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pore-Pollen Assemblage from the Damoguaihe Formation in the Tamutsag Basin, Mongolia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 被引量:14
1
作者 WANG Liyan WAN Chuanbiao SUN Yuew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46-61,共16页
Based on the palynological data from Well Ta-19-36 and Well Ta-19-37 in the Ta'nan Sag, and Well Ta-22-1 and Well Ta-21-1 in the Bayin Gobi Sag, a spore-pollen assemblage from the Damoguaihe Formation is named as Cic... Based on the palynological data from Well Ta-19-36 and Well Ta-19-37 in the Ta'nan Sag, and Well Ta-22-1 and Well Ta-21-1 in the Bayin Gobi Sag, a spore-pollen assemblage from the Damoguaihe Formation is named as Cicatricosisporites minutaestriatus- Aequitriradites spinulosus-Protopinus sp. assemblage in the Tamutsag Basin, Mongolia. The assembl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bundant gymnosperm pollen and diverse fern spores, counted 46.35%–65.57% and 34.43%–52.58% in percentage respectively. Among the gymnosperm pollen, Pinuspollenites sp.(2.66%–16.94%), Protopinus sp.(0–11.38%) and Protopicea sp.(0–10.81%) are dominant; and Alisporites sp., Cerebropollenites sp., Podocarpidites sp., and Abietineaepollenites sp. are common. Some important elements, such as Chasmatosporites sp., Callialasporites prominulus, Parvisaccites sp., Parcisporites sp., Jiaohepollis cf. annulatus, J. bellus, J. verus, Polycingulatisporites sp., Schizaeoisporites certus, Classopollis annulatus are seen. Within the fern spores, Osmundacidites wellamanii(0.85%–4.93%), Appendicisporites sp.(0–4.45%), Baculatisporites comaumensis(0.80%–2.87%), Cicatricosisporites sp.(0.51%–2.66%), C. minor(0–2.14%), Foraminisporis asymmetricus(0–2.40%), Aequitriradites sp.(0– 2.19%) and Cyathidites minor(0–2.13%) are dominant; and some specie of Densoisporites, Cooksonites, Impardecispora, Pilosisporites, Schizaeosprites, Fixisporites, Leptolepidites, Trilobosporites, Kuylisporites, Klukisporites, Hsuisporites, Couperisporites, Maculatisporites are seen. The angiosperm pollen are rare in the assemblage, characterized by Clavatipollenites sp.(0–0.80%) and Songipollis sp.(0–0.27%). The geological age of the Damoguaihe Formation is assigned to Hauterivian – Barremian of Early Cretaceous according to the palynological data,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re existed a lot of diverse spores of the family Schizaeaceae and prosperous gymnosperm saccat pollen which the corpus and sacci are differentiated completely, and the presence of early angiosperm pollen of Clavatipollenites. However, the zircon U-Pb isotopic dating of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Nantun Form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overlying strata of the Nantun Formation, i.e. the Damoguaihe Formation must be younger than 127.0±2.0–137.9±1.5 Ma.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alynological data. Furthermore, the vegetation reconstructed on the palynological data of the Damoguaihe Formation is conifer forest with shrubs and grassland, belonging to the semi-humid or humid middle to south subtropical climate. Moreover, three new species, namely Biretisporites punctatus sp. nov., Chasmatosporites reticulates sp. nov. and Concentrisporites contractus sp. nov. are described 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CLIMATE spore-pollen assemblage Early Cretaceous Damoguaihe Formation Tamutsag Basin
下载PDF
宜昌大老岭表土孢粉组合与植被及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
2
作者 王秀梅 程波 万金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2-422,共11页
通过对宜昌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16个表土样品孢粉分析,结合植被调查研究该地现代表土孢粉组合与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老岭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孢粉组合中,针叶乔木的松属呈超代表性,铁杉呈适中的代表性;落叶阔... 通过对宜昌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16个表土样品孢粉分析,结合植被调查研究该地现代表土孢粉组合与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老岭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孢粉组合中,针叶乔木的松属呈超代表性,铁杉呈适中的代表性;落叶阔叶乔木以栎属为优势成分,具高代表性,蔷薇科、桦木属、鹅耳枥属、胡桃属、水青冈属具有适中的代表性;青冈属代表性适中,杜鹃花科、忍冬科呈现低代表性,草本禾本科、菊科蒿属在山区的代表性差异明显;蕨类普遍具有超代表性,孢粉组合基本反映了现生亚热带北缘山区针阔叶混交林的主要植被特征.受花粉自身特点、小生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花粉组合与植被类型存在一定的偏差.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影响大老岭孢粉科属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温度.表土花粉E/D值(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反映了山地植被中常绿阔叶乔木减少、落叶阔叶乔木增多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叶混交林 表土孢粉组合 PCA E/D值 宜昌大老岭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区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关系研究——以环江县蒙峒洼地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立学 郝秀东 +4 位作者 欧阳绪红 薛美玲 劳月英 秦琳娟 韦嘉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60-2068,共9页
本文以广西环江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研究区,选取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37份表土样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共鉴定孢粉类型68科/属,孢粉组合中针叶类占优势,占比为27.40%~59.12%,其中以松属为主;蕨类次之,占比为15.67%~55.29%,以芒萁属... 本文以广西环江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研究区,选取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37份表土样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共鉴定孢粉类型68科/属,孢粉组合中针叶类占优势,占比为27.40%~59.12%,其中以松属为主;蕨类次之,占比为15.67%~55.29%,以芒萁属、凤尾蕨属及水龙骨科为主;然后为草本(占比为9.31%~41.17%),以禾本科、苋科/藜科、菊科为主;阔叶乔木类含量最低,为0.28%~16.01%,以栗属、栎属、豆科和大戟科为主;表土孢粉组合基本能反映洼地周围植被的总体特征。②草本花粉在水稻田含量最高,达41.17%,主要以水稻型禾本科(≥40μm)为主;次生林、撂荒地及玉米地的蕨类孢子含量较高,分别达55.29%、44.50%和40.50%。③主成分分析可以较好的区分水稻田、玉米地、次生林、桔林、撂荒地,但桑林不能被区分出来,可能与桑属为风媒花粉,以及采样时间、花粉保存条件等有关。④非农用地孢粉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农用地,可能与其植被类型、表层土壤扰动差异等有关。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广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第四纪古环境与古植被重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组合 桂西北 喀斯特 峰丛洼地 现代植被
下载PDF
攀枝花地区不同工业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滕彦国 倪师军 +1 位作者 张成江 庹先国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4-256,262,共4页
作者在本文中研究了攀枝花地区不同工业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元素组合。结果表明 ,煤矿区以Cd、Ni、Cu、Zn污染为主 ,攀钢工业区以Ni、Cu、Cd、Cr污染为主 ,其它工业区以Cd、Ni污染为主。不同工业区的重金属元素组合特征基本... 作者在本文中研究了攀枝花地区不同工业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元素组合。结果表明 ,煤矿区以Cd、Ni、Cu、Zn污染为主 ,攀钢工业区以Ni、Cu、Cd、Cr污染为主 ,其它工业区以Cd、Ni污染为主。不同工业区的重金属元素组合特征基本一致 ,即分为As-Cd -Cu -Ni-Pb和Cr-Zn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元素组合 表层土壤 工业区 攀枝花地区
下载PDF
岩溶石漠化区不同植被类型表土孢粉组合特征——以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石漠化区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郝秀东 谢世友 +5 位作者 欧阳绪红 罗伦德 石胜强 李林立 孙爱芝 赵增友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通过对南平次生林地、杂草丛、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表土调查和采样,利用LuoPacias孢粉鉴定系统对所采的表土样品进行分析鉴定,以研究该区表土的孢粉组合特征。结果显示:(1)样品植物孢粉共由123种植物组成,其中以草本和蕨类植物占据优... 通过对南平次生林地、杂草丛、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表土调查和采样,利用LuoPacias孢粉鉴定系统对所采的表土样品进行分析鉴定,以研究该区表土的孢粉组合特征。结果显示:(1)样品植物孢粉共由123种植物组成,其中以草本和蕨类植物占据优势,其孢粉含量为46.40%~76.47%,平均为65.55%,其次是乔木(主要为马尾松),花粉含量为17.73%~46.84%,平均为26.40%,灌木植物花粉含量最小,为5.79%~12.50%,平均为8.26%,显示该区植被退化严重;(2)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组合差别明显,次生马尾松林和次生樟树林的孢粉组合特征依次为马尾松—火棘—大楼梯草—里白和樟树—火棘—构棘—泽芹;杂草丛为裂叶荨麻—圆叶藜—车前子—里白;坡耕地为异叶花椒—裂叶荨麻—剑叶凤尾蕨—玉米,与其相应的实际植被情况大致相同,较好地反映出了石漠化地区现代植被的基本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组合 石漠化 植被 岩溶 重庆南平
下载PDF
喀斯特山地典型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土孢粉与植被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郝秀东 欧阳绪红 +2 位作者 谢世友 魏兴萍 罗伦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78-2686,共9页
喀斯特山地坡耕地、1 a弃耕地、灌草地、15 a疏林地、25 a次生林群落表土孢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孢粉共由46科属组成,以草本和蕨类植物占据优势,含量为45.77%—68.35%,其次是乔木(主要为雪松和马尾松),含量为(2.... 喀斯特山地坡耕地、1 a弃耕地、灌草地、15 a疏林地、25 a次生林群落表土孢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孢粉共由46科属组成,以草本和蕨类植物占据优势,含量为45.77%—68.35%,其次是乔木(主要为雪松和马尾松),含量为(2.53%—21.31%),灌木植物花粉含量最低,为1.04%—8.88%,显示该区植被退化严重;(2)恢复过程中各阶段的花粉类型丰富度差别不明显,物种多样性主要表现为草本、蕨类和灌木植物种类的变化,乔木基本保持不变;(3)喀斯特山地典型植被恢复过程的表土孢粉组合差别明显,与其相应的实际植被情况大致相同,基本反映了石漠化地区现代植被的基本状况,表明孢粉可以为该区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地 植被演替 表土孢粉组合 典型植被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郝秀东 欧阳绪红 +3 位作者 谢世友 石胜强 李林立 罗伦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8-763,共6页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6个不同植被类型的25个表土和苔藓样品的孢粉分析表明:(1)研究区植物孢粉共由47科属组成,以草本和蕨类植物占据优势,含量为23.62%~76.47%,其次是乔木[主要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含量为17.73%~74.05%,灌木植...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6个不同植被类型的25个表土和苔藓样品的孢粉分析表明:(1)研究区植物孢粉共由47科属组成,以草本和蕨类植物占据优势,含量为23.62%~76.47%,其次是乔木[主要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含量为17.73%~74.05%,灌木植物花粉含量最低,为0~12.50%,显示该区植被退化严重;(2)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组合差别明显,与其相应的实际植被情况大致相同,基本反映了石漠化地区现代植被的基本状况,表明孢粉可以为该区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组合 石漠化 现代植被 重庆南平
下载PDF
岩溶山区和石漠化区表土孢粉组合的差异性——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郝秀东 欧阳绪红 谢世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5235-5245,共11页
通过对重庆市南川区岩溶山区和石漠化区14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调查和采样,以研究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的差异性。结果显示:(1)岩溶山区的表土孢粉组合中以乔木花粉为优势,含量为34.38%—63.39%,其次是草本和蕨类植物的孢粉,含量为32.04... 通过对重庆市南川区岩溶山区和石漠化区14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调查和采样,以研究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的差异性。结果显示:(1)岩溶山区的表土孢粉组合中以乔木花粉为优势,含量为34.38%—63.39%,其次是草本和蕨类植物的孢粉,含量为32.04%—58.18%,灌木花粉含量最小,为6.08%—29.77%,沼生草本也有少量,仅为0.14%,这与当地的现代植被基本相同;(2)石漠化地区的表土孢粉组合以草本和蕨类植物孢粉占优势,含量为46.40%—76.47%,其次是乔木花粉(主要为马尾松),含量为17.73%—46.84%,灌木花粉含量最小,为5.79%—12.50%,说明其植被退化严重;(3)石漠化区的表土孢粉组合中有很多喜钙性、旱生性、石生性植物,对生态恢复和重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为该区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组合 植被 岩溶山区 石漠化 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典型石漠化区不同植被表土孢粉组合的生态指示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欧阳绪红 郝秀东 +2 位作者 谢世友 罗伦德 况明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59-62,共4页
通过对南平4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得出了该区的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的表土孢粉组合中草本植物占据优势,乔木主要为马尾松,灌木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显示该区植被退化严重,表现出石漠化地区孢粉组合的显著... 通过对南平4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得出了该区的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的表土孢粉组合中草本植物占据优势,乔木主要为马尾松,灌木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显示该区植被退化严重,表现出石漠化地区孢粉组合的显著特点.研究区内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组合差别明显,但与其相应的实际植被情况大致相同,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石漠化地区现代植被的基本状况.表土孢粉组合中有很多喜钙性、旱生性、石生性植物,对生态恢复和重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为该区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组合 石漠化 植被 重庆南平 生态指示
下载PDF
岩溶石漠化地区表土孢粉与植被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南川区南平镇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秀东 谢世友 +2 位作者 欧阳绪红 罗伦德 石胜强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11期156-161,共6页
根据表土孢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重庆南平养兔场内外5个不同方位的表土孢粉组合较好地揭示了该区孢粉组合特点及其与植被的关系。通过对该区表土孢粉组合差异性的研究,探讨了影响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对应关系的主要因素,即外来孢粉、孢... 根据表土孢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重庆南平养兔场内外5个不同方位的表土孢粉组合较好地揭示了该区孢粉组合特点及其与植被的关系。通过对该区表土孢粉组合差异性的研究,探讨了影响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对应关系的主要因素,即外来孢粉、孢粉产量、孢粉保存和孢粉鉴定等。运用LuoPacias孢粉鉴定系统将孢粉鉴定到种,共132种,为在这一地区开展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等研究提供参考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组合 石漠化 植被 重庆南平 差异性
下载PDF
重庆南平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表土孢粉组合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秀东 欧阳绪红 谢世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65-1273,共9页
重庆南平喀斯特石漠化地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33个表土和苔藓样品的孢粉分析表明:(1)研究区植物孢粉共由50科属组成,以草本和蕨类植物占据优势(除次生马尾松林、次生柳杉林和桃树林外),含量为38.84%~86.56%,其次是乔木(主要为马尾... 重庆南平喀斯特石漠化地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33个表土和苔藓样品的孢粉分析表明:(1)研究区植物孢粉共由50科属组成,以草本和蕨类植物占据优势(除次生马尾松林、次生柳杉林和桃树林外),含量为38.84%~86.56%,其次是乔木(主要为马尾松),含量为13.42%~59.40%,灌木植物花粉含量最低,为0.00%~12.50%,显示该区植被退化严重;(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花粉类型丰富度差别不明显,物种多样性主要表现为乔木和灌木植物种类的变化,草本和蕨类基本保持不变;(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表土孢粉组合差别明显,与其相应的实际植被情况大致相同,基本反映了石漠化地区现代植被的基本状况;(4)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表土孢粉组合中乔灌木花粉含量和种类越少,草本和蕨类植物孢粉含量越多,且以耕地杂草为主。因此,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对喀斯特石漠化区次生植被及其表土孢粉组合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组合 石漠化 土地利用方式 重庆南平
下载PDF
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山顶与山坡表土孢粉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新田 谢世友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5-662,共8页
通过对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山顶和山坡10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调查和采样,研究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显示:1.山顶和山坡针叶乔木花粉(主要为马尾松)的含量均较高,山顶为9.29%~16.15%,山坡为25.37%~56.30%;2.阔叶... 通过对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山顶和山坡10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调查和采样,研究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显示:1.山顶和山坡针叶乔木花粉(主要为马尾松)的含量均较高,山顶为9.29%~16.15%,山坡为25.37%~56.30%;2.阔叶乔木花粉在山顶含量较高(25.44%~39.28%),山坡含量较低(6.17%~17.25%);3.灌木花粉除JFS-1的含量较高(29.77%)外,其他样点含量均较低,山顶为6.24%~29.77%,山坡为6.08%~9.50%;4.陆生草本植物花粉除JFS-4含量较高(18.24%)外,其他样点含量均较低,山顶为6.43%~18.24%,山坡为5.58%~9.52%;沼生草本花粉只是在JFS-5少量发现(0.14%);5.山顶和山坡蕨类植物孢子的含量均较高,山顶为19.73%~46.77%,山坡为22.60%~43.42%。研究区山顶和山坡的表土孢粉组合较好的反映了现代植被的组成情况,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喀斯特山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为喀斯特山地植被的恢复和重建,以及今后在该区开展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建等研究提供参考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组合 植被 喀斯特 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重庆
下载PDF
岩溶石漠化区表土孢粉组合对比研究——以重庆南川区南平镇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秀东 谢世友 +2 位作者 欧阳绪红 罗伦德 石胜强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9-105,共7页
根据表土孢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重庆南平地区5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分析较好地揭示了石漠化地区孢粉组合特点及其与植被的关系.通过对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影响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对应关系的主要因素,即外来孢... 根据表土孢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重庆南平地区5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分析较好地揭示了石漠化地区孢粉组合特点及其与植被的关系.通过对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影响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对应关系的主要因素,即外来孢粉、孢粉产量、孢粉保存和孢粉鉴定等.运用LuoPacias孢粉鉴定系统将孢粉鉴定到种,共132种,为在这一地区开展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等研究提供参考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组合 石漠化 植被 重庆南平 差异性
下载PDF
中国南方丘陵区不同母岩型红土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研究——以赣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平生 李东江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77-82,共6页
运用孢粉分析技术,分析赣南地区花岗岩上覆红土表土样品3个、第四纪红土表土样3个和砂页岩上覆红土表土2个样。共鉴定出孢粉131种,统计有效孢粉2 694粒。研究发现,研究区孢粉组合为乔木、灌木植物、草本植物、蕨类孢子,植被结构表现为... 运用孢粉分析技术,分析赣南地区花岗岩上覆红土表土样品3个、第四纪红土表土样3个和砂页岩上覆红土表土2个样。共鉴定出孢粉131种,统计有效孢粉2 694粒。研究发现,研究区孢粉组合为乔木、灌木植物、草本植物、蕨类孢子,植被结构表现为乔木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组合特点。孢粉组合中马尾松、罗汉松、青冈栎、里白蕨、圆羊齿和凤尾蕨等喜酸性、耐瘠薄性植物的孢粉含量较多,尤其是松科马尾松和蕨类植物的里白蕨对红土环境具有独特的适应能力。此外,研究区表土孢粉组合显示,现生植物中的绝大多数植物在孢粉组合中均有发现,基本能反映出该区现生植物群落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组合 不同母岩型 赣南地区
下载PDF
Modern pollen assemblages from surface lake sediments in northwestern China and their importance as indicators of vegetation and climate 被引量:10
15
作者 QIN Feng ZHAO Yan +1 位作者 LI Quan CAI MaoT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643-1655,共13页
The modern pollen assemblages of surface lake sediments and topsoils in northwestern China were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of modern pollen data with contemporary vegetation and climate, and the difference... The modern pollen assemblages of surface lake sediments and topsoils in northwestern China were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of modern pollen data with contemporary vegetation and climate,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ollen assemblages of surface lake sediments and topsoi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enopodiaceae and Artemisia are dominant elements in the pollen assemblages of northwestern China. Additionally, Ephedra, Cyperaceae, Asteraceae, Poaceae, Picea, Pinus, and Betula are also important pollen taxa. Both pollen assemblage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dicate that pollen data from surface lake sediments and topsoils can be used to differentiate the main vegetation types of this region(desert, steppe, meadow and forest). However,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modern pollen assemblages of the two types of sediments due to the different relevant source areas of pollen and degrees of pollen preservation. For example, the larger relevant source area of surface lake sediment results in a higher abundance of Betula in pollen assemblage from surface lake sediment, whereas the tendency to disintegrate thin-walled pollen types in topsoil leads to a higher proportion of resistant pollen, such as Asteracea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Artemisia/Chenopodiaceae(A/C) ratio in pollen assemblages of surface lake sediments can be used to indicate humidity changes in the study area. However, the A/C ratio in topsoils should be used carefull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ollen data from surface lake sediments would be better references for interpreting the fossil pollen assemblages of lake cores or lacustrine profi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表层沉积物 花粉组合 植被类型 气候 表面沉积物 湖泊沉积物 表层土壤
原文传递
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现代植被表土孢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郝秀东 欧阳绪红 +1 位作者 谢世友 罗伦德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0-239,共10页
通过对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10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调查和采样,研究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孢粉共由106科属组成,其中以针叶乔木、蕨类和阔叶乔木孢粉占优势,含量分别为8.94%—56.30%、19.73%—46.77%和6.17%—... 通过对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10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调查和采样,研究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孢粉共由106科属组成,其中以针叶乔木、蕨类和阔叶乔木孢粉占优势,含量分别为8.94%—56.30%、19.73%—46.77%和6.17%—39.28%,其次是灌木和草本花粉,分别为6.24%—29.77%和5.58%—18.24%,沼生草本花粉含量最小,仅为0.14%,且只是在样点JFS-5少量发现。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组合特征基本反映了当地现今的植物构成、植被面貌及其垂直分布规律,能够较好反映出山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在该区及其周边地区开展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建等孢粉研究提供参考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组合 植被 岩溶 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重庆
原文传递
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表土花粉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程波 陈发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0-356,共7页
干旱区石羊河流域不同植被带55个表土样的花粉分析结果显示,本流域表土花粉组合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荒漠草原带以上的山地植被花粉组合,其特征是云杉花粉占绝对优势,除森林带以外,基本不反映当地植被;第二部分是荒漠带以下的表土... 干旱区石羊河流域不同植被带55个表土样的花粉分析结果显示,本流域表土花粉组合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荒漠草原带以上的山地植被花粉组合,其特征是云杉花粉占绝对优势,除森林带以外,基本不反映当地植被;第二部分是荒漠带以下的表土花粉组合,主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花粉占优势,基本能反映当地的植被状况。影响石羊河流域表土花粉组合的主要因素是风力。主要科属花粉的浓度与植被状况对应良好,峰值区基本都位于其母体植物占优势的植被带中,但花粉百分含量受研究区气候、植被分布等因素影响,与现代植被的对应关系稍差。大部分灌木和草本花粉的含量变化基本能反映植被,但乔木花粉含量不能正确反映森林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石羊河流域 表土花粉组合 云杉花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