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ategy of dealing with left subclavian artery in total arch replacement combined with stented elephant trunk implantation for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1
作者 崔勇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3期176-177,共2页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ligating left subclavian artery ( LSA ) in total arch peplacement and stented elephant trunk implantation for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patients with difficulty in exp...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ligating left subclavian artery ( LSA ) in total arch peplacement and stented elephant trunk implantation for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patients with difficulty in exposing the LSA. Methods Total arch replacement and stented elephant trunk implantation were performed on 79 consecu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t LSA Strategy of dealing with left subclavian artery in total arch replacement combined with stented elephant trunk implantation for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type
下载PDF
The clinical study of modified total aortic arch replacement and stent elephant trunk techniqu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DeBakey Ⅰ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2
作者 吴智勇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3期176-176,共1页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study of modified total aortic arch replacement and stent elephant trunk technique treatment to patients with DeBakey Ⅰ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6 to O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study of modified total aortic arch replacement and stent elephant trunk technique treatment to patients with DeBakey Ⅰ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6 to October 2010,101 cases of DeBakeyⅠaortic dissection were treated by modified total arch replacement and stent elephant trunk technique,in which emergencey surgery were performed on 73 cases. There were 76 male and 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linical study of modified total aortic arch replacement and stent elephant trunk techniqu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DeBakey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下载PDF
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Replacement of Ascending Aorta, Aortic Arch and Antegrade Stenting of the Descending Thoracic Aorta Using the Thoraflex™Hybrid Plexus Device (Terumo Aortic)—“Frozen Elephant Trunk”: The Plymouth Way! 被引量:1
3
作者 Marios Patronis Jonathan Unsworth-White James Kuo 《Open Journal of Thoracic Surgery》 2020年第3期69-79,共11页
<strong>Objectives:</strong> To describe our technique for the implantation of the Thoraflex Hybrid prosthesis for replacement of the aortic arch in a safe and reproducible way. <strong>Materials:<... <strong>Objectives:</strong> To describe our technique for the implantation of the Thoraflex Hybrid prosthesis for replacement of the aortic arch in a safe and reproducible way. <strong>Materials:</strong> Thoraflex<span style="font-size:12.0pt;line-height:107%;font-family:;" "="">™</span> Hybrid Plexus Device (Terumo Aortic).<strong> Design:</strong> Drawing on our own experience over the past 4 years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we have distilled the essentials of our “Frozen Elephant Trunk” technique which have led us through our own learning curve to the improved management of this taxing condition. <strong>Method/ Results:</strong> Small extension of the median sternotomy incision along the medial border of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End to side graft anastomosis near the origin of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 during cooling on bypass towards 20 degrees. Attention to cardiac prote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erebral perfusion during the shortened corporeal arrest period. Excellent results in 24 consecutive AAAD patients with just one hospital mortality. <strong>Conclusions:</strong> We believe we are entering a new phase in the treatment of AAAD, facilitat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a hybrid prosthesis which combines expanding stent technology with familiar surgical graft material. Our particular management of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 and of the cerebral circulation during implantation has contributed to an expeditious and reproducible method of treating dissection within the arch of the aorta and bey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rtic Dissection total arch replacement Stenting of the Descending Thoracic Aorta Frozen elephant trunk
下载PDF
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王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究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 目的探究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09±0.32)h、体外循环时间(146.27±2.61)min、阻断时间(78.41±1.21)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2.16±1.52)h短于对照组的(6.21±0.27)h、(186.21±2.17)min、(102.17±2.31)min、(20.19±1.27)h,术中出血量(375.12±2.17)ml少于对照组的(449.14±3.2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能够取得显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弓置换 支架象鼻手术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效果
下载PDF
围术期综合护理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全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5
作者 曾碧茹 宫雪梅 江伟莉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5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围术期综合护理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接受全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接受全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患者54例,随... 目的:分析围术期综合护理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接受全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接受全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情况、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机体活力、情感状况、总体健康程度、社会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程度评分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围术期综合护理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接受全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过程中,能保障手术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全弓替换 支架象鼻术 围术期综合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弓不同处理方式对破口不在主动脉弓的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咏潮 宋智钢 +1 位作者 徐志云 唐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427-431,共5页
目的 破口不在主动脉弓的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对主动脉弓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长海医院胸心外科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夹层手术病例,筛选出破口不在主动脉弓的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全弓置换... 目的 破口不在主动脉弓的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对主动脉弓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长海医院胸心外科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夹层手术病例,筛选出破口不在主动脉弓的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全弓置换组及半弓置换组,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死率、远期再手术率、远期远端假腔闭合率等.结果 对于破口不在弓部的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行传统的主动脉全弓置换+象鼻置入手术相比较半弓手术,远期假腔闭合率明显增高,同时远期再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前者,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也明显增加.结论 对于破口不在主动脉弓的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的弓部处理,应根据夹层破口的位置、累及的范围、患者全身情况及术者的手术经验等综合考虑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合理的弓部处理方案及有效的脑保护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此类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 全弓置换 象鼻置入手术 半弓置换
下载PDF
单侧和双侧脑灌注应用于头臂动脉受累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效果对比 被引量:2
7
作者 胡运涛 冯俊波 +4 位作者 王亚朋 李俊涛 彭鹏 张成鑫 葛圣林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施行全主动脉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TAR&SET)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需在停循环期间通过灌注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维持脑血供与代谢。头臂动脉受累的情况下,双侧颈动脉顺行脑灌注是否比目前通行的经右腋动脉单... 目的:施行全主动脉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TAR&SET)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需在停循环期间通过灌注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维持脑血供与代谢。头臂动脉受累的情况下,双侧颈动脉顺行脑灌注是否比目前通行的经右腋动脉单侧顺行脑灌注更有优势尚存争议。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比较此类患者停循环期间、核心温度28 t双侧脑灌注与24 t单侧脑灌注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间,接受急诊TAR&SET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脉夹层患者。符合条件的62例患者以掷币法随机分入单侧脑灌注(对照组,24 t经右腋动脉单侧脑灌注)和双侧脑灌注组(改良组,28 t,经右腋动脉、左颈总动脉双侧脑灌注)。比较其术前资料、手术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改良组34例,对照组28例。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合并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2.9%vs.3.5%,P=0.88)、院外死亡率(零vs.10.7%,P=0.09)、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零vs.7.1%,P=0.11)无统计学差异。改良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0%vs.35.7%,P=0.01);改良组缩短了手术时长[(7.6±1.1)vs.(8.6±0.7)h,P<0.01]和体外循环时长[(194.0±24,7)vs.(225.1±32.4)min,P<0.01]。改良组术后发生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5.9%vs.28.6%,P<0.05)、辅助通气时间[5.5(10.4,19.0)vs.18.4(7.9,13.5),P<0.01]、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及出血事件低于对照组。结论:28 t双侧脑灌注可为头臂动脉受累的aTAAD患者接受急诊TAR&SET术提供安全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 低温停循环 双侧顺行脑灌注 单侧顺行脑灌注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改良象鼻主动脉弓置换术的护理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卫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7期45-47,共3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改良象鼻主动脉弓置换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方便性抽样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缓解镇痛、控制血压,术中加强脑保护,术后进行早期心血管系统处理、神经系统... 目的总结和探讨改良象鼻主动脉弓置换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方便性抽样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缓解镇痛、控制血压,术中加强脑保护,术后进行早期心血管系统处理、神经系统监护、呼吸道管理;预防肾功能不全、感染;防治出血、渗血等护理措施。结果除1例患者术后发生昏迷外,其余17例均获得成功。结论科学严谨的护理措施是提高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人造血管置换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置换 支架象鼻术 护理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后疗效评价的应用
9
作者 王贤主 袁旭春 +1 位作者 邓慧仪 陈琴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64-sCT)血管造影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术后评估的应用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64-sCT)血管造影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术后评估的应用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26例术后血管造影征象,分析多排CT对该术式术后疗效评估的价值。结果 64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26例患者升主动脉段人工血管、降主动脉段金属支架26枚、支架以远的真假腔及内膜片。共显示24例患者破口共26个,覆膜支架破口封堵术后内漏2个,其中1例术后3个月复查内漏消失。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术后疗效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 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内漏
下载PDF
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10
作者 郑富臻 王韧 +6 位作者 陈智群 谢琦 王欢 鲍家银 肖荣冬 窦志 翁国星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3年第4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急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3例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例患者术前死亡,21例行手术治疗,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替换+象鼻支架植入术10例,Bentall+全弓替换+象鼻支架植入术9例,david+升弓...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急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3例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例患者术前死亡,21例行手术治疗,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替换+象鼻支架植入术10例,Bentall+全弓替换+象鼻支架植入术9例,david+升弓部替换+象鼻支架植入术2例。全部行急诊手术,发病至手术平均时间为33小时(24~51小时)。结果 1例吻合口出血,再次开胸止血。2例术后意识障碍,给予对症治疗后恢复。死亡2例,死亡率9.5%(2/21)。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积极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全弓置换术 象鼻支架植入术 选择性脑灌注
下载PDF
接受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并支架象鼻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万子琳 张国婧 +3 位作者 王小燕 叶会顺 戴勇 夏阳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36-40,共5页
目的分析接受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并支架象鼻(全弓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POCD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评估。方法 40例行全弓置换手术患者,根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为POCD组(n=15)和NPOC... 目的分析接受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并支架象鼻(全弓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POCD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评估。方法 40例行全弓置换手术患者,根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为POCD组(n=15)和NPOCD组(n=25),收集两组基线资料及术中数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POCD的影响因素,建立POCD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评估。结果两组性别、深低温停循环(DHCA)肛温、术中低血压、手术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低血压(OR=17.975,95%CI:1.292-250.081)和机械通气时间(OR=1.032,95%CI:1.000~1.065)是全弓置换手术后早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DHCA肛温是其保护因素(OR=0.422,95%CI:0.188~0.948)。构建的早期POC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0.738~0.973),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9.2%。结论接受全弓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早期POCD的危险因素是术中低血压及机械通气时间,保护因素是DHCA肛温。建立的早期POCD发生预测模型对于接受全弓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早期POCD的预测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植入术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主动脉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印建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分析15例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手术的器械配合及巡回护理的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器械及巡回护士配合达到预期的效果... 目的探讨主动脉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分析15例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术手术的器械配合及巡回护理的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器械及巡回护士配合达到预期的效果,患者术后安返监护室。结论手术室护士术前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熟悉手术操作过程,做好术前各种准备,术中才能配合默契,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 主动脉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术 手术护理
下载PDF
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在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范迪堃 王志维 +4 位作者 夏军 邓宏平 吴红兵 徐鹏 周桢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总结施行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对35例患者施行了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其中马凡综合征16例,升主动脉瘤并DeBakeyHI型夹层19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体外循环(170±32... 目的总结施行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对35例患者施行了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其中马凡综合征16例,升主动脉瘤并DeBakeyHI型夹层19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体外循环(170±32)min,停循环(30±12)min,心肌阻断(100±20)min。术后发生一过性脑功能紊乱(被害妄想、幻听)2例,后缓解。随访32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1~42个月,32例复查主动脉CTA,主动脉内通畅,支架位置、形态良好。结论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可能减少远期主动脉重大意外事件发生及再次手术的概念;正确把握其手术指征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疾病 策略性 全弓置换术 支架象鼻术
下载PDF
分支优先主动脉全弓置换和支架“象鼻”术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刘新波 李有金 +3 位作者 张华 杨海波 牛涛 张亚政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7期822-825,共4页
目的:比较分支优先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孙氏手术Sun’s procedure)和经典孙氏手术在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中的优劣。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共行分支优先孙氏手术30例,选取... 目的:比较分支优先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孙氏手术Sun’s procedure)和经典孙氏手术在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中的优劣。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共行分支优先孙氏手术30例,选取同期收治年龄、性别相匹配经典孙氏术3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围术期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支优先组和经典孙氏组相比,手术时间短[(387.26±22.65)vs.(490.46±34.16)min,P<0.01]、体外循环时间短[(165.62±30.22)vs.(214.39±12.38)min,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短[(78.56±16.24)vs.(125.08±22.56)min,P<0.01]、围术期病死率低(3.3%vs.10.0%,P<0.05)、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低(6.7%vs.16.7%,P<0.05)、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少(10.0%vs.23.3%,P<0.05)、术后24 h引流量及输血量少[(487.48±98.25)vs.(702.33±165.19)mL,(358.61±86.77)vs.(588.04±113.91)mL,P<0.01]、ICU停留时间短[(26.49±8.26)vs.(40.28±11.92)h,P<0.05]。两组患者心力衰竭、肾衰竭、二次开胸、术后住院天数、胸骨骨髓炎等围术期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支优先孙氏手术治疗主动脉疾病,近期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 分支优先 孙氏手术
下载PDF
支架象鼻开窗简化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庞锋 陈兴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999-1001,共3页
目的研究支架象鼻开窗简化手术在治疗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为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 目的研究支架象鼻开窗简化手术在治疗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为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简化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全弓置换术加支架象鼻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均无患者死亡。观察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147±27)min、阻断时间(78±12)min、机械通气时间(12±4)h、ICU停留时间(1.8±0.9)d、住院时间(13±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84±23)min、阻断时间(102±13)min、机械通气时间(20±4)h、ICU停留时间(3.1±0.7)d、住院时间(16±3)d](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6%,显著低于对照组15.38%(P〈0.05)。结论采用支架象鼻开窗简化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能够缩短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全弓置换 简化全弓置换 开窗支架象鼻植入术
下载PDF
康斯特保护液与含血停搏液在David及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仇冰梅 孙磊 +6 位作者 张雷 张晓华 王常田 吴海卫 周志强 申翼 李德闽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行David手术及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行该手术的38例患者,按其心肌保护时采用不同的灌注液分为两组:HT... 目的探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行David手术及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行该手术的38例患者,按其心肌保护时采用不同的灌注液分为两组:HTK液组(n=19)和4∶1含血心脏停搏液组(n=19)。分别收集术前(T1)、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两组围术期各2例患者出现死亡,其中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死于继发腹主动脉破裂出血。含血停搏液和HTK液两组转机时间、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停搏液用量两组有差异。两组患者血液心肌酶谱浓度在升主动脉开放后及术后24 h均显著升高(P <0.01),术后48 h开始呈下降趋势,CK浓度在T2、T4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5),CKMB浓度在T3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5),cTnI浓度在T3、T4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1,P <0.05),两组患者费用有差异(P <0.01)。结论两种心肌保护液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CK浓度在T2、T4时间点、CKMB浓度在T3时间点、c Tn I浓度在T3、T4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5),从心肌酶谱数值上其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含血停搏液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主动脉夹层 David手术 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 心肌保护 HTK液 含血停搏液
下载PDF
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与全主动脉弓置换结合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对比研究
17
作者 王晓玉 陈敬杰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11期1537-1538,共2页
目的比较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与全主动脉弓置换结合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AAD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50例)和B组(48例)。A组接受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 目的比较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与全主动脉弓置换结合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AAD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50例)和B组(48例)。A组接受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B组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结合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状态、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开胸率。结果A组手术时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用血量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清醒时间、清醒后VAS评分、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开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全主动脉弓置换结合支架象鼻置入术相比,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AAD患者创伤较小,但两者在近期手术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 全主动脉弓置换结合支架象鼻置入术
下载PDF
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技术治疗复杂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滨 孙立忠 +4 位作者 常谦 于存涛 朱俊明 刘永民 郑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3-326,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技术治疗复杂型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中期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共33例复杂型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其中男27例,女6例,平均年龄(44±1... 目的总结应用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技术治疗复杂型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中期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共33例复杂型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其中男27例,女6例,平均年龄(44±11)岁(22~68岁)。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例,左室流出道疏通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1例。术后随访CT观察假腔的闭合情况,并记录不良事件(死亡、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74±29)min,选择脑灌注时间(24±9)min。术后死亡2例,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无截瘫发生;二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29例,随诊率93.5%(29例/31例),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随访期死亡1例,2例马凡综合征患者接受二次替换胸腹主动脉手术并存活。结论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技术治疗复杂B型夹层早中期能够降低手术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中期随访证实能够促使假腔内血栓的形成、封闭假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支架象鼻术 全弓替换
原文传递
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陈鑫 黄福华 +7 位作者 徐明 汪黎明 蒋英硕 邱志兵 肖立琼 陈绪军 刘培生 王睿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3-335,339,共4页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孙氏手术(主动脉弓部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的临床经验与随访结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12年3月,73例急性A型夹层患者施行了孙氏手术,其中男60例、女13例,平均年龄49.6(26-79)岁。手术均采用...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孙氏手术(主动脉弓部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的临床经验与随访结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12年3月,73例急性A型夹层患者施行了孙氏手术,其中男60例、女13例,平均年龄49.6(26-79)岁。手术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单纯行升主动脉替换加孙氏手术30例;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术)加孙氏手术10例,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替换加孙氏手术12例,主动脉瓣成形加孙氏手术21例(同时行主动脉窦重建1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9例,术后通过CTA评价胸腹主动脉塑形及假腔愈合情况。结果体外循环平均(248.1±69.8)min,选择性脑灌注(38.2±10.5)min。手术死亡5例(6.85%,5/73例)。术后60例随访2个月-7.6年,术后3个月CTA复查显示,91.7%的患者主动脉夹层的假腔在膈肌水平形成血栓,患者术后1、5和7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7%、87%和81%。结论孙氏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且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全弓替换 支架象鼻
原文传递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中左颈总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王元博 冯俊波 +6 位作者 胡运涛 董文鹏 彭鹏 李俊涛 刘健良 葛圣林 林敏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538-545,共8页
目的:探讨左颈总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方式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孙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孙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急性... 目的:探讨左颈总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方式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孙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孙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32例,其中男94例、女38例,年龄26~79(52.9±12.1)岁。患者均行孙氏手术即主动脉根部重建(置换)+升主动脉置换+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并象鼻支架置入术,按照术中插管方式分为2组:82例采用左颈总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者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24例,年龄29~79(52.8±12.4)岁;50例术中采用腋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6~75(53.2±11.5)岁。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2)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3)按照患者出院情况分为正常出院组和早期死亡组,对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10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孙氏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1)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发生率、中重度主瓣反流、肌酐、弓部受累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观察组的总手术时间、建立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麻醉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留观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一次乳酸值分别为(499.9±74.4)min、93.0(80.8,113.5)min、26.0(25.0,31.0)min、3.6(2.3,6.3)h、22.5(14.0,57.3)h、3(2,6)d、16(13,21)d、2.9(1.9,4.7)mmol/L,均少于对照组的(570.8±94.6)min、109.0(95.8,130.0)min、38.0(27.8,52.0)min、6.0(4.3,11.8)h、75.5(24.0,116.3)h、7(5,11)d、22(16,29)d、5.1(2.0,10.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根部成型术、Wheat术、Bentall术、David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降温时间、复温时间、术后早期死亡例数,以及并发症(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截瘫、气管切开或二次插管、二次开胸止血、多器官功能障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发生率等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出院组与早期死亡组的总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气管切开或二次插管、多器官功能障碍、术后第一次乳酸值比较的P值均<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术后第一次乳酸值为影响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6.526、1.195,95%CI:1.151~37.014、1.055~1.354)。结论: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术后第一次乳酸值是孙氏手术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腋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相比,左颈总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方式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插管策略应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孙氏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置换 象鼻支架置入术 左颈总联合股动脉插管 腋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