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Nutrient Composition in the Wild, Pond- and Lake-Cultured Topmouth Culter (Culter alburnus)
1
作者 Zhigang He Hao Wu +5 位作者 Jinglong Li Xiaofei Cheng Xing Tian Shiming Deng Xunhua Liu Dongwu W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3年第12期1675-1687,共13页
Research was conducted on topmouth culter (Culter alburnus) grown in ponds and lakes as well as wild type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value.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fish that dif... Research was conducted on topmouth culter (Culter alburnus) grown in ponds and lakes as well as wild type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value.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fish that differ in their proximate composition, amino acids, fatty acids, and minerals. Wild fish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crude lipid contents than cultured fish (P P ∑PUFAs) showed an obviously opposite trend. As compared with cultured fish, wild fish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n-3 PUFAs, arachidonic acid (AA),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and docosahxaenoic acid (DHA) (P P > 0.05), except for Na, Fe and Se. In conclusion, diet composition and external aqueous environment may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ild and cultured topmouth cul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mouth culter (culter alburnus) Cultured and Wild Fish Amino Acids Fatty Acids Mineral Composition
下载PDF
饲料蛋白水平及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0
2
作者 钱曦 王桂芹 +4 位作者 周洪琪 陈建明 叶金云 潘茜 王友慧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2-187,共6页
本文旨在研究饲料蛋白水平、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 mis bleeker)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红鱼粉为饲料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和50.33%)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 本文旨在研究饲料蛋白水平、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 mis bleeker)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红鱼粉为饲料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和50.33%)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的半精制饲料,研究蛋白水平对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又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0%、13.5%、27.0%、40.5%、54.0%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等蛋白、等能和不同EAA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研究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翘嘴红鲌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提高呈显著增强(P<0.05)。饲料蛋白水平为50.33%时,肠道蛋白酶活性最高,达171.26U/mgPr,显著高于31.04%饲料蛋白组(P<0.05);40.89%和46.62%饲料蛋白组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为35.04U/mgPr和35.68U/mgPr,显著高于31.04%和35.51%组(P<0.05)。饲料蛋白水平对肠道和肝胰脏的淀粉酶与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翘嘴红鲌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都随着豆粕替代量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豆粕替代量为40.5%时,肠道蛋白酶活性为133.0U/mg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7.0%大豆蛋白替代组的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为31.34U/mg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没有受到豆粕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但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随着豆粕替代量的提高而增强(P<0.05)。肝胰脏和肠道的脂肪酶活性不受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自白 蛋白水平 豆粕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高碳水化合物日粮对翘嘴红鲌生长、GK及GK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波 谢骏 +3 位作者 苏永腾 俞菊华 唐永凯 戈贤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3,共7页
探讨不同碳水化合物(CHO)水平对翘嘴红鲌生长、葡萄糖激酶(GK)及GK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540尾(40.73±0.44)g翘嘴红鲌,随机分成为高CHO组、中CHO组、无CHO组,每组设三个重复,饲养8周,测定鱼体生长、血液指标、GK活性及GK mRNA水平... 探讨不同碳水化合物(CHO)水平对翘嘴红鲌生长、葡萄糖激酶(GK)及GK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540尾(40.73±0.44)g翘嘴红鲌,随机分成为高CHO组、中CHO组、无CHO组,每组设三个重复,饲养8周,测定鱼体生长、血液指标、GK活性及GK mRNA水平等指标。结果显示,随着CHO添加量的增加,鱼体特定生长率与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饵料系数刚好相反。摄食后,血糖先上升后趋于平缓,其中高CHO组相对高,无糖组低;血浆甘油三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又下降,其中高CHO组相对高,中CHO组最低;无CHO组血浆胆固醇、中CHO组HK活性、高CHO组GDH相对较低,其他各组在投喂后都呈先上升后下降。GK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各组在禁食时,检测不到GK活性,饲料CHO含量越高,GK活性也越高,但是GK mRNA的水平与CHO含量并不呈线性关系。血糖、GK活性与GK mRNA的水平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摄食高CHO饲料可诱导GK酶活性及基因的表达,造成持续高血糖,这可能不利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CHO 葡萄糖激酶 血液指标 基因表达 生长
下载PDF
运输时间和密度对翘嘴鲌皮质醇、耗氧率及氧气袋内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胡培培 刘汝鹏 +3 位作者 赵忠波 何辉 樊启学 宗克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0-1194,共5页
活鱼运输主要有封闭式和开放式运输两大类型[1],能引起鱼的应激反应,对鱼体造成损伤,死亡率高等[2,3],而运输时间、密度、水质等是影响活鱼运输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水质恶化和累积效应[2,4]。氧气袋充氧运输具有运输水的体积小,成... 活鱼运输主要有封闭式和开放式运输两大类型[1],能引起鱼的应激反应,对鱼体造成损伤,死亡率高等[2,3],而运输时间、密度、水质等是影响活鱼运输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水质恶化和累积效应[2,4]。氧气袋充氧运输具有运输水的体积小,成活率高等优点,广泛用于水产苗种运输,而运输密度高会导致氧气袋内水质迅速恶化,水体高游离CO2和氨氮浓度会导致苗种死亡[1,4,5],还可产生过度拥挤效应[4],胁迫后消耗大量能量[6]。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时间 运输密度 翘嘴鲌稚鱼 全鱼皮质醇 耗氧率 水质
下载PDF
饲料蛋能比对翘嘴鲌幼鱼生长性能、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宋林 樊启学 +3 位作者 胡培培 刘汝鹏 王昆鹏 姚昌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80-1487,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能比对翘嘴鲌幼鱼生长性能、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3个蛋白质水平(45%、40%、35%)和3个脂肪水平(5%、8%、11%),配成9种不同蛋能比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均重为(10.14±0.40)g的翘嘴鲌幼鱼810尾,...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能比对翘嘴鲌幼鱼生长性能、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3个蛋白质水平(45%、40%、35%)和3个脂肪水平(5%、8%、11%),配成9种不同蛋能比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均重为(10.14±0.40)g的翘嘴鲌幼鱼810尾,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蛋能比为30.94(蛋白质/脂肪=45%/5%,D1)、29.73(蛋白质/脂肪=40%/5%,D2)、28.11(蛋白质/脂肪=35%/5%,D3)、29.03(蛋白质/脂肪=45%/8%,D4)、27.79(蛋白质/脂肪=40%/8%,D5)、26.32(蛋白质/脂肪=35%/8%,D6)、26.90(蛋白质/脂肪=45%/11%,D7)、25.71(蛋白质/脂肪=40%/11%,D8)、23.50 g/M J(蛋白质/脂肪=35%/11%,D9)的试验饲料8周。结果表明:饲料蛋能比对翘嘴鲌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和肠脂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D5组,但D5组的特定生长率与D4、D6、D7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蛋能比显著影响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P<0.05),二者均随饲料蛋能比增加而先升后降。其中,肠道蛋白酶活性以D4组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胰脏蛋白酶活性以D7组最高,但与D4、D5、D6组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随饲料蛋能比的改变产生显著变化(P<0.05),但未表现出规律性。各组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翘嘴鲌幼鱼饲料适宜蛋能比在26.90~29.03 g/MJ范围内,由二次曲线回归方程得出饲料蛋能比为27.15 g/MJ时的特定生长率最大;考虑到翘嘴鲌幼鱼生长效果和节约蛋白质情况,饲料适宜蛋能比下的蛋白质、脂肪水平应分别为4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幼鱼 蛋能比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饥饿和恢复投喂对翘嘴鲌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程鹏 樊启学 +4 位作者 张磊 赵志刚 董俊锋 刘文奎 杜海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5,共6页
研究了在20.3~24.8℃条件下分别饥饿0d、4d、8d、12d和16d后恢复投喂16d对翘嘴鲌(Ctdteral—burnus)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体质量损失率显著增大;肝体指数变小,水分和灰分含量逐渐升... 研究了在20.3~24.8℃条件下分别饥饿0d、4d、8d、12d和16d后恢复投喂16d对翘嘴鲌(Ctdteral—burnus)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体质量损失率显著增大;肝体指数变小,水分和灰分含量逐渐升高;粗脂肪含量存饥饿前期下降较快,饥饿后期下降速率降低,各饥饿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含量饥饿前期下降缓慢,饥饿4d、8d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饥饿后期下降明显,饥饿12d、16d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比能值不断下降,除饥饿4d组外,各饥饿组与对照组都有显著差异(P〈0.05)。恢复投喂后,各饥饿组鱼体生化组成和鱼体比能值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恢复投喂期间各饥饿处理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饥饿4d、8d组翘嘴鲌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能力;饥饿12d、16d幼鱼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幼鱼 饥饿 恢复投喂 摄食 生长 体成分
下载PDF
鲢鱼、芦台鲌鱼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田利 王金鑫 +2 位作者 张丽彬 王启山 黄超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34-1337,共4页
利用室内受控生态系统实验,研究鲢鱼和芦台鲌鱼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控制作用。对各受控系统中藻类与浮游动物的统计数据及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的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密度下放养滤食性鲢鱼是可以起到控... 利用室内受控生态系统实验,研究鲢鱼和芦台鲌鱼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控制作用。对各受控系统中藻类与浮游动物的统计数据及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的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密度下放养滤食性鲢鱼是可以起到控藻作用的。一定密度的芦台鲌鱼与水生植物联合养殖也会起到控藻作用。放养鱼类控藻都要在适当的密度下,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控藻效果。研究还发现,鱼类的放养会使水体中蓝藻在浮游植物中的比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操纵 浮游植物 藻类 富营养化
下载PDF
运输时间和MS-222浓度对翘嘴鲌皮质醇、乳酸及氧气袋内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忠波 胡培培 +2 位作者 刘汝鹏 胡伟华 樊启学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8,共5页
釆用MS-222浓度为0(C0组)、5 mg/L(C1组)、10 mg/L(C2组)、15 mg/L(C3组)、20 mg/L(C4组),运输时间为0、2、4、6、8、10 h,运输密度为33 g/L,采用5×6双因素实验,氧气袋运输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稚鱼,研究了运输时间... 釆用MS-222浓度为0(C0组)、5 mg/L(C1组)、10 mg/L(C2组)、15 mg/L(C3组)、20 mg/L(C4组),运输时间为0、2、4、6、8、10 h,运输密度为33 g/L,采用5×6双因素实验,氧气袋运输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稚鱼,研究了运输时间和MS-222浓度对翘嘴鲌全鱼皮质醇、乳酸含量及氧气袋内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翘嘴鲌全鱼皮质醇、乳酸水平随运输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麻醉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C1-C4组的DO、p H随运输时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0组则随运输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各组的DO和p H随MS-22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C1-C4组的氨氮(TAN)和游离CO_2浓度随运输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C0组则随运输时间的增加显著升高,各组的TAN和游离CO_2浓度随MS-22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时间和浓度的交互作用都显著。运输时间T〈6 h时,MS-222刺激翘嘴鲌,不利于运输,运输时间T〉6 h时,MS-222能显著降低其应激水平及代谢强度,其中C4组皮质醇、乳酸含量最低,C3、C4组水质条件最好,其适宜的麻醉剂浓度为15-2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时间 MS-222浓度 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全鱼皮质醇水平 全鱼乳酸水平 水质
下载PDF
翘嘴红鲌苏州和宜兴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建林 吴婷婷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对翘嘴红鲌养殖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科学地评价它们的种群遗传结构。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翘嘴红鲌苏州和宜兴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苏州养殖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为25%,种群平均杂合度为0.1654,Shannon多样性... 目的:对翘嘴红鲌养殖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科学地评价它们的种群遗传结构。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翘嘴红鲌苏州和宜兴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苏州养殖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为25%,种群平均杂合度为0.1654,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671;宜兴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22.4%,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1446,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594。苏州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度为0.9378,遗传距离为0.0622;宜兴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度为0.9444,遗传距离为0.0556;两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46。结论:两种群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遗传多样性 多态位点
下载PDF
兴凯湖翘嘴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红卫 高士杰 尹海富 《渔业经济研究》 2009年第4期19-22,共4页
兴凯湖翘嘴鲴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兴凯湖,由于兴凯湖具有独特的地域和水域环境,使其在生理性状上形成一个独立的地理种群。文章着重介绍兴凯湖翘嘴鲴白的渔业资源状况、生物学特性及研究现状,以促进对兴凯湖翘嘴鲴白的保护与开发。
关键词 翘嘴鲌 兴凯湖 生物学特性 资源保护 增殖
下载PDF
黄河翘嘴鲌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学飒 孟庆磊 +5 位作者 安丽 王锡荣 刘羽清 赵波 张广新 陈鹏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36-39,共4页
将黄河水域收集的野生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经促熟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黄河翘嘴鲌成熟卵呈淡黄色或黄绿色,为黏性卵,平均卵径约0.9mm,卵内无油球。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受... 将黄河水域收集的野生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经促熟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黄河翘嘴鲌成熟卵呈淡黄色或黄绿色,为黏性卵,平均卵径约0.9mm,卵内无油球。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7个阶段21个发育时期。24~26℃水温下,受精卵经25h左右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平均4.1~4.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胚胎发育 人工授精
下载PDF
锦江翘嘴鲌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忠利 冉辉 +1 位作者 杨马 罗鹏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3-270,共8页
对2015年1月至12月采集于锦江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特征的研究。锦江的翘嘴鲌繁殖期集中在6~7月,属分批产卵类型。繁殖群体年龄在3+龄至6+龄之间,体长250~537 mm,体重184.9~2 587.5 g。雌雄性比1.14︰1,体表差异... 对2015年1月至12月采集于锦江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特征的研究。锦江的翘嘴鲌繁殖期集中在6~7月,属分批产卵类型。繁殖群体年龄在3+龄至6+龄之间,体长250~537 mm,体重184.9~2 587.5 g。雌雄性比1.14︰1,体表差异表现在泄殖孔和腹部膨胀程度,雌雄群体间体长-体重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性成熟雌鱼绝对繁殖力25 067~54 274粒,相对繁殖力24.2~36.9粒/g,平均卵径(1.1±0.3)mm。性成熟系数在1~5月份逐渐增大,6月明显上升,7月达到最高峰,8月显著下降,9~12月逐渐趋于平缓。采用Logistic方程推算了初次性成熟个体特征,雄性体长273 mm,体重192.0 g,年龄3.4龄;雌性体长311 mm,体重249.4 g,年龄4.2龄。锦江种群繁殖期与其他地理种群相近,但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明显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江 翘嘴鲌 繁殖生物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