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Based on Accessibility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 A Case Study of Tingzu Town in Hubei Prov- ince of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LIU Yaolin YE Qingqing +2 位作者 LI Jiwei KONG Xuesong JIAO Lim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4期550-565,共16页
Rural settlements are the main carrier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us, optimizing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space of rural settlements is highly significant to rural development. Taking the effective a... Rural settlements are the main carrier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us, optimizing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space of rural settlements is highly significant to rural development. Taking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 suit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rural settlements, based on accessibility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 space. The accessibility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 was measured by an im- proved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 which considered proximity and availability based on the inclination of rural residents. 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consisted of tradition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nd newly proposed limiting factor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he loss score proportion of suitability. Tingzu Town of Hubei Province, China, was chosen as the case study area. Based on the re- suits of 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industry division, as well as the layout of health care and education facilities were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space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Tingzu Town. It is found that 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accessibility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 is more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than the traditional ones which significantly overestimate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venience. Moreover, the limiting factor identification can help us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bring about the highly targeted optimization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 space of rural sett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settlements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ccessibility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2SFCA)method limiting factor identification Tingzu Town
下载PDF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Rural Households in Jinzhai County, Anhui Province
2
作者 LiuCan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4年第3期20-27,共8页
Using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survey data from Jinzhai County, western Anhui Province, China, the author first measured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rural households their efficiency, ec... Using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survey data from Jinzhai County, western Anhui Province, China, the author first measured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rural households their efficiency, economy of scale, and productivity during 19781997, and then related the measure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with institutional change, market access, and other factors.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1) performance differs a great deal across households and over time; 2) institutional changes and market accessibility hav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improving performance; 3)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resources, their effects are var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nzhai production performance rural househol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辽 刘成飞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1,共11页
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缓解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与日益增长的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文献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现代化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 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缓解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与日益增长的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文献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现代化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是鲜有将其与乡村产业振兴联系起来进行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本文从乡村产业生产、乡村产业延伸、乡村产业功能和乡村产业支撑四个维度构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和乡村产业振兴速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边际效应呈现明显差异;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直接缓解经营主体约束和激活市场活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融合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影响乡村产业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产业振兴 农业科技创新 乡村产业融合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资源要素错配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海红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6,共15页
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引擎。本文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体系,多维度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 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引擎。本文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体系,多维度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既可以直接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也可以通过带动绿色技术进步而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还可以通过降低土地资源错配、资本资源错配、劳动力资源错配程度而间接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异质性明显,东部地区、南方、粮食主产区的数字乡村建设的正向推动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资源要素错配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农产品贸易促进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吗?——基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莲娜 张心雨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1,共11页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农业绿色化转型与可持续性发展。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选择SBM-ML指数法,利用MaxDEA软件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使用系统GMM模型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农业绿色化转型与可持续性发展。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选择SBM-ML指数法,利用MaxDEA软件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使用系统GMM模型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产品贸易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其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化发展的正向溢出作用越明显。因此,各省份要推动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当依照地区贸易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制定有关农产品贸易政策,充分发挥农产品贸易的正向溢出作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农村经济发展
下载PDF
农村数字化能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吗?
6
作者 成德宁 黄诗琪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1,共14页
近年来,数字技术广泛渗透到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农村数字化趋势日益明显。应用数字技术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转变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村数字化能否提高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村数字... 近年来,数字技术广泛渗透到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农村数字化趋势日益明显。应用数字技术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转变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村数字化能否提高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村数字化如何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对201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农村数字化水平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实证检验了农村数字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数字化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在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依次减弱。农村数字化促进了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但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为了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我国应多方面加快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农业设施和农机装备的数字化改造,促进区域农村数字化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数字化 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数智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兼论政府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
7
作者 郝爱民 刘育廷 解梦菡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以生产性服务业数智化为契机,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理论阐述农业生产性服务数智化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AGTFP)的内在机制基础上,构建包含金融服务、科技信息服务... 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以生产性服务业数智化为契机,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理论阐述农业生产性服务数智化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AGTFP)的内在机制基础上,构建包含金融服务、科技信息服务和商贸流通服务三部分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数智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回归模型对2014—2020年我国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数智化改造对AGTFP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讲,金融服务和商贸流通服务的数智化改造对AGTFP的影响呈现当期有效的特征,而科技信息服务数智化改造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可以保持对AGTFP的显著促进效应;农业生产性服务数智化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政府环境治理能够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数智化对AGTFP的影响。基于此,应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构建以科技信息服务为基础,金融服务、商贸流通服务为引领,拉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长效增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数智化转型 环境规制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
8
作者 华坚 吴雅茹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2期86-100,共15页
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而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对接传统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关键抓手,对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在系统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逻... 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而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对接传统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关键抓手,对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在系统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逻辑的基础上,基于2008—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度粮食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粮食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整体水平呈持续增长态势,形成了以技术信息服务和公共设施服务为核心支撑的发展结构;2)三大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均有提高,发展水平按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黄淮海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东北主产区,但由于各维度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主产区分别形成了不同的结构特征;3)粮食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各省发展差距较大但协调发展态势良好,且空间正向集聚效应增强;4)多方因素均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造成影响且程度大小不一,从位居前两位的影响因子看,经济社会发展层面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规模,农村生产生活层面为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据此,提出如下建议:兼顾总体建设和结构优化,在扬长补短中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禀赋优势并把握外界机遇,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和促进发展;加快资源跨区共享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经济社会有序运行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主产区 农业社会化服务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政府行为和技术创新如何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基于长三角四大都市圈的实证研究
9
作者 陈刚 谷广清 吴晨曦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8期20-32,共13页
当前区域间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突出,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2012-2022年相关数据,以长三角四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测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及区域差异;对政府行为和技术创新对金融服务... 当前区域间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突出,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2012-2022年相关数据,以长三角四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测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及区域差异;对政府行为和技术创新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探究不同地区呈现的差异。研究发现,加强技术创新对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过度干预则会降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促进金融资源跨区域流动,缩小地区间效率差异;政府适度干预,由“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为导向,激励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都市圈 全要素生产率 政府行为 技术创新
下载PDF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三生融合”演进及其驱动因素
10
作者 王丽英 何嘉南 吴倩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4期18-34,共17页
生产融合—生活融合—生态融合(简称“三生融合”)是新时代大力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运用改进CRITIC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究2012—2021年我国城乡“三生融... 生产融合—生活融合—生态融合(简称“三生融合”)是新时代大力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运用改进CRITIC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深入探究2012—2021年我国城乡“三生融合”的演进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城乡“三生融合”总体水平和子系统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但生态融合与生产融合、生活融合演化速率剪刀差不断拉大,三者极差呈现“V”型变化;(2)生态融合是制约“三生融合”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3)城乡“三生融合”耦合协调度在观察期内上升速率放缓,整体陷入发展困境,而且区域异质性明显,高值区域由东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扩展;(4)政府干预程度等显著影响城乡“三生融合”耦合协调度,各个因素对子系统存在不同的影响;(5)子系统水平和耦合协调度水平问题区域分析表明,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主要问题区域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三生融合” 耦合协调度 驱动因素 问题区域识别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能否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宏 尹斯斯 马如飞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58,共18页
近年来,通过城市群规划重构区域发展格局,释放企业发展新动能,已成为国内外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15—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对企业全要素... 近年来,通过城市群规划重构区域发展格局,释放企业发展新动能,已成为国内外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15—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湾区规划显著提高了区域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相比之下,大湾区规划更大程度提升了外资及其他企业、中心城市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3)从机制分析来看,大湾区规划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人力资本集聚来促进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文章丰富了区域政策效应的研究,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政策 粤港澳大湾区 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兼论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路雯晶 陈卫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9-545,共17页
新型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探究其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在运... 新型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探究其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在运用SBM-GML指数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测算出各省份粮食GTFP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城镇化对粮食GTFP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别检验技术创新在新型城镇化影响粮食GTFP的中介效应,以及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全国总体粮食GTFP年均值为1.0082,我国粮食GTFP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并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省域间差异不断缩小。2)新型城镇化对粮食GTFP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地区经营规模差异。3)新型城镇化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粮食GTFP,健康性人力资本、教育性人力资本以及迁移性人力资本均在新型城镇化促进粮食GTFP增长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建议逐步稳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效应,同时应注重农村人力资本培育,进而推动中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农村人力资本
下载PDF
大数据发展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内外部双重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戴艳娟 沈伟鹏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94,共17页
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大数据发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背后的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大数据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 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大数据发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背后的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大数据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潜在机制及作用异质性,主要发现如下:大数据发展能有效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经过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替换被解释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大数据发展能通过在企业内部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从企业外部降低企业金融错配程度和环境不确定性,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发展对高融资约束度、高管理层持股比例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加明显,与此同时,大数据发展仅提升了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对成长期企业影响不显著。本研究为推动企业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数字化变革、运用大数据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大数据发展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下载PDF
生态脆弱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甘肃省10年500个农户的跟踪调查
14
作者 黄书苑 马丁丑 +1 位作者 傅一敏 杨建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64,共12页
【目的】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研究欠发达生态脆弱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从林业投入资源配置、生产经营规模调整等方面探讨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行路径,为生态脆弱与经济贫困叠加的同类高山集体林区加快转变林业... 【目的】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研究欠发达生态脆弱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从林业投入资源配置、生产经营规模调整等方面探讨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行路径,为生态脆弱与经济贫困叠加的同类高山集体林区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制定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基于甘肃省2009—2018年500个农户跟踪调查数据,以资金、土地和劳动为投入要素,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产出要素构建DEA-Malmquist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林地特征、区位特征、林业政策和林业服务6个维度选取13个变量构建面板Tobit模型,测算甘肃省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从整体变动上看,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足,原因在于各分量未形成合力,具体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受技术进步驱动,而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促进作用有限。2)从时间特征上看,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稳定状态(2010—2018年呈上下交替波动特征),未能实现林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3)从区域特征上看,因各地区自然历史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明显。分区域来看,陇东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足,陇南地区增长有限,陇中地区增长较快;分县域来看,陇南地区各县域差异较大,陇中地区次之,陇东地区最小。4)从影响因素上看,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受年龄、担任干部、外出务工人数、林业收入与总收入占比、林道满足需要、地理区位、采伐指标申请难易、获得林业补贴、参与森林保险、林权抵押贷款难易以及参与林业合作社影响。【结论】1)重视林业理论基础研究并不断应用转化林业科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保障林业持续发展;2)强化林业培训措施,提高林业技术效率,注重林业技术效应,转变林业发展方式;3)加大林业融资供给,引导林地规范流转,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林业规模效率,实现林业规模经济;4)持续改进技术进步,逐步提升技术效率,充分挖掘规模潜力,使生产率各分量形成合力,合理有效配置林业生产要素;5)各地林业发展应全面考虑自身林业资源禀赋特殊性、生态安全必要性和艰巨性,提供精准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林业,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地区 林业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如何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15
作者 朱新宇 颜廷武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1,共13页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但不容忽视的是,科技与产业脱节仍是当前制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迫切问题。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但不容忽视的是,科技与产业脱节仍是当前制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迫切问题。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这一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分析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方面,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主要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两条路径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显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效果受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地区资源禀赋的约束,且农村人力资本在其中发挥了门槛作用。研究结论不仅为理解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如何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角度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农村劳动力转移
下载PDF
水-土-能-碳关联下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进分析
16
作者 王浩坤 陈红 +1 位作者 秦帅 刘卓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5期649-657,共9页
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动力。考虑“水-土-能-碳”关联,使用全局共同前沿下三阶段超效率EBM-GML模型,测度2000-2021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动态演进、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 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动力。考虑“水-土-能-碳”关联,使用全局共同前沿下三阶段超效率EBM-GML模型,测度2000-2021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动态演进、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现实情况下粮食主产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增长率为1.007,粮食生产技术水平整体得到提高,东北地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明显高于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后发现,外部因素较大程度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整体存在着34.98%的潜力未得到释放,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分别存在43.14%、24.01%和39.96%的提升潜力;粮食主产区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存在收敛,三大地区收敛性存在差异,其中东北地区各项收敛程度最大。各地结合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改进方向和潜力进行调整的同时,通过降低各地区间的外部环境差异是实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粮食主产区 外部环境因素 空间收敛
下载PDF
我国煤炭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分异及演化特征
17
作者 荆健壮 张洪潮 段锦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4年第4期425-434,共10页
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效率是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点工作,解决煤炭行业绿色发展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是加快我国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进程的关键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煤炭富集区15个省份... 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效率是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点工作,解决煤炭行业绿色发展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是加快我国能源革命和“双碳”战略进程的关键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煤炭富集区15个省份煤炭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和煤炭绿色生产特质的超效率SBM-GML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对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从行业和区域、静态和动态、时间和空间六维截面分析刻画我国煤炭行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格局和时空演化进程。结果表明,考察期内煤炭行业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增长率超37%,整体均值相对较低,为0.646;我国煤炭富集区绿色发展效率有着明显的空间差异,煤炭区际的空间演化表现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渐次递减的空间格局;煤炭富集区15个省份的空间演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邻省份的煤炭行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空间依赖性,地理集聚逐渐增强,且局部自相关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H-H)、低-高集聚(L-H)和低-低集聚(L-L),空间差异呈现逐渐减弱趋势,“马太效应”明显;煤炭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亦呈现出增长趋势,平均增长了5.9%,年均增长率为3.7%。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自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抵消由于技术效率低下带来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富集区 煤炭行业 绿色发展效率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演化
下载PDF
农村人力资本助推新质生产力:关键问题与政策优化
18
作者 郑兆峰 高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共12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农村人力资本是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高素质农村劳动力通过推动高科技应用、促进高效能生产、助推高质量产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农村人力资本是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高素质农村劳动力通过推动高科技应用、促进高效能生产、助推高质量产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展现出强劲的推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速,农业高效能生产基础较为扎实,农业高质量产出取得明显进展。但面向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用高科技、生产高效能、产出高质量的特征要求,我国仍然存在高素质农业劳动力规模不足、结构不优,农村本土人才培育机制有待完善,农村地区引才聚才存在困难,农业科技创新基础不足、推广应用受限等问题。新阶段新征程上应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人力资本为引擎,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即激发农村人力资源潜能,创新农村本土人才培育机制,健全乡村引才聚才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村人力资本 农业科技 全要素生产率 乡村产业发展
下载PDF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劳动力转移中介效应视角
19
作者 毛胜洪 雍新琴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4-51,共8页
基于201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AGTFP)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劳动力转移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AGTFP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先缩小后扩大的“U”形影响,其“U”形拐点值为0... 基于201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AGTFP)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劳动力转移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AGTFP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先缩小后扩大的“U”形影响,其“U”形拐点值为0.786,且该影响效应逐渐减弱。异质性分析发现AGTFP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在东部不显著,而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具有明显的“U”形影响特征,且该特征效应表现为“西部>中部>东北部”。(2)劳动力转移能够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AGTFP对劳动力转移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形影响。此外,财政支出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支出与科技投入可能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城镇化水平具有收敛作用。(3)AGTFP可通过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先缩小后扩大的“U”形影响。为此,加强绿色科技研发、优化农业要素配置与城乡劳动力转移结构,并制定差异化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切实有效推进共同富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城乡收入差距 劳动力转移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乡村振兴路径选择的思考
20
作者 申婧博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9期172-175,共4页
在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受到公共服务水平低、人才短缺、产业发展瓶颈和生产方式粗放等因素的制约。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提供新的路径选择,通过生产力三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 在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受到公共服务水平低、人才短缺、产业发展瓶颈和生产方式粗放等因素的制约。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提供新的路径选择,通过生产力三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推动乡村基础设施现代化、人才培养专业化、农业产业多元化、生态环境绿色化的发展,进而实现智慧乡村、人才乡村、特色乡村和生态乡村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力三要素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