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能量电子束全身照射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特点
1
作者 钱建升 张晓智 田美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目的比较4MeV或6MeV单能射线和4MeV、6MeV混合能量多野全身电子线照射技术的相关物理参数、放射物理学和临床治疗特点。方法使用三维水箱、仿真人体模、剂量仪等专业测量设备分别对Elektra Precise加速器4MeV或6MeV单能射线和4MeV、6Me... 目的比较4MeV或6MeV单能射线和4MeV、6MeV混合能量多野全身电子线照射技术的相关物理参数、放射物理学和临床治疗特点。方法使用三维水箱、仿真人体模、剂量仪等专业测量设备分别对Elektra Precise加速器4MeV或6MeV单能射线和4MeV、6MeV混合能量的物理和临床参数进行实际测量,经过对实际测量结果的归纳、分析、比较,得到可以满足全身电子线照射技术(TSEI)治疗蕈样霉菌病患者的物理和临床参数的最佳能量配置。结果在增加5mm有机玻璃散射屏的情况下,4MeV和6MeV混合能量照射时实际测量得到的物理参数可满足临床要求。结论混合能量射线照射,通过改变能量和混合的权重,即可获得不同的PDD参数,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而且与单能电子线治疗相比能够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电子线照射(tsei) 混合能量 剂量 蕈样霉菌病
下载PDF
旋转照射技术在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中应用研究
2
作者 李万祯 刘锦全 +4 位作者 余辉 廖博玉 李萍 王锐濠 张书旭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8期58-62,73,共6页
目的比较在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Total Skin Electron Irradiation,TSEI)中旋转照射与固定六野照射的剂量学差异,并探讨旋转照射技术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在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8 Me V电子束,20 cm×20 cm限光筒,源皮距450 cm... 目的比较在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Total Skin Electron Irradiation,TSEI)中旋转照射与固定六野照射的剂量学差异,并探讨旋转照射技术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在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8 Me V电子束,20 cm×20 cm限光筒,源皮距450 cm的照射条件下,我们利用热释光剂量片和rf-IVDTM2多通道测量仪测量仿真人身上光野中线沿X轴方向的36个测量点剂量,比较旋转照射和固定六野照射的剂量学差异,然后在固定六野照射中引入摆位误差,探究摆位误差对固定六野照射剂量的影响。最后,采用双机架角旋转全身电子束照射技术治疗一例真实的蕈样霉菌病例,并利用TLD片对其全身皮肤剂量进行实时监测。结果 (1)旋转照射与固定六野照射所对应的36个测量点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六野照射引入摆位误差前后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测量点间剂量差的平均值为0.11 Gy,为处方剂量的6.8%;(2)真实病例的皮肤表面处方剂量为1.6 Gy,从实时剂量监测结果看,除被铅皮遮挡的器官和在照射野内暴露不充分的区域,患者皮肤表面的平均剂量为1.63 Gy,波动范围在平均剂量的93.7%~111.6%,可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因在照射野内暴露不充分,一些区域其剂量低于平均剂量,如会阴、脚底、头顶、大腿内侧、小腿内侧和锁骨上窝的剂量分别为平均剂量的9.8%、23.9%、77.6%、46.1%、79.7%和54.0%。在铅皮的遮挡下,晶体、阴囊、手指甲和脚趾甲的剂量分别为7%、11.9%、31.2%和50.1%。结论旋转照射可以代替传统固定六野照射应用于TSEI,避免了固定六野照射需要多次摆位且重复性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治疗效率,减少总体治疗时间。真实病例治疗时实时监测全身表面剂量,为后期剂量欠缺区域补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皮肤照射 电子束 旋转照射 剂量学
下载PDF
卧位电子线全身照射的剂量分布
3
作者 秦林林 钟毓斌 +1 位作者 毛凯 朱京丽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5年第2期63-66,共4页
对T细胞淋巴瘤等广泛的皮肤病变患者采用仰卧和俯卧的电子线全身疗法。加速器光阑开到最大,不加限光筒。治疗时沿患者纵轴,3~4个野覆盖全长,机架对两种体位顺时针、逆时针45°各照1次。用胶片法检测相邻野间的剂量均匀性... 对T细胞淋巴瘤等广泛的皮肤病变患者采用仰卧和俯卧的电子线全身疗法。加速器光阑开到最大,不加限光筒。治疗时沿患者纵轴,3~4个野覆盖全长,机架对两种体位顺时针、逆时针45°各照1次。用胶片法检测相邻野间的剂量均匀性,未见明显的剂量热点和冷点。用热释光剂量计等间隔地分布在人体模型6个不同体层上,60个测试点结果表明全身剂量均匀性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瘤 电子线全身照射 离轴比
下载PDF
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剂量学参数的测量和讨论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立新 卢杰 +3 位作者 梁健 黄劭敏 祁振宇 钱剑扬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对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TSEI)的剂量学参数进行测量并讨论。方法采用双机架角多野照射技术,在源皮距等于380cm下对6、8MeV电子束相关照射野的剂量学参数进行测量。采用平行板电离室和半导体探头测量百分深度量;用半导体探头测量均匀... 目的对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TSEI)的剂量学参数进行测量并讨论。方法采用双机架角多野照射技术,在源皮距等于380cm下对6、8MeV电子束相关照射野的剂量学参数进行测量。采用平行板电离室和半导体探头测量百分深度量;用半导体探头测量均匀模体内某一深度处各点剂量均匀性,用剂量胶片测量人体体模横截面的剂量分布。结果对于6、8MeV电子束双机架角6个野照射,最大剂量深度都在0~3mm处,6MeV的80%、50%剂量深度分别在7、14mm处,8MeV的80%、50%剂量深度分别在7、17mm处。在机架旋转方向上模体2、11mm深度处野内各测量点的剂量均匀性在10%~+3%内。得出了人体模脐部横断面内等剂量分布曲线。结论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的剂量学参数与常规单野照射的剂量学参数有较大区别,临床治疗前需要准备充分的临床剂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 剂量学参数 tsei tsei 照射剂量
原文传递
电子束全身皮肤照射剂量测定和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黎杰 李建 +4 位作者 祁国海 万斌 赵艳群 徐珂 窦绍宇 《中国辐射卫生》 2009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对电子束全身皮肤照射进行剂量学参数的测量。方法在Varian23EX加速器上采用双机架六野照射技术,使用平行板电离室、胶片、热释光元件等对源皮距400cm处6MeV电子束的剂量学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治疗平面的剂量场均匀性到达±5%。... 目的对电子束全身皮肤照射进行剂量学参数的测量。方法在Varian23EX加速器上采用双机架六野照射技术,使用平行板电离室、胶片、热释光元件等对源皮距400cm处6MeV电子束的剂量学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治疗平面的剂量场均匀性到达±5%。单照射野体表剂量80%以上,最大深度0.6cm,80%和50%剂量深度分别为1.10cm和1.42cm。双机架六野最大剂量深度接近皮肤表面,80%和50%剂量深度分别为0.40cm和1.00cm处。X射线污染为2.2%。累积因子平均值3.05。结论全身电子束照射条件下电子束剂量特性与常规条件下特性有很大不同,必须通过实际测量来为临床照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全身皮肤照射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急性毒性反应及剂量监测
6
作者 修霞 李高峰 +3 位作者 张绍刚 刘明远 肖素华 马秀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分析全身皮肤电子线照射的急性毒性反应,探讨热释光剂量监测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自1995年底利用Varian-2100CHDTSe-6MeV电子束治疗模式治疗4例病人,分别用6mm和10mm有机玻璃散射屏降低电子... 目的分析全身皮肤电子线照射的急性毒性反应,探讨热释光剂量监测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自1995年底利用Varian-2100CHDTSe-6MeV电子束治疗模式治疗4例病人,分别用6mm和10mm有机玻璃散射屏降低电子线能量,提高皮肤表面剂量。用热释光剂量计进行5人次18个解剖部位的剂量监测,治疗周剂量500~600cGy,总量3000cGy。结果全身皮肤电子线照射对各期皮肤T-细胞淋巴瘤均有良好控制效果;急性毒性反应限于皮肤及附属器,病人均能耐受;热释光监测结果与急性毒性反应相符。结论热释光剂量监测对疗中手指、足背屏蔽防护及治疗后头顶、腋下、会阴、足底补量照射有指导意义。对肥胖病人应行大腿内侧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 急性毒性反应 热释光剂量 监测
原文传递
五例皮肤蕈样霉菌病的全身电子线照射随访结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丽 许康雄 +1 位作者 翟振宇 许建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0-402,共3页
目的 报道皮肤蕈样霉菌病的全身电子线照射技术、治疗并发症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皮肤蕈样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长期随访.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51岁(14 ~56岁).4例患者8周接受30 ~31.25 Gy/30次的全身电子线照射,另... 目的 报道皮肤蕈样霉菌病的全身电子线照射技术、治疗并发症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皮肤蕈样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长期随访.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51岁(14 ~56岁).4例患者8周接受30 ~31.25 Gy/30次的全身电子线照射,另1例患者之前接受了6个周期化疗,后接受8周全身电子线照射31Gy/31次,残留病灶局部补充电子线剂量至36 Gy.皮肤剂量约为处方剂量的90%,照射野内剂量均匀性控制在处方剂量的±10%以内.结果 放疗后6个月,4例患者疗效评价均为完全缓解,1例为近期治疗,放疗结束时评价为接近完全缓解.急性不良反应可以耐受.2例患者分别于全身电子线治疗后3年和1年死于内脏受累,死亡前皮肤无复发表现,2例患者至随访17年及15年时仍健康存活,1例近期治疗患者放疗结束后2个月仍健康存活.结论 全身电子线照射皮肤蕈样霉菌病局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脏器侵犯是主要的失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蕈样霉菌病 全身电子线照射 随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