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十周年 被引量:11
1
作者 易继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49,共13页
自2008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在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分析我国《民法总则》知识产权条款的制定、《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其他一些法律法规的修订,以及上述... 自2008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在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分析我国《民法总则》知识产权条款的制定、《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其他一些法律法规的修订,以及上述法律的制定和修订对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影响。针对未来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建议将现行的《专利法》一分为三,分别制定《专利法》《实用新型法》和《外观设计法》;强调注册商标的使用,剔除虚假的商标注册申请;结合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的建设,改革专利权无效宣告制度;制定《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法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法制建设 知识产权强国战略 民法总则 专利法 著作权法 商标法
下载PDF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内部规程与法律衔接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保民 王碧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7-133,共7页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国家历史背景、所处的国际经济地位以及在人民行动党长期厉行法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政治魄力,共同造就了一种以低腐败率为突出特点的新加坡政党法治治理范式。人民行动党遵循的是将党的宗旨与具体规程融入宪法法律,以...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国家历史背景、所处的国际经济地位以及在人民行动党长期厉行法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政治魄力,共同造就了一种以低腐败率为突出特点的新加坡政党法治治理范式。人民行动党遵循的是将党的宗旨与具体规程融入宪法法律,以不断加强执政党主导立法保证党的主张与国家法律呈现高度统一、以政党自律保障规法衔接的模式,其闪光点在于:党在内部规程与国家法律之间设有明显的界限,采取党纪国法各自分工配合却又相互辅助的衔接机制,党的自律对于党规国法衔接也起到保障作用。当然,人民行动党党内规程与国家法律也会出现龃龉,但不变的是国家厉行法治的根本原则。党规与国法衔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法治建设中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基于人民行动党模式的利弊分析,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以党领导立法实现党的精神与国家法律相契合;加强国家监察规范依据的体系化建设;以法律作为国家规范体系的重心;坚决维护法律权威;加强执政党在立法立规之初对于二者协调性的严格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人民行动党 党内规程 国家法律 衔接模式
下载PDF
普法三题——中国当下普法基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刚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6期82-86,共5页
普法是我国法治建设中一个重要命题,关系到我国民众法律意识的更新与重建,并进而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这一命题却在我国学界受到不应有的忽视。本文将普法这一命题置于宏观的时代背景中,对我国当下的普法活动进行反思,从... 普法是我国法治建设中一个重要命题,关系到我国民众法律意识的更新与重建,并进而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这一命题却在我国学界受到不应有的忽视。本文将普法这一命题置于宏观的时代背景中,对我国当下的普法活动进行反思,从普法的视角厘清我国各种法学思潮之间的冲突与联系,进而重构我国当下普法活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法 启蒙 本土化
下载PDF
论法律询问答复的效力 被引量:12
4
作者 梁洪霞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0年第4期66-71,共6页
法律询问答复效力等级和范围的确立是关乎我国法制统一的重要问题。现行法律对法律询问答复效力的定位较为模糊,可作3种理解:一是与司法解释、行政解释相同;二是高于其他应用解释;三是仅具有指导作用。事实上,法律询问答复已部分替代了... 法律询问答复效力等级和范围的确立是关乎我国法制统一的重要问题。现行法律对法律询问答复效力的定位较为模糊,可作3种理解:一是与司法解释、行政解释相同;二是高于其他应用解释;三是仅具有指导作用。事实上,法律询问答复已部分替代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本应做出的宪法和法律解释,但其效力还不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可创设保守型、稳健型和创新型3种制度模式来确认法律询问答复的效力,以缓解社会转型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解释不足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人大法工委 法律询问答复 效力 法律解释体制 宪政
下载PDF
试论当前凉山彝族习惯法存在的原因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明雯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2-65,共4页
现代法治社会是一个以成文法为主流的社会,国家法制统一内在地要求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是全方位的。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彝族习惯法自身的因素等原因,目前,彝族习惯法在凉山仍然存在和有效运行。并且由于彝族习惯法代表和... 现代法治社会是一个以成文法为主流的社会,国家法制统一内在地要求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是全方位的。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彝族习惯法自身的因素等原因,目前,彝族习惯法在凉山仍然存在和有效运行。并且由于彝族习惯法代表和满足了凉山彝族地区、彝族社会关系网络中彝族成员的需要,因此,有它生存的特定社会空间,同时也就有了其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地区 彝族习惯法 国家法
下载PDF
论高校师德建设法制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巫修社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0-42,共3页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本身的思想素质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无形中陷入了两个误区:重教书轻育人和忽视师德建设。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着新...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本身的思想素质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无形中陷入了两个误区:重教书轻育人和忽视师德建设。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推进高校师德建设法制化,不断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建设 教书育人 法制化 《教师法》
下载PDF
地方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法律定位
7
作者 高群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04-105,共2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公布施行以来,贯彻此法,加强语言文字基础建设势在必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适用于全国范围,有些条款及其执行给地方人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留下了根据需要和当地情况再做具体规定的地方立法和实际操作的...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公布施行以来,贯彻此法,加强语言文字基础建设势在必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适用于全国范围,有些条款及其执行给地方人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留下了根据需要和当地情况再做具体规定的地方立法和实际操作的合理空间,要加强语言文字地方立法,保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效果,并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做好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出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地方立法 定位 基础建设
下载PDF
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思考 被引量:7
8
作者 毛公宁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1,共6页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年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影响该法律的全面贯彻落实。为今之计,必须坚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信不动摇,维护我国...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年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影响该法律的全面贯彻落实。为今之计,必须坚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信不动摇,维护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尊严和权威,尽快制定和出台自治区自治条例,切实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法 贯彻落实 思考
下载PDF
中国建设知识经济系统工程的基本措施
9
作者 何佩伦 王岚生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3期42-46,共5页
知识经济是在当今各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新的经济形态,正确认识和把握知识经济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体制、技术、产业、载体、教育、政策法规等几方面对我国如何发展知识经济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战略设计,并... 知识经济是在当今各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新的经济形态,正确认识和把握知识经济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体制、技术、产业、载体、教育、政策法规等几方面对我国如何发展知识经济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战略设计,并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中国经济 政策措施 信息技术 软件产业 网络系统 创新人才 全民信息法 国家知识经济领导小组
下载PDF
TOWARDS A GLOBAL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10
作者 Suzannah Linton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7年第2期217-277,共61页
The prevailing narrative instructs us that human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is down to white knights from the western parts of the European continent with their codes of chivalry, or alternatively, the Swis... The prevailing narrative instructs us that human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is down to white knights from the western parts of the European continent with their codes of chivalry, or alternatively, the Swiss businessman Henri Dunant. This contribution challenges that narrative for overlooking, or being ignorant of, the way that societ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approached the matter of the captured enemy fighter. Traces of some of the critical principles about humane treatment that we see in our present law can actually be found in much older societies from outside of Europe. A more accurate and representative way of understanding humanitarianism in th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can and must be crafted, with the prevailing Euro-centric account balanced with practices, cultures and faiths from elsewhere. The quest to achieve more humane treatment in armed conflict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battle of the intellect. Narratives and conceptualisations that are more inclusive, recognising and appreciating of the ways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are likely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communicating humanitarian ideals. This work adopts a new method of approaching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th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over time and space. This new framework of analysis uses six cross-cutting themes to facilitate a broader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nd develop a more sophisticated level of understanding. The first theme is how older and indigenous societies approached the matter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The second focuses on religions of the world, and what they teach or require. The third section examines the matter of martial practices and codes of ethics for combatants in certain societies. The fourth category engages with colonisation and decolonisation, and regulation (or non-regul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captives of war. Fifth is the issue of modernisation and the impact it has had on armed forces and fighters, including on the treatment of captives. The final issue is the shift towards formalised agreements, beginning with the first bilateral agreements and then the multilateral codification exercise that began in the mid-19th century and continues to this day. This framework for analysis leads into a final chapter, presenting a fresh and holistic view on the evolution of prisoner of war protec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t provides a different way of looking at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starting with this effort at a glob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law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capture ENEMY fighters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prisoners of war humane treatment slavery ransom exchange killing abuse ancient societies indigenous people Hammurabi's Code religion Christianity Islam Hinduism Judaism Buddhism sikhism martial codes ethical codes cultural norms Japan India West Africa East Africa CRUsADEs Western Europe UsA Henri Dunant colonisation decolonisation wars of national liberation Geneva Conventions1949 Additional Protocol Additional Protocol context evolution modemisation codification global understanding new perspective
原文传递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探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林泰 林伯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39,共5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国体相适应的根本政治制度。文章探讨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路与途径 :一是要弄清它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本质区别 ,适当借鉴其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二是要处理好法治与人治 ,党的领导与发挥人民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国体相适应的根本政治制度。文章探讨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路与途径 :一是要弄清它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本质区别 ,适当借鉴其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二是要处理好法治与人治 ,党的领导与发挥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的关系 ,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推进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的转变 ;三是要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和组织结构 ,更好地发挥其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权分立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原文传递
习近平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丰富和发展——以现代化为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一平 《理论界》 2015年第3期9-13,共5页
作为处于国家发展关键期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方略不仅没有回避政治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浪潮,而且创造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理论。在政治现代化的评价体系层面,提出评价一国政治制度是否民主有效的8个标准,从政治竞争的... 作为处于国家发展关键期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方略不仅没有回避政治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浪潮,而且创造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理论。在政治现代化的评价体系层面,提出评价一国政治制度是否民主有效的8个标准,从政治竞争的机会公平、政治参与的权利公平以及权力运行的规则公平三个层次反映出现代民主观念的一般规律;在政治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以党内民主、协商民主与基层民主的结合扩展和深化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以完善民主集中制、巡视制度与人大监督加强了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以清晰阐述宪法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推进了民主政治的法治化,指导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现代化 人民民主 依法治国 人大制度
原文传递
关于《监察法(草案)》的八点修改意见 被引量:46
13
作者 陈光中 姜丹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4-173,共10页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反腐防腐的重大决策部署,改革试点工作也将在全国推开。制定《监察法》以立法形式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法律十分必要。根据公布的《监察法(草案)》笔者提出八点修改建议:修改《宪法》应...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反腐防腐的重大决策部署,改革试点工作也将在全国推开。制定《监察法》以立法形式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法律十分必要。根据公布的《监察法(草案)》笔者提出八点修改建议:修改《宪法》应先行于制定《监察法》,人大应对监察委员会进行有效监督,"尊重和保障人权"应写入《监察法》,监察委员会独立行使职权的表述应该修改,留置应当遵循法治程序,职务犯罪调查应允许律师介入,检察机关应拥有独立的审查起诉权,应当由全国人大依据立法程序主导《监察法》起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法(草案)》 修宪先行 保障人权 人大主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