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曾侯乙墓简中的车軎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小华 刘洪涛 《出土文献》 CSSCI 2023年第2期92-95,157,共5页
曾侯乙墓简中的“■”,应该释为“刈”,读为“軎”。此字仅两见,其后记录“鎋”和“辖”,恰好与出土实物中的两件带矛车軎相对应。“■”,可能是记录带矛车軎的专字。带矛车軎何以装配在用作战车的日常用车之上,其因待考。
关键词 曾侯乙墓简 带矛车軎
下载PDF
曾侯乙墓衣箱上的宇宙图式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信芳 苏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54,共6页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5件衣箱中,其中一件(标本E.66)的箱盖上记有二十八宿的名称,盖面右侧绘一青龙,左侧绘一白虎。对于该衣箱的二十八宿星图以及青龙、白虎图案,学者多有讨论。但对于该衣箱的右侧图、正侧图、左侧图的画面意义,则...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5件衣箱中,其中一件(标本E.66)的箱盖上记有二十八宿的名称,盖面右侧绘一青龙,左侧绘一白虎。对于该衣箱的二十八宿星图以及青龙、白虎图案,学者多有讨论。但对于该衣箱的右侧图、正侧图、左侧图的画面意义,则鲜有人论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衣箱 宇宙图式 斗土
下载PDF
从曾侯乙墓看曾国的军备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玉堂 黄敬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5-438,共4页
曾(随)以武立国,是春秋早期楚国的强劲对手。曾侯乙墓出土兵器4 777件,随葬简册记载有大量的兵车,彰显出曾(随)作为汉东大国的军事实力。
关键词 曾侯乙墓 曾国 军事装备
下载PDF
乙二醛脱水加固定型曾侯乙墓和包山楚墓彩漆主棺 被引量:9
4
作者 陈中行 程丽臻 李澜 《文博》 2009年第6期463-467,共5页
采用湖北省博物馆陈中行研究员发明的乙二醛复合液法脱水加固定型曾侯乙墓和包山楚墓出土的彩绘漆棺,漆棺脱水处理后色泽正常,保持了脱水前的色彩,未发生开裂变形,强度与脱水前相比有大幅提高。
关键词 曾侯乙彩绘主棺(内外棺) 包山楚墓彩绘主棺 乙二醛法脱水加固定型
下载PDF
曾侯乙墓漆箱房星图考 被引量:6
5
作者 武家璧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0-94,共5页
运用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实际天象三者相结合的考证方法,认为曾侯乙墓漆箱侧面所绘天文图象为天驷房星图。房星又称为农祥星,其星神是古代天子或诸候在农历岁首于郊外举行籍田礼时祭祀的对象,因此绘有房星图的天文图漆箱是曾候乙举... 运用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实际天象三者相结合的考证方法,认为曾侯乙墓漆箱侧面所绘天文图象为天驷房星图。房星又称为农祥星,其星神是古代天子或诸候在农历岁首于郊外举行籍田礼时祭祀的对象,因此绘有房星图的天文图漆箱是曾候乙举行籍礼时必须携带的重要仪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天文图 房星 籍田礼 中国 古代天文学史
下载PDF
从曾侯乙编钟看古代曲悬与轩悬制度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敬刚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40,共6页
曾侯乙编钟、编磬所构成优美动听的金石之声,是曾国百乐之首,这类乐器可以形成立体效果和宏观场面,金声玉振的演奏可营造出隆重气氛。在古代礼、乐制度中对铸钟作乐也要加以限制并有具体规定,这种制度就是"乐悬制度"。悬即悬... 曾侯乙编钟、编磬所构成优美动听的金石之声,是曾国百乐之首,这类乐器可以形成立体效果和宏观场面,金声玉振的演奏可营造出隆重气氛。在古代礼、乐制度中对铸钟作乐也要加以限制并有具体规定,这种制度就是"乐悬制度"。悬即悬挂之意。三面挂钟者为诸侯,实际上曾侯乙编钟和编磬为三面曲尺形,即轩悬。用编磬摆放代替的一面,形成三面,即郑注引郑司农云"轩悬,三面,其形曲"。三面悬挂钟才是"曲尺形"的"轩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曲悬 轩悬 制度
下载PDF
曾侯乙钟律与清商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郑荣达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27,共5页
清商音乐起源于先秦,盛行于西汉。曾侯乙编钟产生于战国时期,它的音律基本形态结构是否与清商律有一定内在联系?文章认为无论曾侯乙的甬钟还是纽钟以及信阳的春秋等编钟,在律列或音阶的结构上都几乎与无射清商律或清商调相同,由此证明... 清商音乐起源于先秦,盛行于西汉。曾侯乙编钟产生于战国时期,它的音律基本形态结构是否与清商律有一定内在联系?文章认为无论曾侯乙的甬钟还是纽钟以及信阳的春秋等编钟,在律列或音阶的结构上都几乎与无射清商律或清商调相同,由此证明曾侯乙编钟的确存在着在音乐基本形态方面与楚音乐文化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清商音乐 音律 形态结构
下载PDF
曾侯乙墓古玉器纹饰与工艺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曹妙聪 李晶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40-43,共4页
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古玉器是一批工艺精美、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战国早期玉器。通过观察这些古玉器,对比商周春秋与汉代的古玉器的特征,分析其艺术特点,认为曾侯乙墓古玉器纹饰繁缛,以云纹为主,多种纹饰共存。其工艺技术造诣高超,但因手工制... 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古玉器是一批工艺精美、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战国早期玉器。通过观察这些古玉器,对比商周春秋与汉代的古玉器的特征,分析其艺术特点,认为曾侯乙墓古玉器纹饰繁缛,以云纹为主,多种纹饰共存。其工艺技术造诣高超,但因手工制作的原因,仍有其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器 纹饰 工艺 曾侯乙墓
下载PDF
从曾侯乙墓钟磬铭文书法艺术看其礼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敬刚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50,共8页
从文字书法艺术视角看曾侯乙墓礼制,则是打开这个研究领域新局面的路径之一。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极为丰实,是我国所发现先秦时期墓葬中文字数量最多的,为研究战国时期的"文字异形"、文字变革与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从文字书法艺术视角看曾侯乙墓礼制,则是打开这个研究领域新局面的路径之一。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极为丰实,是我国所发现先秦时期墓葬中文字数量最多的,为研究战国时期的"文字异形"、文字变革与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再现了曾国时代的文化艺术元素与礼制关系。从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文字着眼,编钟钟体上铭文2828字,编钟铜挂件铭文740字,铜磬架铭文5字,铜鼓座铭文7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铭文、书法艺术 礼制
下载PDF
一套亦或数套乎?——曾侯乙编钟编制问题之我见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洪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4,共7页
通过对与曾侯乙编钟编制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的解读,理清了各学说产生的来龙去脉;并以此为契机断想下葬编钟件数经历了48件至64件的变化,64件钟是有意选定而并非随意凑成;进而认为:西周建立并严格执行的等级森严之礼乐制度虽早已崩溃,但... 通过对与曾侯乙编钟编制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的解读,理清了各学说产生的来龙去脉;并以此为契机断想下葬编钟件数经历了48件至64件的变化,64件钟是有意选定而并非随意凑成;进而认为:西周建立并严格执行的等级森严之礼乐制度虽早已崩溃,但青铜礼乐器的组合却仍反映出清晰的等级序列;从乐器的角度来看,曾侯乙墓出土的64件编钟并非一套编钟,也即乙生前不可能以如此面貌的一套编钟演奏音乐;从下葬青铜编钟礼的属性来看,我们相信其确为一套编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编制 套数 件数 礼器 礼乐
下载PDF
曾侯乙墓车軎铭文新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华强 《出土文献》 CSSCI 2022年第2期78-81,156,共5页
曾侯乙墓北室出土的车軎铭文第二个字形当释为“之軝”二字合文,“軝”指车軎。最后一字疑释为从金、毌声,读为“键”,指车辖。包山简竹牍1、竹简276号“[金氏]”字应读为“軝”,指车軎;简文中的两个“釱(轪)”字,前一个指车輨,后一个... 曾侯乙墓北室出土的车軎铭文第二个字形当释为“之軝”二字合文,“軝”指车軎。最后一字疑释为从金、毌声,读为“键”,指车辖。包山简竹牍1、竹简276号“[金氏]”字应读为“軝”,指车軎;简文中的两个“釱(轪)”字,前一个指车輨,后一个指车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车軎 车辖
下载PDF
战国早期皮甲胄漆膜检测与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澜 《中国生漆》 2017年第3期32-37,共6页
本文选取曾侯乙墓出土已自然干燥的3个甲胄残片的漆膜样品,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针对漆膜形貌、分层结构与组成成分等进行研究。发现曾侯乙墓的甲胄漆膜的成膜成分主要为大... 本文选取曾侯乙墓出土已自然干燥的3个甲胄残片的漆膜样品,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针对漆膜形貌、分层结构与组成成分等进行研究。发现曾侯乙墓的甲胄漆膜的成膜成分主要为大漆;红色漆膜的主要显色成分为朱砂;黑色漆膜为大漆自然显色,未添加石墨;漆器存在多次髹涂的工艺;未发现漆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漆膜 甲胄 检测
下载PDF
钟鸣寰宇 律动千秋--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3
作者 李幼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2,27,共6页
2008年12月8日至9日,由湖北省文化厅、中共随州市委、市政府、武汉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曾侯乙编钟的故乡——湖北随州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法国、荷兰、德国以及国内相关领域的数... 2008年12月8日至9日,由湖北省文化厅、中共随州市委、市政府、武汉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曾侯乙编钟的故乡——湖北随州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法国、荷兰、德国以及国内相关领域的数十名学者,在全面回顾、总结曾侯乙编钟出土30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交流了在以曾侯乙编钟为核心的中国古代编钟及相关文化研究方面所产生的最新学术成果,并就曾侯乙编钟在当前乃至今后学术研究、学科建设、艺术实践乃至社会文化与经济建设方面可以而且应该继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30周年 研讨会 综述
下载PDF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玉器材质分析与产源初探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继富 杨明星 +1 位作者 苏越 刘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5-221,共7页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郊,是二十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其中出土玉石器数量达五百余件,且种类齐全、工艺精湛。利用现代测试仪器对这批玉石器进行全面而科学的鉴定,对于东周时期曾国用玉水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为了探知曾侯...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郊,是二十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其中出土玉石器数量达五百余件,且种类齐全、工艺精湛。利用现代测试仪器对这批玉石器进行全面而科学的鉴定,对于东周时期曾国用玉水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为了探知曾侯乙墓出土玉器的玉料类型及透闪石玉料可能来源地,以其中的319件玉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宝石学与光谱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这些样品进行无损测试。通过十倍放大镜及天平等常规宝石学检测仪器对样品的表面特征、受沁程度及种类做出初步判断,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快速、无损的分析出土玉器样品的矿物相及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常规仪器测试结合红外光谱及X射线荧光光谱可以很好的区分出土玉器的材质,在曾侯乙墓出土的319件玉器中,有264件透闪石质玉器,43件大理岩石璧、8件云母质玉器、1件石英岩、1件萤石以及2件水晶环。XRF测试结果显示,透闪石炙玉占全部检测样品的82.8%,其主要化学成分为MgO约占20.03%~27.00%(平均值为24.46%),SiO_(2)约56.31%~61.17%(平均值为58.99%),CaO约14.25%~19.91%(平均值为15.42%),Fe TO约0.19%~2.06%(平均值为0.551%),计算可知m(Mg)/m(Mg+Fe)的值在0.91~0.99之间,其测试结果范围与标准透闪石含量很接近,该批样品中未检测出阳起石质的软玉。其中,大部分优质透闪石质玉器均出土自主墓室,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用玉水平及用玉习惯。根据已有研究结果,结合化学成分分析及部分具有特征风化皮层及戈壁料特征的样品,推测曾侯乙墓部分出土玉器的玉料来源于甘肃古玉矿。该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曾国用玉制度和战国时期玉石之路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透闪石玉 红外光谱 X射线荧光光谱 用玉水平 玉料来源
下载PDF
曾侯乙炉盘功能研究——兼论公元前5世纪初中国煎食炊器的文化渊源及其出品的流传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仁兴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有诸多谜团的曾侯乙炉盘不是一件普通的青铜器。根据曾侯乙炉盘的构造、遗存食材与燃料,以及烹调实验证明,它应是烹调鲫鱼的实用青铜器。其形制和出土时的状况表明,它是从先前的青铜煎盘和青铜燎炉合二为一发展而来。曾侯乙墓饮食类青... 有诸多谜团的曾侯乙炉盘不是一件普通的青铜器。根据曾侯乙炉盘的构造、遗存食材与燃料,以及烹调实验证明,它应是烹调鲫鱼的实用青铜器。其形制和出土时的状况表明,它是从先前的青铜煎盘和青铜燎炉合二为一发展而来。曾侯乙墓饮食类青铜器上的铭文和纹饰显示,这件青铜器有可能为楚惠王为报救父之恩而送给曾侯乙的一件国礼。用其制作的"煎鲫鱼",正是《楚辞》所唱诵的楚国珍馐"煎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炉盘 煎盘 燎炉 煎鲫鱼 《楚辞》 饮食器具
下载PDF
曾侯乙墓漆箱“武王伐殷”星象图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守华 魏渝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9-73,共5页
运用出土文物和文献、实际天象相结合的考证方法,该文对曾侯乙墓漆箱E.66和E.77三个侧面上的天文星象图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这三个侧面上绘有:鹑火张星、日在箕星、天驷房星,并与《国语》载伶州鸠所述“武王伐殷”的星象有关。
关键词 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 天文考古
下载PDF
曾侯乙墓出土器物审美文化内涵浅析
17
作者 赵寅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年第6期54-57,共4页
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楚文化的代表性墓群,其发掘出土的青铜器、漆器等器物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其在造型、纹饰和艺术风格上明显受到楚文化的影响,表现为象征性、情感性和多元性的审美特征,是战国早期楚文化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 曾侯乙墓 出土器物 审美特性 器物美学
下载PDF
曾侯乙墓漆器中龙纹纹饰在现代女装中的应用解析
18
作者 王诗佳 《西部皮革》 2022年第19期139-141,共3页
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纹饰种类繁多,为世人所瞩目,其纹饰题材所表现的传统文化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丰富我国现代女装设计的原创性。文章根据以陈振裕为代表的曾侯乙墓漆器相关研究学者对于在龙纹纹饰题材及艺术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纹饰种类繁多,为世人所瞩目,其纹饰题材所表现的传统文化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丰富我国现代女装设计的原创性。文章根据以陈振裕为代表的曾侯乙墓漆器相关研究学者对于在龙纹纹饰题材及艺术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其在现代女装设计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得出模拟写实与抽象概括的直接性应用以及分解重组与夸张异化的非直接性应用的两种方法,并将这两种方法作为龙纹纹饰的服装图案创新设计的思路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漆器 龙纹纹饰 服装图案
下载PDF
侯馬盟書結字研究——兼與曾侯乙簡對比
19
作者 曹亞彬 譚昕林 《书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3,195,196,F0002,I0001-I0010,共26页
侯馬盟書與曾侯乙簡分别爲春秋戰國之際的晋系文字與楚系文字,論文從結構簡化、裝飾性繁化、異形别構、審美風格多樣四個方面對兩者進行比較,從而凸顯侯馬盟書的結字特點,而造成這些異同的原因在于用筆、地域以及書寫材料與書寫者三個方... 侯馬盟書與曾侯乙簡分别爲春秋戰國之際的晋系文字與楚系文字,論文從結構簡化、裝飾性繁化、異形别構、審美風格多樣四個方面對兩者進行比較,從而凸顯侯馬盟書的結字特點,而造成這些異同的原因在于用筆、地域以及書寫材料與書寫者三個方面,進而爲當代篆書創作在晋、楚古文之間是否可以互鑒提供學理上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馬盟書 曾侯乙簡 結字 形成原因 互鑒
原文传递
古图版式方向及相关诸问题(下)
20
作者 孙基然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4年第1期195-210,共16页
通过对早期天文星图版式方向及相关诸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上(或前)南下(或后)北这一方位形成的文化背景。至于东西的判定,应结合观测者所处的位置(天极、地上或墓中)、取向或姿势(面南背北,即坐式,或头南足北,面天背地,即仰视;或头... 通过对早期天文星图版式方向及相关诸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上(或前)南下(或后)北这一方位形成的文化背景。至于东西的判定,应结合观测者所处的位置(天极、地上或墓中)、取向或姿势(面南背北,即坐式,或头南足北,面天背地,即仰视;或头南足北,面地背天,即俯瞰)等诸多要素,综合分析。此篇为下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图 版式方向 濮阳西水坡墓 曾侯乙墓 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