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释肥一次性侧深施对水稻生长、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宋文杰 罗嘉润 +3 位作者 刘伟 张大弘 李燕丽 卢碧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7,共9页
为探索机插水稻一次性侧深基施的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以水稻品种“全两优鄂丰丝苗”为材料,设置不施肥(N0)、控释肥一次性侧深基施(N1)、控释肥减氮10%一次性侧深基施(N2)、控释肥减氮20%一次性侧深基施(N3)和传统施肥(CK)处理,测定水稻... 为探索机插水稻一次性侧深基施的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以水稻品种“全两优鄂丰丝苗”为材料,设置不施肥(N0)、控释肥一次性侧深基施(N1)、控释肥减氮10%一次性侧深基施(N2)、控释肥减氮20%一次性侧深基施(N3)和传统施肥(CK)处理,测定水稻分蘖动态、主要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量、齐穗期根系指标、氮素利用效率与产量,研究控释肥一次性侧深施对水稻生长、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相比,处理N1、N2显著增产12.99%~14.85%和5.47%~6.09%,处理N3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对施肥量和产量拟合后分析,在减氮18.72%时与CK产量持平。与CK相比,控释肥一次性侧深施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成穗率、提高了生育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并扩大了根系的分布范围,处理N1、N2和N3与处理CK相比,分别提高氮素表观利用率1.21%~46.57%、氮素农学利用率18.85%~61.73%、氮素生理利用率8.90%~17.71%和偏生产力12.99%~23.61%。研究结果表明,控释肥一次性侧深施促进了根系生长,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且大幅较少施肥次数,在减氮18.72%的范围内,可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简高效栽培 控释肥 侧深施肥 氮肥运筹 减氮施肥 水稻生长 产量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泥沙对氮磷营养盐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唐鸿琴 丁文翔 王进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3年第1期43-49,共7页
梯级水库蓄水后,库区各项水文要素及氮磷营养盐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了解梯级水库蓄水对氮磷营养盐的影响,以金沙江石鼓水文站、攀枝花水文站2011—2021年实测水文、水质资料为基础,对比分析梯级水库蓄水前后悬移质泥沙、氮磷营养... 梯级水库蓄水后,库区各项水文要素及氮磷营养盐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了解梯级水库蓄水对氮磷营养盐的影响,以金沙江石鼓水文站、攀枝花水文站2011—2021年实测水文、水质资料为基础,对比分析梯级水库蓄水前后悬移质泥沙、氮磷营养盐浓度的变化,建立了含沙量与氮磷浓度的相关关系,总结了氮磷营养盐以及泥沙淤积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蓄水后石鼓站、攀枝花站氮盐浓度显著增高(统计量T=35),攀枝花站丰、平、枯水期总磷浓度分别降低60.4%、63.0%和73.5%。氮盐受水期影响较小,总磷和亚硝酸盐氮都与含沙量正相关,当含沙量降低时,总磷和亚硝酸盐氮浓度也降低,但这一相关趋势对总磷为极显著(P<0.01),而对亚硝酸盐氮显著(P<0.05);金沙江中游泥沙淤积主要在石鼓-金安桥区间,氮磷浓度与泥沙淤积沿程变化也表现出正相关特点,泥沙淤积量大,则氮磷浓度大。研究结果可为金沙江中游泥沙对河流富营养化等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硝氮 氨氮 泥沙淤积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部主要草地类型土壤和植被特征
3
作者 方玉凤 曹志伟 +6 位作者 韩勤 闫敦梁 任秀彬 温宝阳 高野 汤羽佳 邹春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29-136,共8页
【目的】明确松嫩平原未退化草地土壤与植被现状,为松嫩平原天然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及草原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黑龙江省西部选取松嫩平原草原区域内的杜蒙、林甸和肇东等县市典型未退化围栏封育天然草原进行样地调查分析,... 【目的】明确松嫩平原未退化草地土壤与植被现状,为松嫩平原天然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及草原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黑龙江省西部选取松嫩平原草原区域内的杜蒙、林甸和肇东等县市典型未退化围栏封育天然草原进行样地调查分析,研究草原群落组成、土壤特征变化情况,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立地类型和植被特征,将未退化天然草原划分为温性草甸草原和低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的群落物种数、丰富度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均高于低地草甸,上、中、下层群落分布较均匀;低地草甸土壤pH值和电导率普遍高于温性草甸草原,土壤容重低于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甸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普遍低于低地草甸。土壤含水率与物种数、丰富度指数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松嫩平原天然未退化典型草原的群落盖度仍保持较高水平,群落密度受表层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大;地带性温性草甸草原的物种多样性要优于非地带性的低地草甸,但土壤养分状况不及低地草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温性草甸草原 低地草甸 群落构成 土壤全氮 有机质含量
下载PDF
冀北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研究
4
作者 宋海燕 耿金川 +1 位作者 刘丹 李晓飞 《河北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5-12,共8页
为修复冀北退化草原生态,该试验在丰宁县外沟门草原设置了5个施氮水平(0、60、120、180、240kg/hm^(2)),以紫花苜蓿、苇状羊茅单播和混播(1:2、1:1、2:1)改良草地。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单播和混播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及混播物种的竞争... 为修复冀北退化草原生态,该试验在丰宁县外沟门草原设置了5个施氮水平(0、60、120、180、240kg/hm^(2)),以紫花苜蓿、苇状羊茅单播和混播(1:2、1:1、2:1)改良草地。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单播和混播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及混播物种的竞争关系,为建植高产、稳定、可持续的混播草地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施氮水平和混播方式显著影响牧草产量。混播相较于单播,具有较大产量优势。混播比例对种间竞争关系有直接影响。施氮量从60kg/hm^(2)增加到120kg/hm^(2)时,产量和增产率急剧增加,随着施氮量的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增产率增长变缓。施氮量为240kg/hm^(2)时,不同播种方式牧草产量均达到最大。紫花苜蓿对氮肥的响应弱于苇状羊茅,紫花苜蓿对于苇状羊茅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混播草地中苇状羊茅比例越低,种间竞争作用就越强烈,减少竞争力较强的紫花苜蓿比例,有助于种间关系共存稳定。因此,在丰宁半干旱草原地区,建植第1年施氮量为120kg/hm^(2),紫花苜蓿、苇状羊茅1:2混播时,可以实现最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 退化草原 紫花苜蓿 苇状羊茅 混播 施氮量
下载PDF
土壤冻融过程对祁连山森林土壤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常宗强 马亚丽 +4 位作者 刘蔚 冯起 苏永红 席海洋 司建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0-206,共7页
利用祁连山区3个气象站常年监测的冻土与温度资料,研究了0~60cm层次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及与海拔高度、土壤温度的关系,并在室内模拟研究了冻融过程(-20~15℃)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和高山灌丛林土壤有机碳和氮矿化过程的影响.结... 利用祁连山区3个气象站常年监测的冻土与温度资料,研究了0~60cm层次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及与海拔高度、土壤温度的关系,并在室内模拟研究了冻融过程(-20~15℃)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和高山灌丛林土壤有机碳和氮矿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海拔上升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室内模拟实验表明,经过多次冻融循环过程,冻融处理抑制了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对照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高于冻融处理.冻融次数也是影响土壤有机氮矿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过42次冻融,青海云杉林和高山灌丛林土壤中有机氮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2.42倍和2.82倍.土壤冻融过程促进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有利于土壤中有效氮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森林 土壤冻融过程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碳氮矿化
下载PDF
植酸酶对鹅生长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及排泄物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晓娜 王宝维 +2 位作者 葛文华 张名爱 李文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5-1323,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磷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植酸酶对五龙鹅生长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及粪中大肠杆菌数量和总氮、总磷含量的影响。选择1日龄五龙鹅216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鹅。Ⅰ组为正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未添加植酸...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磷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植酸酶对五龙鹅生长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及粪中大肠杆菌数量和总氮、总磷含量的影响。选择1日龄五龙鹅216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鹅。Ⅰ组为正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未添加植酸酶);Ⅱ组为负对照组,饲喂降低0.1%有效磷水平的低磷饲粮(未添加植酸酶);Ⅲ~Ⅵ组分别饲喂在低磷饲粮基础上添加300、600、900、1 200 IU/kg植酸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1)1~4周龄,Ⅳ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Ⅰ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Ⅰ组(P<0.05),ADG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F/G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Ⅴ组ADG显著高于Ⅱ组(P<0.05),F/G显著低于Ⅱ组(P<0.05)。5~16周龄,Ⅳ、Ⅴ、Ⅵ组ADG和ADFI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Ⅴ组F/G显著低于Ⅱ组(P<0.05)。2)Ⅲ、Ⅳ、Ⅵ组钙、磷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Ⅴ组钙、磷表观利用率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中性洗涤纤维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Ⅳ、Ⅴ组干物质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3)Ⅲ、Ⅳ、Ⅴ、Ⅵ组粪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Ⅱ组(P<0.05),Ⅳ、Ⅴ、Ⅵ组粪中总磷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以生长性能作为衡量指标,1~4周龄五龙鹅饲粮植酸酶适宜添加水平为600 IU/kg,5~16周龄为900 IU/kg;以排泄物总磷含量为衡量指标,1~16周龄植酸酶适宜添加水平为900 I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 五龙鹅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利用率 大肠杆菌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光合特性与碳、氮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1
7
作者 陈传永 侯海鹏 +4 位作者 李强 朱平 张振勇 董志强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1-878,共8页
选用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和吉单209,设计了6.0、7.5、9.0和10.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吐丝期为重点)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全氮含量与碳氮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灌浆期... 选用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和吉单209,设计了6.0、7.5、9.0和10.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吐丝期为重点)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全氮含量与碳氮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灌浆期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在吐丝期最高,碳氮比在吐丝期与成熟期出现2个高峰;叶绿素含量、灌浆期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全氮、碳氮比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吐丝后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吐丝后生育天数与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C/N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全氮含量呈线性关系;高种植密度主要影响叶片碳代谢;叶绿素含量不是影响吐丝后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基因型耐密性不同,先玉335最好,郑单958次之,吉单209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密度 叶绿素 碳氮比 光合速率
下载PDF
用^(15)N富积标记和稀释法研究旱作水稻/花生间作系统中氮素固定和转移 被引量:22
8
作者 褚贵新 沈其荣 +2 位作者 张娟 肖龙云 峁泽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5-389,共5页
采用花生叶片15N富积标记法和15N同位素稀释法两种标记方法研究了水稻 花生间作条件下花生的生物固氮以及花生向水稻的氮素转移。盆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证明在水稻花生间作的共生期内发生了氮素转移,花生固氮量的2%~3.5%转移到水稻... 采用花生叶片15N富积标记法和15N同位素稀释法两种标记方法研究了水稻 花生间作条件下花生的生物固氮以及花生向水稻的氮素转移。盆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证明在水稻花生间作的共生期内发生了氮素转移,花生固氮量的2%~3.5%转移到水稻体内。同位素稀释试验还表明,间作对花生固氮有促进作用,能提高其固氮效率(BNF)。本文还对两种同位素标记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间作 氮素 转移 生物固氮 富积标记法 同位素稀释法 水稻 固氮效率
下载PDF
灌溉对沙拐枣幼苗根区土壤氮素营养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彩变 曾凡江 +2 位作者 雷加强 徐立帅 高欢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2-157,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梯度下(4.6,6.1,7.7,9.2,13.0kg/株·次)沙拐枣幼苗根区氮素营养变化特征及植物吸氮能力差异。结果表明,自然土壤种植沙拐枣后,不同季节幼苗根区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成降低趋势,季末分...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梯度下(4.6,6.1,7.7,9.2,13.0kg/株·次)沙拐枣幼苗根区氮素营养变化特征及植物吸氮能力差异。结果表明,自然土壤种植沙拐枣后,不同季节幼苗根区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成降低趋势,季末分别降低70.9%~92.4%和20.3%~51.6%,且灌溉量越高降低越明显;根区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则成增加趋势,随灌溉量增加全氮含量变化较小,但有机质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与4.6kg/(株·次)处理相比,季末整株吸氮量分别增加10.8%,79.8%,85.4%和290.2%,干物质累积量相应增加13.2%,97.8%,197.6%和394.6%,但在最高灌溉量下植物出现严重病害。这表明灌溉后根区矿化氮亏缺主要与植物大量吸收和消耗有关。由此可见,灌溉量过低和过高均不利于沙拐枣幼苗生长,结合根区氮素供应变化,中等灌溉量7.7~9.2kg/(株·次)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拐枣幼苗 灌溉 硝态氮 铵态氮 全氮 有机质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78
10
作者 王秀斌 徐新朋 +4 位作者 孙刚 孙静文 梁国庆 刘光荣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9-1286,共8页
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氮肥用量(N 0、60、120、180、240、300和360 kg/hm2),研究了江西省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双季稻最佳施氮量,以及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氮肥贡献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产... 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氮肥用量(N 0、60、120、180、240、300和360 kg/hm2),研究了江西省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双季稻最佳施氮量,以及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氮肥贡献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产田、中产田和高产田分别在施氮量为120、180和240 kg/hm2处理取得高产;氮肥贡献率在低产田和中产田上大于高产田,且分别在施氮处理为N 120、180和240 kg/hm2达到最大;土壤氮素依存率为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氮素依存率逐渐降低;氮肥吸收利用率为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低、中、高产田间差异不大。高、中、低产田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而氮肥生理利用率各施氮处理间变化不大。综合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得出,低产田、中产田和高产田双季稻适宜施氮量分别为N 120、180和24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田 双季稻 产量 氮肥施用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籼稻品种间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11
作者 张岳芳 王余龙 +5 位作者 张传胜 董桂春 杨连新 黄建晔 陈培峰 龚克成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8-324,共7页
2001~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国内88个和国外122个为材料,成熟期测定植株的干物重(包括根系)、全氮含量及产量,分析籼稻品种间成熟期氮素累积苣、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及... 2001~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国内88个和国外122个为材料,成熟期测定植株的干物重(包括根系)、全氮含量及产量,分析籼稻品种间成熟期氮素累积苣、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氮素累积量、氯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品种间差异很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氮素累积量的差异明显大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又明显大于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相关分析表明,成熟期氮素累积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关系密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关系不密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对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均有显著影响(R^2=0.957—0.974),提高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可提高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通径分析显示,籼稻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比氮索籽粒生产效率大40%~70%。作者认为,籼稻品种的选育应在保持较高氮索累积量的基础上,重点改良提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有利于实现籼稻品种高产与高效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水稻 品种 氮素累积量 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产量
下载PDF
泡沫压裂液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2
作者 谭明文 何兴贵 +4 位作者 张绍彬 李晖 龙学 郭淑芬 黄霞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9-132,173,共4页
针对泡沫压裂液在国内外的研究历程,分别将国外和国内泡沫压裂液的研究进展总结为水基泡沫压裂液、植物胶泡沫压裂液、交联泡沫压裂液、高稳泡性泡沫压裂液4个发展阶段和非交联泡沫压裂液研究、酸性交联CO2泡沫压裂液研究与应用、有机硼... 针对泡沫压裂液在国内外的研究历程,分别将国外和国内泡沫压裂液的研究进展总结为水基泡沫压裂液、植物胶泡沫压裂液、交联泡沫压裂液、高稳泡性泡沫压裂液4个发展阶段和非交联泡沫压裂液研究、酸性交联CO2泡沫压裂液研究与应用、有机硼(碱性)交联N2泡沫压裂液研究与应用3个方面,指出泡沫压裂液的泡沫质量、温度、压力、剪切速率等因素对泡沫压裂液流变性、摩阻、气泡稳定性等影响机理复杂,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争议与分歧,提出解决CO2泡沫压裂液的腐蚀性、开发出酸性交联稠化剂及多样性酸性交联剂和进一步提高泡沫压裂液耐温抗剪切性及内相气泡的稳定性而增强泡沫压裂液的携砂能力是泡沫压裂液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压裂液 二氧化碳 氮气 流变性 植物胶 压裂 胶联
下载PDF
过氧化钙在处理厌氧底泥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启超 杨鑫 +2 位作者 孙淑雲 古小治 陈开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7-1092,共6页
为改善河道厌氧底质及内源氮、磷等营养盐释放问题,考察对沉水植被恢复的影响,研发可同步解决沉积物供氧和削减内源氮、磷释放的氧缓释材料.实验通过向沉积物一水界面处散点注射不同剂量的过氧化钙(CaO2),研究界面处溶解氧的动态... 为改善河道厌氧底质及内源氮、磷等营养盐释放问题,考察对沉水植被恢复的影响,研发可同步解决沉积物供氧和削减内源氮、磷释放的氧缓释材料.实验通过向沉积物一水界面处散点注射不同剂量的过氧化钙(CaO2),研究界面处溶解氧的动态变化特征及表层沉积物与底层水体之间溶解态氮、磷的交换过程.结果表明:添加CaO,显著提高了界面处底层上覆水溶解氧浓度,随着CaO2浓度的增加溶解氧浓度增加,不同处理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CaO2对沉积物中PO3-4-P释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CaO2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愈加明显,上覆水中可溶性活性磷浓度最大可削减98%.实验开始时,磷释放速率可降至一241.916±22.501mg/(m2·d),降幅最高可达到144%;CaO2对沉积物NH4+-N释放的抑制效果不佳,上覆水中NIV-N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波动性较大,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另外,添加CaO2会显著提高底层上覆水pH值,不同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但当CaO2投加量小于0.529kg/m2时,不会对苦草种子的萌发生长有显著影响,pH值波动在可接受范围内(7.62~10.87).因此,结合污染沉积物的状况,适当地投加CaO2有望同步解决底质厌氧、内源磷释放及后期沉水植被定植底质生境改善的问题,可推荐为一种黑臭污染底泥治理技术在实际的河道生态工程中应用,其适宜浓度为0.176ks/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河道 厌氧底质 过氧化钙 上覆水 pH值 溶解氧 氮磷释放
下载PDF
栽培模式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及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帅 黄玉芳 +1 位作者 安志超 叶优良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693,共7页
为探寻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模式,在河南省禹州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农民习惯模式(T_1)、优化模式(T_2)、超高产栽培管理模式(T_3)、高产高效模式(T_4)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_1处理相比,T_2、T_3... 为探寻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模式,在河南省禹州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农民习惯模式(T_1)、优化模式(T_2)、超高产栽培管理模式(T_3)、高产高效模式(T_4)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_1处理相比,T_2、T_3和T_4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15.9%、31.5%和25.4%,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分别增加了82.5%、109.5%和76.6%,氮素转运量分别增加了50.9%、49.1%和41.2%。说明通过优化施肥等措施可以提高小麦花前干物质与氮素的累积,且能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与氮素的转运量和转运效率,从而提高穗粒数和产量;在4种栽培管理模式中,T_3处理产量最高,但T_4处理更适宜当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栽培管理模式 产量 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
下载PDF
炔烃分子内环化反应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罗培松 汤日元 +1 位作者 钟平 李金恒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24-1937,共14页
分子内氮原子参与的炔烃环化反应是构成含氮杂环化合物(例如吲哚类化合物等)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从两个方面对分子内氮杂原子与炔的环化反应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过渡金属催化分子内环化反应和分子内亲电环化反应.此外,对环化反应的机理... 分子内氮原子参与的炔烃环化反应是构成含氮杂环化合物(例如吲哚类化合物等)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从两个方面对分子内氮杂原子与炔的环化反应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过渡金属催化分子内环化反应和分子内亲电环化反应.此外,对环化反应的机理也做了较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环化反应 过渡金属 亲电试剂 炔烃 含氮杂环化合物
下载PDF
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许轲 张军 +10 位作者 花劲 张洪程 周培建 程飞虎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戴其根 霍中洋 魏海燕 高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8-690,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传统双季晚籼稻地区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产量构成及其群体特征,阐明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规律。以江西省上高县6.77 hm2连片双季杂交晚粳稻高产攻关示范方为依托,选用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对中产(8.25~9.75 t hm... 本研究旨在明确传统双季晚籼稻地区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产量构成及其群体特征,阐明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规律。以江西省上高县6.77 hm2连片双季杂交晚粳稻高产攻关示范方为依托,选用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对中产(8.25~9.75 t hm–2)、高产(9.75~10.50 t hm–2)和超高产(>10.50 t hm–2)3个产量水平群体的产量构成及群体特征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产、高产水平群体相比,超高产水平群体表现穗数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50 000×104 hm-2以上)的显著特点,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低,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动态上,群体起点较高,可及时够苗;够苗后增长平缓,高峰苗数量较少、下降平缓,成穗率高(78.0%左右)。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较缓,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0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成熟期仍保持3.5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抽穗至成熟期光合势为300×104 m2 d hm-2以上,总光合势为560×104 m2 d hm-2以上。拔节前干物质量积累速度较慢,拔节后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干物质量为10.5 t hm-2左右,抽穗后积累量亦高,成熟期干物质量达19.0 t hm-2左右,后期茎鞘物质转运率大于14.0%。超高产群体根量多、活力较强;植株吸氮能力强、成熟期氮素累积量高,氮素利用率40%以上。根据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特征,我们探讨了培育双季晚粳稻超高产群体的关键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杂交晚粳稻 超高产 群体特征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湘江底泥对氨氮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夏勇锋 何少华 +2 位作者 林振波 王丹 皮艾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为揭示湘江底泥吸附水中氨氮的吸附特性,以湘江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静态吸附试验,分析和探讨了河流底泥吸附水中氨氮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氨氮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底泥对氨氮的吸附是复合动力学过程,即吸附初期是快速吸附阶... 为揭示湘江底泥吸附水中氨氮的吸附特性,以湘江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静态吸附试验,分析和探讨了河流底泥吸附水中氨氮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氨氮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底泥对氨氮的吸附是复合动力学过程,即吸附初期是快速吸附阶段,此后吸附速率逐渐减小,进入慢速吸附阶段。外界条件的变化对氨氮的吸附量有一定影响,随温度升高或泥水质量比增加,底泥对氨氮的吸附量减少;随氨氮初始质量浓度升高,底泥对氨氮的吸附量增加;在溶液呈酸性(p H<6)时,吸附量随p H值降低而减少,在溶液呈碱性时,吸附量随p H值升高而增大。底泥吸附氨氮过程的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底泥对氨氮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底泥 氨氮 吸附 动力学
下载PDF
杉木伐桩萌芽的氮素营养 被引量:9
18
作者 程淑婉 王改萍 +1 位作者 丁国华 叶镜中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33-138,共6页
在北亚热带黄棕壤上的28年生杉木林分内,设置不同季节伐木的5个处理(秋伐、冬伐、初春伐、初夏伐和夏伐),研究它们的伐桩萌芽内氮素营养、内源激素、休眠芽萌发数及萌条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前1年冬伐(12月8日)和当年... 在北亚热带黄棕壤上的28年生杉木林分内,设置不同季节伐木的5个处理(秋伐、冬伐、初春伐、初夏伐和夏伐),研究它们的伐桩萌芽内氮素营养、内源激素、休眠芽萌发数及萌条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前1年冬伐(12月8日)和当年早春伐(3月8日)是最佳伐木时间,此时杉木伐桩上的萌发势最强,萌芽内氦素营养水平最高,生长量也最大。休眠芽的萌发数主要与细胞分裂素关联;而不同伐桩萌芽内氮素营养状况的差异,主要是与氮素养分在植株内的运转(特别是还原态氮向树干基部和根系的回流作用)有关。不同季节采伐,意味着在不同时期截断植株的向上运输和回流,因而得到氮素营养水平的不同结果。环割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这项推论。由此可见,伐桩萌芽内的全氮量和氨基氮浓度,可以作为论证合适伐木季节和预测萌条生长量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伐根 萌蘖 氮素营养 植物激素
下载PDF
施氮对狼尾草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生长、能源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韦柳 覃维治 +3 位作者 熊军 韦民政 唐秀桦 闫海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4-153,共10页
为探究狼尾草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材料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生长对氮素的响应,研究4个施氮水平(0、112.5、225.0和337.5 kg N·hm^(-2))对能源型狼尾草桂能草1号农艺性状、产量、SPAD值、生物质能源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 为探究狼尾草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材料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生长对氮素的响应,研究4个施氮水平(0、112.5、225.0和337.5 kg N·hm^(-2))对能源型狼尾草桂能草1号农艺性状、产量、SPAD值、生物质能源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促进狼尾草横、纵向生长,随施氮量的增加狼尾草的株高、茎粗和单位面积有效茎数逐步提高,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鲜、干草产量的提高程度在施氮量超过225.0 kg N·hm^(-2)后,有饱和趋势。施用氮肥还可明显提高狼尾草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热值和折合标准煤产量,显著降低干物质、木质素和灰分含量,总体改善了狼尾草的能源利用品质;但施氮量达337.5 kg N·hm^(-2)时,狼尾草热值下降,且对折合标准煤产量的增加作用不明显,降低了狼尾草的能源利用品质。此外,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112.5~225.0 kg N·hm^(-2)),狼尾草氮肥利用效率并未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施氮量达337.5 kg N·hm^(-2)时,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因此,狼尾草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种植,为获得理想的生物质能源材料需及时补充氮素营养,但施氮量不宜超过225.0kg N·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坡地 狼尾草 施氮量 生物质能源品质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施氮量对南粳44氮素吸收运转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岳芳 陈留根 +2 位作者 周炜 王子臣 薛新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22-24,28,共4页
在大田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条件下,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优质粳稻新品种南粳44氮素吸收、运转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南粳44氮素吸收运转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量的增加显著提高抽穗前和成熟期的氮素累积... 在大田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条件下,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优质粳稻新品种南粳44氮素吸收、运转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南粳44氮素吸收运转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量的增加显著提高抽穗前和成熟期的氮素累积量及结实期植株的氮素运转量,但明显降低了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的表现趋势基本相同;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人工插秧较机械插秧更有利于提高抽穗后氮素累积量和累积比例、结实期氮素运转量和运转率、氮素收获指数、氮肥生理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而抽穗前和成熟期氮素累积量、氮素运转贡献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低于机械插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粳稻 施氮量 氮素吸收 氮素运转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