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evidence of Bloch surface waves on photonic crystals with thin-film LiNbO_3 as a top layer
1
作者 TATIANA KOVALEVICH DJAFFAR BELHARET +4 位作者 LAURENT ROBERT MYUN-SIK KIM HANS PETER HERZIG THIERRY GROSJEAN MARIA-PILAR BERNAL 《Photonics Research》 SCIE EI 2017年第6期168-172,共5页
Strong nonlinear, electro-optical, and thermo-optical properties of lithium niobate(LN) have gained much attention. Howe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NbO_3 in real devices is not a trivial task due to difficulties in m... Strong nonlinear, electro-optical, and thermo-optical properties of lithium niobate(LN) have gained much attention. Howe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NbO_3 in real devices is not a trivial task due to difficulties in manufacturing and handling thin-film LN.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an optical device where the Bloch surface wave(BSW) propagates on the thin-film LN to unlock its properties. First, access to the LN film from air(or open space) is important to exploit its properties. Second, for sustaining the BSW, one-dimensional photonic crystal(1DPhC) is necessary to be fabricated under the thin-film LN. We consider two material platforms to realize such a device: bulk LN and commercial thin-film LN. Clear reflectance dips observed in far-field measurements demonstrate the propagation of BSWs on top of the LN surface of the designed 1DPh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 Li Experimental evidence of Bloch surface waves on photonic crystals with thin-film LiNbO3 as a top layer
原文传递
Implementation of Turbulent Mixing over a Stratocumulus-Topped Boundary Layer and Its Impact in a GCM 被引量:2
2
作者 Sun-Hee SHIN Kyung-Ja H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5期995-1004,共10页
The effect of a vertical diffusion scheme over a stratocumulus topped boundary layer (STBL)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YONU AGCM (Yonsei University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To consider the impact of... The effect of a vertical diffusion scheme over a stratocumulus topped boundary layer (STBL)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YONU AGCM (Yonsei University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To consider the impact of clouds on the turbulence production, the turbulence mixing term, driven by radiative cooling at the cloud top, is implemented as an extended non-local diffusion scheme. In the model with this new scheme, the STBL parameteriza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lower atmosphere over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Consideration of the turbulent mixing within the cloud layer leads to continuous stratocumulus formation. The cloud-top radiative cooling tends to favor more rapid entrainment and produces top-down turbulent mixing. This cooling develops a mixed layer without initiation of deep convection by surface fluxes. Variations in thermodynamical and dynamical features are produced by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cloud development. The simulated stratocumulus induces more mixing of heat and moisture due to the cloud forcing. Over STBL regions, the lower boundary layer becomes warmer and drier. It also weakens vertical motion and zonal trade winds in the eastern Pacific, which indicates that stratocumulus cloud cover plays a role in weakening the Walker circulation; that is, cloud cover damps the tropical cir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ocumulus topped boundary layer non-local diffusion scheme tropical circulatio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下载PDF
Research on Top-layer Planning and Overall Design Project Decision of Weapon System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3
作者 武瑞文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248-256,共9页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theory,a vital important problem for top-layer planning and overall design of modern self-propelled gun-howitzer system,namely overall project decision-making,was analyzed.A hi...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theory,a vital important problem for top-layer planning and overall design of modern self-propelled gun-howitzer system,namely overall project decision-making,was analyzed.A hierarchy model was built to solve the complex and uncertain problem,and a decision-making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Then,the weights in all layers of the model were determined by simulating experts.Finally,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elements in each layer,the weights of the alternatives to the overall goal were calculated to conduct the hierarchy total decision.A decision example shows that the overall project of a self-propelled gun-howitzer A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another self-propelled gun-howitzer B,digitalized in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operability,system accuracy and economy,but inferior to it in the information capability,and there exists relatively larger gap between them in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ind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技术 军事系统工程学 数学 物理
下载PDF
多层坚硬顶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小煤柱护巷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霍丙杰 孟繁禄 +3 位作者 李天航 宋子奇 靳京爵 黄宇轩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3,共11页
为研究小煤柱护巷巷道的稳定性及其阻隔同层位邻近采空区灾害的特征,以大同矿区石炭系坚硬顶板特厚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从小煤柱护巷巷道的稳定性和其是否具有阻隔同层位邻近采空区有害气... 为研究小煤柱护巷巷道的稳定性及其阻隔同层位邻近采空区灾害的特征,以大同矿区石炭系坚硬顶板特厚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从小煤柱护巷巷道的稳定性和其是否具有阻隔同层位邻近采空区有害气体能力2个角度,综合分析小煤柱的合理尺寸及其在不同采动阶段渗透率的演化特征。针对同忻煤矿石炭系煤层8210工作面沿空掘巷小煤柱开采具体的开采条件,建立了双关键层采场内外应力场叠加的力学模型,推导出双关键层条件下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尺寸的计算关系式,理论确定8210工作面小煤柱合理尺寸为6.0 m;应用DJG–Ⅱ型煤岩渗流测试装备,研究不同采动阶段小煤柱渗透率演化特征,试验确定在第3采动阶段小煤柱渗透率较初始渗透率增大了23倍,该阶段小煤柱基本失去了阻隔邻近采空区有害气体的能力。根据理论研究结果,现场选取6 m小煤柱进行工业性试验;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开采试验过程中对小煤柱进行了改性降透措施,在小煤柱表面及顶板距煤柱帮1500 mm范围内喷射厚层混凝土(100 mm)。实践表明: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小煤柱护巷的回采巷道发生了一定的变形量,但是巷道变形在安全可控范围之内,巷道稳定,可实现安全回采;开采过程中8210工作面上隅角CH4气体浓度远低于邻近8305工作面采空区CH4气体浓度,表明小煤柱经过改性降透后具备了阻隔同层位邻近采空区有害气体的能力;开采实践也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条件下小煤柱护巷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坚硬顶板 沿空掘巷 多重采动 小煤柱合理尺寸 渗透率
下载PDF
单脉冲平顶激光清洗CFRP的多物理场特性研究
5
作者 刘国春 陈光澳 +2 位作者 杨文锋 李绍龙 王文轩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907,共9页
为探究平顶激光清洗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考虑CFRP的组分对激光的吸收、反射特性差异显著,将激光载荷分层施加到CFRP的细观有限元模型上,引入热烧蚀-热应力双重作用效果,还原不同能量密度下单脉冲平顶激光清洗形貌... 为探究平顶激光清洗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考虑CFRP的组分对激光的吸收、反射特性差异显著,将激光载荷分层施加到CFRP的细观有限元模型上,引入热烧蚀-热应力双重作用效果,还原不同能量密度下单脉冲平顶激光清洗形貌,并完成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分层施加激光载荷较传统表面加载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仿真精度,采用热烧蚀-热应力双重判据能够进一步提升形貌还原效果,本研究模型的仿真形貌长轴贴合度不低于96.64%,面积贴合度达到80.00%,并通过高精度模型瞬时温度场分布能够指导激光清洗CFRP表面树脂的实际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脉冲激光 分层施加 碳纤维复合材料 多物理场 形貌还原
下载PDF
内埋可变导热管建筑顶面隔热层节能分析
6
作者 柴国荣 陈婕 王伟红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2期39-43,共5页
为减少室内空调能耗,文中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在建筑顶面之上铺制隔热层的建筑节能方法做进一步优化。文中以北京地区某建筑为例进行计算分析发现,隔热层的高热阻在夜间不利于建筑顶层白天积累的热量向外界排散。为在夏季夜间减小隔热层热... 为减少室内空调能耗,文中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在建筑顶面之上铺制隔热层的建筑节能方法做进一步优化。文中以北京地区某建筑为例进行计算分析发现,隔热层的高热阻在夜间不利于建筑顶层白天积累的热量向外界排散。为在夏季夜间减小隔热层热阻,加速建筑顶层白天积累热量的排散,提出一种内埋可变导热管的建筑顶面隔热层,即在建筑顶面隔热层内间隔一定距离埋制可变导热管。夏季白天工况,可变导热管不启动,为高热阻状态;夏季夜间工况,可变导热管传热能力强,减小了隔热层热阻,加快了夜间建筑顶层结构热量的向外排散,计算结果表明,按照间隔0.3m铺制可变导热管的隔热层比铺制普通隔热层的空调制冷量下降15.1%;冬季工况热管传热能力非常差,隔热层保持了高热阻状态,避免了室内热量损耗。这种方法节能效果明显,可为建筑节能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埋可变导管 顶面隔热层 热管供热
下载PDF
解耦的海洋性层积云顶边界层湍流与云微物理特征
7
作者 关铭 杨素英 +3 位作者 丛春华 朱燕南 仲益君 杨怡伟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9-642,共14页
基于POST观测计划中获得的海洋性层积云顶边界层内高频气象资料和云微物理资料,在选取解耦个例基础上研究解耦边界层湍流和云微物理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过渡层的大气静力稳定度较强,抑制向上浮力做功,使得湍流动能迅速消耗殆尽,实现... 基于POST观测计划中获得的海洋性层积云顶边界层内高频气象资料和云微物理资料,在选取解耦个例基础上研究解耦边界层湍流和云微物理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过渡层的大气静力稳定度较强,抑制向上浮力做功,使得湍流动能迅速消耗殆尽,实现边界层解耦。湍流动能最大值出现在云内,主要与云顶降温、大云滴下落沉降拖曳带来的下沉气流增强及云底之上附近凝结增长潜热释放产生向上浮力作用有关。近地面层的浮力项和切变项对湍流动能都起到增强作用,并以切变项的贡献更为显著,云内的湍流动能是以浮力项贡献为主。过渡层附近存在向下的热通量,抑制了热量向上输送和向上浮力项的增强,促进解耦发生。云内存在向上感热通量,其最大值及其出现高度主要与云顶冷却和云中下部的凝结潜热加热有关。云顶之上湿层促进了潜热通量的向下输送,增强了云内水汽含量,为解耦边界层云的发展起到正反馈作用。云顶浮力倒转引起的云中湍流混合呈现非均匀性,并进一步导致绝热或超绝热液滴出现,促进凝结和碰并增长的增强,同时云顶之上湿层进一步对云中的微物理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云底因夹卷混合表现为均匀混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 层积云顶边界层 湍流 夹卷 云微物理
下载PDF
缓冲层和保护层对Ta(Ti)/Co/Nb多层膜热稳定性影响
8
作者 黄彦翔 任康 +11 位作者 丁俊贤 贡佳伟 许文涛 赵文礼 李涛 章健康 谢俊磊 徐耀鸿 丁泽豪 朱济生 李广 王磊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4年第2期5-11,共7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底层(BL)/钴(Co)/顶层(CL)三层膜,通过考察Co磁矩(M)与温度(T)的关系,系统分析了不同BL和CL对Co层热稳定性的影响。其中BL和CL分别为非磁性过渡金属钽(Ta)、钛(Ti)和铌(Nb)。研究发现,不同的非磁性底层和顶层材料对C...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底层(BL)/钴(Co)/顶层(CL)三层膜,通过考察Co磁矩(M)与温度(T)的关系,系统分析了不同BL和CL对Co层热稳定性的影响。其中BL和CL分别为非磁性过渡金属钽(Ta)、钛(Ti)和铌(Nb)。研究发现,不同的非磁性底层和顶层材料对Co的热稳定性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Ti作为BL和CL时Co的热稳定性最好。此外,与BL相比,CL在Co层的M-T具有更重要的影响,相同的CL其Co具有类似M-T曲线。实验结果可以解释为非磁性BL和CL与Co之间存在的耦合相互作用。这揭示出在纳米级多层膜中,通常用于促进晶体结构和防止氧化的底部非磁性缓冲层和顶部保护层可能对其相邻的磁性层的磁性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i)/Co/Nb多层膜 钴热稳定性 底层(缓冲层) 顶层(保护层)
下载PDF
毫米波雷达在台风外围云系研究中的应用
9
作者 朱怡杰 李泓 骆婧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590,共14页
为评估台风条件下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表现,利用上海2018年和2019年4个台风影响期间的毫米波雷达数据,结合雨滴谱仪、静止卫星、S波段天气雷达等资料,探讨了利用毫米波雷达研究台风外围云系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毫米波雷达探测台风外围区域... 为评估台风条件下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表现,利用上海2018年和2019年4个台风影响期间的毫米波雷达数据,结合雨滴谱仪、静止卫星、S波段天气雷达等资料,探讨了利用毫米波雷达研究台风外围云系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毫米波雷达探测台风外围区域具有良好的性能,对于云降水结构的垂直探测具有一定应用潜力;在降水强度低于5 mm·h^(-1)时雷达对于云顶高度的探测较为准确;提出一种融化层亮带判别方法,亮带识别结果与探空观测一致。对比毫米波雷达与S波段天气雷达降水强度反演,结果显示利用毫米波雷达衰减特征能够实现降水强度廓线的反演,但需要对存在显著雨滴碰并增长的降水进行识别并订正,可为毫米波雷达探测台风外围云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台风 云顶高度 融化层亮带 降水强度
下载PDF
进路宽度对松散尾砂充填体下护顶层的稳定性影响研究
10
作者 张燕军 曹国华 +2 位作者 王茂德 董超超 冯帆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2期214-217,221,共5页
为探明进路宽度对松散尾砂充填体下护顶层的稳定性影响,以某矿采空区隔离矿柱回采为背景,设计了不同进路宽度下顶部隔离矿柱的回采方案,并利用FLAC^(3D)软件对回采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2种进路方案下矿柱回采时护顶层塑性区的演化规律。... 为探明进路宽度对松散尾砂充填体下护顶层的稳定性影响,以某矿采空区隔离矿柱回采为背景,设计了不同进路宽度下顶部隔离矿柱的回采方案,并利用FLAC^(3D)软件对回采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2种进路方案下矿柱回采时护顶层塑性区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进路宽度下上覆充填体塑性区破坏规律基本一致,塑性区集中在护顶层中部,边缘破坏较小;当进路宽度为3 m时,护顶层暴露面积小,塑性区范围相对较小;基于力学分析,进路宽度为3 m时可以降低护顶层的留设厚度,提高矿石回收率。本研究可为类似地下矿山采空区隔离矿柱的回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尾砂充填体 FLAC^(3D)模拟 进路宽度 护顶层
下载PDF
概率Top-k查询的层次索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伟 贾焰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87-2191,共5页
由于在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不确定数据的查询处理技术成为近年来数据库领域的研究热点.概率top-k查询根据打分函数和概率两个维度来对数据进行排序,因此具有多种查询语义.作为I/O密集型查询,概率top-k查询需要具备一定通用性的... 由于在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不确定数据的查询处理技术成为近年来数据库领域的研究热点.概率top-k查询根据打分函数和概率两个维度来对数据进行排序,因此具有多种查询语义.作为I/O密集型查询,概率top-k查询需要具备一定通用性的索引技术来提高查询效率.本文从分析概率top-k查询满足的性质入手,分别基于skyline和支配频率的概念,提出两种层次索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了满足特定性质的概率top-k查询均可以利用这两种索引来提高I/O效率,其中基于支配频率的索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数据 概率top-k查询 层次索引 SKYLINE 支配频率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数据分布表的Top-k查询协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瑾 贾维嘉 王国军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40-1346,共7页
Top-k查询要求返回在某种比较规则下的前k个网络数据,如最高(或最低)的k个监测值,是很多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的重要查询。提出基于数据分布表的Top-k查询处理协议DDT-Q。DDT-Q采用跨层优化策略;以Sink为根,建立最短路径生成树,树中各... Top-k查询要求返回在某种比较规则下的前k个网络数据,如最高(或最低)的k个监测值,是很多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的重要查询。提出基于数据分布表的Top-k查询处理协议DDT-Q。DDT-Q采用跨层优化策略;以Sink为根,建立最短路径生成树,树中各节点都维护反映其子树节点感应数据分布的数据分布表DDT,根据DDT,把查询请求只分发(路由)到对查询结果有影响的数据源节点,实现对查询路由和返回数据的选择优化;节点利用数据分布表和查询参数k按子节点返回数据量大小为子节点"按需"分配通信时隙数,即利用数据分布表指导MAC层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DDT-Q在不同的网络配置下,在能量消耗和查询延迟等性能方面都优于基于TAG的查询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top-K查询 数据管理 能量有效 数据分布表 跨层优化
下载PDF
大规模尾水首部渐变段顶拱混凝土分层施工技术
13
作者 彭正良 张长宁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5期94-98,106,共6页
白鹤滩水电站尾水隧洞首部渐变段顶拱浇筑最大跨度达20+m、最大厚度达5 m,如此大跨度、巨厚状顶拱渐变结构,采用常规A48钢管满堂架支模体系已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据此,在白鹤滩水电站尾水首部渐变段施工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承载能力大... 白鹤滩水电站尾水隧洞首部渐变段顶拱浇筑最大跨度达20+m、最大厚度达5 m,如此大跨度、巨厚状顶拱渐变结构,采用常规A48钢管满堂架支模体系已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据此,在白鹤滩水电站尾水首部渐变段施工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承载能力大、对渐变复杂体型适应性强的“钢管排架柱+满堂支撑架”组合新型支撑体系以及合理的浇筑分层方法。不仅有效缩短了本施工部位的施工工期,同时预留的下部通道还有效保证了上游调压室施工的连续性,在成本、质量、安全管理方面也有了质的提升;该施工技术基本能适应一切大跨度、巨厚度体型渐变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滩水电站 渐变段 顶拱混凝土 分层施工技术
下载PDF
8107工作面放顶煤技术方案及工艺优化研究
14
作者 杨延民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99-201,共3页
为了提高煤矿的产煤量,降低遗煤损失,从而增加矿井生产年限,考虑8107放顶煤开采面的实地生产条件,运用弱支护深孔爆破耦合CO_(2)分布式预裂松动的端头放煤工艺,把“单轮顺序”放煤方式改进为“多轮追机顺序”、“间隔分层”放煤方式。经... 为了提高煤矿的产煤量,降低遗煤损失,从而增加矿井生产年限,考虑8107放顶煤开采面的实地生产条件,运用弱支护深孔爆破耦合CO_(2)分布式预裂松动的端头放煤工艺,把“单轮顺序”放煤方式改进为“多轮追机顺序”、“间隔分层”放煤方式。经过8107工作面现场试验结果,使用改进后工艺,开采面回收率提高了约6%,单刀产量约为4 576 t,单米精煤产量为5 720 t,平均每月推进进度约为99.46 m,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约2 042.23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 放煤工艺 间隔分层
下载PDF
有线数字电视浮层广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5
作者 陈凯 万来保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本文围绕数字电视浮层广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详细阐述。首先,通过对数字电视浮层广告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数字电视浮层广告系统设计和基本架构;然后,详细介绍了数字电视浮层广告系统功能和实现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应用场景,... 本文围绕数字电视浮层广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详细阐述。首先,通过对数字电视浮层广告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数字电视浮层广告系统设计和基本架构;然后,详细介绍了数字电视浮层广告系统功能和实现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提出了数字电视浮层广告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线数字电视 浮层广告 智能机顶盒
下载PDF
凌志达矿坚硬顶板切顶卸压与巷道支护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银 《煤矿现代化》 2024年第1期98-102,108,共6页
针对凌志达矿15218工作面坚硬顶板条件回采过程中导致的巷道变形严重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方法,系统研究了坚硬顶板切顶卸压及巷道支护方法。结果表明:顶板基本顶K2灰岩为关键层,由于顶板泥岩与K2灰岩总厚度达8.... 针对凌志达矿15218工作面坚硬顶板条件回采过程中导致的巷道变形严重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方法,系统研究了坚硬顶板切顶卸压及巷道支护方法。结果表明:顶板基本顶K2灰岩为关键层,由于顶板泥岩与K2灰岩总厚度达8.12 m,应保证切顶高度大于8.12 m;对工作面顶板实施切顶卸压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切断高应力传导路线,使应力发展不会朝向煤柱及临近工作面巷道,有利于巷道及煤柱的稳定,对坚硬顶板实施切顶卸压可以取得良好的卸压效果,数值模拟确定合理切顶高度与角度分别为9 m与15°。研究提出了在巷道顶板中部实施超前预裂爆破切顶卸压方法,以及“锚杆+金属网+钢筋梯子梁+锚索”的巷道联合支护技术。通过现场实践,顶板下沉量降低了43.1%,底板底鼓量降低了31.5%,煤柱帮移近量降低了36.1%,回采帮移近量降低了36.2%,巷道变形得到了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坚硬顶板 预裂爆破 支护 关键层
下载PDF
裸眼测试漏失层跨式封层工具及应用
17
作者 郭向阳 《化工管理》 2024年第7期129-131,143,共4页
为了提升裸眼分层测试求产、分层酸化、分层注/堵水等特殊作业的技术能力,需引入新工艺技术对裸眼井段进行跨式封隔。文章主要以涠洲某探井DST测试前裸眼封层作业为例,应用裸眼膨胀封隔器等工具进行分层隔离,满足了DST分层测试作业要求... 为了提升裸眼分层测试求产、分层酸化、分层注/堵水等特殊作业的技术能力,需引入新工艺技术对裸眼井段进行跨式封隔。文章主要以涠洲某探井DST测试前裸眼封层作业为例,应用裸眼膨胀封隔器等工具进行分层隔离,满足了DST分层测试作业要求,扩展了裸眼井作业的技术手段,为今后类似裸眼失返漏失层跨式封隔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T分层测试 裸眼膨胀封隔器 顶部封隔器 伸缩短节
下载PDF
密集钻孔卸压技术在下分层沿空留巷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董相欢 《煤矿现代化》 2024年第4期18-22,共5页
针对高应力底分层沿空留巷期间顶板压力大且留巷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以古汉山矿15032底分层工作面为研究背景,综合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密集钻孔卸压技术,研究分析了底分层工作面覆岩结构特征及切顶关键参... 针对高应力底分层沿空留巷期间顶板压力大且留巷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以古汉山矿15032底分层工作面为研究背景,综合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密集钻孔卸压技术,研究分析了底分层工作面覆岩结构特征及切顶关键参数,并进行现场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底分层工作面假顶之上所存在的完整且较大的块体结构是造成留巷压力大的关键因素;确定了合理的切顶高度18 m、角度80°,钻孔间距200 mm,钻孔直径50 mm;现场实施后留巷段顶板下沉356 mm、两帮收缩量656 mm,围岩变形在可控范围之内,经简单卧底修复后能满足接替工作面正常回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分层 沿空留巷 顶板 密集钻孔 围岩变形
下载PDF
Efficient top-emitting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an extremely stable chromaticity and viewing-angle 被引量:1
19
作者 邵茗 郭旭 +2 位作者 陈淑芬 范曲立 黄维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533-538,共6页
In this paper,we report on the fabrication of a top-emitting electrophosphorescent p-i-n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n the basis of a low-reflectivity Sm/Ag semi-transparent cathode together with a thickness-op... In this paper,we report on the fabrication of a top-emitting electrophosphorescent p-i-n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n the basis of a low-reflectivity Sm/Ag semi-transparent cathode together with a thickness-optimized ZnS out-coupling layer.With a 24-nm out-coupling layer,the reflectivity of the cathode is reduced to 8% at 492 nm and the mean reflectivity is 24% in the visible area.By introducing an efficient electron blocking layer tris(1phenylpyrazolato,N,C2 ')iridium(III)(Ir(ppz) 3) to confine the exciton recombination area,the current efficiency and the colour stability of the device are effectively improved.A white emission with the Ir(ppz) 3 layer exhibits a maximum current efficiency of 9.8 cd/A at 8 V,and the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CIE)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are almost constant during a large voltage change of 6 V-11 V.There is almost no viewing angular dependence in the spectrum when the viewing angle is no more than 45,with a CIE x,y coordinate variation of only(±0.0025,±0.0008).Even at a large viewing angle(75),the CIE x,y coordinate change is as small as(±0.0087,±0.0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top-emitting electron blocking layer high efficiency colour stability
下载PDF
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优化
20
作者 李龙山 马永智 徐新强 《山西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49-53,85,共6页
为探究抗疲劳结构层等功能层在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中所发挥的作用,设计了以级配碎石为底基层,细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合料结构层为抗疲劳层的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以改变结构层厚度和设计轴载的方式计算了不同因素组合下路面结构的沥青层层... 为探究抗疲劳结构层等功能层在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中所发挥的作用,设计了以级配碎石为底基层,细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合料结构层为抗疲劳层的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以改变结构层厚度和设计轴载的方式计算了不同因素组合下路面结构的沥青层层底拉应变、路基顶面压应变及预估使用寿命,使用方差分析法确定了不同因素对路面结构使用性能的影响,最后对设计的路面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细粒式密集配沥青混合料结构层和级配碎石结构层厚度的增加对保证路面结构耐久性有着积极作用,重复重载作用是影响路面结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全厚式沥青路面 路面结构设计 沥青层层底拉应变 路基顶面压应变 重载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