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东汉墓园的布局与两汉墓园的变革
1
作者 齐广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9,共9页
汉代是墓葬地面设施发展的重要时期,两汉高等级陵园和墓园的组成、结构比较清楚,但东汉一般等级墓园的情况则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尝试复原东汉墓园的布局情况,认为东汉一般等级墓园中神道大多通向祠庙而非封土,神... 汉代是墓葬地面设施发展的重要时期,两汉高等级陵园和墓园的组成、结构比较清楚,但东汉一般等级墓园的情况则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尝试复原东汉墓园的布局情况,认为东汉一般等级墓园中神道大多通向祠庙而非封土,神道可能不是直线,存在与墓道异向的现象。从墓园布局与神道起止来看,两汉墓园中心发生了显著变化,墓园中心由封土逐渐变为祭祀设施。西汉中晚期以来,墓祭参与者增多,祭祀设施规模扩大,从而影响了墓园的整体布局。随着两汉政权更替、统治文化转向,包括陵园布局等一系列国家墓葬礼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墓园布局 神道 墓祭
下载PDF
春秋时期东夷与淮夷贵族墓葬用鼎比较研究
2
作者 丁燕杰 燕生东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6,共9页
淮夷与东夷族同属周代夷人的支系,两者关系密切。东夷与淮夷邦国贵族墓葬在基本用鼎组合上具有一致性,都使用形制、大小相同的偶数组合列鼎。但是,东夷族还使用形制、大小相同的奇数组合列鼎,且有多套列鼎共用现象,每套鼎还有数量的差... 淮夷与东夷族同属周代夷人的支系,两者关系密切。东夷与淮夷邦国贵族墓葬在基本用鼎组合上具有一致性,都使用形制、大小相同的偶数组合列鼎。但是,东夷族还使用形制、大小相同的奇数组合列鼎,且有多套列鼎共用现象,每套鼎还有数量的差异。淮夷邦国普遍仅使用1套2鼎列鼎,不同等级贵族列鼎数量、套数无明显差异。另外,兽首牺鼎的使用成为淮夷群舒贵族墓葬用鼎的独特现象。这些礼俗异同折射出春秋时期东夷与淮夷邦国在文化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东夷 淮夷 墓葬 用鼎
下载PDF
安阳王古道村周代贵族墓四题 被引量:1
3
作者 井中伟 和菲菲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49,123,共7页
2004年8—9月,考古人员在安阳市王古道村发掘出两座保存完好的周代贵族墓葬。研究表明,它们的下葬年代很可能在西周末或春秋初年,墓主应是卫国的“士”级贵族,其中M2为男性,M1为女性,二者是夫妻异穴合葬墓。发掘者对三类器物的定... 2004年8—9月,考古人员在安阳市王古道村发掘出两座保存完好的周代贵族墓葬。研究表明,它们的下葬年代很可能在西周末或春秋初年,墓主应是卫国的“士”级贵族,其中M2为男性,M1为女性,二者是夫妻异穴合葬墓。发掘者对三类器物的定名有误,其中M1出土的圭形铜片应该定名为“要”,是一种用于遮障棺柩、标志贵族身份的礼仪丧葬器物。此外,M1出土的以铜鱼为核心的饰棺用器,其长方形的平面形状可能代表了古文献所谓“士一池”的社会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王古道村 周代 低级贵族墓 丧葬礼器
下载PDF
《曹操墓研究》上篇 曹操墓认定的礼制性误判 被引量:4
4
作者 方北辰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1-42,共12页
本文着重从汉魏丧葬礼仪制度的视角,研判所谓"曹操墓"的墓主身份及其相关问题。主要结论是:1.按照汉魏君主的丧葬礼制,其随葬品上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是谥号加身份,绝不会再加上国号;2.君主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来源于孔子创... 本文着重从汉魏丧葬礼仪制度的视角,研判所谓"曹操墓"的墓主身份及其相关问题。主要结论是:1.按照汉魏君主的丧葬礼制,其随葬品上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是谥号加身份,绝不会再加上国号;2.君主谥号书写的规范格式,来源于孔子创立的正统儒家理念,并由孔子亲手在儒家经典《春秋》中树立起权威性样式,目的是凸显天子高于诸侯国君的独一无二至尊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政治功用;3.曹操生前已充分享有天子特权,并在安排自己陵园中公然以天子自居,所以曹操封号"魏王"的"王",完全不能理解为普通诸侯王公的"王",而是周朝天子称谓"周王"的"王",是与皇帝并称"帝王"的"王",也就是天子;4.在其权位继承人曹丕和丧事主要经办大臣司马孚等的一致支持下,曹操丧葬必定会以天子等级办理。其随葬品上谥号书写的格式,应当是"武王",而绝非加国号"魏"字的"魏武王";5".魏武王"称谓的出现,非但不是认定墓主为曹操的关键性物证,反倒成为证明墓主绝不可能是曹操的关键性物证;6.仅仅因为随葬品有"魏武王"的称谓,就将墓主认定为曹操,是在不了解当时丧葬礼制和政治现实的情况下,做出的根本性误判;7.陵园中两座墓葬的相对位置,也是以上误判的有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墓墓主 丧葬礼制 魏武王 魏武帝 曹操
下载PDF
先秦“不封不树”葬仪的考古学辨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钱耀鹏 李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8,共11页
“不封不树”与“墓而不坟”的史籍记载,一直制约着墓上设施乃至丧葬礼仪研究,并对墓葬发掘理念及方法产生了直接影响。该文从考古学立场出发,把过程主义贯穿于考古发现与史籍记载矛盾现象的分析。认为“不封不树”葬仪限于三年丧期,其... “不封不树”与“墓而不坟”的史籍记载,一直制约着墓上设施乃至丧葬礼仪研究,并对墓葬发掘理念及方法产生了直接影响。该文从考古学立场出发,把过程主义贯穿于考古发现与史籍记载矛盾现象的分析。认为“不封不树”葬仪限于三年丧期,其后则可形成“丘封之度与其树数”;而“丘封之度”的涵盖范围并不限于墓葬坟丘,也应包括屋宇类墓上建筑;史籍所谓“县封”既不限于庶人,也非悬下棺之意,可能是指丧期之内棚架封闭墓穴。这些认识既有助于深化丧葬礼仪研究,也有助于提升墓葬的发掘理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坟墓 坟丘 葬仪 丧期 不封不树
下载PDF
从曾侯乙墓钟磬铭文书法艺术看其礼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敬刚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50,共8页
从文字书法艺术视角看曾侯乙墓礼制,则是打开这个研究领域新局面的路径之一。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极为丰实,是我国所发现先秦时期墓葬中文字数量最多的,为研究战国时期的"文字异形"、文字变革与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从文字书法艺术视角看曾侯乙墓礼制,则是打开这个研究领域新局面的路径之一。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极为丰实,是我国所发现先秦时期墓葬中文字数量最多的,为研究战国时期的"文字异形"、文字变革与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再现了曾国时代的文化艺术元素与礼制关系。从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文字着眼,编钟钟体上铭文2828字,编钟铜挂件铭文740字,铜磬架铭文5字,铜鼓座铭文7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铭文、书法艺术 礼制
下载PDF
桐庐陈家村宋墓发掘简报
7
作者 孙媛 陈淑珍 +1 位作者 李二鹏 赵忠军 《杭州文博》 2017年第2期42-51,共10页
陈家村宋墓位于桐庐县分水镇小源村陈家自然村村前山的北麓。6座墓葬皆为长方形,其中砖室石顶墓4座,石室石顶墓2座。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釉陶器、瓷器和铜钱等,为研究当时杭州桐庐地区的社会生活以及丧葬习俗等增添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桐庐 宋墓 丧葬习俗
下载PDF
石鼓山西周墓所出的“棜”及“酒以成礼”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延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7-50,共4页
西周时的"棜"、"禁"都用于承放酒器,"棜"无足,"禁"有足,石鼓山西周墓所出的"禁"称为"棜"更恰当。"棜"是商末周初出现的新器物,造型反映了天圆地方的观念,可能... 西周时的"棜"、"禁"都用于承放酒器,"棜"无足,"禁"有足,石鼓山西周墓所出的"禁"称为"棜"更恰当。"棜"是商末周初出现的新器物,造型反映了天圆地方的观念,可能与祭祀有关。西周时期主要是将所有的饮酒行为纳入到礼乐制度中,"棜"等的出现体现了西周以礼规范饮酒,节制饮酒,而不是简单地禁酒。"酒以成礼"是说饮酒是礼节仪式不可或缺的内容,守礼可节制饮酒;在礼仪场合就是饮酒过量,只要行为不失礼就不为过。"棜"的出现还反映了周初礼乐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鼓山西周墓 酒以成礼
下载PDF
都兰吐蕃三号墓鹿与鹰文化内涵的解读 被引量:3
9
作者 德吉措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87,共6页
上世纪90年代都兰吐蕃墓葬群的发掘是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而墓葬群所处地势和出土文物所折射出的鹿与鹰文化现象,为研究吐蕃古代苯教及丧葬仪轨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以苯教中鹿与鹰文化现象着手,以考古资料为旁证,探讨苯教与... 上世纪90年代都兰吐蕃墓葬群的发掘是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而墓葬群所处地势和出土文物所折射出的鹿与鹰文化现象,为研究吐蕃古代苯教及丧葬仪轨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以苯教中鹿与鹰文化现象着手,以考古资料为旁证,探讨苯教与周边地区广泛盛行的萨满教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可显现藏区民间信仰中的鹿与鹰文化现象,并可体现都兰吐蕃三号墓主人的丧葬规格依据了具有鹿与鹰文化为特征的隆重而规范的苯教仪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兰吐蕃三号墓 苯教丧葬仪轨 鹿的文化内涵 鹰的文化内涵
下载PDF
试析汉墓壁画孔子问礼图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元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3-78,共6页
本文围绕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历史故事绘画而展开论述。孔子问礼图是汉墓画像中比较典型的历史人物故事题材之一,在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和四川等广大地域的汉代石阙、祠堂、墓葬画像石中均有发现。考古发现的彩绘墓葬壁画孔子问礼图却... 本文围绕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历史故事绘画而展开论述。孔子问礼图是汉墓画像中比较典型的历史人物故事题材之一,在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和四川等广大地域的汉代石阙、祠堂、墓葬画像石中均有发现。考古发现的彩绘墓葬壁画孔子问礼图却并不多见,从近年发现并公布的几座汉墓壁画来看,无论壁画配置与绘制技法,抑或构图样式与绘画艺术,都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墓 壁画 孔子 老子 问礼图
下载PDF
宋代生墓初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102,共7页
宋代是生墓自汉以后的又一个高峰期,一改之前的零散分布格局,在四川形成了一个最为集中和最具代表性的分布区。墓主包括皇室成员、上层官员及一般民众,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生墓的再兴源于道教葬仪,并融合了四川盆地以石建墓和&qu... 宋代是生墓自汉以后的又一个高峰期,一改之前的零散分布格局,在四川形成了一个最为集中和最具代表性的分布区。墓主包括皇室成员、上层官员及一般民众,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生墓的再兴源于道教葬仪,并融合了四川盆地以石建墓和"趋吉祈寿"的传统习俗。这种融合又对道教葬仪产生了反作用力,导致某些道教信众葬仪的变化,形成以"祈寿"为最突出表征的生墓葬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墓 道教葬仪 传统习俗 祈寿
下载PDF
湖南衡阳县赤石天门山西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均生 陈明庆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24,F0002,F0003,共8页
该墓是带墓道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出土随葬器物54件,其中有5套陶礼器鼎盒壶钫完整组合,出土30件日常生活陶器,还伴出大量泥郢称、泥半两。随葬器物从侧面反映了楚国故地衡阳在西汉早期,一方面承袭战国晚期楚国的礼制习俗,另一方面又开启... 该墓是带墓道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出土随葬器物54件,其中有5套陶礼器鼎盒壶钫完整组合,出土30件日常生活陶器,还伴出大量泥郢称、泥半两。随葬器物从侧面反映了楚国故地衡阳在西汉早期,一方面承袭战国晚期楚国的礼制习俗,另一方面又开启西汉中晚期的封建田园经济生活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阳 赤石 汉墓 鼎盒壶钫陶礼器组合
下载PDF
宝鸡凉泉汉墓出土玉人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田亚岐 许卫红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81,共5页
本文从宝鸡市凉泉村汉墓所处地理位置、汉代统治者的行为、地域性设畤祭祀习俗等方面,对墓地出土玉人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其原属秦汉时期的祭祀礼器,所代表的真实身份并非普通人牺、人殉,应是具有沟通人、神能力的巫师。
关键词 汉墓 玉人 祭祀礼器 巫师
下载PDF
《仪礼·士昏礼》肴馔陈列新解
14
作者 高晋南 胡新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5-120,共6页
《仪礼·士昏礼》夫妇肴馔陈列的争议由来已久,历代学者绘制的肴馔图已有贾、杨、敖、沈、张、郑、盛、俞八种,这八家或纯粹发掘经义,或不加考量地采用《三礼图》中错误的食器大小比例,所绘的对席图存在诸多问题。其实,湖北、湖南... 《仪礼·士昏礼》夫妇肴馔陈列的争议由来已久,历代学者绘制的肴馔图已有贾、杨、敖、沈、张、郑、盛、俞八种,这八家或纯粹发掘经义,或不加考量地采用《三礼图》中错误的食器大小比例,所绘的对席图存在诸多问题。其实,湖北、湖南和河南南部的春秋中后期到战国早期的楚墓中同时出土敦、豆、俎的现象不少,可以利用楚墓出土的实物资料来探求《仪礼·士昏礼》食器的大小比例关系和使用习惯,并与典籍文献资料相互参照,由此发现前辈学者对食器大小比例的错误认识,更正郑珍、俞樾对经文"腊特于俎北"的误解,绘制出更加接近经文原意的士昏礼夫妇肴馔陈列图,使古史旧题获得新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肴馔陈列 春秋楚墓
下载PDF
从马王堆二号墓单支竹简看中国古代礼制和文献的关系
15
作者 康路华 陈鹏宇(译) 《出土文献》 CSSCI 2022年第4期139-152,158,共15页
马王堆2号墓的墓主是长沙国相、轪侯利苍。该墓墓道中发现了一枚单支竹简。这支竹简透露出有关西汉早期文献、礼制、行政管理和葬礼仪式之间的复合性关系,而之前的研究多有忽视。本文详述了有关该简的信息,翻译了简文内容,探讨了该简在... 马王堆2号墓的墓主是长沙国相、轪侯利苍。该墓墓道中发现了一枚单支竹简。这支竹简透露出有关西汉早期文献、礼制、行政管理和葬礼仪式之间的复合性关系,而之前的研究多有忽视。本文详述了有关该简的信息,翻译了简文内容,探讨了该简在墓所是如何被处理的,并且结合其出土情况探讨了西汉葬礼中护身符的使用。笔者认为,这支简原是该墓遣策简中的一支,在葬礼中被拆下,并被埋入墓道,目的是为了保护墓主不受盗贼和恶灵的侵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 墓葬遣策 护身符 礼制 汉代
下载PDF
古埃及墓葬假门的形式特征与空间意涵
16
作者 张悠然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25-30,共6页
古埃及墓葬假门具有独特的形式传统和丰富的装饰细节,是一个在墓室建筑空间、仪式空间和来世信仰空间中发挥作用的象征符号。这一符号的圣书体象形文字写法与其具体形式高度相关,传达出假门与太阳、重生和保护之间的联系。假门上的图文... 古埃及墓葬假门具有独特的形式传统和丰富的装饰细节,是一个在墓室建筑空间、仪式空间和来世信仰空间中发挥作用的象征符号。这一符号的圣书体象形文字写法与其具体形式高度相关,传达出假门与太阳、重生和保护之间的联系。假门上的图文装饰与墓室内其他装饰图像共同构建了献祭仪式的神圣环境,而它的设计则与古埃及来世观念中对“出入”的认识彼此作用。为古埃及人信仰的来世空间提供了具体可感的“门”和“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埃及 假门 墓葬 仪式
下载PDF
广州南越王墓墓主丝缕玉衣的“功利和非功利性”
17
作者 陈宇翰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7-80,共4页
在中国古代艺术领域中,玉器是一种极具神奇色彩的民族手工艺品。古人常以玉比德,将玉作为崇高的象征。古人用玉石设计制作的各种器物,更甚被赋予了各样的超自然功能和栩栩如生的灵魂。既美丽而且让古人为之疯狂的石头——玉,成了神石。... 在中国古代艺术领域中,玉器是一种极具神奇色彩的民族手工艺品。古人常以玉比德,将玉作为崇高的象征。古人用玉石设计制作的各种器物,更甚被赋予了各样的超自然功能和栩栩如生的灵魂。既美丽而且让古人为之疯狂的石头——玉,成了神石。本文将以南越王墓墓主赵眛的殓服——丝缕玉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析古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意识以及对玉石可让"灵魂不灭"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王墓 玉和灵魂 功利性 非功利性
下载PDF
大礼议与明显陵——兼论湖广明显陵对明嘉靖朝政治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涛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8-55,共8页
明显陵是湖北地区唯一一座明代帝王陵,也是湖北地区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明显陵的扩建与升格同明代嘉靖朝大礼议事件息息相关,是大礼议事件的见证。显陵的扩建体现了明世宗(又称嘉靖皇帝)皇权的巩固,也是嘉靖朝大兴土木的缩影... 明显陵是湖北地区唯一一座明代帝王陵,也是湖北地区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明显陵的扩建与升格同明代嘉靖朝大礼议事件息息相关,是大礼议事件的见证。显陵的扩建体现了明世宗(又称嘉靖皇帝)皇权的巩固,也是嘉靖朝大兴土木的缩影和例证。嘉靖十八年三月,明世宗率领夏言、严嵩等文武大臣前往湖广承天拜谒显陵,该事件成为明代帝王的最后一次南巡,对嘉靖朝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显陵 大礼议 土木兴建 南巡 影响
下载PDF
吉堆墓群中的仪轨文化初探
19
作者 赤列朗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1年第1期43-50,共8页
与吉堆墓群相关的仪轨文化丰富多彩,通过深入走访调查、查阅文献资料,进一步对此宗教仪轨的地点、时间、内容以及原因和参与者的普遍度等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此宗教仪轨为吐蕃时期的祭祀文化现象,同时考证了该祭祀文化不仅流行于吐蕃赞... 与吉堆墓群相关的仪轨文化丰富多彩,通过深入走访调查、查阅文献资料,进一步对此宗教仪轨的地点、时间、内容以及原因和参与者的普遍度等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此宗教仪轨为吐蕃时期的祭祀文化现象,同时考证了该祭祀文化不仅流行于吐蕃赞普世家,同时也运用于豪门望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堆墓群 宗教仪轨 文化现象
下载PDF
战国燕墓仿铜陶礼器生产供给模式研究
20
作者 罗沅宁 井中伟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根据制陶作坊和仿铜陶礼器两方面考察战国燕墓随葬仿铜陶器的生产与使用情况,燕文化区各地制陶作坊具有日用器与陶礼器兼烧现象。当时战国燕墓仿铜陶礼器的生产模式可能存在着定制和批量生产两种,前者主要供给高级贵族,后者则普及中小... 根据制陶作坊和仿铜陶礼器两方面考察战国燕墓随葬仿铜陶器的生产与使用情况,燕文化区各地制陶作坊具有日用器与陶礼器兼烧现象。当时战国燕墓仿铜陶礼器的生产模式可能存在着定制和批量生产两种,前者主要供给高级贵族,后者则普及中小贵族及平民。同时,战国燕墓仿铜陶礼器的生产具有地域性,无论是中心区(燕下都地区),还是在非中心区(燕山以北地区),战国燕墓中的仿铜陶礼器一般是在当地生产的,但非中心区制作批量化仿铜陶礼器的工艺不逊色于中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燕墓 仿铜陶礼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