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前、后”的时间指向认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曹琳琳 邢苗苗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112,共9页
汉语中表示空间方位的"前、后"发展出表时间的功能后,既可表将来,也可表过去。如"前"在"前景、前途"中表将来,而在"前世、前人"中表过去。"后"在"后世、后人"中表将来,而... 汉语中表示空间方位的"前、后"发展出表时间的功能后,既可表将来,也可表过去。如"前"在"前景、前途"中表将来,而在"前世、前人"中表过去。"后"在"后世、后人"中表将来,而在"后退、往后"中可表过去。王灿龙(2016)认为,以往使用"时间在动"和"人在动"两个隐喻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汉语中"前、后"在表示时间时的复杂现象。本文在王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这种矛盾实际上并不存在。"前"表将来和"后"表过去,来源于人们将想象的"虚拟空间"和时间混为一谈。"虚拟空间"是相对"现实空间"而言,后者处于我们感知范围之内,前者超出我们的感知范围。"前景、前途"表示将来、"后退、往后"表示过去时,本质上是表示"虚拟空间"上的"前方"和"后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 “后” 时间 空间
下载PDF
汉语时间隐喻的认知研究——以“前”、“后”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彭卓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1045-1051,共7页
基于"前"和"后"汉语语料构建时间隐喻系统,该系统分为两种隐喻模式:一是以时间轴为研究焦点的模式;一是以说话者为研究焦点的模式。并且第一种隐喻模式包括三种情形。基于对词典中"前/后"的语义、词组的... 基于"前"和"后"汉语语料构建时间隐喻系统,该系统分为两种隐喻模式:一是以时间轴为研究焦点的模式;一是以说话者为研究焦点的模式。并且第一种隐喻模式包括三种情形。基于对词典中"前/后"的语义、词组的语义以及CCL中"前/后"语料的语义统计,证明第一种隐喻模式是汉语时间系统中的主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时间系统 语义
下载PDF
汉语方位词“前/后”的体验哲学基础及其认知拓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坛孝 娄雪倩 《云梦学刊》 2020年第3期90-95,共6页
"前/后"是方位词中最基本的对词之一,其原型范畴表达空间概念。在身体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主体的认知加工,空间概念被隐喻映射至时间域和社会关系域,其哲学基础是语言的体验性。空间意象图式拓展至时间域后,"前/后&qu... "前/后"是方位词中最基本的对词之一,其原型范畴表达空间概念。在身体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主体的认知加工,空间概念被隐喻映射至时间域和社会关系域,其哲学基础是语言的体验性。空间意象图式拓展至时间域后,"前/后"均可表示"将来"和"现在",但有不对称性;空间意象图式拓展至社会关系域后,"前/后"概念可用于区分"亲密度"和"社会地位高低"。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语言体认观与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论断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 空间域 时间域 社会关系域 体验性
下载PDF
汉语时间系统及“前”、“后”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叶龙娣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76-79,共4页
文章根据Lakoff and Johnson的时间理论分析了汉语时间中的空间隐喻,主要对汉语时间词中的"前"和"后"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并指出:汉语中,未来的时间在人们的前面,过去的时间在人们的后面;"前途"不是时... 文章根据Lakoff and Johnson的时间理论分析了汉语时间中的空间隐喻,主要对汉语时间词中的"前"和"后"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并指出:汉语中,未来的时间在人们的前面,过去的时间在人们的后面;"前途"不是时间,只是在位置上处于未来。汉语时间词中的"前"、"后"按照时间流向和序列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空间隐喻 认知
下载PDF
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被引量:2
5
作者 甄长慧 《平原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9-81,共3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分析这两个隐喻系统在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表现,发现汉语使用中“前”、“后”不对称,...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分析这两个隐喻系统在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表现,发现汉语使用中“前”、“后”不对称,并做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 “后”时间表达 空间隐喻 时间在动 自我在动
下载PDF
浅谈表时的“前”与“后”
6
作者 宋蕾 《语文学刊》 2019年第1期16-19,共4页
现代汉语中用来表达空间方位的"前"和"后"通过隐喻的手段被用于时间系统中。当方位词"前""后"用来表达时间概念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数量结构或事件基准构成表达时间概念的短语来使用。在... 现代汉语中用来表达空间方位的"前"和"后"通过隐喻的手段被用于时间系统中。当方位词"前""后"用来表达时间概念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数量结构或事件基准构成表达时间概念的短语来使用。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认知隐喻有助于留学生对"前"和"后"表达时间概念的认知理解;时间"基准"的确定则有助于分析"前""后"所构成的时间词语出现的歧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隐喻 时间
下载PDF
“前”“后”的时间指向及其构成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舒邦新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1-56,共6页
"前""后"所表达的时间指向包括时间的次序、时间的方向和时间的位置。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看,"前""后"指时间的次序、方向和位置时的构成机制有:1.次序型;2.方向型((1)拟物型;(2)拟人型:正向... "前""后"所表达的时间指向包括时间的次序、时间的方向和时间的位置。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看,"前""后"指时间的次序、方向和位置时的构成机制有:1.次序型;2.方向型((1)拟物型;(2)拟人型:正向型,逆向型);3.位置型(同面型,正背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 “后” 时间指向 构成机制
下载PDF
汉英时间隐喻对比
8
作者 孙金凤 《湘南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9-72,81,共5页
就对时间的认知策略来说,汉语侧重客体参照,英语则侧重主体参照。以认知隐喻理论为背景,在大量搜集和整合跨语言时间隐喻表述的基础上,从共时角度对比汉英语言中时间隐喻的异同,指出了这种差异与民族之间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等有关。
关键词 时间 概念隐喻 汉英对比
下载PDF
英汉时间概念化差异对“前、后”时间指向对立的解释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正光 鄢克非 吕盈烟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8-620,共13页
本文在讨论英语时空分立的基础上,提出了汉语为时空同态的理论观点,并据此重新解释前人关于"前、后"时间指向对立所存在的难题。英汉语"前、后"时间指向对立,原因在于,英语时间指向概念化依据的是运动的方向,这反... 本文在讨论英语时空分立的基础上,提出了汉语为时空同态的理论观点,并据此重新解释前人关于"前、后"时间指向对立所存在的难题。英汉语"前、后"时间指向对立,原因在于,英语时间指向概念化依据的是运动的方向,这反映了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本质,汉语时间指向的概念化依据则是事件是否发生或事件状态是否出现,这样的概念化方式继承了先民时空同态的认识论。汉语"前、后"既可指"过去"又可指"未来",这可由时空同态得到合理、自洽、简明的解释。本文分析澄清了"汉语看似不讲逻辑"的错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空间 概念化 同态 分立
原文传递
“前、后”的时间指向问题新探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灿龙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93,共18页
学界常用"时间在动"和"人在动"这两个隐喻模式分析"前、后"表"过去"和"将来"的用法,而至于"前、后"是如何跟"过去"和"将来"相关联等问题,则鲜有讨论... 学界常用"时间在动"和"人在动"这两个隐喻模式分析"前、后"表"过去"和"将来"的用法,而至于"前、后"是如何跟"过去"和"将来"相关联等问题,则鲜有讨论,以致相关分析未能触及本质问题。本文通过对"前、后"由空间域到时间域投射情况的考察发现:"前"表过去、"后"表将来为无标记用法;"前"表将来、"后"表过去是有标记用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区分时间词语和时间表达方式的不同情况,对"前、后"时间词语表过去或表将来的用法做统一的分析和解释。研究表明,"前、后"时间指向的问题关涉三个方面的因素:构式类型、表达视角和参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时间表达 过去 将来 视角 参照
原文传递
也谈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系统——“来/往”“前/后”“上/下”的协调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义祯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12,共9页
人们是通过世界的变化来把握时间的。汉语中很多时间表达都是基于“世界的变化是河流”的隐喻。在这个隐喻系统中.“来/往”等位移动词、“前/后”“上/下”等方位词都可以较好地协调起来。本文在前人基础上重新构拟了汉语时间表达的空... 人们是通过世界的变化来把握时间的。汉语中很多时间表达都是基于“世界的变化是河流”的隐喻。在这个隐喻系统中.“来/往”等位移动词、“前/后”“上/下”等方位词都可以较好地协调起来。本文在前人基础上重新构拟了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系统,并对有关的引申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空间隐喻 来/往 前/后 上/下
原文传递
汉语方位词在时空上的“前”“后”矛盾及其认知分析
12
作者 江雨馨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47,共8页
汉语方位词“前”“后”在空间与时间的指示上均存在“矛盾”与“不对称”的现象。在对已有空间和时间参照框架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分布事实的考察和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本文认为不论是在空间还是在时间方面,“前/后”方位判... 汉语方位词“前”“后”在空间与时间的指示上均存在“矛盾”与“不对称”的现象。在对已有空间和时间参照框架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分布事实的考察和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本文认为不论是在空间还是在时间方面,“前/后”方位判断均是外源方位线索(甲类)与主体方位施加(乙类)权衡的结果,前者来自外部环境中的方向指示,后者来自言者的主观心理认知距离。这两类线索中的“前”均指向“高交互度”的显面,区别仅在于甲类线索固化程度高,具有强制性,而乙类线索固化程度低,具有灵活性。这表明在方位判断中,“交互价值”始终是调节时间与空间指示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语义 参照框架 空间 时间
原文传递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江莹 夏中元 +3 位作者 高瑾 徐金金 孟庆涛 侯家保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期间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6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夹闭左肺门缺血...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期间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6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夹闭左肺门缺血45min,再灌注105min;缺血后处理组(IPQ组):缺血后再灌注30s,停灌30s,反复3次,再恢复灌注102min;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缺血-再灌注组(ZnPPIX+IPO组):术前连续2d腹腔注射Hemin40junol/(kg·d),余同I/R组;锌原卟啉K+缺血后处理组(ZnPPK+IPO组):术前24h腹腔注射ZnPPIX20mg/(kg·d),余同IPO组;氯化高铁血红素+假手术组(HM+S组)。测定各组肺组织HO-1蛋白表达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02)、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检验。结果1/R组肺组织HO-1蛋白表达(0.177±0.015)与S组和HM+S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与IPO组(0.194士0.017)及HM+I/R组(0.209±0.01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o各实验组Pa02均显著低于S组(90±11)mmHg,IPO组和HM+I/R组PaO2与1/11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R组较S组肺组织W/D、血清MDA含量升高,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而IPO组和HM+I/R组上述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短时程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在体大鼠肺IRI,其作用机制与其上调HO-1蛋白表达及抑制脂质过氧化的损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 损伤 血红素加氧酶 1-氯化高铁血红素 锌原卟 啉Ⅸ 湿 干质量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