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matic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high arch dams:feasibility verification 被引量:5
1
作者 Li Shuai Pan Jianwen +1 位作者 Luo Guangheng Wang Jinti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0年第4期953-965,共13页
Modal parameters, including fundamental frequencies, damping ratios, and mode shapes,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structures. Automatic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which plays an essential ro... Modal parameters, including fundamental frequencies, damping ratios, and mode shapes,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structures. Automatic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which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realtim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has become a popular topic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study, an automatic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 for high arch dams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procedure is implemented by combining the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 algorithm and the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SSI). The 210-m-high Dagangshan Dam is investigated as an example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ced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BSCAN algorithm is robust enough to interpret the stabilization diagram from SSI and may avoid outline modes. This leads to the proposed procedure obtaining a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partitioned clustering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s. In addition, the errors of the identified frequencies of the arch dam are within 4%, and the identified mode shape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which implies that the proposed procedure is accurate enough to use in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The procedure is feasible for online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nd modal tracking of arch d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atic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high arch dam DBSCAN algorithm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 stabilization diagram ambient vibration
下载PDF
DPCM-based vibration sensor data compression and its effect on structural system identification
2
作者 张云峰 李健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5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Due to the large scale and complexity of civil infrastructures,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typically requires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sensors, which consequently generate huge volumes of sensor data. Innovative sens... Due to the large scale and complexity of civil infrastructures,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typically requires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sensors, which consequently generate huge volumes of sensor data. Innovative sensor data compression techniques are highly desired to facilitate efficient data storage and remote retrieval of sensor data. This paper presents a vibration sensor data compress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 (DPCM) method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effects of signal distortion due to lossy data compression on structural system identification. The DPCM system concerned consists of two primary components: linear predictor and quantizer. For the DPCM system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is used to derive the linear predictor coefficients and Jayant quantizer is used for scalar quantization. A 5-DOF model structure is used as the prototype structure in numerical study.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DPCM-based data compression algorithm as well as its effect on the accuracy of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including modal parameters and second order structural parameters such as stiffness and damping coeffici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DPCM-based sensor data compression method is capable of reducing the raw sensor data size to a significant extent while having a minor effect on the modal parameters as well as second order structural parameters identified from reconstructed sensor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compression INSTRUMENTATION linear predictor modal parameters SENSOR system identification vibration
下载PDF
EXTRACTING MODAL PARAMETERS FROM STRUCTURES UNDERGOING AMBIENT EXCITATION
3
作者 华宏星 陈之炎 +2 位作者 傅志方 李中付 宋汉文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01年第2期117-122,共6页
On Lin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OLPIT) was presented according to ambient exci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spons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that is a sum of decaying sinusoids of the same form as the ... On Lin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OLPIT) was presented according to ambient exci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spons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that is a sum of decaying sinusoids of the same form as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of the original system. OLPIT is a new method of identification modal parameters from response of structures under ambient excitation. OLPIT is different from NExT (natural excit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ITD method in four aspects: ① The algorithm is improved by the singular-value decomposition (SVD). ② Multi-value of b r in the Ibrahim Time Domain (ITD) is avoided. ③ OLPIT is used in both SIMO (single input, multi-output) and MIMO (multi input, multi-output). ④ The precision of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in is improved. The simulation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in identifying complex modes even with close frequencies and is robust to measurement no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ient excitation modal analysis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random vibration
下载PDF
基于环境振动试验的系杆拱桥模态参数识别
4
作者 戴恩彬 廖婧 +1 位作者 任伟新 王宁波 《工程建设》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对桥梁开展环境振动测试,可以获得桥梁的模态参数如固有振型、自振频率以及阻尼比。桥梁性能评定、损伤识别、健康检测和基准有限元模型建立以这些参数为主要依据。将实测的加速度数据进行模态分析,获得桥梁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并与有限... 对桥梁开展环境振动测试,可以获得桥梁的模态参数如固有振型、自振频率以及阻尼比。桥梁性能评定、损伤识别、健康检测和基准有限元模型建立以这些参数为主要依据。将实测的加速度数据进行模态分析,获得桥梁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并与有限元模型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试验得到的桥梁实际自振特性与有限元模型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良好,为以后桥梁定期检测、状态评估和日常养护提供基准参数。文章内容可为同类型桥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振动测试 模态分析 参数识别
下载PDF
车辆匀速过桥时桥梁动态响应特征及其模态参数识别研究
5
作者 陈诗璇 封周权 +3 位作者 宁立 华旭刚 许有胜 何晓晖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8,109,共8页
为揭示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动态响应规律及其动力特性,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移动车辆作用下的桥梁振动响应及其模态参数识别进行研究。基于车辆与桥梁耦合系统的运动方程通过ANSYS建立简支梁及四自由度车辆的有限元模型,完成模态分析后计... 为揭示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动态响应规律及其动力特性,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移动车辆作用下的桥梁振动响应及其模态参数识别进行研究。基于车辆与桥梁耦合系统的运动方程通过ANSYS建立简支梁及四自由度车辆的有限元模型,完成模态分析后计算不同参数条件(车速、粗糙度、车重)下的桥梁振动响应,分析表明:车辆匀速过桥时,在车速为10~30 km/h区间内桥梁位移响应存在最大值,加速度响应随车速增加而增大;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均随着路面粗糙度增加而增大;相比动态成分,位移响应拟静态成分受车重影响较大。对全程振动响应和自由振动响应数据,分别采用解析模式分解(Analytical Mode Decomposition,AMD)结合随机子空间识别(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SSI)和基于特征值分解的算法识别桥梁的模态参数。结果表明:车速为10~30 km/h时识别的频率、阻尼比更加准确。因此采用移动车辆对桥梁进行动力激振试验时,应根据识别的模态特征选择合适的车速。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移动车辆激振动力试验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车致振动 有限元分析 动力响应 自由振动 模态参数识别
下载PDF
一种白噪声环境激励下模态参数辨识方法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中付 宋汉文 +2 位作者 华宏星 陈之炎 傅志方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6,共5页
根据 ITD法的思想和白噪声响应之间相关函数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白噪声环境激励下模态参数辨识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白噪声响应之间的相关函数与脉冲响应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式构造数据矩阵 ,根据数据矩阵求出特征矩阵。在此基础上 ,解决了... 根据 ITD法的思想和白噪声响应之间相关函数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白噪声环境激励下模态参数辨识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白噪声响应之间的相关函数与脉冲响应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式构造数据矩阵 ,根据数据矩阵求出特征矩阵。在此基础上 ,解决了对何种参数进行平均才能有利于提高辨识参数的精度 ,并减少计算工作量以及如何控制参数的辨识精度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只有对相关函数平均才能在最短计算时间内提高参数辨识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辨识 随机振动 环境激励 模态分析 数值稳定性 白噪声响应
下载PDF
稳定图方法在随机子空间识别模态参数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7
作者 常军 张启伟 孙利民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44,共6页
参数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研究中的重点。随机子空间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线性系统辩识方法,可以有效地从环境激励的结构响应中获取模态参数。在随机子空间识别方法中,确定系统的阶数是该方法的关键工作。稳定图方法是一种比较新... 参数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研究中的重点。随机子空间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线性系统辩识方法,可以有效地从环境激励的结构响应中获取模态参数。在随机子空间识别方法中,确定系统的阶数是该方法的关键工作。稳定图方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确定系统阶次的方法,但该方法容易识别出虚假模态。针对这种情况对稳定图方法进行了改进,避免了虚假模态的出现,进而提高了随机子空间方法的识别精度。稳定图方法改进的重点是用模态置信因子来消除虚假模态。同时由于通常采用的阻尼理论与实际情况尚存在差距,影响了识别效果。在稳定图中将阻尼比的标准放松或取消,得到更加理想的识别效果。最后对此方法在一三跨连续梁的数值模型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识别 环境振动 动力特性 模态分析 随机子空间 稳定图
下载PDF
环境振动试验技术的若干新进展 被引量:38
8
作者 姜节胜 高跃飞 顾松年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7-311,共5页
阐述环境振动试验面临的新情况及其发生的背景。分析环境振动实验当前存在的问题,对柔性夹具、试件动力学边界条件的工程实现、振动台模态参数识别、结构的模态转换等新进展做简要介绍。对我国环境振动试验的近期发展进行简短的展望。
关键词 环境振动试验 柔性夹具 动力学边界条件模拟 模态参数识别 模态转换
下载PDF
作动器/传感器优化配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6
9
作者 刘福强 张令弥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6-516,共11页
给出了作动器/传感器优化配置问题的数学描述,综述了作动器/传感器优化配置方法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振动控制和模态试验中作动器/传感器优化配置的关系.
关键词 作动器 传感器 优化配置 振动控制 模态试验 参数识别 工程结构
下载PDF
随机子空间产生虚假模态及模态遗漏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常军 张启伟 孙利民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7-62,共6页
参数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研究中的重点。随机子空间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线性系统辩识方法,可以有效地从环境激励的结构响应中获取模态参数。由于它具有只需给定系统的阶次一个参数,不存在不收敛的情况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国内外... 参数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研究中的重点。随机子空间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线性系统辩识方法,可以有效地从环境激励的结构响应中获取模态参数。由于它具有只需给定系统的阶次一个参数,不存在不收敛的情况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但是该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容易产生虚假模态和模态遗漏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识别效果。因此将识别结果中的虚假模态剔除,是随机子空间方法进一步在理论和应用上拓展的关键。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分析虚假模态产生的原因。该文就对虚假模态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虚假模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随机子空间方法的基本计算过程而导致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实际应用中输入信号不满足白噪声的假定和/或输出信号受到环境的干扰而导致的。分析中采用了一数值模拟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识别 环境振动 动力特性 模态分析 随机子空间 稳定图 虚假模态 模态遗漏
下载PDF
密频系统模态参数辨识及其振动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利军 樊江玲 +1 位作者 张志谊 华宏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9-115,共7页
由于结构越来越复杂(如典型的大型柔性空间结构、准对称结构等),系统的自由度不仅大大增加,还存在频率集聚现象。针对密频系统的模态参数辨识及其振动控制问题,从密频模态的判定准则,密频系统的模态分析方法、模态参数辨识方法,密频系... 由于结构越来越复杂(如典型的大型柔性空间结构、准对称结构等),系统的自由度不仅大大增加,还存在频率集聚现象。针对密频系统的模态参数辨识及其振动控制问题,从密频模态的判定准则,密频系统的模态分析方法、模态参数辨识方法,密频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性、模态截断准则以及密频系统振动控制律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回顾,对其中的辨识方法及判定准则作了比较。最后给出了密频系统的模态参数辨识及其振动控制中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并指出这些方法将在卫星太阳能帆板、直升机旋翼、涡轮发动机叶片等存在密集模态的结构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频系统 密集模态 模态参数辨识方法 摄动法 振动控制
下载PDF
结构损伤识别中噪声的模拟 被引量:36
12
作者 曹晖 林秀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6-109,共4页
在有限元仿真的结构振动信号上施加不同水平的噪声,采用随机子空间法,分别从各种噪声水平的信号中提取结构的模态参数。以无噪声信号得到的模态参数为标准值,计算了各信号噪声水平下模态参数的误差,得到了信号噪声水平与模态参数噪声水... 在有限元仿真的结构振动信号上施加不同水平的噪声,采用随机子空间法,分别从各种噪声水平的信号中提取结构的模态参数。以无噪声信号得到的模态参数为标准值,计算了各信号噪声水平下模态参数的误差,得到了信号噪声水平与模态参数噪声水平的对应关系,给出了模拟模态参数噪声的方式。通过损伤识别算例,考察了识别效果对信号信噪比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噪声 振动信号 随机子空间法 模态参数
下载PDF
橡胶阻尼式扭转减振器固有频率计算与测试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上官文斌 魏玉明 +2 位作者 赵旭 荣俊伟 王亚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0-559,共10页
设计了橡胶试片静动态剪切特性实验夹具,测试得到了橡胶试片在不同压缩比下的静动态剪切特性。建立了表征橡胶试片静动态剪切特性的Kelvin-Voigt本构模型、Maxwell本构模型和分数导数本构模型,提出了由实验测得的橡胶试片剪切特性曲线... 设计了橡胶试片静动态剪切特性实验夹具,测试得到了橡胶试片在不同压缩比下的静动态剪切特性。建立了表征橡胶试片静动态剪切特性的Kelvin-Voigt本构模型、Maxwell本构模型和分数导数本构模型,提出了由实验测得的橡胶试片剪切特性曲线来识别各模型参数的方法。给出了基于这3种本构模型计算橡胶阻尼式扭转减振器固有频率的方法,计算了一扭转减振器固有频率,并与测试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Kelvin-Voigt模型计算得到的固有频率不随激振振幅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表征振幅相关性,而Maxwell模型和分数导数模型计算固有频率能表征振幅相关性。大振幅激励时,利用Maxwell模型计算的固有频率与实测值的误差较大;在各种激励振幅下,利用分数导数模型可较准确计算出减振器的固有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减振器 橡胶 模型参数测试与辨识 固有频率测试
下载PDF
基于改进HHT的泵站管道工作模态辨识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建伟 江琦 +2 位作者 朱良欢 王涛 郭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6,共6页
为提高管道工作模态辨识精度,在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辨识基础上,发展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联合滤波技术与HHT时频域辨识结合的模... 为提高管道工作模态辨识精度,在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辨识基础上,发展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联合滤波技术与HHT时频域辨识结合的模态辨识方法。SVD-EMD联合滤除结构振动信号中的强噪声,凸显结构振动特性,有效避免了后期HHT参数辨识过程中虚假模态干扰,提高辨识精度和准确性。将该方法应用于景泰二期工程3泵站2管道的模态参数辨识问题中,建立该管道有限元模型并计算其结构动力特性。对比该文方法辨识结果、随机子空间辨识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该文方法辨识结果稍小于随机子空间辨识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更接近,其最大辨识误差为3.6%。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准确辨识管道频率,且有效降低管道结构背景强噪声。该研究可为管道安全运行和在线健康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有限元法 信号分析 泵站管道 供水 模态参数辨识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效应的梯级泵站输水管道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建伟 王涛 +3 位作者 曹克磊 江琦 乔鹏帅 许新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4-140,共7页
为解决管道结构固有振动特性分析中选取高精度流固耦合模型的方法问题,以景电工程中梯级泵站输水管道为研究对象,运用附加质量法和直接耦合法原理,建立不同的流固耦合模型,对其进行固有模态特征提取,并将求解结果与SSI法模态辨识结果对... 为解决管道结构固有振动特性分析中选取高精度流固耦合模型的方法问题,以景电工程中梯级泵站输水管道为研究对象,运用附加质量法和直接耦合法原理,建立不同的流固耦合模型,对其进行固有模态特征提取,并将求解结果与SSI法模态辨识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直接耦合法模型的结果与SSI法辨识结果吻合得较好,最大误差为3.62%,同阶次的计算精度均优于附加质量模型,频率间隔小,弥补了附加质量模型出现的模态缺失现象;直接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在模拟阶数和精度方面都优于附加质量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管道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可在复杂管系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泵站 管道 振动特性 附加质量法 直接耦合法 模态参数辨识
下载PDF
随机子空间识别方法计算效率的改进 被引量:9
16
作者 常军 孙利民 张启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8-94,共7页
参数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研究中的重点。随机子空间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线性系统辩识方法,可以有效地从环境激励的结构响应中获取模态参数。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将来”数据向“过去”数据进行垂直投影,进而根据该投影计算出... 参数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研究中的重点。随机子空间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线性系统辩识方法,可以有效地从环境激励的结构响应中获取模态参数。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将来”数据向“过去”数据进行垂直投影,进而根据该投影计算出可观测矩阵和一个Kalman滤波状态序列。而Kalman滤波序列是“过去”输出信号的线性组合,即“过去”输出和“将来”状态估计建立了关系。而从Hankel矩阵的组成来看,由于要使得该矩阵具有单无限的条件,所需的计算时间也比较长。据此对随机子空间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的基本思想是采用一个测点的信号作为“过去”作为输出信号代替全部测点的信号。这样就减少了计算量。最后用一数值模拟算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识别 环境振动 动力特性 模态分析 随机子空间 改进
下载PDF
桥梁工作模态分析中阻尼比识别的离散性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秦世强 康俊涛 孔凡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8,196,共7页
准确识别阻尼比一直是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难题。为研究工作模态分析中识别的阻尼比离散性问题,总结了现有的代表性的频域、时域和时频分析的阻尼比识别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导致识别结果不准确的原因。以一个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 准确识别阻尼比一直是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难题。为研究工作模态分析中识别的阻尼比离散性问题,总结了现有的代表性的频域、时域和时频分析的阻尼比识别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导致识别结果不准确的原因。以一个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工作模态分析为例,分析了阻尼比识别的结果,研究了减小识别的阻尼比离散性的方法。结果表明:相对频率而言,阻尼比识别结果离散程度较高;在混合自由振动响应的情况下,通过增加采样时间,能改善阻尼比识别离散较大的问题,提高识别精度;利用振动水平较低的随机振动响应识别的阻尼比离散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比 模态参数 半功率带宽 随机子空间识别 自由振动响应
下载PDF
温度变化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试验模态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杨和振 Park Han-il 李华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55,共7页
通过动力测试试验研究了环境条件变化对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动特性的影响,这对于复合材料结构基于动力响应健康监测和振动控制系统设计使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利用锤击以及激振器实验方法测定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动力响应... 通过动力测试试验研究了环境条件变化对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动特性的影响,这对于复合材料结构基于动力响应健康监测和振动控制系统设计使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利用锤击以及激振器实验方法测定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动力响应,采用随机子空间法(SSI)识别了其固有频率、阻尼以及模态振型。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固有频率及阻尼比与温度变化存在逆相关关系,而所识别的模态振型变化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复合材料结构振动控制和健康监测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上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复合材料层合板 模态参数识别 有限元 温度
下载PDF
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模态参数识别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成 缑锦 +1 位作者 白俊卿 闫桂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7-104,共8页
针对运行模态分析和独立成分分析技术不完善、可能会识别出虚假模态等缺点,提出一种新的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模态参数识别的方法。基本思想是找出模态振型与线性混叠矩阵之间及各阶模态响应与主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模态参数识别问题... 针对运行模态分析和独立成分分析技术不完善、可能会识别出虚假模态等缺点,提出一种新的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模态参数识别的方法。基本思想是找出模态振型与线性混叠矩阵之间及各阶模态响应与主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模态参数识别问题转化为结构响应数据的主成分分解问题。不同状态下梁的仿真结果表明,仅以系统结构的时域响应数据为对象,利用含观测噪声基于主元抽取的主成分分析算法,就可以识别响应中占主要贡献的各阶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且适用于不同边界条件、载荷类型及加载位置,对高斯测量噪声也不敏感,可应用于独立模态控制方法中被控系统的辨识与建模、最优控制点选择、作动器安装位置和控制频率确定以及减振效果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识别 主成分分析 振动时域响应数据 信号处理
下载PDF
大跨度斜拉桥环境振动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任伟新 林友勤 彭雪林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8-426,共9页
桥梁环境振动试验具有简单方便和花费少等优点。以青洲闽江大跨度斜拉桥为背景,介绍了通车前全桥环境激励动力试验,采用频域峰值法和时域随机子空间识别得到了该桥的基准的动力学特性,并与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良... 桥梁环境振动试验具有简单方便和花费少等优点。以青洲闽江大跨度斜拉桥为背景,介绍了通车前全桥环境激励动力试验,采用频域峰值法和时域随机子空间识别得到了该桥的基准的动力学特性,并与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良好。结果表明环境振动响应足以识别出该桥所感兴趣的模态,结果可作为该桥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损伤检测、使用状态评估和健康监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环境振动 动力试验 参数识别 模态分析 有限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