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中的民族生态文化叙事——以贵州松桃桐壳碱面为个案
1
作者 龙金菊 刘剑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8,共9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有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逻辑形成的一种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文明新形态。它既是宏大的战略命题,也是微观的生活命题。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离不开深厚的民族生态文化根...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有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逻辑形成的一种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文明新形态。它既是宏大的战略命题,也是微观的生活命题。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离不开深厚的民族生态文化根基。从贵州松桃桐壳碱面的历史发源、生产流程、多元价值及其变迁、生态文明叙事逻辑研究发现,其从构思生产到加工完成实现了传统技艺与自然物之间的有效关联,是民族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典型。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的生态文化叙事中,体现为基因凝淀、价值传承、形态超越的价值演绎,是一种必要的研究范式,值得挖掘与研究,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提供深厚的民族生态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民族生态文化 传统手工艺 生态文明 桐壳碱面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生态正义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健健 李宗明 《南海学刊》 2024年第2期40-49,共10页
生态正义是生态价值体系的核心范畴,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开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是对传统正义范式的超越,更是对新时代生态正义实践的理性考量。新时代生态正义的具体内涵表现... 生态正义是生态价值体系的核心范畴,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开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是对传统正义范式的超越,更是对新时代生态正义实践的理性考量。新时代生态正义的具体内涵表现为种际关系、代内主体和代际主体三重正义维度。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生态正义以和谐共生、责任义务以及整体主义为价值特征,体现出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的逻辑导向、中国式现代化与生态正义的内在关切以及时代命题的构建逻辑。基于此,要坚持种际生态正义,构建新型“人-境”关系;坚持代内生态正义,推动生态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坚持代际生态正义,优化发展动态接续结构,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生态正义的现实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正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三重逻辑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俊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60-66,共7页
乡村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农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乡村生态振兴的提出并非无的放矢,其背后有着严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价值逻辑。从理论逻辑分析,乡村生态振兴来源于马克思... 乡村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农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乡村生态振兴的提出并非无的放矢,其背后有着严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价值逻辑。从理论逻辑分析,乡村生态振兴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从历史逻辑分析,其扎根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乡村生态建设的探索实践;从价值逻辑分析,其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民生价值和世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乡村生态振兴 人与自然关系 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现实意义--以丽江古城水系为例 被引量:36
4
作者 刘国栋 田昆 +1 位作者 袁兴中 孙晋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2-479,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是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合一。云南丽江古城水系的设计、管理和保护就是这些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延续,为当今人们...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是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合一。云南丽江古城水系的设计、管理和保护就是这些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延续,为当今人们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极其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古城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方位朝向和水系分布的特点,环山抱水的空间格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古城的建筑、街巷与水系密切结合,形成了变化丰富的临水模式;依据古城地势和水系的特点,古城人们开创了独特并且延续至今的洗街文化;发达的水系造就了众多的桥梁,同时也产生了独特的桥市文化;以三眼井为代表的用水、护水民俗,蕴含着丰富的水管理智慧。面对当前旅游业迅猛发展所造成的水环境压力,古城管理部门借鉴传统的生态智慧,效仿古人的用水、护水方法,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和保护措施,古城水系的水质、水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例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由2008年的45.20%上升到2012年的86.82%,古城下游的水质也由2010年的劣Ⅴ类上升为2014年的Ⅲ类。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智慧 天人合一 丽江古城 水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野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康隆 杨庭硕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20世纪60年代《寂静的春天》问世以来,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当下,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就其实质而言,乃是重建人类与生态关系的和谐性。生态文明是立足于工业文明之上的人类文明样态,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要淘汰别的文明,而... 20世纪60年代《寂静的春天》问世以来,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当下,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就其实质而言,乃是重建人类与生态关系的和谐性。生态文明是立足于工业文明之上的人类文明样态,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要淘汰别的文明,而是要把所有的文明形态整合起来,保证各种文明都能够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各得其所,各得其用,相互协调,在人类面对共同生态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协调的行动,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文化生态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纠偏性”法治资源及其作用机制构建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春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9-117,共9页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些价值理念、价值原则,对西方法治发展的"走样"现象能够起到纠偏作用,从而有助于避免法治在当代中国的扭曲性发展。发掘"纠偏性"法治资源是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汲取历史教训的必...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些价值理念、价值原则,对西方法治发展的"走样"现象能够起到纠偏作用,从而有助于避免法治在当代中国的扭曲性发展。发掘"纠偏性"法治资源是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汲取历史教训的必然选择。传统法律文化中"人性善"预设可纠正"性恶论"预设之偏、义务承担思想可纠正权利实现的扭曲性之偏、集体本位可纠正过度个人本位之偏、实质正义追求可纠正过度形式正义追求之偏。构建"纠偏性"法治资源发挥纠偏作用的有效机制,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发挥性善论的良性作用,筑牢法治的社会心理基础;要确定义务承担思想在当代中国的适用范围和领域;应遵循综合平衡的发展路径,形成"相互纠偏"的良性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律文化 人性 权利 义务 集体 个人 正义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环境法治保障 被引量:14
7
作者 秦天宝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8,共11页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刻的环境法治意蕴和深厚的环境法治期许,需要以生态环境法治理念、生态环境政党规范体系、生态环境法律规范体系与生态环境法律实施体系的全面革新作为保障。为完善生态环境法律规范体系,在...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刻的环境法治意蕴和深厚的环境法治期许,需要以生态环境法治理念、生态环境政党规范体系、生态环境法律规范体系与生态环境法律实施体系的全面革新作为保障。为完善生态环境法律规范体系,在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上,应在整合专门性生态环境法律规范的同时加强环境法与传统部门法的协同;在环境法内部,应确保作为基础的上位环境法律与作为补充的环境行政法规、环境地方性法规和环境规章有机统合。为健全生态环境法律实施体系,在执法上,应强化跨区域联动和跨领域联动,推动环境行政由行政区行政向区域行政、由基于部门的专业化行政向辐射全局的整体性行政迈进;在司法上,应着力建构预防与救济并行的环境司法能动体系,注重不同环境司法制度之间的顺畅衔接与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环境立法 环境执法 环境司法 环境法典编撰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下载PDF
儒、道传统文化对生态正义的推助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赫姣 杨青山 《行政与法》 2013年第8期51-54,共4页
中国儒、道传统文化中的朴素自然观照应了现代生态正义的应有之义,也就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生态文明观的基本意旨。只有在优秀的生态文化背景之下,中国才能够找到反思生态问题的契机,并在实践中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中国儒、道... 中国儒、道传统文化中的朴素自然观照应了现代生态正义的应有之义,也就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生态文明观的基本意旨。只有在优秀的生态文化背景之下,中国才能够找到反思生态问题的契机,并在实践中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中国儒、道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潜移默化,预示着当代社会文明的新的正义归属。在生态危机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孕育着解决这一矛盾冲突的文化力量之时,仍然扮演着作为思想自觉、精神教化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生态正义 人与自然 社会文明
下载PDF
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张谷英和黄泥湾古村落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6
9
作者 伍国正 吴越 郭俊明 《华中建筑》 2006年第11期128-130,共3页
村落是自然与人工综合创作的艺术品,其人居环境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该文通过对张谷英和黄泥湾两个古村落在选址、空间布局、装饰艺术以及家族文化等人居环境的分析,指出其村落的人居环境特色及其与中国传统建筑文... 村落是自然与人工综合创作的艺术品,其人居环境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该文通过对张谷英和黄泥湾两个古村落在选址、空间布局、装饰艺术以及家族文化等人居环境的分析,指出其村落的人居环境特色及其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渊源关系,揭示出两个古村落与我国传统建筑在人居环境文化上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岳阳 张谷英和黄泥湾 传统村落“天人合一”人居环境 调查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哲学依据、文化根基、实践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邵娜娜 张婧娴 《南海学刊》 2022年第6期11-21,共11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当代发展,是中华传统哲学资源的当代表征。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研究文献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理论资源的科学梳理,得出人与自...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当代发展,是中华传统哲学资源的当代表征。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研究文献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理论资源的科学梳理,得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的价值合理性,并进一步探索“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行动”的实践路径,即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健全生态环保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绿色生态科技创新、构建多维生态文明参与体系以及打造全球环境治理新格局等,进而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道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发展方案,助力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哲学依据 文化根基 传统文化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17
11
作者 白兴发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8-52,共5页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和独特的生态观。文章主要从宗教神话、生产耕作方式、树木崇拜、丧葬仪俗等方面 ,探讨了少数民族的生态意识。从中可以看出 。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文化 生态意识 环境保护 神话 宗教 生产耕作方式 树木崇拜 丧葬仪俗
下载PDF
传统文化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竞男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42-44,共3页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保护生态文明,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意蕴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世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0-56,共7页
坚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生态安全的价值取向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确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地人和、万世永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显著特征和基本要求,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价值追求和独... 坚持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生态安全的价值取向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确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地人和、万世永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显著特征和基本要求,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价值追求和独创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深厚生态文明意蕴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它所秉持的生态政治立场显示其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不断激化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人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发展模式的彻底否定;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方略,体现了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引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推动经济社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谋略;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生态文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强大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政治 生态经济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旭东 朱凌珂 《蚌埠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42-145,共4页
分析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的法治化,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路径;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立法法所授予的立法权限,构建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民族文化、居民社会福祉相适应的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方法和保... 分析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的法治化,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路径;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立法法所授予的立法权限,构建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民族文化、居民社会福祉相适应的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方法和保护措施的法律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自然生态文明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生态法律建设
下载PDF
民事审判制度改革中的基础性问题
15
作者 童列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民事审判制度改革中的基础性问题包括 :诉讼制度必须体现司法价值目标和社会功能 ,必须建立符合法律属性的弹性司法 ,必须从人性出发设置法官制度规制法官行为 ,民事审判制度改革依赖于文化历史形成的法治环境。
关键词 民事审判制度改革 司法价值目标 人性 法治环境
下载PDF
从中国传统文化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
16
作者 刘启营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8-83,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天""人"关系的思想,其实质在于人类应该如何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深刻理解并系统梳理、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关系的丰...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天""人"关系的思想,其实质在于人类应该如何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深刻理解并系统梳理、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关系的丰富论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人与自然 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谈)
17
作者 秦宣 郇庆治 +6 位作者 蔡华杰 王增智 刘华初 丁匡一 覃世艳 庾虎 王习明 《琼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7,共17页
主持人语 随着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列入全面深化改... 主持人语 随着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本专题就是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比较深广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理论与实践 研究
下载PDF
生物生态学与中国文化文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建元 《鄱阳湖学刊》 2010年第5期81-96,共16页
本文概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物生态学点滴,环视诸如人与动物、生物历时与道家的"物物而宜之"、《诗经》以至唐诗与动物性格行为学、诗句与生态科技、成语与生态伦理、儒家思想与人禽之别、气韵生动美学与生态邻野等论题。本... 本文概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物生态学点滴,环视诸如人与动物、生物历时与道家的"物物而宜之"、《诗经》以至唐诗与动物性格行为学、诗句与生态科技、成语与生态伦理、儒家思想与人禽之别、气韵生动美学与生态邻野等论题。本文建基于一个科技/人类/自然之三角结构,以德勒兹的生态伦理哲学贯穿文章整个立论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生物生态学 科技/人类/自然 生态伦理哲学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的生态公正思想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志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7-52,共6页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东方生态智慧和生态伦理哲学思想。以儒家“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整体自然观、道家“道法自然”万物公平的生态公正观和墨家“俭而有度”维护生态平衡的绿色消费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生态文...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东方生态智慧和生态伦理哲学思想。以儒家“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整体自然观、道家“道法自然”万物公平的生态公正观和墨家“俭而有度”维护生态平衡的绿色消费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生态文化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哲学家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深邃思考和真知灼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的生态公正思想,对于推进公民生态伦理教育,促进当代中国生态治理和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生态公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节用有度” 生态文化 生态公正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基因 被引量:8
20
作者 耿步健 张晨 《云梦学刊》 2023年第1期19-25,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源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它是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时代“双创”,亦或说,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源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它是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时代“双创”,亦或说,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态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科学丰富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和“取用有节”的可持续发展观等生态智慧方面,具有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自然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倡导知足知止的资源利用方式等特点。在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建设实践中,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辩证关系,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双创”,从而不断促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中华传统生态文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