换 时步法
下载PDF
网络热点话题传播的脉冲时序行为动力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瑞强 郭阿为 +2 位作者 韩忠明 周萌 张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21-129,共9页
微博、论坛等交互式网站上的热点话题是网络舆情的源头与集散地,早期发现与预测网络热点话题是舆情控制的关键。针对交互式网络热点话题,Yasuko Matsubara等人对信息传播的模式进行了建模,提出了Spike M模型,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信息... 微博、论坛等交互式网站上的热点话题是网络舆情的源头与集散地,早期发现与预测网络热点话题是舆情控制的关键。针对交互式网络热点话题,Yasuko Matsubara等人对信息传播的模式进行了建模,提出了Spike M模型,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信息传播的模式。但是针对热点话题呈现多峰的情况,该模型则无法拟合。且该模型假设针对某一事件,每个网络用户只能发布一次消息,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同一话题,网络用户可以多次发布消息),提出了脉冲时序行为动力模型(PTSDM)。假设多次发布消息的用户数服从幂律分布,从用户行为的角度分析话题的特征,在模型中引入脉冲干扰,使模型更具随机性,更符合客观实际,从而可以拟合不同类型的热点话题。采用两个数据集作为测试样本,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了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 时间序列 热点话题 脉冲噪声
下载PDF
基于交叉视觉皮层局部时间序列的图像判别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建锋 邹北骥 +1 位作者 李玲芝 辛国江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88-1591,共4页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在图像检索和识别中应用广泛,但是时间序列无法体现图像的形状特征,造成图像判别失败。提出交叉视觉皮层的局部时间序列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将图像分块,然后分别提取图像各部分的时间序列,最后将其连接形成...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在图像检索和识别中应用广泛,但是时间序列无法体现图像的形状特征,造成图像判别失败。提出交叉视觉皮层的局部时间序列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将图像分块,然后分别提取图像各部分的时间序列,最后将其连接形成整体的时间序列。提出的算法与基本的时间序列及加入边缘信息的时间序列比较,实验证明该方法解决了基本时间序列存在的问题,同时算法效率和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判别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交叉视觉皮层 时间序列 交通标志
下载PDF
基于串联谐振的电子束焊机灯丝电源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樊生文 蔡斌峰 王泽庭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3-1115,1121,共4页
传统的电子束焊机阴极灯丝加热电源采用PWM硬开关逆变,存在着开关管损耗过大、发热严重的问题。为了减小开关管的损耗,利用串联谐振变换器在开关频率小于1/2谐振频率的情况下具有恒流线性输出和软开关的特性,研制了一台基于全桥串联谐... 传统的电子束焊机阴极灯丝加热电源采用PWM硬开关逆变,存在着开关管损耗过大、发热严重的问题。为了减小开关管的损耗,利用串联谐振变换器在开关频率小于1/2谐振频率的情况下具有恒流线性输出和软开关的特性,研制了一台基于全桥串联谐振结构的PFM调制型灯丝电源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源样机输出电流0~15 A可调,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流开启和准零电流/电压关断,提高了逆变器的效率。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灯丝电源灯丝断路时电压虚高的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谐振 脉冲频率调制 恒开通时间 零电流零电压开关
下载PDF
中子脉冲序列核信号相关和功率谱实时计算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跃林 魏彪 +3 位作者 任勇 冯鹏 米德伶 潘英俊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24-1728,共5页
为解决基于PC机平台、高达1 GHz采样率下之相关计算和频谱分析对实时性要求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中子脉冲序列核信号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0,1"结构特点,采用快速移动的方法,借助于内存管理及SSE优化设计,创建了优化频谱分析的流... 为解决基于PC机平台、高达1 GHz采样率下之相关计算和频谱分析对实时性要求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中子脉冲序列核信号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0,1"结构特点,采用快速移动的方法,借助于内存管理及SSE优化设计,创建了优化频谱分析的流程,构造了高速、实时的相关计算和功率谱分析算法,实现了1 GHz采样率下的中子脉冲序列核信号的实时相关计算和频谱分析。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计数率为3×106s-1,单个块(长度为1 024)时,研究的相关算法的计算时间为0.29μs,相应的英特尔数学内核库的相关计算时间为129.95μs。现场实际试验表明,该算法达到了对中子脉冲序列核信号进行相关计算和频谱分析的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系统 中子脉冲序列 相关计算 频谱分析 实时计算
下载PDF
自由振荡激光脉冲能量的时序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续跃 《激光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4-146,130,共3页
自由振荡状态的脉冲激光能量时序特性与激光强化材料表面的强度、质量及稳定性有直接关系。本文通过探测JG-2型固体激光器脉冲能量的时序分布结构,系统研究了激光脉冲能量的时序特性与材料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激光强化材料时对表面性能的... 自由振荡状态的脉冲激光能量时序特性与激光强化材料表面的强度、质量及稳定性有直接关系。本文通过探测JG-2型固体激光器脉冲能量的时序分布结构,系统研究了激光脉冲能量的时序特性与材料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激光强化材料时对表面性能的影响机理,用以提高现有激光器加工和强化质量水平。结果表明使普通钢材表面显微硬度提高5~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 脉冲能量 时间序列 激光加工
下载PDF
激光匿影器的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野 张巍 +1 位作者 范永金 张佳音 《光电技术应用》 2007年第6期37-40,共4页
给出了匿影技术的定义,在分析激光接收系统工作环境的基础上,说明了匿影技术对完善激光接收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匿影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匿影技术实现的电路设计,并重点分析了匿影处理电路的时序关系和匿影信号脉冲宽度的选择.
关键词 匿影 时序关系 脉冲宽度
下载PDF
基于时域差分的无线电引信高功率微波干扰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波 王栋 +1 位作者 曾鑫 卫永平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共4页
针对能量或功率准则不能真实反映HPM干扰效果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时域差分的无线电引信高功率微波干扰效果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惯性时间电路的时域差分模型来得到引信电路的时域输出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时域差分的HPM干扰效果评... 针对能量或功率准则不能真实反映HPM干扰效果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时域差分的无线电引信高功率微波干扰效果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惯性时间电路的时域差分模型来得到引信电路的时域输出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时域差分的HPM干扰效果评估方法能真实地反映HPM的高功率、短脉冲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差分 高功率微波 伪码脉冲无线电引信 干扰效果
下载PDF
现代谱分析在识别脉动信号中的应用
19
作者 朱长春 何彩英 +1 位作者 李虹 张景绘 《强度与环境》 1999年第4期58-63,共6页
功率谱密度被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平稳时间序列,随着现代谱分析技术的发展,经典谱分析技术的缺点得到解决。本文对现代谱分析技术的特点作了论述,利用最大熵谱法分辨率高,特别适用于短数据序列及低信噪比弱信号的特点。通过对几组实测... 功率谱密度被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平稳时间序列,随着现代谱分析技术的发展,经典谱分析技术的缺点得到解决。本文对现代谱分析技术的特点作了论述,利用最大熵谱法分辨率高,特别适用于短数据序列及低信噪比弱信号的特点。通过对几组实测的地脉动响应数据的对比分析,获得了信号的功率话密度(PSD),借助PSD识别出结构的模态频率,而用经典谱方法无法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分析 微脉动 脉冲响应 时序分析
下载PDF
组合调制脉冲序列在扩展合成孔径雷达测绘带宽中的应用
20
作者 唐波 王卫延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4-1007,共4页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的距离模糊问题,本文提出组合调制脉冲序列的方法.特点是可以在距离向和方位向两维上对距离模糊进行抑制.其中,在方位向上需要使用本文给出的方位向相位调制法.由于产生距离模糊的回波一...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的距离模糊问题,本文提出组合调制脉冲序列的方法.特点是可以在距离向和方位向两维上对距离模糊进行抑制.其中,在方位向上需要使用本文给出的方位向相位调制法.由于产生距离模糊的回波一定是两个(或多个)在不同时刻发射出的脉冲的地面回波的叠加,可以在发射前对其分别进行不同的相移,然后从回波中修正前者的相移,而后者仍保留两个相移之差.这样就使后者多普勒历程被修改而前者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组合调制脉冲序列 距离模糊 宽测绘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