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esthetic fingertip reconstruction with partial second toe transfer 被引量:4
1
作者 HUANG Dong WANG Hong-gang +2 位作者 WU Wei-zhi ZHANG Hui-ru LIN Ha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9期3013-3016,共4页
Background Fingertip defect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appearance of the hand.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esthetic fingertip reconstruction with partial second toe transfer.Methods... Background Fingertip defect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appearance of the hand.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esthetic fingertip reconstruction with partial second toe transfer.Methods Between July 2005 and December 2008, 17 patients underwent aesthetic fingertip reconstruction with partial second toe transfer. The mean size of fingertip defects was 0.7 cm (ranging from 0.5-1.1 cm). Anastomosis was performed between one dominant plantar digital artery and one proper digital artery, between two dorsal digital veins of the toe and two dorsal digital veins of the finger, respectively,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blood supply to the reconstructed finger. Two plantar digital nerves of the toe were then sutured to two proper digital nerves of the finger for the restoration of fingertip sensation.Results All reconstructed fingers survived completely. The follow-up period ranged from 6 to 24 months,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reconstructed fingertip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normal fingertip.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fingertip was (7.8±1.3) mm. The recovered pinch strength of the reconstructed finger was about (89.0±5.1)% of that of the normal finger. Donor site healed well without complications.Conclusions Partial second toe transfer is an ideal aesthetic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fingertip defects; it can not only achieve a satisfactory appearance of the fingertip, but can also obtain excellent sensory and motor 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gertip defect aesthetic reconstruction toe-to-finger transfer
原文传递
Reconstruction of thumb together with the first metacarpus of 10 cases using the modified method of free transfers of second toe and composite tissue
2
作者 褚晓朝 黄耀添 陆裕朴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4年第3期235-239,共5页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of reconstruction of thumb and first matacarpus of 10 cases are reported. All the 10 transplantations were successful and revealed fine recovery of function and appearance.It was considered th...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of reconstruction of thumb and first matacarpus of 10 cases are reported. All the 10 transplantations were successful and revealed fine recovery of function and appearance.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method of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the second toe and metatarsus,first web space of the foot and the dorsal pedis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umb and metacarpus to be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methods in many aspects.Revascularization by anastomosis between the dorsalis pedis artery and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radial artery and that between the first plantar metatarsal artery and the distal end of the radial artery is effective to overcome ischemia of transplants because of variation of the first dorsal metatarsal art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e transfer RECONSTRUCTION of THUMB dorsalis pedis FLAP
下载PDF
第一跖底动脉的外科解剖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达传 钟世镇 +2 位作者 高崇敬 刘牧之 孙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2期65-68,124,共5页
目前第二趾移植和(?)趾甲皮瓣移植重建手功能的术式,常采用足背动脉与第一跖背动脉为血管蒂。但该血管蒂常有变异,据临床的实践经验,改用第一跖底动脉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分离第一跖底动脉难度较大,故在55例足标本和13例血管铸型标本... 目前第二趾移植和(?)趾甲皮瓣移植重建手功能的术式,常采用足背动脉与第一跖背动脉为血管蒂。但该血管蒂常有变异,据临床的实践经验,改用第一跖底动脉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分离第一跖底动脉难度较大,故在55例足标本和13例血管铸型标本上观察了第一跖底动脉有关的外科解剖,讨论了利用第一跖底动脉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跖底动脉 足趾移植 (足母)趾甲皮瓣
下载PDF
部分第二、三足趾移植再造指部分缺损的外科解剖 被引量:6
4
作者 文质君 徐达传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4-35,共2页
在33侧成人足标本上观测了第二、三趾的血管和神经。第二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趾底固有神经和胫侧趾背静脉外径分别为1.1±0.3mm、1.6±0.3mm、1.1±0.2mm;腓侧分别为0.8±0.3mm、... 在33侧成人足标本上观测了第二、三趾的血管和神经。第二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趾底固有神经和胫侧趾背静脉外径分别为1.1±0.3mm、1.6±0.3mm、1.1±0.2mm;腓侧分别为0.8±0.3mm、1.5±0.4mm、0.9±0.2mm。第三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趾底固有神经和胫侧趾背静脉外径分别为0.9±0.3mm、1.6±0.4mm、1.0±0.2mm:腓侧分别为0.7±0.2mm、1.4±0.2mm、0.9±0.2mm。结合再造术讨论了趾部分移植血管神经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移植 趾底固有动脉 趾底固有神经 解剖学
下载PDF
基于剪胀效应的桩底嵌岩锚杆荷载传递分析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明华 龙照 邹新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938-1942,共5页
针对基桩竖向承载力自锚法测试体系中桩底嵌岩锚杆的受力特点,基于锚固体-岩石作用的剪胀机制,建立了适合于桩底嵌岩锚杆的荷载传递函数,并由此推导出锚杆临界锚固长度的解析解。然后,基于该解答探讨了桩底嵌岩锚杆锚固段摩阻力沿锚固... 针对基桩竖向承载力自锚法测试体系中桩底嵌岩锚杆的受力特点,基于锚固体-岩石作用的剪胀机制,建立了适合于桩底嵌岩锚杆的荷载传递函数,并由此推导出锚杆临界锚固长度的解析解。然后,基于该解答探讨了桩底嵌岩锚杆锚固段摩阻力沿锚固长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并提出可近似考虑各因素综合影响效果的δ值。工程算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其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底嵌岩锚杆 荷载传递 剪胀效应 临界锚固长度 桩基荷载试验
下载PDF
第2足趾组织瓣联合趾腓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施海峰 芮永军 +5 位作者 张全荣 寿奎水 许亚军 邱扬 姚群 陈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3786-3788,共3页
目的探讨第2足趾组织瓣联合趾腓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年始,临床应用21例,其中趾腓侧皮瓣镶嵌于第2足趾跖侧2例、修复3度以上拇指缺损7例、第2趾末节带中、近节皮瓣联合趾腓侧皮瓣修复食指皮肤脱套伤2例、第2足趾再造手指联... 目的探讨第2足趾组织瓣联合趾腓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年始,临床应用21例,其中趾腓侧皮瓣镶嵌于第2足趾跖侧2例、修复3度以上拇指缺损7例、第2趾末节带中、近节皮瓣联合趾腓侧皮瓣修复食指皮肤脱套伤2例、第2足趾再造手指联合距母趾腓侧皮瓣修复虎口、邻指或附近皮肤缺损10例。结果20例再造指和皮瓣均成活,1例为小儿拇指再造,其足趾成活良好而距母趾腓侧皮瓣坏死,经二期植皮后治愈。经6~14个月随访,再造指、皮瓣外观良好,17例再造指伸、屈、抓、捏功能满意,4例轻度活动受限;距母趾腓侧皮瓣耐磨无臃肿。移植组织两点辨别觉8~12mm。结论第2足趾联合距母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复合性手创伤,只吻合一套血管系统,手术简便、实用,为再造手指并同时修复局部皮肤缺损提供了较好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移植 足趾 皮瓣 手损伤
下载PDF
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皮瓣血供范围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龙强 徐晓燕 程国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通过墨汁灌注及血管铸形标本的制作,从解剖学探讨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皮瓣的血供范围,为临床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带足背皮瓣的第2足趾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侧新鲜截肢单足标本解剖分离后,从第1跖背动脉灌注墨汁,观测其染... 目的通过墨汁灌注及血管铸形标本的制作,从解剖学探讨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皮瓣的血供范围,为临床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带足背皮瓣的第2足趾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侧新鲜截肢单足标本解剖分离后,从第1跖背动脉灌注墨汁,观测其染色范围。然后在显微镜下将皮瓣从深筋膜下掀起,观察细小皮支的染色范围。另取3侧标本,制作血管铸型标本。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墨汁灌注染色:10侧标本染色范围为:内侧界达趾胫侧,外侧界达第3趾蹼间隙,远侧界达趾端,近侧界达跖跗关节。(2)铸型标本观察:第1、2趾近端动脉分支分布密集,并可见第1、2、3跖背动脉之间的交通支。结论 (1)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足背皮瓣胫侧血供丰富,腓侧血供范围可达第3趾蹼腓侧。(2)在临床上设计带菱形或舵样足背皮瓣时,腓侧皮瓣不宜设计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皮瓣 第1跖背动脉 足趾移植 应用解剖
下载PDF
PHC管桩荷载传递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7
8
作者 施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5-99,共5页
通过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的桩顶、桩端及桩周各主要土层的分界面埋设钢筋计的精细静荷载试验,研究了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分析了侧阻力、端阻力的变化规律,实测了压桩力与入土深度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PHC管桩 荷载 高强混凝土 静荷载试验 桩侧阻力 桩端阻力
下载PDF
急诊趾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 被引量:1
9
作者 辛畅泰 曾宪利 蔡林方 《实用手外科杂志》 1999年第3期138-139,共2页
目的介绍急诊趾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的特点及经验。方法应用趾甲皮瓣移植的方法急诊为34例不同拇指损伤及缺损的病人施行了拇指再造术,在拇指骨支架的重建,受区血管的选择,供区创面的修复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结果本组34例,成活31例,失... 目的介绍急诊趾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的特点及经验。方法应用趾甲皮瓣移植的方法急诊为34例不同拇指损伤及缺损的病人施行了拇指再造术,在拇指骨支架的重建,受区血管的选择,供区创面的修复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结果本组34例,成活31例,失败3例。成活率达91%。术后经6个月至5年的随访,其成活的31例,再造之拇指外形佳,其中30例恢复了良好的感觉和运动功能。27例病人供区植皮全部或大部成活,拇趾无触痛,无创面,无明显功能障碍。4例供区植皮大部坏死,经切除末节趾骨后创面愈合,4例坶趾残端曾出现破溃,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均不影响走路。结论急诊一期拇指再造有最大限度地保留伤指的正常组织,指骨可回植,手术一次完成,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趾甲 皮瓣移植 再造拇指 指骨 创面 植皮 限度 目的 方法
下载PDF
改良手指再造术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谢庆平 谢俊明 许新伟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675-676,679,F0003,共4页
目的总结改良手术方式,最大限度保留残余组织情况下再造修复手指中重度外伤、手指缺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7例57指中重度外伤、手指缺如,遵循"缺什么取什么,缺多少取多少"原则,采用以全手指骨支架和手外形的协调重建,并... 目的总结改良手术方式,最大限度保留残余组织情况下再造修复手指中重度外伤、手指缺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7例57指中重度外伤、手指缺如,遵循"缺什么取什么,缺多少取多少"原则,采用以全手指骨支架和手外形的协调重建,并按比例排序的改良手术方式进行再造修复。结果57指全部成活,部分行二期患指整形或肌腱松解,随访1-2年,患手功能恢复良好,外观满意。结论改良手指再造术能在最大限度恢复患手整体功能的同时,获得较好的患手外形,增加患者主观信心,充分发挥再造手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 足趾移植 手术
下载PDF
游离足趾及关节移植术对供足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学斌 孙育森 +4 位作者 武忠宝 沈建农 杨巧珍 吴继敏 杨振宪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5年第3期266-269,共4页
对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多趾移植及关节移植术后的病人,进行了详细的病史复习、体格检查、步态分析及双足负重位X线检查,并采用自身对照分层分析。极少数病人供足有轻度的蹬力减退,一般不引起病人注意。其中多趾移植及关节移植组术后... 对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多趾移植及关节移植术后的病人,进行了详细的病史复习、体格检查、步态分析及双足负重位X线检查,并采用自身对照分层分析。极少数病人供足有轻度的蹬力减退,一般不引起病人注意。其中多趾移植及关节移植组术后供足问题相对较多,跖骨截骨的第二足趾移植组次之,跖趾关节离断组最少,但均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本组手术对双足步态无明显影响。术后供足内侧纵弓无影响,但有引起拇趾外翻的倾向,跖骨截骨组远期可出现足外侧纵弓下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趾 移植术 供足功能 关节
下载PDF
新疆某电厂灌注桩荷载传递性状试验研究
12
作者 梁冠军 赵羽 《价值工程》 2015年第14期125-128,共4页
灌注桩因施工工艺复杂,易出现质量问题,且桩基的承载性能受到土体强度和桩身强度、施工工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正确认识桩基的承载性能,需要了解桩的荷载传递特性。本文以新疆某电厂灌注桩桩基静载试验为例,分析了灌注桩荷载传递性状:... 灌注桩因施工工艺复杂,易出现质量问题,且桩基的承载性能受到土体强度和桩身强度、施工工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正确认识桩基的承载性能,需要了解桩的荷载传递特性。本文以新疆某电厂灌注桩桩基静载试验为例,分析了灌注桩荷载传递性状:试桩上部土层的侧摩阻力逐渐发挥至极限后,随着桩顶位移的继续增加出现了软化现象,具有明显的峰值;试桩最大端阻比8.6%,桩端阻远未达到规范的参考限值,即使桩端持力层可视为不可压缩的中密卵石层,实际仍属端承摩擦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桩 静载荷试验 荷载传递 桩侧摩阻力 桩端阻力
下载PDF
拇指末节缺损的修复与再造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志贤 方光荣 +3 位作者 程国良 林彬 曲智勇 潘达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9-21,共3页
1985年~1993年,采用吻合血管的部分趾或第2足趾修复与再造拇指未节全部或部分缺损50例51指,术后全部成活,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随访到19例表明,Ⅱ°缺损者经重建亏功能损失由11%减为1.7%,其余平均5... 1985年~1993年,采用吻合血管的部分趾或第2足趾修复与再造拇指未节全部或部分缺损50例51指,术后全部成活,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随访到19例表明,Ⅱ°缺损者经重建亏功能损失由11%减为1.7%,其余平均5%减为零。感觉恢复:S3 ̄+42%,S437%,两点分辨觉4mm~10mm。讨论了拇指末节重建的必要性、手术方式的选择、急症再造、血管的选择与处理及再造后的并发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再造 拇指末节缺损 趾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长屈肌腱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对趾运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玺喆 张杰 +1 位作者 张华 韩小平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18-21,26,共5页
目的探讨长屈肌腱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对趾运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一科收治的12例采用长屈肌腱转位修复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7~45岁,平均(3... 目的探讨长屈肌腱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对趾运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一科收治的12例采用长屈肌腱转位修复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7~45岁,平均(38.08±5.18)岁。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趾运动(跖屈与背伸)的活动范围、肌力大小,并采用不同的趾观察指标评价结果。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15.25±2.70)个月,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至末次随访时患者对手术效果均表示满意,2例患者偶感抓地不适,1例患者出现高处落地时自觉不稳。末次随访时第一跖趾关节活动范围、疼痛、活动及力线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跖趾关节跖屈肌力对鞋的要求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趾跖趾关节均显示跖屈无力,但均未发现日常生活期间趾功能衰弱。结论长屈肌腱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能够恢复跟腱功能;屈力量虽有损失,但未给患者主观上带来明显不适,对趾运动影响较小;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长屈肌腱 腱转移术 趾
下载PDF
第2足趾重塑后再造拇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查代清 范少勇 +1 位作者 周朝辉 封志筠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81-382,共2页
目的探讨重塑第2趾后再造拇指的新术式。方法对12例再造手指,利用第2跖背动脉或第2趾底总动脉在第3足趾发出的分支的血管,设计局部转移皮瓣,将其嵌入第2足趾中节的腓侧,以增加第2足趾的周径;利用趾背动脉之间、趾背与趾足底动脉之间、... 目的探讨重塑第2趾后再造拇指的新术式。方法对12例再造手指,利用第2跖背动脉或第2趾底总动脉在第3足趾发出的分支的血管,设计局部转移皮瓣,将其嵌入第2足趾中节的腓侧,以增加第2足趾的周径;利用趾背动脉之间、趾背与趾足底动脉之间、趾足底动脉之间存在的吻合,设计趾腹皮瓣,将其嵌入第2足趾跖侧,消除再造手指狭细的形态;将第2足趾整形后,再移植于手部,再造拇指。结果 12例18指,32个局部转移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第3足趾血运无影响,再造手指外形非常满意。结论以第2、3足趾局部转移皮瓣将第2足趾整形,再进行拇指再造,此法是改善再造手指外形的良好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局部转移皮瓣 第2趾整形 再造拇指
下载PDF
急诊手指指尖再造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茂文 冯承臣 +3 位作者 杨殿玉 李秋实 冯鹏 张青云 《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1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 报道急诊手指指尖再造临床效果。方法 在解剖废弃趾血管系统的基础上,采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指尖。结果 再造手指指尖36例54指,全部成活。经1-6年随访,再造指尖血运丰富,感觉良好,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 采用第二... 目的 报道急诊手指指尖再造临床效果。方法 在解剖废弃趾血管系统的基础上,采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指尖。结果 再造手指指尖36例54指,全部成活。经1-6年随访,再造指尖血运丰富,感觉良好,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 采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急诊再造指尖是治疗指尖毁灭性损伤或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手指指尖再造 足趾游离移植 指尖毁灭性损伤 再植方法
下载PDF
轮荷转移条件下前束值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劳俊 谢伟忠 +2 位作者 刘梦岩 何家兴 王瑞林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48,共6页
通过对整车在转弯工况下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考虑轮荷转移的简化二自由度操纵稳定性模型,分析了车辆静态前、后轮前束值对操纵稳定性中不足转向度的影响机理,采用ADAMS仿真软件量化前束值对稳态及瞬态性能指标的影响。最后,对分析结果进... 通过对整车在转弯工况下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考虑轮荷转移的简化二自由度操纵稳定性模型,分析了车辆静态前、后轮前束值对操纵稳定性中不足转向度的影响机理,采用ADAMS仿真软件量化前束值对稳态及瞬态性能指标的影响。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对前、后轮前束值的影响敏感度进行量化分析和机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稳定性 前束值 不足转向度 轮荷转移
下载PDF
第二足趾复合组织游离移植重建拇指10例
18
作者 褚晓朝 黄耀添 +1 位作者 陆裕朴 傅炳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3年第5期346-349,共4页
作者报告拇指完全缺损同时合并第一掌骨及虎口缺损10例的治疗效果和体会。10例全部成活,手功能与外观恢复良好。作者认为,采用同时切取第二足趾、第二跖骨、第一趾蹼及足背皮瓣,一次完成拇指、第一掌骨和虎口重建的手术方法,疗程短,患... 作者报告拇指完全缺损同时合并第一掌骨及虎口缺损10例的治疗效果和体会。10例全部成活,手功能与外观恢复良好。作者认为,采用同时切取第二足趾、第二跖骨、第一趾蹼及足背皮瓣,一次完成拇指、第一掌骨和虎口重建的手术方法,疗程短,患者负担小,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分次手术方法。将足背动脉与桡动脉近断端吻合、第一跖底动脉与桡动脉远断端或拇主要动脉吻合重建血运,是解决因第一跃背动脉变异所致的重建拇指或皮瓣供血不足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趾移植 拇指再造 足背 皮瓣
下载PDF
游离第2足趾或关节移植术后供足X线改变
19
作者 杨学斌 杨振宪 雷万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4年第1期24-26,共3页
游离第2足趾或关节移植术是最主要的拇、手指再造方法之一。作者采用双足标准正位及负重侧位X线拍片,对27例术后病人平均随访5.66年,按手术截趾平面及随访时间不同行自身对照分层分析。结果:①第1跖骨和其近节趾骨长轴夹角比非手术... 游离第2足趾或关节移植术是最主要的拇、手指再造方法之一。作者采用双足标准正位及负重侧位X线拍片,对27例术后病人平均随访5.66年,按手术截趾平面及随访时间不同行自身对照分层分析。结果:①第1跖骨和其近节趾骨长轴夹角比非手术测平均增大3.75°,原有足拇外翻畸形的病人,术后供足畸形加重。②跖骨截骨组41.67%随访病人供足外侧纵弓平均增大3°。③术后供足1~3趾间距平均比非手术侧小9.13mm。④术后供足最大宽度变小。⑤跖骨截骨组41.67%的病人出现残留跖骨密度降低,本组只有少数病人稍感供足不适,但均不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趾及关节移植术 供足 X线
下载PDF
[足母]趾近节腓侧带蒂骨皮瓣修复手指指骨间关节再造术后第2趾供区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祥 彭松根 +6 位作者 黄海燕 李胜山 刘敏 黎世洲 廖松南 郭桥鸿 张敬良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4-299,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的第2足趾近侧趾骨间关节复合组织移植再造手指指骨间关节缺损,同期采用趾近节腓侧带蒂骨皮瓣转移修复第2趾趾骨间关节供区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20年12月至2023年4月,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手显微外科收治手指指骨间关...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的第2足趾近侧趾骨间关节复合组织移植再造手指指骨间关节缺损,同期采用趾近节腓侧带蒂骨皮瓣转移修复第2趾趾骨间关节供区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20年12月至2023年4月,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手显微外科收治手指指骨间关节缺损患者共9例9指,男7例,女2例,年龄18~55岁,平均31岁,采用游离的第2足趾近侧趾骨间关节复合组织移植再造手指指骨间关节缺损,同期采用趾近节腓侧带蒂骨皮瓣转移修复第2趾趾骨间关节供区缺损,指导适当的功能锻炼,术后8~12周拔除克氏针。通过门诊复查、电话及微信等对患者进行随访,对再造指骨间关节及供区足部的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复查,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关于拇和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随访6~30个月,9例患者术后再造指骨间关节均成活,外形完整、美观;再造的指骨间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关于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平均分12分,其中6例为优,2例为良,1例为可。术后足部供区趾及第2足趾外观及功能均恢复良好,用VSS评价供区第2足趾瘢痕平均为4分;供区的足部保留5个趾体,外形饱满、完整美观,根据AOFAS足功能评分标准,平均评分达到95分,均为优。结论应用游离第2足趾近侧趾骨间关节移植再造手指指骨间关节同期采用趾近节腓侧带蒂骨皮瓣转位修复供区,在修复指骨间关节缺损、恢复手指指骨间关节功能的同时修复足部供区的外观及功能,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瓣 指骨间关节 关节损伤 关节移植 足趾 再造 供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