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coagulation disorder and accompanying intractable jaundice in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被引量:14
1
作者 Yang-Mei Li Hong-Zhi Yang +4 位作者 Wei-Bing Guan Qian-Shan Ke Min Dai He-Ping Xie Shi-Jun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9期6060-6064,共5页
AIM: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lVl) therapy on coagulation disorder and accompanying intractable jaundice in HBV-related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METHODS: Using str... AIM: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lVl) therapy on coagulation disorder and accompanying intractable jaundice in HBV-related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METHODS: Using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ccording to fibrinogen (Fib) levels, 145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due to hepatitis B complicated by coagulation disorder were treated. Of them, 70 in resear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CM by "nourishing yin, cooling blood and invigor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Western medicine, 75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he indexes of liver function,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bleeding even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prothrombin time (PT) was shorter and the fibrinogen (Fib) level was higher in the research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Fib = 1.6-2.0 g/L, 1.1-1.5 g/L, and ≤ 1.0 g/L). The total bilirubin (TBIL)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research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except for the subgroup of FIB ≤ 1.0 g/L. CONCLUSION: TCM therapy can improve coagulation fuction and decrease TB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Liver cirrhosis Coagulation disorder Nourishing yin cooling blood and invigorating blood circulation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Thermal Science to Tongue Inspec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2
2
作者 诸凯 魏珺 +4 位作者 马一太 何坚 张伯礼 高秀梅 王怡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4年第1期5-8,共4页
The study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by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thermal science is a new cut in point in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and its purpose is to study the tongue inspection in TCM from the view... The study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by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thermal science is a new cut in point in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and its purpose is to study the tongue inspection in TCM from the view of the bio heat transfer theory. In this paper human tongues were studied with the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technology. And the character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age, tongue color as well as infrared thermal tongue image concern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viscera was analyzed by the experimental data,which confirms that the change in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tongue is related to the diseases of different internal organs of the body. From a series of invasive experiments in animals, the blood perfusion rate was measured with the equipment of CBI 8000 Doppler Blood Flow Meter and MP 100 Physiologic Research System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on the surface of the tongue and the blood perfusion rate was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s the temperature on the surface of the tongue reflects objectively the tongue color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blood perfusion rate. This will help to develop some new cognition in the theory of T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ongue inspection bio heat transfer temperature on the surface of tongue blood perfusion rate
下载PDF
陈华教授从“阴虚瘀热”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总结
3
作者 杨伟吉 彭甜 +1 位作者 吴蔚波 陈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总结陈华教授从“阴虚瘀热”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证,总结整理病案资料,阐释陈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陈师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为风、... [目的]总结陈华教授从“阴虚瘀热”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证,总结整理病案资料,阐释陈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陈师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为风、痰、瘀、虚,病机为肺脾两虚,痰瘀阻络,迁延不愈,瘀热互结,创新性地提出从“阴虚瘀热”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总结出重视风邪,祛风解表;三因制宜,滋阴清瘀;详辨虚实,巧用和法;顾护中焦,健运脾胃的诊治经验。验案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辨为阴虚感冒,兼痰瘀阻滞证,陈师分期论治,滋阴清瘀治法贯穿疾病治疗的中后期,迁延期养阴退热、化痰祛瘀,恢复期养阴退热、健脾益气,疗效显著。[结论]陈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特色,从“阴虚瘀热”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对指导临床有较高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病因病机 阴虚瘀热 浙派中医儿科 名医经验 陈华
下载PDF
刘月婵从痰、瘀、热论治肿瘤患者化疗后诸症经验
4
作者 谭永振 肖姬 +3 位作者 张竞之 张双伟 曹明满 刘月婵(指导)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1期2103-2108,共6页
刘月婵主任,广东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40余年,对于肿瘤的中医治疗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刘主任也是连续三届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培养继承人6名,近年来主要研究肿瘤化疗后的中医辨证论治,并形成独立的学术思想。总结出主... 刘月婵主任,广东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40余年,对于肿瘤的中医治疗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刘主任也是连续三届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培养继承人6名,近年来主要研究肿瘤化疗后的中医辨证论治,并形成独立的学术思想。总结出主要从痰、瘀、热论治肿瘤化疗后诸症。并提出了燥湿化痰、清热润燥、活血化瘀等治疗原则。在改善肿瘤患者体质,抑制肿瘤生长,防止肿瘤复发及转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周期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学生们总结了名中医刘主任治疗各种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宝贵经验,与同仁共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化疗后 痰瘀热 痰瘀互结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基于中医农业理论创制新型生物农药的实践探索
5
作者 田向荣 陈劲宇 +1 位作者 阮班录 黄丽丽 《植物医学》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中医农业是利用中医药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实际问题,是实现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4个中医农业探索案例.首先论述了从“清热解毒”类传统中药复方及其单味药材中挖掘苦参碱、小檗碱和大黄... 中医农业是利用中医药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实际问题,是实现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4个中医农业探索案例.首先论述了从“清热解毒”类传统中药复方及其单味药材中挖掘苦参碱、小檗碱和大黄素甲醚等植物源农药,提出了传统“清热解毒”类中药复方及其单味中药是新型植物源农药创制的重要来源;接着对中药天仙子中挖掘具有新颖结构的天仙子新碱以创制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了阐述,从药效物质基础的角度对铁线莲属植物发挥“整体”药效以挖掘新颖结构农用活性分子的潜力进行了归纳;最后对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技术中的“治未病”策略、“两前两后”关键防控技术以及复方生物菌剂创制进行了阐述.以上中医农业实践探索为更好地利用中医药理论和资源创制新型生物农药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农业 生物农药 清热解毒 整体药效 治未病
下载PDF
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唐舒高 王佳佳 +2 位作者 田紫若 巴寅颖 迟莉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234-238,共5页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临床常用益气健脾、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补血养阴类中药组方治疗,其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减轻炎症反应、修复黏膜损伤、调节肠道微生态、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本文对常用单味中...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临床常用益气健脾、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补血养阴类中药组方治疗,其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减轻炎症反应、修复黏膜损伤、调节肠道微生态、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本文对常用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其临床治疗与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单味中药 益气健脾 清热祛湿 活血化瘀 补血养阴 综述
下载PDF
清肺化痰法治疗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雨沁 成颜琦 +6 位作者 李少滨 喻晓 唐凌 占程燕 李庭灏 张辰 方泓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7-44,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清肺化痰法治疗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SinoMed)、Embase、PubMed等数据库中清肺化痰法治疗痰热壅肺型CAP的... 目的系统评价清肺化痰法治疗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SinoMed)、Embase、PubMed等数据库中清肺化痰法治疗痰热壅肺型CAP的相关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0日。借助Cochrane 5.1.0系统手册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涉及102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21例、对照组508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肺炎吸收率、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方面高于对照组[OR=2.79,95%CI(1.78,4.38),P<0.00001;OR=3.57,95%CI(2.03,6.29),P<0.00001;OR=4.03,95%CI(2.15,7.59),P<0.00001];试验组中医证候改善率优于对照组[SMD=-0.81,95%CI(-1.39,-0.22),P<0.01];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能更好地控制白细胞计数[SMD=-0.78,95%CI(-1.10,-0.45),P<0.01]、C反应蛋白[SMD=-1.52,95%CI(-2.20,-0.85),P<0.01]、降钙素原[SMD=-1.84,95%CI(-2.85,-0.83),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MD=-0.64,95%CI(-0.97,-0.32),P<0.01]水平;在症状改善时间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能更好地缩短咳嗽缓解时间[SMD=-1.59,95%CI(-2.54,-0.64),P<0.01]、发热缓解时间[SMD=-1.09,95%CI(-1.73,-0.44),P<0.01]、肺部啰音缓解时间[SMD=-1.94,95%CI(-3.31,-0.57),P<0.01]。结论与单纯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相比,加用清肺化痰法治疗痰热壅肺型CAP能够更好促进肺炎吸收率、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中医证候、控制实验室指标及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但纳入的文献数量、质量有限,相关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痰热壅肺型 清肺化痰法 中医药疗法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下载PDF
猪副伤寒的中药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龚诗淼 杨植 +2 位作者 王煜轩 刘晓晔 董虹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猪副伤寒是一种主要引起仔猪腹泻的细菌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败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给畜牧养殖行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主要病原沙门菌侵袭肠道时,诱导上皮细胞凋亡,损伤肠道屏障,且诱发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焦亡,造成过度炎症,并抑制中性... 猪副伤寒是一种主要引起仔猪腹泻的细菌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败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给畜牧养殖行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主要病原沙门菌侵袭肠道时,诱导上皮细胞凋亡,损伤肠道屏障,且诱发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焦亡,造成过度炎症,并抑制中性粒细胞溶菌酶释放,减弱机体抗菌能力。中医认为该病系湿热内蕴,弥漫三焦,脏腑气滞血瘀,水谷精微无法吸收,机体无力抗邪。目前,该病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但随着耐药问题日益加重及“减抗”、“替抗”政策的施行,清热类中药逐渐被应用于猪副伤寒的防治,且疗效确切。本文总结了中药防治细菌性肠道疾病、调控革兰阴性菌感染和调控细胞焦亡信号通路以控制炎症的相关研究,重点讨论了中药对肠道损伤修复的调控作用,揭示了中药能够从修护肠道屏障和抗炎以“扶正”,抑制细菌以“祛邪”2个方面调控猪副伤寒,提出猪副伤寒用药应以清热类为主,同时根据症状选择小复方更贴合临床,与抗生素协同使用或可提高疗效,减缓细菌耐药性产生,为中药防控猪副伤寒提供参考,为该病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类中药 猪副伤寒 肠道炎症 细胞焦亡
下载PDF
基于“壮火食气”与“炎症-线粒体损伤”探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思路
9
作者 于汶仟 黄为钧 傅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3330-3335,共6页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并发症较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和病机演变过程较复杂。该文从中医“壮火食气”与现代医学的“炎症-线粒体损伤”机制探讨了T2DM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思路。“壮火食气”可反映T2DM的中医病机特点:以...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并发症较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和病机演变过程较复杂。该文从中医“壮火食气”与现代医学的“炎症-线粒体损伤”机制探讨了T2DM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思路。“壮火食气”可反映T2DM的中医病机特点:以“壮火”为发病重要因素,“食气”为病变过程,体现了T2DM以“正气虚”为本、“郁热”为标的根本病机,揭示了痰瘀助壮火的“壮火-气虚-痰瘀”的恶性循环病机演变规律。基于现代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提出了T2DM“炎症-线粒体损伤”的机制,并指出线粒体是打破“炎症-线粒体损伤”循环的关键治疗靶点,保护线粒体是T2DM“益气清热活血”治则的潜在生物学实质。将“壮火食气”的中医病机与现代医学的“炎症-线粒体损伤”机制相结合以探讨T2DM的发病机制,有望为中西医结合防治T2DM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火食气 2型糖尿病 炎症 线粒体损伤 益气清热活血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
10
作者 王凯悦 常惠 +2 位作者 王宇 朱梦一 吴效科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09,共7页
目的:借助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 目的:借助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21篇,纳入处方139首,涉及中药99味;平均使用频次为12.22次,使用频次≥13次的中药有22味,前5味中药分别是半夏、陈皮、甘草、竹茹、白术;使用中药四气顺序为:温性、寒性、平性、凉性、热性;五味顺序为:甘、辛、苦、酸、涩、咸;归经顺序为:脾经、胃经、肺经、心经、肾经、肝经、大肠经、胆经、小肠经和三焦经。通过关联规则对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常见药对及药物组合,其中核心药物组合为“半夏,陈皮,甘草”;通过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潜在核心药物组合16个(8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潜在新方组合8个。结论:治疗妊娠恶阻的高频中药多以补虚、化痰、理气、化湿药为主,且多具有止呕、保护胃黏膜、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胃肠道功能等作用;核心药物组合及潜在新方多以健脾益气、清热泻火、化痰行滞、养阴生津安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恶阻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健脾益气 清热泻火 化痰行滞 养阴生津安胎
下载PDF
基于Python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用药规律
11
作者 张锦楠 李友山 +3 位作者 杨剑锋 贾振 梁学威 陈丽娅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4期21-27,共7页
目的:基于Python方法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循证医学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并纳入DFU相关随机对照研究的中药处方,检索... 目的:基于Python方法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循证医学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并纳入DFU相关随机对照研究的中药处方,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2年9月1日。运用Python对其方药组成、药物剂量进行频次统计,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处方101首,共155味中药,总频次1 047次,其中使用频次≥15次的中药共17味;黄芪、当归、川芎、赤芍和红花是治疗DFU的主要药物,占总频次的58.8%;对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味甘、性温、归肝经的药物使用居于首位。得到桃仁-红花、川芎-红花、川芎-桃仁、玄参-金银花、赤芍-地龙、黄芪-牛膝、丹参-生地黄等相关性较高的药对,对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得到以黄芪、金银花-玄参、牛膝-当归-鸡血藤-丹参为主的药物新处方。结论:通过Python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DFU新处方中“黄芪-牛膝-当归-鸡血藤-丹参-金银花-玄参”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该方具有益气清热之效,为临床治疗DFU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循证医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PYTHON 中医药 用药规律 益气清热
下载PDF
白长川以清胃凉血法为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
12
作者 张起 李慧颖 +4 位作者 崔晓楠 李选 王玺美 赵亮 白长川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2期67-70,共4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自身免疫病。白长川教授认为其病机为阳明胃经热毒内迫营血,提出清胃凉血的总体治疗原则,发病阶段以清胃散化裁,清胃中之热毒,佐以犀角地黄汤、清营汤,透营凉血、解毒消斑;瘥后防复阶段以自...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自身免疫病。白长川教授认为其病机为阳明胃经热毒内迫营血,提出清胃凉血的总体治疗原则,发病阶段以清胃散化裁,清胃中之热毒,佐以犀角地黄汤、清营汤,透营凉血、解毒消斑;瘥后防复阶段以自创芪山地骨皮饮化裁,清血中余热,和血养血,同时兼顾调节免疫稳态。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液病 清胃凉血 中医药疗法 专家经验
下载PDF
IgA血管炎患儿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李雪娇 林晓洁 +4 位作者 梁妙珍 陈丽芳 徐槐敏 刘文甜 李玉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856-2862,共7页
【目的】探讨IgA血管炎(IgA vasculitis,IgAV,也称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IgAV患儿的病历资料,统计其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分析不同中医证素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以及蚊虫叮咬、病原体感染... 【目的】探讨IgA血管炎(IgA vasculitis,IgAV,也称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IgAV患儿的病历资料,统计其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分析不同中医证素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以及蚊虫叮咬、病原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131例IgAV患儿中,涉及的病位证素有肺97例(74.05%)、脾61例(46.56%)、肾54例(41.22%)、肝17例(12.98%)、心11例(8.40%);病性证素有血瘀131例(100.00%)、风湿125例(95.42%)、风热90例(68.70%)、湿热72例(54.96%)、血热49例(37.40%)、气虚19例(14.50%)、阴虚3例(2.29%)。(2)性别方面,女性69例(52.67%),男性62例(47.33%),女性多于男性;年龄方面,患儿主要集中在5~6岁,其中,小于4岁10例(7.63%),4岁18例(13.74%),5岁39例(29.77%),6岁34例(25.95%),7岁17例(12.98%),大于7岁13例(9.92%);血瘀、风湿、风热、湿热等证素多见于5~7岁年龄段,阴虚证素多见于7岁以上年龄段,血瘀证素各年龄段均可见。(3)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IgAV患儿中,过敏性鼻炎与血瘀[OR=2.236,95%CI(1.049~4.007)]、湿热[OR=2.183,95%CI(1.554~3.671)]、风湿[OR=1.202,95%CI(1.050~2.409)]呈正相关,病原体感染与血瘀[OR=3.199,95%CI(1.457~4.101)]、湿热[OR=1.119,95%CI(1.072~2.009)]呈正相关,蚊虫叮咬与血瘀[OR=4.533,95%CI(1.029~9.022)]、湿热[OR=2.257,95%CI(1.081~13.207)]呈正相关,性别与血瘀[OR=1.352,95%CI(1.271~3.018)]、风湿[OR=1.149,95%CI(1.071~3.102)]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IgAV的病位以肺为主,与五脏相关,病机特点为前期以血瘀、风湿热等标实为主,后期以气虚、阴虚等本虚为主。在IgAV患儿中,蚊虫叮咬、病原体感染、过敏性鼻炎更容易导致血瘀、风湿热;风热、湿热、血热、气虚等证素男性总体上多于女性,血瘀、风湿、阴虚等证素女性总体上多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血管炎 过敏性紫癜 中医证素 血瘀 风热 风湿 湿热 气虚 阴虚 危险因素 相关性 回顾性研究 儿童
下载PDF
曹烨民运用和营法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经验撷菁
14
作者 吴迪 王御震 +1 位作者 赵诚 曹烨民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2期83-85,118,共4页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曹烨民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以阳虚为本、络毒为标,治疗宜标本兼顾,整体与局部结合,以扶助脾肾阳气为主,同时清解络热邪毒;提出“因虚感邪,因邪致瘀,扶正为本,祛邪为先”的学术观点...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曹烨民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以阳虚为本、络毒为标,治疗宜标本兼顾,整体与局部结合,以扶助脾肾阳气为主,同时清解络热邪毒;提出“因虚感邪,因邪致瘀,扶正为本,祛邪为先”的学术观点,提倡分期辨证。本病治疗分急性发展期、好转缓解期两个阶段。急性发展期祛邪为先,以清为主,慎用活血。好转缓解期正虚邪恋,需扶正固本,通补兼施。曹教授治疗上以和营法贯穿全程,分别辅以清热、益气、和血之法;临证常用清热解毒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并逐渐减少激素类西药用量,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皮肤病 免疫性疾病 中医药疗法 凉血和营 扶正祛邪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补体系统探析益气清热消癥法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运用
15
作者 梁瑛楠 陈振杰 +2 位作者 严嘉欣 杜怡然 周静威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2期42-46,共5页
基于补体系统阐释糖尿病肾病(DKD)病机及治法。内生实热及气虚阴火致肾络微型癥瘕形成是DKD核心病机,益气清热消癥治法是DKD的关键治法,补体功能失调是DKD“肾络癥瘕”形成的潜在物质基础,益气清热消癥法可能通过调节补体功能延缓DKD进展。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补体系统 免疫调节 益气清热消癥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余土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经验
16
作者 楼雨菲 余土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32-636,共5页
[目的]总结余土根教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记录医案资料,整理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有关病因机制的研究文献,归纳整理余土根教授治疗OLP的经验,概括总结其对OLP病因病机、治则治法... [目的]总结余土根教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记录医案资料,整理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有关病因机制的研究文献,归纳整理余土根教授治疗OLP的经验,概括总结其对OLP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日常调护的认识,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OLP与多种因素相关,余土根教授谓之内外相因,虚实夹杂,根源于脾胃之间,积热、阴虚、情乱等皆可致病。疗疾以清热祛湿为先,健脾护胃为本,滋阴润燥为务,解郁化瘀为要,用药灵活加减。重视患者心理因素,兼参“治未病”,日常积极宣导,实行善防。验案中患者知命之年,诊为脾虚湿热之口疮,治拟健脾祛湿、清热敛疮,标本兼治,疗效显著。[结论]余土根教授治疗OLP,清热祛湿先行,强调健脾为本,关注情志因素,辅以滋阴润燥、解郁化瘀之法,收效甚佳,值得学习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口疮 清热祛湿 健脾 情志 余土根 临床经验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子模拟和实验验证探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外用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17
作者 周振华 周莉 +2 位作者 张彬 李坤平 李博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523,共11页
目的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分析外用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结果。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数据库中治疗DFU的外用中药复方专利,去重后构建DFU外用... 目的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分析外用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结果。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数据库中治疗DFU的外用中药复方专利,去重后构建DFU外用中药复方专利集,对其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筛选治疗DFU的外用核心中药数据集;进一步建立疾病-核心中药-活性成分-共有靶点网络模型,通过共有靶点建立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借助分子对接及动力学模拟评估潜在关键靶标与活性成分之间的结合能力与稳定性;并基于CCK-8法评估关键活性成分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验证活性成分对PI3K及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共收集专利98项,包含中药281味。其中,寒性中药应用次数最多,归肝经中药应用最多,清热类中药应用最多。通过数据挖掘获得频数前3位的核心中药为当归、黄柏和红花,进一步筛选得出核心中药包含活性成分85种,其对应疾病靶点889个;与DFU靶点取交集后得到166个共有靶点,通过PPI网络拓扑分析,确定了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8个核心靶点。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证实,核心中药的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相关靶点,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治疗DFU。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表明关键靶点与其对应的核心成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及稳定性。实验研究表明,关键活性成分豆甾醇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其可明显上调PI3K及Akt的转录水平。结论通过多维数据挖掘分析证实治疗DFU的外用复方大多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特性,其关键活性成分豆甾醇、二氢尼洛替星主要作用于PPARγ及TNF-α等DFU靶点;豆甾醇可明显上调PI3K及Akt信号通路发挥治疗DFU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外用中药复方专利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动力学模拟 实验验证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下载PDF
“在血仍可透热转气”在支气管扩张咯血治疗中的理论探析和实践
18
作者 黄琦玢 张志敏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256-1260,共5页
叶桂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层次划分疾病的不同阶段,提出治疗“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尤可透热转气,入血则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支气管扩张咯血当属于邪入血分阶段,治疗需凉血散血。然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怫郁壅... 叶桂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层次划分疾病的不同阶段,提出治疗“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尤可透热转气,入血则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支气管扩张咯血当属于邪入血分阶段,治疗需凉血散血。然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怫郁壅滞广泛存在,有形之邪与无形之邪相互交结,肺气郁闭,邪气伏于血分,治疗应不拘泥于凉血散血。笔者挖掘“透热转气”的内涵,提出“在血犹可透热转气”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血分证,通过治气、治伏邪、上下焦同治的方法,化痰降浊祛瘀,开辟通道,给邪以出路,恢复气机宣畅,使得邪热从血分宣透外达,咯血自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咯血 中医药 血分证 透热转气 理论探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清导荡瘀法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运用
19
作者 梁博闻 孙建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8期94-96,共3页
介绍孙建明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经验,前列腺炎作为男性的常见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精浊”“癃闭”范畴。孙教授认为该病由“热-湿-瘀”致病,结合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立“火毒论”“燥土论”和“新血... 介绍孙建明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经验,前列腺炎作为男性的常见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精浊”“癃闭”范畴。孙教授认为该病由“热-湿-瘀”致病,结合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立“火毒论”“燥土论”和“新血论”。在此理论原则上,治疗予清热法驱下焦火热,以健脾导湿法复升降枢纽,以活血荡瘀法涤旧致新。自创“青泽汤”,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浊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清热 健脾 荡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徐瑞荣治疗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经验
20
作者 高畅 吕纯懿 +1 位作者 汤欣雨 徐瑞荣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9期82-87,共6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类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的罕见病,多见于儿童。其特征在于克隆性病理组织细胞组成的肉芽肿病变。根据临床损害的数量,本病可分为孤立性皮肤和骨骼单系统病变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和风险性多系统...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类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的罕见病,多见于儿童。其特征在于克隆性病理组织细胞组成的肉芽肿病变。根据临床损害的数量,本病可分为孤立性皮肤和骨骼单系统病变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和风险性多系统病变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风险性多系统病变常常累及骨骼、皮肤、造血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及一些高风险脏器,如肺、肝等。临床表现主要为骨损害、皮疹、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发热等。治疗以系统化疗为主,风险性多系统病变较孤立性皮肤和骨骼单系统病变化疗效果差,尤其是累及肝和造血功能的患者,病死率较高,且化疗期间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治疗结局。中医认为本病可归为“流皮漏”“虚劳”“骨痹”等范畴。徐瑞荣教授认为本病多因肾阴亏虚、肝脾不调,气郁日久化热、生风生痰所致。他认为,治疗上以滋肾养阴清热、养血祛风化痰为原则,并应用中医膏方这一独特的剂型临证加减,灵活应用风药、动物药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有效改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骨髓系统损害以及皮肤系统受累等症状,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介绍徐瑞荣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经验并附验案1则,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中医膏方 补肾益髓 滋阴清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