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Tire Slip Angle on Adhesion CoefficientCharacteristic of Road Vehicles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昭度 丁能根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1997年第3期292-298,共7页
Tire slip angl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peak values of both logitudinal and lateral adhesion coefficients as well as optimal slip ratios. Regression equations based on the experi- mental data from several countries... Tire slip angl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peak values of both logitudinal and lateral adhesion coefficients as well as optimal slip ratios. Regression equations based on the experi- mental data from several countries are given to describe their dependencies. The peak value of longitudiinal adhesion coefficient h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ire slip angle, but peak value of lateral has a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the optimal slip ratio of longitudinal has an exponent function relationship, the optimal slip ratio of lateral almost has nothinng to do with tire slipan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e slip angle adhesion coefficient regression equation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ire Dynamics on Slip Ratio Estimation of Independent Driving Wheel System 被引量:4
2
作者 LI Jianqiu SONG Ziyou +1 位作者 WEI Yintao OUYANG Mingga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203-1210,共8页
The independent driving wheel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in-whee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 and tire, is more convenient to estimate the slip ratio because the rotary speed of the rotor can be acc... The independent driving wheel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in-whee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 and tire, is more convenient to estimate the slip ratio because the rotary speed of the rotor can be accurately measured. However, the ring speed of the tire ring doesn’t equal to the rotor speed considering the tire deformation. For this reason, a deformable tire and a detailed I-PMSM are modeled by using Matlab/Simulink. Moreover, the tire/road contact interface(a slippery road) is accurately described by the non-linear relaxation length-based model and the Magic Formula pragmatic model. Based on the relatively accurate model, the error of slip ratio estimated by the rotor rotary speed is analyzed in both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when a quarter car is started by the I-PMSM with a definite target torque input curve. In addition, the natural frequencies(NFs) of the driving wheel system with variable parameters are illustrated to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lip ratio estimation error and the NF. According to this relationship, a low-pass filter, whose cut-off frequency corresponds to the NF, is proposed to eliminate the error in the estimated slip ratio. The analysis, concerning the effect of the driving wheel parameters and road conditions on slip ratio estimation, shows that the peak estimation error can be reduced up to 75% when the LPF is adopted. The robust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LPF are therefore validated. This paper builds up the deformable tire model and the detailed I-PMSM models, and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he driving wheel parameters and road conditions on slip ratio esti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 vehicle (EV) driving wheel system tire dynamics slip ratio estimation characteristic frequency low-pass filter (LPF)
下载PDF
基于Uni-Tire轮胎模型的车辆质心侧偏角估计 被引量:8
3
作者 郭洪艳 陈虹 +1 位作者 丁海涛 胡云峰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31-1139,共9页
针对车辆质心侧偏角估计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能问题,提出了车辆质心侧偏角估计的非线性全维观测器设计方法.首先基于车辆动力学模型及纵滑-侧偏联合工况下的Uni-Tire轮胎模型,利用车载传感器测量车辆状态;观测器利用这些状态估计出车辆的... 针对车辆质心侧偏角估计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能问题,提出了车辆质心侧偏角估计的非线性全维观测器设计方法.首先基于车辆动力学模型及纵滑-侧偏联合工况下的Uni-Tire轮胎模型,利用车载传感器测量车辆状态;观测器利用这些状态估计出车辆的纵向速度、侧向速度及横摆角速度,并由此得到车辆的质心侧偏角估计.其次利用输入-状态稳定(input-to-state stability,ISS)理论对观测器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红旗CA7180A3E型轿车的车辆参数使用车辆仿真软件veDYNA对极限工况下的估计结果进行了离线仿真研究,并利用xPC-Target仿真环境和dSPACE实时仿真系统搭建仿真平台,对非线性全维观测器的实时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非线性估计方法估计精度较高,实时性较好,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估计方法 质心侧偏角 输入-状态稳定性 统一指数轮胎模型
下载PDF
Interaction of In-whee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with Tire Dynamics 被引量:7
4
作者 SONG Ziyou LI Jianqiu +2 位作者 WEI Yintao XU Liangfei OUYANG Mingga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70-478,共9页
Drive wheel systems combined with the in-whee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 and the tire are highly electromechanical-coupled. However, the deformation dynamics of this system,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 Drive wheel systems combined with the in-whee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 and the tire are highly electromechanical-coupled. However, the deformation dynamics of this system,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s neglected in most existing literatures. For this reason, a deformable tire and a detailed I-PMSM are modeled using Matlab/Simulink.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tire/road contact interface is accurately described by the non-linear relaxation length-based model and magic formula pragmatic model. The drive wheel model used in this paper is closer to that of a real tire in contrast to the rigid tire model which is widely used. Based on the near-precise model mentioned abov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dynamic tire and I-PMSM parameters to the relative error of slip ratio estimation is analyzed. Additionally, the torsional and longitudinal vibrations of the drive wheel are presented both in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when a quarter vehicle is started under conditions of a specific torque curve, which includes an abrupt torque change from 30 N·m to 200 N·m. The parameters sensitivity on drive wheel vibrations is also studied, and the parameters include the mass distribution ratio of tire, the tire torsional stiffness, the tire damping coefficient, and the hysteresis band of the PMSM current control algorithm. Finally, different target torque curves are compared in the simulation, which shows that the estimation error of the slip ratio gets violent, and the longitudinal force includes more fluctuation components with the increasing change rate of the torqu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drive wheel deformation on the vehicle dynamic control, and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electric vehicle traction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MSM tire dynamics slip ratio estimation tire torsional vibrations longitudinal vibrations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轮胎跳动对重型车转向特性影响分析
5
作者 杨晨 李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153,159,共5页
转向过程轮胎受地面载荷影响呈现跳动,而其对车辆稳定转向产生重要影响。车辆与地面间的接触是通过轮胎得以实现,轮胎受力直接影响到车辆转向稳定性。选用重型车辆轮胎外倾时的受力进行分析,基于此,对空载和满载工况下,高低速转向时的... 转向过程轮胎受地面载荷影响呈现跳动,而其对车辆稳定转向产生重要影响。车辆与地面间的接触是通过轮胎得以实现,轮胎受力直接影响到车辆转向稳定性。选用重型车辆轮胎外倾时的受力进行分析,基于此,对空载和满载工况下,高低速转向时的转角偏差进行分析;并对空载和满载工况下,转向时,车轮的摆动误差及滑移量进行分析,获取不同工况下各参数最优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分析,基于Simulink搭建包含承载特性的转向系统模型,以此分析不同转速条件下轮胎的受力和轮胎跳动对转向的影响;应用实际车辆,选取双移线转向工况,对比分析运行轨迹和转角关系的差异,以此验证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的可靠性。结果可知:在转向过程中,各轮胎的侧向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车速的增加,在转向过程中各轮胎所受的侧向力也呈现增加的趋势;随着速度的增加,前轴内侧轮胎受力先减小后增加;满载时,车轮跳动对车轮摆动误差的影响随着车轮转角增大而增大,而空载时,则影响更大,变化趋势也更复杂;实车测试与仿真轨迹基本保持一致,且外侧轮转向角曲线基本无较大变化,保持一致特性,误差小于3%,表明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的准确性,为此类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车 轮胎跳动 转向系统 侧倾力 摆动误差 滑移量 模型
下载PDF
BFRP筋回收轮胎钢纤维混凝土黏结性能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小春 黄祎晨 +1 位作者 张澳 徐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397,共9页
对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筋在回收轮胎钢纤维(RTSF)混凝土中的黏结性能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研究.对不同RTSF体积掺量、BFRP筋直径和嵌入长度的试件进行了拉拔试验,研究其对黏结破坏模式、黏结滑移响应和黏结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BFRP... 对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筋在回收轮胎钢纤维(RTSF)混凝土中的黏结性能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研究.对不同RTSF体积掺量、BFRP筋直径和嵌入长度的试件进行了拉拔试验,研究其对黏结破坏模式、黏结滑移响应和黏结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BFRP筋RTSF混凝土的黏结滑移理论模型.结果表明:BFRP筋RTSF混凝土黏结破坏类型包括拔出破坏、劈裂破坏以及拔出且劈裂破坏;BFRP筋直径对黏结破坏模式无显著影响,而RTSF体积掺量、BFRP筋直径和嵌入长度均对黏结强度有较大影响,且RTSF体积掺量与极限黏结强度呈正相关,BFRP筋直径和嵌入长度对其影响与之相反;当RTSF体积掺量从0增大至1.5%时,其极限黏结强度最大可提高约23.87%.与已有模型相比,所提出的黏结滑移理论模型对BFRP筋RTSF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曲线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RP筋 回收轮胎钢纤维(RTSF)混凝土 拉拔试验 黏结应力-滑移曲线
下载PDF
新兰伯恩磨耗参数与胶料磨耗状态关系的研究
7
作者 张云帆 王桂林 +3 位作者 王君 周磊 薛霖 唐明 《轮胎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研究新兰伯恩磨耗设备试验参数(载荷、试样速度、滑移率和滑石粉落粉速度)与胶料磨耗状态的关系,通过观察胶料表面磨纹在不同磨耗参数下的情况,分析橡胶的磨耗机理。结果表明:载荷与磨耗速度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试样速度与单位时间磨耗... 研究新兰伯恩磨耗设备试验参数(载荷、试样速度、滑移率和滑石粉落粉速度)与胶料磨耗状态的关系,通过观察胶料表面磨纹在不同磨耗参数下的情况,分析橡胶的磨耗机理。结果表明:载荷与磨耗速度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试样速度与单位时间磨耗速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与单位距离磨耗速度基本无相关性;滑移率与磨耗速度的相关性较高,随着滑移率的增大,样品表面的磨纹愈发清晰,磨屑聚集情况逐渐加重;落粉速度与磨耗速度的关系相对复杂,当落粉速度小于0.3 cm^(3)·min^(-1)时,两者的相关性较低;当落粉速度为0.3~0.6 cm^(3)·min^(-1)时,磨耗速度随着落粉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可观察到样品表面磨屑的生长过程;当落粉速度大于0.6 cm^(3)·min^(-1)时,磨耗速度随着落粉速度的增大而迅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橡胶 新兰伯恩磨耗 载荷 滑移率 滑石粉 磨屑
下载PDF
基于智能体——神经网络的轮胎侧偏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龙 黄晨 +1 位作者 江浩斌 王志忠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在轮胎接地压力试验台上测量轮胎在充气气压、垂直载荷、轮速等变化的18种工况下获得的轮胎侧偏特性,并定性地分析侧偏特性与侧偏角、轮速、垂直载荷和充气压力等众多因素关系,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据此,将558... 在轮胎接地压力试验台上测量轮胎在充气气压、垂直载荷、轮速等变化的18种工况下获得的轮胎侧偏特性,并定性地分析侧偏特性与侧偏角、轮速、垂直载荷和充气压力等众多因素关系,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据此,将558个样本数据点作为网络特征参数,训练和建立自适应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网络逼近。由于存在网络层数和节点的增加带来的计算量大和众多非线性传递函数相互叠加造成的网络不确定性以及误差大的问题,应用智能体技术,对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效果较好,该曲线的平均误差小于1.5%。通过与魔术公式轮胎模型比较分析,得到所采用的模型更加逼近轮胎试验曲线,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可为汽车理论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侧偏特性 神经网络 智能体
下载PDF
轮胎侧向力影响因素试验 被引量:14
9
作者 郭孔辉 李宁 庄晔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共5页
轮胎侧向力与轮胎侧偏角、垂直载荷、车轮外倾角、纵向滑移率、轮速及胎压等因素直接相关,是车辆横向动力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轮胎试验数据整理分析,阐述了车轮侧向力与各种影响因素间的关系。随着轮胎侧偏角的增大,车轮侧向力呈... 轮胎侧向力与轮胎侧偏角、垂直载荷、车轮外倾角、纵向滑移率、轮速及胎压等因素直接相关,是车辆横向动力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轮胎试验数据整理分析,阐述了车轮侧向力与各种影响因素间的关系。随着轮胎侧偏角的增大,车轮侧向力呈现很强的非线性。随着垂直载荷的增大,车轮侧向力不会呈比例增大。由于侧向力与侧偏角及垂直载荷间的非线性关系对车辆行驶性能及悬架调校非常重要,应用计算实例描述了载荷变化的影响。车轮外倾角与侧向力间的关系对悬架外倾角补偿特性非常重要,对此进行了计算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轮胎侧偏特性 影响因素 试验
下载PDF
轮胎滑移能量在电动汽车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彬 许男 +1 位作者 郭孔辉 李小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4-939,共6页
针对四轮驱动电动汽车力矩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轮胎滑移能量的四轮驱动电动汽车控制结构与力矩分配方法.该方法将高级底盘控制HCC结构与最优控制相结合,在HCC结构的基础上,将车辆侧向力的控制从HCC结构中分离,通过最优控制车辆主动... 针对四轮驱动电动汽车力矩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轮胎滑移能量的四轮驱动电动汽车控制结构与力矩分配方法.该方法将高级底盘控制HCC结构与最优控制相结合,在HCC结构的基础上,将车辆侧向力的控制从HCC结构中分离,通过最优控制车辆主动前轮转向和直接横摆力矩来实现车辆的稳定行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HCC结构的增量型最小化滑移能量力矩分配方法,并基于UniTire滑移能量模型进行了相关的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在不控制前轮转向和横摆力矩的情况下车辆是失稳的,而采用文中所提结构结合最小化轮胎负荷率或最小化轮胎滑移能量是可以保证车辆侧向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稳定性 控制 力矩分配 滑移能量
下载PDF
轮胎摩擦力与滑移率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仁广 刘昭度 +1 位作者 齐志权 马岳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7-28,34,共3页
通过分析描述轮胎摩擦力与滑移率关系的Magic模型,根据其关系曲线形状进行假设,利用二阶系统传递函数的直接识别方法,得到了由指数函数和双曲函数组成的简单建模方法,所建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摩擦因数与滑移率间的变化关系。
关键词 轮胎 摩擦力 滑移率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铰接式车辆行驶稳定性的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刚 张子达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7-372,共6页
为了获得车辆稳定行驶的临界车速,对铰接式车辆沿直线或大曲率半径曲线行驶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将铰接式车辆简化为前、后两车节组成的系统,考虑了轮胎侧偏特性和液压转向机构的弹性,建立了铰接式车辆行驶稳定性线性动力学方程。给... 为了获得车辆稳定行驶的临界车速,对铰接式车辆沿直线或大曲率半径曲线行驶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将铰接式车辆简化为前、后两车节组成的系统,考虑了轮胎侧偏特性和液压转向机构的弹性,建立了铰接式车辆行驶稳定性线性动力学方程。给出了铰接式车辆行驶稳定性的两种判别方法:特征值方法和时不变输入下稳态响应方法。给出了稳定性因数表达式和临界车速计算方法和公式。指出了铰接式车辆的两种失稳形式:由于轮胎侧偏导致的失稳和由于转向机构缺陷导致的失稳。初步讨论了铰接式车辆侧向运动的频率响应特性。给出了两种铰接式车辆的临界车速动力修改灵敏度分析方法:基于时不变输入下稳态响应方法的直接求导法和基于复特征值分析的特征值法。以ZL10装载机为例进行了实例数值计算,得到了该车的临界车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铰接式车辆 行驶稳定性 轮胎侧偏特性 液压转向机构 临界车速
下载PDF
汽车车轮模型的开发与仿真验证 被引量:6
13
作者 詹军 管欣 +1 位作者 杨得军 王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55-1259,共5页
针对现有轮胎模型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开发了考虑气胎弹性的汽车车轮模型。模型用六向弹簧阻尼器模拟了气胎的弹性,并为接地印迹块外力计算创造了条件,接地印迹块与地面的接触摩擦采用动静摩擦分离的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准确计算了车辆在零... 针对现有轮胎模型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开发了考虑气胎弹性的汽车车轮模型。模型用六向弹簧阻尼器模拟了气胎的弹性,并为接地印迹块外力计算创造了条件,接地印迹块与地面的接触摩擦采用动静摩擦分离的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准确计算了车辆在零速度附近的受力。通过对零速度工况、原地转向工况、转向小干扰工况、操纵稳定性工况的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模型 气胎弹性 动静摩擦分离建模 原地转向 转向小于扰
下载PDF
极限工况下汽车轮胎侧偏角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小龙 陈彬 +1 位作者 宋健 王啟永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1-36,共6页
轮胎侧偏特性识别是汽车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的基础,而极限工况下因侧倾转向和变形转向的影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轮胎侧偏角估计方法精度变差。提出一种基于直接视觉测量转向轮转角和车身姿态的轮胎侧偏角测试方法,为极限工况下转向轮转角... 轮胎侧偏特性识别是汽车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的基础,而极限工况下因侧倾转向和变形转向的影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轮胎侧偏角估计方法精度变差。提出一种基于直接视觉测量转向轮转角和车身姿态的轮胎侧偏角测试方法,为极限工况下转向轮转角和轮胎侧偏角观测模型研究提供技术手段。首先分析了侧偏角测试原理,基于高精度定位定向差分GPS和图像实时处理器CVS 1456等构建了实车试验系统。在对试验车转向系统传动比进行标定的基础上,原地转向和小侧向加速度行驶试验表明:基于图像获取转向轮转角与基于转向盘转角方法一致性好。圆周加减速行驶试验表明,在侧向加速度约0.8 g时,汽车达到极限工况,基于图像方式获取的转向轮转角曲线体现了侧倾转向和变形转向的影响,试验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实车试验表明所提出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极 限工况 轮胎侧偏角 测试方法
下载PDF
基于复合滑移理论的轮胎抓地状态建模与验证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波 赵又群 +2 位作者 臧利国 王健 张明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68-74,共7页
为了精确地估计轮胎抓地状态,该文针对影响汽车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轮胎和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轮胎刷子模型,同时考虑纵向滑移和侧向滑移情况,提出了改进的复合滑移轮胎刷子模型。利用抓地力和最大滚动摩擦... 为了精确地估计轮胎抓地状态,该文针对影响汽车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轮胎和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轮胎刷子模型,同时考虑纵向滑移和侧向滑移情况,提出了改进的复合滑移轮胎刷子模型。利用抓地力和最大滚动摩擦系数确定轮胎抓地状态。通过定义复合滑移系数建立了一个关于抓地状态的一元三次方程式,讨论模型中参数对抓地状态的影响,为了提高模型适应性,同时考虑了速度与最大滚动摩擦系数的变化关系。选用225/60R18轮胎的某车型进行3次重复双移线试验,结果显示:在转向时间段内(1.8~2,3.2~3.4,4.4~4.6 s)抓地状态分别为0.54、0.79和0.39,与估计值极限误差分别为4%、5.4%和5.2%,而在直线行驶时测量值与估计值误差小于2%,说明此解析模型可为预测轮胎滑移状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该文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模型 优化 刷子模型 复合滑移理论 抓地状态 操纵稳定性
下载PDF
时变垂直载荷及时变滑移率下轮胎的纵滑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孔辉 孙胜利 卢荡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9-252,共4页
在稳态半经验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松弛长度和有效滑移率的概念建立了能表达时变垂直载荷及时变滑移率低频输入下的轮胎纵滑特性非稳态半经验模型。该模型用一个弹簧(代表胎体的平移弹性)和稳态模型(代表胎面与路面的接触作用,也称接触模型... 在稳态半经验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松弛长度和有效滑移率的概念建立了能表达时变垂直载荷及时变滑移率低频输入下的轮胎纵滑特性非稳态半经验模型。该模型用一个弹簧(代表胎体的平移弹性)和稳态模型(代表胎面与路面的接触作用,也称接触模型)串联来近似表达轮胎的动态响应。试验表明,该模型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可以比较精确地表达轮胎非稳态纵滑特性。该模型满足一定理论边界条件,精度高且形式简单,易于车辆动力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轮胎模型 纵滑特性
下载PDF
微表处混合料室内加速加载试验 被引量:16
17
作者 蔡旭 王端宜 +1 位作者 张吉庆 张顺先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1-797,共7页
针对现有微表处性能实验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轮胎驱动式路面功能加速加载试验系统"的材料性能评价方法,对掺加不同改性乳化沥青的微表处混合料进行室内加速加载试验.结果表明,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性质对微表处混合料性能... 针对现有微表处性能实验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轮胎驱动式路面功能加速加载试验系统"的材料性能评价方法,对掺加不同改性乳化沥青的微表处混合料进行室内加速加载试验.结果表明,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性质对微表处混合料性能有直接影响,适宜的沥青能够延长使用年限73%,提升长期效益60%;摆值、构造深度指标与宽度变形率间相关系数为0.74与0.77;"微表处混合料蠕变度"K指标反映材料抗滑性能变化的敏感度,可用以描述混合料蠕变与矿料重分布.试验也表明"轮胎驱动式路面功能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可真实模拟轮胎与路面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养护 微表处 改性乳化沥青 抗滑性能评价 噪音变化分析
下载PDF
基于“弦”胎体理论的轮胎转偏模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青 郭孔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48,共5页
根据基于“弦”胎体理论的轮胎非稳态侧偏模型和不同侧向输入时传递函数间的相互关系,得出轮胎非稳态转偏模型。将模型中E0 函数展开为Taylor级数形式,通过有效地截取其部分项,推导出基于“弦”胎体理论的轮胎稳态转偏模型... 根据基于“弦”胎体理论的轮胎非稳态侧偏模型和不同侧向输入时传递函数间的相互关系,得出轮胎非稳态转偏模型。将模型中E0 函数展开为Taylor级数形式,通过有效地截取其部分项,推导出基于“弦”胎体理论的轮胎稳态转偏模型。最后还将无量纲的非稳态转偏模型简化为有理分式的一般形式。所得模型可用于拖拉机和汽车的动力学分析和转向性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模型 转偏 弦胎体理论 动力学 转向性能
下载PDF
轮胎刷子模型分析Ⅱ.稳态纵滑与纵滑侧偏刷子模型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青 郭孔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8,共5页
基于弹性胎面和刚性胎体假设 ,分析了稳态条件下轮胎纵滑时印迹的纵向变形以及纵滑侧偏时印迹的纵向变形与侧向变形 ,分析了印迹区内有滑移时的稳态纵滑刷子模型和纵滑侧偏刷子模型的建模机理 ,讨论了纵向剪应力分别随制动力与驱动力的... 基于弹性胎面和刚性胎体假设 ,分析了稳态条件下轮胎纵滑时印迹的纵向变形以及纵滑侧偏时印迹的纵向变形与侧向变形 ,分析了印迹区内有滑移时的稳态纵滑刷子模型和纵滑侧偏刷子模型的建模机理 ,讨论了纵向剪应力分别随制动力与驱动力的变化关系、纵滑侧偏时总切力分别与纵向和侧向分量间的矢量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模型 稳态 纵滑 侧偏 印迹 纵向剪应力
下载PDF
轮胎非线性纵滑力学特性的分段仿射辨识建模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晓强 胡伟伟 +2 位作者 吴鹏程 PAK Kin Wong 陈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2-60,共9页
针对传统轮胎力学模型因形式复杂、参数拟合困难等而不便于进行车辆系统动力学控制设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轮胎纵滑力学特性分段仿射辨识建模方法。基于平板式轮胎动态特性试验台,准确获取了反映轮胎在3124、6530、8036、946... 针对传统轮胎力学模型因形式复杂、参数拟合困难等而不便于进行车辆系统动力学控制设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轮胎纵滑力学特性分段仿射辨识建模方法。基于平板式轮胎动态特性试验台,准确获取了反映轮胎在3124、6530、8036、9468、11760 N等5个垂向载荷,胎压880 kPa,纵向滑移率变化范围为-1~0.5,以及峰值附着系数分别为0.34和0.77的两种路面条件下的非线性纵滑力学特性试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轮胎纵向力与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的一般映射关系,进而引入分段仿射辨识理论完成轮胎纵滑力学特性的有效辨识。辨识主要由试验数据聚类、仿射子模型参数估计以及分解面系数矩阵求解等3个环节组成,分别采用改进的K-means、最小二乘以及模糊加权近似支持向量机等算法进行实现,最终针对低附路面和高附路面分别获取了10个仿射子模型用于拟合轮胎非线性纵滑力学特性试验数据。为验证辨识轮胎模型的精度,将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辨识的轮胎模型能够准确描述轮胎非线性纵滑力学特性,模型整体拟合精度高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轮胎 纵滑力学特性 非线性建模 分段仿射辨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