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Tomato Lines against Septoria Leaf Spot under Field Conditions and Its Effect on Fruit Yield
1
作者 Zishan Gul Mehboob Ahmed +2 位作者 Zaheer Ullah Khan Bilal Khan Mazhar Iqb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6年第4期181-186,共6页
Field studies were conducted at Hazara Agriculture Research Station, Abbottabad to evaluate thirteen AVRDC lines along with one commercial check (Roma) for potential of fruit yield against septoria leaf spot during su... Field studies were conducted at Hazara Agriculture Research Station, Abbottabad to evaluate thirteen AVRDC lines along with one commercial check (Roma) for potential of fruit yield against septoria leaf spot during summer season 2014. The disease established itself by natural infection and disease severity was estimated with the help of 0 - 5 disease rating scale after 15 days interval from the onset of symptoms. The lin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 septoria leaf spot infection. The disease severity % increased up to 100% in line AVTO1314 whereas the lowest % severity was recorded in AVTO1173 which showed the highest yield (468.1 g) with average fruit weight 122.22 g while the significantly lowest mean yield/plant (35.05 g) was calculated in line AVTO1314 with fruit weight 47.92 g.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line AVTO1173 could be useful in genetic programs for incorporating resistant genes in local tomato germplasm against septoria leaf spot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mato Septoria leaf spot Disease Severity Fruit Yield
下载PDF
与番茄灰叶斑病抗病基因Sm连锁的CAPS标记开发 被引量:1
2
作者 郝耀港 宋建军 +1 位作者 李珂 李振侠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5,共9页
利用与番茄灰叶斑病Sm基因连锁的RFLP标记,设计开发了一个CAPS标记,用于抗番茄灰叶斑病育种。以已知抗病基因型的番茄种质为材料,参照与Sm基因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分析寻找特异性酶切位点,开发了... 利用与番茄灰叶斑病Sm基因连锁的RFLP标记,设计开发了一个CAPS标记,用于抗番茄灰叶斑病育种。以已知抗病基因型的番茄种质为材料,参照与Sm基因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分析寻找特异性酶切位点,开发了一个与抗病基因Sm紧密连锁的CAPS标记,命名为T280。利用特异引物T280进行PCR扩增,供试材料均扩增出1条655 bp的特异条带。经限制性内切酶Mme I酶切后,抗病纯合材料仍保留1条655 bp的特异条带,感病纯合材料产生206 bp和449 bp的特异条带,抗病杂合材料产生206 bp、449 bp和655 bp的特异条带。利用不同遗传背景的番茄材料对该标记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能够区分抗病杂合、抗病纯合和感病纯合材料。开发的CAPS标记稳定可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共显性CAPS标记,可用于Sm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灰叶斑病 Sm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下载PDF
番茄新品种金迪386的选育
3
作者 张保才 郭超哲 +3 位作者 张秀荣 李金 杨盛乾 周鑫江 《长江蔬菜》 2023年第20期28-30,共3页
金迪386是以FP924为母本,以FP05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中熟番茄杂交一代品种。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果实近圆形,横径8.1 cm,纵径6.3 cm,幼果青白色,熟果大红色,无绿果肩,单果质量260~28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8%,番茄红素含量45.1 mg/kg,V... 金迪386是以FP924为母本,以FP05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中熟番茄杂交一代品种。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果实近圆形,横径8.1 cm,纵径6.3 cm,幼果青白色,熟果大红色,无绿果肩,单果质量260~28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8%,番茄红素含量45.1 mg/kg,VC含量148 mg/kg,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灰叶斑病、南方根结线虫病、叶霉病、烟草花叶病毒病,中抗枯萎病、晚疫病,每667 m2平均产量8600 kg左右,适合西南地区早春、秋延迟保护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金迪386 TYLCV 灰叶斑病
下载PDF
长蠕孢菌产孢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陆宁海 徐瑞富 +2 位作者 吴利民 邵刚锋 李贵圆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81,共5页
对番茄褐斑病原菌一长蠕孢菌产孢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麦片琼胶培养基、Czapek培养基和PDA+番茄叶片能促进产孢子,V8汁、PSA和番茄汁培养基抑制产孢;碳源果糖明显促进产孢,甘露醇抑制产孢子;氮源氯化铵促进产孢,蛋白胨和硫酸铵抑... 对番茄褐斑病原菌一长蠕孢菌产孢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麦片琼胶培养基、Czapek培养基和PDA+番茄叶片能促进产孢子,V8汁、PSA和番茄汁培养基抑制产孢;碳源果糖明显促进产孢,甘露醇抑制产孢子;氮源氯化铵促进产孢,蛋白胨和硫酸铵抑制产孢;光照和紫外线照射对长蠕孢菌产孢有明显促进作用,特别是紫外线照射60~80min时产孢量达到最大;偏低温或偏高温以及微碱性环境能促进长蠕孢菌产孢,温度为15℃或30℃,pH 8~9时最有利于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褐斑病 长蠕孢菌 产孢量
下载PDF
番茄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瑞富 吴利民 陆宁海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2-316,共5页
对河南新乡市牧野菜区保护地发生的番茄褐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为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carposaprum),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 ℃, 最适pH值7~9,光照... 对河南新乡市牧野菜区保护地发生的番茄褐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为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carposaprum),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 ℃, 最适pH值7~9,光照对该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产孢量在25 ℃,pH值7,查彼培养基上达到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 ℃,最适pH值为9,相对湿度86%~100%,致死温度为5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褐斑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番茄漆斑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室内活性筛选 被引量:4
6
作者 霍建飞 郝永娟 +4 位作者 杨秀荣 姚玉荣 孙淑琴 刘春艳 王万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96-1301,共6页
【目的】本文研究了在天津市植保所武清创新基地温室番茄上一种叶部病害,明确了引起该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方法】运用形态学与对病菌核糖体DNA的ITS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进行鉴定,采用平皿法测定... 【目的】本文研究了在天津市植保所武清创新基地温室番茄上一种叶部病害,明确了引起该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方法】运用形态学与对病菌核糖体DNA的ITS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进行鉴定,采用平皿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病菌的形态学特征与已报道的引起番茄漆斑病的病原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ro ridum的形态学特征相一致,病菌ITS区序列与M.roridum的ITS区序列相似性最高,达到99%,进一步确定引起番茄叶斑病的病菌为露湿漆斑菌M.roridum。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41.7%氟吡菌酰胺SC、250g/L嘧菌酯SC、250g/L吡唑醚菌酯EC和80%多菌灵WP对该菌菌丝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值分别为0.094、0.781、1.041和1.396μg/mL。【结论】以上4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番茄漆斑病的有效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漆斑病 露湿漆斑菌 病原鉴定 药剂筛选
下载PDF
番茄灰叶斑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丽萍 赵统敏 +2 位作者 余文贵 杨玛丽 王银磊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4-1530,共7页
番茄灰叶斑病是中国近年来新发生及流行的一种病害,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文对番茄灰叶斑病的发生与为害、病原、发病规律、病菌侵染过程、病菌生物学特性、病菌分子生物学、抗病机理、病菌毒素、抗性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 番茄灰叶斑病是中国近年来新发生及流行的一种病害,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文对番茄灰叶斑病的发生与为害、病原、发病规律、病菌侵染过程、病菌生物学特性、病菌分子生物学、抗病机理、病菌毒素、抗性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深入开展抗番茄灰叶斑病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灰叶斑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番茄棒孢叶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田守波 朱为民 +4 位作者 朱龙英 杨学东 张迎迎 张辉 刘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7-162,166,共7页
本研究采用PSA培养基对上海地区的番茄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并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棒孢叶斑病病原菌菌落呈灰褐色,菌丝质地致密、绒毛状;分生... 本研究采用PSA培养基对上海地区的番茄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并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棒孢叶斑病病原菌菌落呈灰褐色,菌丝质地致密、绒毛状;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圆柱形或倒棍棒形、顶端钝圆,基部平截,呈半透明至浅褐色,假隔膜4~10个,直或稍弯曲,基脐加厚,深褐色。结合病原菌rDNA ITS序列测定、比对后,确定该病原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该病菌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范围为4~8,产孢的最适温度约为25℃,最适pH范围为5~9,麦芽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适宜菌丝生长,可溶性淀粉和乳糖溶液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光暗交替条件适宜菌丝生长,孢子在水滴中极易萌发。这是该病在上海地区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棒孢叶斑病 多主棒孢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B-298对番茄黑斑病菌和叶霉病菌的抑菌效力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漆巨容 刘正富 +1 位作者 武峥 曾顺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45-948,共4页
将B-298菌株代谢产物与多菌灵、百菌清、大生M-45等3种化学药剂,在室内分别对番茄黑斑病和番茄叶霉病两种病原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B-298代谢产物和大生M-45对两种病原菌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B-298代谢产物低倍稀释液... 将B-298菌株代谢产物与多菌灵、百菌清、大生M-45等3种化学药剂,在室内分别对番茄黑斑病和番茄叶霉病两种病原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B-298代谢产物和大生M-45对两种病原菌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B-298代谢产物低倍稀释液对番茄黑斑菌的抑制效果与大生M-45抑菌效果相当,抑菌率最高达89.4%,优于百菌清和多菌灵;B-298代谢产物低倍稀释液对番茄叶霉菌的抑制效果,与大生M-45和百菌清相当,抑菌率最高达90.5%,优于多菌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代谢产物 化学药剂 番茄黑斑病 番茄叶霉病 抑菌作用
下载PDF
番茄百利品种灰叶斑病发生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长志 杨文香 +1 位作者 刘大群 丁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24-27,共4页
采用病害分级调查的方法对番茄百利品种上灰叶斑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并对病情指数、发病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中部种植的春播百利番茄地区,番茄灰叶斑病的发病初期为4月上旬,此时旬平均温度为12.6℃,... 采用病害分级调查的方法对番茄百利品种上灰叶斑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并对病情指数、发病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中部种植的春播百利番茄地区,番茄灰叶斑病的发病初期为4月上旬,此时旬平均温度为12.6℃,平均相对湿度为59.20%,这段时期是控制番茄灰叶斑病的关键时期;该病扩展速度很快,在5月中旬发病达到高峰,此时旬平均温度为18.67℃,平均相对湿度为71.00%。当3月中下旬温度超过10℃相对湿度在50%以上时,应对此病进行及时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叶斑病 百利品种 发病情况 叶部病害
下载PDF
番茄灰叶斑病人工接种技术研究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子君 孙亚男 +2 位作者 王涛 张逸鸣 邹庆道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的]探索适宜番茄灰叶斑病人工接种技术体系,并对抗病种质资源进行筛选。[方法]以番茄材料LN89为抗病材料,番茄材料LN163为感病材料,对不同接种方法、接种苗龄、接种孢子浓度、保湿时间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喷雾接种法是人工接种最适... [目的]探索适宜番茄灰叶斑病人工接种技术体系,并对抗病种质资源进行筛选。[方法]以番茄材料LN89为抗病材料,番茄材料LN163为感病材料,对不同接种方法、接种苗龄、接种孢子浓度、保湿时间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喷雾接种法是人工接种最适宜的方法,6~8叶期为植株适宜的接种时期,孢子浓度和保湿时间分别为5×10^(4)个/m L,48 h或7×10^(4)个/m L,24 h,并在抗病性鉴定中筛选出3个抗病主栽品种和5个中抗品种。[结论]该研究可为番茄灰叶斑病抗病育种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灰叶斑病 人工接种 抗病性鉴定
下载PDF
微酸性次氯酸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朝阁 隋心意 +3 位作者 丁勇 李颖 齐蕴荣 刘佩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8-664,共7页
次氯酸是一种弱酸性强氧化剂,可以与多种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反应,破坏其结构,造成微生物的致死性伤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卫生、食品和物流等多个领域。在微酸性条件下次氯酸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杀菌效果较好,而HClO见光后易... 次氯酸是一种弱酸性强氧化剂,可以与多种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反应,破坏其结构,造成微生物的致死性伤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卫生、食品和物流等多个领域。在微酸性条件下次氯酸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杀菌效果较好,而HClO见光后易于分解,其终产物主要为Cl^(-)和O_(2),对环境和产品不会产生污染。为了探明微酸性次氯酸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应用技术,比较0~100mg·L^(-1)有效氯浓度的微酸性次氯酸对番茄叶片的伤害作用,对2种病害病原物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茄匍柄霉(Stemphylium solani)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既不伤害番茄叶片,又能较好地抑制病菌和防治病害的适宜次氯酸有效氯浓度;探索适宜有效氯浓度的次氯酸防治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最佳施用时期和间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含80mg·L^(-1)有效氯的次氯酸不仅对番茄叶片不产生伤害作用,还具有较强的抑菌和防病效果,该浓度的次氯酸防治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最佳施用时期为接种后48h之内,最佳间隔时间为每2~4d施用1次。可见,在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发生初期,每2~4d使用1次80mg·L^(-1)有效氯浓度的微酸性次氯酸,可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且对番茄正常生长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酸性次氯酸 番茄 灰霉病 灰叶斑病
下载PDF
一株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在防治番茄匍柄霉叶斑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艺烁 谢学文 +3 位作者 石延霞 柴阿丽 李磊 李宝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5-1275,共11页
为筛选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四川番茄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到一株对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Enjoji)Yamamoto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YS05。经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 为筛选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四川番茄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到一株对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Enjoji)Yamamoto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YS05。经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其为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aurantiaca。生防机理初步研究发现,菌株YS05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蛋白酶、氢氰酸、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ilic acid)和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具有广谱拮抗作用,能够有效抑制9种病原真菌和3种病原细菌的生长。采用二分皿法测定其挥发性物质对7种病原菌均有抑制效果。离体叶片和活体盆栽条件下,接种菌株YS05的番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离体叶片防效可达71.52%,活体盆栽防效可达61.27%。综上所述,菌株YS05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 番茄匍柄霉叶斑病 番茄匍柄霉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NBF809防治番茄棒孢叶斑病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大野 曹春霞 +5 位作者 张亚妮 王开梅 饶犇 万中义 周荣华 杨自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0-44,共5页
采用平板对峙结合显微观察确定枯草芽孢杆菌NBF809菌株对多主棒孢的抑菌活性,采用活体盆栽试验研究其对番茄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平板对峙条件下NBF809菌株对多主棒孢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发生扭曲、肿... 采用平板对峙结合显微观察确定枯草芽孢杆菌NBF809菌株对多主棒孢的抑菌活性,采用活体盆栽试验研究其对番茄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平板对峙条件下NBF809菌株对多主棒孢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发生扭曲、肿胀和变形;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BF809菌株对番茄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3.26%。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于检测NBF809菌株的抗菌素生物合成基因,扩增到bac D、itu C、itu D、mrs M和myc C 5个基因,涉及Bacilysin、Iturin、Mersacidin和Mycosubtilin 4种抗菌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番茄 棒孢叶斑病 抗菌素
下载PDF
番茄叶斑病和果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绍丽 吴仁锋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2期104-107,共4页
从武汉市番茄大棚番茄叶片和果实上分离出引起番茄叶斑病和果斑病的病原真菌,对该菌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分子鉴定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对该菌株生物学特... 从武汉市番茄大棚番茄叶片和果实上分离出引起番茄叶斑病和果斑病的病原真菌,对该菌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分子鉴定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原菌喜光照,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0℃,生长适宜pH为7~9,喜欢弱碱性生长环境,供试5种碳源中葡萄糖的利用效果最好,5种氮源中硝酸钾利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斑病 番茄果斑病 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番茄光合作用和病害发生的影响及油菜素内酯对其缓解效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建鑫 王文平 +1 位作者 胡璋健 师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28-1738,共11页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酸雨沉降日益加剧,严重影响蔬菜等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是一类植物体中广泛存在的植物激素,具有广谱调控植物抗性的作用。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对模拟酸雨环境下蔬...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酸雨沉降日益加剧,严重影响蔬菜等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是一类植物体中广泛存在的植物激素,具有广谱调控植物抗性的作用。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对模拟酸雨环境下蔬菜作物光合作用和病害发生的影响,明确其对酸雨条件下蔬菜危害的缓解效应,对蔬菜作物安全生产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um L.)‘合作903’为材料,在模拟酸雨(模拟酸雨1(simulated acid rain1,SiAR1):NH4NO3(1.3 g·L-1)、MgSO4·7H2O(3.1 g·L-1)、Na2SO4(2.5 g·L-1)、KHCO3(1.3 g·L-1)、CaCl2·2H2O(3.1 g·L-1),用1 N H2SO4调节pH至3.0;模拟酸雨2(SiAR2):杭州地区春季收集的雨水,pH调至3.0)和对照(喷施d H2O)条件下研究酸雨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DC3000(Pst DC3000)引发的细菌性叶斑病发生的影响,其次在模拟酸雨和对照条件下对番茄叶片外源施用BR,研究外源施用BR对番茄叶片的光合特性和细菌性叶斑病发生的缓解作用,为了研究BR缓解作用的内在机制,测定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关键基因FBPase、SBPase、rbcS和抗病基因PR1、NPR1的表达以及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模拟酸雨导致番茄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Pn)、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下降;模拟酸雨削弱了番茄对Pst DC3000的抗性,导致细菌性叶斑病发病率上升和菌落数显著增加。外源施用BR提高酸雨和对照条件下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并有效增强了酸雨条件下番茄对Pst DC3000的抗性,使酸雨条件下叶片菌落数下降,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提高。探究BR缓解效应的内在机制发现,外源施用BR显著提高了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关键基因FBPase、SBPase、rbcS和抗病基因PR1、NPR1等的表达,降低了膜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并增加了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缓解模拟酸雨对番茄光合和抗病性的抑制作用。【结论】外源施用BR能够显著提高番茄内源光合相关基因和抗病基因的表达及抗氧化酶的活性,有效促进酸雨环境中番茄等园艺作物的生长和增强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酸雨 油菜素内酯 光合作用 细菌性叶斑病
下载PDF
番茄圆纹病病原菌侵入、扩展及叶斑形成的研究
17
作者 曾令基 梁承愈 吴定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98-103,共6页
番茄圆纹病分生孢子在20~25℃温度下在水中需要4~6h才开始萌发,病原菌大多数从气孔侵入,也可以从表皮直接侵入。病原菌菌丝在叶片栅栏组织中以纵向扩展为主,而在海绵组织中则以横向扩展为主。病原菌菌丝在病斑的栅栏组织中... 番茄圆纹病分生孢子在20~25℃温度下在水中需要4~6h才开始萌发,病原菌大多数从气孔侵入,也可以从表皮直接侵入。病原菌菌丝在叶片栅栏组织中以纵向扩展为主,而在海绵组织中则以横向扩展为主。病原菌菌丝在病斑的栅栏组织中集结形成分生孢子器,成熟的分生孢子器有孔口的部分突出于病斑上表面,因而病原菌从叶片上表面侵入的机会比下表面大。菌丝在病斑栅栏组织中分布不均匀,使病斑上表现形成轮纹,而在海绵组织中分布较均匀,使病斑下表面没有轮纹出现。粗大的叶脉对病斑菌丝扩展有阻碍作用致使病斑扩展遇到粗大的叶脉时会呈不规则状。根据番茄圆纹病病原菌侵入、扩展及病斑形成的规律,可以初步认为番茄叶片形态结构对圆纹病抗性会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圆纹病 病斑
下载PDF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依镁 王娇 +1 位作者 王萍 师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144-3154,共11页
【背景】近年来,我国番茄生产中面临的不良气候环境导致露地和设施栽培中番茄病害日益严重。由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Pst)所引发的番茄细菌性叶斑病频发,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品质。糖是植物体内... 【背景】近年来,我国番茄生产中面临的不良气候环境导致露地和设施栽培中番茄病害日益严重。由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Pst)所引发的番茄细菌性叶斑病频发,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品质。糖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与营养物质,在植物遭受病原菌侵染时,糖既可以作为信号参与调控植物抗病性,也可以作为主要碳源为免疫反应提供能量。STP(sugar transport protein)家族是一类糖转运蛋白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与病原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明确番茄中STP家族是否参与调控植株对细菌性叶斑病的抗性。【方法】以番茄CR品种(Solanum lycopersicum cv.Condine Red)为材料,通过接种Pst DC3000,明确STP基因家族对Pst DC3000的响应。构建SlSTP2的突变材料与过表达材料,并进行鉴定、繁种。在野生型和SlSTP2基因突变体、过表达植株上接种Pst DC3000,观察比较叶片发病情况、台盼蓝染色显示的死细胞数量,检测叶片菌落数(colony-forming units,CFU)和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明确SlSTP2在植株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作用。为探究SlSTP2防御Pst DC3000的内在分子机制,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t complimentary,BiFC)试验筛选互作蛋白,构建编码该蛋白的基因突变与过表达材料,并接种Pst DC3000明确其在植株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作用。【结果】在番茄植株上接种Pst DC3000后,SlSTP1和SlSTP2表达上调,选取上调最显著的SlSTP2作为后续研究对象,构建其突变材料与过表达材料。在番茄野生型和Slstp2突变植株、OE:SlSTP2过表达植株上接种Pst DC3000,相比野生型植株,Slstp2植株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病情况更严重,叶片CFU与台盼蓝染色显示出的死细胞数均更多,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下降,OE:SlSTP2植株则相反。通过BiFC试验发现,SlSTP2与G蛋白β亚基SlAGB1互作。接种Pst DC3000后,Slagb1突变体发病较野生型重,呈现与Slstp2突变体一致的发病表型;OE:SlAGB1则与OE:SlSTP2植株同样表现出更强的抗性。【结论】SlSTP2受Pst DC3000诱导,并正调控番茄对细菌性叶斑病的抗性,且SlSTP2与正调控因子SlAGB1互作,推测SlSTP2调控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抗性与SlAGB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糖转运蛋白 SlSTP2 细菌性叶斑病 抗病性
下载PDF
番茄斑枯病与叶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慧杰 《青海农林科技》 2014年第2期69-70,共2页
番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用非常普遍的蔬菜之一,因其在栽培过程中易受多种病虫害的为害,给生产上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损失,本文仅对番茄斑枯病、叶霉病从发病到防治以及发病后的一些症状、发病特点和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以便发生为害时,能... 番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用非常普遍的蔬菜之一,因其在栽培过程中易受多种病虫害的为害,给生产上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损失,本文仅对番茄斑枯病、叶霉病从发病到防治以及发病后的一些症状、发病特点和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以便发生为害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防治,减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斑枯病 叶霉病 发生 防治
下载PDF
糖分含量对番茄叶片Pst DC3000抗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20
作者 赵虎 张越亭 刘永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1-1011,共11页
研究糖代谢对番茄叶片细菌性叶斑病(Pst DC3000)抗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生理生化机制,为抗病番茄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以糖代谢特征不同的早上取样叶片(早8:00取样)和晚上取样叶片(晚6:00取样)为材料,测定离体接种后不同时期(0、24、48... 研究糖代谢对番茄叶片细菌性叶斑病(Pst DC3000)抗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生理生化机制,为抗病番茄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以糖代谢特征不同的早上取样叶片(早8:00取样)和晚上取样叶片(晚6:00取样)为材料,测定离体接种后不同时期(0、24、48 h)上述两种叶片在Pst DC3000抗性、细菌密度、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转化酶活性、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含量、细胞死亡和H2O2积累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和早上取样叶片相比,晚上取样叶片对Pst DC3000具有更高的抗性,表现为较轻的病斑和细胞死亡现象,同时叶片内的细菌密度也极显著(P≤0.01)降低。此外,和早上取样叶片相比,晚上取样叶片在接种后具有更高的淀粉含量(0~48 h)、葡萄糖含量(0、24 h)和果糖含量(24、48 h),但在蔗糖含量上无显著差异。对3种转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晚上取样叶片的细胞壁转化酶(CWIN)活性在接种后0、48 h显著(P≤0.05)低于早上取样叶片,而细胞质转化酶(CIN)活性在接种后24、48 h则显著(P≤0.05)高于早上取样叶片,液泡转化酶(VIN)活性在两种叶片之间无显著差异。最后,和早上取样叶片相比,晚上取样叶片具有相对较少的H2O2积累(48 h)和显著(P≤0.05)较高的游离态SA和JA含量(48 h)。总之,和早上取样叶片相比,晚上取样叶片具有较高淀粉、己糖含量和CIN活性,以及较低的CWIN活性,这可能是晚上取样叶片具有较高SA和JA含量,以及较少H2O2积累和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从而使得晚上取样叶片对Pst DC3000的抗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细菌性叶斑病 细胞壁转化酶 细胞质转化酶 糖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