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位二维码技术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流程管理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珠凤 李白玉 +3 位作者 李柯叶 黄少玲 费科锋 张蕾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5期5-8,12,共5页
目的基于定位二维码技术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流程管理模式,并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总用时及各时间节点用时、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同时比较模式应用前后急诊科护士护理记录书写... 目的基于定位二维码技术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流程管理模式,并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总用时及各时间节点用时、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同时比较模式应用前后急诊科护士护理记录书写用时、书写错误及缺陷等。结果基于定位二维码技术构建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流程能有效缩短DNT(P<0.001),模式应用后护理记录书写时间明显缩短(P<0.001),书写质量提高。结论通过定位二维码技术可实现流程数据精确抓取,在生成流程时间轴的同时可生成相应护理记录,为卒中流程质量改进提供了数据支持,对高级卒中中心的建立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时间节点管理 定位二维码 DNT 质量与信息化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救治延误的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黄裕丰 徐耀铭 +1 位作者 刘艳丽 董丽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8-42,共5页
为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救治延误影响因素,对2022年1月—2023年12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急诊大门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DNT)≥45 min(190例)和DNT<45 min(522例),收集... 为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救治延误影响因素,对2022年1月—2023年12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急诊大门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DNT)≥45 min(190例)和DNT<45 min(522例),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各时间节点、神经系统评分。结果显示:2组之间来院方式、从急诊大门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DNT)、从急诊大门到接受CT检查时间(DCT)、从患者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ONT)、从急诊大门到溶栓签字时间、从急诊大门到采血时间、从急诊大门到心电图完成时间、从溶栓谈话到溶栓签字时间、从急诊大门到血糖完成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首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NIHSS评分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来院方式、DNT、DCT、ONT、从急诊大门到溶栓签字时间、从急诊大门到采血时间、从急诊大门到心电图完成时间、从溶栓谈话到溶栓签字时间、从急诊大门到血糖完成时间、GCS评分、发病前MRS评分、首次NIHSS评分、溶栓后NIHSS评分等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救治延误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急诊大门到溶栓时间
下载PDF
固定急救反应团队联合急诊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时间、急救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席睿 杨晶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561-1564,共4页
目的探讨固定急救反应团队联合急诊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时间、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3年6月—2024年3月收治的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急救模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4,采取急诊流程优化措施... 目的探讨固定急救反应团队联合急诊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时间、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3年6月—2024年3月收治的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急救模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4,采取急诊流程优化措施)和研究组(n=64,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固定急救反应团队救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指标(分诊评估时间、静脉开通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开始溶栓时间)、生命体征[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急救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静脉开通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开始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t=2.932、3.922、5.342、2.544,P<0.05);急救前,两组患者HR、RR、SBP、DBP、LVED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两组患者HR、RR、SBP、DBP、LVEDD均低于急救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更低,(t=3.440、4.728、3.754、6.551、3.811,P<0.05);急救后,LVEF均比急救前升高且研究组比对照组更高(t=5.880,P<0.05);研究组急救总有效率为93.75%(60/64),高于对照组的81.25%(52/64)(χ^(2)=4.571,P<0.05);对照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3.44%(15/64),研究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4.06%(9/64),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急救反应团队联合急诊流程优化能够缩短对AMI患者的急救时间,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急救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急救反应团队 急诊流程优化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时间 急救效果
下载PDF
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对其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甄宏岳 欧俊灵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9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估、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估、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DNT时间分组,其中DNT 0~59 min的61例为早期组,DNT≥60 min的82例为晚期组。比较2组治疗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效果及随访90 d不良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6 h、24 h、7 d,早期组的APACHEⅡ评分为(33.95±4.52)分、(22.37±4.01)分、(12.15±2.73)分,NIHSS评分为(22.98±4.22)分、(16.47±2.61)分、(10.69±2.18)分,晚期组的APACHEⅡ评分为(37.43±5.37)分、(26.85±5.26)分、(17.06±2.96)分,NIHSS评分为(28.53±5.27)分、(20.05±3.46)分、(14.55±4.37)分,2组治疗后的APACHEⅡ、NIHSS评分均下降,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的全血高切还原黏度(whole blood high shear reduction viscosity,HRV)、全血低切还原黏度(whole blood low shear reduced viscosity,LRV)、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分别为(3.06±0.81)mPa·s、(7.05±1.01)mPa·s、(1.07±0.21)mPa·s、(2.33±0.53)g/L,晚期组的HRV、LRV、PV、Fib水平为(4.21±1.04)mPa·s、(10.14±1.32)mPa·s、(1.53±0.32)mPa·s、(4.11±0.88)g/L,均低于治疗前,且早期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晚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总有效率为96.72%,高于晚期组的86.59%,随访90 d脑出血、再发卒中发生率为0、1.64%,低于晚期组的7.32%、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NT可显著减轻患者病情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减少随访不良预后发生,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血液流变学 预后
下载PDF
院前急救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7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联合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ACI患者资料,根据EMS服务与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开展时间,将2023年...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联合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ACI患者资料,根据EMS服务与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开展时间,将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的30例ACI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的3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采取EMS服务与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针对两组急救护理效率、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家属对于急诊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院前派车时间、分诊时间、入院-接诊时间、入院-CT检查时间、入院-静脉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评分相比,研究组NIHSS评分更低(P<0.05),BI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家属的急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MS服务联合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可以有效提升ACI患者的急救护理工作效率,促进其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且增强了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 控制溶栓时间 急救护理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王利利 王盈 郝晓倩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1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8月在北京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同年9月至11月...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8月在北京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同年9月至11月不断优化护理方案;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就诊的AIS患者110例作为治疗组,采用优化后的护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预检分诊——急诊内科医生接诊时间、接诊评估——CT完成时间、预检分诊——溶栓药物首推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静脉溶栓前及溶栓后24小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治疗前NIHSS评分等一般资料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预检分诊——急诊内科医生接诊时间为4.0(3.0,6.0)分钟,低于对照组的6.0(5.0,8.0)分钟;试验组接诊评估——CT完成时间为22.0(16.0,37.0)分钟,低于对照组的36.0(30.0,45.0)分钟;试验组预检分诊——溶栓药物首推时间为33.0(26.5,50.0)分钟,低于对照组58.0(42.0,73.0)分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前后组内、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缩短预检分诊——溶栓药物首推时间时间,提高预检分诊——溶栓药物首推时间合格率及溶栓治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门——针时间
下载PDF
程序化急诊急救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李莹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2期1535-1536,F0003,共3页
急性脑梗死(ACI)是近年来中老年患者常发疾病,具有发病人数多、发病急、危害大、致残率高的特点,且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ACI患者的静脉溶栓时间窗给临床急诊急救带来极大的挑战,特别是急诊急救的速度与... 急性脑梗死(ACI)是近年来中老年患者常发疾病,具有发病人数多、发病急、危害大、致残率高的特点,且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ACI患者的静脉溶栓时间窗给临床急诊急救带来极大的挑战,特别是急诊急救的速度与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生命状况及预后状况,优化ACI患者的急诊急救措施势在必行。文章首先概述了ACI的发病现状,分析了ACI的急诊急救要求,总结了ACI急诊急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程序化急诊急救在ACI患者中的应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急诊急救 ACI 医患沟通 一体化 静脉溶栓时间窗
下载PDF
基于时间节点的院内快速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雪 殷善秀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5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患者应用基于时间节点的院内快速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6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溶栓治疗的7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干预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患者应用基于时间节点的院内快速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6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溶栓治疗的7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干预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急救护理,干预组实施基于时间节点的院内快速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成功率、急救环节时间、神经功能、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CT检查、开单、办理入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改良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均较入院时下降,且干预组NIHSS、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Barthel指数(BI)均较入院时提高,且干预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间节点的院内快速急救护理应用于ACI溶栓患者干预中,能够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改善神经功能、残障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时间节点 院内快速急救护理
下载PDF
基于AC25-19A的民机应急门候选审定维修要求分析
9
作者 徐锦锦 朱铮铮 +2 位作者 王帅强 吴绍庭 柯金霖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基于AC25-19A的最新要求,在民机舱门安全性评估过程中,考虑应急门的使用环境、操作频次,识别了隐蔽失效、磨损失效。针对隐蔽失效、磨损失效,建立了舱门系统候选审定维修要求(CCMR)分析流程,并给出了隐蔽故障风险暴露时间及失效概率的... 基于AC25-19A的最新要求,在民机舱门安全性评估过程中,考虑应急门的使用环境、操作频次,识别了隐蔽失效、磨损失效。针对隐蔽失效、磨损失效,建立了舱门系统候选审定维修要求(CCMR)分析流程,并给出了隐蔽故障风险暴露时间及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确定了维修任务内容及间隔,形成了舱门系统候选审定维修要求的分析方法。同时,制定CCMR项目后迭代评估了舱门的安全性影响,结果表明:制定的CCMR项目能在保障安全性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及时探查应急门重要的隐蔽失效、磨损失效,CCMR项任务间隔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门 隐蔽失效 磨损失效 候选审定维修要求 暴露时间
下载PDF
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的建立及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0
作者 王琦 李虎 +3 位作者 欧东波 谢中培 刘迎雪 刘玉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探索并建立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收集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实施前后各40例行急诊PCI的病人,分为急救护理流程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接受常规治疗但护理...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探索并建立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收集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实施前后各40例行急诊PCI的病人,分为急救护理流程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接受常规治疗但护理方式不一样。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急救护理时间、门-导管室(D-to-C)时间、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差异。结果实行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后,首份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及静脉通路时间分别为(8.3±1.7)、(10.8±2.3)、(3.5±1.1)min,显著短于常规护理时间(P<0.05);同时,D-to-C时间、D-to-B时间分别为(11.9±3.5)、(40.4±19.7)min,均优于常规护理(P<0.05)。D-to-B时间<90 min例数为33例(82.5%),常规护理组为25例(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护理效率,缩短急诊PCI救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救护理流程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门-导管室时间 门-球囊扩张时间
下载PDF
组建脑卒中中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疗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罗高权 曾凡杰 +4 位作者 武肖娜 黎春镛 姚惠东 李波 刘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组建脑卒中中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治疗效指标的影响。方法按脑卒中中心成立前后分成既往对照组180例患者和正式运行组245例患者,记录诊治过程各环节时间点,比较两组静脉溶栓例数、血管内介入治疗例数、入院到溶栓的治疗... 目的探讨组建脑卒中中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治疗效指标的影响。方法按脑卒中中心成立前后分成既往对照组180例患者和正式运行组245例患者,记录诊治过程各环节时间点,比较两组静脉溶栓例数、血管内介入治疗例数、入院到溶栓的治疗时间(DTN)、死亡例数、入组时NIHSS评分、4周后NIHSS评分、3个月后NIHSS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脑卒中中心成立后各环节所耗时间持续减少;单纯静脉溶栓例数以及DTN<60 min达标率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血管内介入治疗例数增加、DTN时间减少、4周后NIHSS评分减少、3个月后NIHSS评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例数、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P=0.247);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P=0.406)。结论脑卒中中心成立后通过优化卒中诊疗流程,可以显著地提升医疗机构对于卒中的诊疗水平,减少卒中诊疗各环节时间,缩短DTN时间,提升溶栓率,改善患者预后,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中心 静脉溶栓 DTN时间 NIHSS评分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快速时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其效果观察 被引量:27
12
作者 裔雅萍 林燕 +2 位作者 刘烨 陈芳 谢欢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9-712,共4页
目的 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诊快速时效管理体系,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AIS患者急诊快速时效管理体系,并将此系统应用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本院急诊就诊的63例AIS患者(快速时效管... 目的 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诊快速时效管理体系,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AIS患者急诊快速时效管理体系,并将此系统应用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本院急诊就诊的63例AIS患者(快速时效管理模式组);同时与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30例AIS患者作对照(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AIS患者急诊就诊环节中预检分诊时间、基本措施落实时间、检查转运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DNT)的差异.结果 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快速时效管理模式组检查转运时间、DNT均显著缩短[检查转运时间(min):10.56±7.12比27.93±10.89,DNT(min):57.52±14.23比75.69±21.11,均P<0.05];而常规治疗对照组与快速时效管理模式组预检分诊时间、基本措施落实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预检分诊时间(min):3.37±1.47比3.23±1.27,基本措施落实时间(min):10.30±5.55比7.81±5.63,均P>0.05].结论 AIS患者在急诊实行快速时效管理体系,可明显优化就诊流程中的检查转运环节,从而缩短患者的再灌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快速时效管理系统 入院至溶栓时间 急诊
下载PDF
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庆荣 毛春节 +1 位作者 曹云云 林碎钗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经常规流程接受治疗),2014年6-1...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经常规流程接受治疗),2014年6-12月的98例患者为观察组(经急诊绿色通道接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8.91±12.75)和(90.17±29.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95%),总并发症发生率及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能够有效缩短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绿色通道 急性心肌梗死 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院前及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立军 陈锐均 +3 位作者 张文武 胡雪松 张绪洪 崔连群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院前→急诊室→导管室→监护室一体化救治模式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STEMI患者(GroupⅠ,n=16)采用一体化模式救治,再随机选取以往未采用本模式救治者23例(GroupⅡ),对比其进门至球囊扩张(door to b...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院前→急诊室→导管室→监护室一体化救治模式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STEMI患者(GroupⅠ,n=16)采用一体化模式救治,再随机选取以往未采用本模式救治者23例(GroupⅡ),对比其进门至球囊扩张(door to balloon,D2B)时间。结果与以往相比,采用一体化模式救治D2B时间中位数由120min缩短至67min,MACE发生率由26.09%降至6.25%(P<0.001)。结论采用一体化模式救治STEMI可显著缩短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紧急救治 一体化模式 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 预后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流程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单培佳 王施 +2 位作者 谢涛 周建光 周颖奇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7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观察加强流程管控对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院内时间延误(Door-to-needle time,DNT)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初起,采取多种管理措施对静脉溶栓流程进行改造,对改造前后的DNT、DNT≤60分钟比例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流程改造... 目的观察加强流程管控对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院内时间延误(Door-to-needle time,DNT)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初起,采取多种管理措施对静脉溶栓流程进行改造,对改造前后的DNT、DNT≤60分钟比例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流程改造前共收治静脉溶栓患者41例,中位年龄为67.5岁(四分位数范围:60~77.5岁);流程改造后3年内共收治静脉溶栓患者380例,中位年龄75岁(63~83岁),较改造前明显增加(P<0.01)。流程改造后,DNT中位数由109分钟(68~148分钟)降至69分钟(41~97分钟)(P<0.01);DNT≤60分钟比例由9.8%提高至43.2%(P<0.01)。结论加强优化溶栓流程的管理,可使溶栓患者数量明显增加,院内延误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院内延误时间 流程管控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门-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郭金成 马长生 +7 位作者 许敏 王国忠 张学坤 张海滨 高国旺 张正海 张立新 刘长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PCI)门-囊(D2B)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潞河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连续收治的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的D2B时间及其组成成分,记录如下时间(中位数):院前时间、门-CCU...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PCI)门-囊(D2B)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潞河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连续收治的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的D2B时间及其组成成分,记录如下时间(中位数):院前时间、门-CCU时间、CCU-获得知情同意时间、知情同意-导管室时间,导管室-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将D2B时间分为两组:短D2B组(≤120min)和长D2B组(>120min),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2B时间的因素。结果477例STEMI患者中,院前延迟时间125min,总的D2B时间120min,其中门-CCU时间19min,CCU-获得知情同意时间30min,知情同意-导管室时间30min,导管室-首次球囊扩张30min。D2B时间低于90min的患者占19.5%(93/47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长D2B时间(>120min)有关的因素是节假日住院(OR=1.85,95%CI1.19~2.85),门诊就医(OR=2.28,95%CI1.21~4.33),入CCU时无症状(OR=2.17,95%CI1.47~3.20)。而通过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转运(OR=0.36,95%CI0.23~0.55),入CCU时间在6am~10pm(OR=0.48,95%CI0.30~0.74)预测短D2B时间(≤120min)。结论多数STEMI患者的D2B时间超过指南要求,临床因素和院内机制与长D2B时间相关,应当建立起有效的院内机制来降低院内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急救医疗服务 门-囊时间
下载PDF
不同剂量乌拉地尔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压和院内时间延误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陶晓晓 王鹏 +9 位作者 金云龙 辛花平 肖雨 郑娴 胡美铃 黄阳萍 叶佳媚 彭霜霜 王俊 王志敏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671-67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剂量的乌拉地尔针剂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前血压控制及其对院内时间(DNT)延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6例接受乌拉地尔降压后经静脉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根据负荷剂量分为A、B、...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剂量的乌拉地尔针剂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前血压控制及其对院内时间(DNT)延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6例接受乌拉地尔降压后经静脉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根据负荷剂量分为A、B、C 3组:A组负荷剂量5 mg,B组负荷剂量12.5 mg,C组负荷剂量25 mg。分别比较3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DNT及3个月时MRS评分。结果:血压情况:与A组SBP(173.27±6.92)mm Hg、DBP(81.73±7.71)mm Hg比,B组SBP(165.80±7.76)mm Hg、DBP(80.93±6.95)mm Hg和C组SBP(154.80±10.69)mm Hg、DBP(73.60±5.13)mm 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NT延误:与A组(89.00±25.76)min比,B组(76.73±20.20)min和C组(73.10±14.15)min均明显缩短(均P〈0.01);3个月时MRS评分(0~1分比例):与A组(为45.5%)和C组(为50.0%)比,B组(为60.0%)百分比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乌拉地尔针剂首剂负荷12.5 mg可有效降压,使血压快速达标,且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地尔 缺血性卒中 院内时间延误 静脉溶栓前血压
下载PDF
改善就医流程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门-针时间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梁建姝 张玮艺 王子璇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9期766-769,共4页
目的探讨改善急诊就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4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 目的探讨改善急诊就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4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在启动绿色通道后立即给患者及家属佩带明显标识,并将分诊护士对患者的筛查纳入绿色通道的管理流程,同时将rt-PA静脉溶栓地点由病房前移到急诊室。以2014年1月∽4月改善流程前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DNT时间。结果对照组DNT时间中位数133(80∽174)min,试验组DNT时间102(56∽168)min,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1)。结论通过多学科配合实施一系列的综合措施,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就医流程,可以减少rt-PA静脉溶栓的院内延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门-针时间 流程
下载PDF
绕行急诊科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郭瑞威 杨丽霞 +2 位作者 木丽华 齐峰 刘浩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622-62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绕行急诊科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30 d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直接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4例。根据是否绕行急诊科分为绕行组(115例)和对照组(59... 目的回顾性分析绕行急诊科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30 d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直接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4例。根据是否绕行急诊科分为绕行组(115例)和对照组(59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PCI过程相关数据,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统计分析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多支病变、抽吸导管、支架长度、发病至入院时间(PTD)及肌酸激酶(CK)峰值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绕行组患者门球时间(D2B)显著低于对照组[(67.7±21.5)min比(89.4±23.6)min,P<0.001];两组患者30 d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和TV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绕行组患者总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2%比1.7%,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PTD、CK峰值是直接PCI后30d MACE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绕行急诊科可以缩短D2B时间,降低直接PCI后30 d的总MACE发生率,因此缩短总缺血时间将能给急性心肌梗死带来更大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绕行急诊科 门球时间 胸痛中心
下载PDF
基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急性脑梗死急诊一体化溶栓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耀辉 金雷雷 +3 位作者 吕喆 孙伟 刘维斌 张重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基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构建适用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的“急诊一体化溶栓模式”,并探讨该模式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资料。依据是否构建“急诊一体化溶栓模... 目的基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构建适用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的“急诊一体化溶栓模式”,并探讨该模式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资料。依据是否构建“急诊一体化溶栓模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DNT、出血转化率、预后。结果共纳入386例ACI患者,其中对照组176例,优化组2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24h颅内出血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NT缩短[(67.50±10.06)min比(87.66±19.11)min,P<0.05],DNT<60 min的患者比例更高[61(29.04%)vs 28(15.90%),P<0.05];溶栓后90d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患者比例更高[89(42.38%)vs 46(26.14),P=0.001]。结论基于整体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急诊一体化溶栓模式”有效减少了院内延误,安全可行,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溶栓模式 入院至溶栓时间 出血转化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