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错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兆峰 汤桂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50,共9页
正确把握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错位关系,对推动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综合考察2011—2020年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错... 正确把握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错位关系,对推动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综合考察2011—2020年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错位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均呈增长趋势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旅游竞争力重心呈集聚分布态势,旅游网络关注度重心则随时间波动变化,大致位于旅游竞争力重心的西南方向;②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错位格局由东至西呈现出正向错位向负向错位逐渐过渡的分布特征,正向高错位区由东部沿海省域向中部省域延伸,负向高错位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特色旅游地与热门网红城市;③旅游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政府政策导向、网络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促成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错位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竞争力 旅游网络关注度 空间错位 旅游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省域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秀平 轩晚月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82-99,共18页
旅游业具备较强的辐射和联动作用,同时也具备较好的内外循环能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对促进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内旅游内循环、疏通国际旅游外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31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中国旅游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旅游业具备较强的辐射和联动作用,同时也具备较好的内外循环能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对促进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内旅游内循环、疏通国际旅游外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31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中国旅游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与标准差椭圆分析中国旅游协同发展状况与演化趋势,运用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各省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空间联系强度。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协同发展总体上呈现“东部隆起,西部凹陷,中部衔接”的态势,形成马太效应,旅游协同发展重心逐渐向西南移动;(2)空间联系的网络结构逐渐向面状式聚集,在东部与中部形成的增长极发挥核心辐射作用,以空间联系强度为划分标准的聚类逐渐集中并打破地域限制。由此提出,东部应用创新突破旅游协同发展瓶颈,中部需要充分挖掘自身旅游优势,西部各方面起头并进,统筹发展;充分调动各省域之间的旅游活力,促进旅游各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实现由小区域向大区域推进旅游协同发展,逐步提高中国整体旅游协同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格局 旅游协同发展 空间联系强度 空间网络结构
下载PDF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3
作者 王慧 修新田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5-69,共5页
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20年11个地市人均旅游收入统计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和块模型等方面探究其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较紧密,呈现以太原... 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20年11个地市人均旅游收入统计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和块模型等方面探究其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较紧密,呈现以太原、忻州为核心,运城、朔州、长治、大同为次核心,临汾、阳泉、晋城、晋中、吕梁为边缘的“2-4-5”环状空间结构;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对称性较好,扩散水平与吸引水平不相上下,太原和忻州在网络中的支配能力最强,太原发挥着较强的桥梁作用;山西省旅游经济空间网络可划分为四大板块.基于此,山西省可完善跨区域全域旅游协作机制,强化核心及次核心地市的区域辐射带动力.同时,关注旅游经济板块特征,强化全域旅游空间的优化作用,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 GRANGER因果检验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旅游经济流动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以黑龙江省城市旅游为例
4
作者 刘志峰 于洪雁 《北方经贸》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基于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对2015、2019年黑龙江省9个地级市旅游经济流动的空间网络特征进行描述,构建空间联系矩阵并测算联系强度,从时空维度分析旅游经济流动的空间结构特征,利用QAP分析法检验影响因素并建立驱动机制。研究结论为:一是... 基于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对2015、2019年黑龙江省9个地级市旅游经济流动的空间网络特征进行描述,构建空间联系矩阵并测算联系强度,从时空维度分析旅游经济流动的空间结构特征,利用QAP分析法检验影响因素并建立驱动机制。研究结论为:一是从黑龙江省城市旅游经济流动的特征来看,旅游经济联系度两极分化严重且流动不均衡,呈现出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格局,但空间结构不断由疏松向紧密、由不完善向完善状态演变。二是引入QAP分析法对其空间结构与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交通通达度、地理空间距离与旅游经济流动的空间结构呈显著负相关。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热度呈显著正相关。三是构建黑龙江省城市旅游经济流动的动力机制,包括的外部驱动力、内在驱动力和基础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结构 社会网络理论 动力机制 旅游合作 黑龙江省
下载PDF
旅游生态效率评价与空间网络结构分析
5
作者 王巧 陈琦 +2 位作者 赵蓉蓉 陈秋华 王楠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以2014—2020年福建省及毗邻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单一比值法评价旅游生态效率,借助引力矩阵、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空间网络结构,并讨论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城市间差异明显,闽北地区的旅游生态效率高于闽... 以2014—2020年福建省及毗邻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单一比值法评价旅游生态效率,借助引力矩阵、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空间网络结构,并讨论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城市间差异明显,闽北地区的旅游生态效率高于闽南、闽东、闽西地区,且仅有闽南地区的旅游生态效率优于邻市;旅游生态效率呈现“沿海势弱,内陆均衡,北端聚强,南端落后”的分布特征;研究区内绝对差异仍然存在,低值城市间差异有所缩小;旅游生态效率网络结构发育程度低,但关联度不断上升;核心节点控制作用有所削弱,愈来愈多的城市“核心化”发展,网络结构日益稳健。因此,建议扩大规模经济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联结区域发展,打造优劣互补、互通有无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单一比值法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法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旅游生态效率空间网络结构研究
6
作者 曹卫焱 李梦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221-227,236,共8页
基于“双碳”目标,将节能减排的观念引入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旅游生态效率,综合空间网络探究我国旅游生态效率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旅游生态效率均值呈现先显... 基于“双碳”目标,将节能减排的观念引入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旅游生态效率,综合空间网络探究我国旅游生态效率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旅游生态效率均值呈现先显著上升后稳定波动的变化态势,省域间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且联系度较高;我国省域旅游空间关联网络复杂,符合幂律分布呈现出无标度特征,区域特征明显;“双向溢出”板块、“经纪人”板块内部存在旅游生态关联,其余板块空间关联度有待加强。指出了加强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强跨区域合作,有助于提高“双碳”目标下我国旅游生态效率区域均衡,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SBM模型 旅游生态效率 空间网络分析 “双碳”目标
下载PDF
广西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化与协同发展模式构建
7
作者 叶怡红 吴忠军 李亚莉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6-47,共12页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引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Ucinet软件和ArcGIS专业地理信息软件等探究广西2010-2019年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 2010-2019年广西各地市旅游经济联系度逐年上...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引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Ucinet软件和ArcGIS专业地理信息软件等探究广西2010-2019年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 2010-2019年广西各地市旅游经济联系度逐年上升且联系紧密,但整体区域网络结构不均衡特征依然明显;(2)区域内各地市网络中心性存在差异,南宁-玉林-桂林-柳州成为广西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联系通道;(3)广西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区分层,核心区旅游经济联系密度值逐年上升,边缘-边缘区提升幅度较小;(4)广西旅游经济联系的4个凝聚子群的空间分布由优变劣,归因于子群内部空间分布存在的不均衡性导致整体旅游经济结构稳定性欠佳。基于此,提出了“旅游核心城市-旅游城市群-旅游经济带”的协同发展模式,以期助力广西旅游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联系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协同发展 广西
下载PDF
Evolution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field strength of cities linked by high-speed rail (HSR) network in China 被引量:7
8
作者 WANG Degen NIU Yu +3 位作者 SUN Feng WANG Kaiyong QIAN Jia LI Fe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7期835-856,共22页
Traffic is an indispensable prerequisite for a tourism system. The "four vertical and four horizontal" HSR network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of the "traffic revolution" in China. It will affect the spatial... Traffic is an indispensable prerequisite for a tourism system. The "four vertical and four horizontal" HSR network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of the "traffic revolution" in China. It will affec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ourism accessibility in Chinese cities, thus substan- tially increasing their power to attract tourists and their radiation forc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wer to attract tourism of cities linked by China's HSR network by measuring the influence of accessibility of 338 HSR-linked cities using GIS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1) The accessibility of Chinese cities is optimized by the HSR network, whose spatial pattern of accessibility exhibits an obvious traf- fic direction and causes a high-speed rail-corridor effect. (2)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ourism field strength in Chinese cities exhibits the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center annular diver- gence and dendritic diffusion. Dendritic diffusion is particularly more obvious along the HSR line. The change rate of urban tourism field strength forms a high-value corridor along the HSR line and exhibits a spatial pattern of decreasing area from the center to the outer limit along the HSR line. (3) The influence of the higher and highest tourism field strength areas along the HSR line is most significant, and the number of cities that distribute into these two types of tourism field strengths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ir area expands by more than 100% HSR enhances the tourism field strength value of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and the radiation range of tourism attraction extends along the HSR 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 network tourism field strength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China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足迹的自驾旅游流时空分布及空间网络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兴林 黄巧燕 +2 位作者 姚亮 吐尔逊·买买提 刘泓君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23-134,共12页
自驾游正发展成为大众旅游时代的新模式,通过探索自驾旅游流的时空分布和空间网络特征,明确其时空格局的演化机制.以新疆地区为例,采用频次指数统计自驾旅游流跨时间年度、季节、节假日的游客数量,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阐明旅游流时空分... 自驾游正发展成为大众旅游时代的新模式,通过探索自驾旅游流的时空分布和空间网络特征,明确其时空格局的演化机制.以新疆地区为例,采用频次指数统计自驾旅游流跨时间年度、季节、节假日的游客数量,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阐明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根据实际需求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多个指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深入探究自驾旅游流的网络结构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新疆自驾游旅游流在时间分布特征方面具有多样性,受季节和节假日的影响,依然保持了持续吸引游客的稳定趋势;在空间分布特征方面,标准差椭圆的重心表明自驾旅游流在空间分布上更偏向新疆西北地区,标准差椭圆长短半轴差距显示旅游流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分布相对稳定;在空间网络特征方面,新疆自驾旅游流整体网络间存在“涓滴效应”,自驾游客的移动路径和主要聚集区域呈现以乌鲁木齐市为核心,辐射向伊犁、阿勒泰、喀什等三个方向的趋势;旅游节点之间的关联不紧密,辐射牵动作用不明显,旅游流分布较为疏散且呈现明显的规模-序列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驾旅游流 GIS空间分析法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时空分布特征 空间网络特征
下载PDF
中国徒步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李娜 汪海 《体育教育学刊》 2024年第5期53-60,共8页
为推动我国户外运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采用季节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变异系数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2014—2019年我国徒步旅游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时间层面,我国徒步旅游网络关注度呈上升趋势;全国徒步旅... 为推动我国户外运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采用季节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变异系数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2014—2019年我国徒步旅游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时间层面,我国徒步旅游网络关注度呈上升趋势;全国徒步旅游网络关注度时间集中的年际变化差异较小;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年内关注时间较为均衡;网络关注度总量按照春夏秋冬四季依次减少,3—5月为网络关注度的高峰月份。(2)空间层面,从全国范围看,各省份之间的徒步旅游网络关注分布不均衡,广东、浙江、江苏依次是中国徒步旅游网络关注度排位较高的省份。从区域间差异来看,徒步旅游网络关注度表现为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从区域内差异来看,西部地区徒步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徒步旅游网络关注度分布相对均衡。省域尺度的徒步旅游网络关注度的集聚性不强。(3)中国徒步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旅游资源、网络发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步旅游 网络关注度 百度指数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百度指数的广东省森林旅游网络关注度及时空差异性分析
11
作者 林碧虾 许福志 《台湾农业探索》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意义】在国家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广东省实行绿化大行动的背景下,探索广东省森林旅游的时空演变规律,以期为森林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及宣传营销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借助百度指数,运用数理模型、计量工具分析国内31个省份对... 【目的/意义】在国家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广东省实行绿化大行动的背景下,探索广东省森林旅游的时空演变规律,以期为森林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及宣传营销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借助百度指数,运用数理模型、计量工具分析国内31个省份对广东森林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时间层面,网络关注度总体呈“S”型波动,淡旺季明显,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黄金周前兆效应显著但有减小趋势。在空间层面,客源市场呈现“广东省内和江苏省双核心,向周边省份递减”“二级市场居多,趋向均衡化”的发展态势。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交通便捷度、互联网发展水平和节庆活动是影响网络关注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度指数 森林旅游 网络关注度 广东省 时空差异
下载PDF
网络关注度视角下武功山露营旅游需求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万田户 曾桂花 +1 位作者 李梁平 徐帆 《萍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基于百度指数平台,获取2011至2021年武功山露营旅游搜索指数,利用季节性结构分量模型和空间地理分析等方法,探究武功山露营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论表明:时间分布特征上,网络关注度水平整体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仅2020... 基于百度指数平台,获取2011至2021年武功山露营旅游搜索指数,利用季节性结构分量模型和空间地理分析等方法,探究武功山露营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论表明:时间分布特征上,网络关注度水平整体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仅2020至2021年间小幅下降,季节变化上呈现“双峰”和“多峰”特征,季节性差异显著,在“五一”和“十一”假期中,关注度集中分布在假期前段;空间分布特征上,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均匀,存在地域差异,华中地区关注度水平最高,东北地区关注度水平最低,且空间距离越远网络关注度水平越低;影响因素上,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发达程度、森林覆盖率与武功山露营网络关注度呈现显著正相关,空间地理距离与网络关注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基于以上分析,课题组提出优化武功山露营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的四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关注度 武功山 露营旅游 时空分布 百度指数
下载PDF
中国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优化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永明 马耀峰 王美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147,共6页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论视角,研究了中国12个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的节点结构特征和整体结构特征,并提出了旅游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相关策略。结果发现:(1)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网络节点间共有46对旅游流联系,每个节点平均与其它3.83个节...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论视角,研究了中国12个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的节点结构特征和整体结构特征,并提出了旅游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相关策略。结果发现:(1)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网络节点间共有46对旅游流联系,每个节点平均与其它3.83个节点存在着旅游流集聚和扩散联系,且充当旅游网络中介者角色的平均次数为8.25次;(2)北京和上海在入境旅游空间网络中居核心地位,西安、广州和杭州居次核心,其余城市的网络地位较低;(3)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的整体网络密度较低,不均衡性较明显。最后,提出优化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网络结构的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网络 空间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重点城市
下载PDF
武汉市旅游空间系统结构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伟 胡静 +2 位作者 周蕊蕊 程绍文 冯娟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145,共5页
根据游客在武汉市各旅游景区的游玩选择,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程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3个指标,研究了由旅游节点构成的旅游空间系统结构,并对武汉市旅游空间系统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研究发现:(1)黄鹤楼景区外向程度中心性... 根据游客在武汉市各旅游景区的游玩选择,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程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3个指标,研究了由旅游节点构成的旅游空间系统结构,并对武汉市旅游空间系统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研究发现:(1)黄鹤楼景区外向程度中心性最高(CD,out(ni)=17),古琴台内向程度中心性最高(CD,in(ni)=13),户部巷、长江大桥的接近中心性值最高,均为0.133;长江大桥中间中心性最高(CB(ni)=18.39);(2)长春观(CD,out(ni)=0)、汉阳动物园(CD,in(ni)=0)、黄陂木兰天池(Cc(ni)=0.018;CB(ni)=0.00)分别具有最低的外向程度中心性、内向程度中心性和接近/中间中心性;(3)武汉市内景区景点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交通区位、资源禀赋要素和周边服务设施、地理空间位置等对武汉市旅游空间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节点 旅游空间系统 社会网络理 武汉市
下载PDF
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被引量:171
15
作者 吴晋峰 包浩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101,共6页
在阐明旅游系统概念的基础上 ,将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界定为以目的地和客源地为结点、交通线路为连接所形成的占据一定空间范围的网络。并用结点数、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平均径路长等拓扑参数对旅游网络结构进行了拓扑分析。最后... 在阐明旅游系统概念的基础上 ,将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界定为以目的地和客源地为结点、交通线路为连接所形成的占据一定空间范围的网络。并用结点数、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平均径路长等拓扑参数对旅游网络结构进行了拓扑分析。最后探讨了旅游网络结构模式研究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系统 空间结构 拓扑 网络结构模式 目的地 客源地
下载PDF
区域旅游地空间自组织网络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睿 吕斌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86,98,共7页
该文以旅游地域系统的自组织性为依据,基于游客的微观需求决策机制,反演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宏观组织秩序,探求旅游目的地空间网络结构。从游客选择区域旅游线路的预计效用最大化问题出发,建立区域旅游系统的网络组织模型,并提出系统自组... 该文以旅游地域系统的自组织性为依据,基于游客的微观需求决策机制,反演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宏观组织秩序,探求旅游目的地空间网络结构。从游客选择区域旅游线路的预计效用最大化问题出发,建立区域旅游系统的网络组织模型,并提出系统自组织的演化过程,给出模型的一个特解,即由支配子网和覆盖子网构成的自组织网络结构,并以长江三峡区域为例,构建区域旅游目的地空间的支配子网和覆盖子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系统 旅游目的地 游客 旅游地域系统 效用最大化 网络组织 预计 子网 自组织网络 网结构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谢朝武 樊玲玲 吴贵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旅游效率是衡量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识别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SBM-DEA模型,对2007—2018年黄河流域98个地级市城市旅游效率进行测度,运用修正引力... 旅游效率是衡量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识别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SBM-DEA模型,对2007—2018年黄河流域98个地级市城市旅游效率进行测度,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的空间关联强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其空间网络特征与演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空间网络整体发展态势向好,但发展速度缓慢;空间网络中核心城市多位于中下游,上游城市基本处于"孤岛"状态.2)空间网络集聚模式表现为"局部聚集,全局松散"形态,网络核心区扩散效应不稳定且范围有限,尚未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3)地理空间邻近、旅游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及地区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空间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提出,应从国家和地方等多个层次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的协调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市—城市圈—城市群—区域城市网络的分层网络发展路径,并促进旅游发展要素的一体化建设与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效率 空间网络结构 修正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社会网络视角下黑龙江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10
18
作者 于洪雁 李秋雨 +1 位作者 梅林 刘继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29-1436,共8页
基于引力模型获取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作为基础数据,采用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借助Ucinet6.0软件构建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评价指标和模型,通过节点的中心度、结构洞和网络的密度、中心势、核心-边缘模型、角色划分来... 基于引力模型获取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作为基础数据,采用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借助Ucinet6.0软件构建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评价指标和模型,通过节点的中心度、结构洞和网络的密度、中心势、核心-边缘模型、角色划分来探讨空间结构特征,最终构建旅游地的空间等级体系和空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 2007~2012年,黑龙江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呈现出西南部、东南部密集,北部、东北部稀疏的格局。网络密度、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增长,而重点城市的中间中心度与结构洞水平下降,更多节点在网络中占据较多的结构洞位置,发挥了相应的核心作用。网络空间结构逐渐由松散走向紧密状态,由不均衡趋于均衡。2网络中存在明显的核心区与边缘区,并细分为4个角色群体以定位城市节点的地位及属性。3黑龙江省城市旅游地可划分为核心旅游地、重要旅游地、一般旅游地和边缘旅游地4个等级,网络空间呈现出"一核、两翼、三轴三圈"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联系 空间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四川省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晓兵 郑元同 郭剑英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1-78,共8页
在空间网络背景下研究区域旅游发展是一个新的方向。运用旅游经济联系模型对四川省21个市州的经济联系进行了计算,并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对四川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网络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四川省旅游经济空间网络整体密度不高,核心—外围... 在空间网络背景下研究区域旅游发展是一个新的方向。运用旅游经济联系模型对四川省21个市州的经济联系进行了计算,并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对四川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网络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四川省旅游经济空间网络整体密度不高,核心—外围结构明显,区域旅游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特征。基于此,文章提出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培养旅游第二极、优化网络内部结构、统筹规划引领等建议,以优化四川省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促进全域旅游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旅游经济 空间网络 四川省
下载PDF
中国省域旅游效率空间网络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9
20
作者 王兆峰 刘庆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7-406,共10页
综合运用Super-DEA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2011—2016年中国省域旅游效率空间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①2011—2016年中国省域旅游效率均值为0.739,总体呈现轻微下降态势,空间上大致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 综合运用Super-DEA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2011—2016年中国省域旅游效率空间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①2011—2016年中国省域旅游效率均值为0.739,总体呈现轻微下降态势,空间上大致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的分布特征。②研究期内,中国省域旅游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多线程、稠密化和复杂化的特征,空间网络结构尚不稳定;旅游效率网络密度有所下降,但仍呈现较为森严的网络等级结构。③广东、江苏和山东等省份在空间网络结构中掌控的优先权最大,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而海南省“偏居一隅”处在旅游生产要素传输的末端区位,与其他省份互联互通的能力孱弱;整体空间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趋向于组团式发展。④旅游投资水平、各省会间距离和信息化发展水平共同驱动着中国省域旅游效率空间网络结构的演进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旅游效率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