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对4种蔬菜病原菌的室内联合毒力
1
作者 杜晓静 梁浩 钱玺丞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为明确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配对辣椒疫霉病菌、瓜果腐霉病菌、番茄晚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以期为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型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依据,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单剂及其混剂对上述4种病... 为明确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配对辣椒疫霉病菌、瓜果腐霉病菌、番茄晚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以期为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型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依据,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单剂及其混剂对上述4种病原菌的EC_(50)、毒力比率以及最佳配比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对辣椒疫霉病菌、瓜果腐霉病菌、番茄晚疫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EC_(50)值分别为29.3、89.0、24.8、29.6μg/mL;茶皂素对4种病原菌的EC_(50)值分别为90.0、90.3、55.2、83.0μg/mL。毒力比率筛选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EC_(50)剂量百分比为90∶10、80∶20、70∶30、60∶40、50∶50和40∶60时,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毒力比率分别为1.30、1.38、1.45、1.33、1.29和1.28,表现为增效作用;EC_(50)剂量百分比为40∶60和10∶90时,对瓜果腐霉病菌的毒力比率分别为1.26和1.28,表现为增效作用;EC_(50)剂量百分比为80∶20和50∶50时,对番茄晚疫病菌的毒力比率分别为1.27和1.25,表现为增效作用;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表现为相加作用。最佳配比的联合毒力筛选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质量比为1.0∶3.1和1.0∶4.6的混剂对辣椒疫霉病菌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2.30和1.54;质量比为1.0∶1.5和1.0∶9.1的混剂对瓜果腐霉病菌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67和2.12;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质量比为1.8∶1.0的混剂对番茄晚疫病菌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52。综上,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对辣椒疫霉病菌、瓜果腐霉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对番茄灰霉病菌表现为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生物碱 茶皂素 病原菌 生长速率法 联合毒力
下载PDF
白鲜皮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文凯 徐晓敏 +4 位作者 蒋鑫 沃佳美雪 贾素霞 刘树民 卢芳 《药学前沿》 CAS 2024年第10期252-267,共16页
白鲜皮是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是主要的入药部位,为“诸黄风痹之要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的功效。白鲜皮中主要含有生物碱、倍半萜类、柠檬苦素、脂肪酸、挥发油、黄酮及甾体类等228个化学成分。其体内外药理活性包括抗菌... 白鲜皮是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是主要的入药部位,为“诸黄风痹之要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的功效。白鲜皮中主要含有生物碱、倍半萜类、柠檬苦素、脂肪酸、挥发油、黄酮及甾体类等228个化学成分。其体内外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活性、抗炎活性、护肝活性、保护心血管活性、杀虫活性、抗癌活性、抗过敏活性、改善胃肠活动等。有相关文献报道白鲜皮还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其中白鲜碱、梣酮、柠檬苦素类化合物为潜在肝毒性成分。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方面对白鲜皮进行综述,以期为白鲜皮临床合理应用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毒性 研究进展 生物碱 倍半萜类 柠檬苦素 脂肪酸
下载PDF
不同盐浸处理对附子盐制工艺的影响
3
作者 赵鑫 王涵 +1 位作者 李天 张辰露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5-54,共10页
为了规范附子盐浸工艺,通过研究鲜附子经4种胆巴替代盐的不同浓度溶液浸泡处理后的生物碱含量变化,对比获得盐浸加工的最佳的盐种类、盐溶液浓度及浸泡时间,筛选出最佳仿“浸胆”工艺,为附子盐浸工艺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鲜附子经4... 为了规范附子盐浸工艺,通过研究鲜附子经4种胆巴替代盐的不同浓度溶液浸泡处理后的生物碱含量变化,对比获得盐浸加工的最佳的盐种类、盐溶液浓度及浸泡时间,筛选出最佳仿“浸胆”工艺,为附子盐浸工艺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鲜附子经4种不同种类盐(CaCl_(2)、MgCl_(2)、NaCl、CaCl_(2)∶MgCl_(2)(1∶1))的不同质量分数盐溶液浸泡处理7~80 d,定期采样,采用HPLC法测定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分析不同盐浸处理对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及变化规律,以生物碱含量及毒性成分指数综合筛选最优工艺。通过比较酯型生物碱损失量及防腐效果,加工所用的各种盐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35%CaCl_(2)、30%MgCl_(2)、25%NaCl、35%CaCl_(2)∶MgCl_(2)(1∶1),随浸泡时间延长,附子双酯型生物碱总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与鲜附子相比,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浸泡处理显著影响附子中酯型生物碱类成分的组成及含量。鲜附子经过以上浓度的各种盐浸处理,防腐、减毒效果均可达到最佳。综合分析附子饮片实际生产中盐浸处理的时长、双酯型生物碱的减损程度、毒性成分指数和生产用盐辅料的成本,研究得出35%CaCl_(2)为附子盐浸工艺的最优盐溶液,并建议盐浸处理时间控制在7~21 d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酯型生物碱 盐浸工艺 毒性成分指数
下载PDF
小檗皮总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含量测定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4
作者 曾宇骄 彭家艳 +2 位作者 罗玉婷 张琨 范刚 《中药与临床》 2024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对小檗皮总生物碱进行提取纯化和含量测定,并探讨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采用加热回流和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纯化小檗皮药材中的总生物碱部位。以盐酸小檗碱为对照品,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对提取物中的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采... 目的:对小檗皮总生物碱进行提取纯化和含量测定,并探讨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采用加热回流和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纯化小檗皮药材中的总生物碱部位。以盐酸小檗碱为对照品,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对提取物中的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单次给药小檗皮总生物碱提取物,观察小鼠的活动、体质量、死亡等情况;采用加权回归法计算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及95%置信区间。结果:小檗皮提取物中总生物碱的平均含量为56.84%,其对小鼠的LD50为2.34 g·kg^(-1)(95%置信区间为2.072~2.637 g·kg^(-1)),为临床用量的272.6倍;最大非致死剂量为1.32 g·kg^(-1),为临床用量的153.8倍。结论:小檗皮总生物碱提取物在临床剂量范围内使用安全可靠,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皮 总生物碱 小鼠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LD50)
下载PDF
基于物质基础的雪上一枝蒿饮片及其水提物体内安全性比较研究
5
作者 杨宏博 曹红云 +5 位作者 张柏娥 李志玲 柳启涛 那敏 泰映玲 王京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25-130,共6页
目的建立HPLC同时检测雪上一枝蒿饮片6个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比较饮片及其水提干膏粉的急性毒性反应特征和严重程度差异,为雪上一枝蒿饮片质量标准提高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hermoAcclaim 120 C18色谱柱,以乙腈-四氢呋喃(5... 目的建立HPLC同时检测雪上一枝蒿饮片6个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比较饮片及其水提干膏粉的急性毒性反应特征和严重程度差异,为雪上一枝蒿饮片质量标准提高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hermoAcclaim 120 C18色谱柱,以乙腈-四氢呋喃(5∶3,V/V)和0.1 mol/L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测定雪上一枝蒿饮片及其水提干膏粉6个生物碱含量。将100只健康ICR小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雪上一枝蒿饮片6.50、7.65g/kg组及水提干膏粉10.33、12.15 g/kg组,给予相应药物后观察小鼠14 d内的中毒表观特征及死亡情况。结果雪上一枝蒿炮制饮片及其水提干膏粉中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为0.10%和0.42%,其余5个生物碱均未检出。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雪上一枝蒿饮片小鼠最大耐受剂量为6.50g/kg(相当于临床人拟用剂量的7831倍),其水提干膏粉小鼠最小致死剂量为30.99g/kg(相当于临床人拟用剂量的193688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同时测定雪上一枝蒿饮片及其水提干膏粉6个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线性关系良好且准确性高,雪上一枝蒿饮片水提干膏粉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更高且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上一枝蒿 炮制 物质基础 乌头类生物碱 急性毒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苦豆子生物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6
作者 罗福祥 阿娜古丽·马合木提 +2 位作者 罗静莺 高莉 闫明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期5-8,25,共5页
目的:探讨从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中提取分离的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分别作用于PC12细胞,采用MTT法分别检测苦豆子总碱、苦参... 目的:探讨从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中提取分离的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分别作用于PC12细胞,采用MTT法分别检测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对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的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种苦豆子生物碱均能抑制PC12细胞增殖,促使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5或P<0.01),其中苦豆子总碱对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最为显著(P<0.01);随着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作用浓度的增加,PC12细胞NSE的表达显著减弱(P<0.05或P<0.01),而PGC-1α、Nrf 2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或P<0.01)。结论: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对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其中苦豆子总碱最为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线粒体功能障碍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生物碱 PC12细胞 抑制率 细胞凋亡 毒性作用
下载PDF
苗药川乌配伍地榆前后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研究
7
作者 邰通芝 陈桃香 +3 位作者 何席呈 唐娟 胡家震 胡成刚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研究川乌-地榆冻干粉(1∶2)酒溶液、水溶液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川乌配伍地榆前后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川乌-地榆冻干粉(1∶2)酒溶液3种双酯型生物... 目的研究川乌-地榆冻干粉(1∶2)酒溶液、水溶液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川乌配伍地榆前后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川乌-地榆冻干粉(1∶2)酒溶液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较单川乌冻干粉酒溶液下降了97.3%;川乌-地榆冻干粉(1∶2)水溶液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较单川乌冻干粉水溶液下降了96.7%。结论川乌-地榆冻干粉(1∶2)酒溶液、水溶液可降低川乌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起到减毒的作用,为揭示制川乌减毒配伍机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乌 地榆 配伍减毒 新乌头碱 乌头碱 次乌头碱 生物碱
下载PDF
乌头注射液对大鼠肝肾毒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丽文 杨康 +3 位作者 孙亚男 楚冬海 李峰 张振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1-254,共4页
研究乌头注射液对大鼠体内肝肾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乌头注射液对大鼠肝肾毒性作用。方法 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A),单次给药组(B)和连续7 d多次给药组(C),每组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单次给药组(0.65 mg/kg)肌肉注射1 d, 1次... 研究乌头注射液对大鼠体内肝肾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乌头注射液对大鼠肝肾毒性作用。方法 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A),单次给药组(B)和连续7 d多次给药组(C),每组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单次给药组(0.65 mg/kg)肌肉注射1 d, 1次/d,连续多次给药组(0.65 mg/kg)肌肉注射7 d, 1次/d,两组于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收集尿液,解剖取血,取完整肝脏及肾脏,称取肝脏、肾脏湿重,计算肝脏指数和肾脏指数,检测大鼠血清和尿液中肝肾功能指标。结果 大鼠肾脏指数、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丙二醛(MDA)、血肌酐(CRE)、总蛋白(TP)、胱抑素C(Cys-C)、总胆汁酸(TBA)、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生化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头注射液对于肝肾功能有影响,长期使用可能对肝肾产生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注射液 生物碱 肝肾毒性
下载PDF
川乌炮制废水特征污染物与常规指标的测定
9
作者 刘停停 王子玉 +2 位作者 王雪梅 胡奇 侯晓虹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目的测定川乌炮制废水中污染物的成分与含量,为选择废水处理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进行川乌炮制,分别收集浸泡和煮制两个阶段的废水。根据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测定废水中总有机... 目的测定川乌炮制废水中污染物的成分与含量,为选择废水处理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进行川乌炮制,分别收集浸泡和煮制两个阶段的废水。根据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测定废水中总有机碳、化学需氧量、总氮、氨氮、总磷和pH值等常规指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废水中六种生物碱类物质(特征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并测定其含量。结果浸泡废水中总有机碳、化学需氧量、总氮、氨氮、总磷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68±114)mg·L^(-1)、(2376±601)mg·L^(-1)、(67.25±17.33)mg·L^(-1)、(64.42±18.70)mg·L^(-1)、(16.53±4.40)mg·L^(-1),pH值为5左右,六种生物碱类物质的含量均不高于(7.08±1.44)mg·L^(-1);煮制废水中各指标对应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418±824)mg·L^(-1)、(15316±4434)mg·L^(-1)、(292.36±87.50)mg·L^(-1)、(153.01±100.21)mg·L^(-1)、(52.49±14.79)mg·L^(-1),pH值为5左右,六种生物碱类物质的含量均不高于(29.94±4.95)mg·L^(-1)。结论两阶段炮制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成分相似但含量差异明显,建议分类处理以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乌 炮制废水 污染物分析 生物碱 废水处理工艺
下载PDF
黄花棘豆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研究
10
作者 王亭亭 张雅昆 +6 位作者 张洪艳 薛站 霍晓敏 曾艳荣 严敏 路浩 谭承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1-75,共5页
探究草原毒草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的毒性作用,为深入解析和再认识黄花棘豆的毒性成分及其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技术,对黄花棘豆地上部分植物... 探究草原毒草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的毒性作用,为深入解析和再认识黄花棘豆的毒性成分及其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技术,对黄花棘豆地上部分植物样品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D-NMR、2D-NMR、IR和UV等波谱解析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测定单体化合物对α-甘露糖苷酶(α-mannosidase)的抑制活性,来评价其毒性效应。结果显示,从黄花棘豆总生物碱中分离得到4个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R,8aS)-l-hydroxy-indolizidines(1)、2-epi-lentiginosine(2)、swainsonine(3)和swainsonine N-oxide(4);α-甘露糖苷酶糖活性测定发现,化合物1~4对α-甘露糖苷酶抑制率分别为0.35、0.20、0.94、2.08μmol/L。化合物1、2和4为首次从黄花棘豆中分离得到,4种生物碱单体均表现出较强的α-甘露糖苷酶抑制活性,强弱顺序为化合物2>1>3>4,表明这些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可能在黄花棘豆毒性作用方面发挥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豆 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 α-甘露糖苷酶 毒性作用
下载PDF
不同海拔栽培附子的毒性指标和药效指标比较分析
11
作者 张美华 谭奕为 +3 位作者 李伟强 黄倩盈 吴耿寰 徐天才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2期13-18,共6页
为了解云南不同海拔栽培附子与道地产区出产附子的品质差异,以云南西北地区9个不同海拔栽培的附子为试材,以四川江油附子为对比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附子样品中的3种毒性检测指标物(新乌头碱、次... 为了解云南不同海拔栽培附子与道地产区出产附子的品质差异,以云南西北地区9个不同海拔栽培的附子为试材,以四川江油附子为对比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附子样品中的3种毒性检测指标物(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和3种药效检测指标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进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9个高海拔试验田种植的附子毒性检测指标物含量明显低于四川江油对比样、药效检测指标物含量明显高于四川江油对比样;且在海拔为2169m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永春乡拖枝村等地,附子的毒性检测指标物含量较低,接近药典规定的毒性指标,药效检测指标物含量远高于药典规定的药效指标。此发现,可为利用海拔优势推广种植高效低毒附子的栽培研究提供参考,为当地布局优势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海拔 生物碱 毒性检测指标 药效检测指标
下载PDF
有毒蜜源植物毒性成分及其毒性
12
作者 肖甜 彭晓英 +5 位作者 杨帆 王峻 金秀娥 钟晓红 陆英 郑亚杰 《蜜蜂杂志》 2023年第7期1-7,共7页
野生蜂蜜因含有植物源毒性成分具有较高的潜在中毒风险,是我国食品中毒事件的高致病因子。由于此类中毒事件通常发病急且致死率较高,一直备受行业关注。梳理清楚有毒蜜源植物毒性成分及其毒性,有利于蜂蜜中植物源性毒性成分溯源的推进,... 野生蜂蜜因含有植物源毒性成分具有较高的潜在中毒风险,是我国食品中毒事件的高致病因子。由于此类中毒事件通常发病急且致死率较高,一直备受行业关注。梳理清楚有毒蜜源植物毒性成分及其毒性,有利于蜂蜜中植物源性毒性成分溯源的推进,为快速查对毒性物质来源提供科学依据,为蜜蜂科学饲养及蜂蜜质量标准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蜜源植物 毒性成分 半数致死量 生物碱 萜类
下载PDF
紫草乌中生物碱成分及其对H9c2细胞毒性研究
13
作者 何健民 严园锋 尹田鹏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5-400,共6页
为了解我国特有药用乌头种紫草乌(Aconitum episcopale)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对大鼠心脏细胞H9c2的细胞毒性,从紫草乌中分离出10个C19-二萜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滇乌碱(1)、粗茎乌头碱甲(2)、黄草乌碱丙(3... 为了解我国特有药用乌头种紫草乌(Aconitum episcopale)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对大鼠心脏细胞H9c2的细胞毒性,从紫草乌中分离出10个C19-二萜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滇乌碱(1)、粗茎乌头碱甲(2)、黄草乌碱丙(3)、黄草乌碱甲(4)、丽乌亭(5)、猎鹰乌头碱(6)、14-O-乙酰萨卡可尼亭(7)、萨卡可尼亭(8)、查斯曼宁(9)和展毛黄草乌碱A(10)。化合物5、6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7和9~10对大鼠心脏细胞H9c2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63.8~341.6μg/mL,表明紫草乌中的生物碱对H9c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乌 乌头属 二萜生物碱 核磁共振波谱 毒性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同时检测尿液和胃液中12种有毒生物碱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春华 吴惠勤 +4 位作者 黄晓兰 朱志鑫 黄芳 林晓珊 罗辉泰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2-869,共8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同时检测尿液和胃液中12种有毒生物碱的方法。优化了提取条件及色谱-质谱条件,并考察了基质效应的影响,探讨了质谱碎裂机理。尿液和预先调节至中性的胃液经硼砂-NaOH缓冲液(pH 9.6)碱化,乙酸乙酯液液...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同时检测尿液和胃液中12种有毒生物碱的方法。优化了提取条件及色谱-质谱条件,并考察了基质效应的影响,探讨了质谱碎裂机理。尿液和预先调节至中性的胃液经硼砂-NaOH缓冲液(pH 9.6)碱化,乙酸乙酯液液萃取,采用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方式,可同时对黄华碱、倒千里光碱、山莨菪碱、钩吻碱、芦竹碱、哈尔碱、吐根碱、血根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雷公藤吉碱和雷公藤次碱12种有毒生物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优化的条件下,12种成分分别在0.5~200μg/L、1~200μg/L和5~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尿液中除黄华碱和山莨菪碱外,各生物碱的回收率为61.9%~119.1%,胃液中各生物碱回收率为61.0%~110.2%,精密度RSD<15%,检出限(LOD)为0.1~0.5μg/L,定量限(LOQ)为0.5~5.0μg/L,对回收率不高的生物碱可通过空白基质配制标样校正,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适用于中毒患者尿液和胃液中有毒生物碱成分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串联质谱 同时检测 有毒生物碱 胃液 尿液
下载PDF
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毒性生物碱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赵宝玉 曹光荣 +2 位作者 童德文 王凯 莫重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3-176,共4页
采用生物碱系统提取法 ,从甘肃棘豆 ( Oxytropiskansuensis)中分离出 A、B、C、D等 4种生物碱组分 ,经体外血清 α-甘露糖苷酶活性抑制试验和小鼠口服毒性试验 ,证明 C、D组分具有毒性。D组分经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鉴定为 8-甲基 -1
关键词 甘肃棘豆 毒性生物碱 8-甲基-1-羟基吲哚兹定醇 疯草毒素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尿液中15种有毒生物碱 被引量:26
16
作者 吴惠勤 张春华 +4 位作者 黄晓兰 朱志鑫 林晓珊 黄芳 罗辉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31-1037,共7页
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建立了对尿液中八角枫碱、芦竹碱、毒扁豆碱、毛果芸香碱、哈尔碱、氧化苦参碱、黄华碱、钩吻素子、钩吻碱、延胡索乙素、吴茱萸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15... 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建立了对尿液中八角枫碱、芦竹碱、毒扁豆碱、毛果芸香碱、哈尔碱、氧化苦参碱、黄华碱、钩吻素子、钩吻碱、延胡索乙素、吴茱萸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15种有毒生物碱的定性定量分析。对样品前处理、色谱、质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毒扁豆碱、哈尔碱、钩吻素子和士的宁在20-8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余生物碱在40-8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3 2。在高、中、低3种加标水平下,除八角枫碱的平均回收率为60.0%-68.3%外,其余14种生物碱的平均回收率为81.9%-114.4%,各生物碱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7.6%。方法的检出限(LOD)为4-20 μg/L,定量下限(LOQ)为10-40 μg/L。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适用于中毒患者尿液中有毒生物碱成分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多反应监测 同时检测 尿液 有毒生物碱
下载PDF
醉马草的有毒成分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党晓鹏 曹光荣 +3 位作者 段得贤 李绍君 赵效文 周进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66-371,共6页
本研究用溶剂提取法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法首次从醉马草中提取、分离出一种生物碱成分,我们称其为醉马草毒素。动物毒性试验证明,醉马草毒素是醉马草的主要有毒成分。经元素分析及有机波谱分析确定了结构式。 马属动物按照10g/kg体重的剂量... 本研究用溶剂提取法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法首次从醉马草中提取、分离出一种生物碱成分,我们称其为醉马草毒素。动物毒性试验证明,醉马草毒素是醉马草的主要有毒成分。经元素分析及有机波谱分析确定了结构式。 马属动物按照10g/kg体重的剂量,一次灌服醉马草干粉或相当剂量的粗提物,即可引起与自然发病相同的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极度沉郁、翘尾,四肢无力,行走如醉,肌肉震颤,心跳加快,呼吸迫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马草 有毒成分 生物碱
下载PDF
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对小鼠的毒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忠珂 赵宝玉 +2 位作者 何生虎 周云风 曹光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28,共4页
用醇溶剂法提取了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 ,并采用给小鼠口腔灌服的方法对该生物碱进行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30 0 mg/kg剂量 1次灌服 ,2~ 3.5 min可使受试小鼠全部死亡 ;每日 2 0 0 mg/kg剂量 1次灌服 ,7~ 15d可使受试小鼠全部致死 ;每... 用醇溶剂法提取了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 ,并采用给小鼠口腔灌服的方法对该生物碱进行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30 0 mg/kg剂量 1次灌服 ,2~ 3.5 min可使受试小鼠全部死亡 ;每日 2 0 0 mg/kg剂量 1次灌服 ,7~ 15d可使受试小鼠全部致死 ;每日 1次灌服剂量分别为 5 0 ,75 ,10 0 ,12 5 ,15 0 mg/kg时 ,均在 6 0 d内使受试小鼠全部致死。每日 1次灌服剂量为 5 0 mg/kg的小鼠剖检结果 :以实质器官充血、出血为主 ;组织学变化呈现心脏纤维肿胀 ,肌浆内出现多量红色细小颗粒 ,间质毛细血管充血 ;肝细胞肿大 ,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空泡 ;脾脏白髓的脾小体和中央动脉淋巴套增生 ,淋巴细胞增多 ,红髓的脾窦和髓索轻度充血 ;肺脏血管充血 ;肾小球血管丛轻度充血 ,近曲肾小球上皮细胞肿胀 ,管腔狭窄或空气堵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针叶黄华 总生物碱 提取 毒性试验 剂量 小鼠 中毒
下载PDF
中药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Ⅱ):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肝肾毒性 被引量:21
19
作者 祁乃喜 刘玉梅 +2 位作者 何翠翠 华嘉 李建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分析经中药千里光中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染毒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研究该类生物碱的肝肾毒性,为中药毒性评价提供简单可靠的方法。方法利用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对照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口服给药组的大鼠7d的尿液、结... 目的分析经中药千里光中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染毒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研究该类生物碱的肝肾毒性,为中药毒性评价提供简单可靠的方法。方法利用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对照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口服给药组的大鼠7d的尿液、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对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探讨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肝肾毒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口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引起大鼠尿中牛磺酸,氧化三甲胺以及二甲基甘氨酸含量的持续增高,说明对肝脏及肾脏造成了损伤,提示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存在肝肾毒性。结论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可以诠释中药千里光的肝肾毒性,提示代谢组学方法可为传统中药毒性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千里光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毒性
下载PDF
小鼠小花棘豆生物碱中毒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绍淑 赵宝玉 +2 位作者 何生虎 谭承建 董强 《中国兽医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7-79,共3页
将 32只小鼠随机分成 4组 ,包括 3个试验组和 1个对照组。试验组每日分别按剂量4 0 0、80 0、16 0 0mg/kg给小鼠灌服小花棘豆生物碱正丁醇萃取部分 (粗碱 )水溶液 ,同时给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 6 0d后 ,采集心、肝、肾、脾和脑进... 将 32只小鼠随机分成 4组 ,包括 3个试验组和 1个对照组。试验组每日分别按剂量4 0 0、80 0、16 0 0mg/kg给小鼠灌服小花棘豆生物碱正丁醇萃取部分 (粗碱 )水溶液 ,同时给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 6 0d后 ,采集心、肝、肾、脾和脑进行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检查。结果发现 ,肝、肾等实质器官的细胞胞质空泡变性 ,这与苦马豆素中毒引起的病理变化一致 ,表明小花棘豆的主要有毒成分是苦马豆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生物碱 苦马豆素 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