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xicity Reduction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by Anaerobic-anoxic-oxic Process 被引量:5
1
作者 MAN-HONG HUANG YONG-MEI LI GuO-WEi GU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81-486,共6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optimize th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of anaerobic-anoxic-oxic (A^2/O) processes to reduce the toxicity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and evaluate its ability to reduce toxicity. Method...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optimize th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of anaerobic-anoxic-oxic (A^2/O) processes to reduce the toxicity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and evaluate its ability to reduce toxicity. Methods A luminescent bacterium toxicity bioassay was employed to assess the toxicity of influent and effluent of each reactor in the A2/O system. Results The optimum operational parameters for toxicity reduction were as follows: anaerobic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 2.8 h, anoxic HRT = 2.8 h, aerobic HRT = 6.9 h, sludge retention time (SRT) = 15 days and internal recycle ratio (IRR) = 100%. An important toxicity reduction (%) was observed in the optimized A2/O process, even when the toluene concentration of the influent was 120.7 mg·L^-1. Conclusions The toxicity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A^2/O process. A^2/O process can be used for toxicity reduction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under toxic-shock lo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 process Municipal wastewater toxicity reduc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toxic-shock loading
下载PDF
Use of antibiotic-loaded cement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被引量:6
2
作者 Pedro Hinarejos Pau Guirro +4 位作者 Lluis Puig-Verdie Raul Torres-Claramunt Joan Leal-Blanquet Juan Sanchez-Soler Joan Carles Monllau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11期877-885,共9页
Bone cement has the capacity to release antibiotic molecules if any antibiotic is included in it, and these elution properties are improved as cement porosity is increased. In vitro studies have shown high local antib... Bone cement has the capacity to release antibiotic molecules if any antibiotic is included in it, and these elution properties are improved as cement porosity is increased. In vitro studies have shown high local antibiotic concentration for many hours or few days after its use. Antibiotic loaded bone cement(ALBC) is helpful when treating an infection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revision surger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review the evidence for the routine use of ALBC in TKA in the literature, its pros and cons. Many authors have recommended the use of ALBC also in primary TKA for infection prophylaxis, but the evidence based on data from National Registrie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and meta-analysis suggest a protective effect of ALBC against infection when used in hips, but not(or only mild) in knees. A possible explanation to this finding is that the duration and quantity of locally elevated antibiotic levels after surgery are smaller in TKA, due to the smaller amount of cement used for fixation in TKA-only a layer in the bone surface. There are some concerns about the routine use of ALBC in primary TKA as prophylaxis against infection: Firstly, there is a risk of hypersensivity or toxicity even when the chance is highly improbable. Secondly, there is a reduction i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ement, but this can be probably neglected if the antibiotic is used in low doses, not more than 1 g per 40 g cement package. Another significant concern is the increased economic cost, which could be overlooked if there were enough savings in treating fewer prosthetic infections. Finally, there is also a risk of selection of antibiotic-resistant strains of bacteria and this could be the main concern. If used, the choice of the antibiotic mixed in ALBC should consider microbiological aspects(broad antimicrobial spectrum and low rate of resistant bacteria), physical and chemical aspects(thermal stability, high water solubility), 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low risk to allergic reactions or toxicity) and economic aspects(not too expensiv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in ALBC are gentamicin, tobramycin and vancomycin. In conclusion, there is a paucity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in the use of ALBC in primary TKAs and the actual evidence of the effect of ALBC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infection is insufficient. This, in addition to concerns about patient safety, risks of increase in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microorganisms and the increase in costs in the procedure, lead us to recommend a cautious use of ALBC, perhaps only in high-risk patients(immunocompromised, morbidly obese, diabetic and patients with previous history of fracture or infection around the knee) unless the benefits of ALBC use were fully proven. Meanwhile, the rigorous use of peri-operative prophylactic systemic antibiotics and adoption of efficient antiseptic procedures and improved surgical techniques must be considered the gold standard in infection prevention in TKA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biotic loaded CEMENT Antibiotic toxicIT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fection PROPHYLAXIS Economic cos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下载PDF
Collaborative planning approach for anti-bioterrorism emergency facility location based on aerodynamics
3
作者 刘明 赵林度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7年第S1期105-110,共6页
To smooth the correlation process from bio-virus diffusion to emergency relief response,the Gaussian plume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diffusion of dangerous sources,where the bio-virus concentration at any given po... To smooth the correlation process from bio-virus diffusion to emergency relief response,the Gaussian plume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diffusion of dangerous sources,where the bio-virus concentration at any given point in affected areas can be calculated.And the toxic load rule is introduced to define the borderline of the dangerous area at different levels.Combined with this,different emergency levels of different demand points in dangerous areas are confirmed using fuzzy clustering,which allows demand points at the same emergency level to cluster in a group.Some effective emergency relief centers are chosen from the candidate hospitals which are located in different emergency level affected areas by set covering.Bioterrorism experiments which were conducted in Nanjing,Jiangsu province are simulated,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ovel method can be used efficiently by decision makers during an actual anti-bioterrorism reli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rgency facility location Gaussian plume model(GPM) toxic load rule fuzzy clustering set covering
下载PDF
突发有毒气体泄漏事故应急模型开发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子民 周英 +1 位作者 李琦 毛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1-157,共7页
针对突发有毒气体泄漏事故,基于环境毒理学、GIS以及运筹学等基本方法和研究成果,探讨应急模型的建模方法和开发过程。使用高斯烟羽模型预测泄漏气体的扩散;基于毒气负载和AEGL标准评估事故危害,并开发以建筑物吸引率为核心的影响居民... 针对突发有毒气体泄漏事故,基于环境毒理学、GIS以及运筹学等基本方法和研究成果,探讨应急模型的建模方法和开发过程。使用高斯烟羽模型预测泄漏气体的扩散;基于毒气负载和AEGL标准评估事故危害,并开发以建筑物吸引率为核心的影响居民估算方法;基于最小伤害准则计算最佳应急疏散路线,并使用Logit模型进行疏散暴露评估;以最短救援时间为目标构建医疗资源的配置模型。将应急模型应用于模拟的气体泄漏场景,结果表明,模型开发方法有效,应急模型具有实用性,能够为应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模型 气体泄漏事故 有毒气体 毒气负载 突发事件
下载PDF
厌氧消化技术在处理有机废弃物方面的应用现状
5
作者 王兆轩 敖国旭 +2 位作者 葛菁萍 孙珊珊 凌宏志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0期84-91,共8页
本研究聚焦于评估厌氧消化技术在处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能源和有机肥料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其对环境影响的减缓作用。采用文献综述方法,深入分析了温度、碳氮比、有机负荷率、挥发性脂肪酸、水力停留时间和pH等因素如何影响厌氧消... 本研究聚焦于评估厌氧消化技术在处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能源和有机肥料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其对环境影响的减缓作用。采用文献综述方法,深入分析了温度、碳氮比、有机负荷率、挥发性脂肪酸、水力停留时间和pH等因素如何影响厌氧消化过程的效率与稳定性。研究表明,这些参数对促进微生物活动、加快有机物分解以及维持系统稳定运行均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对玉米秸秆、畜禽粪便和厨余垃圾等典型有机废弃物的案例分析,验证了厌氧消化技术的有效性,并详细阐述了该过程中关键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菌和古菌在不同阶段如水解、酸化、乙酸化和产甲烷中的作用机制。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有毒物质生成问题及其管理策略。最终,文章建议通过提升厌氧消化效率、开发新型反应器技术以及加强微生物种群研究,将有助于使厌氧消化技术在未来实现更高效、稳定且广泛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有机废弃物 资源循环利用 环境污染 微生物群落 有毒物质管理 温度 碳氮比 有机负荷率 挥发性脂肪酸 水力停留时间 pH
下载PDF
重大事故人员应急疏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温丽敏 陈宝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9-73,共5页
介绍了遗传算法和毒负荷的基本概念,给出了基于有毒气体泄漏事故后果预测仿真人员疏散最佳路径选择的遗传算法的模型。在该模型中,人员疏散最佳路径选择算法与遗传算法在该领域的应用较为新颖,且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遗传算法 重大事故 应急疏散 模型 化工企业
下载PDF
有毒气体危害区域划分之临界浓度标准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崔辉 徐志胜 +1 位作者 宋文华 胡卫萱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3期80-84,共5页
通过研究毒物伤害准则进而界定有毒气体危害浓度,对有毒气体泄漏扩散后的危害区域进行分级划分,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即时有效的减轻有毒气体对人员的伤害。最后,以氯为例,对比其在不同伤害准则下危害区域划分临界浓度标准值... 通过研究毒物伤害准则进而界定有毒气体危害浓度,对有毒气体泄漏扩散后的危害区域进行分级划分,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即时有效的减轻有毒气体对人员的伤害。最后,以氯为例,对比其在不同伤害准则下危害区域划分临界浓度标准值,数值差别较大,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选择最适当的标准来划分危害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气体 毒物浓度伤害准则 毒物浓时积准则 毒负荷准则 危害区域
下载PDF
基于H_2S毒性负荷的山区含硫气井应急计划区的划分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陈胜 江田汉 +2 位作者 邓云峰 席学军 郭再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8-671,675,共5页
研究山区含硫气井应急计划区划分方法,为制订其安全生产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典型山区地形的3口含硫气井,采用大涡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H2S释放速率、不同风速和风向、不同井喷点火时间的组合条件下H2S在大气中的扩散浓度场。用积分方... 研究山区含硫气井应急计划区划分方法,为制订其安全生产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典型山区地形的3口含硫气井,采用大涡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H2S释放速率、不同风速和风向、不同井喷点火时间的组合条件下H2S在大气中的扩散浓度场。用积分方法计算了各井H2S毒性负荷的时空分布,研究了H2S毒性负荷与H2S释放速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以H2S释放速率为指标的山区含硫气井应急计划区的划分方法。结果表明,本次分析所用的591口H2S释放速率大于零的川渝地区含硫气井中,16.75%的含硫气井应急计划区半径大于公众安全防护距离。对于中国主要含硫气井集中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川渝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言,该方法是比较适用且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含硫气井 硫化氢扩散 释放速率 毒性负荷 应急计划区 大涡模拟方法
下载PDF
T-S模糊神经网络在厌氧反应器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曹刚 李明玉 +1 位作者 王君 房献宝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9-123,共5页
3个厌氧反应器运行稳定后,用三氯甲烷和2、4-二硝基酚作为毒物负荷对它们进行了冲击试验。利用负荷冲击试验所得的数据集建立了T-S模糊神经网络,并用其预测了反应器的容积产气率、挥发性脂肪酸和CH4体积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某一反... 3个厌氧反应器运行稳定后,用三氯甲烷和2、4-二硝基酚作为毒物负荷对它们进行了冲击试验。利用负荷冲击试验所得的数据集建立了T-S模糊神经网络,并用其预测了反应器的容积产气率、挥发性脂肪酸和CH4体积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某一反应器建立的T-S模糊神经网络可以很好地预测毒物负荷冲击下该反应器的容积产气率、挥发性脂肪酸和CH4变化规律,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均>0.850;但是基于某一反应器建立的模糊神经网络用来预测其他反应器时,其预测能力较差,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基本上<0.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神经网络 毒物负荷 厌氧反应器 预测
下载PDF
基于动态毒性负荷的人员疏散安全评估方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席学军 史聪灵 代德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0-173,共4页
毒气泄漏事故在高含硫气田及化工园区频繁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周边公众迅速进行疏散是应急的首要任务。我国很多地区制定了疏散方案,但是如何评估疏散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我国泄漏事故特点和周边居民情况,对以往... 毒气泄漏事故在高含硫气田及化工园区频繁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周边公众迅速进行疏散是应急的首要任务。我国很多地区制定了疏散方案,但是如何评估疏散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我国泄漏事故特点和周边居民情况,对以往评估方法缺陷进行了剖析,提出基于动态毒性负荷分析的安全疏散评估方法。该方法在毒气扩散的精确3d模拟及疏散模拟的基础上,用差分法对人员行走过程中的毒性负荷Pc进行的计算,最终得出相应的致死概率Pr,并通过一个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能够详尽、准确规划疏散区域、搬迁区域和避难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毒性负荷 疏散 安全评估 应急 致死概率
下载PDF
考虑空间效应的毒气扩散当量危害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霞忠 田丹 +2 位作者 晋良海 谢雪凌 陈雁高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为揭示空间尺寸对扩散毒气当量危害的影响规律,参考毒气危害程度评价标准,提取有限空间毒气危害程度评价因素,运用均一质量浓度模型与仿真方法,以毒物负荷准则为基础,融合空间毒气动态变化浓度与暴露时间等因素,构建毒气扩散当量危害模... 为揭示空间尺寸对扩散毒气当量危害的影响规律,参考毒气危害程度评价标准,提取有限空间毒气危害程度评价因素,运用均一质量浓度模型与仿真方法,以毒物负荷准则为基础,融合空间毒气动态变化浓度与暴露时间等因素,构建毒气扩散当量危害模型。模拟不同尺寸空间的毒气扩散浓度与人群疏散时间,生成不同有限空间中毒气扩散浓度动态变化曲线,仿真计算人群暴露时间,揭示空间效应对扩散毒气当量危害的影响机制,量化分析有限空间中扩散毒气的危害程度。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空间尺寸的增加,毒气扩散当量危害值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并在空间大小达到某一值时,毒气当量危害值达到峰值,在峰值点的左右邻域内,空间尺寸越大,毒气扩散当量危害值的增长与衰变速率就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气扩散 当量危害 均一质量浓度 毒物负荷准则 空间效应
下载PDF
发光细菌法研究纸浆CEH漂白废水的毒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方战强 李友明 曾志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84-88,共5页
采用发光细菌法对纸浆CEH漂白废水进行毒性研究,其中C段废水的毒性最大,其EC50为28 83%,属于强毒级别;E段、H段废水的EC50分别为68 92%、267 9%,分别属于毒、无毒级别;其中C段的毒性排放负荷约占总废水毒性排放负荷的67 5%左右;结果表明... 采用发光细菌法对纸浆CEH漂白废水进行毒性研究,其中C段废水的毒性最大,其EC50为28 83%,属于强毒级别;E段、H段废水的EC50分别为68 92%、267 9%,分别属于毒、无毒级别;其中C段的毒性排放负荷约占总废水毒性排放负荷的67 5%左右;结果表明,漂白废水的毒性排放负荷较大,约为423 92TU·m3·t(浆)-1,相当于42 93gHgCl2·t(浆)-1,对其治理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白废水 发光细菌法 EC50 排放 毒性研究 治理 负荷 忽视 左右 CL2
下载PDF
毒性气体泄漏事故人员应急避难方式决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尹新 潘旭海 吴玉剑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8,共5页
毒气泄漏事故发生后,由于事故影响区域自然条件不同,采取的避难方式有所不同.通过对2种避难方式、避难效果的研究以确定最终避难方式.介绍了2种避难方式、避难效果评价的方法.通过化学泄漏特征、气象条件、房屋渗透率等对避难效果的影... 毒气泄漏事故发生后,由于事故影响区域自然条件不同,采取的避难方式有所不同.通过对2种避难方式、避难效果的研究以确定最终避难方式.介绍了2种避难方式、避难效果评价的方法.通过化学泄漏特征、气象条件、房屋渗透率等对避难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根据成功撤离危险区域时间,累积毒负荷超过毒负荷临界值时间,室内外毒负荷利用列表法、决策树提出了确定毒性气体泄漏避难方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气体 毒负荷 就地避难 疏散 应急响应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UASB反应器运行状态估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刚 徐向阳 +2 位作者 李明玉 汤心虎 王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0-814,共5页
用C-均值聚类方式对毒物负荷冲击下的UASB反应器所有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由反应器稳定运行状态时的性能参数值分别确定了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运行状态的隶属函数.结果表明,估计反应器运行状态的最佳因素集为{VFA、ALK、VGP、... 用C-均值聚类方式对毒物负荷冲击下的UASB反应器所有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由反应器稳定运行状态时的性能参数值分别确定了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运行状态的隶属函数.结果表明,估计反应器运行状态的最佳因素集为{VFA、ALK、VGP、CH4},VFA、ALK、VGP和CH4的最佳权重分别为0.40、0.20、0.10和0.30;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可有效的估计毒物负荷冲击下厌氧反应器运行状态,并能判定反应器在各个时刻处于不同运行状态的隶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毒物负荷 UASB 状态估计 C-均值聚类
下载PDF
有毒物冲击负荷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戴友芝 施汉昌 钱易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4,共5页
在 16.2L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中,以五氯酚钠配水进行了毒物冲击负荷试验当进水 COD为 1100~1200mg/L,HRT为 24h时,连续两大投加五氯酚钠 1772、 17.48mg/L,再以 1~2mg/L连... 在 16.2L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中,以五氯酚钠配水进行了毒物冲击负荷试验当进水 COD为 1100~1200mg/L,HRT为 24h时,连续两大投加五氯酚钠 1772、 17.48mg/L,再以 1~2mg/L连续进水结果表明,ABR具有较强的抗毒物冲击自助,反应器后段 COD去除率在第6d可基本恢复到冲击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 五氯酚钠 毒物冲击负荷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苇浆少污染漂白废水的毒性及毒性污染负荷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宇 方战强 +1 位作者 李友明 陈中豪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4-27,共4页
采用发光细菌法对苇浆OHMP漂白废水进行了毒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O段废水的EC50为233.4%,属于无毒级别;H段废水的EC50为224.0%,属于无毒级别。总毒性排放因子(TEF)为53.89 TU.m3/t浆,其中O段废水的TEF为26.54 TU.m3/t浆,占总量的49.2%,... 采用发光细菌法对苇浆OHMP漂白废水进行了毒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O段废水的EC50为233.4%,属于无毒级别;H段废水的EC50为224.0%,属于无毒级别。总毒性排放因子(TEF)为53.89 TU.m3/t浆,其中O段废水的TEF为26.54 TU.m3/t浆,占总量的49.2%,H段的TEF为27.35TU.m3/t浆,占总量的50.8%。总毒性排放负荷相当于HgCl25.388g/t浆,毒性排放负荷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细菌 毒性 漂白废水 毒性排放负荷
下载PDF
交通隧道CO动态浓度控制指标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邢荣军 徐湃 +1 位作者 蒋树屏 郑友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0-535,共6页
合理的交通隧道通风控制浓度目标限值,不仅能够为司乘人员提供健康良好的行车环境,而且能够节约大量的电能。本文从纵向通风方式的污染物浓度分布趋势入手,分析了车辆通过隧道时人体受到污染物的暴露当量的表达式。进而研究了CO与人体... 合理的交通隧道通风控制浓度目标限值,不仅能够为司乘人员提供健康良好的行车环境,而且能够节约大量的电能。本文从纵向通风方式的污染物浓度分布趋势入手,分析了车辆通过隧道时人体受到污染物的暴露当量的表达式。进而研究了CO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机理,应用初始条件得到了CFK方程的解析解及数值解。将3%作为人体血液中COHb浓度的最大允许值,并且综合考虑污染物浓度c和通过时间t两个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浓度控制方式的污染物负载指标表达式。通过实例计算对所提出的控制指标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适应交通流不断变化的特点,对通风控制更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隧道 动态浓度 毒气负载 控制指标
下载PDF
蔗渣浆CEH漂白废水的毒性及毒性污染负荷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方战强 李友明 陈中豪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8-70,共3页
采用发光细菌法对蔗渣浆CEH三段漂白废水进行了毒性研究 ,其中C段废水的毒性最大 ,其EC50 为 2 8.83% ,属于强毒级别 ;E段、H段废水的EC50 分别为 6 8.92 %、2 6 7.9% ,分别属于毒、无毒级别 ;其中C段的毒性排放负荷约占总废水毒性排放... 采用发光细菌法对蔗渣浆CEH三段漂白废水进行了毒性研究 ,其中C段废水的毒性最大 ,其EC50 为 2 8.83% ,属于强毒级别 ;E段、H段废水的EC50 分别为 6 8.92 %、2 6 7.9% ,分别属于毒、无毒级别 ;其中C段的毒性排放负荷约占总废水毒性排放负荷的 6 7.5 %左右 ;结果表明 ,漂白废水的毒性排放负荷较大 ,约为 4 2 3.92 (TU·m3 吨浆 ) ,相当于 4 2 .93(gHgCl2 吨浆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细菌 毒性 漂白废水 毒性排放负荷
下载PDF
废纸脱墨废水的毒性及其污染负荷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宇 雷晓春 薛国新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1-43,共3页
利用优选的发光细菌对二次纤维脱墨废水的急性毒性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脱墨工艺条件下的废水毒性大致相似,120 t/d和250 t/d脱墨生产工艺废水急性毒性EC50分别为69.96%和67.78%,均属于毒性级别;其总有机污染负荷CODCr分别为25.7... 利用优选的发光细菌对二次纤维脱墨废水的急性毒性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脱墨工艺条件下的废水毒性大致相似,120 t/d和250 t/d脱墨生产工艺废水急性毒性EC50分别为69.96%和67.78%,均属于毒性级别;其总有机污染负荷CODCr分别为25.71 kg/t浆和20.35 kg/t浆,总毒性排放因子分别为17.88 TU.m3/t浆和15.54 TU.m3/t浆,相当于0.143 g/t浆和0.148 g/t浆的HgC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纸脱墨废水 毒性 污染负荷
下载PDF
建筑材料对火反应特性及分级体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引擎 陈景辉 季广其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1年第5期17-20,共4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外对耐火建筑材料的分级体系 ,分析了分级体系所依据的基本参数是材料热释放速率的最大值和总放热量 。
关键词 建筑材料 火灾荷载 毒性 热释放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