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Red Tourism Terms in the Central Plains-Taking Red Central Plains as an Example
1
作者 YUN Meng-n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In recent years,the Red Tourism in Central Plain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type of thematic tourism form,which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carry out patriotism and revolutionary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carry forwar... In recent years,the Red Tourism in Central Plain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type of thematic tourism form,which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carry out patriotism and revolutionary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spirit.The translation of red tourism publicity is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and the translation of professional terms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red tourism publicity.How to spread the red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glow the charm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and spread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to the world has become the mission of every child of the Central Plains.This paper adopts the case analysis method,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and typical cases in“Red Central Plains”,and uses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o explore the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of the translation of terms in the red tourism 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tourism Publicity translation central plains culture translation strategy
下载PDF
Space Image of Traditional Market-Towns in Chengdu Plain from Perspective of Vernacular Culture
2
作者 LIU Yongli SHEN Zhongwe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7年第3期25-29,共5页
Traditional market-towns in Chengdu Plain are blessed with rich vernacular cultural resources. In addition to summarizing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image, image of downtown street and cultural symbiosis image of th... Traditional market-towns in Chengdu Plain are blessed with rich vernacular cultural resources. In addition to summarizing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image, image of downtown street and cultural symbiosis image of the traditional market-town spac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newal design of the Ancient Luodai Town, analyzes the physical elements that constitute the space image, such as the street, interface, area, node and identifiability of landmark building, so as to explore how to create the space image of the traditional market-town with distinctive vernacular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ernacular human sett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NACULAR culture Chengdu PLAIN traditional market-town Space image
下载PDF
《大美中原》社区教育研究
3
作者 陈道山 常书辉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社区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不到50年。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社区教育,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以及提升生活质量等具有重大意义。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原地域的根和魂,面向社区居民以课程教学的方式有计划、... 社区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不到50年。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社区教育,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以及提升生活质量等具有重大意义。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原地域的根和魂,面向社区居民以课程教学的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常态化普及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极具时代价值。针对当前《大美中原》社区教育中存在的体制机制不顺、资金投入不足、居民学习时间难以保障、课程创新难等问题,遵循《大美中原》社区教育的目标定位,从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扩宽教育教学路径、搭建社区教育共享平台等方面,探讨《大美中原》课程与社区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与对策建议,以推动社区在中原文化传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区的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教育 中原文化 《大美中原》 中原崛起 文化复兴
下载PDF
中原历史名人资源现状、特点及开发利用研究
4
作者 牛卫东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5-110,共6页
“天下名人,中州过半。”在我国历史上,中原为我国民族文化萌生、发展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历史名人资源,其数量之多、声望之盛为国内诸省之冠。目前中原各地仍留存有众多的历史名人物质遗存。长期以来中原历史名人资源开发利用效果欠... “天下名人,中州过半。”在我国历史上,中原为我国民族文化萌生、发展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历史名人资源,其数量之多、声望之盛为国内诸省之冠。目前中原各地仍留存有众多的历史名人物质遗存。长期以来中原历史名人资源开发利用效果欠佳,与国内外兄弟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当前中原城市应加大历史名人资源整合、研究力度,可运用网络及新媒体工具进行资源的线上推介,搭建专题数据库,利用历史名人物质遗存设立旅游主题线路,鼓励社会力量与资本参与,积极尝试公益基金的介入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河南 历史名人 文化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中原文化视野下徐旭生学术路向的考察
5
作者 徐有礼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21,共7页
徐旭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早年在处于中原文化腹地的郑州地区系统接受传统教育,青年时期留学法国选修哲学,归国后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他长期关注中国文化遗产境遇及参与保护、考察,最终确立了考古学、古史研究的学术... 徐旭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早年在处于中原文化腹地的郑州地区系统接受传统教育,青年时期留学法国选修哲学,归国后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他长期关注中国文化遗产境遇及参与保护、考察,最终确立了考古学、古史研究的学术方向。徐旭生由哲学到考古学的学术转型,是近代学人为应对社会变局而调整和发挥专业所长的典型之一。深层次地系统考察这一转型过程,则不难发现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底蕴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重要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徐旭生 考古学 夏文化研究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6
作者 李晗 马芳芳 丁志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0,共8页
基于文化吸引力、文化展示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事业投入力和文旅融合力6个维度构建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类、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中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空间特征并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基于文化吸引力、文化展示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事业投入力和文旅融合力6个维度构建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类、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中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空间特征并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综合实力差异看,高、较高文化软实力城市数量少且主要分布在核心区,中等实力城市仅有3个,半数城市为低和较低实力。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西半壁呈现以郑汴为引领的中心外围格局,东半壁则表现为亳州、阜阳引领的极化特征,且在东西半壁之间形成聊城至驻马店的低值连绵带。(2)从分维度空间差异看,文化吸引力子系统、文化展示力子系统与综合实力格局类似,而文化事业投入力子系统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此外,文化传播力子系统、文化创新力子系统呈现与前3个子系统完全不同的格局,表现为以郑汴为核心的低值包围高值的分布结构。(3)从空间集聚和关联看,中原城市群分别围绕郑州和亳州形成了“一主一副”的双核集聚态势,且主核区附近形成了显著的高-高集聚群。其中,文化吸引力子系统与综合实力的集聚格局基本一致,文化展示力子系统的集聚在郑州减弱而在亳州得到加强,文化传播力子系统和文化创新力子系统仅在中部形成集聚核心,文旅融合力子系统则在综合格局的基础上在东南部形成两个集聚核心。(4)从影响因素看,市区GDP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最强,第三产业增加值次之,交通设施、科教文卫单位数和城镇化率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水平评价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下的中原文化建设研究
7
作者 王黎明 袁祎昕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中处于主导地位,有助于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为铸牢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中处于主导地位,有助于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不竭动力。目前,中原文化依然有一些因素制约着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作用的发挥。如作为区域文化的中原文化在研究的广度、深度上还有比较大的空间;应抛弃中原文化中守旧的一面,积极发扬创新精神;要充分发掘和升华中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等。新时代应促进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通过整合中原文化资源、培育中原文化认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加强中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等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原文化建设 时代价值
下载PDF
中原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意义研究
8
作者 王黎明 陈晓惠 《焦作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在各种地域文化之中,中原文化始终占据主导位置,其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所建构的关系是根本性的,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思想源泉。与其他区域性文化相比,中原文化具有根源性、主导性、包容性等特征。中原文化作为农业文明形... 在各种地域文化之中,中原文化始终占据主导位置,其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所建构的关系是根本性的,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思想源泉。与其他区域性文化相比,中原文化具有根源性、主导性、包容性等特征。中原文化作为农业文明形态的代表,在当今中华民族精神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意义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是进一步培育和弘扬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美”的对流:汉代边疆文化风景
9
作者 王子今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24,F0002,共13页
汉代边疆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沿空间,不同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与交融。除了物质交易、技术传播之外,精神文化层面的双向交流或许也可以称为“对流”,影响了“胡”“汉”双方的生活和艺术。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可以产生美感的文化存... 汉代边疆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沿空间,不同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与交融。除了物质交易、技术传播之外,精神文化层面的双向交流或许也可以称为“对流”,影响了“胡”“汉”双方的生活和艺术。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可以产生美感的文化存在的共同追求,促成了汉代不同民族文化“对流”的实现。通过丝绸之路,中原的“采缯”向西传布,西域的“采罽”东输,也满足了内地的消费需求。除“胡乐”影响中土艺术生活之外,中原“音乐”也传入胡地。一方面汉地女子以其包括美容方式的妆饰,通过“和亲”及其他跨民族情爱和婚姻关系沟通了不同民族的情感;另一方面,“胡粉”和西域“异香”也传入中原,美化了汉地社会生活。趋于共同的美学追求,使得民族关系亲近融合,成就了多彩的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边疆文化 采缯 采罽 胡乐 中原音乐 胡粉 香料
下载PDF
新时代中原传统舞蹈文化的审美内涵与创新发展研究
10
作者 魏麒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3-77,共5页
中原传统舞蹈文化在河南人文背景下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点,形式优美,意蕴深刻。新时代,中原舞蹈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中原传统舞蹈美学的探索是重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舞蹈美学的起始,深入研究中原传统舞蹈文化的审美内... 中原传统舞蹈文化在河南人文背景下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点,形式优美,意蕴深刻。新时代,中原舞蹈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中原传统舞蹈美学的探索是重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舞蹈美学的起始,深入研究中原传统舞蹈文化的审美内涵,通过对出圈传统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感官追求、价值认识进行剖析,用新的技术、新的方式、新的理念,使中原传统舞蹈在审美上焕发新的色彩,在新时代依然具有特殊的魅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传统舞蹈 新时代 审美 创新
下载PDF
中原文化与大别山精神关系考论
11
作者 孙伟 王旭辉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中原文化作为一种起源于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形态,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有着根和魂的地位,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民族品格起到了关键作用。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军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 中原文化作为一种起源于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形态,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有着根和魂的地位,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民族品格起到了关键作用。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军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地方红色精神。中原文化与大别山精神作为传统历史文化形态与当代红色精神的代表,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具体来说,中原文化为大别山精神提供了内涵价值的源头活水,而大别山精神则在内涵的广度、深度以及价值理性方面大有拓展,超越了传统文化当中落后因子的窠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发展的优秀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大别山精神 融合
下载PDF
中原文化数智化转型的现实需求、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
12
作者 韩文利 《丝网印刷》 2024年第4期82-84,共3页
数智赋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渐成大势,中原文化数智转向正处于战略机遇期。文章在分析中原文化数智化转型的现实需求基础上,理清文化机构和从业者面临的主要困境,从技术应用、平台搭建和人才培养层面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中原文化 数智化 转型
下载PDF
中原儿童虎头帽艺术特征研究--以中原服饰文化馆馆藏为例
13
作者 刘元元 朱洋洋 常丽霞 《国际纺织导报》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虎头帽是中国民间传统儿童服饰的经典样式之一,是虎图腾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发展和延续。以中原服饰文化馆馆藏的虎头童帽为研究对象,从装饰图案、造型特征、色彩特征和工艺特征4个方面对中原地区虎头帽的艺术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虎头... 虎头帽是中国民间传统儿童服饰的经典样式之一,是虎图腾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发展和延续。以中原服饰文化馆馆藏的虎头童帽为研究对象,从装饰图案、造型特征、色彩特征和工艺特征4个方面对中原地区虎头帽的艺术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虎头帽的本体形式,解读虎头帽的文化寓意。虎头帽作为中原地区传统民间的手工艺品,拥有繁复多样的装饰、生动逼真的造型、朴实热烈的色彩、精细的制作工艺,传递了人们对儿童健康成长、平安如意的祝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头帽 中原文化 艺术特征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水文化外宣翻译研究——以黄河博物馆为例
14
作者 荣之燮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省份,河南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化,这为我们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原水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水”始终贯穿着中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实践,形成了宏伟壮观的中原水文化成果。黄河博物...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省份,河南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化,这为我们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原水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水”始终贯穿着中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实践,形成了宏伟壮观的中原水文化成果。黄河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播中原水文化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中公示语的英译,是向外国游客介绍和弘扬中原水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运用翻译目的论,以黄河博物馆的公示语为例,从“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三个角度对中原水文化的翻译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并推动中原水文化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原水文化 黄河博物馆 外宣翻译 翻译目的论
下载PDF
基于地域特点的乡村建筑风貌管控研究--以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晓菲 任胜男 +2 位作者 宁凯 邢燕 鲁春阳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85-90,共6页
通过对鲁山县建筑风貌现状的梳理,提出较为完整的乡村住宅型建筑风貌管控结构体系和相对实际的建筑风貌要素设计指引,进而达到整体上基本一致和个体上因地制宜的指导效果,为塑造乡村建筑风貌、传承中原地区历史文化、强化地域色彩与特... 通过对鲁山县建筑风貌现状的梳理,提出较为完整的乡村住宅型建筑风貌管控结构体系和相对实际的建筑风貌要素设计指引,进而达到整体上基本一致和个体上因地制宜的指导效果,为塑造乡村建筑风貌、传承中原地区历史文化、强化地域色彩与特征的表达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传统文化 风貌管控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符号学视角下中原“福”文化的当代设计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雅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中原“福”文化内涵丰富,是当下文创设计创意的重要灵感来源。不同时期中原“福”文化有不同所指。中国传统文化、造物理念、地域文化的融入,从河图洛书到青铜纹饰,从秦汉以来汉画像砖上的瑞兽到唐宋牡丹纹样,中原地区出土的大量实物图... 中原“福”文化内涵丰富,是当下文创设计创意的重要灵感来源。不同时期中原“福”文化有不同所指。中国传统文化、造物理念、地域文化的融入,从河图洛书到青铜纹饰,从秦汉以来汉画像砖上的瑞兽到唐宋牡丹纹样,中原地区出土的大量实物图形符号都体现出强烈的祈福求吉思想。一部中华造物史就是一部“福”文化发展的历史,也映射了不同时期人们祈福的心路历程。“符瑞”是中原“福”文化诉求的核心所指,根源性、连续性是中原“福”文化的特点,其图形表现与展示方法也为当下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优秀范例。用符号学的方法重新审视“福”文化,寻找当下幸福所指,“福”文化将继续成为联系全球华人的共同精神信仰与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福”文化 文创设计 造物文化
下载PDF
史前中原的战争、宗教与“天下结构”国家范式的滥觞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禹阶 《齐鲁学刊》 2023年第1期47-64,共18页
距今5 000年以降的中原地区由于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压力,导致其社会复杂化演进的特殊路径。由于大规模人口迁徙与军事殖民,在中原地区常常发生族群之间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这种战争的目的、性质、规模都具有与史前中国其它区域不同的特性... 距今5 000年以降的中原地区由于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压力,导致其社会复杂化演进的特殊路径。由于大规模人口迁徙与军事殖民,在中原地区常常发生族群之间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这种战争的目的、性质、规模都具有与史前中国其它区域不同的特性。它在与史前中原传统的重贵务实习俗的结合中,形成了血缘、文化、资源汇聚的“洼地”效应,这既促进原始宗教由自然神崇拜向祖先神崇拜的转化,又形成史前中原的“血缘旋涡”与“文化旋涡”,由此建构了一种特殊的集血缘性、内聚性、世俗性与开放性、辐射性对立统一的“天下结构”的早期国家制度模式。这种制度模式具有普适性、示范性特征及持续的辐射力与向心力,并延续而成三代王朝体制的“天下结构”国家范式,形成华夏早期国家的“中原”政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中原 战争特质 祖先崇拜 文化洼地 天下结构 国家范式
下载PDF
“共识的中原”与史前“中原中心”的形成--兼论“最初的中国”的特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禹阶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34-45,F0002,共13页
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各区域文化由“多元”向“一体”的演进历程是在往复、曲折的文化互动即交流、排斥、冲突中完成的。这种文化互动包括日常生活层面的致用性、易仿性的普适性文化元素的影响,以及由政治制度、价值体系等组成的深层的... 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各区域文化由“多元”向“一体”的演进历程是在往复、曲折的文化互动即交流、排斥、冲突中完成的。这种文化互动包括日常生活层面的致用性、易仿性的普适性文化元素的影响,以及由政治制度、价值体系等组成的深层的核心文化元素的影响。而这些深层次的核心元素则构成史前中国“一体化”的驱动力。距今4500年以前的中国,呈现着一种“多元”的、差序性的、无序的区域文化格局。而从龙山时代陶寺文化开其端,中原地区政治体在环境倒逼中逐渐形成具有特殊制度范式及价值体系的早期国家。这种早期国家以政治力量推动着史前文化由“多元”向“一体”发展,并在从陶寺到二里头文化的演进中,形成史前“中原中心”及其具有“华夏化”雏形的政治、礼乐制度。而“共识的中原”则是这种由“多元”向“一体”转型的契机,“最初的中国”则是中原早期国家的制度范式和礼乐文化的整体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识的中原 文化冲突 中原中心 政治制度范式 最初的中国
下载PDF
中原文化外译传播融入双高建设新范式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秀琴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83-89,108,共8页
中原文化外译传播有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其融入双高专业群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时代使命。大数据技术使文化外译走向了精准传播,翻译传播学理论优化了具体的外译传播内容与手段,灵活的自媒体平台能动态、多元把控中原文化外译素材,... 中原文化外译传播有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其融入双高专业群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时代使命。大数据技术使文化外译走向了精准传播,翻译传播学理论优化了具体的外译传播内容与手段,灵活的自媒体平台能动态、多元把控中原文化外译素材,多种新范式高度耦合能实现中原文化外译的有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外译传播 新范式
下载PDF
“公园城市乡村表达”视角下成都平原经济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兵 侯鑫磊 +2 位作者 文晓斐 范影 麦贤敏 《中国名城》 2023年第5期90-98,共9页
成都平原经济区位居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之首,是四川省区域发展的第一增长极,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区域。国家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将公园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走独具特色的城乡... 成都平原经济区位居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之首,是四川省区域发展的第一增长极,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区域。国家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将公园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走独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正是成都诠释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创新,在此视角下重新认识传统村落资源的价值特征,探究成都平原经济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新目标、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成都平原经济区6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开展实地调研,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特色价值、全面梳理传统村落现状问题、深入剖析问题的成因,提出基于集中连片方法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路径,以期为成都平原经济区传统村落的相关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经济区 传统村落 乡村表达 公园城市 集中连片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