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山茶种质组培条件下染色体倍性的维持与变化
1
作者 李雅暄 李辛雷 +1 位作者 李纪元 殷恒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9-1306,共8页
植物染色体的倍性维持和变化受环境因素影响,组培再生过程由于培养条件等因素往往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和倍性变化。为探索组培条件下山茶种质的倍性变化,该研究利用山茶种质的愈伤组织诱导体系,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倍性变化情况,并结合秋水... 植物染色体的倍性维持和变化受环境因素影响,组培再生过程由于培养条件等因素往往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和倍性变化。为探索组培条件下山茶种质的倍性变化,该研究利用山茶种质的愈伤组织诱导体系,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倍性变化情况,并结合秋水仙素处理对组培再生条件下倍性的稳定性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个山茶种质中6个为二倍体,2个为四倍体,1个为六倍体和1个为十倍体,在组培诱导愈伤及再生过程中不同倍性的种质材料能够保持稳定的倍性。(2)获得了秋水仙素处理的最适诱导条件,即培养基配方为秋水仙素浓度20 mg·L^(-1),愈伤增殖培养10 d。(3)对56个独立组织样品(含愈伤和芽)开展了倍性检测发现,有38个组织样品的倍性在1.5~2.5倍之间,11个组织样品产生了低于1.5倍性的特异现象。该研究结果进一步探索了不同山茶种质之间的倍性关系,为山茶属植物的倍性调控和多倍体诱导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染色体倍性 组织培养 秋水仙素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组织培养中大葱染色体倍性变异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黄晓梅 李桂英 +1 位作者 梁艳 陈典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期50-52,共3页
采用大葱茎尖分生组织直接成苗及分化丛生苗、茎盘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再生植株,通过染色体压片,对大葱愈伤组织及幼苗染色体数目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幼苗及丛生苗遗传稳定,其染色体未发生倍性变异,均为2n=16;愈... 采用大葱茎尖分生组织直接成苗及分化丛生苗、茎盘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再生植株,通过染色体压片,对大葱愈伤组织及幼苗染色体数目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幼苗及丛生苗遗传稳定,其染色体未发生倍性变异,均为2n=16;愈伤组织及其再生苗遗传稳定性较差,愈伤组织染色体数变异率为43.4%.其中单倍体占6.7%、三倍体占2.5%、四倍体占10%、五倍体占4.2%、六倍体占3.3%、七倍体占4.2%、八倍体占3.3%、非整倍体占9.2%;愈伤组织分化苗染色体变异率为11.7%,其中单倍体占6.7%,三倍体占1.7%,四倍体占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葱 愈伤组织 茎尖分生组织 丛生苗 四倍体 单倍体 幼苗 染色体变异 诱导 非整倍体
下载PDF
长期继代小麦培养细胞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秀玲 赵同金 +1 位作者 徐春晖 夏光敏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8-551,共4页
本文对继代培养 12 .5年的普通小麦济南 177愈伤组织染色体的结构变异进行了研究 ,并与继代时间为 1.5 - 8.6年的进行比较 ,发现其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发生了改变 ,除了原有的少数染色体断片和双着丝粒染色体以外 ,较高频率地出现了近... 本文对继代培养 12 .5年的普通小麦济南 177愈伤组织染色体的结构变异进行了研究 ,并与继代时间为 1.5 - 8.6年的进行比较 ,发现其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发生了改变 ,除了原有的少数染色体断片和双着丝粒染色体以外 ,较高频率地出现了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和端着丝粒染色体 ,分布频率分别为 91.11%和 84 .4 4 % .同工酶和RAPD分析表明 ,不同继代时期的培养细胞基因的组成和表达存在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结构变异 组织培养
下载PDF
新疆紫草的组织培养及其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国珍 秦明波 +3 位作者 康宁玲 谢德玉 叶和春 李国凤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2年第1期37-41,共5页
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的胚轴、子叶、根都产生愈伤组织。不同来源的外植体产生苗的能力不同,胚轴来源的愈伤组织分化苗最多,而且苗生长旺盛。根的愈伤组织只产生不定根。新疆紫草的核型是 K(2n)=14=2m+8sm+2sm(SAT)+2st。随着继... 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的胚轴、子叶、根都产生愈伤组织。不同来源的外植体产生苗的能力不同,胚轴来源的愈伤组织分化苗最多,而且苗生长旺盛。根的愈伤组织只产生不定根。新疆紫草的核型是 K(2n)=14=2m+8sm+2sm(SAT)+2st。随着继代培养代数增多,染色体变异的种类和频率以及染色体数目显著增加。如果继代培养时间较长,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范围更广,而且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 新疆紫草 组织培养 染色体
下载PDF
珍稀濒危树种-四合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异 被引量:14
5
作者 郭晓红 慈忠玲 +1 位作者 孙静 杨静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55-59,共5页
对继代培养 1a~ 2 a的四合木 (Tetraena mongolica Maxim )愈伤组织进行染色体制片 ,观察计数 ,显微摄影等分析研究 ,结果发现四合木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异显著 ,有亚倍体 ,多倍体和超倍体出现 ,培养 1a以上的愈伤组... 对继代培养 1a~ 2 a的四合木 (Tetraena mongolica Maxim )愈伤组织进行染色体制片 ,观察计数 ,显微摄影等分析研究 ,结果发现四合木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异显著 ,有亚倍体 ,多倍体和超倍体出现 ,培养 1a以上的愈伤组织中多倍体和超倍体占优势 ,亚倍体较少 ,而正常的二倍体则少见 ,同时还出现了异常的有丝分裂现象 ,根据观察结果 ,对四合木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异原因以及与其分化能力降低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合木 组织培养 染色体变异 珍稀树种
下载PDF
小麦族几种近缘植物细胞在长期离体培养中的染色体变异 被引量:18
6
作者 宋锡全 夏光敏 陈惠民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2000年第1期33-38,共6页
对小麦及其4种近缘属间禾草进行了长时间(0.5~5.7年,个别8.6年)的愈伤组织培养,在继代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在染色体倍性低的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2n=2x=14)及新麦草(Psathy... 对小麦及其4种近缘属间禾草进行了长时间(0.5~5.7年,个别8.6年)的愈伤组织培养,在继代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在染色体倍性低的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2n=2x=14)及新麦草(Psathyrostachysjuncea,2n=2x=14)倾向于数目的增大;染色体倍性高的小麦(Triticumaestivum,2n=6x=42)趋向于数目的减少;而倍性居中的羊草(Leymuschinensis,2n=4x=28)既有增大也有减小;染色体倍性最高的高冰草(Agropyronelongatum,2n=6x=70)最为稳定,但也有减少的趋向。愈伤组织的胚性主要与二倍体及亚二倍体的总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族近缘植物 组织培养 染色体变异 同工酶
下载PDF
继代培养中烟草愈伤组织分化能力和染色体的变异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荔 邱崇力 +1 位作者 李本逊 文国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93-198,共6页
具有分化能力的烟草花粉植株叶片愈伤组织,经过13个月的继代培养,其分化能力随继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丧失。与此同时,单倍体细胞逐渐减少,产生大量多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发现不同激素水平的处理,对愈伤组织的分化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效... 具有分化能力的烟草花粉植株叶片愈伤组织,经过13个月的继代培养,其分化能力随继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丧失。与此同时,单倍体细胞逐渐减少,产生大量多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发现不同激素水平的处理,对愈伤组织的分化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效应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组织培养 染色体 变异
下载PDF
山黧豆组织培养中的染色体变异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汉民 高清祥 +1 位作者 王小兰 孙广莲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离体培养山黧豆上胚轴、主根根尖及侧根根尖,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细胞学检查后发现,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有了显著变异,染色体数目介于2n=6~140之间、呈现不同倍数的整倍体和非整倍体.实验表明,培养基中同时附加6BA 和2,4... 离体培养山黧豆上胚轴、主根根尖及侧根根尖,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细胞学检查后发现,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有了显著变异,染色体数目介于2n=6~140之间、呈现不同倍数的整倍体和非整倍体.实验表明,培养基中同时附加6BA 和2,4—D 时能够显著提高染色体的变异频率和多倍化程度.可以认为,本实验中所看到的无丝分裂方式和核内有丝分裂现象有利于说明染色体复杂变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染色体 变异 山黧豆
下载PDF
Plant regeneration via protoplast electrofusion in cassava 被引量:2
9
作者 WEN Feng SU Wen-pan +4 位作者 ZHENG Hua YU Ben-chi MA Zeng-feng ZHANG Peng GUO Wen-w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632-642,共11页
Protoplast electrofusion between callus protoplasts of cultivar TMS60444 and mesophyll protoplasts of cultivar SC8 was performed as an approach for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cassava.The fusion products were subsequen... Protoplast electrofusion between callus protoplasts of cultivar TMS60444 and mesophyll protoplasts of cultivar SC8 was performed as an approach for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cassava.The fusion products were subsequently cultured in protoplast culture medium(TM2 G) with gradual dilution for approximately 1-2 months.Then the protoplast-derived compact calli were transferred to suspension culture medium(SH) for suspension culture.The cultured products developed successively into embryos,mature embryos,and shoots on somatic embryo emerging medium(MSN),embryo maturation medium(CMM),and shoot elongation medium(CEM),respectively.And the shoots were then rooted on Murashige and Skoog(1962) medium(MS).Sixty-six cell lines were obtained and 12 of them developed into plantlets.Based on assessment of ploidy level and chromosome counting,four of these plantlets were tetraploid and the remaining eight were diploid.Based on assessment of ploidy level and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analysis,nine tetraploid cell lines,one diploid variant plant line and nine variant cell lines were obtained.The diploid variant plant line and the nine variant cell lines all showed partial loss of genetic material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parent TMS60444,based on SSR patterns.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some new germplasm of cassava were created.In this study,a protocol for protoplast electrofusion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Another important conclusion from this work is the confirmation of a viable protocol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plants from cassava protoplasts.Going forward,we hope to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cassava tissue culture,and also provide some useful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furthe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cassa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sue culture chromosome counting DNA loss ploidy analysis
下载PDF
分蘖洋葱组织培养染色体数目变化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启江 陈典 李桂英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36-339,共4页
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 ,获得分蘖洋葱无毒试管苗。通过染色体压片 ,对分蘖洋葱组培染色体数目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苗遗传稳定 ,其染色体未发生变异 ,均为 2 n=16 ;愈伤组织及其再生苗遗传稳定性差 ,愈伤组... 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 ,获得分蘖洋葱无毒试管苗。通过染色体压片 ,对分蘖洋葱组培染色体数目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苗遗传稳定 ,其染色体未发生变异 ,均为 2 n=16 ;愈伤组织及其再生苗遗传稳定性差 ,愈伤组织染色体变异率为 33.85 % ,其中单倍体占 9.2 3% ,四倍体占 15 .39.,非整倍体占 9.2 3% ;愈伤组织分化苗染色体变异率为 2 4 .6 2 % ,其中四倍体占 16 .93% ,非整倍体占 7.6 9%。未发现三倍全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蘖洋葱 组织培养 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倍性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丰先红 李健 罗孝贵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0-73,共4页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普遍现象,泛指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培养过程中,培养细胞和再生植株中产生的遗传变异或表观遗传学变异。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有其遗传学基础,可从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普遍现象,泛指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培养过程中,培养细胞和再生植株中产生的遗传变异或表观遗传学变异。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发生有其遗传学基础,可从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检测和鉴定。组织培养产生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为植物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选择材料。作者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概念,变异来源、变异因素,变异表现以及检测方法,指出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中的不足及今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染色体变异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2,4-D 和 KT 对伊贝母组织培养中染色体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仑山 丁惠宾 康文隽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伊贝母鳞茎切块培养在附加不同浓度的2.4—D 和 KT 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对其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的变异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 KT 浓度一定的情况下(0.1毫克/升),随着2.4—D 浓度的增加,染色体变异频率越高;在2.4—D 浓度一定的... 伊贝母鳞茎切块培养在附加不同浓度的2.4—D 和 KT 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对其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的变异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 KT 浓度一定的情况下(0.1毫克/升),随着2.4—D 浓度的增加,染色体变异频率越高;在2.4—D 浓度一定的情状下(1.0毫克/升),随着KT 浓度的增加,染色体变异频率越高.当2.4—D 和 KT 浓度分别为分别1.0毫克/升和0.5毫克/升时,变异频率达到最高.2.4—D 和 KT 浓度都为0.1毫克/升时,变异频率最低.根据实验结果,对2.4—和 KT 引起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及2.4—D 与愈伤组织形成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贝母 组织培养 染色体变异 贝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