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目的观察改良心包斜窦路径在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矫治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行心上、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矫治6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3例、女14例,中位手术年龄12.5(7.0,20.5)d。根据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3组:房间沟路径组(6例)、心房顶路径组(14例),改良心包斜窦路径组(47例)。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结果改良心包斜窦路径组体外循环时间[88(80.0,107.0) min vs. 135(121.0,157.0)min,P<0.05]及主动脉阻断时间[45(39.0,53.0)min vs. 80(73.0,85.0)min,P<0.05]均显著短于房间沟路径组。改良心包斜窦组围术期死亡率明显低于心房顶路径组(2.1%vs. 28.6%,P<0.05),改良心包斜窦组远期死亡率明显低于房间沟路径组(4.3%vs. 60.0%,P<0.05)及心房顶路径组(4.3%vs. 30.0%,P<0.05)。改良心包斜窦路径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房间沟路径组(2.1%vs. 50%,P<0.05)及心房顶路径组(2.1%vs.35.7%,P<0.05)。结论在新生儿心上型及心下型TAPVC的矫治中,与传统手术路径相比,改良心包斜窦路径能够提供较为满意的手术空间,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肺静脉吻合口发生率、围术期及远期死亡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