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麻下可弯曲负压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3 cm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常海 王林峰 +3 位作者 张高杰 彭越强 罗生军 唐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9-673,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可弯曲负压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3.0 cm以上大负荷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局麻下完成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的3.0 cm以上肾结石患...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可弯曲负压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3.0 cm以上大负荷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局麻下完成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的3.0 cm以上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可弯鞘组和传统鞘组,收集其一般资料,对比2组在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共9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可弯曲鞘组44例,传统鞘组52例,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石负荷等一般资料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弯鞘组术后清石率(72.73%)明显高于传统鞘组(46.15%),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如发热(2.27%)、石街形成(2.27%)明显低于传统鞘组(23.08%/17.31%),P<0.05,单次手术时间可弯鞘组[(126.20±21.45)min]与传统鞘组[(116.71±27.39)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麻下可弯曲负压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3 cm肾结石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局部麻醉 可弯曲负压鞘 输尿管软镜
下载PDF
基于示迹线方法的压气机内部流动显示试验
2
作者 刘东健 罗智浩 +4 位作者 陈峰 李军 张海灯 熊荆江 吴海波 《风机技术》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揭示压气机转子叶顶泄漏流和静叶吸力面分离流动的形态及演变趋势,采用示迹线显示空气流动的方法对某低速轴流压气机转子叶顶间隙流动及静叶吸力面复杂流动进行了直接观测。结果表明:转/静子叶片上的示迹线直观形象地显示了转子叶... 为了揭示压气机转子叶顶泄漏流和静叶吸力面分离流动的形态及演变趋势,采用示迹线显示空气流动的方法对某低速轴流压气机转子叶顶间隙流动及静叶吸力面复杂流动进行了直接观测。结果表明:转/静子叶片上的示迹线直观形象地显示了转子叶顶泄漏流动和静叶吸力面分离流动的形态及演变趋势;随着压气机节流,转子叶顶泄漏流抗衡主流的“力量”不断增强,导致叶顶泄漏流的影响区域不断向上游拓展,到达近失速工况时,泄漏流与主流的交界面与叶顶前缘平齐;随着压气机节流,静叶吸力面上的流动分离区不断向静叶前缘扩展,到达近失速工况时,50%叶高以下静叶吸力面一侧出现了大面积的回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叶顶泄漏流 吸力面分离 流动显示 失速
下载PDF
附面层抽吸对带有叶顶间隙扩压叶栅涡量场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陆华伟 张永超 +1 位作者 康达 阚晓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8-194,共7页
针对带有叶顶间隙的大转角扩压叶栅,采用实验校核的CFD方法分别研究了叶顶开槽、吸力面端部开槽及叶顶-吸力面端部组合开槽抽吸对涡量场的影响,结合涡动力学理论分析附面层抽吸机制。结果表明涡量是流场中自由涡的根源,其峰值区域严重... 针对带有叶顶间隙的大转角扩压叶栅,采用实验校核的CFD方法分别研究了叶顶开槽、吸力面端部开槽及叶顶-吸力面端部组合开槽抽吸对涡量场的影响,结合涡动力学理论分析附面层抽吸机制。结果表明涡量是流场中自由涡的根源,其峰值区域严重堵塞流场,叶顶抽吸通过吸除径向潜流附面层控制泄漏流轴向涡量分布,降低了泄漏损失,而吸力面开槽消除了角区复杂分离结构,通过二者的组合,将涡量吸附至近壁面处,流场中损失模式趋于简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压叶栅 涡量 间隙 抽吸 附面层
下载PDF
吸引器头清洗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苏涛 王洪梅 纪华众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和改进吸引器头清洗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吸引器头分为A组(超声波加酶浸泡清洗法)、B组(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法),并对两种清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超声波加酶浸泡清洗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组(P<0.05)。结... 目的探讨和改进吸引器头清洗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吸引器头分为A组(超声波加酶浸泡清洗法)、B组(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法),并对两种清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超声波加酶浸泡清洗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组(P<0.05)。结论超声波加酶浸泡清洗法能有效清除吸引器头管腔内的血液污垢,目前是吸引器头的最佳清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器头 清洗方法 消毒
下载PDF
实施品管圈质量管理降低吸引器头清洗返洗率 被引量:7
5
作者 庄玲玲 刘钎 吴清玲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8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中品管圈质量管理对降低吸引器头清洗返洗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质量管理小组,选定主题,对现状进行调查,拟定质量管理计划书,分析品管圈质量管理实施前的904件吸引器头首次清洗质量合格率,应用鱼... 目的:探讨医院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中品管圈质量管理对降低吸引器头清洗返洗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质量管理小组,选定主题,对现状进行调查,拟定质量管理计划书,分析品管圈质量管理实施前的904件吸引器头首次清洗质量合格率,应用鱼骨图等品管圈方法分析确定要因,拟定对策对品管圈质量管理实施后的856件吸引器头清洗质量实施改进,比较开展品管圈前后吸引器头清洗质量的返洗率。结果:在品管圈质量管理实施前的904件吸引器头中,首次清洗质量合格率为65.7%;在品管圈质量管理实施后的856件吸引器头中清洗质量合格率为97.6%,吸引器头清洗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开展品管圈质量管理前后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29,P<0.05),达到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结论:开展品管圈质量管理,不仅能够降低吸引器头清洗返洗率,还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员工对工作质量的关注和参与度,可充分发挥品管圈质量管理成员的工作潜能,提高吸引器头清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吸引器头 返洗率
下载PDF
变冲角下吸力面小翼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韩少冰 钟兢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390,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吸力面小翼对压气机叶栅间隙流动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压气机叶栅加装吸力面小翼控制间隙流动进行研究,着重考察了吸力面小翼在不同来流冲角下(-5°、0°、+3°)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负... 为了进一步揭示吸力面小翼对压气机叶栅间隙流动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压气机叶栅加装吸力面小翼控制间隙流动进行研究,着重考察了吸力面小翼在不同来流冲角下(-5°、0°、+3°)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负冲角时,吸力面小翼有效降低了叶尖泄漏损失及遏制了压力面分离。随着冲角增加,叶顶最大压差作用区向叶栅上游移动,泄漏涡与通道涡的相互作用增强,吸力面小翼对叶栅气动性能的改善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叶栅 冲角 吸力面小翼 间隙流动 数值仿真
下载PDF
不同宽度吸力面小翼控制压气机叶栅间隙流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韩少冰 钟兢军 陆华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1-478,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吸力面叶尖小翼控制压气机叶栅间隙泄漏流动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了三种不同宽度吸力面小翼在3%弦长间隙下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带吸力面小翼的压气机叶栅旋涡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吸力面小翼使得泄漏... 为了进一步揭示吸力面叶尖小翼控制压气机叶栅间隙泄漏流动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了三种不同宽度吸力面小翼在3%弦长间隙下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带吸力面小翼的压气机叶栅旋涡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吸力面小翼使得泄漏流在翼顶通道内发生掺混,延缓了泄漏涡的形成并降低了泄漏涡强度,三种宽度吸力面小翼分别使叶栅损失降低6.9%,7.7%和8.2%。吸力面小翼对叶栅损失值的降低量并不与其自身宽度增加量成线性关系。较大宽度的吸力面小翼会导致近端壁区气流欠偏转程度增加及泄漏流掺混损失等附加损失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力面小翼 压气机叶栅 间隙流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可控吸气实时抑制叶顶密封气流激振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立东 邢健 +1 位作者 丁磊 尹德志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2-246,394,共5页
利用叶顶吸气抑制密封气流激振,实现对密封气流激振的主动实时控制。开发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可控闭环流量调节系统,可根据叶片振动幅值反馈调节喷射流量或吸气流量。在叶片两侧为光滑密封和蜂窝密封两种条件下,实验研究了闭环可控吸气... 利用叶顶吸气抑制密封气流激振,实现对密封气流激振的主动实时控制。开发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可控闭环流量调节系统,可根据叶片振动幅值反馈调节喷射流量或吸气流量。在叶片两侧为光滑密封和蜂窝密封两种条件下,实验研究了闭环可控吸气对叶顶密封气流激振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吸气流量随叶片振动幅值变化而实时调节,叶片振动幅值被实时控制在工况设定的阀值内。光滑密封条件下,闭环可控吸气减振效果能达到30%,蜂窝密封条件下的减振效果可提高到40%,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结合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顶密封气流激振 主动控制 吸气 蜂窝密封 减振
下载PDF
ZJ114卷接机组卷制超细烟支时风室部件的改进 被引量:11
9
作者 汤治国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30,共3页
ZJ114卷接机组卷制直径为5.4 mm的超细烟支时,其风室部件输送到烟枪的烟丝束零乱,且烟丝通道堵丝,为此对ZJ114卷接机组的风室部件进行了改进。内容包括:①计算设计铲丝刀内腔出入口的截面积;②根据左右导向板、风室导轨的安装位置,绘制... ZJ114卷接机组卷制直径为5.4 mm的超细烟支时,其风室部件输送到烟枪的烟丝束零乱,且烟丝通道堵丝,为此对ZJ114卷接机组的风室部件进行了改进。内容包括:①计算设计铲丝刀内腔出入口的截面积;②根据左右导向板、风室导轨的安装位置,绘制风室烟丝通道装配数据运行曲线,应用总体标准差对数据进行计算验证;③重新设计吸丝钢带、钢带顶导轨、吸丝钢带传动架等零件;④风室吸风控制系统中,将风室电机与变频器连接,及时调整电机的工作频率。改进后的ZJ114卷接机组,风室部件能够稳定地向烟枪输送符合卷制直径5.4 mm烟支要求的烟丝束。性能稳定可靠,各项技术指标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J114卷接机组 超细烟支 风室部件 烟丝通道
下载PDF
洁净手术室中一次性吸引器头的细菌监测与研究
10
作者 李冬雪 甘秀妮 +1 位作者 唐佳 盛孝敏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6期1449-1450,共2页
目的探讨在洁净手术室中使用的一次性吸引器头细菌污染情况。方法选择80台I类无菌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吸引器头,按照术中是否持续暴露在空气中分为A组(n=42)和B组(n=38),A组中使用的吸引器头持续暴露在空气中,B组中使用的吸引器头只有在... 目的探讨在洁净手术室中使用的一次性吸引器头细菌污染情况。方法选择80台I类无菌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吸引器头,按照术中是否持续暴露在空气中分为A组(n=42)和B组(n=38),A组中使用的吸引器头持续暴露在空气中,B组中使用的吸引器头只有在需要时取出,不需要时放入切口边上的无菌布袋中,在关闭切口前对吸引器头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鉴别。结果A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在阳性结果中,共分离出6种细菌,一次性吸引器头的细菌污染率与其是否持续暴露在空气中有关,两者相关系数r=0.25。结论为了避免吸引器头引起的感染,建议在手术过程中准备无菌布袋,当不需要使用时可放入无菌布袋中,减少暴露在空气中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手术室 一次性吸引器头 细菌监测
下载PDF
凹槽带肋叶顶气膜冷却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广超 张占东 +2 位作者 张魏 寇志海 赵国昌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28,共6页
为了提高凹槽叶顶的气膜冷却效率,提出了一种凹槽带肋叶顶结构。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叶顶结构在不同吹风比、滑移壁面条件下冷却气体在凹槽腔内的流动状态和气膜冷却效率分布,揭示了凹槽带肋叶顶改善叶顶气膜冷却效率机理。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凹槽叶顶的气膜冷却效率,提出了一种凹槽带肋叶顶结构。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叶顶结构在不同吹风比、滑移壁面条件下冷却气体在凹槽腔内的流动状态和气膜冷却效率分布,揭示了凹槽带肋叶顶改善叶顶气膜冷却效率机理。结果表明:吹风比为0.5时,气膜孔附近冷却效率最高;吹风比为1.5时,凹槽内吸力面附近冷却效率最高;肋片导流作用使冷气更大范围地覆盖在凹槽内,提高了平均冷却效率,这种效应在吹风比为0.5时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凹槽带肋叶顶 滑移壁面 压力面 吸力面 冷却效率 吹风比
下载PDF
吸力面叶尖小翼构型对轴流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隽智辉 王军 +1 位作者 唐俊 杨筱沛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8,共5页
叶顶间隙泄漏是造成轴流风机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吸力面安装叶尖小翼能抑制一定程度的叶顶间隙流动,提高轴流风机气动性能。本文数值模拟了在吸力面安装不同宽度以及长度叶尖小翼对轴流风机内部流动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吸力... 叶顶间隙泄漏是造成轴流风机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吸力面安装叶尖小翼能抑制一定程度的叶顶间隙流动,提高轴流风机气动性能。本文数值模拟了在吸力面安装不同宽度以及长度叶尖小翼对轴流风机内部流动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吸力面叶尖小翼宽度可减小叶顶间隙流,延缓叶顶泄漏涡的生成和脱落,使其向远离吸力面偏移,减小了分离损失。当宽度为3倍叶片厚度时,设计工况全压效率提高了0.73%。而不同长度吸力面叶尖小翼的结果对比表明,当叶尖小翼长度为0.6倍弦长时,即可达到1倍弦长叶尖小翼对叶顶间隙流动同样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顶间隙 吸力面叶尖小翼 叶顶泄漏涡
下载PDF
涡轮动叶部分吸力侧肩壁凹槽状叶顶气热和冷却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承天 李志刚 李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3-103,共11页
为了获取高性能的燃气涡轮动叶叶顶结构和气膜冷却布局,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方程和标准k-ω湍流模型的方法研究了涡轮动叶部分吸力侧肩壁的凹槽状叶顶气热和冷却性能。数值模拟得到的动叶平叶顶传... 为了获取高性能的燃气涡轮动叶叶顶结构和气膜冷却布局,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方程和标准k-ω湍流模型的方法研究了涡轮动叶部分吸力侧肩壁的凹槽状叶顶气热和冷却性能。数值模拟得到的动叶平叶顶传热系数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对比0.95吹风比时动叶凹槽状叶顶沿中弧线和近压力侧布置的2种气膜冷却布局的叶顶泄漏流动形态、传热系数和气膜冷却有效度,指出近压力侧的气膜冷却布局B的总压损失大于沿中弧线的气膜冷却布局A;但近压力侧的气膜冷却布局B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基于近压力侧气膜冷却布局的凹槽状叶顶结构,通过切除尾缘处不同轴向长度的吸力侧肩壁,设计了5种不同的部分吸力侧肩壁的叶顶结构。结果表明:切除10%吸力侧肩壁的Case 7能有效降低总压损失,平均总压损失系数相比完整肩壁的Case 2降低了6.3%;叶顶净热流密度减少和传热系数分布与Case 2基本相同,尾缘处的冷却效率因冷气受到压制附着于叶顶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动叶 凹槽状叶顶 吸力侧肩壁 气热性能 气膜冷却
下载PDF
轴流泵叶顶泄漏涡与垂直涡空化特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沈熙 张德胜 +3 位作者 刘安 金永鑫 陈健 施卫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7-94,共8页
该文利用高速摄影和压力脉动测量结果,以某一模型轴流泵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轴流泵叶顶涡空化机理,探讨了不同流量、不同空化数下的叶顶空化形态及垂直空化涡发展的瞬态特性,分析了叶顶空化形态与压力脉动结果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该文利用高速摄影和压力脉动测量结果,以某一模型轴流泵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轴流泵叶顶涡空化机理,探讨了不同流量、不同空化数下的叶顶空化形态及垂直空化涡发展的瞬态特性,分析了叶顶空化形态与压力脉动结果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小流量(0.6~0.8)Qopt(Qopt=365 m3/h)工况下,更易空化初生且叶顶空化形态更不稳定,随着空化数的降低,叶顶空化更加剧烈;垂直空化涡自叶顶三角形云状空化尾缘脱落,垂直于叶片压力面向相邻叶片移动,造成流道堵塞,影响泵的水力性能。随着流量的降低,垂直空化涡初生点向叶顶尾缘移动;减小空化数,其尺度与强度增大。压力脉动与空化结构图像对比表明,叶片吸力面为传感器所在圆周压力最低处。叶顶空化区为低压区范围,在大流量1.2Qopt工况下,叶顶泄漏涡涡带为狭长的低压区。随着流量与空化数的降低,叶顶泄漏涡与叶顶相连形成三角形空化云,形成较大范围的低压区。垂直空化涡的脱落使得云状空化面积减小,低压区范围减小。垂直空化涡向相邻叶片压力面移动中,与脱落的叶顶泄漏涡尾缘混合作用,使压力回升过程中产生波动。空化结构对轴流泵叶轮叶顶区压力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空化 高速摄影 压力脉动 叶顶泄漏涡 垂直空化涡
下载PDF
叶顶抽吸对叶栅间隙泄漏流动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博涛 刘波 赵航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01-1709,共9页
为了控制压气机叶尖间隙泄漏流动,减少叶尖泄漏流和泄漏涡对压气机内部流场带来的不利影响,数值模拟研究了在压气机叶栅叶顶位置沿叶片中弧线开槽抽吸对叶尖泄漏流的控制效果,并与端壁流向开槽抽吸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 为了控制压气机叶尖间隙泄漏流动,减少叶尖泄漏流和泄漏涡对压气机内部流场带来的不利影响,数值模拟研究了在压气机叶栅叶顶位置沿叶片中弧线开槽抽吸对叶尖泄漏流的控制效果,并与端壁流向开槽抽吸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顶抽吸和端壁抽吸直接通过影响叶尖泄漏流的结构形态,减弱间隙泄漏流强度和影响范围,从而提升压气机/叶栅性能。叶顶中游抽吸方案Slot TB对于泄漏流与泄漏涡的控制效果优于叶顶上游抽吸方案Slot TA;而机匣端壁上游抽吸方案Slot CA相较于中游抽吸方案Slot CB对叶顶流场改善效果更佳。叶顶抽吸和端壁抽吸在抽吸量为0.6%时分别可以使总压损失系数下降约3.3%和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顶抽吸 端壁抽吸 叶尖泄漏流 泄漏涡 流动控制技术
下载PDF
自制新型吸引头在自体血液回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静秀 蔡宏伟 曾维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1-924,共4页
【目的】比较自制新型吸引头和传统吸引头在不同出血速度下对回收血液中红细胞溶血率的影响,探讨新型吸引头的临床实用性。【方法】收集骨科手术术后6 h内引流血9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传统吸引头组),B组(新型吸引头组),各45例。各组再... 【目的】比较自制新型吸引头和传统吸引头在不同出血速度下对回收血液中红细胞溶血率的影响,探讨新型吸引头的临床实用性。【方法】收集骨科手术术后6 h内引流血9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传统吸引头组),B组(新型吸引头组),各45例。各组再根据出血速度不同分为3个亚组,其中A1、B1组(V出血=2 m L/min),A2、B2组(V出血=4 m L/min),A3、B3组(V出血=8 m L/min),每个亚组15例,共6个亚组。建立体外负压抽吸模型,维持负压大小-0.02 MPa,调节抗凝剂滴速V=1 m L/min。负压抽吸5 min后采集血样,通过检测血样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回收血的溶血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新型吸引头组溶血率明显低于传统吸引头组(P<0.01),不同出血速度下各组溶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引头类型与出血速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吸引头进行自体血液回收,能有效减少负压抽吸对红细胞的破坏,降低回收血液中红细胞的溶血率,提高自体血液回收的效率;出血速度对回收血液中红细胞溶血率没有影响;不同吸引头类型与出血速度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回收 负压抽吸 吸引头 溶血率
下载PDF
叶顶吸力面肋条对压气机叶栅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军 马宏伟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1,21,共7页
研究了压气机叶片顶部加吸力面肋条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对叶片顶部肋条不同高度情况进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叶片顶部加肋条会导致泄漏流量变大,间隙内部损失变小,肋条对应的负荷高于基准叶片,对应的叶栅扩压能力增强;肋条越... 研究了压气机叶片顶部加吸力面肋条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对叶片顶部肋条不同高度情况进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叶片顶部加肋条会导致泄漏流量变大,间隙内部损失变小,肋条对应的负荷高于基准叶片,对应的叶栅扩压能力增强;肋条越高,扩压能力越强。在压气机平面叶栅上进行的相应实验表明,叶顶吸力面肋条对应的泄漏涡周向范围、出口气流角和扩压能力都略大于基准情况,但同时出口流量平均总压损失相比基准有所增加,这与数值模拟得到的趋势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叶栅 吸力面肋条 泄漏流 损失 性能
下载PDF
预制桩施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对抗拔承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展宁 黄广龙 周筠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116,共7页
预制桩沉桩施工阶段形成的桩身残余应力对抗拔桩的工作性状有影响。模型试验观测了5根不同型号的实心方桩在粉细砂地基中压桩时施工残余应力、拔桩时桩身轴力及桩端吸力。结果表明:贯入深度越大,桩身残余应力积累效应越明显,单位贯入度... 预制桩沉桩施工阶段形成的桩身残余应力对抗拔桩的工作性状有影响。模型试验观测了5根不同型号的实心方桩在粉细砂地基中压桩时施工残余应力、拔桩时桩身轴力及桩端吸力。结果表明:贯入深度越大,桩身残余应力积累效应越明显,单位贯入度对应的残余应力最大值增长幅度与桩身截面尺寸,桩端深度均有关;拔桩初期,桩身内存在拉、压轴力分界面,伴随荷载水平提高,分界面逐渐下移,直至最终消失;拔桩后期,桩端以下形成空穴,产生桩端吸力,桩底土层越密实,该现象越明显;在考虑施工残余应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抗拔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抗拔桩 桩端吸力 残余应力 承载特性
下载PDF
高亚声速时叶尖小翼对压气机叶栅泄漏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宛洋 钟兢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78,共17页
为了探索跨声速来流条件时,不同安装位置、不同宽度的叶尖小翼对压气机叶栅气动特性的影响,对Ma=0.8时包括原型叶栅在内的7种扩压叶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不同来流冲角的吸力面叶尖小翼在流场中都... 为了探索跨声速来流条件时,不同安装位置、不同宽度的叶尖小翼对压气机叶栅气动特性的影响,对Ma=0.8时包括原型叶栅在内的7种扩压叶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不同来流冲角的吸力面叶尖小翼在流场中都为负效果,增加了流场复杂性;压力面叶尖小翼则改善了泄漏流动,减小了流动损失。两种安装位置的叶尖小翼对流场的影响效果都与其宽度成正比。叶尖小翼对流场的干扰或改善效果在正冲角工况下都更为明显。与原型工况相比,在正6°冲角工况时可以观察到两种叶尖小翼的效果最明显,宽度为原型叶片叶顶宽度2.0倍的吸力面叶尖小翼带来4.17%的流场损失,宽度为原型叶片叶顶宽度2.0倍的压力面叶尖小翼则伴随着10.15%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叶栅 亚声速 吸力面叶尖小翼 压力面叶尖小翼
下载PDF
ZJ17卷接机吸风装置的改造研究
20
作者 王强 王中亚 《中国科技信息》 2014年第3期155-157,共3页
针对更改卷烟牌号后生产过程中卷接机组水松纸夹末问题加重这一现象,采用鱼骨图法确认靠拢鼓轮吸风孔被挡住是造成水松纸夹末烟支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原因提出了改进吸风装置的对策,原来吸风孔位置和直径大小不变,在风孔上端... 针对更改卷烟牌号后生产过程中卷接机组水松纸夹末问题加重这一现象,采用鱼骨图法确认靠拢鼓轮吸风孔被挡住是造成水松纸夹末烟支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原因提出了改进吸风装置的对策,原来吸风孔位置和直径大小不变,在风孔上端沿烟槽方向开一条一定深度(2.5mm)和宽度(与吸风孔直径尺寸相同)的腰形槽,以增加风孔表面的面积。实施效果表明,"水松纸夹末"这一主要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纸 夹末 吸风装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