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FIT在高中体育课堂评价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1
作者 曾结冰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31期171-174,共4页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高中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引导下的学习评价,有效的学习评价如课堂评价可以提高课堂质量,而传统的课堂评价方法以量表、口头评价等方法进行评价,不利于新课标的落...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高中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引导下的学习评价,有效的学习评价如课堂评价可以提高课堂质量,而传统的课堂评价方法以量表、口头评价等方法进行评价,不利于新课标的落实。该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课堂中MVPA(指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低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50%的标准;教师对学生参与课内体育运动具有促进作用,要提升学生在课外参与体育的程度;体能教学时间观察系统(SOFIT)与新课标的要求相符合,能准确地反馈问题,并为有效改进课堂提供保障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能教学时间观察系统 新课标 高中体育 课堂评价
下载PDF
德育一体化的时代转向与可行路径——专访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 被引量:1
2
作者 韩震 陈亮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德育是塑造国家认同,即公民的同一性、共同性和“我们感”的重要渠道。加强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更具高度、广度与深度等特点。就高度而言,新时代德育一体化是党和国家... 德育是塑造国家认同,即公民的同一性、共同性和“我们感”的重要渠道。加强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更具高度、广度与深度等特点。就高度而言,新时代德育一体化是党和国家从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的高度提出来的理念;就广度而言,新时代德育一体化是从全社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角度进行设计的体系;就深度而言,新时代德育一体化是在借助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基础上对德育工作进行深入探索的结果。因此,开展新时代德育一体化建设可以推进和深化对德育规律的认识。未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要坚持系统观念、直面问题、守正创新,并进一步在管理机制、教材建设以及教师教学等方面狠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 国家认同 大思政课 时代转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职住学空间测度及儿童通学决策的影响机理——以昆明市双职工家庭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保红 郭静辉 《城市交通》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当代城市家庭选择居住地时往往将临近学校作为重要参考,在缩小学住距离的同时加剧了职住分离。选取昆明市561个有学龄儿童的双职工家庭为研究对象,分析家庭空间分异对儿童通学决策的影响。首先,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构建考虑职住学三个锚... 当代城市家庭选择居住地时往往将临近学校作为重要参考,在缩小学住距离的同时加剧了职住分离。选取昆明市561个有学龄儿童的双职工家庭为研究对象,分析家庭空间分异对儿童通学决策的影响。首先,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构建考虑职住学三个锚点的家庭活动空间及测度理论模型。其次,根据测度结果将家庭活动空间划分为职住学就近型和职住学分离型两类。最后,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别探究两种模式下父母工作时长以及父母儿童组合时间窗对儿童通学时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学住距离,父母的职住距离和工作时长对通学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就近入学政策对于促进儿童步行上学的作用有限;对于职住学分离型家庭,父母下班与儿童放学组合时间窗的宽裕程度对儿童出行影响显著,组合时间窗越宽裕,儿童小汽车出行的可能越大,因此弹性放学时间的效果也有待商榷;儿童在通学行为中的性别差异主要在职住学分离型家庭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管理 通学出行方式 结构方程模型 时间地理学 家庭活动空间 双职工家庭 组合时间窗 昆明市
下载PDF
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时空演进态势研究——基于2014~2022年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谷峥霖 陈曦妮 甘颂甜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5-102,共8页
为了实现后普及时代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及协调发展,通过实测2014~2022年全国时序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31省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综合水平的变化态势及空间差异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全国31省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综合指数均... 为了实现后普及时代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及协调发展,通过实测2014~2022年全国时序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31省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综合水平的变化态势及空间差异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全国31省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综合指数均呈线性增长趋势,均有不同程度的递增态势且增长趋势有显著差异;多数省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格局呈现短期变动的态势;区域间学前资源配置差异状态虽整体呈现空间收敛态势,但整体呈失衡态势,集聚度相对较高且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基于“水平-状态”交融互动的二元视角,在优化区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区域各级政府应增加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量,在提升区域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条件的同时,创新学前普惠性发展体制并改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学前教育 资源配置 时空结构 均衡发展
下载PDF
元宇宙学习空间的诠释与架构
5
作者 张进良 杨苗 +1 位作者 刘佳惠 贺相春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8,共9页
元宇宙与教育融合势在必行,打造立足于元宇宙背景下的学习空间至关重要。元宇宙使人类生存空间虚拟化、使人类交互方式立体化、使用户交互体验沉浸化、使用户内容创作自由化。元宇宙学习空间延续物理空间的时空规定性,超越物理空间的边... 元宇宙与教育融合势在必行,打造立足于元宇宙背景下的学习空间至关重要。元宇宙使人类生存空间虚拟化、使人类交互方式立体化、使用户交互体验沉浸化、使用户内容创作自由化。元宇宙学习空间延续物理空间的时空规定性,超越物理空间的边界约束性,为用户提供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互融共生的工作或学习场所,提供融资源服务、教学支持与数据分析等为一体的教学支持服务,提供融合网络资源、智力资源等为一体的多模态数字资源云服务。元宇宙学习空间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会对学校教育的教学环境、学习资源、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产生变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网络学习空间 学校教育 教育变革
下载PDF
浙江省乡村书院空间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陶伦 《浙江建筑》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宗族社会的发展需求催生了乡村书院的兴起。乡村书院是具有典型民居特征的文教空间,具有文化与教育合一的功能属性,它通过空间、装饰、象征、场景强化其文教意义,形成了乡村文教系统的核心,并在演化中保持了强韧的生命力,成为基层传统... 宗族社会的发展需求催生了乡村书院的兴起。乡村书院是具有典型民居特征的文教空间,具有文化与教育合一的功能属性,它通过空间、装饰、象征、场景强化其文教意义,形成了乡村文教系统的核心,并在演化中保持了强韧的生命力,成为基层传统社会中知识与思想的孵化器。在此,系统梳理浙江乡村书院的形态特征与演化现象,以推动文教空间在地性研究的深化与细化,旨在丰富浙江地域的文化格局和文明语境内涵,为社会文明全面提升提供时代定义与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书院 文教空间 浙江民居 人文流脉
下载PDF
基于住教平衡的西安城区小学学区空间评价
7
作者 王侠 吴培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城市小学学区空间服务水平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住教资源匹配性、通学时空可达性、教育资源可获性”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主城4区196个小学学区空间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多数学区的住教资源,如住... 城市小学学区空间服务水平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住教资源匹配性、通学时空可达性、教育资源可获性”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主城4区196个小学学区空间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多数学区的住教资源,如住教人口、通学范围以及生均用地指标等供需不匹配;主城4区小学学区通学可达性整体较好;学区之间优质教育资源空间不均衡,但是各区之间教育质量分异不显著,近一半学区学校建设水平和师资配置不达标。在空间上一环内小学学区空间整体服务水平相对较好。总结了8类学区空间特征,讨论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为小学学区空间精准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区空间 空间评价 住教平衡 城区小学 西安市
下载PDF
培智学校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策略研究——以张家口育宝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为例
8
作者 李敏 侯凤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以张家口育宝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相关理论整理,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以及培智学校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介入培智学校校园空间设计的意义;其次通过实地调研及资料搜集,分析培智学校... 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以张家口育宝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相关理论整理,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以及培智学校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介入培智学校校园空间设计的意义;其次通过实地调研及资料搜集,分析培智学校的室内空间现状,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针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培智学校室内空间设计策略,希望为培智学校的空间环境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智学校 智力障碍儿童 教学空间 环境设计
下载PDF
未来关怀:时空互渗与教育范式转换
9
作者 周作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4,共19页
未来研究关乎人类的共同命运。未来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交叉学科领域。从教育的角度看未来和从未来的角度看教育,既是未来学应有的视角,也是教育学应有的视角。人类共同的未来是多主体参与的因文化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多样化的未来... 未来研究关乎人类的共同命运。未来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交叉学科领域。从教育的角度看未来和从未来的角度看教育,既是未来学应有的视角,也是教育学应有的视角。人类共同的未来是多主体参与的因文化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多样化的未来。未来是复杂的时空互渗的动力系统。差异性和多样性是世界的根本特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尊重差异和多样性的共同体。教育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在未来关怀的视野下推动教育范式的转变。在一般意义上,教育范式的转换包括从学校教育到泛在教育、从过去导向到时空互渗、从技术主导到意义建构、从还原主义到复杂思维、从结构决定到自主选择。未来关怀的教育不是为了自证预言的实现,而是影响未来的行动教育,提升未来素养是未来关怀教育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关怀 未来素养 未来研究 复杂系统 时空互渗 教育范式
下载PDF
亲生物设计在绿色学校中的空间特征研究
10
作者 叶昱 李尚佼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252-254,共3页
在城市化和环境问题严峻的背景下,“绿色学校”作为改善教育环境的对策之一已经应用在许多发达国家之中。绿色学校以提供给学生情感发展和品格教育所必需的环境教育场所为目标,强调将自然和可持续元素引入学校设计和管理中,打造在自然... 在城市化和环境问题严峻的背景下,“绿色学校”作为改善教育环境的对策之一已经应用在许多发达国家之中。绿色学校以提供给学生情感发展和品格教育所必需的环境教育场所为目标,强调将自然和可持续元素引入学校设计和管理中,打造在自然环境中学习的机会;亲生物设计通过在空间中建立与自然的直接体验、间接体验以及空间场所体验的方式,营造与自然互动的环境。本研究通过分析亲生物设计在绿色学校应用中的空间特征,提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教育环境的营造方向。利用绿色学校和亲生物设计的关系及案例分析和验证推导得出亲生物设计绿色学校的三种空间特征类型。同时,提出了营造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教育环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生物设计 绿色学校 空间特征 教育空间
下载PDF
课程思政“全时空”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重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彦垒 刘承良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5期143-149,共7页
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确保育人效果的重要举措。传统教学评价缺乏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关注,亟需构建与时俱进的全方位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本文基于课程思政评价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以课程思政协同演进为目标,从“学科—专业—课程”全... 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确保育人效果的重要举措。传统教学评价缺乏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关注,亟需构建与时俱进的全方位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本文基于课程思政评价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以课程思政协同演进为目标,从“学科—专业—课程”全层级和“目标—过程—结果”全流程两个维度,立足整体性、多样性和融入性三大原则,构建课程思政“全时空”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和制度设计,提出了基于课程教学的多主体质性评价和基于过程档案的全链条量化评价,通过阶段性改进和总结性激励等手段,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程教学“主渠道”,提高学院、教学团队和教师实施课程育人的积极性,推动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学建设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全时空 评价体系 实施重点
下载PDF
学校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被引量:12
12
作者 洪雷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学校教育的着力点。学校教育在共同语言、共同交往空间、民族情感记忆、资源供给等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能,其既为各族师生广泛开展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共同场域,又在厚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学校教育的着力点。学校教育在共同语言、共同交往空间、民族情感记忆、资源供给等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能,其既为各族师生广泛开展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共同场域,又在厚植中华民族情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教育实践存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平衡不充分、教育互动方式不够多样、教学研究深度不够、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等现实困境。学校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实现路径中,要坚持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阵地,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拓展学校教育互动方式,构筑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增强民族情感巩固中华民族共有集体记忆;扩大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夯实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教育 共同语言 交往空间
下载PDF
以空间抵时间:从时间转向空间逻辑的教师减负进路
13
作者 刘铖 陈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50-56,共7页
目前,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是亟待缓解的现实问题。已有研究多从时间逻辑出发研究教师减负问题,往往忽视了教师减负的空间之维。由于时间具有强顽固性、普遍同步性、单向性和排他性等特征,且时间作为效率公式的“分母”,同效率最大化... 目前,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是亟待缓解的现实问题。已有研究多从时间逻辑出发研究教师减负问题,往往忽视了教师减负的空间之维。由于时间具有强顽固性、普遍同步性、单向性和排他性等特征,且时间作为效率公式的“分母”,同效率最大化、资本增值等现代性逻辑紧密关联,故从时间维度入手进行教师减负具有较低的可操作性;相反,空间有着强可塑性,空间结构之间是分割且独立的,空间边界能够带来归属感,且空间实践亦是可叠加的,故从空间逻辑出发为教师减负将是一个更具可操作性的进路。教师减负可依据“以空间抵时间”的逻辑,塑造“弱科层化”的教师办公空间,整合教师的教学空间和办公空间,乃至推进“去场所化”的教师工作实践,以教师空间自主性的提升抵消教师时间自主性的压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师减负 空间 时间 教学空间 办公空间
下载PDF
兼职教师在医学专业群建设中的作用及对策探析——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医学院专业群为例
14
作者 曹慧敏 汪玉玲 丁时磊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兼职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某职业学院医学院兼职教师聘用情况为例,从兼职教师特点出发,分析他们在医学专业群建设中的意义,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分... 兼职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某职业学院医学院兼职教师聘用情况为例,从兼职教师特点出发,分析他们在医学专业群建设中的意义,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分析目前兼职教师现状,探析产教融合大背景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及存在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提质培优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职教师 医学专业群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下载PDF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考察——基于时空社会学理论视角
15
作者 霍鹏宇 史曙生 方萍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5期135-140,共6页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在教育、体育领域的外在表象之一,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国家和谐稳定的现实社会问题,其改革机制发生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时空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主要从时间和空间视角分析社会现象和社...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在教育、体育领域的外在表象之一,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国家和谐稳定的现实社会问题,其改革机制发生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时空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主要从时间和空间视角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因此,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时空社会学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的逻辑契合,从时间与空间维度提出学校课程改革的全新视角。基于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的深刻分析,发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社会时间和空间密切相关:时间延展性和教育时间荒影响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生;家庭空间生产、学校空间生产、社区空间生产及“地方—空间紧张”均是我国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社会学 学校体育 课程改革 社会时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学校教育时间的资本逻辑及其超越
16
作者 于红琳 肖绍明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在现代社会,受资本逻辑的影响,学校教育时间转变成了客观的、线性的、精确的教学时间,教育的自然性和育人性面临严峻挑战。从哲理上讲,学校教育时间包括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后者更能体现时间的本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看,学校教育时间是... 在现代社会,受资本逻辑的影响,学校教育时间转变成了客观的、线性的、精确的教学时间,教育的自然性和育人性面临严峻挑战。从哲理上讲,学校教育时间包括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后者更能体现时间的本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看,学校教育时间是遵从资本逻辑的社会时间,呈现重复、加速样态。重复的教育时间带来主体的式微,抹去差异空间,排斥教育不确定性,宰制学生个体时间。教育时间的循环重复使人的时间体验前所未有加速,给教育带来危机。加速的教育时间制造异化怪圈,加剧教育内卷,强化教育不平等。基于此,学校教育时间需要超越重复,使学生在与世界相遇中成为时间的主体;超越加速,使学生在共鸣中构建意义空间。唯有处于自由时间下,学校教育才能真正育人,这正是当代学校教育时间直面资本逻辑的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教育时间 资本逻辑 加速 自由时间
下载PDF
创新教育理念下中小学多义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17
作者 李彬彬 王曾 +2 位作者 汤朝晖 杨晓川 李冠豪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10-12,共3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将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传统单一的中小学公共空间逐渐无法适应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理念。文章对珠三角地区中小学公共空间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创新教育理念,以多义空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将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传统单一的中小学公共空间逐渐无法适应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理念。文章对珠三角地区中小学公共空间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创新教育理念,以多义空间为切入点,总结出适应创新教育理念的中小学多义公共空间形式,并从多义空间的关联性建构、复合功能的多义性建构和动态功能的多义性建构三个层面,提出顺应时代发展的中小学多义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教育理念 中小学校园 多义空间 公共空间
下载PDF
学校教育空间的现代性表征、生产逻辑及其必要改造
18
作者 宋岭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共11页
空间塑造着主体,而主体与空间的交互又再造了空间。现代学校教育空间基本延续了工业时代的特征,其标准化、封闭性和分割性的特征服务于个体的客观知识增长这一教育生产目的。它顺应了工业社会对批量人才的需求,促进了教育的制度化发展... 空间塑造着主体,而主体与空间的交互又再造了空间。现代学校教育空间基本延续了工业时代的特征,其标准化、封闭性和分割性的特征服务于个体的客观知识增长这一教育生产目的。它顺应了工业社会对批量人才的需求,促进了教育的制度化发展和现代化进步,但也造成了割裂、限制和规训等问题。而当下功利和异化的教育观念与目的也凭借空间再生产出针对性的制度与规范;这些制度与规范在空间中运行发挥其管理学功能,并通过空间得以管控空间主体的身体及其行为,使规训得以实现,异化的权力关系也得以形成。传统学校教育空间的沿用已经阻碍了新教育理念的落实,亦限制了新型教育空间样态的产生。学校教育空间的改造,需要在满足必要的标准和基本生理学与教育学保障的基础上,努力寻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交互性与多样化的发展,以满足当下教与学的本真需要,真正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空间 现代性 教育生产 身体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时空间行为协调度的郑州市基础教育资源服务绩效
19
作者 李欣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7-1264,共8页
本文基于时空间行为协调度的城市基础教育资源服务绩效分析方法,对郑州市教育资源需求、供给和供需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发现:①居民居住聚集行为受到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等因素影响,在空间上并不均衡;②主管部门持续投入和重点学... 本文基于时空间行为协调度的城市基础教育资源服务绩效分析方法,对郑州市教育资源需求、供给和供需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发现:①居民居住聚集行为受到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等因素影响,在空间上并不均衡;②主管部门持续投入和重点学校外迁,为外围城区提供了更加充沛的教育资源;③持续优化的道路结构和学校选址提升了区域的可达性和空间吸引力;④郑东新区、高新区和经开区的教育协调度提升明显,但仍有部分区域未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建议主管部门通过政策导向推进校际资源均衡配置,通过统计分析协调供需匹配关系,通过新技术手段和制度创新探索科学分配规则。本文较为准确地呈现了教育资源空间协调状态,可以为居民进行空间选择和管理部门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间行为 时间地理学 教育资源 服务绩效 郑州市
下载PDF
以何为尺度:教育时间的历史图景与未来想象
20
作者 周恬恬 《终身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教育时间的研究重点是对教育中的“时间”进行有意识地反思,对教育时间的日常知识及实践进行“考古”和“想象”、“追溯”与“预见”。本文从教育时间的概念出发,在经验反思、社会变迁和历史比较的视野中厘清教育时间的两种属性:作为... 教育时间的研究重点是对教育中的“时间”进行有意识地反思,对教育时间的日常知识及实践进行“考古”和“想象”、“追溯”与“预见”。本文从教育时间的概念出发,在经验反思、社会变迁和历史比较的视野中厘清教育时间的两种属性:作为制度性符号系统的教育时间和作为个体性经验感知的教育时间,梳理和概括古典、现代和晚期现代社会形态下教育时间的阶段性特征,并对未来社会教育时间的可能形态进行想象。教育应当以人的发展为尺度,建构弹性的教育时间,纾解教育时间的起点竞争、时间焦虑,打破机械量化的时间规训,使时间真正“承载”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时间 学校教育 个体经验 历史图景 未来想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