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ient removal of Co(Ⅱ)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titanate sodium nanotubes
1
作者 Dong-Mei Li Fei-Ze Li +7 位作者 Jia-Li Liao Ji-Jun Yang Bing Li Yun-Ming Chen Yuan-You Yang Jin-Song Zhang Jun Tang Ning Liu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In this paper,a novel material for Co(Ⅱ)adsorption,titanate sodium nanotubes(Na_2Ti_2O_5-NTs)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and then they were used to remove Co(Ⅱ) from aqueous solution and compared with titanic... In this paper,a novel material for Co(Ⅱ)adsorption,titanate sodium nanotubes(Na_2Ti_2O_5-NTs)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and then they were used to remove Co(Ⅱ) from aqueous solution and compared with titanic acid nanotubes(H_2Ti_2O_5-NTs) and potassium hexatitanate whiskers(K_2Ti_6O_(13)).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of Co(Ⅱ) on the materials was dependent on p H values and was a spontaneous,endothermic process.Specifically,Na_2Ti_2O_5-NTs exhibited much more efficient ability to adsorb Co(Ⅱ) from aqueous solution,with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85.25 mg/g.Furthermore,Na_2Ti_2O_5-NTs could selectively adsorb Co(Ⅱ) from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coexisting ions(Na^+,K^+,Mg^(2+),and Ca^(2+)).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Na_2Ti_2O_5-NTs were potential effective adsorbents for removal of Co(Ⅱ) or cobalt-60 from waste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纳米管 钴(Ⅱ) 水溶液 CO(Ⅱ) 六钛酸钾晶须 新型材料 CO吸附
下载PDF
Synthesis of M_xH_yTi_3O_7 nanotubes by simple ion-exchanged process and their adsorption property 被引量:1
2
作者 SONG XuChun YANG E ZHENG YiF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8期2491-2495,共5页
The MxHyTi3O7 (M=K, Fe, Zn, Co, Na, Ag) nanotubes were prepared by ion-exchange reactions, in which H2Ti3O7 nanotube reacted with salts of K2SO4, Na2SO4, Fe(NO3)3, ZnSO4, Co(NO3)2 and AgNO3 in solution respectively. T... The MxHyTi3O7 (M=K, Fe, Zn, Co, Na, Ag) nanotubes were prepared by ion-exchange reactions, in which H2Ti3O7 nanotube reacted with salts of K2SO4, Na2SO4, Fe(NO3)3, ZnSO4, Co(NO3)2 and AgNO3 in solution respectively. The properties of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 TEM, XRD and EDX. Synthesis of MxHyTi3O7 nanotubes by ion-exchanged process was proved by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adsorp- tion properties of MxHyTi3O7 nanotube for methylene blue in aqueous solution were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钛酸盐 纳米管 离子交换过程 吸收特征
原文传递
Atomically Precise Titanium–Oxo Nanotube with Selective Water Adsorption and Semiconductive Behaviors 被引量:2
3
作者 Kalpana Chintakrinda Nagaraju Narayanam +6 位作者 Yan-Zhou Li Fei Wang Chiranjeevulu Kashi Qiao-Hong Li Gang Xu Lei Zhang Jian Zhang 《CCS Chemistry》 CAS 2020年第3期209-215,共7页
We report the first example of carbon nanotube(CNT)-like assembly of the titanium(Ti)framework,Ti oxo inorganic cluster(Ti6O6)hexagonal rings into a titanium oxide(Ti–O)nanotube,prepared by ionothermal synthesis.As d... We report the first example of carbon nanotube(CNT)-like assembly of the titanium(Ti)framework,Ti oxo inorganic cluster(Ti6O6)hexagonal rings into a titanium oxide(Ti–O)nanotube,prepared by ionothermal synthesis.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the Ti–O nanotube arrays,stabilized by sulfate ligands,assumed proper parallel alignment with each other and were separated by supramolecular interactions with surrounding EMIm(1-Ethyl-3-methylimidazolium)counter cations.Our stability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Ti–O nanotube obtained is indeed stable in air and various solvents.Also,it could maintain its structure upon heating to∼300°C.Moreover,inside the pores of the Ti–O nanotubes,a rare water molecules nanoconfinement behavior was observed at room temperature.Further,our current developed Ti–O nanotube arrays exhibited selective water adsorption over methanol and ethanol,showing potential applications for miscible solvents separations.Finally,these Ti–O nanotubes demonstrated typical semiconductive characteristics,with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creasing four orders of magnitude,ranging from 3.15×10^(−10)–1.03×10^(−6)S/cm,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35 to 135°C.This work represents a milestone in constructing inorganic Ti–O nanotube arrays with atomically precis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or applications as visible-lightinduced photocatalysts,semiconductors,sensors,and optoelectro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 compounds titanateS nanotubeS atomic structure ionothermal synthesis water adsorption
原文传递
纳米管钛酸多孔层石英毛细管色谱柱的制备及热处理对色谱保留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国宏 李伟 +3 位作者 王仲来 汪汉卿 杨建军 陈立仁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9-304,共6页
在实验室合成了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纳米管特性的纳米管钛酸H2 Ti2 O4(OH) 2 ,对其热处理前后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将其作为气 固色谱吸附剂制备出一种新型纳米管钛酸石英PLOT柱 ,同时考察了这种纳米管结构的钛酸作为固定相对C1~C... 在实验室合成了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纳米管特性的纳米管钛酸H2 Ti2 O4(OH) 2 ,对其热处理前后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将其作为气 固色谱吸附剂制备出一种新型纳米管钛酸石英PLOT柱 ,同时考察了这种纳米管结构的钛酸作为固定相对C1~C4气体烷烃混合物、空气和SF6以及CO和CO2 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 :新型纳米管钛酸石英PLOT柱具有特殊的吸附分离性能 ,纳米管钛酸作为气 固吸附色谱石英毛细管柱的固定相 ,对C1~C4烷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较好的峰对称性和较高的分离度 ,而且能够分离CO和CO2 以及空气和SF6等永久性气体组分。在 15 0℃、- 0 .1MPa真空下对纳米管钛酸处理后 ,其形貌、结构和表面性质均发生变化 ,将对C1~C4烷烃分离的保留时间 (t′R)和色谱峰对称性 (Tf)产生影响 ,在 30 0℃ ,N2 气氛下处理后 ,纳米管特性完全消失 ,其不适宜再作分析C1~C4烷烃的固定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管钛酸 多孔层石英毛细管色谱柱 制备 热处理 色谱保留性能 气-固吸附色谱 吸附剂
下载PDF
Ni^(2+)掺杂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被引量:2
5
作者 关卫省 李姣 +1 位作者 霍鹏伟 赵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6-150,共5页
采用水热法,以硝酸镍为镍源,利用商业二氧化钛(P25)制备Ni2+掺杂钛纳米管。对样品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比表面积仪(BET)的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生成了均匀的钛纳米管,管壁多层且两端... 采用水热法,以硝酸镍为镍源,利用商业二氧化钛(P25)制备Ni2+掺杂钛纳米管。对样品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比表面积仪(BET)的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生成了均匀的钛纳米管,管壁多层且两端开口;Ni2+掺杂基本没有改变钛纳米管的形态和晶型结构;掺杂5%Ni2+的钛纳米管的比表面积为233.89 m2/g,大于未掺杂的纳米管(187.52m2/g),远大于原料P25(45.6 m2/g)。以亚甲基蓝溶液为降解对象,研究Ni2+的掺杂量、pH值、振荡时间和温度对Ni2+掺杂钛纳米管吸附性能的影响。Ni2+的掺杂量、pH值、振荡时间和温度对Ni2+掺杂钛纳米管的吸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Langmuir吸附模型比Freundlich吸附模型拟合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钛纳米管 吸附 亚甲基蓝 平衡吸附量
下载PDF
纳米管钛酸和二氧化钛的暗态吸附性能
6
作者 马新起 郭新勇 +3 位作者 金振声 杨建军 张治军 孟照成 《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4期14-16,共3页
研究了在暗态下纳米管钛酸,TiO2(A),P25TiO2对水溶液中活性艳红X 3B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H值不同时,三者对活性艳红X-3B的吸附量不同,分析了它们吸附性能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 纳米管钛酸 吸附性能 TIO2 水溶液 二氧化钛 吸附量 活性艳红X-3B pH值
下载PDF
改性钛酸纳米管对锌及共存离子的吸附 被引量:3
7
作者 马骏 王雪丽 +3 位作者 祁高举 马静慧 周家欢 任宇康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396-400,共5页
通过一步碱热合成法使用粉末活性炭负载改性钛酸纳米管TNTs@PAC,对锌离子及共存离子的吸附实验,考察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该材料是由钛酸纳米管附着于活性炭的颗粒表面组成;动力学吸附特征中显示了该材料对锌离子的快速去除并符合... 通过一步碱热合成法使用粉末活性炭负载改性钛酸纳米管TNTs@PAC,对锌离子及共存离子的吸附实验,考察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该材料是由钛酸纳米管附着于活性炭的颗粒表面组成;动力学吸附特征中显示了该材料对锌离子的快速去除并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pH=5时,出现最大吸附值,共存离子不影响TNTs@PAC对锌离子的吸附趋势;等温吸附中Langmuir模型更好的描述了等温吸附结果,Zn(Ⅱ)的单层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61.6 mg/g.由此,对单一离子及共存离子高效的吸附性能使TNTs@PAC具备了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纳米管 活性炭 Zn(Ⅱ) Pb(Ⅱ) 吸附
下载PDF
Cd(Ⅱ)、Zn(Ⅱ)、Cu(Ⅱ)和Cr(Ⅲ)在钛酸纳米管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8
8
作者 韩云飞 刘文 +1 位作者 王婷 许楠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07-2015,共9页
通过水热法以TiO2为原料合成了钛酸纳米管(TNTs),研究了Cd(Ⅱ)、Zn(Ⅱ)、Cu(Ⅱ)和Cr(Ⅲ)4种重金属在TNTs上的吸附行为,以及TNTs中钠含量对重金属吸附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TNTs呈均一的管状结构,XRD分析证实TNTs为钛酸钠单斜... 通过水热法以TiO2为原料合成了钛酸纳米管(TNTs),研究了Cd(Ⅱ)、Zn(Ⅱ)、Cu(Ⅱ)和Cr(Ⅲ)4种重金属在TNTs上的吸附行为,以及TNTs中钠含量对重金属吸附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TNTs呈均一的管状结构,XRD分析证实TNTs为钛酸钠单斜型晶体且结晶较好.吸附实验表明,pH能显著影响重金属在TNTs上的吸附,最佳初始pH值为5—6;4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30 min内即可达到平衡;等温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方程(R2>0.9995),TNTs对4种重金属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且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Q Cd(216.0 mg·g-1)>Q Zn(119.3 mg·g-1)≈Q Cu(114.8 mg·g-1)>Q Cr(75.3 mg·g-1).各种重金属的吸附量与TNTs中钠含量都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达0.913以上,说明钠离子在TNTs吸附重金属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纳米管 吸附 重金属 钠含量 吸附容量
下载PDF
硫辛酸修饰钛酸纳米管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郝晨丽 丁庆伟 +3 位作者 贾世昌 毛泱博 王松柏 马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9-757,共9页
在水热法制备钛酸纳米管(Titanate nanotubes,TNTs)的基础上,再通过浸渍法将硫辛酸(Lipoic acid,LA)修饰到钛酸纳米管上,得到硫辛酸修饰的钛酸纳米管(TNTs-LA)。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光电... 在水热法制备钛酸纳米管(Titanate nanotubes,TNTs)的基础上,再通过浸渍法将硫辛酸(Lipoic acid,LA)修饰到钛酸纳米管上,得到硫辛酸修饰的钛酸纳米管(TNTs-LA)。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仪器对材料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MB)的吸附实验评价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TNTs-LA对MB的吸附主要集中于前30 min,60 min可达吸附平衡。MB的去除与溶液p H值有关,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是一个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得出TNTs-LA对MB的最大吸附量为216.98 mg/g,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纳米管 硫辛酸 亚甲基蓝 吸附
下载PDF
钛酸纳米管形成过程中不同水热反应阶段产物表征及其对Cd(Ⅱ)吸附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斌 王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1147,共7页
在以P25二氧化钛为钛源,水热反应时间为1,2,3,4天条件下,合成钛酸纳米管(TNTs)形成过程中的4种产物,采用XRD,SAXS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等手段进行表征。以Cd(Ⅱ)为代表污染物,研究4种产物对Cd(Ⅱ)的吸附,并着重分析4种产物的结构对其吸... 在以P25二氧化钛为钛源,水热反应时间为1,2,3,4天条件下,合成钛酸纳米管(TNTs)形成过程中的4种产物,采用XRD,SAXS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等手段进行表征。以Cd(Ⅱ)为代表污染物,研究4种产物对Cd(Ⅱ)的吸附,并着重分析4种产物的结构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粉末XRD结果表明,TNTs的4种产物均为单斜晶胞结构。SAXS和N2吸附/脱附表征证实,水热法制备TNTs经历二氧化钛源结构解体→钛酸纳米管形成→管状结构解体的过程,TNTs-3d具有最为规整的管状形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LangmuirFreundlich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结果,且Cd(Ⅱ)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TNTs-3d≈TNTs-1d>TNTs-4d>TNTs-2d。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样品的回转半径、孔体积对吸附量影响较小,而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可能会显著影响吸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纳米管 SAXS 吸附 Langmuir-Freundlich模型
下载PDF
重金属铅离子在钛酸纳米管/水界面的吸附研究
11
作者 徐志法 金阳 +1 位作者 盛国栋 金城安 《广东化工》 CAS 2013年第10期27-28,共2页
文章研究了钛酸纳米管对水体中Pb(Ⅱ)离子的吸附,考察了时间、pH、离子强度等常见环境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发现,钛酸纳米管对Pb(Ⅱ)的吸附在很短的时间里可达平衡。体系pH强烈影响着钛酸纳米管对Pb(Ⅱ)的吸附。在体系pH较小时,吸附受离... 文章研究了钛酸纳米管对水体中Pb(Ⅱ)离子的吸附,考察了时间、pH、离子强度等常见环境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发现,钛酸纳米管对Pb(Ⅱ)的吸附在很短的时间里可达平衡。体系pH强烈影响着钛酸纳米管对Pb(Ⅱ)的吸附。在体系pH较小时,吸附受离子强度影响,外层络合是主要机理;而在体系pH较大时,吸附不受离子强度影响,内层络合是主要机理。这些结果对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处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纳米管 吸附 铅离子
下载PDF
钛酸纳米管对水中钴离子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乐友 石互英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8期96-98,198,共4页
研究了钛酸纳米管对钴(Co2+)离子的吸附,考察了平衡时间、pH值、离子强度、腐殖酸等水化学条件对吸附的影响。结果如下:Co(II)在钛酸纳米管上的吸附在短时间里可达到平衡。Co(II)在钛酸纳米管上的吸附受pH值影响明显。在酸性条件下,离... 研究了钛酸纳米管对钴(Co2+)离子的吸附,考察了平衡时间、pH值、离子强度、腐殖酸等水化学条件对吸附的影响。结果如下:Co(II)在钛酸纳米管上的吸附在短时间里可达到平衡。Co(II)在钛酸纳米管上的吸附受pH值影响明显。在酸性条件下,离子强度影响吸附过程,腐殖酸促进Co(II)在钛酸纳米管上的吸附,外层络合是主要吸附机理;而在碱性条件下,离子强度对吸附没有影响,腐殖酸抑制Co(II)在钛酸纳米管上的吸附,内层络合是主要吸附机理。研究结果对发展核废料治理的纳米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纳米管 吸附 腐殖酸 钴离子
下载PDF
温和水热法合成钛酸盐纳米管及其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雷立 李学钊 +3 位作者 晋银佳 王婷 晏友 刘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63-1671,共9页
采用温和水热法一步快速合成了钛酸盐纳米管(TNTs),并应用于对水中重金属离子Pb(Ⅱ)、Cd(Ⅱ)和Cr(Ⅲ)的吸附.通过选择纳米级锐钛矿替代P25型二氧化钛作为反应原材料,成功将水热反应时间从72 h缩短至6 h.TEM,XRD和FT-IR等表征证实了新合... 采用温和水热法一步快速合成了钛酸盐纳米管(TNTs),并应用于对水中重金属离子Pb(Ⅱ)、Cd(Ⅱ)和Cr(Ⅲ)的吸附.通过选择纳米级锐钛矿替代P25型二氧化钛作为反应原材料,成功将水热反应时间从72 h缩短至6 h.TEM,XRD和FT-IR等表征证实了新合成材料的为管状钛酸盐结构.TNTs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且对Pb(Ⅱ)、Cd(Ⅱ)和Cr(Ⅲ)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高达525.58、214.41和69.65 mg·g^(-1).p H=5时,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对于初始浓度分别为200、100和50 mg·L^(-1)的Pb(Ⅱ)、Cd(Ⅱ)和Cr(Ⅲ),在TNTs上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513.04、212.46和66.35 mg·g^(-1),吸附性能优于传统吸附材料.合成的TNTs结构为三联的[Ti O6]八面体骨架和层间H+/Na+,其吸附机理为金属阳离子与TNTs层间Na+的离子交换.同时,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实验表明TNTs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存在选择性,即使在较高的共存离子浓度下(10 mmol·L^(-1))TNTs对目标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依然优异.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应用钛酸纳米材料高效去除水体重金属离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纳米管 水热反应 吸附容量 重金属离子 吸附选择性
原文传递
钛纳米管的制备和对铀离子的吸附 被引量:10
14
作者 常阳 张麟熹 +2 位作者 罗明标 廖桢葳 陈中胜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428,共5页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水热法制备钛纳米管,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征材料的形貌和组成以及N_2吸附/脱附比表面积的测试,研究了钛纳米管对铀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钛纳米管的外径为8 nm,管长度达2μm,由Na_2Ti_3O_7与H_3Ti_3O_...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水热法制备钛纳米管,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征材料的形貌和组成以及N_2吸附/脱附比表面积的测试,研究了钛纳米管对铀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钛纳米管的外径为8 nm,管长度达2μm,由Na_2Ti_3O_7与H_3Ti_3O_7共存组成;吸附铀容量随着温度的升高、震荡时间的增加平缓升高,最大吸附pH值为5,饱和吸附容量达62.9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是吸热自发过程,回收率随着铀量的增加而逐步减小,吸附铀的钛纳米管比未吸附铀的比表面积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吸附铀 钛纳米管 水热法
原文传递
碱热-酸热法合成二氧化钛-钛酸纳米管复合纳米材料对Cd(Ⅱ)和苯酚的同步去除 被引量:4
15
作者 雷立 晋银佳 +3 位作者 王婷 赵枭 晏友 刘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573-2580,共8页
以P25型Ti O2为原料,经碱热和酸热反应合成了Ti O2/TNTs复合纳米材料,该材料皆具钛酸纳米管(TNTs)和Ti O2晶相.Cd(Ⅱ)在Ti O2/TNTs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很快,3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此外,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所得最大吸附量达120.34 mg&... 以P25型Ti O2为原料,经碱热和酸热反应合成了Ti O2/TNTs复合纳米材料,该材料皆具钛酸纳米管(TNTs)和Ti O2晶相.Cd(Ⅱ)在Ti O2/TNTs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很快,3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此外,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所得最大吸附量达120.34 mg·g-1,其主要吸附机制为Cd2+与复合材料中TNTs层间Na+/H+的离子交换.Ti O2/TNTs对苯酚的吸附量较低(0.36 mg·g-1),因此光催化反应以实现苯酚的降解是必需的.构建的吸附-光催化系统可实现Cd(Ⅱ)和苯酚的同步有效去除,180 min时二者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6%和99.7%.Cd(Ⅱ)的去除源于暗室下复合材料中TNTs相的吸附,而苯酚的去除在于后续复合材料中Ti O2相的光催化.Cd(Ⅱ)的共存可提高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原因在于Cd(Ⅱ)吸附进入材料层间后有助于材料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共存Na+对Cd(Ⅱ)和苯酚在Ti O2/TNTs上的同步去除影响极小;而共存Ca2+由于竞争吸附和促进材料团聚的原因,会轻微抑制Cd(Ⅱ)在Ti O2/TNTs上的吸附,但对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影响较小.此外,Ti O2/TNTs可有效循环利用,经HNO3解吸和Na OH再生后,3次循环后材料对Cd(Ⅱ)和苯酚的去除率依然可达91.7%和98.1%.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合成皆具吸附和光催化性能的钛系材料的方法,对于应用纳米材料实现水体环境中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同时去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钛酸纳米管 吸附 光催化 Cd(Ⅱ) 苯酚
原文传递
钛酸盐纳米管对水中氨氮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政 冯长生 +4 位作者 张晓瑞 郏建奎 蒋彩云 李攀杰 王玉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35-3145,共11页
以P25和Na OH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钛酸盐纳米管(TNTs),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材料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其对水中氨氮的静态吸附实验,考察TNTs对水中氨氮的吸附特性及规律.结果表明碱浓度为10mol·L^-1时,可以... 以P25和Na OH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钛酸盐纳米管(TNTs),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材料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其对水中氨氮的静态吸附实验,考察TNTs对水中氨氮的吸附特性及规律.结果表明碱浓度为10mol·L^-1时,可以获得管长约120 nm,管径约为8 nm的钛酸盐纳米管,其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达到10.67 mg·g^-1.p H值介于3~8时,TNTs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氨氮.吸附过程在1 h基本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发现,TNTs对氨氮的吸附过程由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Temkin方程能较好地描述TNTs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热力学实验表明钛酸盐纳米管对氨氮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共存阴阳离子对氨氮的吸附具有抑制作用,分别表现为SO4^2->Cl^->H2PO4^-、K^+>Na^+>Ca^2+.再生的钛酸盐纳米管对氨氮循环吸附5次仍有88.64%的吸附效果.红外光谱(FT-IR)研究表明钛酸盐纳米管对氨氮的吸附机制是TNTs层间的Na+与溶液中的NH4+之间发生离子交换.钛酸盐纳米管的优良循环使用性能和大吸附容量使得其能有效地去除水中氨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盐纳米管 吸附 氨氮 动力学 吸附机制
原文传递
弱憎水性酸对钛酸纳米管吸附Cu(Ⅱ)的影响及其机理
17
作者 王婷 郑彤 崔锋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1-329,共9页
弱憎水性酸(WHoA)是水体天然有机物的重要组分之一,与腐殖酸等憎水性物质相比,其分子量相对较小,表面有较多的带电官能团,可通过静电或表面络合作用影响金属离子的吸附.本研究选用钛酸纳米管(titanate nanotubes,TNTs)作为吸附剂,探讨了... 弱憎水性酸(WHoA)是水体天然有机物的重要组分之一,与腐殖酸等憎水性物质相比,其分子量相对较小,表面有较多的带电官能团,可通过静电或表面络合作用影响金属离子的吸附.本研究选用钛酸纳米管(titanate nanotubes,TNTs)作为吸附剂,探讨了WHoA存在下,Cu(Ⅱ)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和pH值影响.借助于XPS表征,分析了Cu(Ⅱ)在TNTs表面的吸附形态.结果表明,树脂连续分离法获得的WHoA含有类富里酸荧光基团,与原水相比,苯环类物质减少,亲水性更强.pH=2条件下,WHoA显著影响TNTs对Cu(Ⅱ)的吸附,WHoA浓度为0.15mg·L^(-1)时,Cu(Ⅱ)吸附量最大为23.8mg·g^(-1),这与WHoA表面带负电的亲水基团在Cu(Ⅱ)与TNTs之间的静电桥接作用有关.WHoA的存在会影响Cu(Ⅱ)的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然而并不影响其吸附动力学过程.XPS表征结果证实,WHoA参与了TNTs对Cu(Ⅱ)的吸附,吸附的Cu(Ⅱ)以3种形式存在:通过静电引力直接与TNTs表面的-ONa结合、通过WHoA的-COOH桥接吸附、以Cu(OH)_2形式沉淀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憎水性酸 钛酸纳米管 静电桥接 吸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