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ersible lesions in the brain parenchyma in Wilson's disease confirm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earlier administration of chelating therapy can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brain 被引量:2
1
作者 Dusko B.Kozic Igor Petrovic +3 位作者 Marina Svetel Tatjana Pekmezovic Aleksandar Ragaji Vladimir S.Kostic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1期1912-1916,共5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esolution of brain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Wilson’s disease during the long-term chelating therapy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a possible signiifcance of the time ...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esolution of brain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Wilson’s disease during the long-term chelating therapy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a possible signiifcance of the time latency between the initial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therapy. Initial magnetic resonance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in 37 patients with proven neurological form of Wilson’s disease with cerebellar, parkinsonian and dystonic presentation. Magnetic resonance reexamination was done 5.7 ± 1.3 years later in 14 patient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where chelating therapy was initiated 〈 24 months from the ifrst symp-toms and group B, where the therapy started≥ 24 months after the initial symptoms. Symmetry of the lesions was seen in 100% of patients. There was a signiif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A and B regarding complete resolution of brain stem and putaminal lesions (P= 0.005 andP=0.024, respectively). If the correct diagnosis and adequate treatment are not established less than 24 months after onset of the symptoms, irreversible lesions in the brain parenchyma could be ex-pected. Signal abnormalities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ight therefore, at least in the early stages, represent reversible myelinolisis or cytotoxic edema associated with copper 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Wilson’s disease diagnostic imaging chelating therap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layed diagnosis metabolic disorders copper toxicity hepatic encephalopathy pontine myelinolysis cirrhosi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摄生肝泰胶囊对肝损伤动物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建生 吴勇军 +2 位作者 王小娟 喻嵘 李雯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7-89,共3页
中、大剂量摄生肝泰胶囊能显著地抑制四氯化碳(CCl4)和D-胺基半乳糖(D-Gla)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升高及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的下降,减轻肝组织的病理损... 中、大剂量摄生肝泰胶囊能显著地抑制四氯化碳(CCl4)和D-胺基半乳糖(D-Gla)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升高及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的下降,减轻肝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各剂量摄生肝泰胶囊均能抑制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和AST的升高,抑制TP和ALB的下降及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且能降低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非特异免疫功能和肝损伤小鼠体液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增加正常大鼠的胆汁排泄量和胆汁中胆红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生肝泰胶囊 药理学 中毒性肝炎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紫红獐牙菜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彭芳 刘晓波 +2 位作者 方春生 杨再康 张华明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76-378,共3页
目的观察紫红獐牙菜总提物对几种物质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l4及BCG/LPS造成小鼠肝损伤,并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紫红... 目的观察紫红獐牙菜总提物对几种物质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l4及BCG/LPS造成小鼠肝损伤,并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紫红獐牙菜总提物能明显降低由CCl4引起的小鼠ALT、AST的升高,缓解肝组织病理变化,减轻肝脏水肿。而对BCG/LPS所致小鼠血清ALT、AST的升高无明显降低作用,但能降低MDA及肝脏和脾脏指数,也能缓解肝组织病理改变。结论紫红獐牙菜总提物具有一定保肝降酶及抗氧化作用,对CC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比对BCG/LPS性肝损伤的保护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肝损伤 紫红樟牙菜 药理学 中药疗法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先天和后天感染鸭乙肝病毒的广州麻鸭外周血中病毒血症的动态比较及应用 被引量:32
4
作者 邓学龙 朱宇同 +2 位作者 郭兴伯 方宏勋 容秉培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56-59,共4页
为寻求较理想的动物乙型肝炎模型,在研制成功广州麻鸭乙型肝炎模型基础上,比较先天和后天感染鸭乙肝病毒的广州麻鸭外周血中病毒血症的差异。方法是采用斑点杂交方法(dotblot)检测了广州麻鸭先天和后天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 为寻求较理想的动物乙型肝炎模型,在研制成功广州麻鸭乙型肝炎模型基础上,比较先天和后天感染鸭乙肝病毒的广州麻鸭外周血中病毒血症的差异。方法是采用斑点杂交方法(dotblot)检测了广州麻鸭先天和后天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后外周血中DHBV-DNA的动态。结果:先天感染的广州麻鸭外周血中病毒血症水平较高,出生后(即感染后)26d时DHBV-DNA下降到一较低的水平,72d时仍维持较低水平。出生后1d感染DHBV的广州麻鸭,感染后9d时血中开始出现低水平的DHBV-DNA,11d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26d时下降到一较低的水平,到72d时仍维持低DHBV-DNA水平。并采用后天感染DHBV的广州麻鸭作为鸭乙肝模型筛选抗乙肝中草药,以无环鸟苷为阳性对照药,蒸馏水为阴性对照药,发现每次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成立,证明该模型重复性良好。并发现台湾单纯叶下珠、虫草和树舌均有降低DHBV-DN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疾病模型 动物 病毒血症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被引量:540
5
作者 于乐成 茅益民 陈成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752-1769,共18页
1背景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膳食补充剂(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4]。TCM是指在我国中医... 1背景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膳食补充剂(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4]。TCM是指在我国中医等传统民族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生产和使用的各种草药和非草药类的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中毒性 诊断 治疗 指南
下载PDF
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医药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丘奕文 林丽珠 +2 位作者 黄学武 王树堂 李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9-705,共7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的作用,探索有效的中晚期肝癌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暴露因素,按照肝癌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暴露程度不同划分为中医队列(中医组)...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的作用,探索有效的中晚期肝癌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暴露因素,按照肝癌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暴露程度不同划分为中医队列(中医组)、中西医结合队列(中西医组)和西医队列(西医组),纳入来自国内15家医院且按肝癌国内分期标准分为Ⅱb、Ⅲa或Ⅲb期的肝癌患者共计489例,主要观察指标为中位生存期(MST)及生存率,分析中医药治疗、微创治疗2个施加因子对MST的影响。【结果】中医组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依次为50%、9%、1%,中西医组依次为70%、30%、6%,西医组依次为50%、10%、0%,中西医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在Ⅱb、Ⅲa、Ⅲb期的MST均较另外两组显著延长(P<0.01);中医组在Ⅲa、Ⅲb期的MST较西医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与中医组在Ⅱb期的生存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微创治疗因子的施加均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P<0.01)。经COX回归分析,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中医药治疗、微创治疗是预后保护因素。【结论】中西医结合队列的远期疗效最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及远期生存率。Ⅱb、Ⅲa或Ⅲb期的患者,均能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获得生存受益。中医药治疗及微创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疗法 多中心队列研究 回顾性研究 生存分析
下载PDF
抗结核治疗期间患者出现肝损伤相关症状与致肝损伤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房宏霞 武珊珊 +2 位作者 吕晓珍 夏愔愔 詹思延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816-822,共7页
目的探索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相关症状的出现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抗结核病药品不良反应研究(ADACS)》数据库中的随访日历和结局调查相关信息,分析新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后... 目的探索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相关症状的出现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抗结核病药品不良反应研究(ADACS)》数据库中的随访日历和结局调查相关信息,分析新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相关症状出现情况及其与肝损伤的关系。研究最终实际纳入分析肺结核患者4065例。RR值及其95%CI使用STATA11.0软件计算。结果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伤相关症状者占33.9%(1377/4065),91.1%(1255/1377)的患者出现1~3种症状,累计92.2%(1269/1377)的患者的症状出现在强化期内。有症状者肝损伤和中~重度肝损伤发生危险增加。出现发热、恶心、乏力、皮疹、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和其他肝损伤相关症状者,肝损伤发生率依次为7.4%(14/190)、13.3%(130/975)、10.1%(51/505)、10.8%(47//434)、14.5%(56/387)、77.4%(41//53)和55.6%(15/27),中~重度肝损伤发生率依次为6.3%(12/190)、5.8%(57/975)、5.0%(25/505)、5.3%(23/434)、7.2%(28/387)、60.4%(32/53)和48.1%1]3/27),出现各研究症状(发热除外)者发生肝损伤和中~重度肝损伤的危险度都高于无该症状者,其中有食欲不振、其他肝损相关症状者发生肝损伤危险度分别是无该症状者的13.4倍(95%C/:10.5~17.1倍)和8.7倍(95%CI:5.7-13.2倍),发生中重度肝损伤的危险度分别为27.5倍(95%CI:21.2~35.7倍)和18.2倍(95%CI:12.1~27.3倍)。有发热症状者发生中重度肝损伤的危险度是无发热者的2.3倍(95%CI:1.3~4.0倍)。结论抗结核治疗后1/3患者会发生肝损伤相关症状,症状主要发生在强化期内。如患者出现恶心、乏力、皮疹、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和其他肝损伤相关症状,提示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度增加;发热可能是中重度肝损伤的指示症状,二者关系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药物疗法 抗结核药 肝炎 中毒性
下载PDF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治疗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萧洁媚 卜亚丽 叶敦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治疗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腹腔镜手术诊断为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治疗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腹腔镜手术诊断为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治疗。比较2组的怀孕率、痛经和巧囊的复发率,以及中医证候和痛经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怀孕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痛经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年后2组巧囊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痛经积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和痛经积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于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接受中医药辅助治疗,在提高怀孕率、降低复发率、减轻痛经程度上均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药疗法 不孕 中药疗法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对ALT轻度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振华 孙学华 +5 位作者 李曼 朱晓骏 金树根 张鑫 高亚婷 高月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方对ALT轻度异常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32例ALT轻度升高的HBe Ag阳性CHB...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方对ALT轻度异常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32例ALT轻度升高的HBe Ag阳性CHB患者。在明确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补肾健脾方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PD-1和树突状细胞(DC)上PD-L1的表达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达PD-1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CD4+T细胞表达PD-1的平均荧光强度(MFI)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表达PD-1百分率和MF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CD8+T细胞表达PD-1百分率和MFI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D8+T细胞表达PD-1的M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DC表达PD-L1的MFI水平降低(P<0.05),髓样树突状细胞(m DC)表达PD-L1的MFI亦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DC和m DC的PD-L1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补肾健脾方治疗HBe Ag阳性的CHB患者能够显著降低外周血CD4+T、CD8+T细胞的PD-1的表达水平,降低DC和m DC的PD-L1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疗效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中药疗法 健脾 补肾
下载PDF
5981例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所致肝损伤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周林 王倪 +7 位作者 刘二勇 赖钰基 陈明亭 何金戈 耿红 张联英 袁艳丽 杨枢敏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致肝损伤的发生情况,为抗结核FDC在全国推广使用提供政策依据。方法20112012年,选择甘肃、河北、吉林、四川、山东五省,每省选1个地市作为研究现场。各研究现场2011年7月1日至2...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致肝损伤的发生情况,为抗结核FDC在全国推广使用提供政策依据。方法20112012年,选择甘肃、河北、吉林、四川、山东五省,每省选1个地市作为研究现场。各研究现场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新登记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FDC治疗。共纳入患者5981例,用医学数据管理软件EpiData3.1录入患者个案信息,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分析患者肝损伤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程度、肝损伤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异常一致性、肝损伤患者治疗方案调整方法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功能异常者占14.4%(862/5981),其中丙氨酸转氨酶异常者占2.4%(145/5981),总胆红素异常者占4.0%(241/5981),直接胆红素异常者占11.9%(714/5981)。中、重度肝损伤者占56.1%(484/862)。中、重度肝损伤发生在服药1个月内者占57.2%(277/484)。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者占10.3%(619/5981),将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者与肝功能异常者的率进行比较,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率(10.3%)与直接胆红素异常发生率(11.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382,P〉0.05),但与总胆红素异常(X2=14.3116,P〈0.05)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X2=19.4849,P〈0.0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肝损伤患者中23.1%(112/484例)改用散装抗结核药品替换FDC治疗。结论应用抗结核FDC治疗肺结核患者致肝损伤情况不可忽视,中、重度肝损伤患者应该改用散装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复方合剂 肝炎 中毒性 结核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愈肝片对D-氨基半乳糖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立昌 张磊 +2 位作者 邓毅峰 周鸣 张永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57-58,62,共3页
[目的]观察愈肝片(由生晒参、枸杞子、丹参、土茯苓、柴胡、郁金、石见穿等中药制成)对D-氨基半乳糖胺(D—GlaN)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肝脾康阳性对照组和愈肝片高、中、低剂量组,每... [目的]观察愈肝片(由生晒参、枸杞子、丹参、土茯苓、柴胡、郁金、石见穿等中药制成)对D-氨基半乳糖胺(D—GlaN)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肝脾康阳性对照组和愈肝片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凝血时间(CT),观察了愈肝片和阳性对照组对D—GlaN肝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升高(|P<0.01),血清白蛋白(ALB)含量降低(P<0.01),凝血时间延长(P<0.01),表明模型组动物肝细胞受到损伤,而愈肝片高剂量组动物的AST含量降低(与模型纽比较P<0.05)。同时,愈肝片各剂量组动物血清白蛋白含量比模型组升高(P<0.05或P<0.01);愈肝片的中、高剂量组对动物凝血时间延长有改善作用(与模型组比,P<0.05)。[结论]愈肝片对D—GlaN所致的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肝片 药理学 肝损伤 中药疗法 天冬氨酸转氨酶 血液 白蛋白类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复方肝毒清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何金洋 郭兴伯 +3 位作者 朱宇同 李向阳 周红燕 赵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肝毒清的体内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体内实验采用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检测用药前后鸭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HBV DNA)的动态变化;体外实验采用2.2.15细胞为模型,检测用药后复方肝毒清对细胞培养上清中乙型肝... 【目的】观察复方肝毒清的体内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体内实验采用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检测用药前后鸭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HBV DNA)的动态变化;体外实验采用2.2.15细胞为模型,检测用药后复方肝毒清对细胞培养上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体内实验:给药第10天时血清DHBVDNA滴度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0.01).而停药第3天后又有回升,但仍低于模型组(P<0.01);体外实验:复方肝毒清对细胞分泌HBsAg的治疗指数(50%毒性浓度:50%抑制浓度)为66.81,对分泌HBeAg的治疗指数为34.18。【结论】复方肝毒清在体内外均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肝毒清 乙型肝炎病毒 抑制作用 体外实验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苦杏仁苷对血管紧张素Ⅱ刺激HSC-T6细胞Ca^(2+)效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骆欢欢 赵昉 +2 位作者 张奉学 刘妮 王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观察苦杏仁苷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刺激下HSC-T6细胞Ca2+效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HSC-T6细胞系分为以下5组:正常组、AngⅡ组、苦杏仁苷高剂量(10-3 mol/L)组、苦杏仁苷中剂量(10-4 mol/L)组、苦杏仁苷低剂量(... 【目的】观察苦杏仁苷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刺激下HSC-T6细胞Ca2+效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HSC-T6细胞系分为以下5组:正常组、AngⅡ组、苦杏仁苷高剂量(10-3 mol/L)组、苦杏仁苷中剂量(10-4 mol/L)组、苦杏仁苷低剂量(10-5 mol/L)组。正常组采用含体积分数2%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其余各组在DMEM培养液的基础上,AngⅡ组加入10-7 mol/L AngⅡ溶液;高、中、低剂量苦杏仁苷组均加入10-7 mol/L AngⅡ溶液,在此基础上各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苦杏仁苷。钙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后置于LSCM SP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下检测Ca2+。【结果】LSCM下Ca2+荧光成像的HSC-T6细胞仍可部分表现倒置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征,各组细胞均染色良好,且各细胞间染色强度基本一致。AngⅡ组Ca2+荧光强度非常明显,清晰可见;正常组强度也较明显,稍次于AngⅡ组;苦杏仁苷高剂量组强度也较强,稍次于AngⅡ组和正常组,但区别不甚明显;苦杏仁苷中、低剂量组强度明显减弱,并可见大量Ca2+噬斑出现,其中中剂量组图像噬斑更为清晰。AngⅡ组荧光强度较正常组稍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苦杏仁苷高剂量荧光强度稍低于AngⅡ组与正常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苦杏仁苷中、低剂量组荧光强度显著低于AngⅡ组和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杏仁苷可抑制HSC内Ca2+升高,从而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产生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苷/药理学 肝纤维化/中药疗法 肝星状细胞/病理学 细胞培养 钙离子
下载PDF
髓清丸对小鼠肝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振江 赵霞 +2 位作者 邹映珍 邱侠 戴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复方髓清丸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髓清丸高、低剂量组(36g/kg、18g/kg),以腹水型肝癌(H22)瘤株在小鼠右下肢爪垫内侧皮下接种,复制小鼠肝癌H22转移模型,观察小鼠实体瘤...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复方髓清丸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髓清丸高、低剂量组(36g/kg、18g/kg),以腹水型肝癌(H22)瘤株在小鼠右下肢爪垫内侧皮下接种,复制小鼠肝癌H22转移模型,观察小鼠实体瘤的瘤质量抑瘤率、肺部转移率、淋巴结转移情况、小鼠生存时间、生命延长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髓清丸低剂量组的瘤质量较模型组减少(P<0.05),抑瘤率达到36.83%;模型组肺部转移率达100%,髓清丸高、低剂量组的肺部转移结节均较模型组减少,转移率较模型组低(P<0.05或P<0.01);髓清丸高、低剂量组同侧(?)窝、髂动脉旁淋巴结质量均较模型组减小(P<0.05);髓清丸高、低剂量组小鼠生命延长率分别为37.77%、36.77%,但生存时间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髓清丸对H22肿瘤有一定的抑制和抗转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清丸 小鼠 肝癌 肿瘤转移 活血化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毛橘红总黄酮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肖凤霞 林励 +2 位作者 马艳艳 刘晓涵 林芳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96-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毛橘红总黄酮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二锅头灌胃4周,结合喂养高脂饲料复制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给予不同浓度毛橘红总黄酮提取物,分别检测各组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 【目的】探讨毛橘红总黄酮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二锅头灌胃4周,结合喂养高脂饲料复制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给予不同浓度毛橘红总黄酮提取物,分别检测各组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LT及AST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毛橘红总黄酮(217 mg/kg、433 mg/kg、108 mg/kg)均可不同程度降低ALT、AST、TNF-α、TGF-β1和IL-6的含量。【结论】毛橘红总黄酮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TGF-β1和IL-6的含量,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橘红/药理学 总黄酮/治疗应用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中药疗法 炎性因子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干预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欧阳学认 邝枣园 吴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993-995,999,共4页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作用,为中医药防治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血脂异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黄连解毒汤组50例和辛伐他汀组30例,分别给予黄连解毒汤和辛伐他汀治疗,4周后观察血脂四项、代谢四项、谷丙转...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作用,为中医药防治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血脂异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黄连解毒汤组50例和辛伐他汀组30例,分别给予黄连解毒汤和辛伐他汀治疗,4周后观察血脂四项、代谢四项、谷丙转氨酶的变化情况。【结果】(1)血脂比较:治疗后,黄连解毒汤组、辛伐他汀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连解毒汤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代谢比较:治疗后,除黄连解毒汤组尿酸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空腹血糖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指标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黄连解毒汤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期间,患者的依从性好,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结论】黄连解毒汤能降低血脂异常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调脂效果不亚于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脂异常患者的尿酸水平,且其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治疗应用 血脂异常/中药疗法 代谢 肝功能
下载PDF
益肝片抑制HBsAg及调节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英华 张奎汉 +2 位作者 余昌晏 蔡波文 武桂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68-169,共2页
小鼠口服益肝片4.5g/kg,脾脏相对重量增加25.8%,抗体形成细胞(IgM-PFC)明显增加;口服3.3g/kg,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分别提高98.42%和100%;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81.07%;体... 小鼠口服益肝片4.5g/kg,脾脏相对重量增加25.8%,抗体形成细胞(IgM-PFC)明显增加;口服3.3g/kg,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分别提高98.42%和100%;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81.07%;体外实验,益肝片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肝片 药理学 乙型肝炎 中医药疗法 IgM-PFC
下载PDF
逍遥散调控肝窦内皮窗孔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谭朝辉 沈淑鑫 +4 位作者 靖林林 刁建新 孙学刚 朱晓霞 吕志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705-710,共6页
【目的】探讨逍遥散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剂量为19 g·kg-1·d-1)和氟西汀组(剂量为2 mg·kg-1·d-1)。采用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hronic ... 【目的】探讨逍遥散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剂量为19 g·kg-1·d-1)和氟西汀组(剂量为2 mg·kg-1·d-1)。采用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诱导大鼠抑郁样行为,旷场实验观察逍遥散对抑郁样行为的作用,Luminex液相芯片分析系统检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电镜观察大鼠肝窦内皮窗孔数量和大小,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和色氨酸2,3-双加氧酶(tryptophan 2,3-dioxygenaes,TDO)表达。【结果】逍遥散可显著增加大鼠糖水消耗、爬格数和直立数,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增加窗孔数量与大小,改善肝窦内皮血管化倾向,并降低TDO和IDO的表达(均P<0.05或P<0.01)。【结论】逍遥散可显著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可能与其降低炎症因子、抑制IDO通路、改善肝窦内皮功能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药理学 抑郁样行为/中药疗法 肝窦/超微结构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叶下珠复方Ⅱ号体内抗鸭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小月 何金洋 +3 位作者 李常青 苏俊芳 董伯振 李向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30-132,203,共4页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筛选DHBV-DNA阳性的先天感染鸭30只,随机分为5组:病毒对照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33.6、18.6、8.4 g.kg-1.d-1)...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筛选DHBV-DNA阳性的先天感染鸭30只,随机分为5组:病毒对照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33.6、18.6、8.4 g.kg-1.d-1)、拉米夫定组(剂量为20 mg.kg-1.d-1)。各组于用药前后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DHBV-DNA含量变化。【结果】在给药第7、14、21、28天及停药后第5天叶下珠复方Ⅱ号高、中剂量组鸭血清DHBV-DNA含量显著降低,与给药前和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具有一定的抑制DHBV复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复方Ⅱ号/药理学 乙型肝炎 慢性/中药疗法 乙型肝炎病毒/血液 病毒复制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复方肝毒清对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金洋 葛文华 +4 位作者 陈媛 郭卫中 周映云 郭兴伯 朱宇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肝毒清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肝毒清高、中、低剂量组(20、10、5g/kg),联苯双酯组(150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小鼠2次尾静脉注射ConA(20m... [目的]观察复方肝毒清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肝毒清高、中、低剂量组(20、10、5g/kg),联苯双酯组(150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小鼠2次尾静脉注射ConA(20mg/kg)复制肝损伤模型,各组均按设计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共给药3次;取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取肝组织检测TNF-αmRNA表达,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肝毒清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清ALT、TNF-α水平,抑制肝组织TNF-αmRNA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并能一定程度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结论]复方肝毒清对ConA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肝毒清/药理学 肝炎 乙型/中药疗法 肝/损伤 肝/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