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repancy in Response of Rice Yield and Soil Fertility to Long-Term Chemical Fertilization and Organic Amendments in Paddy Soils Cultivated from Infertile Upland in Subtropical China 被引量:12
1
作者 LIU Ming LI Zhong-pei +2 位作者 ZHANG Tao-lin JIANG Chun-yu CHE Yu-p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59-266,共8页
From 1990,over 17 years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paddy field cultivated from infertile upland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of rice productivity,soil organic carbon(SOC),and total N to long-term NPK fertilizat... From 1990,over 17 years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paddy field cultivated from infertile upland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of rice productivity,soil organic carbon(SOC),and total N to long-term NPK fertilization or NPK combined with organic amendments.The field trials included NPK(N,P,K fertilizer),NPKRS(NPK combined with rice straw),NPK2RS(NPK combined with double amount of rice straw),NPKPM(NPK combined with pig manure) and NPKGM(NPK combined with green manure) and the cropping system was rice-rice(Oryza sativa L.) rotation.Annual rice yield,straw biomass,and harvesting index increased steadily with cultivation time in all treatments.Average annual rice yield from 1991 to 2006 was ranged from 7 795 to 8 572 kg ha-1 among treatments.Rice yields in treatments with organic amendments were usually higher than that in treatment with NPK.Contents of SOC and total N also increased gradually in the cultivation years and reached the level of 7.82 to 9.45 and 0.85 to 1.03 g kg-1,respectively,in 2006.Soil fertilities in treatments with chemical fertilization combined with organic amendments were relatively appropriate than those in treatment with NPK.There was obvious discrepancy between cumulative characters of rice yield and soil organic fertility in newly formed paddy field.Compared with relatively high rate of crop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cumulative rates of SOC and total N were much lower in our study.SOC and total N contents were still less than half of those in local highly productive paddy soils after 17 years cultivation in subtropical China.Present work help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ertile paddy soils and to estimate the potential of yield improvement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dy field rice yield SOC total N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
下载PDF
Root Growth, Nutrient Uptake and Yield of Medicinal Rice Njavara under Different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and Nutrient Sources 被引量:1
2
作者 S. Rani P. Sukumar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8期1568-1573,共6页
Field experiments with medicinal rice Njavara were conducted at Cropping Systems Research Centre, Karamana, Thiruvananthapuram, Kerala during summer of 2007 and 2008.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split plot with three ... Field experiments with medicinal rice Njavara were conducted at Cropping Systems Research Centre, Karamana, Thiruvananthapuram, Kerala during summer of 2007 and 2008.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split plot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The treatments consisted of four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viz.,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SRI (M1), Integrated Crop Establishment Method (ICM) (M2), Package of practices (PoP) (M3) of Keral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Practices (CMP) (M4) in main plot. Three nutrient sources viz., (1) organic, 2) integrated use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3) chemical fertilizers only) were used under different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Root dry matter production was determined at weekly intervals and plant nutrients uptake was determined by calculating from the product of dry matter, straw dry weight, grain yield and percentage of nutrients. Results revealed that at early stages (4-6 WAT/WAS) (Weeks after transplanting/Weeks after sowing), root dry matter production hill-1 was in the order of SRI > ICM > CMP > PoP which changed to SRI > ICM > PoP > CMP from 7th week onwards. Maximum root dry matter (at 9th WAS/WAT) was recorded in SRI (0.51/0.50 g.hill-1 in 2007/2008). The total nutrients uptake (N, P, K, Fe, Mn and Zn) in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practic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Among the nutrient sources, higher total (N, P, K, Fe, Mn and Zn) uptake by crop was recorded under integrated nutrient source than organic and inorganic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javara rice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NUTRIENT Sources Root Growth total NUTRIENT UPTAKE yield
下载PDF
紫云英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春增 刘小粉 +4 位作者 李本银 王守刚 丰大清 刘祥臣 曹卫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4-228,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探讨紫云英-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团聚结构、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有机肥1 500 kg/hm2+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CK)、有机肥1 50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30 000 kg/hm2(B1)、有机肥1 500 kg/hm2+紫云...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探讨紫云英-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团聚结构、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有机肥1 500 kg/hm2+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CK)、有机肥1 50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30 000 kg/hm2(B1)、有机肥1 50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45 000 kg/hm2(B2)和有机肥1 50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60 000 kg/hm2(B3)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未显著提高大团聚体的含量,却明显提高了团聚体稳定性,改善了土壤结构,且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随着紫云英翻压量增加,水稻生育期逐渐延长(CK<B1<B2<B3),且B1、B2和B3水稻产量比CK分别提高了19%,38%和57%,水稻产量与团聚体稳定性呈正相关;翻压紫云英对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不同粒径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和碳氮比随粒径减小而降低。因此,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配施紫云英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稻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 全氮 水稻产量
下载PDF
氮磷钾施用量对灌淤土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赵营 同延安 +2 位作者 张树兰 梁锦秀 周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在宁夏灌淤土上,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各3个施肥水平对水稻(宁粳28号)产量、养分累积量及籽粒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钾肥对水稻产量和养分累积有显著影响;水稻当季氮、磷、钾肥利用率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 在宁夏灌淤土上,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各3个施肥水平对水稻(宁粳28号)产量、养分累积量及籽粒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钾肥对水稻产量和养分累积有显著影响;水稻当季氮、磷、钾肥利用率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穗数和每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施磷肥有利于穗粒数的形成,过量施用氮肥还会显著降低水稻千粒质量。本试验水稻氮、磷、钾肥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N 254.3、P2O5150.8和K2O 145.6 kg/hm2,获得最高产量的最大施肥量组合分别为N 309.3、P2O5253.9和K2O177.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淤土 水稻 产量 地上部养分累积量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过氧化钙及硅钙肥改良潜育化稻田土壤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余喜初 李大明 +4 位作者 黄庆海 柳开楼 叶会财 徐小林 胡惠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8-146,共9页
【目的】潜育化水稻土是我国最主要的低产水稻土类型,长期渍水导致的土壤缺氧及活性还原物质过度积累是其最主要特征,这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根系发育和产量提高。本研究以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土壤为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过氧化钙和硅钙肥... 【目的】潜育化水稻土是我国最主要的低产水稻土类型,长期渍水导致的土壤缺氧及活性还原物质过度积累是其最主要特征,这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根系发育和产量提高。本研究以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土壤为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单施或配施对潜育化稻田土壤的改良效果,旨在为探索潜育化稻田的轻简化改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2 2013年在鄱阳湖区潜育化双季稻田进行,试验设单施化肥(T1)、化肥+硅钙肥(T2)、化肥+过氧化钙(T3)和化肥+硅钙肥+过氧化钙(T4)4个处理。通过2年4季的田间试验研究了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单施或配施对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水稻产量、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过氧化钙和硅钙肥改良潜育化稻田土壤的效果和应用前景。【结果】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单施或配施均可以提高潜育化稻田的水稻产量,二者配施每季可以提高水稻产量1.06 t/hm22.06 t/hm2,并可促进磷、钾养分向籽粒转移。施硅钙肥对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没有明显影响,而施过氧化钙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二者配施可以减少耕层土壤还原物质总量1 cmol/kg以上。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呈增加的趋势。硅钙肥与过氧化钙配施可以明显提高小于10 mm的中小团聚体的含量。施硅钙肥或过氧化钙对土壤养分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二者配施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碳、速效磷的含量,但对腐殖质碳、速效钾和全氮含量影响不明显。【结论】施用硅钙肥可以提高潜育化稻田的水稻产量,但对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没有明显影响。施用过氧化钙既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又可以降低潜育化稻田的潜育化程度。而硅钙肥和过氧化钙配施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降低潜育化稻田的潜育化程度,还可以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土壤结构。因此,施用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可以作为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土壤的一种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育化稻田 过氧化钙 水稻产量 还原物质总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工程排水和农业措施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的效果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大明 余喜初 +5 位作者 柳开楼 叶会财 徐小林 周利军 胡惠文 黄庆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4-693,共10页
【目的】潜育化水稻土存在渍、冷、烂、闭(气)、毒及缺素等障碍因素。开沟排水是改良潜育化稻田最有效的方法,而垄作、湿润灌溉及冬季晒阀等栽培管理措施也具有调控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和氧化还原状况的作用。本文研究开沟排水与农业措... 【目的】潜育化水稻土存在渍、冷、烂、闭(气)、毒及缺素等障碍因素。开沟排水是改良潜育化稻田最有效的方法,而垄作、湿润灌溉及冬季晒阀等栽培管理措施也具有调控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和氧化还原状况的作用。本文研究开沟排水与农业措施相结合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的效果,旨在为湖区潜育化水稻土改良提供技术参考。【方法】2012 2013年在鄱阳湖区潜育化双季稻田以工程排水(Ditching Drainage,D-D)为主处理,持续淹水(对照,Continuously Flooded,CF)、垄作(Ridge Culture,RC)、湿润灌溉(Wet Irrigation,WI)、冬季晒阀(Winter Plough,WP)4个农业措施为副处理,通过2年4季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工程排水与农业措施相结合对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水稻产量、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工程排水及农业措施相结合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的潜力。【结果】工程排水及优化农业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工程排水条件下持续淹水、垄作、湿润灌溉和冬季晒阀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分别比对应的无工程排水处理增加12.8%、10.1%、13.3%和13.3%,农业措施中垄作处理的产量最高;其中工程排水与垄作相结合增产效果最明显,每季增产1.11-1.89 t/hm2。受排水造成田内养分流失等因素影响工程排水和农业措施对水稻收获期秸秆和籽粒中的养分含量影响没有明显规律。工程排水显著降低了潜育化稻田0—15 cm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冬季晒阀和垄作处理也显著降低了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工程排水与优化栽培模式相结合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的作用更明显,其中也以工程排水与垄作相结合作用最好,可减少1.11 1.87 cmol/kg。潜育化稻田耕层土壤还原物质总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高。工程排水显著提高了潜育化稻田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速效磷、全氮含量,农业措施中垄作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改善养分供应状况的作用最明显。工程排水还提高了垄作、湿润灌溉和冬季晒阀等农业措施土壤腐殖质碳和富里酸碳含量。【结论】工程排水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速效磷、土壤全氮含量,垄作、湿润灌溉和冬季晒阀等农业措施也可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改善养分供应状况,其中垄作的作用最明显。因此,在采用工程排水措施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时,还应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育化稻田 工程排水 栽培措施 水稻产量 还原物质总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近20年湖北省水稻产量变动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龙毅 李晶晶 +1 位作者 龚长东 田小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3953-3955,3960,共4页
[目的]分析1990~2009年湖北省水稻产量变动及其原因,以期找到水稻持续稳产高产的技术途径。[方法]采用湖北省农业基本统计资料,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和生产农情分析资料等,对湖北省1990~2009年的水稻及其不同季节类型的总产、单产、播种... [目的]分析1990~2009年湖北省水稻产量变动及其原因,以期找到水稻持续稳产高产的技术途径。[方法]采用湖北省农业基本统计资料,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和生产农情分析资料等,对湖北省1990~2009年的水稻及其不同季节类型的总产、单产、播种面积等变动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概括性分析。[结果]湖北近20年水稻总产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各年份波动起伏较大,近期总体回归平稳。水稻单产整体上有所上升,但增长幅度较小,其中中稻呈上升趋势而早、晚稻平稳下降;不同年际间单产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以早稻波动最大,中稻部分年份波动大但总体较稳定,晚稻波动较小。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总播种面积逐渐减少的条件下,双季稻面积逐渐减少而中稻面积逐渐上升,近年渐趋于稳定。总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的减少;而单产的变化与波动则主要受制于气候、技术水平和社会因素;种植面积的总体变化主要受作物的比较经济效益、国家政策和耕地流失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季节类型水稻面积的变动可能与栽培风险、劳力和国家政策相关。[结论]稳定种植面积是确保湖北水稻总产稳定的首要措施,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培育高产、多抗品种和研究抗灾栽培技术是减少产量年际间波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总产 单产 变动
下载PDF
机械化稻草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建富 曾研华 +3 位作者 潘晓华 石庆华 杨小华 吴玉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5-839,879,共6页
通过设置不施肥、单施化肥、稻草烧灰还田+化肥和稻草全量还田+化肥4个处理的大田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稻草全量还田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稻稻草全量还田有利于提高翌年早稻产量,较... 通过设置不施肥、单施化肥、稻草烧灰还田+化肥和稻草全量还田+化肥4个处理的大田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稻草全量还田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稻稻草全量还田有利于提高翌年早稻产量,较单施化肥与稻草烧灰还田相比,增幅3.4%~4.3%,而晚稻产量稻草全量还田处理与单施化肥基本持平,却显著低于稻草烧灰还田处理;与单施化肥和稻草烧灰还田相比,稻草全量还田提高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活性碳、矿化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提高了5.93%~7.87%、27.14%~67.55%和11.41%~21.49%。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双季早、晚稻产量呈显著抛物线关系(r=0.982 9*和r=0.98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全量还田 双季水稻 产量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水稻田面水和土壤中氮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雪丽 董文怡 +5 位作者 刘勤 王洪媛 严昌荣 刘宏斌 陈保青 刘恩科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6-266,共11页
针对洱海流域稻田氮肥施用加重洱海面源污染的问题,在等氮量替代条件下,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不施氮肥(CK)、纯化肥(F)、有机肥全部替代化肥氮(M)和有机肥50%替代化肥氮(MF)四种情景对云南洱海流域水稻田面水主要氮素形态指标、土壤无机氮... 针对洱海流域稻田氮肥施用加重洱海面源污染的问题,在等氮量替代条件下,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不施氮肥(CK)、纯化肥(F)、有机肥全部替代化肥氮(M)和有机肥50%替代化肥氮(MF)四种情景对云南洱海流域水稻田面水主要氮素形态指标、土壤无机氮及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洱海流域水稻季生产中,同一施肥处理在施肥1个月内,稻田水总氮(TN)、可溶性总氮(DTN)、铵态氮(NH_4^+-N)含量变化趋势总体一致,施肥1~4d后含量达到最大,然后逐渐下降,施肥后1个月内是防止氮素径流损失的关键期。(2)各处理中,MF处理施肥1个月内田面水TN和DTN含量较高,延长了氮素流失风险关键期。(3)在水稻收获时,不同比例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均能提高0-20cm土壤全氮含量,且改变土壤无机氮主要形态。与F处理和MF处理相比,M处理降低了20-5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氮素损失增加;在0-40cm土壤中,M处理土壤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而F和MF处理以铵态氮为主。有机肥50%替代化肥氮提高了0-20cm土壤全氮,但延长了稻田氮素流失风险安全期。因此,有机无机配施在洱海流域水稻季推广应用时,应加强田间水管理,在施肥后1个月内尽可能避免田间排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肥 洱海流域:土壤全氮 氮素动态变化 水稻产量
下载PDF
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洪洋 朱聪聪 +4 位作者 邓建平 王维屯 杨凯鹏 孙瑞 许方甫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68,共5页
为探讨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于2011-2014年进行专题试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机插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粳7号、宁粳4号、连粳11号综合性状好,易于实现机插高产稳产;机插稻产量随播期... 为探讨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于2011-2014年进行专题试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机插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粳7号、宁粳4号、连粳11号综合性状好,易于实现机插高产稳产;机插稻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采用柴米河基质和远大基质育壮秧可显著增产;机插株距11.7 cm×13.0 cm实产最高,产量与施氮量成抛物线关系,以纯氮用量22.5 kg/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干湿交替的节水灌溉模式显著增产8.70%;施用硅肥、矮壮丰、碧护均有显著增产效果。因此,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应选用机插高产品种,适期早播密植,适当增施氮肥,实施节水灌溉,配套基质、硅肥及生化试剂的合理使用,可促进机插稻大面积平衡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 秸秆还田 机插稻 高产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及其氮肥利用率 被引量:12
11
作者 崔新卫 朱校奇 +4 位作者 龙世平 纪雄辉 石丽红 彭志红 李洪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5-949,共5页
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为材料,设置0(N0)、90kg·hm-2(N1)、135kg·hm-2(N2)、180kg·hm-2(N3)、225kg·hm-2(N4)、270kg·hm-2(N5)6种氮水平,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由施... 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为材料,设置0(N0)、90kg·hm-2(N1)、135kg·hm-2(N2)、180kg·hm-2(N3)、225kg·hm-2(N4)、270kg·hm-2(N5)6种氮水平,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由施氮量-产量模型可得,施氮量为245.9kg·hm-2时可夺取水稻高产(11.42t·hm-2),而施氮量为213.5kg·hm-2时能更好地协调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矛盾,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不同供氮水平下,分别采用Logistic函数对生育时期-总生物量进行动态模拟,各模型因施氮水平的不同而异;各模型均表明,灌浆期群体总生物量增长速率最大;随施氮量的梯度递增,氮肥吸收利用率(NRE)与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本研究设置的处理水平下,N4处理能较好地协调施氮量、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矛盾,确保夺取高产及相对较高的氮肥利用率。本研究表明,20%穗肥相对较少,不能满足水稻后期灌浆结实需要,超级杂交稻大田栽培建议加大穗肥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产量 施氮量 总生物量 氮肥利用率 生物量积累
下载PDF
水稻秸秆冬季还田对早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庞成庆 秦江涛 李辉信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88,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秸秆冬季还田对早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氮肥情况下,水稻秸秆冬季还田的早稻产量显著高于春季还田处理;在施用氮肥的情况下,虽然2009年秸秆冬季还田和秸秆春季还田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前...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秸秆冬季还田对早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氮肥情况下,水稻秸秆冬季还田的早稻产量显著高于春季还田处理;在施用氮肥的情况下,虽然2009年秸秆冬季还田和秸秆春季还田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前者比后者高12.3%,2011年更是高出23.8%,且差异显著。对2009—2011年早稻移栽时土壤速效钾含量分析发现,水稻秸秆冬季翻耕还田显著影响土壤速效钾含量,水稻秸秆冬季翻耕还田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春季翻耕处理。特别是秸杆冬季还田且常规施肥处理,2009—2011年早稻移栽时其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比秸杆春季还田且常规施肥处理高29.6%、29.6%和26.0%。结论:在冬闲期将水稻秸秆翻耕还田优于传统的春季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冬季 产量 速效钾 全钾
下载PDF
机械化稻草全量还田下双季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响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曾研华 吴建富 +4 位作者 何虎 潘晓华 石庆华 杨小华 吴玉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0-844,共5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了稻草全量还田方式对双季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提高水稻分蘖数、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剑叶的SPAD值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增...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氮、磷和钾养分相等条件下,研究了稻草全量还田方式对双季早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提高水稻分蘖数、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剑叶的SPAD值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稻草不还田和稻草烧灰还田,产量增加3.41%~4.33%,增产显著;稻草全量还田有利于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但降低了稻米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生长发育 稻草全量还田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7
14
作者 何虎 吴建富 +5 位作者 曾研华 胡凯 黄山 曾勇军 潘晓华 石庆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1-820,共10页
【目的】稻草还田和合理的氮肥运筹不仅可以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因过量施用氮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随着水稻机械化收割的快速发展,稻草全量原位还田面积迅速扩大。因此,研究稻草全量还田后合理施用氮肥十... 【目的】稻草还田和合理的氮肥运筹不仅可以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因过量施用氮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随着水稻机械化收割的快速发展,稻草全量原位还田面积迅速扩大。因此,研究稻草全量还田后合理施用氮肥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早稻机收稻草切碎全量还田后晚稻氮肥运筹试验,探索该条件下晚稻氮肥的合理施用技术。【方法】以超级晚稻品种淦鑫688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施氮(N)水平(0、120、180、240 kg/hm2)基蘖穗肥比例为5∶2∶3,并在180 kg/hm2水平下增设稻草不还田对照处理和稻草全量还田下基蘖穗肥不同施氮比例处理(5∶0∶5、5∶1∶4、5∶2∶3、5∶3∶2、5∶4∶1、5∶5∶0)。旨在分析不同处理间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稻草全量还田下,施氮量在180 kg/hm2以下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之后则下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显著增加,而结实率则显著下降,施氮处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因为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提高,所以稻草全量还田产量极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增幅8.83%。稻草全量还田同一施氮水平下,施氮比例为5∶2∶3处理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为最高,有效穗数随分蘖肥比例的增加而减少,处理间结实率差异不显著。稻草全量还田后,随着施氮量增加,其氮素总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的吸收率和百公斤籽粒的需氮量也显著提高,且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施氮水平下,全量还田处理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相关分析表明,氮素总积累量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极显著正相关,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吸收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稻草全量还田相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穗肥施氮比例降低,其氮素总积累量、中期的积累量和比率下降,其氮肥的表观利用率、收获指数和氮素的吸收率也随之降低,但前期的氮素积累量和比率则升高。氮素的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表现为随着穗肥比例的减少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以施氮比例为5∶2∶3处理处理最高,不施穗肥处理最低。各施氮比例处理中,穗肥的施氮量与氮素的总积累量、中期积累量、氮肥的表观利用率、收获指数和氮素吸收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结论】稻草全量还田后配施适量的氮肥可以提高晚稻产量,本试验以配施N 180 kg/hm2产量最高;在施纯N 240 kg/hm2以内,施氮越多,氮素积累量越多,相应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的吸收率和百公斤籽粒的需氮量也越大。总施氮量相同条件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2∶3的施氮比例水稻产量,氮肥农学、生理利用率均为最高,此结果可作为双季稻区稻草全量还田后的推荐施氮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全量还田 双季晚稻 氮肥运筹 产量 氮肥利用
下载PDF
超级稻Ⅱ优602密度与穗肥运筹对产量和功能叶N素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姜心禄 李涛 +1 位作者 池忠志 郑家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43-1648,共6页
试验以超级稻Ⅱ优602为材料,研究了密度与穗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功能叶N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功能叶叶片、叶鞘、茎秆的全N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对功能叶叶长和倒3节节间长也有明显影响;在移栽密度为15穴/m2时,穗肥... 试验以超级稻Ⅱ优602为材料,研究了密度与穗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功能叶N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功能叶叶片、叶鞘、茎秆的全N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对功能叶叶长和倒3节节间长也有明显影响;在移栽密度为15穴/m2时,穗肥的最佳施用时期为倒3叶期;当移栽密度为20穴/m2时,穗肥的最佳施用时期为倒2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密度 穗肥运筹 全N含量稻谷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水肥组合对红壤地区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国强 周静 +3 位作者 崔键 刘方平 梁举 李辉信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2-398,共7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分、施N量和N肥运筹方式对红壤地区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N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间歇灌溉比淹水灌溉显著提高早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早稻的植株吸N量可以提高1.7%~6.2%,而N肥表...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分、施N量和N肥运筹方式对红壤地区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N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间歇灌溉比淹水灌溉显著提高早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早稻的植株吸N量可以提高1.7%~6.2%,而N肥表观利用率低于淹水灌溉;随施N量的增加,早稻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但单位面积有效分穗数、产量、植株吸N量和N肥利用率增加;不同N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因灌溉方式和施肥量差异而表现出不同规律,分次施肥显著提高了早稻产量、植株吸N量和N肥利用率,但分3次施肥和分4次施肥时上述3个指标并无差异。结果显示:在采用间歇灌溉、施N肥量为210 kg/hm^2、N肥运筹方式为基肥50%+分蘖肥30%+拔节肥20%的水肥管理措施更具有合理性,该种措施比农民习惯采用的淹水灌溉、施N肥量为140 kg/hm^2、N肥运筹方式为基肥50%+分蘖肥30%+拔节肥20%的水肥管理措施植株吸N量提高50.9 kg/hm^2(34.3%),产量提高631 kg/hm^2 (11.1%),其N肥利用率为36.7%,是红壤地区兼顾生产、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理想稻田种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结构 水氮耦合 吸氮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宁夏灌区不同氮磷组合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巧珍 陈晓群 +1 位作者 李玉中 张学军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3期379-383,共5页
依据2008年5-10月在宁夏灵武灌区的田间试验资料,探讨最优氮磷组合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氮磷组合处理的产量为7361~10680kg/hm2,比对照增产28%~85%,差异极显著(F=28.013,P=0.0001)。氮磷交互作用显示,低氮水平... 依据2008年5-10月在宁夏灵武灌区的田间试验资料,探讨最优氮磷组合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氮磷组合处理的产量为7361~10680kg/hm2,比对照增产28%~85%,差异极显著(F=28.013,P=0.0001)。氮磷交互作用显示,低氮水平适量增施磷肥增产,低磷水平适量增施氮肥增产,即处理6(N15P6)、4(N15P9)、5(N15P3)、3(N10P9)增产明显,其中处理6(N15P6)投入氮肥225kg/hm2、磷肥90kg/hm2,产量构成因子为524穗/m2,93粒/穗,结实率93%,千粒重23.5g,各因子增长较均衡,产量最高,为10680kg/hm2,氮肥利用率45.5%,比当地常规施肥(氮肥300kg/hm2、磷肥45kg/hm2)增产17.4%,节约氮肥25%,增施磷肥50%,氮肥利用率提升20.7%,可消减和降低氮素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该组合值得在当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构成 氮磷组合 总氮吸收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紫云英利用后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和产值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周兴 李再明 +5 位作者 谢坚 廖育林 杨曾平 鲁艳红 聂军 曹卫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年紫云英利用后不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稻谷经济效益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对照);处理CF:不施紫云英,施100%化肥(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0、75、120 kg/...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年紫云英利用后不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稻谷经济效益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对照);处理CF:不施紫云英,施100%化肥(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0、75、120 kg/hm2);处理A1:紫云英(22 500 kg/hm2,下同)+100%化肥+100%磷肥;处理A2:紫云英+8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3:紫云英+6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4:紫云英+40%氮、钾肥+100%磷肥。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紫云英利用后化肥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与CF相比,处理A2的早稻产量提高了7.7%,处理A3的水稻产量基本持平;紫云英利用后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可以增加水稻产值,与CF相比,处理A1的水稻产值增加了5.92%,处理A2的水稻产值的增加效果次之,增加了4.08%;处理A4提高水稻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效果明显优于处理CF,A2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比CF显著降低。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认为翻压紫云英可以代替部分化肥,增加水稻产量,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化肥施用量 水稻 产量 经济效益 土壤碳氮含量
下载PDF
水稻灌浆结实期颖果中叶绿素及总酚含量的变化
19
作者 韩云哲 徐伟豪 +4 位作者 柳洪良 朴雪梅 白学峰 杨学智 金海强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2年第6期11-14,共4页
为了给绿米优质生产提供依据,以水稻品种吉宏6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灌浆结实期进行颖果中的叶绿素及总酚含量、千粒质量、产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穗上、中、下部籽粒(颖果)中叶绿素和总酚含量随着水稻籽粒的成熟出现降低趋势,而千... 为了给绿米优质生产提供依据,以水稻品种吉宏6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灌浆结实期进行颖果中的叶绿素及总酚含量、千粒质量、产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穗上、中、下部籽粒(颖果)中叶绿素和总酚含量随着水稻籽粒的成熟出现降低趋势,而千粒质量、产量、糙米率出现增长趋势。用吉宏6品种生产绿米,收割最佳时期为开花后30 d,色泽更稳定,叶绿素平均含量0.0239 mg/g,总酚平均含量23.5 mg/g,产量为4865.4 kg/hm^(2),糙米率6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颖果 绿米 叶绿素 总酚 产量
下载PDF
温度、光照对80优121生育期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联松 孙明 +2 位作者 张培江 许传万 白一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1期10-11,14,共3页
对杂交中粳80优121在8个不同播期下的生育期、产量因素、理论产量与影响产量因素总积温、光照时数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80优121为中感温、中感光组合;随播期的推迟其全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0d,全生育期缩短5~7d... 对杂交中粳80优121在8个不同播期下的生育期、产量因素、理论产量与影响产量因素总积温、光照时数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80优121为中感温、中感光组合;随播期的推迟其全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0d,全生育期缩短5~7d,播始历期缩短4~6d;构成80优121产量因素的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与影响该因素的生育时段总积温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和0.704,结实率不仅与影响该因素的生育时段总积温相关,而且与影响该因素的生育时段光照时数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3和0.771,均达显著水平。千粒重与总积温、光照相关不显著。合肥地区适宜播期为5月上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粳 80优121 总积温 光照 生育期 产量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