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trend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CM network pharmacology: a bibliometric study 被引量:2
1
作者 Yu-Zhi Shang Qing-Huai Zhang +3 位作者 Qiu-Xia Chen Xiu-Song Tang Yu-Zhou Pang Gang Fang 《Drug Combination Therapy》 2019年第3期102-116,共15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status,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tre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network pharmacology from birth to the present. Methods: In this study, bibliographic data and references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status,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tre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network pharmacology from birth to the present. Methods: In this study, bibliographic data and references of articles on TCM network pharmacology were collected from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WoSCC), and software including CiteSpace, VOSviewer and Microsoft Excel were applied for 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periodicals and the quantity of literature, and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occurrence network of countries, journal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authors, clusters of co-cited references, and time distribution network of keywords. Results: 249 articl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time span was from 2011 to 2018, and the annual volume of publication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 The 77 journals contain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the average impact factor of the journal is 3.215.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ntific Reports, PLoS One have high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TCM network pharmacology.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cluding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and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are the major forces in this field. Wang Yonghua and Li Shao are authors with high influence in this field, with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relevant documents and citations. According to the clustering results of co-cited references, research topic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13 development contexts such as “compound danshen formula”,“computational tool”, and “new multi-compound drug discovery”. Hotspots of TCM network pharmacology include “drug discovery”,“mechan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elevant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contents including drugs and diseases tend to be constantly enriched. Conclusion: This study comprehensively demonstrates the research status,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trends of TCM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provides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CM network pharmacology researc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ateria medica Network pharmacology BIBLIOMETRIC analysis CITESPACE VOSviewer
下载PDF
基于中医理法方药融合的中药学课程教学实践与评价
2
作者 刘仁慧 张旻昱 +3 位作者 罗良涛 成文堃 许利平 高源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02-505,共4页
依据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学及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及中药学课程目标,紧密联系前期基础知识及后期临床实践,整合中药学课程内容,结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病案讨论实践,处方训练及课后经典本草学习等教学方法开展中医理法方药融合的中药学教学... 依据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学及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及中药学课程目标,紧密联系前期基础知识及后期临床实践,整合中药学课程内容,结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病案讨论实践,处方训练及课后经典本草学习等教学方法开展中医理法方药融合的中药学教学实践,基于“有效教学”理念以课堂评价说明教学改革效果。结果提示理法方药融合的中药学课程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主动参与积极性和思考深入程度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为后期方剂学及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理法方药 融合式教学 教学评价
下载PDF
何首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肝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汪明金 陈雯清 +4 位作者 袁伟博 杜婧璇 左文明 李锦萍 刘力宽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肝毒性3个方面综述何首乌的研究进展。何首乌含有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磷脂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延缓衰老、抗癌、抗疲劳、抗炎镇痛、保护心血管等药理作用。目前,何首乌引起肝毒性的化学成分探讨主... 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肝毒性3个方面综述何首乌的研究进展。何首乌含有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磷脂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延缓衰老、抗癌、抗疲劳、抗炎镇痛、保护心血管等药理作用。目前,何首乌引起肝毒性的化学成分探讨主要集中于3类,即蒽醌类、二苯乙烯苷类及鞣质类。加大何首乌肝毒性成分、肝毒性机制研究的力度,加强中药安全用药知识宣教,规范其炮制及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何首乌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肝损伤 中药毒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药糖类成分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闯 赵新月 +6 位作者 田颖颖 于尚玥 李依林 田时秋 裴海鸾 左泽平 王志斌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256-260,共5页
中药糖类成分包括中药寡糖、中药多糖,具有抗抑郁、神经保护、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肠道菌群及促进胃肠道黏膜损伤修复、调节血糖、调节免疫、抗肿瘤、抗氧化、抗疲劳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对其生物活性研究进行整理,并对其... 中药糖类成分包括中药寡糖、中药多糖,具有抗抑郁、神经保护、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肠道菌群及促进胃肠道黏膜损伤修复、调节血糖、调节免疫、抗肿瘤、抗氧化、抗疲劳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对其生物活性研究进行整理,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中药糖类成分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寡糖 中药多糖 生物活性 药理应用
下载PDF
银杏及其制剂药用发展及毒性评价研究述评 被引量:4
5
作者 赵一懿 郭洪祝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基于我国古代银杏药用历史和近现代国内外银杏产业发展史对银杏药用发展概况进行述评,并针对银杏制剂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方面所关注的成分组成、药理活性及检测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借古论今,以期正确看待联合用药、合理用药及银杏制剂... 基于我国古代银杏药用历史和近现代国内外银杏产业发展史对银杏药用发展概况进行述评,并针对银杏制剂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方面所关注的成分组成、药理活性及检测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借古论今,以期正确看待联合用药、合理用药及银杏制剂毒性评价研究,为后续进一步开发银杏药用价值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中药制剂 药理作用 生物活性 银杏酸 中药毒性 合理用药 述评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清热类中药作用机制
6
作者 柯丽娟 李小阳 +2 位作者 刘骏 雷蕾 王忠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79-84,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清热药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TCMID、NPASS数据库获取5类清热中药活性成分,检索DrugBank、NPASS数据库收集对应靶点,使用UniProt数据库规范靶点名称。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清热药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TCMID、NPASS数据库获取5类清热中药活性成分,检索DrugBank、NPASS数据库收集对应靶点,使用UniProt数据库规范靶点名称。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Cytoscape3.9.1软件筛选核心靶点。使用在线软件DAVID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及疾病富集分析,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分析特有靶点。使用Discovery Studio 4.5.0软件对清热药共有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清热泻火药活性成分297个、清热燥湿药活性成分609个、清热解毒药活性成分1196个、清热凉血药活性成分224个、清虚热药活性成分为389个,对应靶点分别为117、241、402、87和260个;获得共有活性成分7个,对应靶点196个。GO功能、KEGG通路及疾病富集分析显示,清热药可能通过调节外源代谢过程、单碳代谢过程中的代谢途径对乳腺癌和肿瘤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清热药发挥抗肿瘤、抗乳腺癌的核心化学成分可能为棕榈酸、槲皮素、亚油酸。结论清热类中药可通过多途径发挥治疗作用,其中,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的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较为相似,均可通过调节外源代谢过程、单碳代谢过程、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的负调控、细胞葡萄糖醛酸化的负调控、雌激素代谢过程、细胞葡萄糖醛酸化中的新陈代谢类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乳腺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中药 清热药 分子机制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胡荽法象药理、名称源流及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7
作者 纪征凯 李莹波 李亚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834-838,共5页
胡荽的药象特点突出,在“象-性”与“象-效”方面的关联性较大,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药象特点,形成了其特殊的药理作用。胡荽播种于夏月“热浮长”之时,得以“秉阳热而速生”,又于早春“风升生”时节采收,得春月温煦升发之气,共成其... 胡荽的药象特点突出,在“象-性”与“象-效”方面的关联性较大,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药象特点,形成了其特殊的药理作用。胡荽播种于夏月“热浮长”之时,得以“秉阳热而速生”,又于早春“风升生”时节采收,得春月温煦升发之气,共成其辛温香窜之性效,是其用于治疗风寒束表致无汗、小便不利的法象药理。现代临床依托药理学手段对胡荽进行了全新赋能,通过对胡荽挥发油成分的提取与分析,发现了其抗氧化、抗铝沉积、抗焦虑、抗肿瘤、利尿、抗菌抗炎、促进毛发生长以及促进排卵等全新功效,这些新功效的发现,正是基于中医象思维,对胡荽进行“象性合参”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荽 法象药理 本草考证 药象 象思维 文献学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twork Toxicology in Safety Research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被引量:5
8
作者 Xing Zhang Hui-rong Fan +7 位作者 Ya-zhuo Li Xue-feng Xiao Rui Liu Jing-wen Qi Jie Wang Zong-peng Zhang Chang-xiao Liu Xiu-ping She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5年第1期27-38,共12页
Network toxicology that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network pharmacology emerges on the basis of network biology. It refers to study on the toxicological features of a constructed network model which is used to anal... Network toxicology that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network pharmacology emerges on the basis of network biology. It refers to study on the toxicological features of a constructed network model which is used to analyze toxic substanc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and regulation in biological systems, particularly investigate the toxic effects of drugs and/or compatibility of medicines on body, and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toxicity. Network toxicology currently develops rapidly in safety predi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toxicology to safety and toxicology study on CMM is extremely beneficial to identify the toxic components and potential incompatibility of CMM. Since CMM is a complex system with multi-components, multi-targets, and multi-interactions, the network toxicology in safety prediction of CMM faces three great challenges, including integration studies of bioinformatics, innovation of methods, and tools and risk assessment in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toxicology in CMM research. In this paper, relevant database, approaches and tools that network toxicology utilized in the safety study of CMM were carefully reviewed. Based on the progress mad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of CMM will be greatly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ateria medica drug safety network biology network pharmacology networktoxicology toxicology databa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Diazepam on Rat Cholinesterase andMembrane Stability of Red Cell in vitro
9
作者 刘志毅 刘宝国 张才丽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5年第1期17-21,共5页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diazepam inhibits the cholinesterase in rat serum,red cell,corpus striatum and diaphragm in vitro,that the higher the diazepam concentration,the stronger the cholinesterase inhibition,and th...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diazepam inhibits the cholinesterase in rat serum,red cell,corpus striatum and diaphragm in vitro,that the higher the diazepam concentration,the stronger the cholinesterase inhibition,and that diazepam is a reversible inhibitor to acetylcholinesterase and diazepam has a stabilizing action on red cell membranes.The role of these effects of diazepam in the treatment of organic phosphate poisoning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ZEPAM CHOLINESTERASE Organic phosphate Membrane stabiliy present Address: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Institute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0
下载PDF
Metabolis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Gut Microbiota and Its Biological Effects 被引量:6
10
作者 Yan Wang Jia-wen Shou Jian-dong Jia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5年第2期109-115,共7页
The drug metabolism in gut microbiota draws increasing attentions. After interacting with the gut bacteria,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drugs might be altered, leading to toxicity or detoxification, production of potent... The drug metabolism in gut microbiota draws increasing attentions. After interacting with the gut bacteria,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drugs might be altered, leading to toxicity or detoxification, production of potential bioactivities, regulating intestinal absorption, etc. In this review, we will focus on the metabolis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 in mammal gut microbiota and its biological effects to lear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ut bacteria and drugs through oral route in C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transformatio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gut microbiota intestinal absorp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and toxicity
原文传递
关于“重构现代中医本草体系”的设想及建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为解决中医传统诊疗不能精准改善临床理化指标的难题,需大力推动现代中医本草体系重构工作。现代药理学为中医传统本草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遵循中医传统本草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借鉴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丰富传统本草的现... 为解决中医传统诊疗不能精准改善临床理化指标的难题,需大力推动现代中医本草体系重构工作。现代药理学为中医传统本草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遵循中医传统本草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借鉴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丰富传统本草的现代认知,让现代中药药理成果“为中医所用”,可促进中医临床诊疗靶向性和精准性的提高。本文对“现代中医本草体系”重构的背景、设想以及重构工作的路径、方法和指导原则进行了系统阐释,希望能为现代中医本草体系重构工作提供一条清晰的研究脉络,并借此抛砖引玉,引发学术界的共鸣,推动中医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本草 重构 靶药 现代中药药理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治疗黄褐斑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12
作者 廖莹莹 范盾聪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0期624-630,I0002-I0004,共10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联合网络药理学分析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用药规律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关于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20.0软件分析药物组方规律、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分析,归...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联合网络药理学分析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用药规律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关于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20.0软件分析药物组方规律、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分析,归纳中药在治疗黄褐斑用药规律及药物配伍。借助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核心药对所含活性成分,DisGeNET和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获取黄褐斑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构建“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筛选出关键活性成分;利用STRING和Cytoscape获取核心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整理出治疗黄褐斑方剂共221个,中成药166个,使用频率前五的药物即当归、地黄、柴胡、茯苓、白芍;关联规则数据显示当归-白芍-柴胡支持度与置信度最高。对“当归-白芍-柴胡”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取核心药对治疗黄褐斑的潜在作用靶点90个,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主要涵盖包括缺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获得了核心药对治疗黄褐斑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黄褐斑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机制
下载PDF
虫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亮 吉晓瑞 +3 位作者 张晓丽 郑学军 雷彩霞 晋秋月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5期191-194,共4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周围血管病科的常见病,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西医强调抗血栓、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虫类药物的应用历史悠久,其逐瘀通络的功效显著,常用的中药包括全蝎、蜈蚣、水蛭、虻虫、土鳖虫等。此文就虫类药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周围血管病科的常见病,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西医强调抗血栓、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虫类药物的应用历史悠久,其逐瘀通络的功效显著,常用的中药包括全蝎、蜈蚣、水蛭、虻虫、土鳖虫等。此文就虫类药的药理作用及中医认识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其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类药 脱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药理作用 中药学 综述
下载PDF
中药对临床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试验观察 被引量:37
14
作者 陈林娜 周立勤 +4 位作者 王汉敏 谭大奇 李波 刘玲 王春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了解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肠杆菌科细菌,对中药制剂“肺炎1号”的敏感性,为耐药菌株的治疗寻找新的途径。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检测方法,用不同浓度中药含药进行耐药菌株的抑菌试验。结果... 目的了解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肠杆菌科细菌,对中药制剂“肺炎1号”的敏感性,为耐药菌株的治疗寻找新的途径。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检测方法,用不同浓度中药含药进行耐药菌株的抑菌试验。结果通过“肺炎1号”含药血清对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试验表明最低血清抑菌滴度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对MRSA菌株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抑菌效果优于阳性组。结论采用本院自制中药复方制剂“肺炎1号”含药血清对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和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株进行抑菌试验,表现出较明显的抑菌作用,为拓宽中药制剂的用药范围,减轻耐药菌株的药物压力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药理学 中药含药血清 耐药菌株 抑菌试验
下载PDF
对中药药效评价的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19
15
作者 韩京艳 邢东明 +3 位作者 卢弘 王智民 朱莹 杜力军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对中药药效评价的方法学做一探讨。方法:通过相关文献和我们的研究工作,对中药药效评价的方法做一分析和建立。结果和结论:针对中药药效作用的特点,在总结了文献中的“水闸门”法、“总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和法”。并... 目的:对中药药效评价的方法学做一探讨。方法:通过相关文献和我们的研究工作,对中药药效评价的方法做一分析和建立。结果和结论:针对中药药效作用的特点,在总结了文献中的“水闸门”法、“总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和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公式(1) (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效学 方法学
下载PDF
方剂组织药理学新假说 被引量:11
16
作者 唐文富 万美华 黄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49,共4页
方剂的作用特点是多成分、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其所含药效物质是方剂研究的核心,探索中药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中药血清药理学、方剂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以进行体外研究为主,也没有深入... 方剂的作用特点是多成分、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其所含药效物质是方剂研究的核心,探索中药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中药血清药理学、方剂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以进行体外研究为主,也没有深入到病变靶组织层次。以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与方法检测模型动物口服或灌肠后胰腺组织内的有效中药成分谱,进而提出方剂组织药理学的理论假说,即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方剂)有效成分对病变靶组织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建立其实验方法学,寻找中药方剂靶组织作用的基础、原理和直接药效物质基础;可能产生新的相互有效方剂,并开辟中药方剂研究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方剂组织药理学 急性胰腺炎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组及其在中药药理毒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邓红 吴纯启 +1 位作者 江涛 王全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75-982,共8页
微生物组是一新兴研究领域,其研究涉及人类健康、农业、生物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其中,肠道微生物组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消化道疾病(炎症性肠病)、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征)等有关。中药常作... 微生物组是一新兴研究领域,其研究涉及人类健康、农业、生物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其中,肠道微生物组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消化道疾病(炎症性肠病)、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征)等有关。中药常作为补益药而长期大量服用,其口服进入胃肠道后,肠道菌群可影响中药药理和毒理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微生物组的基本概况、常用的检测技术及其与何首乌所致肝毒性、黄芩直接作用于肠道、泽泻所致肾毒性及小柴胡汤所致肺炎等为代表的几种毒性作用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组 肠道 中药 药理 毒理
下载PDF
安神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13
18
作者 彭博 刘新民 王立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57-1260,共4页
安神中药药理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有自主活动测试(抖笼法、空场实验、洞板实验等)、睡眠实验、对抗中枢兴奋实验。关于自主活动主要的评价指标有动物的活动次数、走格数、运动路程、钻头次数及持续时间;睡眠实验的指标有睡眠动物数、睡... 安神中药药理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有自主活动测试(抖笼法、空场实验、洞板实验等)、睡眠实验、对抗中枢兴奋实验。关于自主活动主要的评价指标有动物的活动次数、走格数、运动路程、钻头次数及持续时间;睡眠实验的指标有睡眠动物数、睡眠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对抗中枢兴奋实验的指标有惊厥动物数、惊厥潜伏期和持续时间。针对现有的实验方法、评价指标及其意义进行综述,为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安神中药药理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神 药理方法 中药 自主活动测试 睡眠实验 对抗中枢兴奋实验
下载PDF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学研究近况 被引量:33
19
作者 薛洁 谢梅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U009-U011,共3页
由于中药复方的特殊性 ,在体外试验中研究其作用及机制 ,存在困难 ,为此产生了中药血清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实验方法学 ,尚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规范化。就近几年血清药理方法学方面的动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以及血清处... 由于中药复方的特殊性 ,在体外试验中研究其作用及机制 ,存在困难 ,为此产生了中药血清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实验方法学 ,尚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规范化。就近几年血清药理方法学方面的动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以及血清处理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血清药理学 方法学研究 含药血清 中药复方 体外试验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vWF,TFPI及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9
20
作者 文志斌 尚改萍 +7 位作者 何晓凡 熊石龙 汉建忠 刘发益 周春生 肖振军 李俊成 贺石林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318,共6页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 ,vWF ,TFPI和表达TF的影响。方法 :对传代培养的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4~ 8代 )分别给予不同处理 ,取上清液测NO ,vWF ,TFPI;取细胞冻融液测定TF活性。结果 :①凝血酶促进血管内...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 ,vWF ,TFPI和表达TF的影响。方法 :对传代培养的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4~ 8代 )分别给予不同处理 ,取上清液测NO ,vWF ,TFPI;取细胞冻融液测定TF活性。结果 :①凝血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F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12 .86± 2 .4 3vs 4 .6 9± 0 .83,P<0 .0 1) ,呈剂量依赖性 (r =0 .985 ,P <0 .0 1,0~ 2 0U·ml- 1 ) ,并促进vWF的释放 (18.4 3± 3.2 0vs6 .4 2± 2 .84 ,P <0 .0 1) ,补阳还五汤则抑制TF表达和vWF的释放 (P <0 .0 1) ;②补阳还五汤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5 .93± 0 .94vs 1.6 3± 0 .2 7,P <0 .0 1) ;③凝血酶能抑制血管内皮释放TFPI (0 .6 2± 0 .38vs 2 .6 4± 0 .93,P <0 .0 1) ,补阳还五汤对凝血酶的这种抑制作用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抑制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F和释放vWF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凝血酶 血管内皮细胞 NO VWF TFP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