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际网络、市场动力与文化环境:论《通雅》在清代的生产与传播
1
作者 夏业梅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通雅》是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的著作,这部书的生产跨越明清两代,却非作者一人之力,而是由亲缘、业缘、学缘、地缘等社会关系的众多人物参与《通雅》文本创作、抄写和刊印的结果。康熙五年首次印刷后,经历多次再生产,生产者既包括商业... 《通雅》是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的著作,这部书的生产跨越明清两代,却非作者一人之力,而是由亲缘、业缘、学缘、地缘等社会关系的众多人物参与《通雅》文本创作、抄写和刊印的结果。康熙五年首次印刷后,经历多次再生产,生产者既包括商业出版者,也包括士人和官学,出版市场中不同的牟利动机促使他们选择生产《通雅》。明末清初文化环境渐变,读者对“考究之学”的需求增加,《通雅》开风气之先,其传播与文化环境的转变趋势恰好同轨而行。该书的学术特征是乾嘉学术的先导,与《日知录》同样属于清代考据学的源头活水,在东亚朴学共同体的形成中占据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网络 市场动力 文化环境 传播
下载PDF
《通雅》与古韵分部 被引量:3
2
作者 周远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3,共6页
方以智认为上古韵部较中古多有“通转”,《通雅》发明“东冬江通”、“真先青通”、“庚阳通”、“齐微皆来通”、“鱼模麻通”、“尤萧通”、“侵覃通”等规律,并在归并古韵基础上,概括古韵为“中通”、“天人”、“亨阳”、“知来”... 方以智认为上古韵部较中古多有“通转”,《通雅》发明“东冬江通”、“真先青通”、“庚阳通”、“齐微皆来通”、“鱼模麻通”、“尤萧通”、“侵覃通”等规律,并在归并古韵基础上,概括古韵为“中通”、“天人”、“亨阳”、“知来”、“无多”、“道咎”、“寒还”等七部。这是古韵学史上真正就古音实际探求古韵部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韵分部 方以智 韵部 古音
下载PDF
试论《通雅》命名之由及其在雅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津琥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4期64-68,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当前《通雅》研究的现状及作者在进行《通雅》研究中的一些先期成果:《通雅》命名的原因和它在“雅”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命名
下载PDF
方以智《通雅》与上古声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周远富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53,共6页
方以智的《通雅》对上古汉语声纽进行了探讨,认为上古汉语“唇缝互溷”、舌齿不分、喉牙相混,直接启发了钱大昕等人的上古声纽研究,在古音学史上有先驱之功。
关键词 方以智 上古声纽
下载PDF
方以智《通雅》对清代学风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建忠 夏永声 白俊芳 《韶关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40-44,共5页
方以智《通雅》对清代学风产生了切实的影响,方氏的《通雅》在清代被禁是因方氏有反清复明的主张及行为,而不是因《通雅》本身。
关键词 方以智 清代学风
下载PDF
方以智《通雅》謰语考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冠明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5-140,共6页
文章以统计方法分析了明方以智《通雅·释诂》中的所有“语”42 4条 ,发现其中联绵词只占三分之一 ,其他类型的双音词占了三分之二。可以肯定《通雅》的“语”并不就是“联绵词” ,而是与单音词相对应的双音组合 ,包括各种类型... 文章以统计方法分析了明方以智《通雅·释诂》中的所有“语”42 4条 ,发现其中联绵词只占三分之一 ,其他类型的双音词占了三分之二。可以肯定《通雅》的“语”并不就是“联绵词” ,而是与单音词相对应的双音组合 ,包括各种类型复合词和词组。这些双音组合结合紧密 ,多有异形。“语”一词虽源于汉贾谊《新书》 ,但所指对象完全不同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谜语 联绵词 双音词
下载PDF
《通雅》训诂学价值述评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庆立 崔建利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94-96,共3页
《通雅》是明末方以智费数十年之力而著成的一部重要的训诂学著作。全书借鉴《尔雅》分目、释词之例,贯穿“因声知义”原则,考证名物、训诂、象数、音声,虽似类书,但主于折中音义,在内容、体例、释词方式及原则方面多有新创,成为... 《通雅》是明末方以智费数十年之力而著成的一部重要的训诂学著作。全书借鉴《尔雅》分目、释词之例,贯穿“因声知义”原则,考证名物、训诂、象数、音声,虽似类书,但主于折中音义,在内容、体例、释词方式及原则方面多有新创,成为雅学著作系列中较为重要的一部;更因其开清初朴学著述之风而呈现独具的训诂学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例 释词 因声求义 训诂学
下载PDF
从《通雅》看方以智的语言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恕豪 《天府新论》 1990年第2期78-84,共7页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方以智 语言研究 语言文字
下载PDF
《通雅》价值探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建忠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6-10,共5页
《通雅》在训诂学上,重倡"因声求义",并有很好的实践。方法论上,眼光独到,超过前人甚至乾嘉学者,训诂理念亦与乾嘉学者相近。在音韵学上,方氏有明确的语音史观,于上古音、中古音均有研究。在词汇学上,方氏不但重视方言俗语,... 《通雅》在训诂学上,重倡"因声求义",并有很好的实践。方法论上,眼光独到,超过前人甚至乾嘉学者,训诂理念亦与乾嘉学者相近。在音韵学上,方氏有明确的语音史观,于上古音、中古音均有研究。在词汇学上,方氏不但重视方言俗语,还确立了"词"的观念,而且方氏用考释法来研究汉语词汇。总之,《通雅》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学界对其评价甚高而研究甚少,这与其价值极不相称,当引起学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音韵学 词汇学 价值
下载PDF
《通雅》与古韵通转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远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7-80,共4页
方以智的《通雅》对古韵通转多所阐说,与其古韵七部说一致;其"对转"、"旁转"之例,合于古韵实际;所列"旁对转"之例,则有不安之处。原因在于,方氏理论上认为方音乃古音之遗存,实践上便以当时方音为主去直... 方以智的《通雅》对古韵通转多所阐说,与其古韵七部说一致;其"对转"、"旁转"之例,合于古韵实际;所列"旁对转"之例,则有不安之处。原因在于,方氏理论上认为方音乃古音之遗存,实践上便以当时方音为主去直接推求古音,以期"一变而至于道",而忽略了《切韵》系韵书在记录古今音变上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古韵
下载PDF
《通雅》在汉语方言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宜志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3期29-32,共4页
方以智在《通雅》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他的方言学理论,这些理论以今天的学术眼光来看,也基本上是正确的,其中一些观点还富有借鉴意义。《通雅》一书记载的明末的许多方言现象,是我们了解明末汉语方言差异的珍贵文献。方以智及其《通雅》... 方以智在《通雅》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他的方言学理论,这些理论以今天的学术眼光来看,也基本上是正确的,其中一些观点还富有借鉴意义。《通雅》一书记载的明末的许多方言现象,是我们了解明末汉语方言差异的珍贵文献。方以智及其《通雅》在汉语方言学史上理应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方亩学
下载PDF
从清代书目的著录看《通雅》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7期56-58,共3页
《通雅》一书的刊刻历经波折,最终由姚文燮完成。姚刻本在清代影响甚大。清代主要书目对《通雅》一书都进行了著录。从清代书目的著录来看在书名、卷数方面大体一致,在归类中则存在一定的差异。近代以来有些书目在著录时将姚文燮与浮山... 《通雅》一书的刊刻历经波折,最终由姚文燮完成。姚刻本在清代影响甚大。清代主要书目对《通雅》一书都进行了著录。从清代书目的著录来看在书名、卷数方面大体一致,在归类中则存在一定的差异。近代以来有些书目在著录时将姚文燮与浮山此藏轩并著,这种著录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当予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目 著录
下载PDF
《通雅》与“考古”、“审音”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远富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0-83,共4页
方以智的《通雅》已广泛运用“考古”、“审音”的方法研究古音。考古包括考析古书异文、历代反切、声训、方言、韵脚字、金石古文异体、谐声字等 ,审音包括审辨辅音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
关键词 方以智 考古 审音
下载PDF
论《通雅》的音韵学成就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云龙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4-48,共5页
方以智具有明确的语音时地发展观,善于运用音理来探求语音的声、韵、调,对古音中的唇音、舌音等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同时对时音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 方以智 音韵学
下载PDF
试论方以智《通雅》的训诂学成就 被引量:2
15
作者 牛云龙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3-28,共6页
方以智小学方面最突出的成就在于训诂学。他在训诂材料的运用上,广稽金石材料、征考方言俗语、参取笔记小说;在训诂方法上,方以智最大的成就是因声求义,提出了"欲通古义,先通古音"的原则,并以此在联绵字研究、破通假字方面取... 方以智小学方面最突出的成就在于训诂学。他在训诂材料的运用上,广稽金石材料、征考方言俗语、参取笔记小说;在训诂方法上,方以智最大的成就是因声求义,提出了"欲通古义,先通古音"的原则,并以此在联绵字研究、破通假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训诂学 假字 联绵字 方言
下载PDF
《通雅》古音学及其应用
16
作者 周远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0-74,共5页
方以智《通雅》堪称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其治学的核心在小学,而其小学的核心又在音学。在古音学方面,他有七个方面的重要成绩;在研求古音的基础上,方氏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实施因声求义,在破通假、求语源诸方面,作出了重要的成... 方以智《通雅》堪称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其治学的核心在小学,而其小学的核心又在音学。在古音学方面,他有七个方面的重要成绩;在研求古音的基础上,方氏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实施因声求义,在破通假、求语源诸方面,作出了重要的成绩,开启清代考据学与中国近现代学术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古音学 因声求义
下载PDF
《通雅》音训特色及其对清人的影响
17
作者 吴泽顺 胡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5-68,共4页
明末清初的方以智,在其《通雅》中大量使用音训,并力求使音义关系的研究科学化。他明确提出"欲通古义,先通古音"的主张,对清代训诂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音训 因声求义
下载PDF
《通雅》在音韵学史上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芹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12期137-139,共3页
方氏《通雅》对语音有正确的认识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古音、今音的研究成绩斐然,在音韵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学界对此重视不够,这与其价值极不相称。
关键词 音韵学史 价值
下载PDF
《通雅》与明清之际的考据学
19
作者 周远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8-61,共4页
方以智《通雅》的学术方法可以概括为"贯通经史"与"折衷古今",这与明末清初诸考据大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是一致的,反映了当时学术思想与方法的变化趋势;对其后学者如阎若璩、朱彝尊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方以智 明清考据学
下载PDF
《通雅》对《说文》未明重文的沟通
20
作者 陈波先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149-157,共9页
对《说文》未明重文进行类聚和专门研究,清代王筠《说文释例》有重要贡献;但对《说文》未明重文个组的沟通工作,早已见于明代方以智的《通雅》。本文拟就《通雅》沟通《说文》未明重文的标准和类型等进行分析论证。
关键词 说文 说文释例 未明重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