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ourism Architecture on Island Ecosystem in Cayo Guillermo, Cuba 被引量:2
1
作者 Lourdes Ruiz Gutiérrez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5年第9期1057-1065,共9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main adverse impacts that may be caused by tourism architecture upon island ecosystems consisting of small islands or islets and to propose an architectural and landscap...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main adverse impacts that may be caused by tourism architecture upon island ecosystems consisting of small islands or islets and to propose an architectural and landscape design with a focus on th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of the same. A study of projects was undertaken in Cayo Guillermo, located to the north of Ciego de Avila in Cuba using methods of life-cycle assessment of buildings, matrix methods of the activities that caused sever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statistical processing through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nclusions were reached on the need for designs that did not harm the ecosystems of islands with high ecological fragility. It has been determined that suitable construction intervention would decrease the negative impact and would allow the natural resources of these valuable ecosystems that are the basis for responsible sun and sand tourism to be p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Effects ARCHITECTURE tourism ISLAND ecosystem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Tourism Architecture on Island Ecosystems
2
作者 Lourdes Ruiz 《Journal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Research》 2015年第4期163-170,共8页
This research aims to propose environmental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n fragile coastal ecosystems due to the actions of the tourist architecture, using methods of life-cycle assessment of buildings, matrix methods o... This research aims to propose environmental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n fragile coastal ecosystems due to the actions of the tourist architecture, using methods of life-cycle assessment of buildings, matrix methods of the actions that cause sever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statistical processing through multivariate analysis. A study of projects was undertaken in Cayo Coco located to the north of Ciego de Avila, Cuba, being built today and where the tourist development of the archipelago Sabana-Camaguey started. It has been determined that suitable architecture would decreas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se fragile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ITECTURE tourism ISLAND ecosystemS
下载PDF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研究——以安徽肥东黄张村为例
3
作者 王军 王国聘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0-76,共7页
探究与发挥乡村旅游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是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以安徽省肥东县黄张村为例,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化访谈方法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揭示乡村旅游开发与... 探究与发挥乡村旅游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是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以安徽省肥东县黄张村为例,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化访谈方法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揭示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的耦合关系与互动机制。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间的耦合关系为“发展动力—价值感知—耦合协调—复合增益”,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渗透于乡村旅游空间生产并促进乡村“社会空间—生态空间—文化空间”三种类型空间演化,乡村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被游客和居民感知并被开发与利用,在实现农民增收和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黄张村旅游发展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表现出色,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有效发挥,推动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互动机理 功能 黄张村
下载PDF
喀斯特山地旅游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黔西南州万峰林景区为例
4
作者 李瑞 黄梅 +2 位作者 王忠玲 贺一雄 钟林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1-614,共14页
喀斯特山地旅游地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但针对其为公众提供的非物质收益却鲜有研究。该研究以黔西南州万峰林景区为典型案例地,采用Amazon Rekognition图像识别技术,结合社交媒体照片内容分析法、GIS... 喀斯特山地旅游地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但针对其为公众提供的非物质收益却鲜有研究。该研究以黔西南州万峰林景区为典型案例地,采用Amazon Rekognition图像识别技术,结合社交媒体照片内容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识别和分析喀斯特山地旅游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喀斯特山地旅游地具有美学、游憩、生物多样性、地方认同感、文化多元性和教育价值6种CES类型;(2)景区CES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总体CES热点区呈多核心分布态势,主要集聚在景区北部、中部和南部,且面积由北向南逐渐增大,形成了公众感知喀斯特峰林群和布依族文化景观的集聚区,而冷点区则少量集聚在景区中部东北向和南部东南向等区域;(3)距水系距离、距道路距离、高程和NDVI因子是影响总体CES的主导因子,土地利用类型、服务设施密度、村庄密度因子为次要因子,总体CES的多因子交互作用呈现出非线性增强多于双因子增强的交互类型特征,且自然与社会维度交互因子均提高了总体CES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度。该研究为明晰和提升公众对喀斯特山地旅游地生态系统的非物质收益和社会文化福祉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山地旅游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照片内容分析法 万峰林
下载PDF
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效应及其障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子璇 史达 马淑花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8,共16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科学衡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厘清影响其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次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测算,并在方法层面对现有的静态测算模型进行动态化创新,定量测度2000—2020年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科学衡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厘清影响其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次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测算,并在方法层面对现有的静态测算模型进行动态化创新,定量测度2000—2020年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度,科学度量其空间演化格局,并识别影响其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旅游经济综合指数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2)中国生态系统服务有一定的改善,整体呈现增长态势,表现出东高西低,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3)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系统服务长期处于高水平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效应稳步增强,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极核特征明显;4)旅游经济效益、支持服务、旅游经济规模和调节服务是制约旅游经济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系统服务 耦合协调 障碍度
下载PDF
黄河流域旅游—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曹开军 李如雪 +1 位作者 龙顺发 刘勤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3,共12页
科学评估区域脆弱性状况,降低系统脆弱性是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依据.以黄河流域6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空间自相关、障碍度模型分析2... 科学评估区域脆弱性状况,降低系统脆弱性是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依据.以黄河流域6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空间自相关、障碍度模型分析2006、2010、2015、2019及2020年黄河流域旅游—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旅游—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先下降后上升,总体处于波动下降趋势,脆弱等级处于中度脆弱水平;旅游子系统脆弱性呈上升后下降趋势,生态子系统脆弱性呈下降趋势;②空间分布上脆弱性呈由西向东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综合系统及各子系统脆弱性空间差异显著,空间集聚态势明显,“高—高”聚集地区空间集聚效应增强,“低—低”聚集地区空间范围增大;③影响系统脆弱性降低的最大障碍因素由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转变为旅游者与当地居民比,旅游经济密度、空气质量优良率等要素也是阻碍系统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旅游—生态系统 脆弱性 PSR模型 熵值法 障碍度
下载PDF
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互动关系及协调效应研究--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蔡超岳 唐健雄 陈文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3-469,共17页
厘清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可为旅游人地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量化依据.在构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框架的基础上,该文以旅游资源富集但生态脆弱的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结合多源数据并采用PVAR模型、耦合协... 厘清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可为旅游人地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量化依据.在构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框架的基础上,该文以旅游资源富集但生态脆弱的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结合多源数据并采用PVAR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趋势面等方法探析片区内37个县级区域两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及协调效应.结果表明:(1)2011—2021年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整体水平均取得提升;但县域间旅游城镇化的差距逐渐扩张,且多数县级区域难以突破“低水平均衡”陷阱;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渐趋分化,片区内中西部县级区域显著增加而东、南及西北部边缘区则呈下降趋势.(2)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双向互动关系;短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旅游城镇化的正向效应十分显著,旅游城镇化的反作用相对较弱,但长期来看双方更依赖自身的惯性发展.(3)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协调发展态势,且县域间的差距逐步收敛;在空间上,耦合协调度在东西方向上呈“中部隆起”特征,在南北方向上保持“北高南低”格局;协调发展区呈现以武陵源和永定为核心、自北向南连片扩张的态势,但旅游城镇化相对滞后的问题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PVAR模型 耦合协调 武陵山片区
下载PDF
韧性与效率协同视角下旅游生态系统评估
8
作者 李志远 冯学钢 +2 位作者 何静 左文俊 夏赞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159,共10页
韧性与效率的协同关系是评估旅游生态系统迈向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的重要表征。该研究以2006—2020年中国31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哈肯模型、标准差椭圆、克里金差值及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测度并分析了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的协同... 韧性与效率的协同关系是评估旅游生态系统迈向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的重要表征。该研究以2006—2020年中国31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哈肯模型、标准差椭圆、克里金差值及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测度并分析了旅游生态韧性与效率的协同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旅游生态韧性是主导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中国整体旅游生态韧性及效率水平有所提升。(2)东部旅游生态系统富有发展活力,韧性与效率呈现优质协同;中部协同水平有所提升,但旅游产业对生态环境胁迫效应明显;西部及东北协同水平滞后,存在韧性与效率错配现象。(3)优质及中等协同地区数量增加且集聚化增强,初级协同及系统失调地区数量减少;规模要素不断向中、西部聚集,协同水平呈现从“东部极核突出”到“东、中、西连片崛起”再到“东南向西北逐层降低”的空间演化格局。(4)产业发展及绿色环境是核心障碍因素,旅游发展动能的阻滞影响逐渐显现。东部亟待加强旅游产业地位;中部需提升旅游发展效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西部及东北应协调旅游业推进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系统 旅游生态韧性 旅游生态效率 协同水平 哈肯模型 障碍因子
下载PDF
供需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价值旅游实现策略--以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苏明明 董航宇 +7 位作者 宝林佳 徐峰 张永波 王梦晗 王亚楠 张梦真 刘海庆 靳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812-8825,共14页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丰富生态价值,体现人地和谐关系的遗产系统。旅游发展是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和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然而符合供需双方需求,能够充分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价值的旅游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从...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丰富生态价值,体现人地和谐关系的遗产系统。旅游发展是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和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然而符合供需双方需求,能够充分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价值的旅游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从供需视角出发,以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为例,采用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测度社区居民和游客的生态价值认知、旅游参与意愿及需求,并基于此提出遗产地生态价值的旅游实现策略。研究发现:(1)供需双方对遗产地的生态价值总体认知较低;(2)游客对品尝当地美食、生态小米品尝和销售、博物馆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意愿,对农家乐、品尝当地美食、休闲度假及研学活动表现出较强的支付意愿;(3)社区居民对传统食宿为主的旅游方式参与意愿较高,但个人生计资产及能力,组织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缺乏是制约社区参与的主要因素。依据上述结果,提出了拓展生态价值解说的广度和深度、丰富旅游产品以推动供需匹配和建立合作社带动的社区旅游参与模式这三条促进敖汉旱作农业系统生态价值旅游实现的建议。研究基于供需关系拓展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价值旅游实现的研究视角,能够为敖汉及其他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动态保护及可持续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 旅游 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河南省南太行山区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王万同 周苗苗 +1 位作者 兰嘉琦 史轩轩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采用Super-SBM模型,将旅游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纳入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南太行山区2001—2020年的旅游生态效率(TEE)进行测算,并对其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 采用Super-SBM模型,将旅游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纳入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南太行山区2001—2020年的旅游生态效率(TEE)进行测算,并对其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纳入ES后,全区TEE均值增加了0.053,约4/5的县区TEE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加,约2/3的县区TEE位次出现改变,修武县尤为突出;(2)2001—2020年全区TEE处于较高水平,时空演变上表现为由“单峰”向“双峰”再向“单峰”的发展趋势,整体呈现“单峰”特征,峰值出现在2008年。TEE高值区由两端向中部聚集,再向北部转移,再随机分布;(3)旅游能源消耗和城镇化率对该区TEE呈显著负向作用,森林覆盖率及公路网密度对TEE呈现正向作用,其影响力存在空间异质性和一定的波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河南省南太行山区
下载PDF
旅游直播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构建与机制分析
11
作者 张晶敏 史玉欣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理论,运用案例分析法,针对2020—2022年携程直播数据,以旅游直播生态系统内存在的人、货、场三要素为主体,构建旅游直播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型,分析构成旅游直播主体的产品供应商、主播、辅助团队、观众之间价...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理论,运用案例分析法,针对2020—2022年携程直播数据,以旅游直播生态系统内存在的人、货、场三要素为主体,构建旅游直播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型,分析构成旅游直播主体的产品供应商、主播、辅助团队、观众之间价值共创机制,提出开拓用户市场、培育内容生态、赋能场景营销、升级数字化的动态管理建议.研究结论有助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直播 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 人货场 模式
下载PDF
琅岐岛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12
作者 袁嘉颜 陈郁青 +4 位作者 张桂玲 郭佳钰 欧喆雨 李雲香 魏佳怡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12期139-141,共3页
以福州市琅岐岛生态旅游用地为例,选取198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2022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单一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法,分析琅岐岛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土... 以福州市琅岐岛生态旅游用地为例,选取198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2022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单一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法,分析琅岐岛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生态服务系统价值,为琅岐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生态旅游用地的建设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用地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琅岐岛
下载PDF
国家公园游憩舒适性的探索性研究——基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动态模型(BP2S)新视角
13
作者 林开淼 沈姝筱 元晓春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7,共16页
游憩舒适性对国家公园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和游憩体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和网络文本分析方法探索游憩舒适性的定义、结构维度及其生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公园游憩舒... 游憩舒适性对国家公园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和游憩体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和网络文本分析方法探索游憩舒适性的定义、结构维度及其生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公园游憩舒适性定义为国家公园游憩舒适物与游憩体验共同作用下通过游憩者主观感受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的非物质性惠益,并对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做出质量反馈,包含4个核心范畴、12个主范畴和38个附属范畴;(2)游憩舒适物由自然舒适物、人文舒适物、服务舒适物和氛围舒适物4个要素构成,是国家公园游憩舒适性生成的客观驱动因素;(3)基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动态模型,构建了国家公园游憩舒适性生成的内在作用机理模型,并强调了身体主体性、沉浸体验性、意义体验性和社会适应性4个主观驱动因素。文章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理论,为国家公园游憩空间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空间 舒适性 国家公园 文化生态系统服务 旅游体验
下载PDF
旅游城镇化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关联分析——以武夷山市为例
14
作者 钟莉娜 朱燕 +2 位作者 王军 陈艳华 董占杰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8-17,共10页
以典型旅游城市武夷山市为例,在分析城镇化格局、碳存储服务与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变化格局的基础上,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索武夷山市旅游城镇化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时空关联。研究表明:(1)2000—2010年武夷山市旅游城镇化进... 以典型旅游城市武夷山市为例,在分析城镇化格局、碳存储服务与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变化格局的基础上,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索武夷山市旅游城镇化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时空关联。研究表明:(1)2000—2010年武夷山市旅游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陆地表层人类活动由3.79%升至5.05%,2010—2020年城镇化进程放缓,2020年陆地表层人类活动仅为5.33%;空间分异明显。(2)2000—2020年,碳存储服务呈下降趋势,土壤保持服务价值总量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26.38106 t升至2020年的45.26106 t。(3)陆地表层人类活动与碳存储服务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陆地表层人类活动与土壤保持服务存在正相关关系。旅游城镇化格局与碳存储和土壤保持2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呈现显著的时空关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 生态系统服务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InVEST模型 旅游城镇化
下载PDF
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 被引量:68
15
作者 王国莉 骆海峰 +2 位作者 陈鸣春 李丘民 洪冰冰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9-442,共4页
发展观光农业是“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许多观光农业生态园因为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造成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生态示范作用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文章提出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时应遵循因地制... 发展观光农业是“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许多观光农业生态园因为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造成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生态示范作用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文章提出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培植精品、效益兼顾的原则,结合实例探讨了具体规划方案,将生态园建成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绿色食品生产园”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最终实现生态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农业 生态园 生态农业 规划设计
下载PDF
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高大帅 明庆忠 李庆雷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9年第9期848-850,共3页
综观国内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研究和实践状况,其中产业生态化在工业、农业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成功,而产业生态化应用于旅游的实践尚为数不多,但旅游产业生态化顺应了旅游可持续发展潮流。分析了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内涵和特征,提出旅... 综观国内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研究和实践状况,其中产业生态化在工业、农业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成功,而产业生态化应用于旅游的实践尚为数不多,但旅游产业生态化顺应了旅游可持续发展潮流。分析了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内涵和特征,提出旅游产业生态化需要在不同的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旅游产业系统中,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对旅游产业生态化加以推进。微观上,旅游企业进行清洁生产;中观上,建立旅游循环经济园区,促使园区企业间发生耦合关系,形成众多的物质循环链和循环网;宏观上,通过旅游循环经济,促使区域旅游产业生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学 旅游产业生态化 旅游产业生态系统 旅游循环经济
下载PDF
旅游景观生态系统理论 被引量:15
17
作者 蒋依依 王仰麟 +1 位作者 成升魁 叶敏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86-1793,共8页
针对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旅游目的地人地关系日趋恶化的趋势,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提出旅游景观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框架,借以辩明旅游地复杂的人地关系,为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生态... 针对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旅游目的地人地关系日趋恶化的趋势,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提出旅游景观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框架,借以辩明旅游地复杂的人地关系,为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景观生态系统的概念框架,指出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是由旅游者、当地居民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遵循相应的生态、经济与社会规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地域综合体。进而重点讨论了尺度、格局、功能与变化等旅游景观生态系统研究的基本问题,强调辨析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格局与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是研究的重点,是为制止或逆转系统的不良趋势以及制定适宜的优化途径的基础。阐述了格局-功能依存性与状态脆弱性等旅游景观生态系统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观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学 概念框架 尺度 格局 功能 变化
下载PDF
旅游景观生态系统功能优化研究初探 被引量:8
18
作者 蒋依依 张小飞 +1 位作者 王仰麟 岳隽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7-133,共7页
在旅游业迅速发展与快速蔓延的趋势下,如何协调旅游目的地的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具理论与应用价值的科学问题。研究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从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出发,将旅游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视作各要素相互作用所形... 在旅游业迅速发展与快速蔓延的趋势下,如何协调旅游目的地的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具理论与应用价值的科学问题。研究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从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出发,将旅游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视作各要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应于人类社会需求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功能的类型、特征与结构,总结了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强调促进要素协调与优化空间配置是实现旅游景观生态系统功能优化研究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旅游景观 生态系统 功能优化
下载PDF
旅游生态学研究体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晋秀龙 陆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98-909,共12页
旅游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学科建立的时间短,学科体系发展有待完善。从学科体系研究入手,从学科的概念、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构建和完善旅游生态学研究体系。提出了旅游生态系统是旅游生态学研... 旅游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学科建立的时间短,学科体系发展有待完善。从学科体系研究入手,从学科的概念、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构建和完善旅游生态学研究体系。提出了旅游生态系统是旅游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旅游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管理等是旅游生态学学科研究的主要支撑,是旅游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旅游野外研究方法、空间分析方法、旅游生态评价和旅游生态管理等方法为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学 研究体系 旅游生态系统
下载PDF
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格局:概念与空间单元 被引量:15
20
作者 蒋依依 王仰麟 成升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0-915,共6页
旅游景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内部的人地关系区别于一般景观生态系统,但现有的格局研究难以反映。基于景观生态学与空间结构理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格局的概念,并构建空间单元体系。首先,旅... 旅游景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内部的人地关系区别于一般景观生态系统,但现有的格局研究难以反映。基于景观生态学与空间结构理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格局的概念,并构建空间单元体系。首先,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格局可理解为旅游者的活动作用于系统地域范围所形成的空间分异与组织形式;其次,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格局的空间单元可划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其中斑块由节点与域面组成。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格局理论提出的目的是通过旅游者空间分布状况的分析,反映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空间差异。这一理论的提出有助于推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的深入,并能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协调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观生态系统 景观格局 人地关系 功能异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