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绣罗单衣的“龙凤虎纹”骨式生成解析
1
作者 陈大公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9,共7页
本文以江陵马山楚墓出土实物楚服—龙凤虎纹绣罗单衣纹样为样本,对“龙凤虎纹”图纹和骨式构成中的叙事性进行探究。研究表明在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绣罗单衣“龙凤虎纹”的形态和骨式构成中隐含了楚人生命形态的转化观念以及灵魂超度的... 本文以江陵马山楚墓出土实物楚服—龙凤虎纹绣罗单衣纹样为样本,对“龙凤虎纹”图纹和骨式构成中的叙事性进行探究。研究表明在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绣罗单衣“龙凤虎纹”的形态和骨式构成中隐含了楚人生命形态的转化观念以及灵魂超度的丧葬仪式。“龙凤虎纹”以刺绣形成纹样的动态过程和纹样次序所呈现的菱形骨式和灵鸟逐应龙纹的“亞”形骨式,来源于古人对天象的认知和数术的运用,展现了楚文化对“送死继生”生命主题的独特阐释,反映了战国时期楚人“逝者归西”“引魂入冥”“引魂升天”“生者追思”的生死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马山楚墓 楚服 龙凤虎纹 施纹纪事 送死继生
下载PDF
马山楚墓大袖型衣袍形制分析与形象复原
2
作者 王柯 宋柯欣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1-63,共13页
为了厘清楚国大袖型衣袍的形制结构特征,本文运用三重证据与对比研究法,以马山楚墓中出土的大袖型衣袍实物为依托,将文献、图像、数据进行互证,根据数据得到衣袍款式结构,从而进行衣袍实物复原。研究认为:楚国大袖型衣袍没有严格的尺寸... 为了厘清楚国大袖型衣袍的形制结构特征,本文运用三重证据与对比研究法,以马山楚墓中出土的大袖型衣袍实物为依托,将文献、图像、数据进行互证,根据数据得到衣袍款式结构,从而进行衣袍实物复原。研究认为:楚国大袖型衣袍没有严格的尺寸规定,从衣袍造型来看为中心对称式,衣袖呈垂胡样式,袖长一般长于衣长的一半,袖口相较于中原的深衣更宽;在衣片裁剪方式上,面料幅宽和单位纹样影响了衣片的裁剪方式;独立的腋下嵌片与下裳门襟上部斜三角形的出现有利于增大门襟拥掩量以及袖底活动量,辅助下裳衽部自然打开方便行走,为大袖型衣袍作为外衣穿着提供了可能。对马山楚墓出土的大袖型衣袍结构形制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楚国衣袍的具体特点,从而完善与细化楚国服饰的体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一号楚墓 袍服 袖型 嵌片结构 复原
下载PDF
江苏徐州羊鬼山从葬坑04K2发掘简报
3
作者 李银德 原丰(绘图) +3 位作者 周光祥(绘图) 刘超(绘图/整理) 陈钊(摄影) 田芝梅(摄影)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1,共8页
2004年8~12月,徐州博物馆对羊鬼山王后墓东侧的3座从葬坑04K1、04K2、04K3进行发掘。其中04K2出土陶、铜、漆器89件,部分陶瓮刻划文字。这座从葬坑象征着王宫的仓廪之属,与其他不同性质和内容的从葬坑一并构成王宫所属的机构及设施。该... 2004年8~12月,徐州博物馆对羊鬼山王后墓东侧的3座从葬坑04K1、04K2、04K3进行发掘。其中04K2出土陶、铜、漆器89件,部分陶瓮刻划文字。这座从葬坑象征着王宫的仓廪之属,与其他不同性质和内容的从葬坑一并构成王宫所属的机构及设施。该从葬坑的发掘为汉代诸侯王从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 羊鬼山 楚王(后)墓 从葬坑
下载PDF
基于Style3D的褐地翻鸿金锦棉袍的复原研究
4
作者 吴晓航 曾慧 姬璇 《山东纺织科技》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服饰类文物,促进我国文物复原事业与服饰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Style3D的服饰复原方法。在分析“褐地翻鸿金锦棉袍”的形制、纹样、色彩等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虚拟复原并进行文物虚拟试穿展示,为服饰...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服饰类文物,促进我国文物复原事业与服饰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Style3D的服饰复原方法。在分析“褐地翻鸿金锦棉袍”的形制、纹样、色彩等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虚拟复原并进行文物虚拟试穿展示,为服饰文物的有效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yle3D 金代齐国王墓 女真族服饰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服饰中的楚文化基因研究
5
作者 冯甘红 郑重 石丹丹 《纺织报告》 2024年第8期143-145,共3页
马王堆汉墓从发掘至今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宝贵的资源使其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文章首先介绍文化基因的概念,其次以楚文化基因为切入点,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服饰特征进行内核性分析,结合服饰文化背景,挖掘文化内涵,全面且深入地分析马王堆汉... 马王堆汉墓从发掘至今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宝贵的资源使其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文章首先介绍文化基因的概念,其次以楚文化基因为切入点,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服饰特征进行内核性分析,结合服饰文化背景,挖掘文化内涵,全面且深入地分析马王堆汉墓服饰,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楚服饰文化与汉服饰文化进行对比,为服饰文化的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服饰 文化基因 楚文化
下载PDF
徐州地区出土“北平园”“北平邑印”考
6
作者 刘聪 周波 邱永生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徐州地区考古发现“北平园”铭文及“北平邑印”印文,推测北平园、北平邑为陵园及陵邑。“北平邑印”印章发现于狮子山楚王墓,说明陵邑设置应早于墓主下葬年代。结合徐州地区已发现的“元园”“夷园”“文园”等材料及园邑设置规律推断... 徐州地区考古发现“北平园”铭文及“北平邑印”印文,推测北平园、北平邑为陵园及陵邑。“北平邑印”印章发现于狮子山楚王墓,说明陵邑设置应早于墓主下葬年代。结合徐州地区已发现的“元园”“夷园”“文园”等材料及园邑设置规律推断,“北平园”为刘邦祖父(曾祖父)的陵园,陵园位于今丰县或丰县周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山楚王陵 北平园 北平邑印 元园 汉皇祖陵
下载PDF
基于马山楚墓衣袍的袖裆结构表现研究
7
作者 赵芝莹 王淑娟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17-122,共6页
江陵马山楚墓是至今为止公开的历史最早的出土服饰数量众多的墓葬,其出土服饰中的小腰结构最为突出。以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衣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资料收集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从服装结构角度对目前有关袖裆结构的应用研究... 江陵马山楚墓是至今为止公开的历史最早的出土服饰数量众多的墓葬,其出土服饰中的小腰结构最为突出。以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衣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资料收集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从服装结构角度对目前有关袖裆结构的应用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对比发现:马山楚墓小腰结构与其他袖裆结构有相似之处,都是独立衣片或者都属于传统服饰十字型平面结构等;不同之处是设计出发点不同,其功能性也有所不同。通过总结归纳可知,一为推广楚文化,二为扩充袖裆结构形制知识,期望对进一步研究服饰袖裆形制特点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腰结构 袖裆结构 马山楚墓 传统民族服饰
下载PDF
楚庄王滑汭会盟新探
8
作者 陈凯 陈恩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6-92,共7页
公元前601年楚庄王东下滑汭,会盟吴、越两国君主,确立楚国对于吴、越两国的霸权。楚庄王在会盟滑汭之前曾经指示沈尹孙叔敖开凿巢肥运河,打通淮巢航道,为其乘舟东下巢湖流域会晤吴、越两国君主做好准备。此次会盟所在地滑汭位于巢湖流域... 公元前601年楚庄王东下滑汭,会盟吴、越两国君主,确立楚国对于吴、越两国的霸权。楚庄王在会盟滑汭之前曾经指示沈尹孙叔敖开凿巢肥运河,打通淮巢航道,为其乘舟东下巢湖流域会晤吴、越两国君主做好准备。此次会盟所在地滑汭位于巢湖流域,具体地望是在古濡须水受水口处,即今巢湖市区至含山县东关之间的滨河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庄王 滑汭 会盟 沈尹 巢肥运河
下载PDF
马山楚墓N10绵袍的形制结构考释与数字化复原
9
作者 黄杰 齐志家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12,共10页
为研究楚国典型服装的形制结构、制衣技术和成因,文章以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凤鸟浅黄绢面绵袍(N10)为样本,基于发掘报告记载信息,结合同期图像、人俑、当期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了其裁剪方式、形制结构、布幅情况和成因,并将数据分析结... 为研究楚国典型服装的形制结构、制衣技术和成因,文章以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凤鸟浅黄绢面绵袍(N10)为样本,基于发掘报告记载信息,结合同期图像、人俑、当期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了其裁剪方式、形制结构、布幅情况和成因,并将数据分析结果导入CLO3D软件,再现了楚人虚拟着装形象。研究发现:1)N10绵袍在形制上遵循“中轴对称”的造物规律,以人体中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制成。2)服装结构上有“多样裁片”“多种纱向”“多功能隐领”的设计巧思,是服装审美与服装功能综合考量的结果。3)造型比例上呈现“腰线低至髋部”的纤直审美取向,与宽领相映,塑造长背平肩的仪态之美。4)纹样布局彰显了中国传统服饰中“藏礼于器”的制衣理念,在行礼时将袖身纹样正向示于他人。5)布幅尺度与社会经济制度、实物裁片密切相关。先秦裁制信息记载不详,但裁片排料实验表明,N10适用的布幅有二尺二寸下的秦大尺(60.8cm)和二尺五寸下的周大尺(61.6cm)、秦大尺(69.1cm),也关照了秦统一尺制之前社会流通尺度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楚墓 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 形制结构研究 数字化复原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楚国墓葬纺织品图像复原 被引量:3
10
作者 沙莎 魏宛彤 +3 位作者 李强 李斌 陶辉 江学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中国楚国时期纺织品由于其墓葬所属年份较为久远,故其纺织品文物在结构和纹样方面存在残缺、破损、污渍等问题。纺织品文物在修复时只能依赖纺织品修复者的经验和审美,且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修复人员的主观审美及经验出现修复结果不... 中国楚国时期纺织品由于其墓葬所属年份较为久远,故其纺织品文物在结构和纹样方面存在残缺、破损、污渍等问题。纺织品文物在修复时只能依赖纺织品修复者的经验和审美,且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修复人员的主观审美及经验出现修复结果不理想或二次损毁等情况。本文通过收集纺织品文物的图像数据建立纺织品图像数据库,采用深度学习方法中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GAN),针对残缺的纺织品文物,在图像层面进行补全修复,避免了对纺织品文物的接触,减少在修复过程中对文物的二次损毁。通过数字化方法复原纺织品文物的图像,使其结构完整,纹样连贯,从主观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复原效果。复原后的纺织品文物图像可以用于指导实物复原、展览展出等,对楚国墓葬纺织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复原 生成对抗网络 楚国墓葬 纺织品文物 破损纺织品
下载PDF
荆州战国楚墓竹简古乐谱书写制度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小鸥 高中华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43-48,共6页
湖北荆州王家嘴战国楚墓2021年6月出土的竹简中,有一种新见类型简册,可称为“乐简”,记载的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乐谱。这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学术发现。根据竹简图版及整理者的介绍,对其中两枚乐简释文进行初步研究可知:根据古... 湖北荆州王家嘴战国楚墓2021年6月出土的竹简中,有一种新见类型简册,可称为“乐简”,记载的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乐谱。这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学术发现。根据竹简图版及整理者的介绍,对其中两枚乐简释文进行初步研究可知:根据古代简册制度看,其上不固定位置的、通简标有的横线应是表达某音乐单元终结的标记符号;乐简上简文的读法是分段阅读,先右列后左列,接续而下。这一研究结论对人们深入认识乐简的性质,从而进一步探究其简文的内在规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州战国楚墓 乐简 简册制度 出土文献 中国音乐史
下载PDF
马山楚墓龙凤虎纹绣罗单衣的重构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丰 王淑娟 刘露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79-85,共7页
湖北荆州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罗单衣以其精美的纹样造型和刺绣技法为世人所瞩目,但此单衣出土后破裂成四块,难以确知其原来的形制。本文在《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发掘报告资料的基础上,从文物保存现场实物调研出发,结合对同墓葬... 湖北荆州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罗单衣以其精美的纹样造型和刺绣技法为世人所瞩目,但此单衣出土后破裂成四块,难以确知其原来的形制。本文在《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发掘报告资料的基础上,从文物保存现场实物调研出发,结合对同墓葬中出土的两件近似服装N15和N16的调查研究,分析推断出龙凤虎纹绣罗单衣的结构,提出了该件单衣的重构复原方案,并通过复原实践,进一步讨论了马山楚墓中同类型服装的形制特点,尤其小腰这一特殊结构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楚墓 龙凤虎纹绣罗单衣 形制 重构
下载PDF
包山二号墓漆画中的楚国婚礼服饰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冠阳 刘欢 王柯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67-74,共8页
为厘清包山二号墓漆画的人物服饰款式特征等相关问题,先对包山二号墓漆画的图像信息进行解读,认同其为楚“婚礼亲迎说”。进而,以包山二号墓漆画中的人物服饰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与文献互证的方法,结合出土实物资料,分析楚人在纳采、纳... 为厘清包山二号墓漆画的人物服饰款式特征等相关问题,先对包山二号墓漆画的图像信息进行解读,认同其为楚“婚礼亲迎说”。进而,以包山二号墓漆画中的人物服饰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与文献互证的方法,结合出土实物资料,分析楚人在纳采、纳吉、相会、亲迎等婚礼仪节流程中不同人物角色的服饰品类。研究认为,楚国婚礼服饰呈现出款式纤秀轻丽、服饰崇尚简洁质朴、服饰等级制度分明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山二号墓 漆画 楚国 婚礼服饰 特征
下载PDF
曾侯乙墓简中的车軎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小华 刘洪涛 《出土文献》 CSSCI 2023年第2期92-95,157,共5页
曾侯乙墓简中的“■”,应该释为“刈”,读为“軎”。此字仅两见,其后记录“鎋”和“辖”,恰好与出土实物中的两件带矛车軎相对应。“■”,可能是记录带矛车軎的专字。带矛车軎何以装配在用作战车的日常用车之上,其因待考。
关键词 曾侯乙墓简 带矛车軎
下载PDF
楚王卲戟与楚康王称谓
15
作者 张志鹏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19,共5页
楚王卲戟是楚康王所作,而楚王戟应是楚共王所作。楚康王名卲(昭、招),字樊。金文中的“楚子某”之称应是“楚+子某”的结构,是春秋战国时期除楚国国君及其子、孙之外,楚国贵族的一般称谓,并无等级或范围的限定。
关键词 楚王卲戟 楚王戟 楚康王 楚王酓樊 楚子某
下载PDF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主棺室玉器丧葬功能研究
16
作者 刘晓达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28-34,共7页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主棺室出土玉器形式多样,功能多元。该墓主棺室内的丝缕玉衣以及附着在玉衣内的玉璧与墓主尸体联系最为密切,它们共同构成了墓葬中的“柩”,又因玉器的独特质料使其转化成为了保存死者遗体的“玉柩”。玉衣上的组玉佩...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主棺室出土玉器形式多样,功能多元。该墓主棺室内的丝缕玉衣以及附着在玉衣内的玉璧与墓主尸体联系最为密切,它们共同构成了墓葬中的“柩”,又因玉器的独特质料使其转化成为了保存死者遗体的“玉柩”。玉衣上的组玉佩界定了墓主社会身份并作为死者形象替代物随葬于玉衣之上、内棺之中。主棺室中的铜承盘高足玉杯和玉衣周围那些独立的玉璧和玉珮呈现出墓主借此引魂升仙的个人企盼。至于如何以大型景观的形式来表达墓主脑海中的仙界图景?位于南越国宫殿遗址东北侧的蕃池建筑可能是墓主生前对仙界憧憬并进而营建的视觉幻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王墓 主棺室 出土玉器 丧葬功能
下载PDF
江陵雨台山楚墓出土漆盒的装饰与象征
17
作者 邢瑜 张梦雨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9-56,共8页
楚漆盒是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装饰风格飞动飘逸,充满活力和韵律。以江陵雨台山楚墓出土漆盒为研究对象,对其装饰纹样、色彩与象征意义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其装饰纹样种类繁多,特征鲜明,装饰方式多样,色彩以红与黑为主色调,注重对比... 楚漆盒是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装饰风格飞动飘逸,充满活力和韵律。以江陵雨台山楚墓出土漆盒为研究对象,对其装饰纹样、色彩与象征意义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其装饰纹样种类繁多,特征鲜明,装饰方式多样,色彩以红与黑为主色调,注重对比,和谐绚丽。不仅代表楚匠的高超技艺,具有装饰艺术美,更是楚国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的直观反映,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化 楚墓漆盒 装饰纹样 象征意义
下载PDF
《上博九·成王为城濮之行》中两个疑难字平议
18
作者 张峰 《励耘语言学刊》 2023年第1期29-47,共19页
《成王为城濮之行》中有两个争议较大的疑难字,第一个字作、■、■、■,第二个字作■、■,如何隶定,学术界争议颇多。其中第一个字■与■、■可能本不同字,前者释为“受”,后两个字也有可能释为“■”,读为“治”。■、■可能释为“■”... 《成王为城濮之行》中有两个争议较大的疑难字,第一个字作、■、■、■,第二个字作■、■,如何隶定,学术界争议颇多。其中第一个字■与■、■可能本不同字,前者释为“受”,后两个字也有可能释为“■”,读为“治”。■、■可能释为“■”,读为“睽”。另外,免盘(《集成》10161)中■右下所从可能为■(从廾,甾声)字异体,作声符。■可能读为“载”,用为量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王为城濮之行
下载PDF
西汉早期出土金缕和丝缕玉衣部分玉料材质及其加工工艺特征管窥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涵 李琳娜 +5 位作者 丘志力 李银德 陈灿强 龚盛玮 崔亚平 麦志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73,共13页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是我国汉代最重要和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两个王侯级墓地,两墓出土的丝缕和金缕玉衣是当时南方和中原汉王朝最重要的墓葬玉器之一。通过上手观察、显微镜拍照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漫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技术对广州南越王墓及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部分玉片的质材和加工工艺进行了观察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地玉衣的玉料均主要为透闪石质,从现存玉衣颜色及玉质结构上看,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玉料来源单一且玉质明显好于南越王墓,南越王墓玉料具有多来源的特征,玉衣中的"假玉"可能来自粤西。从南越王墓玉衣片部分切割痕迹判断,南越王墓所使用的切割工具可能接近当时的最高水平,也可能存在中原交换来源的玉材,无法排除南越王墓玉衣全部或部分在当地制作的可能;南越王墓和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玉衣加工工艺特征明显不同,显示两地玉衣系由不同"玉作"体系加工完成,汉代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玉作体系,工艺水平参差不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衣 玉料 加工工艺 西汉 南越王墓 楚王墓
下载PDF
襄樊陈坡楚墓出土青铜器残留泥芯的X荧光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南普恒 秦颍 +1 位作者 罗武干 韩楚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7-471,475,共6页
利用X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对湖北省襄樊市陈坡战国楚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残留泥芯进行了主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并与当地原生土、附近出土时代相近的陶片、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侯马东周陶范及长江流域的... 利用X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对湖北省襄樊市陈坡战国楚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残留泥芯进行了主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并与当地原生土、附近出土时代相近的陶片、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侯马东周陶范及长江流域的典型红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残留泥芯在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方面与当地土壤、附近出土陶片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而与侯马陶范及典型红土有显著差别,说明这批青铜器应为本地铸造而成;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残留泥芯的地球化学示踪可能是利用自然科学手段判断古代青铜器铸造地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芯 铸造地 青铜器 襄樊 楚墓 X荧光光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