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顶帽变换的印刷网点覆盖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侯和平 徐卓飞 +1 位作者 王丹 郭凯铭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8-251,共4页
为了提高印刷机自动检测网点覆盖率的能力并降低人工测量强度和成本,提出一种基于顶帽变换的印刷网点覆盖率计算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网点图像的采集及前处理技术;基于顶帽变换的阈值分割研究;网点去光照计算等内容。通过对比实验分... 为了提高印刷机自动检测网点覆盖率的能力并降低人工测量强度和成本,提出一种基于顶帽变换的印刷网点覆盖率计算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网点图像的采集及前处理技术;基于顶帽变换的阈值分割研究;网点去光照计算等内容。通过对比实验分析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相对于一般图像计算网点覆盖率方法而言,该方法对于光照不均匀、网点的亮调及暗调等情况有着很好的计算能力,具备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 印刷网点 顶帽变换 网点覆盖率
下载PDF
预览搜索中基于颜色的两种自上而下加工 被引量:7
2
作者 崔翔宇 许百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7-984,共8页
预览搜索(preview search)研究是近几年来注意选择研究领域新的热点。本研究将预览搜索任务和探测任务相结合,通过两个实验证明了预览搜索中存在基于颜色的自上而下加工。在每次实验中,先出现预览项目,然后让被试根据有无提示音完成搜... 预览搜索(preview search)研究是近几年来注意选择研究领域新的热点。本研究将预览搜索任务和探测任务相结合,通过两个实验证明了预览搜索中存在基于颜色的自上而下加工。在每次实验中,先出现预览项目,然后让被试根据有无提示音完成搜索任务或探测任务。在实验一中,探测点的颜色为旧项目同色和无关色两种;在实验二中,探测点的颜色为新项目同色和无关色两种。结果发现,旧项目同色的探测子的反应时长于无关色反应时,而新项目同色的探测子的反应时短于无关色反应时。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在预览阶段,可能存在两种自上而下加工,一种是主要基于旧项目颜色的抑制定势,另一种是基于靶子颜色的预期定势。这两种自上而下的调控机制可以解释预览效应的原因,同时利用颜色等特征的格式塔组织也在预览搜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览搜索 自上而下加工 探测点 颜色
下载PDF
CdTe和CdTe/CdS量子点的量子尺寸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常存 高莹 +2 位作者 孔德贵 张东帅 常青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2-77,共6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三种不同尺寸的单核Cd Te量子点和核壳Cd Te/Cd S量子点。应用Tophat Z-scan技术在纳秒、皮秒、飞秒激光脉冲作用下研究了三种不同尺寸单核Cd Te量子点的非线性吸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激光脉冲作用下三种不同尺...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三种不同尺寸的单核Cd Te量子点和核壳Cd Te/Cd S量子点。应用Tophat Z-scan技术在纳秒、皮秒、飞秒激光脉冲作用下研究了三种不同尺寸单核Cd Te量子点的非线性吸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激光脉冲作用下三种不同尺寸的Cd Te量子点的非线性吸收特性均表现为饱和吸收,并且均呈现出随着量子点尺寸的减小,其非线性吸收特性增大的趋势。为了进一步研究量子点尺寸的变化对非线性吸收特性的影响,又在飞秒激光脉冲作用下研究了核壳Cd Te/Cd S量子点的非线性吸收特性;随着包壳时间的增加,壳层厚度增加,量子点尺寸增加,其非线性吸收特性呈减小趋势,并且核壳Cd Te/Cd S量子点的非线性吸收特性明显优于单核Cd Te量子点;分析讨论了单核Cd Te量子点与核壳Cd Te/Cd S量子点的非线性吸收特性和量子尺寸效应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量子点样品均具有良好的量子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非线性吸收 top—hat Z扫描 量子尺寸效应
下载PDF
石墨烯量子点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刁玉琦 李铁宁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29-1231,共3页
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是三维尺度限域的零维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电学、热学和光学性能在众多领域备受关注。介绍了石墨烯量子点的主要制备方法,自上而下法主要包括水热法、电化学法和化学剥离碳纤维法,自下而上法... 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是三维尺度限域的零维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电学、热学和光学性能在众多领域备受关注。介绍了石墨烯量子点的主要制备方法,自上而下法主要包括水热法、电化学法和化学剥离碳纤维法,自下而上法主要包括溶液化学法、微波辅助和超声法,对纳米刻蚀法和钌催化C60转化法也做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制备方法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下载PDF
圆弧拟合
5
作者 袁长东 麦俊年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1-94,共4页
圆弧拟合是一种类似于贝塞尔曲线的拟合,其运算速度快,用法简单方便,作为全自动通用绘图系统的图线之一很实用。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它的原理、方法、特点,并给出了BASIC程序和应用实例。
关键词 型值点 切点 顶点 三维 两维 圆弧拟合
下载PDF
CdSe/ZnS量子点下转换膜的红、绿、蓝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 被引量:2
6
作者 尹茂军 潘腾 +2 位作者 刘士浩 谢文法 张乐天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31-1441,共11页
顶发射结构可实现100%的开口率,对高品质有机发光器件(OLED)显示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OLED显示的传统制作方法难度较大,且器件的光谱稳定性较差。为了降低OLED显示的制作难度并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光谱稳定性,本文将CdSe/ZnS量子点与聚甲... 顶发射结构可实现100%的开口率,对高品质有机发光器件(OLED)显示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OLED显示的传统制作方法难度较大,且器件的光谱稳定性较差。为了降低OLED显示的制作难度并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光谱稳定性,本文将CdSe/ZnS量子点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液相混合,并通过压印法制备了具有微结构阵列的红光与绿光量子点下转换膜,将其与高效顶发射蓝光OLED和彩色滤光片相结合,实现了红(R)、绿(G)、蓝(B)三色顶发射OLED。RGB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3.6、21.9和10.6 cd/A,色坐标分别为(0.70,0.30)、(0.24,0.62)和(0.10,0.20)。此外,器件的光谱与色坐标几乎不随电压变化,且同时具有优良的光谱角度稳定性。这种实现OLED彩色化的方法具有制作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量子点 顶发射 下转换
下载PDF
顶发射绿光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士浩 张祥 +1 位作者 张乐天 谢文法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61,共6页
采用核壳结构的绿光Cd SSe/Zn S量子点成功制备了顶发射绿光量子点器件,并详细研究了它的光电特性。与具有相同结构的底发射器件相比,顶发射器件在亮度、效率、色纯度、光谱的电压稳定性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相同电压7 V下,尽管底发... 采用核壳结构的绿光Cd SSe/Zn S量子点成功制备了顶发射绿光量子点器件,并详细研究了它的光电特性。与具有相同结构的底发射器件相比,顶发射器件在亮度、效率、色纯度、光谱的电压稳定性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相同电压7 V下,尽管底发射具有更大的电流密度,但亮度仅为831 cd/m2,而顶发射器件的亮度则可达到1 350 cd/m2,并且顶发射器件的最高亮度可达到7 112 cd/m2。在效率上,顶发射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可达6.54 cd/A,远大于底发射器件的1.89 cd/A。在光谱方面,在底发射器件中出现的红蓝部分的杂光在顶发射器件中完全被抑制,而且顶发射光谱的半高宽显著窄化,具有更高的色纯度。当电压从4 V变化到9 V时,顶发射器件光谱始终保持稳定,色坐标移动仅为(-0.005,-0.001)。结果表明,顶发射结构有利于提高量子点器件的亮度、效率、色纯度以及光谱的电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电致发光器件 顶发射 绿光
下载PDF
一种无回溯的自然语言分析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志伟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74,共12页
在自然语言的自动分析中 ,如果回溯过多会严重地降低分析的效率。依尔利算法 ,可以完全避免回溯。本文介绍了依尔利算法的基本原理 ,它的三种基本操作 ,并以实例详细地描述了依尔利算法分析句子的过程。
关键词 自底向上分析法 自顶向下分析法 依尔利算法 回溯 左角表 线图 点规则 非成圈有向图
下载PDF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卫丰 吕果 +3 位作者 陶华超 陈少娜 李德江 代忠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56-1162,共7页
石墨烯是由一层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按蜂巢晶格排列构成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由于其超大的平面共轭结构,石墨烯中的π电子具有显著的离域效应。石墨烯具有许多令人惊奇的电子或电学性质,比如室温量子霍尔效应、自选传输性质、极高的载流... 石墨烯是由一层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按蜂巢晶格排列构成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由于其超大的平面共轭结构,石墨烯中的π电子具有显著的离域效应。石墨烯具有许多令人惊奇的电子或电学性质,比如室温量子霍尔效应、自选传输性质、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超低的电阻率以及优异的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然而,与其他绝大多数二维材料不同,较大二维尺寸的石墨烯还具有零带隙的半金属材料特性,限制了石墨烯在光电器件和半导体等领域的应用。因此,如何打开石墨烯的带隙,将其从半金属材料转变为半导体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目前,已知打开石墨烯带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石墨烯进行化学掺杂以破坏其π电子共轭体系;另外一种是基于量子效应,将石墨烯切割成纳米带、纳米筛或量子点。石墨烯量子点(GQDs)是二维平面尺寸小于100 nm的石墨烯片段,因其具有量子限域效应和边界效应而呈现出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一种具有带隙的半导体材料。与传统半导体量子点相比,GQDs具有毒性低、水溶性好、化学活性低、生物相容性好以及荧光性质稳定等突出优点。此外,GQDs具有单原子层平面共轭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同时表面的含氧基团可以为外来分子与之结合提供活性位点,在太阳能电池、光电子器件、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GQDs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自上而下法主要包括强酸氧化法,水热/溶剂热法,电化学氧化法等。该方法的优点是原料来源丰富、制备过程相对简单,制备所得的GQDs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基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易于表面功能化。自下而上方法主要分为可控有机合成和碳化反应。前者可以制备出具有精确碳原子数、大小和形状均一的GQDs,但是制备过程复杂繁琐、反应耗时长且产率较低,而后者所制备的GQDs,其尺寸和结构难以控制,产物具有多分散性。本文全面介绍了石墨烯量子点的各种制备方法,对这些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评论,同时对重要或新颖方法的反应机理进行了阐述,并且重点介绍了GQDs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最后对GQDs的未来研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自上而下法 自下而上法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混酸回流制备碳点的中和过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宁 李洪光 郝京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1-198,共8页
作为碳纳米材料家族的一颗新星,碳点因具有奇特的光致发光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其制备方法通常可以归纳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而混酸回流是一种自上而下制备碳点的重要方法,中和是其中不可缺少... 作为碳纳米材料家族的一颗新星,碳点因具有奇特的光致发光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其制备方法通常可以归纳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而混酸回流是一种自上而下制备碳点的重要方法,中和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步骤。本文以富勒烯副产炭灰为原料,利用混酸回流方法制备了黄光发射的碳点,系统研究了NaOH、Na_(2)CO_(3)、K_(2)CO_(3)和NH_(3)∙H_(2)O四种不同中和试剂对碳点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影响。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和试剂的改变,影响碳点表面酸性官能团的解离程度,该结论被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相行为研究结果所印证。碳点结构的变化,影响了碳点的表面态,导致碳点光谱特性,如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的改变。选用了四种中和试剂中,Na_(2)CO_(3)处理得到的碳点表现出最优的发光性能。我们的研究还表明:中和试剂的选用是调节混酸回流方式,制备碳点性能的重要途径。而且碳点反离子的改变对其发光性能也具有明显影响。总之,中和试剂的碱性和反离子种类共同影响着碳点的表面结构,带来了不同的性能。这项工作提示着研究者在未来制备碳点时有必要将中和试剂的种类作为一项实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材料 碳点 混酸回流 光致发光 自上而下 中和过程 相行为
下载PDF
氮化硼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璐 王泽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8-76,共19页
氮化硼量子点是一类新型的零维纳米材料,它具备独特的荧光性能、高导热性、化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出色的理化特性。氮化硼量子点在光电子学、电子元件、传感和催化、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已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氮化硼量子点是一类新型的零维纳米材料,它具备独特的荧光性能、高导热性、化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出色的理化特性。氮化硼量子点在光电子学、电子元件、传感和催化、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已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高效制备依然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探索氮化硼量子点高效制备的新方法并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是当前纳米材料工程领域新的研究焦点。目前,氮化硼量子点的制备可以归纳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其中自上而下法是当前制备的主要方法,此方法类型多样,包括水热法、溶剂热法、超声剥离法以及碱金属插层法等。虽然自上而下法可实现大规模制备氮化硼量子点,但这类方法大都需要有机溶剂、强碱和高温等条件。自下而上的方法利用含有氮和硼元素的前体分子合成氮化硼量子点,可以实现量子点结构的精确控制,但这类方法不适合于大规模制备硼量子点。目前氮化硼量子点的大规模高效制备研究虽然还处在早期阶段,但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其今后高效大规模的可控制备奠定了基础。同时,以量子点制备工作为基础,许多氮化硼量子点的应用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中,其中包括细胞成像、纤维染色、金属离子检测、化学发光传感器、指纹荧光成像和维生素的检测等,这些应用研究反过来也进一步促进了量子点制备工作的开展。本文对近年来氮化硼量子点的制备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其在应用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提出了氮化硼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的思路,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量子点 自上而下法 自下而上法 生物成像 化学发光传感器
下载PDF
柔性版印刷过程中网点变形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英才 匡金虎 +2 位作者 乔俊伟 徐嘉妮 罗欣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157-160,共4页
柔性版印刷属轻压力凸版印刷,在印刷过程中网点大小和形状对印刷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分析柔性版网点三维尺寸的基础上,以厚度为1.73mm、加网线数为175lip的柔性版为对象,建立柔性版圆形顶端和平形顶端圆形网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柔性版印刷属轻压力凸版印刷,在印刷过程中网点大小和形状对印刷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分析柔性版网点三维尺寸的基础上,以厚度为1.73mm、加网线数为175lip的柔性版为对象,建立柔性版圆形顶端和平形顶端圆形网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引用柔性版载荷与弹性模量关系,对不同网点覆盖率的网点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在相同印刷条件下,由有限元分析网点变形情况,并通过定义网点接触扩大率和网点扩大值,可以得出:(1)平形顶端网点的接触面扩大率和网点扩大值均优于圆形顶端网点;(2)高光区由于顶端截面小,载荷不确定性增加,接触面扩大率不稳定,属于复制困难区;(3)网点覆盖率在40%~60%时,网点的扩大值最为明显,属于柔性版印刷敏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印版 网点顶端形状 有限元分析 接触面扩大率
下载PDF
石墨烯量子点技术及其照明显示应用
13
作者 陈泽强 颜少彬 +3 位作者 朱星群 廖廷俤 崔旭东 向斌 《福光技术》 2023年第2期9-18,共10页
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一种新型的零维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LED器件、显示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GQDs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总结了GQDs在LED器件以及光子绘画显示中的重要进展。此外,我们... 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一种新型的零维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LED器件、显示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GQDs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总结了GQDs在LED器件以及光子绘画显示中的重要进展。此外,我们理性地分析了GQDs用于照明显示的不足,并预测了GQDs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发光二极管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原文传递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娇娇 冯苗 詹红兵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4,共9页
作为石墨烯家族的最新一员,石墨烯量子点(GQDs)除了具有石墨烯的优异性能,还因量子限制效应和边界效应而展现出一系列新的特性,因此吸引了化学、物理、材料和生物等各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仅近两三年内,关于这种新型零维材料的研究,... 作为石墨烯家族的最新一员,石墨烯量子点(GQDs)除了具有石墨烯的优异性能,还因量子限制效应和边界效应而展现出一系列新的特性,因此吸引了化学、物理、材料和生物等各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仅近两三年内,关于这种新型零维材料的研究,在实验和理论方面均取得了极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制备GQDs的两大类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前者包括水热法、电化学法和化学剥离碳纤维法,后者则主要介绍溶液化学法、超声波法和微波法、可控热解多环芳烃法。另外还对一些制备条件较为苛刻的制备方法如电子束刻蚀法和钌催化富勒烯C60开笼法也作了简要介绍,并对GQDs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制备方法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