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trace Ag on precipita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xtruded Mg−Gd−Y−Zr alloys 被引量:2
1
作者 Dong-dong ZHANG Chu-ming LIU +2 位作者 Shu-nong JIANG Ying-chun WAN Zhi-yong CHE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394-3404,共11页
The effects of trace Ag element on the precipitation behavior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g−7.5Gd−1.5Y−0.4Zr(wt.%)alloy by means of tensile test,X-ray diffractometry,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lectron backsc... The effects of trace Ag element on the precipitation behavior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g−7.5Gd−1.5Y−0.4Zr(wt.%)alloy by means of tensile test,X-ray diffractometry,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ometry,an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here is an unusual texture(á0001ñ//extrusion direction)in the extruded Mg−Gd−Y−Zr alloys containing 0.5 wt.%Ag.During the aging periods at 225℃,the addition of the trace Ag does not form new precipitates,just accelerates aging kinetics,and refinesβ′precipitates,there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density of theβ′precipitates by Ag-clusters.Moreover,the Mg−Gd−Y−Zr alloy containing 0.5 wt.%Ag shows the most excellent synergy of strength and plasticity(408 MPa of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265 MPa of yield strength,and 12.9%of elongation to failure)after peak-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ag Mg−Gd−Y−Zr alloy β′phase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下载PDF
豫西熊耳山蒿坪沟Ag-Au-Pb-Zn多金属矿床闪锌矿矿物学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成矿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金波 张德贤 +2 位作者 胡子奇 陈绍炜 谢小雨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13,共16页
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豫西熊耳山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带和断裂带内,成矿与区内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目前该矿床的研究集中于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但从矿物角度示踪成矿... 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豫西熊耳山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带和断裂带内,成矿与区内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目前该矿床的研究集中于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但从矿物角度示踪成矿过程的报道较少。本文以矿石中不同世代闪锌矿为研究对象,开展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查明不同世代闪锌矿的矿物学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以反演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进而约束矿床成因类型。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闪锌矿主要存在两个世代:第一世代闪锌矿(Sp1)呈黑褐色或浅褐色,常与黄铁矿和黄铜矿共生,相对富集Fe、Mn、Cd、Cu和In;第二世代闪锌矿(Sp2)呈黄褐色或暗褐色,与大量方铅矿共生,裂隙被它形黄铁矿和碳酸盐充填,相对富集Co、Ge、Sn和Pb。闪锌矿中主要富集的元素为Fe、Co和In,其中Fe、Mn、Cd、Co和In等元素基本是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闪锌矿的矿物晶格中,而Ag、Sb、Cu和Pb可能是以子矿物或显微包裹体的形式赋存。此外,Zn/Cd、Zn/Fe和Ga/In比值以及Fe温度计指示闪锌矿形成于中低温(沉淀时流体温度为229~259℃)和低硫逸度(lgƒ(S_(2))=-12.0~-10.1)的环境下,由成矿阶段II(Sp1到成矿阶段Ⅲ(Sp2其成矿温度可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结合面扫描分析结果,指示闪锌矿从核部到边缘温度逐渐降低。通过与国内外典型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对比,结合本矿床闪锌矿中低的Ga/In和Ge/In比值及Ge含量的特征,指示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有岩浆活动的参与。综合认为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可能属于岩浆期后热液蚀变岩型和脉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 闪锌矿微量元素 LA-ICP-MS 面扫描 矿床成因
下载PDF
Cu、Sn、Ag同位素在古金属制品溯源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程文斌 郎兴海 +6 位作者 欧阳辉 彭义伟 陈翠华 谢富伟 王勇 彭强 杨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01-2024,共24页
近年来,随着同位素分析方法的不断突破和新一代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测试技术的广泛应用,Cu、Sn、Ag等非传统同位素在古代金属制品溯源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Cu、Sn、Ag同位素在古代金属制... 近年来,随着同位素分析方法的不断突破和新一代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测试技术的广泛应用,Cu、Sn、Ag等非传统同位素在古代金属制品溯源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Cu、Sn、Ag同位素在古代金属制品应用研究的相关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①由于不同矿床之间Cu、Sn、Ag同位素存较大重叠,这些同位素均难以作为独立的证据追溯金属制品的地质来源;②Cu同位素在原生矿石与表生矿石之间存在较大的分馏,是示踪铜矿石类型的可靠方法,Ag同位素也具推断银矿石类型的潜力;③将Cu、Sn、Ag同位素与Pb同位素、微量元素相结合,并采用合理的统计方法,开展综合溯源研究将是今后应用非传统同位素进行古代金属制品溯源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同位素 Sn同位素 ag同位素 古代金属制品 溯源研究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race Oxygen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 Pure Silver during Natural Aging
4
作者 XIE Hongchao ZHUANG Dianxiang +4 位作者 LI Ji CHEN Liangwei YANG Anheng LUO Yanbo ZHU Yong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54-158,共5页
Two kinds of high pure silver materials with 5.3 ppm oxygen and 32.7 ppm oxygen were prepared by various melting processes, both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accumulative rolling with 95% thickness reduction. Their mecha... Two kinds of high pure silver materials with 5.3 ppm oxygen and 32.7 ppm oxygen were prepared by various melting processes, both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accumulative rolling with 95% thickness reduction.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tested during long natural ag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 sheet with 5.3 ppm oxygen is at full annealed state when natural aging 58 days or kept at 150℃ for 30 minutes, and the Ag sheet with 32.7 ppm oxygen is a little of recovery when natural aging a year. It is suggested that appropriate oxygen interstitial solute in Ag solid solution and a few of Ag2O particles at Ag grain boundaries impede the recovery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Ag she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 trace oxygen natural aging mechanical property
下载PDF
Highly sensitive and stable SERS probes of alternately deposited Ag and Au layers on 3D SiO2 nanogrids for detection of trace mercury ions 被引量:1
5
作者 Yi Tian Han-Fu Wang +6 位作者 Lan-Qin Yan Xian-Feng Zhang Attia Falak Pei-Pei Chen Feng-Liang Dong Lian-Feng Sun Wei-Guo Ch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497-506,共10页
The hazard of Hg ion pollution triggers the motivation to explore a fast, sensitive, and reliable detection method. Here, we design and fabricate novel 36-nm-thick Ag-Au composite layers alternately deposited on three... The hazard of Hg ion pollution triggers the motivation to explore a fast, sensitive, and reliable detection method. Here, we design and fabricate novel 36-nm-thick Ag-Au composite layers alternately deposited on three-dimensional (3D) periodic SiO2 nanogrids as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probes. The SERS effects of the probes depend mainly on the positions and intensities of their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LSPR) peaks, which is confirmed by the absorption spectra from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calculations. By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and material to maximize the intrinsic electric field enhancement based on the design method of 3D periodic SERS probes proposed, high performance of the Ag-Au/SiO2 nanogrid probes is achieved with the stability further enhanced by annealing. The optimized probes show the outstanding stability with only 4.0% SERS intensity change during 10-day storage, the excellent detection uniformity of 5.78% (RSD), the detection limit of 5.0 × 10-12 M (1 ppt), and superior selectivity for Hg ions. The present study renders it possible to realize the rapid and reliable detection of trace heavy metal ions by developing high- performance 3D periodic structure SERS probes by designing novel 3D structure and optimizing plasmonic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ag-Au composite layer nanostructure design trace Hg ions detection
下载PDF
福建行洛坑钨矿床白钨矿Sm-Nd等时线年龄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6
作者 陈柏林 申景辉 +1 位作者 高允 王光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3-477,共15页
行洛坑超大型钨矿床位于福建省宁化县东部,是武夷山成矿带内最大的钨矿床,具有储量大、品位低、黑钨矿与白钨矿资源量相近的特点。白钨矿作为含钨矿物,其形成年龄可以代表矿床的成矿时代,其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成矿作用环境和过程。文章... 行洛坑超大型钨矿床位于福建省宁化县东部,是武夷山成矿带内最大的钨矿床,具有储量大、品位低、黑钨矿与白钨矿资源量相近的特点。白钨矿作为含钨矿物,其形成年龄可以代表矿床的成矿时代,其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成矿作用环境和过程。文章在对行洛坑钨矿床钨矿脉特征、黑钨矿与白钨矿赋存状态开展调查的基础上,挑选白钨矿单矿物进行了Sm-Nd等时线测年和微量元素测试。研究结果显示,白钨矿结晶年龄为(142.6±2.8)Ma,略小于黑钨矿原位U-Pb年龄(150.5±8.1)Ma和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147.5±2.9)Ma,与矿区隐伏岩体成岩年龄143.5~149.5 Ma在误差范围内完全吻合,也与矿物结晶世代关系吻合,都属于晚侏罗世的产物,说明钨成矿与隐伏岩体成岩近于同时或稍晚发生。白钨矿中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显示第一世代成矿流体中Eu3+<<Eu2+,指示成矿流体为还原性流体;第二世代成矿流体中Eu3+>>Eu2+,指示成矿流体为氧化性流体。行洛坑钨矿成矿与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其大地构造背景和动力学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成矿年龄 微量元素特征 成矿流体性质 行洛坑钨矿床
下载PDF
微量Ag对形变Cu-Fe原位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克明 周海涛 +4 位作者 陆德平 Andrej Atrens 邹晋 陈志宝 谢仕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7,共6页
采用熔铸-中间热处理-形变工艺制备了Cu-14Fe及Cu-14Fe-0.06Ag原位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数字微欧计及液晶电子拉力试验机研究了微量Ag对Cu-14Fe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Ag的加入使Cu-14F... 采用熔铸-中间热处理-形变工艺制备了Cu-14Fe及Cu-14Fe-0.06Ag原位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数字微欧计及液晶电子拉力试验机研究了微量Ag对Cu-14Fe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Ag的加入使Cu-14Fe合金枝晶组织更发达且枝晶臂直径更小,相同形变量下形成的纤维更加细小均匀,材料的强度显著提高,电导率也有所上升,伸长率略有提高,冷加工性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ag 原位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下载PDF
微量Ag,Mg对Al-Cu-Li合金时效特性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兰萍 陈康华 +1 位作者 郑子樵 黄永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22-1325,共4页
研究了微量Ag,Mg对Al-Cu-Li合金显微组织和时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加Ag对Al-Cu-Li系2197合金的固溶强化效果很小,但有较强的时效强化作用,Ag含量不同,时效强化效果也不同;Ag,Mg共同加入提高了T1相(Al2CuLi)的析出速率和析出密度... 研究了微量Ag,Mg对Al-Cu-Li合金显微组织和时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加Ag对Al-Cu-Li系2197合金的固溶强化效果很小,但有较强的时效强化作用,Ag含量不同,时效强化效果也不同;Ag,Mg共同加入提高了T1相(Al2CuLi)的析出速率和析出密度,使合金具有较大的固溶强化效果及最强烈的时效响应和时效强化效果。Ag,Mg的添加对合金的不同影响可通过溶质原子与空位、溶质原子与溶质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Li合金 微最ag Mg 时效特性 显微组织
下载PDF
低温时效及微量Ag对超高强度Al-Zn-Mg-Cu 被引量:6
9
作者 冯春 刘志义 宁爱林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1,共5页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Al12.2%Zn2.48%Cu2.0%Mg0.15%Zr0.166%Ag(合金1)、Al9.99%Zn1.72%Cu2.5%Mg0.13%Zr(合金2)两种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热分析、金相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及EDS分析、SEM形貌观察,分析了两种合金的微观组织...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Al12.2%Zn2.48%Cu2.0%Mg0.15%Zr0.166%Ag(合金1)、Al9.99%Zn1.72%Cu2.5%Mg0.13%Zr(合金2)两种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热分析、金相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及EDS分析、SEM形貌观察,分析了两种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强化固溶后低温时效工艺可使合金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改善合金的塑性。合金1经100℃×80h时效后的峰值强度达到了753MPa以上,伸长率为9.3%;合金2经100℃×48h时效后的峰值强度达到了788MPa以上,伸长率为9.7%。合金1中微量Ag的加入会促进G.P.区和过渡相的形成,并提高过渡相的稳定性,使合金到达峰值的时间延长,延缓过时效。但是向合金中添加微量Ag会促进粗大相的形成,消耗了合金元素Zn、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低温时效 力学性能 微量ag
下载PDF
复杂岩体中锆石的成因判识及其对锆石U-Pb年龄的影响:以辽河坳陷太古宇基底中的锆石为例
10
作者 杨飞 韩宏伟 +4 位作者 边天一 苑晓娇 郭晓飞 邹德慧 孟凡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8-1325,共18页
复杂岩体经历了长期地质演化,内部所含锆石成因十分复杂。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根据锆石外部形态、CL发光强度、内部结构以及微量元素特征,本文将锆石成因类型归纳为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以及热液作用3大类9小类。在锆石U-Pb定年的过程中,单... 复杂岩体经历了长期地质演化,内部所含锆石成因十分复杂。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根据锆石外部形态、CL发光强度、内部结构以及微量元素特征,本文将锆石成因类型归纳为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以及热液作用3大类9小类。在锆石U-Pb定年的过程中,单颗粒锆石或锆石上不同位置的成因判识是获取高质量U-Pb年龄数据的前提。以渤海湾辽河坳陷基底复杂岩体为例,对岩体内具有核—边结构的复杂成因锆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获取不同成因锆石的U-Pb年龄,进而探讨锆石成因对获取高质量U-Pb年龄的重要意义。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的核部多见岩浆成因环带结构,也可见斑杂状、海绵状及扇形分带等变质成因结构,边部呈现变质重结晶成因的扇形和冷杉叶结构。锆石核部Th/U比值(0.39~1.32)和分散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核部存在岩浆结晶锆石、变质锆石以及变质残余锆石,边部主要是变质重结晶作用或流体蚀变形成的增生边。基于锆石的成因类型划分,从3个样品锆石核部和边部分别获得了代表原岩形成时间的岩浆年龄和变质作用时间的变质年龄。辽河坳陷基底复杂岩体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基底存在两期新太古代晚期岩浆事件,分别为2586~2583 Ma、2565~2538 Ma,变质事件主要发生在2508~2501 Ma。辽河坳陷基底岩浆事件和变质事件的获得,对于揭示华北克拉通覆盖区前寒武纪基底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内部结构 锆石微量元素 成因类型 U-PB年龄 辽河坳陷
下载PDF
印章色痕形成时间鉴定的GC与HPLC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仁庆 林俊皓 张振宇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47-149,153,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种印油印章色痕中的挥发性醇类组分和不挥发性红色颜料组分进行检测,以两者含量的比值作为考查指标绘制加热老化和光照老化两种人工老化方式下的老化曲线以及自然老化曲线,总结了印章色痕中醇类组分... 利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种印油印章色痕中的挥发性醇类组分和不挥发性红色颜料组分进行检测,以两者含量的比值作为考查指标绘制加热老化和光照老化两种人工老化方式下的老化曲线以及自然老化曲线,总结了印章色痕中醇类组分的挥发规律,为印章色痕形成时间的理化鉴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印章色痕 形成时间 老化研究
下载PDF
微量Ag对Al-Cu-Mg-Mn-Zr合金组织与耐热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路聪阁 潘清林 +4 位作者 何运斌 李文斌 梁文杰 李运春 周迎春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11,共6页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微量Ag对Al-5.3Cu-0.8Mg-0.3Mn-0.15Zr合金薄板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微量Ag后,提高合金的时效硬化能力,缩短峰时效时间。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和高温耐热...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微量Ag对Al-5.3Cu-0.8Mg-0.3Mn-0.15Zr合金薄板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微量Ag后,提高合金的时效硬化能力,缩短峰时效时间。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和高温耐热性能得到提高,合金力学性能提高的原因在于析出一种更细小弥散的片状Ω相。未添加Ag的合金析出强化相为θ′相和少量S′相;添加Ag后,主要强化相为Ω相和少量θ′相。经固溶时效处理后,两种合金均发生完全再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Mn—Zr合金 微量ag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耐热性能
下载PDF
Cu-Ag合金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的沉淀强化效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宁远涛 张晓辉 吴跃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807-1810,共4页
研究了形变态Cu-10Ag和Cu-10Ag-RE合金原位纤维复合材料时效强化效应。在300℃以下温度时效显示连续沉淀并导致合金强化,在300℃以上温度时效显示不连续沉淀,析出片层状Ag沉淀并与Cu基体保持共格位向关系。在真应变η=6时效,合金具有高... 研究了形变态Cu-10Ag和Cu-10Ag-RE合金原位纤维复合材料时效强化效应。在300℃以下温度时效显示连续沉淀并导致合金强化,在300℃以上温度时效显示不连续沉淀,析出片层状Ag沉淀并与Cu基体保持共格位向关系。在真应变η=6时效,合金具有高的时效强化效应,其极限拉伸强度增幅可达约12%;而在真应变η=9.8时效,时效强化效应减弱,极限拉伸强度增幅约4%~5%。微量Ce或Y添加剂提高Cu-10Ag合金的时效强化效应及不连续沉淀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复合材料 CU-ag合金 沉淀强化 微量稀壬添加剂 极限拉伸强度
下载PDF
Al-Cu-Mg-(Ag/Li)合金中析出相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路聪阁 潘清林 +5 位作者 何运斌 刘晓艳 李文斌 梁文杰 周迎春 李运春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08年第1期434-438,共5页
Al-Cu-Mg系铝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耐热性能,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材料。微量Ag、Li的添加及复合添加能够改善Al-Cu-Mg系合金的性能,而析出相对合金的性能起决定作用。介绍了微量Ag、Li的添加及复合添加对Al-Cu-Mg合金析出相的影响... Al-Cu-Mg系铝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耐热性能,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材料。微量Ag、Li的添加及复合添加能够改善Al-Cu-Mg系合金的性能,而析出相对合金的性能起决定作用。介绍了微量Ag、Li的添加及复合添加对Al-Cu-Mg合金析出相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不同析出相的结构特征、形成条件以及析出序列,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合金微量ag微量“析出相
下载PDF
铬锆铜合金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15
作者 李俊琳 刘志坚 +3 位作者 陈远星 辛北平 程石 李晓民 《南方金属》 CAS 2024年第5期19-23,共5页
研究了Nb或Co微量元素以及冷变形量对铬锆铜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以优化铬锆铜合金成分和冷加工工艺。另外,对铬锆铜合金进行了时效处理+深冷处理的工艺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微量的Nb或Co元素的铬锆铜合金,在冷变形量50%附近时具有... 研究了Nb或Co微量元素以及冷变形量对铬锆铜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以优化铬锆铜合金成分和冷加工工艺。另外,对铬锆铜合金进行了时效处理+深冷处理的工艺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微量的Nb或Co元素的铬锆铜合金,在冷变形量50%附近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导电率,综合性能良好。深冷处理对含微量Nb或Co元素的铬锆铜合金性能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锆铜合金 微量元素 冷变形量 时效处理 深冷处理
下载PDF
土豆基碳量子点的制备、Mn掺杂及在Ag^(+)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家耀 韩维杰 +3 位作者 杨周平 施扬范 卢世平 刘新梅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93-2102,共10页
以土豆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发光碳量子点(CQDs),向体系中加入碳酸锰,合成了锰掺杂的CQDs(Mn-CQDs)。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QDs和Mn-CQDs... 以土豆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发光碳量子点(CQDs),向体系中加入碳酸锰,合成了锰掺杂的CQDs(Mn-CQDs)。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QDs和Mn-CQDs为球状,平均粒径3~5 nm;Mn掺杂增强了CQDs的荧光强度及稳定性;CQDs和Mn-CQDs最大激发波长分别为435 nm、395 nm,对应的发射波长分别为525 nm、465 nm。将CQDs、Mn-CQDs用于金属离子检测,它们都对Ag^(+)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对Ag^(+)的检测限分别为0.064μmol/L、0.027μmol/L,表明CQDs、Mn-CQDs可应用于水介质中Ag^(+)的痕量检测,Mn-CQDs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土豆基碳量子点 水热法 MN掺杂 痕量检测 银离子检测
下载PDF
Pb—Ag—Ca新型合金阳极(PAC阳极)用于电解MnO_2(EMD)的研究(Ⅱ)
17
作者 俞征 杨生恕 +3 位作者 朱军超 何家康 贾莉 刘宏 《贵州科学》 1993年第4期38-43,共6页
本文研究了用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由PAC阳极电解后的电解液(MnSO_4—H_2SO_4)中的痕量铅的各项实验条件。在此电解溶液(MnSO_4—H_2SO_4)中选加KCl支持电解质作为底液,所以pb^(2+)(Ⅱ)的微分脉冲极谱图,峰形良好便于测量,峰电位值为-0.4... 本文研究了用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由PAC阳极电解后的电解液(MnSO_4—H_2SO_4)中的痕量铅的各项实验条件。在此电解溶液(MnSO_4—H_2SO_4)中选加KCl支持电解质作为底液,所以pb^(2+)(Ⅱ)的微分脉冲极谱图,峰形良好便于测量,峰电位值为-0.44v(相对Ag—AgCl电位、实验值),可采用标准加入法确定含量,方法可靠,简便快速。为恒算PAC阳极消耗速度提供基础数据,消耗速度为4.8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 二氧化锰 合金 阳极
下载PDF
微分脉中极谱法测定EMD中,电解液MnSO_4—H_2SO_4中微量Pb及Pb—Ag—Ca阳极的消耗量
18
作者 杨生恕 俞征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1期47-51,共5页
在EMD(电解MnO_2)中及电解液MnSO_4—H_2SO_4中的微量Pb已用微分脉冲极谱法(D.P.P)测定,此微量Pb来源于在制备EMD过程中,新型Pb—Ag—Ca合金阳极(简称PAC阳极)的极微溶解。将KCL(aq.)分别加入用KCL(aq.)溶解EMD所得的Mnle_2(aq.)中及电... 在EMD(电解MnO_2)中及电解液MnSO_4—H_2SO_4中的微量Pb已用微分脉冲极谱法(D.P.P)测定,此微量Pb来源于在制备EMD过程中,新型Pb—Ag—Ca合金阳极(简称PAC阳极)的极微溶解。将KCL(aq.)分别加入用KCL(aq.)溶解EMD所得的Mnle_2(aq.)中及电解液MnSO_4—H_2SO_4中,作为底液,分别测定其D.P.P.图,峰形良好,Pb(Ⅱ)在前者及后者溶液中其峰电位分别为0.56V及-0.44V(v.s.Ag—Agcl)电位Pb(Ⅱ)含量可用标准加入法精确定量,此法简便、可靠、快速。此研究为PAC阳极用于EMD工业提供基础数据,并衡算得PAC阳极年消耗量为6.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D 电解液 微分脉冲极谱 二氧化锰 电解 炼铅
下载PDF
儿童友好城市的理论溯源、演进分期和分析框架——基于童年视角的全龄友好城市研究展望
19
作者 武昭凡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122,共12页
儿童友好城市研究是全球童年研究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童年社会学、女性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空间理论的影响下兴起。历经从20世纪70—80年代的萌芽酝酿期,20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末的初创探索期,到21世纪至今,进入奠基发展期,分析框架大... 儿童友好城市研究是全球童年研究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童年社会学、女性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空间理论的影响下兴起。历经从20世纪70—80年代的萌芽酝酿期,20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末的初创探索期,到21世纪至今,进入奠基发展期,分析框架大致经历从“年龄—发展”到“社会建构”再到“社会结构”的演变。针对当前“儿童”转向“童年”视角被忽视的问题,未来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应抓住全球童年研究浪潮,关注“代际关系和世代结构”下的空间问题,重启空间的教化和自然特性,提供“关注多代童年”的城市发展策略和基于童年视角的全龄友好城市方案,实现“人”(童年)、“地”(城市空间)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城市 理论溯源 演进分期 分析框架 童年视角 全龄友好
下载PDF
LA-HR-ICP-MS小束斑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瑞萍 李黎 +2 位作者 谢胜凯 谭靖 郭冬发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435-443,共9页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分析技术在同位素、元素含量分析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锆石是该技术最重要的测试对象之一。利用LA-ICP-MS技术,可以实现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同时测定。目前所建立方法的激光束...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分析技术在同位素、元素含量分析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锆石是该技术最重要的测试对象之一。利用LA-ICP-MS技术,可以实现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同时测定。目前所建立方法的激光束斑直径大部分在20μm以上,为了进一步缩小束斑直径,提高测试空间分辨率,建立适用于小颗粒锆石的原位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同时测定技术,将仪器灵敏度较高的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和193 nm准分子激光器(LA)联用,采用10、16和24μm的束斑直径对标准锆石GJ-1、Plešovice、MUD TANK和Qinghu的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获得的U-Pb年龄测试相对误差小于1.3%,206Pb/238U年龄测试精度良好,当激光束斑直径为24、16和10μm时,测试精度分别优于1.8%、2.9%和4.9%。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和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趋势与已发表数据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所获得的年龄及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可靠,空间分辨率高,可以为小颗粒锆石样品分析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LA-HR-ICP-MS U-PB年龄 微量元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